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互助客棧/方針/存檔/2005年4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一些需要整理的分類

我在給物理學分類頁面做索引的過程中發現有些分類有整理的必要:

1.「基礎粒子與相互作用力」和「粒子物理學」說的是一回事,兩個分類應該合併。

2.物理上,一般「熱力學」和「統計力學」總是一起說的,這兩個分類可以合併。

--Louer 02:47 2005年4月1日 (UTC)

希望給出你推薦的分類名稱--用心閣(對話頁) 02:49 2005年4月1日 (UTC)
1.我建議保留「粒子物理學」,取消「基礎粒子與相互作用力」。
2.最好使用「熱力學與統計物理」這個名稱。

--Louer 02:59 2005年4月1日 (UTC)

1.分類「基礎粒子與相互作用力」已經清空,提請刪除。
2.我仔細看了一下,分類「熱力學」和「統計力學」還是分別保留比較好。因為「熱力學」還是「物理化學」的子目錄,而物理化學中一般不涉及「統計力學」。--Louer 19:02 2005年4月1日 (UTC)

翻譯維基百科新聞稿

為什麼翻譯「維基百科已發表500,000條英文條目」新聞稿要分簡體和繁體兩個頁面?--Hello World! 05:43 2005年4月1日 (UTC)

在香港、台灣發布的新聞與大陸不一樣,以前就有這樣的慣例。--用心閣(對話頁) 06:34 2005年4月1日 (UTC)

請檢查繁體的新聞稿

Wikipedia:新聞稿/2005年3月 (繁)已經在簡體的基礎上機器翻譯成繁體,請使用繁體中文的朋友進行修正。多謝--用心閣(對話頁) 06:29 2005年4月1日 (UTC)

請問2月份的第1屆國際維基媒體會議的新聞現在還有翻譯的必要麼?--用心閣(對話頁) 07:26 2005年4月1日 (UTC)

「Not ready for release」,可能還沒有完成吧--百無一用是書生 () 08:32 2005年4月1日 (UTC)
已經翻譯完了,不是很清楚,如果沒有完成,是否先不要放到翻譯任務中,會有返工的工作量。--用心閣(對話頁) 09:04 2005年4月1日 (UTC)

年月日連結格式問題

首先, 就是在 FireFox 上沒有了 Mouseover 才有底線的 Hover 的效果, 請檢查一下 CSS。 中文不像英文那樣有詞和詞,字和字之間有空白 會令到看起來像 "一條連結"。

另外的問題就是, 我看到了部份頁面把日期都加上連結, 卻有不同的寫法。

例如:

好像統一會比較好...... --心藍 Dennis 08:58 2005年4月1日 (UTC)

統一的格式就是第二種YYYY年M月M日--用心閣(對話頁) 09:08 2005年4月1日 (UTC)

會否考慮這個形式 [[1997年7月|1997年]][[7月1日]] ?--Hello World! 09:53 2005年4月3日 (UTC)

我覺得最近幾年的應該考慮這樣,尤其是有了新聞動態後,每個月的事情還是挺多的,以前的相關內容太少了就算了,不過不知道從哪年開始好呢?--藍色理想補充每日所需維生素 16:24 2005年4月3日 (UTC)
現有中文維基的條目,最久的是2003年3月。--Hello World! 02:25 2005年4月6日 (UTC)

大家知道維基媒體競賽麼(Wikimania:Media competition)?

大家知道維基媒體競賽麼(Wikimania:Media competition)?好像是維基會議的一個內容。--用心閣(對話頁) 09:06 2005年4月1日 (UTC)

圖片白邊

在黃底頁面上thumb圖片會有白邊,參考Wikipedia:2005年大英百科接管維基媒體基金會,如何解決? -- Gakmo (Talk) 16:13 2005年4月1日 (UTC)

使用「造字」的條目

近月有兩條關於鳥類的條目,使用了 GB18030 造字區 (內碼「FExx」) 的漢字。鑑於維基這裡是 Unicode 編碼的,這些標題對某些人來說就會變成了怪符號。現臚列如下:

造字 Unicode正 Unicode简

上述字的簡化字版本,都是CJK Extension A的。為使最多人能夠看得到標題,建議此四字使用正體字。--Hello World! 16:11 2005年4月3日 (UTC)

條目內容放在正體字的標題下,保留簡體為重定向頁吧,至少還有人能看到不是亂碼的簡體字(比如我:P),那段Ext-B以後應該也不會被更換為別的字符了。--藍色理想補充每日所需維生素 16:22 2005年4月3日 (UTC)
補充一點,在裝了香港增補字符集字體的電腦看來,「」是「藼」字,其餘三個也是艸字頭的字。--Hello World! 01:06 2005年4月4日 (UTC)
是Ming(for ISO10646)ExtB (mingextb.ttf)嗎?我也有裝啊……--Panda 01:26 2005年4月4日 (UTC)

譯名表

正在整理譯名表,我都快瘋掉了... :| 大家有誰知道,網上有沒有大陸 / 台灣 / 香港的標準外國地名譯名表?我現在純粹用Google找,同一個地名譯成三四種,乃至五六種,乃至七八九十種譯名的情況都比比皆是,其中很多我都懷疑是人家自創的翻譯方法,最厲害的是中華民國外交部中華民國國立編譯館也有翻譯不同的地方,搞得最後我根本搞不清楚哪一種是正確的。而且也有網上沒有譯名的,像一些比較生僻的地名、民族、歷史人物等,網上根本就找不到相關的中文網站,我總不能自己亂造一個譯名出來吧....

現在我還起碼有一本大陸出版的世界地圖集可以查,但是台灣、香港的我就完全沒辦法了...... 請大家幫忙想想辦法,應該怎麼辦?

-- ran留言) 01:55 2005年4月4日 (UTC)

像這種問題,是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的,大家確實都是各譯各的。google出來那個最普遍就算那個吧。--Louer 02:17 2005年4月4日 (UTC)
中國大陸雖然有標準外國地名人名譯名表,但是好像並沒有多少人遵循,因此除了比較著名的地方外,很多都有多個譯名--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58 2005年4月4日 (UTC)

唉,看來只好靠重定向了....不知道網上有沒有台灣出版的,比較詳細的世界各國地圖?-- ran留言) 05:22 2005年4月4日 (UTC)

很尷尬的,答案是...沒有!基本上在寫外國地理的譯名時,我通常使用的參考標準順序是:1.中華民國外交部用名;2.國立編譯館用名(雖說國立編譯館原本應該是台灣官方的譯名制定單位,但該單位的譯名常常自己跟自己衝突,例如世界地理與海事地理兩部份,常常會有明明是一個海港城市,兩種譯名的情況,因此我對他們非常不信賴,寧可以外交部為主);3.網路搜尋結果;4.我的記憶與以前國高中時教科書上的用名);5.如果真的是小到從來沒人提過的地方,也只好自己發明一個譯名了(如果該國語言我知道如何正確發音的,會以該國官方語言為主,不行時才以英文發音翻譯)。--泅水大象 06:57 2005年4月4日 (UTC)

這些頁面現在可以合併掉

Wikipedia:免責聲明Wikipedia:風險聲明Wikipedia:醫學建議Wikipedia:法律聲明,都還有簡體和繁體的兩個頁面存在,實際上內容幾乎沒有很大的差別。建議在整合之後刪去一個。而且在實現繁簡自由轉換之後,中文(繁體)中文(簡體)在我這裡的瀏覽器里都是默認的簡體字。玉米^ō^麥兜 04:58 2005年4月4日 (UTC)

上述重要文件已經完成合併。--Jusjih 07:13 2005年4月5日 (UTC)

這個連結怎麼沒能自由轉換

聖經密碼的「已破譯的密碼」一節,我編輯「約翰·塞巴思蒂安·巴赫|約翰·巴赫」,可結果卻對應了死連結(約翰·巴赫),而約翰·塞巴思蒂安·巴赫是存在的啊!如果改成「巴赫|約翰·巴赫」卻又能正常顯示巴赫,和以前提到的醫學系的問題相似。玉米^ō^麥兜 05:02 2005年4月4日 (UTC)

汗,那個條目是約翰·塞巴蒂安·巴赫,你寫的是約翰·塞巴蒂安·巴赫……--藍色理想補充每日所需維生素 06:06 2005年4月4日 (UTC)
我猛然發現又是巴斯和巴思的繁簡問題!玉米^ō^麥兜 14:47 2005年4月4日 (UTC)
我決定將巴斯<=>巴思的對應取消,太簡單的字組做轉換會造成太多的錯誤問題,只好另想他法來修正了...--泅水大象 10:44 2005年4月5日 (UTC)

「華南醫科大學」條目有誤

「華南醫科大學」應為「南方醫科大學」之誤。見http://www.fimmu.com/ 粵人甲 05:23 2005年4月4日 (UTC)

已更正玉米^ō^麥兜 05:51 2005年4月4日 (UTC)

玉米再提幾個問題

1、關於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是不是採用教皇約翰·保羅二世這個說法更通俗一些。或者做個定向連結?

2、剛才想起把以前寫的中國民族音樂,歸成小作品,可Category:文化小作品似乎太寬泛,Category:娛樂小作品又顯然不合適。是不是該有一個藝術小作品呢?

3、我發現互助客棧的使用頻率挺高的,能不能放在Special pages中,而且在浮條框裡顯示呢?

4、想知道這是哪位維客的個人頁:http://zh-wikipedia.go.nease.net/atom.xml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是正確的名稱。天主教的正式中文名稱是這樣稱呼他的。--虎兒 (talk) 05:52 2005年4月4日 (UTC)
小作品的分類是一種補充分類,該條目應該有自己的分類,如音樂,中國音樂等。--用心閣(對話頁) 06:15 2005年4月4日 (UTC)
4.這個是http://zh-wikipedia.blogspot.com的atom的備份,因為當時bloger.com的ftp更新出了問題,所以就備份一個在那裡。http://zh-wikipedia.blogspot.com 一直記到去年年底,然後blogspot.com這個域名被國內封掉了,就沒人寫啦,咔咔,大致是這個樣子。--藍色理想補充每日所需維生素 06:30 2005年4月4日 (UTC)

公司名稱?

想了解一下各地公司名稱的寫法。在台灣,我們的公司分為四類,其中最多的是有限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所以公司的全稱就是「自選名字+類型(有限或股份有限)+公司」,例如:中國信託+股份有限+公司。如果是外商公司,就是「國家(地區)+商+自選名字+類型+公司」,例如:香港商香港上海匯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剛才看到有人在編香港中銀的條目,所以想問一下,香港、大陸的公司名稱結構是怎麼樣?--虎兒 (talk) 05:49 2005年4月4日 (UTC)

大陸另外還有集團公司。例如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隸屬於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上市部分。台灣也應該有集團公司吧?我查到「台灣金門力天集團公司」應該屬於台灣吧?外商公司在中國大陸的名字例如這樣:諾基亞(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但是具體公司命名有什麼要求,就不大清楚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41 2005年4月4日 (UTC)
我覺得「台灣金門力天集團公司」很有可能是家台灣公司在大陸註冊的分身或配合大陸的習慣而如此註冊名字。在台灣,「某某集團」這般的稱呼是存在的,但卻不會以公司的型態註冊。舉例來說,縱使是如台塑集團、霖園集團這些台灣排行最前面的大集團,它在商業註冊上還是分散成一堆獨立的公司,例如台灣塑膠公司、南亞塑膠公司(參考此表),或者國泰人壽、國泰世華金控這些各自獨立的註冊公司,不會有「集團公司」這樣的型態存在,這可能是兩岸在商業上差異比較大的地方。--泅水大象 03:46 2005年4月7日 (UTC)
具體的註冊手續和要求我不大清楚。但是大陸的「xxx集團公司」也同台灣一樣,下面分散成一堆獨立的公司註冊。但是集團公司是不是也註冊的,我就不清楚了。按照大象雄的理解,xxx集團應該算作什麼形態呢?--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50 2005年4月7日 (UTC)
商業法或公司註冊法方面的事物我不是非常懂,這可能得請教更專業的高手。不過我想說的是,在大陸是否存在由許多子公司合併之後產生的集團,以母集團的名義申請註冊為公司型態而形成所謂的「集團公司」?相對的,在台灣這些「集團」本身並不一定是一個註冊的公司型態,因此「集團」與「公司」這兩個名詞向來不會連在一起使用,「某某集團」不會被稱為「某某集團公司」。至於這些企業集團的運作型態各公司或有不同,但以台塑集團的組織圖來看,應該是最頂端設有一個稱為「台塑關係企業」的母公司,本身只擁有總管理處等幕僚單位不從事實際營運,然後下屬各家獨立的公司,因此它的母集團公司本身也是一註冊公司,營運型態似乎有點接近大陸方面的作法(雖然名字不叫「集團公司」)。相對之下,霖園集團就完全沒有任何名稱中有包含「霖園」兩字的公司實體(參考霖園集團子公司圖),集團本身只是一個集合概念,實際上的實體是以國泰金控與國泰人壽兩家公司為首的一系列獨立公司。--泅水大象 06:02 2005年4月7日 (UTC)
似乎是SElephant所說的由許多子公司合併之後產生的集團,但是也有原來拆分的,而且既有成為集團公司的,也有隻稱「集團的」,例如海爾集團。搞不清楚。感覺上兩地是一樣的概念,應該都是源自西方的概念--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14 2005年4月7日 (UTC)

譯名表、人名表、地名表、著作列表

現在譯名表和其他三種列表之間的重複太多,照理來說,所有的西文人名、地名、著作名都會出現兩次,這對於添加、更新、維護來說都不方便。所以我建議,把這幾種列表重組為:

  • 中文人名表、外文人名譯名表
  • 中文地名表、外文地名譯名表
  • 中文著作列表、外文著作譯名表

日韓越名稱和中文放在一起,也可以分列。 大家認為如何?-- ran留言) 07:00 2005年4月4日 (UTC)

