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韻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林韻宮

林韻宫(?—?),原名椒之,字韻宫[1]广东省信宜县西江(北界镇)人[2],清末民初学者、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生平

1918年,林韻宮当选中华民国第二届国会参议员。1920年,中华民国第二届国会解散。[3]

1919年,参议院陈焕章林炳华提出了“尊孔法案”,连署议员57人。陈焕章向国会提出“尊孔法案”,主张尊孔读经。陈焕章认为,政府不祀天,使得南北不能统一,生民困苦,“阻碍南北之统一,增益民生之艰苦乎?”上天多次降灾,政府却不知恐惧修省,政府不祭天,不畏天威,从而“失代表国民之义矣”。为了倡导祭天之礼,陈焕章还论证了祭天并非为帝制服务,从而将祭天与帝制切割。议员林韻宫认为,尊孔法案的重点在经学存废,林韻宮称“经学存废,即孔子存废问题,孔子存废即国学存废问题,非细故也。学校废经,今已数稔,循此不复,十年以后,学者垂绝。”但最终“尊孔法案”还是未能在参议院获得通过。[4]

据民国《钦县县志》的记载,民国九年(1920年)在钦县城东平心村发现刺史宁道务之墓的陶碑,发现时该碑已碎成十片,其旁附陶壶一个。后来,旅居钦县的林韵宫与冯子材的第七子等人,将散落到各处人家的陶片集中起来,以士敏土溶合,恢复了该碑原形。由此得出该碑是高四尺余的巨碑,是中国唯一发现的陶制墓碑。该碑刻有有关宁道务生平的碑文。据《钦州市志》载,该碑刻字通体为楷书,犹纯为北魏碑字体,共1500余字,该陶碑的六分之一存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5]

李自芳家藏仲尼式“中和”琴,为“大明崇祯八年”(乙亥,1635年)“潞国制”(即朱常淓制)。李自芳寓居北京时,购得此琴之后,先是交由修琴能手张笏臣整饬,随后嘱参议院同僚及朋友为该琴题鉴。李自芳为资深国会议员,而且“为人助力,则又不吝于资,……,皆感其诚。”所以所邀之人均为此琴题鉴,题鉴者有:黎元洪徐世昌(二人曾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夏同龢(光绪二十四年状元)、陈宝琛同治戊辰科进士、溥仪的老师)、郑孝胥(书法家、清朝遗老)、樊增祥(清朝诗人、曾任中华民国参政员、参政)、王人文(光绪癸未科进士、中华民国参议员)、黄嵩龄(广东举人)、饶芙裳梅州名士)、黄锡铨(外交官、广东议会会长)、徐傅霖广东省高等审判厅厅长、护法军政府司法部部长兼大理院院长)、林韵宫(清末民初学者)等人。[6]

林韵宫还给家乡的半月岩题过字。半月岩位于信宜的北界镇汕口村,是一块弧形巨石,高3米,长13米,因形似半边月亮而得名。岩壁上刻有“半月岩”大篆字;下方刻有对联:“鲲像选岩,刊圆穷恍入六峰海;蟾光临瀑,看倒景还呼半月泉。”均为篆体阴刻。下署:“甲戌里人林韵宫命名并题。”[7]

信宜县镇隆李卓立和西江(北界镇)林韵宫的篆刻,艺术价值都很高。[2]

参考文献

  1. ^ 《參議院公報》第一期第一冊,117
  2. ^ 2.0 2.1 信宜縣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
  3. ^ 钱实甫,北洋政府职官年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4. ^ 韩华,民初孔教会与国教运动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第141-142页
  5. ^ 坭兴陶的起源,北部湾特产网,2011-10-08[永久失效連結]
  6. ^ 北京保利2010春拍古琴专场诉说琴人琴事,燕赵都市网,2010-05-04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6-03-04.
  7. ^ 寻美丽乡村 唱最美村歌,南方网,2012-10-19. [2013-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