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佛教 |
---|
佛教大纲(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题 佛教专题 |
自在(梵语:ईश्वर,罗马化:īśvara;巴利语:issara)[1],音译伊湿伐罗,印度教和佛教用语,又作无碍、纵任,即自由自在,做任何事均无障碍;梵语还表示主人、祜主,故又可译为自在主、自在祜主,印度教译为上主。
佛教
佛教的“自在”指解脱后的“生死自在”,不受轮回、不受烦恼[2]。此为诸佛及上位菩萨所具之功德,故佛亦称自在人。观世音菩萨的名号,玄奘法师认为应译为“观自在”,即是此自在无碍之义。
佛菩萨的自在力有下列种类[1]:
- 菩萨所有的两种自在:观境自在、作用自在。
- 第八不动地以上菩萨所具有的四种自在:无分别自在、刹土自在(亦作净土自在)、智自在(第九善慧地)、业自在(第十法云地);另说戒自在、神通自在、智自在、慧自在。
- 五种自在:寿命自在、生自在、业自在、觉观自在、众具果报自在。
- 如来法身具足八自在:能示现一身为多身、示现一尘身而充满大千世界、大身轻举远到、于一土而化现无数不同之身、眼耳鼻舌身之功用互通、得一切法而如无法想、说一偈义而经无量劫、身遍诸处而犹如虚空。
- 行六波罗蜜可成就十种自在:命自在、心自在、财自在、业自在、生自在、愿自在、信解自在、如意自在、智自在、法自在,在十种自在中各自在又分十种自在,遂成百种自在。
印度教
在印度教中īśvara叫“上主”,又可特指“大自在天”,即湿婆。
注释参考
- ^ 1.0 1.1 《佛光大辞典》【自在】
- ^ 《佛学大辞典》【自在】:(术语)进退无碍,谓之自在。又心离烦恼之系缚,通达无碍。谓之自在。法华经序品曰:“尽诸有结,心得自在。”唯识演秘四末曰:“施为无拥,名为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