沒什麼可反對的。:)只是需要進一步明確排序,分類等原則。--Hamham 07:31 2005年4月4日 (UTC)
其實除了上述這些外,我覺得電影譯名與影視明星、歌手這領域就有很大的差異問題,畢竟因為是種商業產品,因此各地區的廠商會根據需求制定不同的譯名,是值得事前規劃思索的。--泅水大象 08:03 2005年4月4日 (UTC)
嗯,影星歌手當然也應該收錄,可以放在人名表裡面,電影譯名將來可以再開一個列表。
關於排序問題,日韓文名稱比較棘手,不知道應該用日韓發音還是漢語發音排序呢?-- ran留言) 08:19 2005年4月4日 (UTC)
既然是中文維基,我們就必須假設大部分的讀者都是不懂日韓語的,因此當然應該以中文發音來排序。但是,尷尬的是,縱使是用中文名排序,慣用漢語拼音與注音拼音的用戶互相不懂對方的發音排列邏輯,我認為這才是真的讓人頭大的事情呢!--泅水大象 08:39 2005年4月4日 (UTC)
可以兩種都註上,比如放兩個導航條,一個是漢語拼音,一個是注音符號,然後把人名表/ㄅ重定向到人名表/B(這樣漢語拼音的zh ch sh和z c s就得分家了,但這也不一定是壞事,不過a e ai ei ao ou an en ang er應該如何處理倒是可以討論一下),頁面內也放兩個導航條,然後再把兩個導航條里的#ㄅㄚ#Ba都指到#Ba ㄅㄚ
不過這個方案雖然勉強解決了第一個字的排序,第二個字以後如何排序就沒有辦法了,....請大家幫忙想想 -- ran留言) 08:53 2005年4月4日 (UTC)
漢語拼音VS注音符號,這個問題無解。我看只能由兩邊的人各做一套了。反正人名表的目的就是通過名字來查找條目而已。唉。越來越感到秦始皇統一文字的必要性了。呵呵。。。--Hamham 09:19 2005年4月4日 (UTC)

編了一個地名列表/Temp,現在的想法是把中國地名索引的頁面全都移動過來,充當中文地名列表,再把譯名表里的地名全都拷貝出來,充實西文地名列表,譯名表的頁面里人名比較多,就送給Hamham兄當西文人名表吧:)

歡迎大家提意見或建議 -- ran留言) 20:35 2005年4月4日 (UTC)

辛苦!框架有了後就可以慢慢補充了。希望大家翻譯的時候能夠多多利用。--肉絲跑蛋 (留言) 00:31 2005年4月5日 (UTC)
人名歸我好了。地名我就撒手不管了。呵呵。。。--Hamham 02:33 2005年4月5日 (UTC)
行啊,譯名表你慢慢拆吧 ;)
剛把中國地名索引的A-M移動到中文地名列表,假如沒有什麼意見的話,我過兩天把N-Z也移動過去 --ran留言) 03:35 2005年4月5日 (UTC)
最好能夠做成查詢方式,否則瀏覽很困難 --用心閣(對話頁) 03:47 2005年4月5日 (UTC)
嗯?不好意思,不太明白你的意思 -- ran留言) 03:53 2005年4月5日 (UTC)

Hamham:譯名表A-Z我已經清了一遍,現在只剩下人名了,你可以直接拿來用 -- ran留言) 06:06 2005年4月5日 (UTC)

我覺得叫做中文地名索引比較好--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11 2005年4月5日 (UTC)
像這種包括了所有地名的文章,叫做索引比較好,西文地名列表最好也改成西文地名索引--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15 2005年4月5日 (UTC)
嗯,假如沒有別的意見的話,我明天就搞(順便也把中文部分做完)-- ran留言) 06:27 2005年4月6日 (UTC)

中西文地名索引整理好了!歡迎大家修改、查詢。-- ran留言) 00:21 2005年4月7日 (UTC)

正確譯名 vs. 慣用譯名

基本上這條爭議的相關討論是從Wikipedia:刪除投票和請求/3月30日的討論中衍生出來的,有人認為中文版維基上一些使用的譯名出自於最初使用者的誤解而翻譯錯誤,應該改正為符合學術意義的譯名,並且開始大規模的更動一些既有的文章,將其上的慣用譯名改為他認為最正確(但鮮為人知)的譯名。但我認為,百科全書除了傳述正確的學術概念之外,它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要讓人看得懂」,以慣用譯名或正確譯名作為單條條目的名稱以我的看法來說差異不大,各有各的意義與利弊,只要在文中公平且詳細的將不同譯名的來龍去脈說清楚即可,但是在其他條目中提到該事物時,我認為連結的部份不應該使用最常用譯名之外的用法,因為這牽涉到閱讀者的認知問題。
例如,將大家所熟悉的「達文西」(da Vinci)改為「李奧納多」(Leonardo)雖然符合學術上的考證,但是閱讀文章的人將會完全無法了解那裡所提到的Leonardo其實就是他們所熟悉的da Vinci這人物,而失去了在文章中提到此人物的意義。這類的問題非常多,因為我們都知道,早期的中文領域向來是以英文的角度去分析外國人名,因此常常無法正確翻譯包括法國、德國、荷蘭、義大利、西班牙乃至於阿拉伯世界的人名,就好像國際頭號恐怖份子「bin Laden」其實是「拉登之子」的意思,Don Juan是「璜安先生」而不該翻作唐璜,俾斯麥正確的譯名應該叫「馮-俾斯麥」,但無論這些錯誤的翻譯再怎樣錯誤,因為他們已經深植人心,所以在做條目之間的互相連結時,還是應該參考使用。
這讓我想起曾經有一度曾有美國來的參與者將所有相關條目中的「舊金山」全都換成了「聖佛朗西斯科」並且還引發一番爭議的事件。如果以學術考究的話,聖佛朗西斯科的確是正確的譯名,但尷尬的它也是個鮮為人知的譯名,寫在文中根本無法理解原來它就是指那個著名的,有著上下起伏市街的舊金山。我認為我們在譯名使用方面應該要討論制定出一個更明確的標準,否則麻煩越來越多,如果有參與者覺得無法接受既有的準則,那或許我們應該以投票表決的方式,制定出一個準則,才可以免除不必要的紛爭!--泅水大象 07:59 2005年4月4日 (UTC)
其實,我們在Wikipedia:命名常規中說得已經很清楚了,那就是採用最常見或者最常使用的名稱。而且百科全書的宗旨是記錄知識,而不是糾正知識上的錯誤。翻譯有問題,完全可以在條目中解釋清楚,而不必把條目名稱改成沒有幾個人知道的名字。何況,用最常見的名字最為條目名稱,並不是否定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正確的名稱,只是這樣做更有利於知識的傳播。--百無一用是書生 () 08:11 2005年4月4日 (UTC)
比如達文西,雖然如所說的譯名有問題,但是中文的眾多著作、譯作、論文都使用「達文西」的名稱,我們為什麼就要改成一個沒有幾個人知道的正確譯名呢?本身名字就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東西,這有些過於吹毛求疵了。如果這樣,那麼成語「水性楊花」,似乎也是大錯特錯了,因為原來的意思是形容女人的美麗,而並不是現在的意思。總之,譯名要的是能讓大家都能明白其所指,那麼就必須使用最常見,用得最多的譯法,單單追求準確嚴謹,卻弄得大家不明白是誰,就過猶不及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08:23 2005年4月4日 (UTC)

關於wiki共享資源的問題

請問大家:上傳圖片到commons後,在中文wiki里用圖像:文件名即可連接到該圖,但在頁面重點開圖後,是中文wiki里的一個圖片頁,並且原來在commons的說明都沒有,例如[1][2]。請問這種情況是否還要在中文的這個頁面添加版權和注釋?

對於wiki對其他相關資源的引用和聯接,如wiki文庫、wiki語錄等,是否有相應的模板?如這個:
Wikisource
Wikisource
維基文庫中與此相關的原始文獻:

--Smartneddy (Talk)塔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 09:56 2005年4月4日 (UTC)

這些模板都有。關於圖像的問題,在commons的圖像直接使用沒有任何描述,但是有到commons的連接,我想這樣應該就可以了。具體如何做,中文版並沒有相應的政策,不知道會不會在系統升級時考慮到這個功能?--百無一用是書生 () 11:23 2005年4月4日 (UTC)
哦,是這樣,我倒是覺得把描述填在commons里挺好,方便用。希望能直接連過去,這樣方便。--Smartneddy (Talk)塔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 14:34 2005年4月4日 (UTC)

奇怪,為什麼MediaWiki:Sharedupload在共享資源描述頁裡面顯示出不來?照說是應該可以直接聯到commons去的 -- ran留言) 17:07 2005年4月4日 (UTC)

點那個圖像描述頁就進入共享資源了,好像不能直接顯示。能再告知一下那些間接wiki資源的模板嗎?謝謝了!--Smartneddy (Talk)塔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 06:20 2005年4月5日 (UTC)
現在只能顯示下面的信息:This file is a shared upload and may be used by other projects.只要修改這個信息就可以了。 --Shinjiman 11:15 2005年4月5日 (UTC)
將圖像描述填在本地的wiki里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中文維基的分類中可以顯示出來。另外中文版的話,圖像描述也應該是中文的,而commons里的話就不太好加入所有的語言了。--Formulax 01:49 2005年4月6日 (UTC)
我也是只能顯示出This file is a shared upload and may be used by other projects.的信息,沒有可以直接連到Commons的連結。(我現在用的是繁體的界面。)-- ran留言) 04:08 2005年4月6日 (UTC)

編輯工具

tw-繁體和cn-簡體在編輯條目時新增了"編輯工具"下拉菜單,但hk-繁體卻沒有,如何加入此功能?謝謝。 -- Gakmo (Talk) 22:51 2005年4月4日 (UTC)

好像已經加入了…… --Shinjiman 11:16 2005年4月5日 (UTC)

照片問題

請問如何將已上傳照片改名稱。我想將一些照片名改成形容照片的名字。--阿仁 03:19 2005年4月5日 (UTC)

上傳後的好想無法直接改,可以點編輯加上描述內容。要不重新傳:(--Smartneddy (Talk)塔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 06:24 2005年4月5日 (UTC)

再次討論關於台灣人的問題

以前分類王世傑的時候與可夫討論過,但因為當時並沒出現各地中國人這個分類,所以我沒有進一步討論。但現在有了這個分類,那王世傑顯然歸入湖北人更合適。依照可夫的理解,台灣人是指「擁有中華民國國籍的人」或「與台灣這塊土地關係密切而對她發生影響的人」。但那是以前沒有安徽人這類分類的時候。而現在,台灣人一詞的出現更應該傾向於地理意義(即「與台灣這塊土地關係密切而對她發生影響的人」),而不是政治意義(即「擁有中華民國國籍的人」)。我建議是否可將這些籍貫在內地而後去了台灣的人物歸入中國朝代中華民國中,列入民國時期人物一欄,或中華民國人呢?玉米^ō^麥兜 06:50 2005年4月5日 (UTC)

你要把他歸入湖北人與他來到台灣並不衝突啊!基本上我是覺得各地中國人這個分類滿奇怪的。--虎兒 (talk) 07:44 2005年4月5日 (UTC)

我也覺得這個分類多餘!我總認為不能把wiki當成了分類手冊。很多時候一個條目所屬的幾個分類之間是有重複或者包含關係的,似乎不妥噢!玉米^ō^麥兜 11:40 2005年4月5日 (UTC)

老話一句,沒人規定一個條目只能放在一個分類內吧?奧黛麗·赫本的父母分別是英國人與荷蘭人,但她本人生前實際上是美國籍的,那到底該分在哪一類裡面?答案當然是英國人、荷蘭人與美國人三類都可以放。用這個角度思考事情,大概就可以解決很多困擾了吧......--泅水大象 11:46 2005年4月5日 (UTC)
但您不覺對一個條目的分類多了很累贅麼?尤其是重複,比如把一個條目又放到音樂,又放到美國音樂,本來是包含關係嘛。再如電影,現在有好多電影都是幾個國家合拍的,甚至有6個的,總不能把這個電影條目分類到美國電影、中國電影、英國電影……那麼列一摞吧。玉米^ō^麥兜 12:37 2005年4月5日 (UTC)
我並沒有覺得這樣分類特別累贅呀,畢竟分類是關連尋找用的,找得到條目才是重點,而不是啥累贅精簡的差異。你可以參考一下英文版的en:Audrey Hepburn這條,看看人家有多少種分類標示。還有,同時放在『音樂』跟『美國音樂』底下是有點沒必要的重複,畢竟後者本來就是前者的Subcategory,但如果是混血兒,那麼同時放在『英國人』與『荷蘭人』底下就是有必要的,畢竟英國人跟荷蘭人之間沒有任何從屬關係。--泅水大象 12:44 2005年4月5日 (UTC)

不能顯示圖像

腓尼基字母一文中,我已把圖像(沒有更改過檔名)上載到 commons (維基共用)。但在該文中仍看不到那些圖像。請問是何解?--Hello World! 08:54 2005年4月5日 (UTC)

剛才我查看http://zh.wikipedia.org/wiki/Image:Phoenician_kaph.png這個地址,顯示尚無該圖像,或許沒有上傳成功?--roc (中文用字指正) (TALK) 19:57 2005年4月5日 (UTC)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Image:Phoenician_kaph.png是有的 --Hello World! 00:07 2005年4月6日 (UTC)

MonoBook (default)的一點問題

我用的皮膚是科隆香水藍的,但我知道在MB這個默認皮膚里對於URL連結後面總有一個尾巴,就是那個箭頭符號。http://w.w.w

這個符號用於單列一行的連結是很好的,但當在一段文字中有連結出現時,這個符號就像不合適的標點符號一樣打斷了行文。能不能去掉啊!玉米^ō^麥兜 12:32 2005年4月5日 (UTC)

但是依照標準,條目的內文裡面理論上是應該不會出現URL型態的外部連結,只有在文末的外部連結段落與參考書目段落裡面才應該會見到。雖然,目前因為中文版的條目還不多,一些冷僻的名詞偶爾會有人用外連結方式將英文版或日文版相對應的條目連過來(雖然通常都是括弧中的附註),但總體來說依照維基百科的理想,這些名詞的內部連結遲早應該補上才對。在這情況之下,本就不該有這符號出現在一整段文字中的狀況才對的!
何況,這還牽涉到審美觀的問題,像我就覺得那個小符號不難看呢!--泅水大象 03:26 2005年4月7日 (UTC)
PS.其實這小箭頭有必要存在的另外一個理由是,必須很明確的告訴讀者這條連結是外部連結,要點下之前要有心理準備或接受這情況。因為對於大部分維基百科的讀者來說,心態上都是假設他/她「在百科全書裡到處逛」,因此如果突然之間誤按外連結被移到另外一個截然不同的網站裡,感覺會很突兀!--泅水大象 03:50 2005年4月7日 (UTC)

愚人節笑話

我刪除了一個愚人節笑話:熊貓人中華美食速遞。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笑話,也沒有在任何報刊上見過這個笑話。這裡有幾個問題:

  • 是否應該收錄愚人節笑話?
  • 如果收錄的話,是僅僅列在條目愚人節笑話中,還是為這個笑話單獨開一個條目。
  • 如果僅收錄少數笑話,標準又是什麼?

