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历史
江西历史系列条目 | |||||||||||
---|---|---|---|---|---|---|---|---|---|---|---|
史前時代 | 旧石器时代 | ||||||||||
新石器时代 | |||||||||||
于越 揚越 | |||||||||||
商周 | 艾國 䧹國 | ||||||||||
春秋 戰國 |
百越 楚国 吴国 | ||||||||||
秦 | 九江郡 庐江郡 | ||||||||||
漢 | 豫章郡 | ||||||||||
孙吴 | 豫章郡 庐陵郡 | ||||||||||
晉 | 江州 | ||||||||||
刘宋 | 江州 | ||||||||||
萧齐 | 江州 | ||||||||||
萧梁 | 江州 | ||||||||||
陈朝 | 江州 | ||||||||||
隋 | 豫章郡 九江郡 鄱陽郡 宜春郡 庐陵郡 臨川郡 南康郡 | ||||||||||
林楚 | |||||||||||
唐 | 江南西道 | ||||||||||
镇南军 | |||||||||||
杨吴 | |||||||||||
南唐 | |||||||||||
宋 | 江南西路 | ||||||||||
元 |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 福建江西等处行中书省 | ||||||||||
明 | 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 ||||||||||
清 | 江西省 | ||||||||||
中華民國 | 江西省 | ||||||||||
中華人民 共和國 |
江西省 | ||||||||||
名称由来
江西省,简称赣。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意思是位于江南的西部地区。又因为江西最大河流为赣江而简称赣。
史前時代
起碼二十萬年前,南昌市治下的安義縣已經有先民活動. 舊石器時代晚期( 距今約一萬二千年前),今天萬年縣仙人洞出現水稻栽培文化. 到了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江西不少縣市都有人類蹤蹟.
先秦時代
商代,江西一些地區例如瑞昌縣,新幹縣( 新淦縣)大洋洲等地都有相當發達的青銅器文明.
春秋戰國時期,江西地域曾經被楚國和吳國管治. 所以,直到今天,仍然有人用「吳頭楚尾」形容江西.[1]
秦汉
秦始皇统一之后,设立九江郡(郡治并不在今天的九江,而是在安徽寿县),在今江西境内设有7个县。
汉高帝初年(约于公元前202年),设豫章郡(赣江原称豫章江),郡治南昌,江西从此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下辖 18 县,分别为南昌、庐陵、彭泽、鄱阳、馀淦、柴桑、赣、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海昏、历陵和建成等,分布地域为赣江、盱江、信江、修水、袁水沿岸,即与后来的江西省区大致相当。今天的南昌、赣州、吉安等主要城市都是在那时县城的基址上发展而来。
县 | 今天位置 |
南昌 | 南昌市 |
庐陵 | 吉安市 |
彭泽 | 湖口县 |
鄱阳 | 鄱阳县 |
馀淦 | 余干县东北 |
柴桑 | 九江西南 |
赣 | 赣州市 |
新淦 | 樟树市 |
南城 | 南城县东 |
宜春 | 宜春市 |
雩都 | 于都县东北 |
艾 | 修水县西 |
安平 | 安福县东南 |
海昏 | 永修县 |
历陵 | 德安县东 |
建成 | 高安 |
蠡阳 | 都昌县西 |
南野 | 南康县西南 |
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个监察区,称13部州,此时的江西属扬州部(非今日之扬州市)。
六朝
西晋元康元年,公元291年,改设江州,其主体为江西地区原有郡县。
西晋末年,由于永嘉之乱的影响,中原地区人口第一次大规模南迁,其中一部分迁入鄱阳湖周围地区,使得这一带的农业生产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至南朝时,江西已有大量粮食东运,成为当时南朝粮食主要供应地之一。
隋唐
隋代将州的级别降与郡同,此时江西地区设有7郡24县。
- 洪州
- 饶州
- 虔州
- 吉州
- 江州
- 袁州
- 抚州
- 信州
贞观元年唐太宗划全国为 10 道监察区,江西属于江南道。733年,唐玄宗将道增加到15个,洪、饶、虔、吉、江、袁、抚、信 8 州隶属于江南西道监察区。
