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自性梵語tri-svabhāva),又稱三自相梵語tri-svalakṣaṇa),也就是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簡稱為遍依圓或三性。是唯識宗的主要理論法義,唯識宗的主體思想即是唯識無境,三界萬法皆由有情各自本具之第八識阿賴耶識(又名一切種子識)所變現,世尊在許多經典中都說有三性[1]

三自性係指一切有情生命中的三種重要法性[2],此三性必須依第八識阿賴耶識為前提才能存在[3]。遍計所執性為因執著而產生的幻象,部派佛教對此因而不論。依他起性為自條件構成的現象,瑜伽行派著重的空觀。圓成實性為絕對的真實,中觀學派對此高度理論化。三者的比喻為看見月亮,認為上面有嫦娥或是嫦娥的圖案(遍計所執性)、月亮是由太陽的反射才發光(依他起性)、月亮原本就是圓的(圓成實性)。

《大乘入楞伽》:「無明愛及業。諸心依彼生。以是我了知。為依他起性。妄分別有物。迷惑心所行。此分別都無。迷妄計為有。心為諸緣縛。生起於眾生。諸緣若遠離。我說無所見。已離於眾緣。自相所分別。身中不復起。我為無所行。眾生心所起。能取及所取。所見皆無相。愚夫妄分別。顯示阿賴耶。殊勝之藏識。離於能所取。我說為真如。」 三自性是唯識論中最重要的理論之一,唯識宗把宇宙萬法分為三種性質,唐代義淨三藏撰有《南海寄歸內法傳》,即稱“相宗以三性為宗”。《楞伽经》中说:“五法三自性,以及八识聚,二种无我义,涵盖诸大乘。”

注釋

  1. ^ 例如,《解深密經》卷2〈4 一切法相品〉:「謂諸法相略有三種。何等為三。一者遍計所執相。二者依他起相。三者圓成實相。」(CBETA, T16, no. 676, p. 693, a15-17)
  2. ^ 《太虚大师年谱》云:“三宗各统摄一切法无遗,然在方便施设言教方面,对于三性各有扩大缩小。般若中最扩大遍计执性而缩小余二性,凡名想所及都摄入遍计执,唯以绝言无得为依他起、圆成实性。故此宗说三性,遍计固遍计,依他、圆成也是遍计。唯识宗最扩大依他起而缩小余二性,以佛果有为无漏及遍计执之所遍计都摄入依他起,唯以能遍计而起的能所执为遍计执,无为体为真如。故此宗说三性,依他固依他,遍计、圆成也是依他。真如宗最扩大圆成实性而缩小余二性,以有为无漏及离执遍计摄入圆成实,归真如无为之主,唯以无明杂染为依他、遍计执相。故此宗说三性,圆成固圆成,遍计、依他也是圆成。”
  3. ^ 《成唯識論》卷3:「謂有大乘阿毘達磨契經中說:『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此第八識自性微細,故以作用而顯示之。……或復初句顯此識體無始相續。後三顯與三種自性為所依止:謂依他起、遍計所執、圓成實性如次應知。今此頌中諸所說義,離第八識皆不得有。」(CBETA, T31, no. 1585, p. 14, a11-b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