大家還可以參考一下:en:Category:Jokesen:Category:Hoaxes

我覺得流傳廣泛的笑話還是可以收錄的,但不應該僅僅是笑話本身,還要有對笑話的各種分析;但是「流傳廣泛」是很難客觀衡量的。這一類的問題已經遇到不止一次了,可我始終還是沒有找到一個好的處理辦法。人們的價值觀差別是非常大的,而我們這個開放的計劃應該如何協調這種差別呢?要知道開放是維基百科重要的特點之一呀。--Mountain(Talk) 12:43 2005年4月5日 (UTC)

玩魔獸世界的應該不少吧。這笑話的來源有en:April 1, 2005巴哈的報導WOW中文官網--203.171.88.52 13:23 2005年4月5日 (UTC)

要收錄的話可以放到愚人節條目中。加一個類似「著名的笑話」子類即可。 --地獄牌咖啡壺-Talk 06:58 2005年4月6日 (UTC)

我覺得沒有必要,除非那些社會影響比較大的(這裡面又會有爭議,什麼是比較大?),以外,包括維基百科被接管的愚人節笑話都應被刪除。--用心閣(對話頁) 07:11 2005年4月6日 (UTC)

Ruby 應怎樣譯呢??

好像en:Ruby character,那個 Ruby 應該要譯做什麼名字呢? thanks! --Shinjiman 14:15 2005年4月5日 (UTC)

魯賓?--Pashan (留言) 14:18 2005年4月5日 (UTC)
「露比」會不會好點呢?? --Shinjiman 14:24 2005年4月5日 (UTC)

在許多瀏覽器中Ruby標籤還不能得到正確的顯示,大家可以到W3C的網站上看看關於Ruby的定義和顯示方式。我估計,對於研究排版的人來說,Ruby應該已經有專門的術語了;或許,日語裡面也有正式的稱呼。--Mountain(Talk) 15:19 2005年4月5日 (UTC)

Ruby 首先在 MSIE 5.0 出現,後來成了 W3C 的標準 (是一個 Module) ,在 XHTML 1.1 及 2.0 裡都能找到 Ruby 。--Hello World! 02:10 2005年4月6日 (UTC)
注音字符? -- Moses   16:35 2005年4月5日 (UTC)
在日本的Wiki中都是叫做Ruby(ルビ),Ruby不只是用在注音標示上,亦可用在日文標示上;另外又可作註解使用。--Shinjiman 16:40 2005年4月5日 (UTC)
準確的說應該是注音假名假名注音-- Moses   20:46 2005年4月5日 (UTC)

叫「附註」如何?--Mountain(Talk) 20:03 2005年4月5日 (UTC)

叫「附註」可能過於籠統;找過 google 有的叫做「小字註解」,有的叫做「寶石」。既然日文仍然叫做 Ruby,不如在中文也乾脆叫做 Ruby 好了。 --Shinjiman 00:51 2005年4月6日 (UTC)

UTC vs. UTC+8

關於留言簽名的時間,我曾提請考慮改用UTC+8時間。具體的想法與原因請見此處的存檔。這只是局限在簽名中,編寫記述事件與條目時,我們仍應採用當地時間加註UTC時間;歸類與排序時,公元日時是以UTC為準(只有農曆例外,因其日時計算是基於東經120度的天文觀測)。這個想法提出逾兩週來,除幾位熱心的朋友外,沒有太多嚴肅的回應(無論是贊同或不贊同)。我其實仍很想了解或得到來自大家尤其是管理層的見解及幫助,以了結我仍有的困惑。謝謝各位。--roc (中文用字指正) (TALK) 19:42 2005年4月5日 (UTC)

其實管理層的意見並無所謂,如果技術上可行,那麼可以發起投票來解決這個問題,當然需要有人去實施。--用心閣(對話頁) 00:58 2005年4月6日 (UTC)
其實在「參數設定」中不是已經可以更改時差了嗎??--Shinjiman 01:54 2005年4月6日 (UTC)
「參數設定」好像只對動態產生並更新的信息有效,比如「我的貢獻」與「監視列表」,但是留言的簽名似乎是定死的(提交留言時,由系統產生具體的文本,而不變化)。對於調整這個簽名的時間,希望在技術上是可行的。我剛剛作了一個投票頁Wikipedia:投票/簽名時間的時區表示,歡迎大家表達意見。:) --roc (中文用字指正) (TALK) 10:44 2005年4月6日 (UTC)

英國政治人物譯名

英國政治人物的條目命名,如托尼·布萊爾約翰·梅傑等,是否應該依據英國的官方中文譯名,名從主人,改做貝理雅馬卓安呢?--Hello World! 02:02 2005年4月6日 (UTC)

我覺得關於英國政治人物的官方中文譯名一事,可能牽涉到中文的主要語言與方言間之發音差異問題,大家都知道這些譯名是以香港地區使用的主要語言粵語來做為參考基準而中譯的,以標準中文的發音來說,很難理解這些譯名跟原本英文名字之間的關連,而在香港回歸之後,似乎也越來越少機會用到這些中譯姓名了。對於條目本身的命名,我個人對於選擇官方中譯還是常用中譯的取捨,不是很有意見,只要內文中有詳細說明就好。但是我強烈建議在其他條目中寫到這些人物時,要用常用的譯名而非這些少見的官方譯名,理由是這牽涉到認知問題,為了考證精準性而造成讓人看不懂得狀況,是不必要的!--泅水大象 04:54 2005年4月6日 (UTC)
近年來來自香港的官方英國政治人物譯名,已不再那麼「粵語化」(極度粵語化的例子:砵甸乍),注重了要音義兼備了。--Hello World! 12:55 2005年4月6日 (UTC)
我個人認為至少在簡體版的維基中,中文譯名應該以常見的標準譯法(大陸譯法)為基準,以香港和台灣的譯名作為參考。以貝理雅為例,一般大陸民眾不會理解此名所指何人,而對於政治比較了解之人士,又很有可能會誤認為是蘇聯領導人史達林手下的秘密警察首腦拉夫連季·巴夫洛維奇·貝利亞。由此產生的誤解和矛盾,遠不是一兩個名字可以解決的。

--User:sqchen 14:22 2006年3月17日 (UTC)

希望大家進行投票

關於Category:台灣政治家,與Category:台灣政治人物重複和蘇丹蘇丹問題,正在Wikipedia:刪除投票和請求/2005年3月30日進行投票,希望大家進行投票。--用心閣(對話頁) 01:31 2005年4月7日 (UTC)

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更新

Aphaia請求幫助:

Today Anthere told me there would be an announcement on "Home" or its equivalents including 首頁 tomorrow 12 UTC and it would be hopefully translated as quickly as possible. Can you (and your friends Zh Wikipedians) finish to synch "Latest news" section to other language till this announcement? And will you be available at the moment of this announcement? Your reply on my meta talk page will be appreciated.

--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42 2005年4月7日 (UTC)

12h UTC 相當於東八區的晚上8點,OK?也就是北京時間明晚8點?--用心閣(對話頁) 04:09 2005年4月7日 (UTC)
我們對於維基媒體國際大會的參與應該到什麼程度?--用心閣(對話頁) 04:13 2005年4月7日 (UTC)
第1屆維基媒體國際會議將於2005年8月4日德國法蘭克福舉行,請參與翻譯和校對。--用心閣(對話頁) 13:29 2005年4月7日 (UTC)

翻譯Wikimania頁面

大家好,

我今天收到下面一封邀請,我將它轉交到這裡,歡迎大家一起翻譯:

原文:

m:Wikimania 你好,我是Aphaia,日本的維基人,活動的於維基語錄和元維基。最近我務Wikimania(維基媒體的國際的會合,開催於徳國)的翻譯調整. ... schon findest Du sicher, mein Chinesisch ist sehr schlecht, so durefte ich auf Deusch schreiben?

Die Webseite Wikimania hat jetzt ihre Hauptseite in 9 Sprechen. Wir hoffe bald die arabische Seite auch zu stellen. Um unsere Aktivitaet weiter kennen zu lassen, denke ich diese Gelegenheit wichtig. Zh Projekte sind genug gross und wachste sehr schnell und endlich hat Chinesisch die groessten Population in der Welt. Wir denken zur Zeit, ob die Wikimania Webseite auch ihren Inhalt auch auf Chinesisch haben kann.

Denn du bist Botschaft Zh Wikipedias, frage ich dir, ob du an diese Idee dich interessierst. Ich habe schon Vanvan diese Frage gestellt, denn ich im Chance wusste, er sprichst sehr gut fremde Sprach. Erst bitte besuche die Webseite und guck mal Seiten. Dein Antwort auf Meta ist mir sehr nett. Gruss, --Aphaia 01:46 2005年4月7日 (UTC)

譯文:

Wikimania的主頁現在已有9個不同的語言版本,我們希望不久也能提供阿拉伯語的版本。為了使我們的活動被更多人了解,我想將它翻譯為中文是很重要的。中文維基已經相當大了而且發展迅速,中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母語語言。因此我們現在在考慮將Wikimania的主頁譯成中文。

因為你是中文維基的大使,因此我想問你是否對此感興趣。我也問過Vanvan了,因為我偶爾得知他說外語說得很好。請先看一看Wikimania的頁面,歡迎你的Meta。 --Aphaia 01:46 2005年4月7日 (UTC)

我已回復Aphaia我將幫助翻譯了,假如還有別人願意參加的話就更好了。--Wing 05:51 2005年4月7日 (UTC)

元維基的頁面組織很亂,有以下關於Wikimania的頁面:
  1. http://wikimania.wikimedia.org/wiki/Main_Page
  2. http://meta.wikimedia.org/wiki/Wikimania:Main_Page
  3. http://meta.wikimedia.org/wiki/Wikimedia_press_releases/Wikimania_conference/Zh
  4. http://meta.wikimedia.org/wiki/Translation_requests/Wikimania
  5. http://meta.wikimedia.org/wiki/Translation_requests/Wikimania/Main_Page/En:
  6. [Translation requests/Wikimania/Announcement/Zh: Translation requests/Wikimania/Announcement/Zh:]

到底以哪個為主,還有是否放到中文維基百科的Wikipedia名字空間中?--用心閣(對話頁) 07:31 2005年4月7日 (UTC)

是這樣:
  1. 這是官方站點
  2. 這是草稿,修改好的草稿將放到1中
  3. 這是新聞稿
  4. 這是需要翻譯成各種語言的文章,翻譯完成後將放入1中

大致應該這樣。meta上的許多資料基本上都是這樣的。翻譯的時候,最好根據正式公布的文章來翻譯,也就是官方站點上的文章。因為我們的志願性質,很容易造成草稿和正式發表的內容有差異--百無一用是書生 () 07:41 2005年4月7日 (UTC)

關鍵是新聞稿沒有其他語言的翻譯,我覺得是不是搞錯了--用心閣(對話頁) 08:54 2005年4月7日 (UTC)
5和2,3和6是什麼關係?--用心閣(對話頁) 09:11 2005年4月7日 (UTC)
第1屆維基媒體國際會議將於2005年8月4日德國法蘭克福舉行,請參與翻譯和校對。--用心閣(對話頁) 13:29 2005年4月7日 (UTC)

人物條目命名

雖然此前已經有過討論,請參看Wikipedia talk:命名常規/外國人名,但是始終沒有一個結論。我個人認為,還是用中文裡的常用名為好,例如戈巴契夫,而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巴契夫則重定向,如果出現同名,那麼在用全稱。這樣做得好處是,常用;而且由於目前繁簡體轉換的技術限制,這樣更容易繁簡體之間重定向。因為繁簡體之間,甚至繁體或者簡體內部對於外國人名的翻譯都不止一種,因此字數越少就越容易連結到該條目--百無一用是書生 () 05:57 2005年4月7日 (UTC)

另外,外國人名的中譯,由於漢字的特點,同一個常用名字,可能在不同環境下或者不同時期可能就有不同的翻譯,因此相對於其他一些語言來說,他產生歧義的可能性會更小--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01 2005年4月7日 (UTC)
1,現狀是使用常用名(即姓加上第一個名,如比爾·蓋茨卡爾·馬克思),應尊重現狀,否則幾乎全部外國人名都要重定向,工作量太大。2,兩岸三地譯法不同,加上大陸內部也不統一,所以期望用漢字查找外國人很費力。所以我要充實西文人名表(見人名表/S),通過原文來查找(這也是傳統百科全書的辦法),這樣可以一勞永逸。3,英文版在人物命名時全部採用常用名(見俄國人物)。基於三點理由,我反對改用常用名。可將常用名重定向到全名上。--Hamham 08:48 2005年4月7日 (UTC)
不明白為什麼英文版採用常用名,就要反對?我主張常用名是因為這樣容易連結,例如戈巴契夫,幾乎沒有人會在文章中提到的時候用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巴契夫這樣的名字,一般都這樣敘述:「戈巴契夫....」。另外,俄國人名中間部分是父名,如果使用米哈伊爾·戈巴契夫都會比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巴契夫的機會要多。其實傳統百科全書人物條目的命名也都是使用常用名--百無一用是書生 () 09:06 2005年4月7日 (UTC)

MonoBook (default)的又一點問題解密

在用戶退出時的顯示:您現在已經退出。您可以繼續以匿名方式使用Wikipeida,或再次以相同或不同用戶身份登錄。

不知大家看出了有什麼問題沒?呵呵,而且這個bug存在於所有的中文維基,比如詞典啊,語錄啊……玉米^ō^麥兜 10:14 2005年4月6日 (UTC)

大家好像都沒看出問題來?那我就自問自答了:Wikipeida!嚴重筆誤啊!玉米^ō^麥兜 11:21 2005年4月7日 (UTC)

呵呵。--Mountain(Talk) 13:59 2005年4月7日 (UTC)

蒙眼棋內容大少,已合併至象棋變體

請管理員刪除蒙眼棋,謝謝12:11 2005年4月7日 (UTC)

已完成。--Wing 12:19 2005年4月7日 (UTC)

關於人物出生死亡的分類

比如中國人張XX,有的分成category:XXXX年出生|Z,有的分成category:XXXX年出生|張,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應該規定一下的好,是用漢字還是拼音縮寫。玉米^ō^麥兜 13:14 2005年4月7日 (UTC)

先前這類的問題亦都在Help talk:頁面分類#.E6.9C.89.E9.97.9C.E7.94.9F.E5.8D.92.E5.B9.B4.E4.BB.BD.E7.9A.84.E5.88.86.E9.A1.9E討論過。但我目前的原則是:對於新的條目利用漢字分類;原有已分配英文首字的條目便按該人物的原地區,而進行重新分配。(好像已分配英文字分類香港人便用英文拼音的姓的首字作為分類(參閱en:List of common Chinese surnames的香港政府拼音部分),日本人及韓國人亦會根據其拼音去作分類。)--Shinjiman 20:43 2005年4月7日 (UTC)

怎樣粘貼程序代碼?

