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模板讨论:Itn/存档6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关于校内暴力、职场暴力及大规模谋杀事件

建议尔后不再将此类事件置于该模板,因为有研究显示若此类事件引起媒体大肆关注,情绪困扰者就很容易在脑中浮现模仿念头,而将此类事件置于该模板就是大肆关注它。--RekishiEJ留言2018年7月3日 (二) 11:16 (UTC)

但若为国家暴力、战争中之附随行为与加害者人数过四人之事件则另当别论。--RekishiEJ留言2018年7月3日 (二) 12:11 (UTC)
现在该模板有提及本周巴西所发生的校园枪击案,这样容易引起模仿,应即刻删除。--RekishiEJ留言2019年3月14日 (四) 15:58 (UTC)

高锟

高锟本人已在很多很多场合说明他是香港人,香港政府和各大报章如是。把高锟说成是“英国华裔科学家”不单不准确,更加是对香港不公不允。按现时的逻辑,恐怕李嘉诚要改名加国华裔地产商、潘迪生叫英国华裔商人。烦请将高锟改称为“香港科学家”,谢谢。--ClitheringMMXVIII 2018年9月24日 (一) 15:18 (UTC)

Editprotected

请求已拒绝--Xiplus#Talk 2018年11月16日 (五) 08:21 (UTC)

请求修改“超强台风”相关人工字词转换,现时zh-hans、zh-cn及zh-sg误用了繁体字“強”,正确的简化字应为“强”。--默默耕耘的无聊龙发掘化石|基因图谱2018年10月28日 (日) 09:57 (UTC)

另也请将页面里的链接2018 斯里兰卡宪法危机改为2018年斯里兰卡宪法危机,因为我刚刚移动了页面并对重定向提起速删。--№.N留言2018年10月29日 (一) 00:09 (UTC)

编辑请求

请求已处理

zh-cn:斯坦·李 --——٩(๑❛ᴗ❛๑)۶这里是一只名叫ozzy的小浣熊【来玩啊来玩啊2018年11月13日 (二) 04:58 (UTC)

编辑请求

请求已拒绝

“布什”“布希”“布什”需要字词转换。--仍然相信友谊就是魔法CuSO4(话说SiuMai已经被不限期封禁三年了啊) 2018年12月1日 (六) 11:40 (UTC)

错误回报

请求已拒绝

请求已失时效而未能完成。--Jimmy Xu 2018年12月29日 (六) 04:17 (UTC)

编辑请求

{{Editprotected}} 海啸死亡人数增加至222,受伤超过800,请更新,谢谢,这个是截止此编辑的数目,如果来源更新了也请调整,谢谢您![1]--Cohaf (aka 喵喵) 2018年12月23日 (日) 20:13 (UTC)

参考资料

  1. ^ Ellis-Petersen, Hannah; Perraudin, Frances; Farrer, Martin. Indonesia tsunami: 222 dead and 'many missing' after Anak Krakatau erupts – as it happened. the Guardian. 2018-12-23 [2018-12-23]. 

--Cohaf (aka 喵喵) 2018年12月23日 (日) 20:13 (UTC)

请求已失时效而未能完成。--Jimmy Xu 2018年12月29日 (六) 04:17 (UTC)

编辑请求

请求已处理--小过儿留言2019年1月8日 (二) 13:58 (UTC)

-{zh-tw:幸福綠皮書;zh-cn:綠皮書;zh-hk:綠簿旅友;}-

请求修改: zh-cn:綠皮書; → zh-cn:绿皮书;

感谢。--云间守望 2019年1月8日 (二) 13:55 (UTC)

完成。--小过儿留言2019年1月8日 (二) 13:58 (UTC)

建议增加转换组

{{ep}}

-{zh-hans:迈克尔·阿蒂亚;zh-hk:米高·阿蒂亞;zh-tw:麥可·艾提亞;}-

两岸三地对“Michael”的翻译方法有区别。--云间守望 2019年1月15日 (二) 05:11 (UTC)

完成。--Jimmy Xu 2019年1月15日 (二) 16:36 (UTC)

编辑请求

请求已处理KOKUYO留言2019年2月5日 (二) 04:34 (UTC)

