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調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呂調元(1865年—1932年),原名景豐,字權予,號燮甫安徽省太湖縣人。清朝中華民國官員。中華民國安徽省省長,皖系政治人物,進士出身。[1]

生平

清朝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中舉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中進士,同年閏五月,著交吏部掣籤分發各省,以知縣即用[2]。此後,歷任直隸省隆平縣獻縣吳橋縣南宮縣等縣知縣宣統元年(1909年)署清苑縣知縣,調署天津縣知縣。當時,袁世凱稱病避居河南項城。據說,呂調元通過天津的小報製造輿論,吹捧袁世凱;宣統二年(1910年),呂調元帶小報及陳情信赴項城拜會袁世凱,袁世凱出資要呂調元辦大報,還寫下信件囑呂調元面交段祺瑞,呂調元由此結識了段祺瑞。[1]

民國元年(1912年),呂調元升天津府知府,調署保定府知府,不久升任豫南觀察使。民國2年(1913年),呂調元升任湖北民政長,後改為巡按使。民國3年(1914年),呂調元任袁世凱大總統府警衛軍參謀。京畿軍政執法處處長陸建章升為陝西督軍,呂調元出任陝西巡按使。袁世凱稱帝後,陝北鎮守使陳樹藩在民國5年(1916年)宣佈獨立,陸建章遭到驅逐,呂調元避居天津。[1]

1916年袁世凱逝世後,呂調元投靠段祺瑞,成為皖系人物,充任國務院顧問。民國7年(1918年),出任安福國會參議院議員。民國8年(1919年)1月,段祺瑞特任呂調元為安徽省省長。[1]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安徽省的青年學生響應,舉行遊行示威,市民也加入。5月10日,安徽省會安慶的各學校公舉代表赴安徽省長公署,請求援救北京的被捕學生,呂調元稱要「囑商會、教育廳拍電力爭」。5月22日,北京政府內務部電令安徽省鎮壓學生。呂調元隨即命省會警察廳發佈佈告:「遇有學生發散傳單,有違法紀,而不服從取締者,一經查出,即行依法嚴辦,決不姑寬。」5月29日,學生策劃罷課,呂調元命安徽省教育廳警告罷課學生「限定三日複課,否則軍警干涉」;後來又改為提前放假,開文武官考試。學生反而利用提前放假之機,各自回家鄉,在各縣成立學生聯合會。[1]

民國8年(1919年)8月到9月,駐紮安慶的皖系倪嗣沖所部,兩次闖入安慶女子蠶桑講習所集體強姦女生,導致十多位受辱女生羞憤自殺。此事曝光後,呂調元夥同倪嗣沖兩度電告北京政府,否認此事,並指控報界「無中生有,任意栽誣」,聲稱要「依法起訴」。此事後來不了了之。[1]

1919年12月,安慶的安徽省長公署衛兵在市間購物,因爭秤之事與警察發生衝突。呂調元即命其子率衛隊前往彈壓。安徽全省警務處處長兼省會警察廳廳長劉道章曾謀安徽省省長一職而未果,乃藉口警察受辱而提出辭職。呂調元下令開除滋事的衛兵,並令兒子離開安徽。而劉道章仍然逕行離職,並指使安慶全城的警察一律罷崗。呂調元因此被迫向北京政府引咎辭職。[3][1]安徽督軍倪嗣沖電請北京政府「於呂省長、劉廳長皆予慰留」,但電文中顯指過錯在呂調元方面。12月31日,呂調元的省長職務被免,專任督辦齋堂煤礦事宜。[1]

民國8年(1919年),呂調元在任安徽省省長時,曾經通令安徽省各縣修志,以備省志甄錄,並且親自擔任太湖志局總裁。[1]

民國12年(1923年)2月,安徽省省長許世英辭職。北京政府與安徽督軍馬聯甲、江蘇督軍齊燮元協商之後,命呂調元再度出任安徽省省長。當時,安徽省內外各公團、法團、同鄉會強烈反對,但仍然未能阻止呂調元就職。1923年10月,曹錕賄選大總統激起全中國反對,安徽蕪湖安慶的青年學生搗毀了國會議員呂仰南彭昌福張伯衍何雯的住宅。呂調元下令通緝學生及教育界人士多名,並將劉希平盧仲農等支持學生運動的校長撤職。[1]

呂調元再度出任安徽省省長時,曾經保證「不欠教育經費,誠心維持教育」。但到任僅僅數月後,便開始拖欠教育經費。1923年11月初,安徽省立各校因為兩個月不發工薪,教職員工生活無着,乃派代表30多人赴安徽省政府求見呂調元,請下撥教育經費,與呂調元發生了爭執。呂調元親自指揮軍警將十多名代表毆傷。安徽省教育廳廳長江彤侯在場從中勸解,也被毆傷。事發之後,安徽省教育會通電宣佈呂調元的罪行,請求各方聲援。安徽省教育廳廳長江彤侯因氣憤而辭職。學生罷課強烈要求懲治呂調元。呂調元害怕事態擴大,便請人調解,向各校校長道歉,同意教育界提出的8條辦法,下發工薪,負擔遭到毆傷人員的醫藥費。此案方告結束。[1]

1923年12月11日,呂調元被免去安徽省省長職務,調任督導安徽省鐵路籌備事宜。[1]

民國15年(1926年),呂調元投靠廣州國民政府,任國民革命軍援東北軍總司令。[1]

民國21年(1932年),呂調元病逝於天津意租界,葬於太湖石嘴山。[1]

參考文獻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吕调元,新华网,2009-03-26. [2013-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五百十七):光緒二十九年。癸卯。閏五月甲申朔。……○引見新科進士。得旨。……龐毓同、田毓璠、孫鴻烈、高遵章、鈕澤晟、王紹曾、王蔭楠、馬晉、陳鈞、宋功迪、胡獻琳、許中傑、陳中孚、李盛鑾、董秉清、張壽楠、黃敏孚、張衷沅、趙國光、鄧榮輔、程昌鼐、梁鴻藻、李世由、宋嘉林、郝繼貞、褚煥祖、唐樹彤、萬箎、黃光厚、李增榮、程起鳳、黃韓鼎、樊海瀾、李肇律、張鳳喈、鄒壽祺、郭毓璋、黃純垓、劉貞安、鄭廷琮、謝慕韓、鄭煇典、翁長芬、劉昌仁、有瑞、林樹森、陳德昌、金文田、胡商彝、劉道春、曾肇嘉、馬育麟、薩起岩、廖毓英、朱楙春、張治仁、王景峨、何諶、施汝欽、尚光鉞、佘登雲、劉思浚、張鵬翔、武曾任、陳煜庠、閻希仁、李澤宸、張運魁、何品藜、馬天翮、黃堃、馬進修、培成、高廷梅、張自省、張文源、彭立栻、楊鳳翱、杜光佑、王允猷、汪春源、曹佐武、呂濬堃、魏垂象、周旭、鍾麟、孟宗輿、侯來儀、丁樹奇、於文鐄、張瑞璣、呂調元、和紳布、孫回瀾、李泰、傅懷光、關捷三、姜宗泰、曾蘭春、仵墉、黃居中、張繼信、吳庚、陳耀墀、王鍾仁、馬駿昌、黃和鑾、劉春堂、丁惟彬、周汝敦、李文詔、王益霖、楊克烈、覃壽彭、王廷槐、陳其相、黃霦、馬廷弼、吳黼藻、王永和、哲克登額、李慎五、袁大琖、王延綸、俱著交吏部掣籤。分發省分。以知縣即用。
  3. ^ 安徽近現代史辭典,中國文史出版社,1990年,第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