程序代碼含有html格式時不能按原樣顯示,我使用nowiki /nowiki標籤,但原來的回車換行無效,不方便閱讀.

請問有什麼辦法?

您可以試一試將大於和小於號寫成&gt;和&lt;。--Wing 12:54 2005年4月6日 (UTC)

將大於和小於號寫成&gt;和&lt;或者是一個方法,但太麻煩了。沒有人知道怎樣做嗎?從來沒有人要粘貼程序代碼嗎? 218.13.35.178 01:50 2005年4月11日 (UTC)

<pre></pre>試過嗎?--藍色理想補充每日所需維生素 00:24 2005年4月14日 (UTC)

在維基張貼程式代碼,可在每行開頭空一個格--Hello World! 12:08 2005年4月14日 (UTC)

進行討論的template

3月份開始討論的條目,我已經把talk page中的indiscussion template給移除掉了。這是每月例行工作。--虎兒 (talk) 14:27 2005年4月6日 (UTC)

繁簡轉換失效

請參看周杰倫條目,使用的地方不能正常轉換--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49 2005年4月7日 (UTC)

對呀,我也發現兩三天前起,手動設定的對照表全都失去作用,包括新出來的標題繁簡轉換標籤也沒作用了,到底發生什麼狀況呢?--泅水大象 03:09 2005年4月7日 (UTC)
在以前我是用 zh-hk 來作轉換,但現在的「繁體」按鈕是指向 zh-tw,不知道是哪裡出現了問題? (我已經在「參數設定」中設定顯示語言為 zh-hk, 但總是無法以 zh-hk 顯示,只能顯示為 zh-tw。) --Shinjiman 04:46 2005年4月7日 (UTC)
可能要先問一問Zhengzhu兄,因為他好像是修改過什麼東西的呢? (參閱:Wikipedia:繁簡體轉換請求#-.7Bcn.E5.90.8A.3D.3Ehk.E5.BC.94.7D-.3F.3F.3F) --Shinjiman 04:52 2005年4月7日 (UTC)

我有留意到這個問題。我的猜想這又是和緩存有關的問題。但是這涉及到伺服器端的設置,令我的debug工作比較困難。特別是,我無法在我自己的測試伺服器上重建這一錯誤。

一個臨時的解決辦法是對修改一下轉換表並保存,這樣會強令刷新緩存里的轉換表。-Zhengzhu 13:22 2005年4月10日 (UTC)

詭異的標題轉換功能

話說自從前一陣子文章標題簡繁轉換功能(-{T|zh-hans:簡體標題;zh-hant:繁體標題}-)被新增上來之後,我就忍不住愛上了這個新玩具到處用,但是,這幾天突然發現這功能轉換有點怪怪的,有時會無法正確轉換,因此我做了一些小實驗想要釐清現象,獲得以下結論:

  • 標題轉換功能會在第二次切換回預設字碼版本時才出錯:舉例來說,我是使用台灣版中文繁體的用戶,因此平常我在進入一個新的條目時,系統預設會以zh-tw標籤的中文繁體模式呈現。第一次進入時,標題轉換正確,但是當我按下zh-cn的標籤切換成簡體字,然後再按一次zh-tw標籤回到繁體模式後,原本第一次進入時轉換正常的標題就不再正確轉換了。
  • 每次改變登入身份後的第一次瀏覽,標題轉換功能都會復原一次:意思是說,雖然我在經過上面的手續後標題繁簡轉換原本是失效的,但如果我將用戶ID登出,或是登出後再登入,那麼轉換功能又會復原正常(只可惜,正常的機會只有一次,再簡繁標籤切換幾次之後又會失效)
  • 失效問題只會在用戶預設字體的那種字碼版本發生:要發現這問題過程就比較tricky一點了,還好,有個適合的條目可以實驗這問題,那就是IPod這條。話說因為是Apple公司註冊商標時蓄意如此設定,因此正確商品名應該以小寫字母開頭的「iPod」因系統技術的限制,被迫以IPod的的條目名稱存在於維基裡面。為了能夠讓畫面上實際看到的標題能符合商品的註冊寫法,因此我利用了原本是作為繁簡轉換用途的標題轉換標籤來處裡,以手動修正的方式放了-{T|zh-hans:iPod;zh-hant:iPod}-的標籤在文中,然後再依照上述的方式試驗標題是否有如我預期般轉換,發現對於系統預設是繁體字的我來說,無論按下zh-cn的簡體標籤幾次永遠都可以看到正確的標題iPod,但相反的我預設的zh-tw繁體標籤卻只有在第一次瀏覽時正常轉換為iPod,第二次之後就變成原本的條目標題IPod。為了應證系統是不是特別討厭用繁體字�

不希望看到太細的分類

留言已移動到Wikipedia:投票/創建只有一個條目的目錄是否妥當--阿福( Talk) 06:48 2005年4月16日 (UTC)

網路天書

[3] 剪下貼上也做得太扯了吧--Blauncher 11:45 2005年4月12日 (UTC)

不只是剪下貼上的問題,他是直接dump的維基百科的資料庫。管理員好像以前交涉過,但是沒有什麼變化。--藍色理想補充每日所需維生素 11:54 2005年4月12日 (UTC)
這正是考驗我們能夠堅守自由版權主義的時候。--Hamham 16:00 2005年4月12日 (UTC)
我在那裡貼了幾個侵權通告,結果被封了。看來他們根本不理會我們,也根本不理會版權問題。--百無一用是書生 () 13:12 2005年4月13日 (UTC)
從理論上講,網絡天書這麼說沒有違反版權法,只不過太沒有道德而已。其實不用管他的。他缺少多語言連結,也缺乏資金支持。挺不了幾天的。--Hamham 13:16 2005年4月13日 (UTC)
呵呵,Hamham說得好。zzz....很睏 (叫醒我) 13:19 2005年4月13日 (UTC)
維基百科是按照GFDL協議發行,那麼他們就應該遵照GFDL協議。GFDL協議也是在版權法的基礎上制定的呀--百無一用是書生 () 13:22 2005年4月13日 (UTC)
有沒有跟維基基金會的人討論過這個啊?

我也給他們提過版權的問題,但他們沒搭理。--Mountain(Talk) 17:19 2005年4月14日 (UTC)

你們覺得網絡天書應該怎麼做?在天書曾經DUMP來資料頁下方註明WIKIPEDIA?難道你們不知道在CNIC.ORG的歷史頁面也可以發現的?我覺得我們遵守了GFDL。而這裡有些管理員連條目:網絡天書多不允許出現,刪除了好幾次了!--網絡天書 02:36 2005年4月15日 (UTC)

我在修訂歷史中找不到您說的,況且GFDL明確要求至少有5個貢獻者的名字,並且每篇文章註明來源。其實很簡單,您可以用一個模板,在使用維基百科的文章中註明本文主要內容來自維基百科之類的信息--百無一用是書生 () 07:56 2005年4月15日 (UTC)
wikipedia.org的公開下載的資料庫就是只有一個最近貢獻者的版本。也許本來就是這樣防止COPY吧。也許只有我們DUMP來自WIKIPEDIA的每一個頁面經過5次以上的修改,我們才可以和WIKIPEDIA公開講版權吧。--網絡天書 15:14 2005年4月15日 (UTC)
old資料庫也是公開下載的呀!還有圖像和內部連結數據都是,在這裡,所有編輯歷史都在裡面。唯一不公開的是用戶的個人資料資料庫而已。您如果真的尊重GFDL,應該至少努力一把找到這些資料庫(不是很難找哦,和您下載的cur庫是放在一個地方)。另外,如shizhao言,您應該在引用自維基百科內容的頁面加上註腳,說明其來源。就算是編輯歷史裡有關於來源的數據,加上註腳可以表達您的良好願望(good faith)。具體措辭可以可以參考answers.com,如http://www.answers.com/wikipedia。如果您需要技術上的支持來對所有來自維基百科的頁面加注,可以在這裡提出。 -Zhengzhu 17:04 2005年4月15日 (UTC)
據我所知,CNIC.ORG是DUMP了2004年8月的WIKIPEDIA的數據,那時的公開下載的數據和現在不太一樣,MEDIAWIKI版本也時1.3,而且cnic.org最初的設想也就是在巨人的基礎上有點改進和發展吧,最初也表明採用WIKIPEDIA的數據。經過大半年的發展,cnic.org已經改變很多,MEDIAWIKI的版本也升級到1.40,而且WIKIPEDIA的發展也有目共睹,而且DUMP的200408的數據跟現在的WIKIPEDIA已經差別很大了。我不想為網絡天書這樣的侵權的行為辯護。至少網絡天書的首頁連結這WIKIPEDIA.ORG,而這裡連條目:網絡天書多不允許出現。也許在這裡的都是國際主義者,但我是民族主義者,我會支持網絡天書的。--網絡天書 (簽名是User:Zhengzhu補上的)
說出這些話的你顯示出對著作權的漠視——民族主義已經成爲違法犯罪的合理藉口了?條目沒有你大可以自己建立:我們不了解的東西縂不能憑空捏造去創建吧。你支持誰我們不介意,希望貴站遵循GFDL,對條目的創建者予以署名——而不僅僅是給轉貼者。--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網絡天書:1)請問是如何的「不太一樣」?從Internet Archive可查數據表明,最遲從2003年6月起,中文版的歷史資料庫就已經可以在download.wikipedia.org下載。當時我們的cur庫(即最新頁面版本)有4460位元組之多,而old庫(歷史數據)則有2M之巨。可以說從一開始,中文版的歷史資料庫就是開放下載的。2)從侵權的角度講,資料庫和軟體版本是毫不相關兩回事。3)即便是「DUMP的200408的數據跟現在的WIKIPEDIA已經差別很大了」,並不能說明CNIC可以抹除某一文章是源於某一GFDL文檔的事實。GFDL所要求之一,也就是將這一事實公開而已。

事實上,象CNIC這樣的鏡像站點是可以對中文維基的發展發揮積極作用的。畢竟中文維基的伺服器在北美,大陸網友訪問起來總是沒有象訪問CNIC那樣方便。如果CNIC採取更理性的態度,完全可以獲得中文維基社區的認同,雙方可以協作採用對方提供的內容(如果都遵循GFDL的話),並定期同步雙方共有的數據。我想當初維基百科選擇FGDL這一版權模式,也是希望能發展出這樣的合作模式。-Zhengzhu 12:12 2005年4月17日 (UTC)

關於網絡天書被刪除的問題,請看相關政策,不要加入自己剛發明的東西,如果過一段時間網絡天書網站發展到了有比較大的影響力的話,可能會有人寫這個條目,還有一條,就是不要寫與自己有關的東西,基於以上理由,請思考一下。如果不符合以上原則,就有廣告的嫌疑,是會被刪除的,謝謝你還來維基百科討論問題,內容可以複製,但思想和參與的團隊卻無法模仿和複製,如果你有心把網絡天書做好,就做出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內容,你想想如果大部分內容和維基百科相同,網絡天書的編輯者總有一天會到維基百科來編輯的,祝你好運!--維游 (^o^) 怎樣做出漂亮的簽名 07:24 2005年4月16日 (UTC)

我們可以建個QQ群嗎?

這樣肯定方便了大家的交流囉!尤其是大陸的朋友,因為我msn、yahoo通用的不多(只限於單對單聊天),不知它們有沒有固定組群聊天功能?如果有的話,建個msn組也不錯哦,那樣大家聯繫起來就方便多了!玉米^ō^麥兜 12:22 2005年4月12日 (UTC)

QQ群:2382326--Icemanpro 12:30 2005年4月12日 (UTC)

問問英文維基的幾個問題

我今天意外發現了英文維基的條目UVO重定向到了Wikipedia:Neutral point of view。不知這個UVO是什麼含義?縮寫?沒想到和我ID重了名哦,呵呵,榮幸!

另外,WIKI詞典中的條目是否可以在WIKI百科中做內部連結,比如,我想在百科我的頁面把詞典里我的頁面做連結,除了用外部連結的http://zh.wiktionary.org/wiki/User:Uvo 外,有什麼內部連結格式可以處理麼?謝謝!就像各個語言的百科版本條目可以用en:XXX,fr:XXX那樣子。玉米^ō^麥兜 15:23 2005年4月12日 (UTC)

你可以用[[wikt:字典要找的字]]或是{{Wiktionary}}。--虎兒 (talk) 15:28 2005年4月12日 (UTC)

那WIKI文庫的縮寫是?222.20.211.25 15:35 2005年4月12日 (UTC)

比如我用wikt:法語連結到了中文詞典的法語,但wiktionary:法語顯示的連結則是英文詞典的法語(雖然沒有這個詞)。在如在中文詞典里用類似格式,wikipedia:法語wikipedia:user:uvo也是鏈到了英文百科,不知要想鏈到中文百科的話用什麼格式?玉米^ō^麥兜 05:49 2005年4月13日 (UTC)

以上問題已經得到解決。我來說一下: 關於UVO,在英文wiki上問了,建立這個轉向的人回復是:UVO was meant as a tentative alternative for POV: "POV" can mean "the opposite of NPOV"; or can mean the abbreviation of "point of view", which to some extent is included in wikipedia (while the "NPOV" concept, as explained in NPOV tutorial, "Space and Balance" section means not excluding any reasonable approach to a topic, while "neutrality" is reached by balancing these approaches/viewpoints). So I didn't tell yet what the acronym UVO was meant to mean: UnVerifiable Opinion (so, linking to the idea of wikipedia:verifiability too). That was explained in Wikipedia:Neutral point of view article itself (that's when I created the UVO redirect page); the UVO clarification remained there for several months last year; then someone in the end changed the text of that article, and the explanation went lost. Hope this helped you a bit: no danger using this word/acronym for something else; I don't suppose UVO as an acronym for "opposite of NPOV" will ever catch, but it was worth a try. Maybe best to delete the UVO page though, because it became senseless. Note that my initial remark about the "opposite of NPOV"/"point of view" ambiguity has been handled otherwise and in a way I don't think I have to restate that remark. --Francis Schonken 15:11, 14 Apr 2005 (UTC)

在中文詞典里可用[[wikipedia:zh:法语]]連結到對應的中文百科條目。玉米^ō^麥兜 12:00 2005年4月15日 (UTC)

中國玉溪

中國雲南省玉溪市的郵政編碼為653100,並非435000

已更正,謝謝提示。注意留下簽名噢,四個「~」!玉米^ō^麥兜 06:40 2005年4月13日 (UTC)

應否建立模版沙盒?