“前首都圣萨尔瓦多市长”->“首都圣萨尔瓦多前市长”

原文字易被误解为圣萨尔瓦多是前首都。 --Br2🎉 2019年2月5日 (二) 04:13 (UTC)

编辑请求

西非国家 Mali 中文译名应为-{zh-hans:马里;zh-hk:馬里;zh-tw:馬利;}- -- 2019年3月26日 (二) 08:22 (UTC)

EP 2019年4月5日

请求已处理,已由管理KOKUYO处理,感谢--Jimmyshjj 2019年4月5日 (五) 04:40 (UTC)

2019年四川凉山木里森林火灾扑火人员死亡人数已上升至31人[1]。请求更新数据。--Jimmyshjj 2019年4月5日 (五) 03:53 (UTC)

是否应当考虑无限期暂停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已经运行了十多年了,可是现在仍然是纯粹的新闻宣传,严重脱离了服务于百科全书之作用和初衷。而且,当前的新闻动态长期具有明显的政治宣传特征,是否被选录完全依照个人的意识形态,不管哪里的阿猫阿狗说了什么话了或者被调查了都能进新闻动态,而值得选录的条目要么到了过期也没被选用要么快过期了才选用之后没几个小时就撤下(比如前阵子巴布亚的山体滑坡死了那么多人却从未被录用(甚至相应条目都是很久之后才写的),2019年四川凉山木里森林火灾过去两天了也没有选录)。那些进入新闻动态的条目,不少内容陈旧去登上首页后过去一天两天都没有更新,使得新闻动态完全失去了服务百科的意义。目前新闻动态几乎只有一个人在持续更新(占我们所看到的首页新闻动态的80%内容),与其这样浪费绳命(中文维基的新闻动态更新极其频繁,以至于新闻动态主要编辑者很少有时间真正去编辑条目),不如放弃新闻动态,把新闻内容完全转交维基新闻完成。--173.68.165.114留言2019年4月4日 (四) 07:10 (UTC)

既问是否,又不许投票,哪算什么?即使不考虑投票,意见已经表达了?——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9年4月4日 (四) 07:42 (UTC)
至少给出理由啊,比如“新闻动态存在的必要性blah blah blah,上述‘新闻动态完全失去了服务百科的意义’不符合实情blah blah blah”。--173.68.165.114留言2019年4月4日 (四) 08:32 (UTC)
建议改善新闻动态的评选流程。例如:列出新闻发生时间或者说明是否在持续;每条记录必须在初始发生日的五天内无反对建议,否则视为通过而列出(即提出的新闻项目的发生时间五天内,要么通过、要么被驳回,否则五天后视为通过);每条列出时间不少于6小时。以上建议。——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9年4月4日 (四) 07:55 (UTC)
我大致同意Cwek的建议,不过日数方面我认为有一定讨论空间(虽然五日也不是不可以)。Σανμοσα y=0 regardless the value of x 2019年4月4日 (四) 08:09 (UTC)

────────────────────────────────────────────────────────────────────────────────────────────────────同意,但建议除加严收录标准外:

  1. 允许首页新闻动态出现大红链(指向不存在的条目)。
  2. 加入机器人:若新闻动态所指向的条目在新闻动态加入后6小时内的人类编辑次数低于一次、或之后24小时内编辑次数低于五次、或红链在2小时内未得消除,则自动将该条动态移除。
  3. 一个月内的重大事件,只要有百科收录价值,均可加入。--173.68.165.114留言2019年4月4日 (四) 08:35 (UTC)
  • (-)倾向反对“允许首页新闻动态出现大红链”:连条目也没有也掉上去,Breaking news风格的为报而报才真的是违背百科初衷-某人 2019年4月4日 (四) 08:40 (UTC)
    • 其实第一点就只是搞笑意见,首页上不会显示红色连结。第二点也没必要,新闻重要度和编辑热度并无紧密相关。第三点也差不多是搞笑意见,到了4月30日还要看到4月1日的新闻,原来真的把新闻当成旧闻看?至于最前面那些真真假假的指控,我就不逐一回馈了。--KOKUYO留言2019年4月4日 (四) 08:52 (UTC)
      • (!)意见:绝非搞笑,第一条要结合第二条看,红链的出现时间不会超过两个小时。当您说“新闻重要度和编辑热度并无紧密相关”和“原来真的把新闻当成旧闻看”的时候您已经明显的把维基百科的新闻动态当成了维基新闻,请注意WP:NOT。新闻动态的初衷是为百科服务,而不是做什么宣传,如果新闻动态摆在那里不能促进编辑,那它就失去了为百科服务的意义变成了纯粹的新闻,ITN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敢于在首页放红链是需要勇气的,它等同于宣告:我们宁愿承认中文维基百科还缺乏一个及其重要的条目,也不要假装没看见它。另外你有没有搞错我是在帮你,怎么成了指控。难道你有时间编辑条目?你我看您那么频繁地编辑Itn就感到好奇,点进用户贡献一看果然没有写条目。--173.68.165.114留言2019年4月4日 (四) 09:56 (UTC)
        • 你先自己研究一下,红色连结如果出现在首页上,会发生什么事情。然后再去查查,新闻动态在中文等语言的维基百科运作状况(当然,你可以继续错误指控其他人,一竿子全部都指控它们是宣传)。最后,我有没有写条目根本与这无关,不用扯来扯去。--KOKUYO留言2019年4月4日 (四) 10:15 (UTC)
  • IP 173.68.165.114的最新提议1及2技术上不可行。个人认为现在如果按著Cwek的提议继续讨论会比较好(难得IP也基本同意)。Σανμοσα y=0 regardless the value of x 2019年4月4日 (四) 09:21 (UTC)
此处内容已移动至#提议改善新闻动态候选的一些程序(和该讨论更加相关),这串讨论可以存档了。

提议改善新闻动态候选的一些程序

我决定撤回提案。Σανμοσα y=0 regardless the value of x 2019年4月20日 (六) 10:07 (UTC)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先前讨论中我看到有编者提出要改善现时的新闻动态候选的程序,在此引述如下:

本人认为这个意见非常值得采用,所以在此开新讨论,希望大家对于这个方案发表一些意见。如果这个方案最后获得通过,新闻动态候选页的“获选标准”和“新闻发表”将会被修改。Σανμοσα y=0 regardless the value of x 2019年4月4日 (四) 09:43 (UTC)

我比较好奇,有人知道当前新闻动态是尽量控制在每篇条目列出至少1天时间吗?还是前面IP用户随便造谣说只放几个小时,就真的相信只有几个小时了。--KOKUYO留言2019年4月4日 (四) 10:17 (UTC)
是至少放一整天没错,凡人自然有自己的判断的。不过,你打算几时把山火的新闻放上去?都过去两天了。--云间守望沉恸哀悼木里森林火灾死难者 2019年4月4日 (四) 14:49 (UTC)
那边没有人表示支持(自然就无法认定有共识),也没有其他语言提及此事,所以你想要表达什么?--KOKUYO留言2019年4月4日 (四) 15:47 (UTC)
行了,不用你来理解我要表达什么了,反正有人加上去了。申请晾个几天没人理,还不允许有人催了?--云间守望沉恸哀悼木里森林火灾死难者 2019年4月5日 (五) 03:24 (UTC)
那边有人申请却没人参与表态(总不能一人就成共识),而阿拉伯语、德语、英语、西班牙语、法语、荷兰语、波兰语、葡萄牙语、俄语、瑞典语、粤语首页都没有出现。你在这边催我,但是前两个条件都没有一个达成,我要怎么动作?--KOKUYO留言2019年4月5日 (五) 04:21 (UTC)
所以申请页面上面“新闻内容应该同时具备‘重大性’与‘百科性’”这句话是空的,还是所有语言的维基百科都要在没其他人表态的情况下唯外文维基百科马首是瞻?拖得过久新闻会变得过时,阁下不会不知道吧?各位怎么看呢?--云间守望沉恸哀悼木里森林火灾死难者 2019年4月5日 (五) 06:47 (UTC)
这是一个补充:KOKUYO在更新ITN时,除了偶尔出现“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并有修改变性分类、列入游戏成瘾等更动”这类语句不通之编辑外,还经常做出显然不符合中立性方针的编辑,甚至进行手动繁简转换,作为管理员,着实落实了维基百科“中立的观点”和“避免地域中心”这两个重要方针。基于该管理员有这样的前科,我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对这种情况善意推定。各位怎么看呢二哈二哈。--云间守望沉恸哀悼木里森林火灾死难者 2019年4月6日 (六) 02:53 (UTC)
这是另一个补充:中文维基百科并没有“外文维基百科上的ITN内容可以直接被更新到中文维基百科对应板块”这个共识,至少没有列在Wikipedia:新闻动态候选这个页面。--云间守望沉恸哀悼木里森林火灾死难者 2019年4月6日 (六) 02:53 (UTC)