唐代安史之乱以后,中原人口第二次大规模南下,这时江西不仅北部鄱阳湖平原及赣江南北通道沿线地区,而且边缘丘陵区带也广泛开发,陆续设置县治。浮梁(今景德镇市)的茶叶、昌南(景德)镇瓷器已为著名商品。
唐玄宗时,宰相张九龄开辟了穿越大庾岭、南达广州的驿道,赣江开始成为联系岭南和长江流域最重要的南北交通线路,沿线的江州(九江)、洪州(南昌)、吉州(吉安)、虔州(赣州),成为商旅汇聚的繁荣都邑。
州 | 附郭县 | 县 |
洪州 | 豫章县 | 豫宁县 丰城县 高安县 新吴县 建昌县 |
抚州 | 临川县 | 崇仁县 金溪县 南城县 南丰县 |
饶州 | 鄱阳县 | 新昌县 余干县 乐平县 弋阳县 |
江州 | 浔阳县 | 彭泽县 都昌县 |
袁州 | 宜春县 | 新喻县 萍乡县 |
吉州 | 庐陵县 | 泰和县 安福县 永新县 新淦县 |
赣州 | 赣县 | 大余县 南安县 南康县 于都县 虔化县 |
五代
五代时期,江西地区先辖于吴(建都于今扬州),后辖于南唐(建都于今南京)。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相当于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区军,划6州、4军、55县。交泰元年,南唐元宗决定建南都于洪州,并因此升洪州为南昌府。
宋朝
宋代在州之上改道为路,江西地区被置9州、4军、68县,其大部分隶属于江南西路,另有一部分隶属于江南东路。
在宋代,江西是中原人士南下移民开发的重点地区。北宋末年的靖康之乱,是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此后在宋元明三朝,江西曾经是中国最繁荣的省份之一。无论是人口总数、粮食产量,还是在科举考试中及第的人数,都名列全国前五名之内,落后于淮南东路,江南东路,两浙路等,明显领先于附近的广南东路、荆湖南路等。
府 | 附郭县 | 县 |
洪州 | 南昌县 新建县 | 分宁县 进贤县 丰城县 奉新县 靖安县 武宁县 |
抚州 | 临川县 | 崇仁县 宜黄县 金溪县 |
信州 | 上饶县 | 铅山县 玉山县 永丰县 贵溪县 弋阳县 |
饶州 | 鄱阳县 | 浮梁县 余干县 乐平县 安仁县 德兴县 |
江州 | 德化县 | 湖口县 彭泽县 瑞昌县 德安县 |
袁州 | 宜春县 | 分宜县 萍乡县 万载县 |
筠州 | 高安县 | 上高县 新昌县 |
吉州 | 庐陵县 | 吉水县 泰和县 永丰县 龙泉县 万安县 安福县 永新县 |
赣州 | 赣县 | 信丰县 安远县 龙南县 于都县 兴国县 会昌县 虔化县 瑞金县 石城县 |
建昌军 | 南城县 | 南丰县 |
南康军 | 星子县 | 建昌县 都昌县 |
临江军 | 清江县 | 新淦县 新喻县 |
南安军 | 大余县 | 南康县 上犹县 |
元朝
元朝开始确立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这时设立的江西行省辖区包括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外(原江西东北地区隶属于江浙行省)以及今天广东省的大部分。元行省下设路、直隶州、州(同县级行政机构)和县。江西行省下辖龙兴、吉安、南康、赣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临江、抚州、饶州、信州等 13 路和南丰、铅山 2 直隶州以及 48 个县、16 个县级州。
明朝
明朝虽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区建制,但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然称省),改路为府和改州为县。江西布政使司辖南昌、瑞州、饶州、南康、九江、广信、抚州、建昌、吉安、袁州、临江、赣州、南安13 府,下辖 78 县,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明朝广东单独设省后,至今江西的边界变化很小。其时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为江西布政使司的最高行政机关,三司分别由中央直接节制,分权而治,互不统属。另外有三位藩王(宁王、淮王和益王)分封在江西的南昌府、饶州府(鄱阳)和建昌府(南城)。
明代,南安府(大余)的梅关和赣江仍是联系广东和长江流域最繁忙的南北交通线路,赣江沿线城市的工商业更为繁荣,除了传统的四大城市以外,樟树镇、吴城镇成为新兴的航运与商业中心。东北部的景德镇和河口镇(铅山)则是著名的手工业中心。 以上四镇,并称为“江西四大镇”。
同时,大批江西人向人口密度较低的湖南、湖北、广东、云南、贵州、四川等省移民,从事小商业或农业。