這裡有一個Wikipedia:沙盒,可供測試編寫章節,但是就無法測試模版。應否建立一個template(如{{sandboxtest}},專門用來做測試用途?另外Wikipedia talk:沙盒應否重定向到Wikipedia:沙盒,還是應該是「沙盒討論」??--Hello World! 14:55 2005年4月15日 (UTC)

我的看法是不必建立單獨的模板沙盒;支持talk頁面重定嚮導沙盒正文頁面。同時,QQ群2382326中已有幾十位維基人,即時指導甚至示範的作用應該比自行嘗試更直接,可考慮在該頁面加入此項資源。--冷玉 19:07 2005年4月15日 (UTC)
中國大陸以外的人是不用QQ的--Hello World! 12:05 2005年4月16日 (UTC)
大陸以內也有人不用QQ的,比如我。還是用skype比較方便吧,語音的,有什麼問題,直接開個小組語音會議,很方便啊。建議維基人多用skype交流,這樣比較快啊。我的skypeID是--googoz 12:26 2005年4月20日 (UTC)[callto://googoz/ Googoz]

怎麼搞的?wiki不支持callto:// 的外部連結嗎?--googoz 12:26 2005年4月20日 (UTC)

沒有用過,等會使一下--用心閣(對話頁)Wikimania 2005! 02:01 2005年4月22日 (UTC)

今日前往日語維基時,被告知他們設立了Wikipedia:按語言劃分維基人。相同的列表亦於英語及法語維基設立,所以我也在中文維基設立了。希望各位多多支持。^__^ --石添小草 16:55 2005年4月16日 (UTC)

這是要來分派翻譯工作用的嗎?^_^--Theodoranian|虎兒 (talk) 17:28 2005年4月16日 (UTC)

我覺得在共享資源和元維基上,有使用各種語言的人參加,有必要提供每個人的語言能力,以達到交流的目的。在單語言維基上恐怕沒有這個必要,即使以其他語言為母語的人,參加到中文維基上也要以中文寫作。即使不會任何其他語言的人,也同樣可以在中文維基上發揮,只要他會正確地使用中文。--方洪漸 01:42 2005年4月17日 (UTC)
不過我想這分類的用意是,如果遇到某些特定語言資料的東西需要求助時(例如前一陣子有日本人跑來dump捏造的條目資料,我們需要有懂日文的人去求證),比較知道該找哪幾位維基人尋求幫助吧?--泅水大象 13:12 2005年4月17日 (UTC)
我試了一下,只能搜索拉丁字母,並且只能搜索出一種語言的詞彙,對中文維基可能沒有多大的用處,除非我們所有條目都加上漢語拼音。--方洪漸 08:34 2005年4月19日 (UTC)

有關大學科系

最近遇到的問題,請問大學各系所是否有必要保留?? (之前沒刪掉是因為那些大學的條目都太短了,刪掉就沒內容了...),目前和User:用心閣討論的結果是傾向刪掉,不知大家意見如何?? --Kerry 01:43 2005年4月18日 (UTC)

不明白什麼意思。是大學條目中的系所內容,還是說大學系所本身的條目?對於前者,系所是大學最基本的元素,不可或缺,儘管可能在很多大學內容都有類似。對於後者,每個人也許會有不同觀點。每一個大學系所等機構的狀況也不同,比如有些大學,一個院系或者實驗室的價值,比如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歌廷根大學數學系、康乃爾大學農學院、哥倫比亞教育學院、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耶魯大學法學院、哈佛大學商學院,其歷史地位比許多一個學校的意義還重大;就如南京大學,一些院系的歷史基本上象徵了整個中國這個學科的歷史。條目保持與否,我覺得還是應該具體到每一個項目,看其是否有適當的充實的內容。更重要的在於要確認,是否說明了事實的狀況,是否有悖於事實,包括是否有不合事理的過度褒揚或者貶損。Wikinu 02:09 2005年4月18日 (UTC)
喔,我說的是有些大學條目裡列了很長的所有科系列表,所以在考慮要不要刪掉;因為像其他語言的版本,它們的大學都只列學院,所以在想是不是也只列學院就好,當然一些特別的科系是可以保留的。--Kerry 03:37 2005年4月18日 (UTC)
儘量尊重寫條目的人吧。日本很多大學的條目也是羅列了院系。其實是有用的信息。例如新生選擇大學時,就可以知道每個學院有什麼專業了。編輯的時候,儘量做「加法」,不要做「減法」。這是我的看法。--Hamham 08:05 2005年4月18日 (UTC)

非常同意Hamham兄的編輯的時候,儘量做「加法」,不要做「減法」的觀點,我覺得除了發現證據確鑿的錯誤,或將語法改變得更通順,儘量不要刪除其他人的勞動,任何信息需要的人都會覺得有用,尤其是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信息,不要怕它們煩瑣。--方洪漸 08:50 2005年4月19日 (UTC)

替所謂的繁簡轉換想個更好的名字

這裡所提到的轉換,不僅僅要處理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問題,還要處理中文在世界各地之間的詞彙分歧問題。因此我認為不該叫繁簡轉換,應該有個更好的名字。

另外也煩請大家多多照顧Help:中文維基百科的自動轉換。(目前內容只有一些編輯的問題。另外也該放入關於管理、讀者的相關內容)

怎麼把template翻譯成中文?

你們覺得「模型」如何? 向柏霖 08:00 2005年4月18日 (UTC)

「模板」?--Isnow 08:41 2005年4月18日 (UTC)
「模板」比較順。--zy26 (Talk) 12:10 2005年4月18日 (UTC)
至少在分子生物學裡面是翻譯成「模板」的。--玉米^ō^麥兜 14:48 2005年4月18日 (UTC)
將template翻譯成「模板」的稱呼法其實一開始是源自於印刷業,因此是蠻正統的說法,連M$的Office軟體系列裡面也是一直都叫模板,一叫就叫了十幾年......--泅水大象 16:18 2005年4月18日 (UTC)
好像 M$ Office 的繁體版本是用「範本」的。--Shinjiman 18:15 2005年4月18日 (UTC)
不會呀,你的繁體版本是哪裡的?為什麼我這裡還是模板不是範本?--Panda 19:52 2005年4月18日 (UTC)
不過這樣說來,我這會兒才發現此時使用的M$Word它的Template是叫「範本」,難道是不同軟體有不同的叫法?真是令人困惑...mmmm....--泅水大象 02:09 2005年4月19日 (UTC)
「模型」是模仿一種實物造出來的樣子相似,但沒有其功能的模擬物;「範本」是依照其改編的原型;還是「模板」比較貼切,如同做月餅的模子,一扣出來一個基本同樣的東西。--方洪漸 08:59 2005年4月19日 (UTC)
在大多數學科中都叫模板,大部分的軟體中也是這樣翻譯這個詞語的。--維游 (^o^) 怎樣做出漂亮的簽名 09:47 2005年4月19日 (UTC)

對於Category的繁簡轉換必須要進行了!

以前提到過醫學系醫學係的問題,後來又提過一個是由於頁面繁簡轉換超過了50個,於是那個條目最後面的Category:簡體字不能轉換成Category:繁體字,導致編輯出來的這個條目的Category成了死連結。今天又遇到的問題是,在Category:藥學Category:藥學)的子目錄里,藥字頭條目與藥字頭條目分列了。這顯然是個問題噢。玉米^ō^麥兜 15:06 2005年4月18日 (UTC)

是的,一直都是這樣的,分類里的條目名是不轉換的。比如張和張這樣的都會分列的。--Panda 15:47 2005年4月18日 (UTC)

Interwiki guidelines

  • Halló! Some months ago I started to get informations about where to insert and how to sort interlanguage links. I thing that information should be available in a central place, as at the "embassies" linked to en:Wikipedia:Embassy.
  • See what I have "collected" so far at commons:User:Gangleri/sandbox/Template:Interwiki_guidelines. Would be happy if you would add / maintain information about zh: if your community has already decided / will decide about this. Thanks in advance! Best regards Gangleri | Th | T 22:30 2005年4月19日 (UTC)

對於偏離編輯的討論如何處理?

在爭議條目中的討論頁,經常會出現偏離編輯的發言,我覺得應該儘早刪除,防止爭議擴大。另外對於新參與的同仁,也應該強調一下發言應當圍繞編輯的原則(我自己也是幾個月後才意識到這個規矩的)。不知各位有何意見?--肉絲跑蛋 (留言) 12:52 2005年4月20日 (UTC)

當然應該只討論與編輯條目有關的話題啦--百無一用是書生 () 13:40 2005年4月20日 (UTC)
我做了個簡單的模板,請大家提出意見並酌情使用。Template:keepontopic--肉絲跑蛋 (留言) 02:22 2005年4月21日 (UTC)
可以存檔起來,可能有有用的信息,維基最忌諱的是破壞資料。--維游 (^o^) 怎樣做出漂亮的簽名 03:14 2005年4月21日 (UTC)
其實縱使是被刪除的資料,實際上也不是真的就消失無蹤而是改成禁止非管理員閱覽而以,所以如果只是在編輯時移除它們,以資料的保存角度來說仍然是沒有遺失的啦(可在歷史資料中查詢),這點不用太過擔心。--泅水大象 03:21 2005年4月21日 (UTC)

Template:CompactTOC2

被保護了,希望能添加 [[#0-9|0-9]] 的代碼,因為有時候,列表有數字開頭的部份。--roc (talk) 13:37 2005年4月20日 (UTC)

已加上,看看效果如何--Hello World! 14:43 2005年4月20日 (UTC)

謝謝,很棒。--roc (talk) 00:16 2005年4月21日 (UTC)

Wikipedia:特色條目評選頁面合併

Wikipedia:特色條目評選Wikipedia:條目評選應合並,後者有條目質量提升計劃的評選和特色條目評選,涵蓋了第一個頁面的內容。--用心閣(對話頁)Wikimania 2005! 07:03 2005年4月21日 (UTC)

其實第二個頁面的特色條目評選部分,只是把第一個頁面用了template轉貼過去而已。--可夫 (talky? click me!) 07:14 2005年4月21日 (UTC)

同洗澡水一齊倒掉的嬰兒

剛才有人侵犯著作權屢勸不聽被我封禁了,可是他是用proxy上來的,IP跟User:KJ一樣......然後KJ就跟我說她也被我封禁了......成了同洗澡水一齊被倒掉的嬰兒.......請問該怎麼辦?--Theodoranian|虎兒 (talk) 14:47 2005年4月17日 (UTC)

我從出水孔爬出來了,謝謝維游。--KJ (talk) 15:32 2005年4月17日 (UTC)
呵呵,好有意思的比喻!--維游 (^o^) 怎樣做出漂亮的簽名 16:06 2005年4月17日 (UTC)

User:KJ今天又被封了,問題是這次被封的IP是163.27.153.1,但KJ的IP是218.35.*.*,而且瀏覽器沒有設代理。為什麼會是這樣?--Mountain(Talk) 13:26 2005年4月24日 (UTC)

那如何對付那個連talk page都要搗亂的人? 同時,我想知道一下為什麼Talk:小白會有這麼多的破壞?--Hello World! 13:57 2005年4月24日 (UTC)
我的瀏覽器是Firefox,剛剛試了一下,在 proxy的設定中,設為「直接連到Internet」會出現查封的訊息,設為「自動偵測此網路的proxy設定」則可以進行編輯。--KJ (talk) 14:08 2005年4月24日 (UTC)
更正,上面的這個訊息是錯誤的,因為我剛剛又出現了查封訊息,這次是設為「直接連到Internet」才恢復。--KJ (talk) 14:33 2005年4月24日 (UTC)
可能是這個ip:211.76.97.250
13:18 2005年4月24日 Mountain已解封「211.76.97.245」--Hello World! 03:35 2005年4月26日 (UTC)

新條目推薦/候選頁面出現的問題

在某日期下提出新的條目,保存後在此頁面沒有更新,怎麼回事?以前不是這樣啊?--Smartneddy (Talk)塔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 01:23 2005年4月22日 (UTC)

這是使用了{{}}的緣故--百無一用是書生 () 05:45 2005年4月22日 (UTC)

有沒有關於維基的書刊出版物??

市場上有沒有關於介紹維基,或者涉及維基的專門的書刊之類的出版物啊??如果有,我想要。如果沒有,我們是不是可以一齊編輯一本呢??

