跳至內容

用戶:Johnson.Xia/棗莊市鐵路運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棗莊市的鐵路運輸起始於1912年;當年,為中興煤礦公司運出煤礦的台棗鐵路通車,將中興煤礦河台兒莊運河連接起來;緊接着薛棗支線通車,使中興煤礦能接入津浦鐵路。1933年,台趙鐵路通車,台兒莊運河與隴海鐵路相連。進入60年代後,棗莊市修建了大量的專用鐵路英語Industrial railway,最多的時候達到了12條、130.9公里。進入21世紀後,專用線運輸逐漸衰落。2011年,京滬高速鐵路通車,棗莊市進入了高鐵時代。

歷史

台棗鐵路

台兒莊-棗莊鐵路起自中興煤礦,終到台兒莊運河北岸,全長41.75公里[1]

1899年6月,時任中興煤礦公司總經理張蓮芳為提高煤炭運輸量,向清廷上奏了「由棗礦修鐵路直達台兒莊,令所出之煤悉運台兒莊,由運河分頭運銷」的計劃;11月15日,直隸總督裕祿和礦務督辦張冀也上奏了此計劃,並得到光緒皇帝慈禧太后「允准」的硃批[2]

然而,由於中興公司資金短缺,鐵路一直未能動工。張蓮芬曾向山東巡撫和商部請求撥借公款或准借德款,均未獲批准[2]。在此期間,山東鐵路公司曾有意向投資100萬元以主持台棗鐵路的修建,遭到張和中興公司的謝絕[2]。商部也曾對台棗鐵路計劃發難,後在山東巡撫楊士驤北洋大臣袁世凱的協助下,台棗鐵路計劃於1906年底再次獲得硃批[2]

1907年春,台棗鐵路破土動工。在修建過程中,鐵路遭到了地方鄉紳和郵傳部的反對;前者是因為中興煤礦稀釋了他們的收益,而後者則是希望使用台棗鐵路的資金來修建從韓莊到棗莊的鐵路。在張蓮芳向郵傳部表示願意支持臨城-棗莊鐵路的修建後,郵傳部批准了台棗鐵路開工。[2]

1907年,按照與德商禮和瑞記兩洋行簽訂的商借商還購貨合同,建造棗台鐵路的90華里鋼軌、鋼枕及運輸50噸煤斗車50輛、火車頭3輛、起重車、平板車、客車等約有數萬噸的設備由德商船運抵上海交貨。[2]

1912年1月,棗台鐵路全線通車,共耗資170萬元,平均4萬元/公里。[2]

薛棗支線

薛城-棗莊鐵路西起京滬鐵路棗莊西站,東至棗莊東站,全長31.12公里;線路在建設時,兩端車站的原名分別是薛城站和棗莊站,故此鐵路被稱為薛棗鐵路[3]

隨着棗莊到臨沂的鐵路建成,薛棗支線成為棗臨鐵路的組成部分,和兗石鐵路連接起來,為棗莊提供直接的出海通道。

台趙鐵路

由於軍閥連年混戰,津浦鐵路的運輸也難以保障;為保持煤炭的銷量,中興公司便與隴海鐵路管理局簽訂了合同,向隴海鐵路局墊資100萬元以建設台兒莊-趙墩的鐵路。1935年3月,台趙支線與棗台鐵路聯軌通車[2]

主要車站

棗莊西站,鄒鄔站,棗莊東站

專用線

棗莊市內最著名的專用線當屬十里泉電廠專用線(十電鐵路)。這條鐵路修建於1969年9月10日,限速25公里/小時,總延長達7.6公里[1]

十電鐵路

十里泉電廠專用線修建於1969年9月10日。線路起始於棗莊東站,向南經過市中區後,終於十里泉電廠,全長7.6公里。[1]跟其他專用鐵路一樣,十電鐵路也面臨着去留之爭;有些市民認為應將鐵路遷出市區,但也有市民擔心這會影響到發電廠的生產和棗莊市的用電。2015年5月,市中區人民政府宣佈,將把十電鐵路拆除,並改建稅郭鐵路專用線[4]

存在問題

棗莊市仍在運行的專用鐵路對城市的日常生活產生了不少負面的影響。首先,經行的列車(大多為柴油機車)給城市帶來了噪音和空氣污染,與城市道路交叉的平交道阻礙了市內的交通,而且專用鐵路的周邊還成為了垃圾堆放的地方,帶來不少衛生隱患[5]

已拆除區間

中興煤礦公司為方便煤炭外運,在1908年開工修建了台兒莊-棗莊的鐵路,並於1912年完工。[6]線路使中興煤礦能連接台兒莊和京杭大運河,極大便利了煤炭的外運。[2]

1933年,中興煤礦和隴海鐵路管理局達成協議,由中興煤礦墊資100萬元,隴海鐵路局設計和建造了台兒莊-趙墩的鐵路,並與隴海鐵路相連。[6]

兩線在國共內戰中被沿線地區居民拆毀,後未再修復。[2][6]

參考文獻

[7][8][9][10][11]

  1. ^ 1.0 1.1 1.2 城市中最后的汽笛声①:枣庄城区铁路缘起何处. 大眾網. 2016-02-19 16:10:00 [2019-05-20].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李海流. 一条铁路的前世今生. 人民政協報. 2013-10-10: 第5版 [2019-05-21]. 
  3. ^ 第三章 铁路. 卷二十九 交通志. 棗莊市志(1840-1985) (中華書局). 1993 [2019-05-20]. 
  4. ^ 城市中最后的汽笛声③:十电铁路驶向何方. 大眾網. 2016-02-25 17:37:00 [2019-05-20]. 
  5. ^ 城市中最后的汽笛声②:十电铁路的尴尬境遇. 大眾網. 2016-02-23 17:45:00 [2019-05-20]. 
  6. ^ 6.0 6.1 6.2 第二类 铁路支线、专用线、拆除线\第三辑 拆除线. 第一卷 铁路建设. 山東省志·鐵路志 (濟南市: 山東人民出版社). 1993 [2019-05-10]. ISBN 7-209-01395-4. 
  7. ^ 【故地往事】寻访枣庄老火车站的历史印记. news.ifeng.com. 觀察者網. 2017年10月30日 15:40:33 [2019-04-09]. 
  8. ^ 铁道飞虎铸传奇 红色基因代代传. 光明日報. 2018-12-05 [2019-05-20]. 
  9. ^ 卷一 概述. 枣庄市志. 中華書局. 1993 [2019-0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0). 
  10. ^ 棗莊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第二章 铁 路. 第六编 交 通. 棗莊市志(1986~2005). 2015 [2019-05-21]. 
  11. ^ 第二类 铁路支线、专用线、拆除线\六、薛枣支线. 第一卷 铁路建设. 山東省志·鐵路志 (濟南市: 山東人民出版社). 1993 [2019-01-18]. ISBN 7-209-013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