府 | 附郭县 | 散州、厅 | 县 |
南昌府 | 南昌县 新建县 | 宁州 | 进贤县 丰城县 奉新县 靖安县 武宁县 |
抚州府 | 临川县 | / | 崇仁县 乐安县 宜黄县 金溪县 东乡县 |
建昌府 | 南城县 | / | 泸溪县 新城县 南丰县 广昌县 |
广信府 | 上饶县 | / | 铅山县 玉山县 永丰县 贵溪县 弋阳县 兴安县 |
饶州府 | 鄱阳县 | / | 浮梁县 余干县 乐平县 安仁县 万年县 德兴县 |
九江府 | 德化县 | / | 湖口县 彭泽县 瑞昌县 德安县 |
南康府 | 星子县 | / | 安义县 建昌县 都昌县 |
袁州府 | 宜春县 | / | 分宜县 萍乡县 万载县 |
瑞州府 | 高安县 | / | 上高县 新昌县 |
临江府 | 清江县 | / | 峡江县 新淦县 新喻县 |
吉安府 | 庐陵县 | / | 吉水县 泰和县 永丰县 龙泉县 万安县 安福县 永新县 永宁县 |
南安府 | 大余县 | / | 南康县 上犹县 崇义县 |
赣州府 | 赣县 | / | 信丰县 安远县 龙南县 定南县 于都县 兴国县 会昌县 长宁县 宁都县 瑞金县 石城县 |
清朝
清代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设莲花、南昌府增设铜鼓、赣州府增设虔南等3个县级厅,同时升宁都县为省辖直隶州。巡抚成为全省最高行政长官,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财政与司法监察。
江西在清朝末年曾是湘军和太平天国反复争夺的地区,因而损失巨大。人口从1853年的2450万人急剧下降到1873年的1770万人。
1853年9月,太平天国西征军攻占九江,由检点林启容率部驻守,严密布防,与对岸小池口、东50里之湖口鼎足而立,互为犄角。1858年4月,湘军李续宾部攻破九江,将城中近2万军民全部屠杀。李续宾的上司湖广总督官文在给咸丰帝的奏折中说:“城外勇冲杀而入,该逆(城内军民)无路可奔,号叫之声惨不可闻,自卯至午,歼除净尽……尸骸堆积,流水腥红。”
1861年以后,九江被辟为长江上第一批三个通商口岸(镇江、九江、汉口)之一,作为江西省的门户,九江迅速形成全省的经济中心,名列中国三大茶市(汉口、九江、福州)、四大米市(长沙、九江、芜湖、无锡)之一。
1898年,萍乡煤矿大量开采,供汉阳铁厂需要,属于汉冶萍公司,1905年修筑了萍(乡)株(洲)铁路,以方便煤炭外运。不久又利用日资修筑了南浔铁路。
府 | 附郭县 | 散州、厅 | 县 |
南昌府 | 南昌县 新建县 | 义宁州 | 进贤县 丰城县 奉新县 靖安县 武宁县 |
抚州府 | 临川县 | / | 崇仁县 乐安县 宜黄县 金溪县 东乡县 |
建昌府 | 南城县 | / | 泸溪县 新城县 南丰县 广昌县 |
广信府 | 上饶县 | / | 铅山县 玉山县 广丰县 贵溪县 弋阳县 兴安县 |
饶州府 | 鄱阳县 | / | 浮梁县 余干县 乐平县 安仁县 万年县 德兴县 |
九江府 | 德化县 | / | 湖口县 彭泽县 瑞昌县 德安县 |
南康府 | 星子县 | / | 安义县 建昌县 都昌县 |
袁州府 | 宜春县 | / | 分宜县 萍乡县 万载县 |
瑞州府 | 高安县 | / | 上高县 新昌县 |
临江府 | 清江县 | / | 峡江县 新淦县 新喻县 |
吉安府 | 庐陵县 | 莲花厅 | 吉水县 泰和县 永丰县 龙泉县 万安县 安福县 永新县 |
南安府 | 大余县 | / | 南康县 上犹县 崇义县 |
赣州府 | 赣县 | / | 信丰县 安远县 龙南县 定南县 于都县 兴国县 会昌县 长宁县 |
宁都直隶州 | / | / | 瑞金县 石城县 |
中华民国
民国初年
民国时期,清朝的府、州、厅一律改为县。江西省共辖81县。至1926年北伐军进驻南昌时正式设南昌市。1934年从安徽划婺源县入江西,1947年划回安徽,1949年再次划归江西。
从1917年-1918年开始,赣南的钨矿开始大规模开采,成为江西的主要出口物资。
1926年,9月19日、10月20日和11月7日,蒋介石率北伐军三次进攻南昌,是北伐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消灭孙传芳的主力部队。
国共十年内战(1927年-1937年)
第一次国共内战(1927年-1937年)发端于1927年8月1日发生的南昌暴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苏区。其中著名的有湘赣苏区(由井冈山根据地发展而来,包括宁冈、永新、莲花、遂川、安福)、闽浙赣苏区(包括弋阳、横峰、贵溪、德兴、余江、万年、上饶、铅山)、湘鄂赣苏区(包括铜鼓、修水、万载、宜丰等县),最重要的则是中央苏区,包括赣南和闽西地区的21县(瑞金、安远、信丰、广昌、石城、于都、兴国、宁都、会昌、寻乌、黎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称为“红色首都”或“红都”。