這樣的話,不僅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維基、體驗維基,參與維基的活動,為中文維基添磚加瓦。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這樣做是不是懷有商業目的性的,不過可以將出版書籍作為進行非營利性商業活動,就是把所獲利款項無償捐獻給維基基金會。

如果通過一些活動進行維基的造勢,勢必會引來更多的熱心人關注維基,同時也會帶來一些弊端。例如,某些條目的中立性一旦很成問題,便會引來國內的嚴重封鎖等等。

以上僅僅是我小弟的個人意見,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討這個問題。楓難尋 11:01 2005年4月22日 (UTC)

實際上大家也可以通過正規的出版物來使維基的權威更加高,更多的人通過出版物可以看出哪一個網站才是真正的維基,這對於維基的安全性也有很大的好處,用這種方法來使盜版維基無處逢生。楓難尋 11:23 2005年4月22日 (UTC)

請參看de:Wikipedia:WikiReader,這是德文版作的一個精選文章的連續出版物,也提供印刷版,還有出售,[4] ,另外基金會的通訊也提供印刷版。最近德文版出了維基百科DVD,還登上了亞馬遜書店的銷售排行榜。其他的好像沒有聽說了。中文的就更沒有了。我倒是有一個想法,如果有可能,把咱們的幫助文檔和維基百科的主要政策方針編成出版物,這是一個很好的主意。但是首先得有出版社願意出版才行。其實GFDL並不禁止商業行為,只要仍然遵守GFDL協議。--百無一用是書生 () 11:25 2005年4月22日 (UTC)
我覺得精選文章的方式來介紹維基不好,應該出版一本完全介紹維基的書籍,包括維基的歷史、使用方法、精選條目等一些關於維基的東西。這樣才能讓讀者更深一層地了解維基。楓難尋 12:03 2005年4月22日 (UTC)

關於Wiki技術,目前有唯一的一本專著:沃德·坎寧安與Bo Leuf合寫的The Wiki Way(我們的大都督建議譯作維基之道)。此外還有許多論文、新聞報導,可以用Google搜尋到的。--Mountain(Talk) 12:07 2005年4月22日 (UTC)

其實現在有PDF檔,我們是否可以考慮每隔幾個月,用電子的方式來發季刊,這樣就是說把東西給編出來,然後做成PDF檔,想要的人可以自己把它給列印出來,這樣是最方便的。不過這需要有人主事.......也需要分工,只怕大家有心無力。--Theodoranian|虎兒 (talk) 12:39 2005年4月22日 (UTC)
可能沒有理解我的本意,創作維基出版物,最重要的目的是宣傳!!而宣傳的一個很好的途徑就是將書籍作為載體。用電子的方式可怕是很少能有人了解維基了。楓難尋 14:01 2005年4月22日 (UTC)
可是要弄成實體的書籍,那就會有成本的問題,要找到金主做這件事才行。--Theodoranian|虎兒 (talk) 03:44 2005年4月24日 (UTC)
這個嘛,同好社團也是可以出版的,還有沒錢出書前是可以用賣T-shirt、小飾品來湊錢,當然這是同人誌的玩法,可以學批踢踢的一些版作版服之類的作法,前提就是要有號召力跟創作就是了。--Blauncher 11:20 2005年4月26日 (UTC)
請參看en:Wikipedia:WikiReader--百無一用是書生 () 11:08 2005年4月26日 (UTC)
寫了一個Wikipedia:維基讀本,歡迎討論--百無一用是書生 () 11:24 2005年4月27日 (UTC)

請不要使用「你們」「我們」這樣的字眼!

即使您是一個wikipedia管理員,也僅僅是多點義務的參與者,而不是WIKIPEDIA擁有者,當你口口聲稱用「你們」「我們」字眼的時候,你好象已經曲解了GFDL的含義了。即使是訪客,也好象不該讓你用「我們」來區別吧。--User:61.173.64.49

GFDL的含義是什麼?以我淺薄的知識,我還不知道GFDL連講個你們我們都不准?任何話都有上下文,或許有許多時候去分你們我們並不恰當,但如果你指的是前面對於其他網站未依規定使用維基百科資料的相關討論,很抱歉,我想是起頭者先區分你們跟我們的喔!我想他說人心胸狹窄應該不是包含他自己吧?--Theodoranian|虎兒 (talk) 14:11 2005年4月22日 (UTC)

建議將Category:北京的大學改為Category:北京高等院校

或者刪除這個分類,感覺不是很必要,不然上海的大學湖北的大學都要出來了。玉米^ō^麥兜 08:04 2005年4月23日 (UTC)

玉米麥兜,其實我覺得還好耶!當然,如果你覺得改了比較好,你也可以自己改啊!!^^--Theodoranian|虎兒 (talk) 03:41 2005年4月24日 (UTC)

它顯示無法移動頁面,嗚嗚玉米^ō^麥兜 12:37 2005年4月24日 (UTC)

這位弟弟......你要去每一篇裡面把最後的category:北京的大學給改成category:北京高等院校啦!分類沒辦法直接移動。乖喔!--Theodoranian|虎兒 (talk) 15:18 2005年4月24日 (UTC)

日語條目內的刪版建議

如果可以成為條目,是否所有語言的字符都可以成為條目呢?例如俄語希伯來文等,那這裏就變成不是中文百科全書了。

假名片假名資料貧乏,內容與日語重複;

另外平假名亦不應認自成一條,請與日語合併之。

以上除了平假名有來源及一些歷史的額外資料,其餘的都可在日語內找到,請把它們全部刪除。

小勇 15:29 2005年4月23日 (UTC)

每一個有內容的條目都是編寫人的心血,請不要隨意抹殺。我看過你提義的幾個條目,其實還有很大的充實餘地,實在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日文版里也有相關的條目,為什麼中文版里就不能沒有?所以,如果你有時間請去想辦法添加內容好嗎?218.13.43.48 12:31 2005年4月24日 (UTC)

不如舉個例吧。英文版的維基百科中,有些美國動畫系列詳盡得連人物也會自成條目。你認為中文版需要這樣嗎?而例如水滸傳裏的角色,中文版也在自成條目,但不等於英文版、日文版也需要。所以,不能單憑別的語言版本裏也有這個條目,便認定中文版也一定要有這個條目。雖然百科全書應保持中立,但在開立條目前亦應有一定的文化上的考慮。 派翠可夫 (我的討論處) 14:23 2005年4月24日 (UTC)
對不起,按我的理解,中文維基衹是因為是使用中文來寫而以.所以,衹要有人寫,並且內容夠詳細到成為一個條目就可以了.美國動畫系列的人物現在沒有,並不代表以後會也沒有,衹是因為現在還沒有人了解吧,我想.218.13.58.108 03:40 2005年4月25日 (UTC)
沒錯。但我的意思是,有些東西如果用中文表達,或者如果是以閱讀中文者的角度看,不一定要和其他語言有相同的條目編排。例如「日文」,我想為平假名、片假名各立一條我是贊成的,但對於一個平假名字母是否詳盡到要另開條目這種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派翠可夫 (我的討論處) 07:03 2005年4月25日 (UTC)

不必擔心。如果詞源學的詳細介紹,不見得不可以。現在我們不是既有拉丁字母的單獨條目嗎?例如AB的?--yacht [new talk | talk] 17:51 2005年5月1日 (UTC)

一個構想

之前有在首頁的討論頁中提過,就是我們可不可以排定一個行事曆出來?讓一些有期限性的東西可以更清楚地預先安排出來,比方說質量提升計畫、評選、每週翻譯、投票(榮譽或是主題均可)、聚會等等,其實如果有這樣一個東西,除了可以讓大家的工作關係更加緊密外,也可以讓新來的人知道現在維基社群正在做什麼,比較快可以融入社群。--Theodoranian|虎兒 (talk) 04:41 2005年4月24日 (UTC)

我也有相同感受。是不是可以建一個頁面比如Wikipedia:行事曆,按年月分節(過往歷史則移到其歷史分頁)、時間排序。這樣正在進行以及即將進行的事情一目了然。另外,建議所有的評選(包括獎項、管理員等)每月集中處理一次,開放投票時間則延長到兩週。每次的候選人數目不限,有多少處理多少,只是不喜歡每天都要留意這些事情,並且這些東西並沒有緊迫性,這個月的趕不上,下個月也等得及。--roc (talk) 04:57 2005年4月24日 (UTC)
be bold to edit,所以我已寫了一個Wikipedia:行事曆,拋磚引玉,供大家討論、修訂、(或刪除)。--roc (talk) 05:57 2005年4月24日 (UTC)

中文維基內使用日文假名原則的建議

發覺到很多條目中都會出現日文假名字符,例如日本人物的中文名字後,都會出現一段日文假名,小弟雖然也懂日語,但這裏是中文版的維基百科呀,日語不是國際語言,需知道這裏有很大部份中文人是不會看日文假名的,這樣的標音有何恴義呢?可能你會說,他們是日本人,當然用日語假名標音啦。那麼耶穌是否要用希伯來文字來標音呢?釋迦牟尼是否要用古天竺語來標音呢?日語是有羅馬假名的!「鈴木」就標作 SUZUKI 不就是方便易懂了嗎?起碼羅馬字母是國際通用,為什麼要標作 すずき?如真的需要知道日文假名的拼法可到日語版維基呀!對嗎?這樣有違中立性呢!!但在引用原文的情況應可使用外國字符,如詩文創作等。 --小勇 08:12 2005年4月24日 (UTC)

因為是日本人,用當地的音標摽示才表示尊重,全用英語或羅馬字母標示,那其他不用羅馬字母的不都要抗議,像我就搞不懂漢語拼音的排列方式,哪我是不是要抗議加入ㄅㄆㄇㄈ?你不滿意就補上羅馬字母嘛--Blauncher 08:34 2005年4月24日 (UTC)
還有一點,各地的中文翻譯的原則都不同,不附原文我會猜一部作品猜到瘋掉--Blauncher 08:37 2005年4月24日 (UTC)
人名或地名條目,很多時都會有當地文字附在後面。很多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也是這樣。--Hello World! 09:20 2005年4月24日 (UTC)
可能我表達得不好,想清楚的說明一點,我討論的是標音的問題,不是翻譯的問題呢!如果說在當地人名或地名後加上當地文字,很多日本人當地名字寫法就是漢字,例如「小泉純一郎」,當地的寫法就是和中文寫法一樣 - 「小泉純一郎」,翻譯成中文後仍然是「小泉純一郎」。英文版的維基都是用日本漢字再加羅馬拼音,例如「東京」,就是Tokyo (東京; Tōkyō),法版文就先用國際音標,再打出漢字「Tōkyō ou Tokyo (prononcé /tɔkjo/)(en japonais 東京, ……),惟有日文版才會在「東京」後使用平假名,為什麼中文版的維基要使要用平假名標音呢?是不是因為夠「東瀛」味道呢?中文維基的原則是「中文第一,該條目所屬國家語言第二」,日文很多情況下的當地寫法是和中文一樣的,在標上中文條目的同時,己標上日本當地的文字了!「該條目所屬國家語言第二」的意思不是等於用該國文字標音吧?「因為是日本人,用當地的音標摽示才表示尊重」難道羅馬音標不是當地的音標嗎?羅馬音標也是日本人發明及提倡的啊,百份百日本人都會看到懂,大家也會吧?如果照這講法,我覺得這裏很不尊重耶穌釋迦牟尼。耶穌是以色列人,卻用希臘文來標音,而不用當地的希怕來文或埃及文;釋迦牟尼是古印度加迦毗羅衛國人,不用古天竺語,卻用中文標音。附原文方面,我不見得英文版的維基翻譯日文或其他語文的材料時會附有原文,相信那些英文人還未全都瘋掉。羅馬這國家已亡,但羅馬字母是全世界最多人看得懂的字元,不是英文,也不是漢語拼音(和漢語拼音有什麼關係呢?難道又無限上綱了?我也不懂漢語拼音啊,我只懂切韻標音呢)。我覺得這裏是知識的倉庫,可否不要太政治化呢?我純是用一個想令到條目清楚簡明的原則發言罷了。太多不同的語言字符,發展下去,會否令到這裏雜亂無章,根本找不到想找到東西呢?謝謝!(^_^)小勇 10:17 2005年4月24日 (UTC)
老兄啊!耶穌那個年代,現在的希伯來字母還未出現,還是使用腓尼基字母的變體呢!再者,希臘語可是當時的langua franca 啊!不用希臘語用甚麼好?--石添小草 13:05 2005年4月24日 (UTC)
噢!是嗎?這個我不知道,不能回應。而我也不知道langua franca是什麼意思,我猜是「共通語言」對嗎?你意思是要用那人物當時當地最流行的語文為準,而希臘文是當時當地最流行的語文,所以便用希臘文對嗎?小勇 13:58 2005年4月24日 (UTC)
lingua franca是混合語。不同方言區的人在需要溝通時,把文法精簡,使雙方能勉強溝通的交際語言。--Hello World! 14:15 2005年4月24日 (UTC)
耶穌時代是用阿拉米語(阿拉米字母與希伯來字母和腓尼基字母頗相似),但除了馬太福音外,新約聖經其他各卷都是用希臘文書寫的。--Hello World! 14:15 2005年4月24日 (UTC)

謝謝解答!那麼英文就是現代的lingua franca對嗎?那耶穌釘十字架時,我聽說是用希伯來文寫上「猶太人的王」的,原來是錯的!那是用什麼文寫的? 小勇 15:04 2005年4月24日 (UTC)

個人習慣問題,就算寫上也沒什麼大事情,還不至於比敗壞了維基吧?如果不喜歡,你也可以在編寫條目的時候不用假名。不過,應該也會有人加上的^_^ 畢竟中日韓之關的文化關係不同於與歐美之間, 為什麼不能多一點包容呢? ^_^ 218.13.43.48 12:17 2005年4月24日 (UTC)
我同時也是日文版的會員,絕不是對日本或日語有偏見,而只是看到一概地把不必要的外國文字加諸中文版的條目上,甚至用來標音,甚至用也可拿來作一個條目,你看看有哪本中文百科全書會這樣鬧鬼的?你用漢語拼音可以,你用注音ㄅㄆㄇㄈ我也同意,就算你用舶來品英文字母我也會接受,畢竟這都是中文版維基內的既定查詢索引排序。看看指引,中文地名是包括中日韓越蒙的啊!打上不必要的日語假名就是壞了規矩啦!小勇 13:58 2005年4月24日 (UTC)
其實中文也需要標音,不過算了,光是方言跟音標系統就可以累死人了。--Blauncher 12:52 2005年4月24日 (UTC)

我不懂日文,但是我贊成在人名或某此專有名詞上補上原文,並且認為在大多數相似情形下,應該要補上原文。因為各地翻譯情形不同,附上原文,有助於考據原始文章,在相關網站也便於使用原文快速查到所要的資訊。(我遇到的情形常是在科學方面相同學名有不同翻譯,在沒有附上原文的情形下,常常會誤以為是另一種東西)--KJ (talk) 13:36 2005年4月24日 (UTC)

我是懂日語的,我想請問如果原文與中文漢字一模一樣,你覺得要怎處理呢?例如「田中太郎」,中日的寫法都一樣,是否要加上「たなかたろう」?小勇 13:58 2005年4月24日 (UTC)

有關日本人條目的說明

我覺得,或許我應該在這裡解釋一下為甚麼日本的地名和人名需要附上假名。這是因為,日語和漢語、韓語最大的分別是,一個字可以有多個讀音。這程況尤其以人名和地名為甚。由於歷史或傳統的原因,使不少地名不能照正常的讀法,而要依傳統的讀法去讀。其實這一點如果學習日語有一點時間的話,也會開始發現有一大堆詞語的特別讀法要死記,如:「乙女」(otome)等。對於人名,如果不寫明白的話,即使當地人也會讀錯。例如:「金野」這個姓不讀"kaneno"或"kinno"而要讀作"konno";可是,"konno"除了可以是「金野」以外,還可以是「今野」。如果不清楚標明漢字的寫法和假名的讀法,就會引起混亂。因此,漢字和假名兩者是需要同時出現。--石添小草 14:22 2005年4月24日 (UTC)

其實我覺得你在表示那些日語名稱的時候都是用羅馬字的,這樣大家都看得懂,如果你用了日文假名,相信會有一大部份人是看不懂的。
這裏不是日語版維基,不必要標示日本語讀音,如果想知道日文的讀法可以到日文版的維基對嗎?有關日語專有名詞(人名及地名等)的中譯方法,請參考拙作日語專有名詞的中譯原則。我覺得這裏的崇瀛主義實在太重!看看日語中文兩文的分別,簡直就像鉅著與小作品比較似的。不好意思,可能又得罪了,但我真的看不過眼,這裏像成了日文版的殖民地!如果必須要標讀音,就標日本的平文式羅馬假名好了,千萬不要用平假名或片假名。:小勇 14:50 2005年4月24日 (UTC)
我看漏了眼,原來還有一則漢語也頗可觀的 小勇 14:54 2005年4月24日 (UTC)
我不覺得有甚麼崇日不崇日的。反正文化本來是應該互相專重的。正如在日本,他們也為專重中國人和韓國人而採用我們本身的語言來稱呼我們。所以,我們也同樣地應該尊重他們的文化才對啊!--石添小草 20:08 2005年4月24日 (UTC)
看來這不是尊重與否的問題,我想討論的是篇寫條目的規則:第一,使用外國文字的原則;第二,外國專有名詞是否需要標音?第三,如果需要標音,使用那一種標音?我非常希望能與熟悉維基規則、明白漢字文化圈的存在問題、了解翻譯技巧及懂得日語的朋友討論有關問題。我不希望這些討論變得太政治化、無限上綱或是情緒化。我十分尊重這世界上的一切文化,但不會只是單單尊重個別某一文化。如果認為我那方面做得不好,令到大家覺得我不尊重日本文化,敬請指出,我會有錯必改。剛剛在日本版的維基上看一個條目,是李鴻章,第一句是「李 鴻章(り こうしょう、1823年 - 1901年)」,是用日語平假名標出日本式的發音,不見得有採用我們本身的語言來稱呼,其實亦沒此別要,反正李公也聽不到,他不會介意,日本人之間的溝通,說り こうしょう,大家都懂,和外國人滿通嗎?便說Li-hongzhang,和中國人滿通嗎?寫出來便行了。同樣地,如果用「平成天皇」的書寫方式去稱呼日皇,怎樣也較用「へいせいてんのう」尊重得多,大家知道「へいせいてんのう」可以被理解或寫為「弊政天皇」嗎?明白到為什麼日人不能放棄使用漢字的原因嗎?小勇 22:38 2005年4月24日 (UTC)
這點我認為不大妥當,因為這牽涉到的不只是看不看得懂的問題,還有必需顧慮到文化所有國的觀感問題。意思是說,除非你有把握對於每個日本人來說,羅馬拼音的日文也被視為是標準的日文而非外文翻譯,否則就不能把羅馬拼音與日文之間劃上等號。除此之外,只要不影響閱讀上的平順性與資料檢索的一致性(用日文假名當條目名會影響到檢索與關連問題),我不大懂為何多一個外國文字的附註參考(不只是日文,像是韓文、泰文甚至其他語言都一樣)會有那麼罪大惡極,如果認為不是每個人都看得懂假名拼音的話,讓平片假名與羅馬拼音並列參考不就得了?--泅水大象 03:53 2005年4月25日 (UTC)
有關日語羅馬字的使用性問題,可參考日語羅馬字。日語本身是一種拼音文字,所以不存在拼音化這討論,只有羅馬字化過程中在日本曾出現過用使用哪方案而進行過討論。不論用標準式(又稱平文式,日人及華人最多使用)、訓令式(歐洲使用)還是日本式(已少見有人使用),都能準確表示日本假名的原型,沒有偏差,這些不叫做翻譯,只是羅馬字化,是一對一的羅馬字化,可以劃上等號,如果用中文思維是想像不到的。我不明白為何非得要放些用來標示發音的不必要的外國字符在中文維基內,我並不是針對日本,大家千萬不要誤會我和近日的反日事件有任何關連,我是支持中日友好相處的。相對南京大屠殺,胡亂放幾個小字在中文領域上,也不是什麼罪大惡極。請參考拙作阿倍仲麻呂,那裏有一整段日本文字在合法居留呢!問題是中日兩國語言的文化關係特質是世界中獨有的,我們不在這裏求個清楚明白,會對日後做成想像不到的混亂,請注意,是想像不到。有關顧及文化所有國的觀感問題,漢字已是日本本身的文字了,不要以為漢字是中國人發明的就當成是漢字的主人,請不要存在這種以中國文化為中心的思想。用漢字表示該國的專有名詞(有關拙作日語專有名詞的中譯原則為何又被搬了家?)已是十分尊重的做法!除非那詞有出現假名或日本漢字與中文漢字有所不同,需作出翻譯,否則不應氾濫地使用假名。正所謂魚非魚,焉知魚之樂?不若我們找個日本版的朋友,問問意見有這需要嗎?小勇 09:29 2005年4月25日 (UTC)
贊同泅水大象的說法!218.13.58.108 04:11 2005年4月25日 (UTC)
還是覺得衹是習慣問題呢,日語名稱後面跟假名從來沒覺得有什麼問題呢.218.13.58.108 03:52 2005年4月25日 (UTC)
如果你認為不應該把日文名詞用日本假名來標註發音的話,沒有問題,在維基大家會尊重你的觀點。但是也請你尊重另外一個觀點,那就是:在標註日文名詞時應該使用假名。同樣地,你也可以認為在中文維基沒有必要給出日文發音的話,但是還有另外一群人認為,給出原文發音是有必要的。維基的中立精神就是,把所有的觀點並列出來,而不是去爭論出個是非高下。所以如果你認為應該使用羅馬字拼音的話,你可以在那些日文條目中加上去,這個大象在先前已經說過了。
另外在指控這裏有「崇瀛主義」之前,可以先去比較category:漢語category:日語這兩個分類中內容份量上的差異,或許你會得到不同的結論。--可夫 (talky? click me!) 10:10 2005年4月25日 (UTC)
真搞不懂,是否我真的做了什麼不尊重人家的事情呢?到目前為止,我並對任何未日文字符進行過任何改動啊!我就是因為尊重別人,所以才來這裏求助,問個明白,大家好做呢!把所有觀點並列出來,始終要有個定斷吧?不然我會到聊天室聊天好了。你提議那個條目加上羅字的方案,我在我自己的作品裏已是這樣做的了,就是給大象兄改成日語假名呢!哈!小勇 10:19 2005年4月25日 (UTC)
對於「崇瀛主義」的指控,我發覺越是不了解日文化,越是崇瀛,越不懂日語,越是胡亂使用日語。我在這裏提出我的觀點有什麼不妥呢?這裏是否不歡迎新人發言呢?把我的作品搬來搬去也不說個原委,還著我退會呢!到底誰不尊重誰?小勇 10:29 2005年4月25日 (UTC)
對這我有些補充,越是不懂日語,應該越多使用,這樣才會進步,但有錯請改。小勇 11:01 2005年4月25日 (UTC)

這是「互助客棧」,可否給我一些幫助,定一些指引出來呢?最重要大家會遵守,你說的日文名詞,是指專有名詞吧,不然「中國」都是日文名詞呢,是否需要加上假名呢? 小勇 10:39 2005年4月25日 (UTC)

你也鬧得太過了吧?你眼中就只有假名假名假名,有假名到底會怎麼樣?會死嗎?人家不同意你的意見,你就反駁,問一大堆問題,只要有人一回,你馬上跳出來再駁,這到底有什麼意思?你懂日本文化就很了不起,別人都成了白痴,還須要你在這邊教訓別人中國要不要用假名嗎?別人駁你就變成不歡迎新人,你憑什麼要求別人尊重你,在你一點不尊重別人,還沒了解別人的努力就大肆批評、出言諷刺之後?--Theodoranian|虎兒 (talk) 10:47 2005年4月25日 (UTC)

請問你是針對事還是對人,若然後者,對不起,我怕了!正所謂真金不怕烘爐火,如果是真理,是會經得起考驗的,對嗎?哈!不用太生氣,我只是以事論事,把事情拿出來討論,是否中文版的維基包容度這麼狹窄嗎?小勇 10:56 2005年4月25日 (UTC)
這裏有一則虎兒的大作言論自由,內裏有一段提及發揚容忍,寫得真的很好!小勇 11:07 2005年4月25日 (UTC)
我說沒有說你真的做了些什麼不尊重別人的事情,而是說你的那些論點,好像一直都有種「不要日本假名,只要羅馬拼音」的論調,所以我才跟你說,一個彼此尊重的作法是兩者並存,而不是兩者取其一。維基的編輯慣例一向是把非中文的名詞翻譯成中文名稱後,在條目中給出原文來,這或許是大象把你的條目這樣修改的原因。我無法幫別人說話,我也沒有看到你的作品被做了什麼樣子的移動或回退,不過如果你發現自己的編輯被別人更動了,那麼就代表有一定「編輯爭議」存在,你可以在該條目的討論頁中提出來和那些人討論出一個共識出來。在維基這裡必然是會遭受到別人的修改的,你可能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另外,我好像從來沒有「在這裡提出你的觀點很不妥」的意思吧?我只是對你的觀點表達不認同而已,好像沒有要你閉嘴不說話吧?--可夫 (talky? click me!) 11:00 2005年4月25日 (UTC)
謝謝你的回應!我明白了! 小勇 11:07 2005年4月25日 (UTC)
可夫兄,清晰地說說我的意見好了。我覺得在使用外國文字的時侯,應該有個清晰的指引給大家去遵從,不然你改了後我又改,不是累透了嗎?我不是要把日文假名殺絕,只是希望能正確地使用,我用我有限的資料去提供意見並沒有不敬的意思,但對於不埋性或不合理駁斥,我也覺得煩厭,我用一個比較幽默的手法去表達我的想法,想不到有部份人的接受程度有所不同,對此做成不便,致歉!而我傾向贊成使用羅馬假名的原因只是在合適特定的條件下,並不是要完全取代日本假名,例如和歌排句等,用羅馬假名便不倫不類了,但是,如果假名是純用來標音,便有商椎的餘地了。我只是希望維基中文版能有個較完善的發展平台,有關討論是必須的。尊此 小勇 11:30 2005年4月25日 (UTC)
那就請你就事論事討論吧!也不用說什麼自己買了什麼三本百科全書了。有話就直說不要拐彎抹角。另外也請你不要隨便曲解別人,可夫根本沒有不歡迎你的意思。我不知道你來維基百科是想要表達什麼?利用你對日本文化的高深了解,教育不懂日本文化的愚昧大眾嗎?還是對同一個問題聒絮不休,來測試大家的忍耐度?我覺得你過度引申了許多事情,根本沒有人說要把中國裡面放假名,何必要這樣呢?最後最後,你不要隨便亂把個人行為等同於維基百科的所有參與者。你要嘛~就真心加入,不然就不用參與,我覺得跟你討論很累,恕不奉陪。--Theodoranian|虎兒 (talk) 11:09 2005年4月25日 (UTC)
那謝謝你的回應!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 小勇 11:30 2005年4月25日 (UTC)
維基強調的是做加法,不是做減法。注音方面,平假名和羅馬字共存毫無問題。你願意加上希臘文,希伯來文都請自便。現在華人中懂日語的人很多,為服務這些人,標上平假名有益無害。希望您不要再上升到「崇瀛主義」這個高度了。另外,建議您說話要簡略。畢竟這裡是公共空間。謝謝合作。よろしくね。--Hamham 11:23 2005年4月25日 (UTC)
謝謝回應,明白閣下的觀點及建議。我會儘量簡略,請問對於那些不懂日語亦不想學日語的廣大中文閱讀者,為服務這些人,用羅馬假名,不是比用日文假名照顧到更多人嗎?我用YOROSHIKU,閣下也明白在下的意思吧? 小勇 12:05 2005年4月25日 (UTC)

日語條目中的副詞總匯

日語條目中的「副詞總匯」一項似乎應該移走,我不懂日語,請明了者看看。--Mountain(Talk) 15:08 2005年4月24日 (UTC)

同意啦,那版像成了日本語能力試驗的參考書一樣,應該重寫。 小勇 15:31 2005年4月24日 (UTC)

條目裡就附了五十音了,這不算大問題吧! 從頭看到尾就可以了解,不過例子太多是真的--Blauncher 15:22 2005年4月24日 (UTC)

副詞總匯那一項是應該移走,感覺怪怪的,其它就沒什麼大問題.218.13.58.108 03:55 2005年4月25日 (UTC)

我買了三套百科全書

有一天我逛書店,看到了一些很不錯的書本,它們是一些不同語言版本的百科全書,我覺得那些書本很不錯,自己母語是中文,所以第一套我挑了中文版;售貨員告訴我英文版的資料最豐富,所以我把英文版也都買了。最後因為自己懂得日語,也酷愛日本文化,所以分別買了三套不同語言版本的百科全書回家。

不知為什麼,可能這段日子日本很好玩(反),我第一套看的是日語版,發覺真的非常精美,資料詳盡,不但有十多萬條目,而且編排妥當,還有自動年號及日式曜日變更的新奇功能;而英文版更有五十多萬項條目,而且它的搜尋功能強大,就算你翻錯頁數,它也會自動幫你更正,總之一定能找到你想找的。最後翻開的是中文版本的百科全書,雖然只得二萬多項條目(真奇怪,這書較早出版的呀,卻少過日文版五倍之強),但這是我最有期望的一套版本。這真的是一本很特別的「中文」書,它和我以往看過的中文書真的很不同,我是一個繁簡兩棲類動物,這書竟然同時包含了繁簡體的中文呢!真是妙哉,不過這書字形顥示方面有時不很穩定,看得有些吃力。但,這並不要緊,最重要的是我在台北的三姑姐和北京的六表叔都能(可能)看得懂這套書,這就值得高興了!但我看著看著,想著到底這奇書是怎樣一回事的呢?那些條目到底是怎排的呢?有時是按筆劃,有時是照拼音,有時卻依英文字母,噢!還出現一些日語假名的條目呢!是跟五十清音排的嗎?再看下去,每逢有關日本的條目,都會奉有假名的標音,真的十分體貼,但是我在想,是不是我買錯了日語學習書呢?早知這樣,我就省回買日語版的錢了。

小勇 00:12 2005年4月25日 (UTC)

看到不合己意的就改吧!沒必要在這邊用這種方式來諷刺什麼。別忘了你也是你買的那套中文百科全書作者之一,如果你覺得它不像中文百科全書,那也是你放任其他編輯的後果喔!--Theodoranian|虎兒 (talk) 00:43 2005年4月25日 (UTC)
這樣不好吧 --用心閣(對話頁)Wikimania 2005! 02:56 2005年4月25日 (UTC)
改了有問題,就大家來討論規則啊!不要一副酸溜溜的樣子,然後把自己都撇得乾乾淨淨。維基本來就是這樣運作的,不是麼?--Theodoranian|虎兒 (talk) 03:07 2005年4月25日 (UTC)

我是新人,望你多多指教!我就是想問個明白的規則,否則看見不爽的我就改,最後被人說我搗鬼怎辦?