1930年-1934年,国民政府对江西苏区进行了5次军事围剿行动,其残酷的兩方對战和清洗(包括红军内部清洗和战后政府的清洗)造成人员大量死亡或逃离,使得江西的人口锐减40%,到1936年只剩下1380万人。江西也是烈士最多的一个省份(占共产党方面的17%,国民党方面的2/3)。
1934年3月,国民政府在南昌发起新生活运动,随后推广到全国。此外,每年盛夏,国民政府各机构大批人员从南京前往“夏都”庐山避暑,并在庐山上建立军官训练团等设施。
1936年,经过湖南的粤汉铁路全线通车,使得江西失去过去在南北交通上的重要地位。1937年东西向的浙赣铁路通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江西原有的交通和城市格局,九江口岸开始衰落下来。
抗日战争和三年内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1976年),江西瑞金县等地发生一系列大屠杀事件。[2][3][4][5][6] 该屠杀发生于1968年9月23日至10月初,据统计,瑞金县的屠杀死亡人数为300余人、兴国县为270余人、于都县为500余人,总计1000余人。[2][3][6] 屠杀的实施者为当地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干部或民兵,受害者多为黑五类及其亲属,其中瑞金县受害者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11岁,杀人方式主要包括枪毙、石砸、木棒打、刀子捅、推下悬崖等等。[2][5][6]
瑞金大屠杀发生于“清理阶级队伍”期间,时任江西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省委书记的程世清于1968年8月上旬在全省发起“三查运动”(即“查叛徒、查特务、查现行反革命”运动),造成全省上万人死亡,其中被逼自杀超5000人。[2][3] 1968年9月22日,瑞金县召开各公社专案组长会议,强调深入开展“三查运动”,搞权力下放、“民办枪毙”,要拿出“成绩”向国庆献礼。[2][3][5][6] 此后,公社、大队干部可以随便杀人,无需立案、不要证据、不要审批。[2][3][5] 9月底10月初,局势逐渐失控,当地革命委员会多次制止,屠杀才逐渐结束。[2][3]
1996年,京九铁路贯通江西南北,加速了赣南的发展。
2005年,赣龙铁路通车,使“红色故都”瑞金结束了無铁路的历史,从而实现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建設赣闽线的愿望。[7]
参考文献
- ^ 江西历史. web.archive.org. 2004-03-31 [2024-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3-31.
- ^ 2.0 2.1 2.2 2.3 2.4 2.5 2.6 杨继绳. 天地翻覆: 中国文化大革命历史. 天地图书. 2017-07-04 [2020-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7) (中文).
- ^ 3.0 3.1 3.2 3.3 3.4 3.5 姚蜀平. 文革中江西瑞金的“民办枪毙”大屠杀!. 香港中文大学. [2020-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2).
- ^ 1968年瑞金“民办枪毙”大屠杀调查. 华夏知青. [2020-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1).
- ^ 5.0 5.1 5.2 5.3 胡平. 军管年代——程世清在江西. 多维新闻网. 2015-01-27 [2020-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3) (中文).
- ^ 6.0 6.1 6.2 6.3 李意根. 程世清沉浮录(上). 华夏文摘. [2020-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7).
- ^ 第四条出省铁路赣龙铁路十一通客运. 福建之窗. 2005-09-27 [2016-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