小勇 08:32 2005年4月25日 (UTC)

買東西的時候向來有個原則要把握,那就是如果你很不爽買到東西的品質,就應該退貨,而不是拿在手上卻酸溜溜的嫌東嫌西。每個語版都有其特色與原罪,中文版最大的麻煩就是因為雙碼多地使用再加上譯名原則混亂,因此在檢索問題上迄今還沒有辦法找尋到完美的解套方案,但是相對的正因這困難,使得中文版變成所有語板裏面對於自動轉換系統的發展最有貢獻者(在這裡要再次感謝負責解決這些問題的幾位軟體高手)。新來乍到的新人沒看過過去這段時間中文版經過了多少的掙扎與奮鬥,如果你看過一年前的維基中文版,就會懂得為何我們會覺得目前的狀況已經大有改善了!--泅水大象 03:23 2005年4月25日 (UTC)
很高興大家的回應,希望真理越辯越明吧!你說的所謂原罪,我也同意,雙碼、多地使用。亦很感激對這裏作出貢獻的人仕!但是有關譯名原則混亂的問題,我現在不正是和大家討論,希望有個清楚的共識嗎,不論結果如何,始終可以了解到大家的想法怎樣?可以不要用「酸溜溜的嫌東嫌西」這些太情緒化的字眼嗎?難道閣下覺得中文維基已沒有任何改善的空間了嗎?我是新人(來了四天),請多多指教!另外想請問一下,退貨就是叫人退會嗎?
小勇 08:32 2005年4月25日 (UTC)
在這裡每個人在意見上有不同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如果對哪方面的事情有意見就直說無妨,使用譬喻的方式會給人一種指桑罵槐的印象(縱使您本意並非如此,但給人家看了就會有這種感覺呀),所以以後還是少用些吧!至於討論點本身嗎,我是可以接受你建議,如果中日文名原本就重複時,沒必要多放上額外音標的意見,但是我非常反對用羅曼語字母拼音取代全部的平片假名,因為我怕如此做會造成日後的混亂。例如,如果有一天有人要求用羅馬拼音來取代俄文或是阿拉伯文字的原本拼音方式(世界上大部分的語言無論原本是使用哪種文字,幾乎都有對應的羅馬拼音方式吧?)我們不同意,結果他拿出了日文的作法作為辯白時,我們又得費盡唇舌去解釋什麼「羅馬拼音的日文也是正統日文,但是俄文有自己文字不適合比照」之類的事情,豈不太累,我寧可一開始就讓日文假名與羅馬拼音並列兼顧各方需求與觀感,只要出現的比例別高到影響中文文章的閱讀性,我認為網路百科全書「只要沒放錯,多放一點資訊勝於少放」的累加作用,是很適合用這種包容的態度去容納這些非中文字母的。--泅水大象 訐譙☎ 11:15 2005年4月25日 (UTC)
我嘗試用幽默的手法去表達我的想法,想不到有部份人的接受有所不同,在此引起的不便,致歉!但說真的,大象兄,我倒覺得你是個真君子!這此向你示致敬!不過我想問,你的意思到底是否著我退會?若然,是否有些不妥呢?這樣我會很難受的呀!我論討的,只是集中在日本專有名詞方面,其他語文,我沒意見,也沒有提意要完全羅馬字化。只是經驗上,當我們看到日語譯翻的書藉或官方刊物時,如果需要為專有名詞標音,國際的習慣做法,是用羅馬假名拼音,並不是用日文假名。這是我們意見。尊此 小勇 12:02 2005年4月25日 (UTC)
其實你想太多了,我要說的是,當你對維基版上某個議題完全無法與其他人達成共識而且覺得忍受不了現況時,最好的解法就是暫時放下它,讓眼睛離開螢幕,喘口氣去做些別的事,過一陣子看看事情有沒有改善或是自己心情有沒有改善(這是一種心情上的退火機制)。就好像今天某產品的品質還不合我要求,如果我不能有能力去改善它,那不妨暫時睜一支閉一隻眼,等它稍微改良一些以後再考慮下手買,而不是拿在手上看半天越看越氣。維基百科一直都是個處於半完誠品狀態的產品,更不用說我們的進度遠遠落後英、日、德、法等語版,所以寄望我們現在就馬上能有他們的水平是有點太躁進的。其實我很希望有一天維基百科可以發展到各種界面都能配合使用者個人喜好而調整,例如自己決定喜歡的列表與分類是依照哪種邏輯排放條目,可以決定條目標題是顯示哪種版本的中文譯名或甚至顯示原文......到時相信應該就會達到世界大同的美麗境界啦!但是,目前這一切都只是遙遠的夢想,跟人類登陸火星一樣,還沒實現但不是不可能,所以我們現在應該要追尋的是一個中庸妥協之道,雖然不完美,但盡量達到一個共識平衡。其實這個版上也存在很多以我的認知來說不大能接受的規定,但練習久了之後也就習慣了,反而回顧起來還會疑惑當初為何那麼堅持,相信過久了之後你或多或少都會有類似體驗的啦!--泅水大象 訐譙☎ 13:37 2005年4月25日 (UTC)
實在搞不懂,幾個假名為給你造成多大的閱讀障礙,衹是因為自己不喜歡,就讓所有的假名消失嗎? 218.13.58.108 04:06 2005年4月25日 (UTC)
多了這些假名,對我反而方便了很多。是否因為這樣我可以胡亂放一些外國字符在中文維基內嗎?我討論的是規則問題。另外,可否和登入後的你繼嬻討論呢?
我不是要所有假名消失,我是想知道這些假名的使用規則,你可看看拙作阿倍仲麻呂也有出現假名,那是引用一整段詞文創作,我覺得是有必要引用原文刊載的。但我發覺如果拿外國的文字用來為中文標音就有點奇怪。
小勇 08:41 2005年4月25日 (UTC)

拜託大家討論時不要在人家的文章中段插入可以嗎?

我明白大家為何不分段了。

剛創了一個Category:老字號,不知歸入何子分類下?

比如武漢的蔡林記、北京的老字號爆肚馮同仁堂,蘇州的糖果采芝齋。應該是個有前途的Category噢!玉米^ō^麥兜 10:31 2005年4月25日 (UTC)

建議有兩個以上的老字號條目再把它分類(因為最近的一個條目分類爭議)。我會把老字號分類在「中國公司」和「品牌」之下。--可夫 (talky? click me!) 10:40 2005年4月25日 (UTC)

請問如果引用其它語言版本中的圖像

試了幾次,失敗了,請問我要怎麼作? SEVEN 11:30 2005年4月26日 (UTC)

如它是上載在commons.wikipedia.org,是可以使用的;但如果是上載到其他語言的維基,你是需要把它下載後再上載到中文維基或commons.wikipedia.org--Hello World! 11:59 2005年4月26日 (UTC)
謝謝,明白了,我也是這麼想的,我正在翻譯蜂蜜,沒事的也一起來吧SEVEN 16:15 2005年4月26日 (UTC)
維基共用的網址不是commons.wikipedia.org,而是commons.wikimedia.org。--Shinjiman 04:40 2005年4月27日 (UTC)

請管理員更改幾個Category的名稱

Category:北京的中學改為Category:北京中等教育Category:北京的小學改為Category:北京初等教育(相關條目分類已相應更改)

刪除Category:武漢Category:恩施(相關條目分類已移到了合適分類)

現在好像Category的移動頁面選項沒有呢?而且連結條目更改後,在原分類中還有顯示,更新不同步。玉米^ō^麥兜 12:55 2005年4月26日 (UTC)

你需要說明那些分類的內容移動到了哪裡,為什麼這麼改?最好經過討論在動手不遲--用心閣(對話頁)Wikimania 2005! 13:18 2005年4月26日 (UTC)
請用{{cfd}}提交刪除原分類。關於分類更新不同步的問題,我原來試過用purge,發現也不管用,後來還是用了個老土的辦法,編輯一下分類,就好了。--藍色理想補充每日所需維生素 19:09 2005年4月26日 (UTC)

我一直有個疑問耶,為什麼不用Category:河北省的中學呢?因為這樣範圍太大嗎?還是河北省只有北京有學校?還是因為北京是直轄市的關係?--KJ (talk) 16:07 2005年4月27日 (UTC)

category就算可以移動頁面,被分類在裡面的條目也不會跟著移動呀,都還是要回到每個條目中一個個更改[[category:]]才行。--可夫 (talky? click me!) 16:16 2005年4月27日 (UTC)
在大陸,北京是和河北平級的,就如台灣行政區劃里台灣省台北市的關係一樣。--藍色理想補充每日所需維生素 16:36 2005年4月27日 (UTC)

有人不斷添加自己網站的連結,怎麼辦?

這個不知名的網站居然被人添加到了維基里中英日西等語言的迪士尼條目.不知道現在是否有技術能遏止他們的這種做法呢?--218.25.145.51 15:12 2005年4月26日 (UTC)

需要靠維基人不斷發現和刪除,技術好象還沒有。--用心閣(對話頁)Wikimania 2005! 00:59 2005年4月27日 (UTC)

究竟是科學重要,還是維持平衡重要?

我正在修訂三峽水電站這個條目,已經新寫了一萬多字的內容,是原來的十幾倍,但現在碰到一項困惑。關於三峽工程的爭議很多,我以前雖然關注不多,但也聽到過一些流傳很廣的說法。現在為了寫這個條目,我查閱了很多資料,發覺有些對三峽工程的抨擊後來都有理據足以令人信服的反擊,或者有些抨擊已經被證明是錯誤的。由於絕大多數受眾都不會去全面查閱三峽工程的各種說法,大都只是看了一篇文章就信以為真,並廣泛散布,才會導致謬種流傳。現在我困惑的就是,對於這些明顯荒謬的,或者一駁就倒的,或者已經被事實證明是錯誤,卻曾經很流行的說法,我是否該寫進條目中去?如果我在把它們寫進去的同時,再增加對它們的反擊內容,是否會被認為是POV?究竟是科學重要?還是維持平衡重要?--hunry 15:13 2005年4月27日 (UTC)

Hunry兄真是認真。我覺得NPOV要求把各種說法都列出來,但是它並不要求每一個人在寫作一個條目時就將相關的說法都蒐集完備,畢竟「人知也有涯」,不可能扮演上帝的角色。所以我覺得Hunry兄不要苦惱,將你所知的寫下來吧!至於你手上的資料就等有人提出那些rumor時,你再提出也不遲,倒不必為了要讓這些rumor平衡而讓你費心去大作解釋吧!--Theodoranian|虎兒 (talk) 15:36 2005年4月27日 (UTC)

完全可以都寫出來,並指出以前的說法的錯誤之處,例如這樣:「xxx年,a觀點是....,然而在xxx時候,由於xx原因,a觀點被證明是錯誤的」,或者「曾經廣為流傳的a觀點,在xx理由之下,已經被認為是錯誤的」。等等。維基百科的NPOV重要的一點是,把觀點寫出來,讓讀者自己來判斷。至於觀點的判斷,可以從行文中來表示出來--百無一用是書生 () 15:55 2005年4月27日 (UTC)
不矛盾啊,只要客觀地表達個方面的意見,包括質疑和對質疑的反駁,就已經能夠尊重事實、科學精神和NPOV了。其實這回圓明園鋪防滲膜不是也一樣麼 --用心閣(對話頁)Wikimania 2005! 03:17 2005年4月28日 (UTC)
謝謝幾位仁兄還有虎兒兄、大山兄的鼓勵。動筆以後,才知道三峽工程實在太難寫,從來沒有一項工程能引起如此嚴重的兩極對立,其中既有合理的,又有荒謬的,很多都帶有情緒的發洩。只有「兼聽則明」,才是合適的態度。--hunry 06:09 2005年4月28日 (UTC)
的確,我以前聽一位參加論證會的老專家說,僅僅是對三峽工程的論證就持續了將近50年,會議不知道開了多燒次--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16 2005年4月28日 (UTC)
說到三峽工程,就不能不提被刻意忽略掉的黃萬里。當三峽工程的各種觀點並列出來後,長官意志、主觀決策的情形不言自明。與此類似,南水北調更是壞到不能再壞的項目決策。謝謝hunry細心組織的素材!--冷玉 07:01 2005年4月29日 (UTC)

連戰去明孝陵了嗎?

剛發現連戰2005年中國國民黨和平之旅里有一點兒不一樣,連站裡面寫「之後游明孝陵,之後前往原國民政府」但我未見到游明孝陵的相關報導,在2005年中國國民黨和平之旅里也沒寫,請了解情況的寫明一下吧,俺沒有去過南京,不知道啊:P--Smartneddy (Talk)塔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 02:54 2005年4月28日 (UTC)

有去--用心閣(對話頁)Wikimania 2005! 03:14 2005年4月28日 (UTC)

新頁面的新問題

http://zh.wikipedia.org/wiki/Category:%E6%88%98%E5%88%97%E5%B7%A1%E6%B4%8B%E8%88%B0

毛 毛奇級戰鬥巡洋艦 毛奇級戰鬥巡洋艦 毛奇級戰鬥巡洋艦

出現了三個一模一樣的條目,怎麼回事?

這個是創建新頁面的時候連續點了3次保存本頁造成的,好像沒啥好法子,等系統刷新後或許就好了吧。--藍色理想補充每日所需維生素 19:27 2005年4月28日 (UTC)

我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昨晚點了數次唐睿宗,結果都保存了。昨晚好像系統有點不大正常。--Hamham 03:03 2005年4月29日 (UTC)

似乎Furl.net被封了

我一直用Furl.net作書籤,今天似乎被封了,好些人都不能訪問了。--Mountain(Talk) 09:17 2005年4月30日 (UTC)

剛剛又試了一下,恢復正常了。這個網絡太愛抽風了,連Google也時斷時續。--Mountain(Talk) 09:23 2005年4月30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