──────────────────────────────────────────────────────────────────────────────────────────────────── (+)赞成:没错,建议在这里讨论一下如何规范动态陈述的问题。我过去不重视这个,直到发现对伊斯兰国的军事打击现象——大多数人可能祗受描述句影响,不会点开条目了解实情。--173.68.165.114留言2019年4月13日 (六) 05:26 (UTC)


@KOKUYO:好好,我信口开河、满嘴跑舌头,向您道歉。现在您可以介绍一下如何驳回那些莫名其妙直接出现在T:Itn里的新闻了吗?--173.68.165.114留言2019年4月5日 (五) 04:07 (UTC)
同上,没有人参与讨论产生共识,又或者其他语言首页没有出现,我就没放。不同其他管理员,我不喜欢只凭着自己的判断,就决定某些事情放不放上首页。--KOKUYO留言2019年4月5日 (五) 04:21 (UTC)
@KOKUYO:那好,请问您是如何判断“文莱LGBT权益”和“地球一小时”的?前者几乎没有任何国际关注度,祗有台湾在大肆报道,恐怕文莱人自己都未必直到这件事(而且文莱华语使用者并不广泛);后者似乎更是如同“五一劳动节”一样的嚼头,而且争议极大:“关掉不必要的用电物”本是理所应当,却成了一年一度的节庆,还引得学生宿舍一到九点关灯卧谈一小时兴奋的不得了导致当日睡眠极晚用电量极大。还有那个“737MAX”,停飞报一次、减产报一次,将来复飞肯定还得报一次……我不知道这同一件事您到底打算报五次还是七次。以上这些具有很强台式意识形态的内容,到底是哪来的“讨论产生共识”?--173.68.165.114留言2019年4月8日 (一) 06:00 (UTC)
前者来自英语维基百科的评选,后者源自德语维基百科首页。还有,目前中文维基百科有两种更新方式,一种是管理员自己觉得重要就自己放,另一种是参考评选页(以目前我的标准,只要有人附议即可,英语评选页面也是如此)。所以不要弄混,然后拿这个指责别人有意识形态。--KOKUYO留言2019年4月8日 (一) 06:32 (UTC)
所以连英文维基百科都没评上的动态您就给放到ITN里了,这就是您说的“没有人参与讨论产生共识,又或者其他语言首页没有出现,我就没放”、“我不喜欢只凭着自己的判断,就决定某些事情放不放上首页”?那么“737MAX”您又是基于何种理由呢?--173.68.165.114留言2019年4月8日 (一) 07:08 (UTC)
我已经讲了,现阶段更新ITN有两种路线,这些都可以从过去讨论中找得到:
  1. 管理员觉得重要自己放:这是基于过去的做法,让管理员“凭着自己的判断”来更新模板,在评选页面设立时亦未否决此做法。
  2. 评选页面有共识,再由管理员放上:这是评选页一开始建立的目的,“新闻动态中的支持与反对意见主要是用于表达想法以获取共识来让管理员判断”。
  3. 如果评选页面只有提名,但没人参与讨论(乃至于覆议),就不可能是依据第二种方法(1个人提名并不等于共识)。如果管理员把只有没有共识的提名放上去,那么它就是依循第一种管理员自行觉得重要的方式去更新。
因此,在“没有人参与讨论产生共识,又或者其他语言首页没有出现”中,前者是指第二种处理,前者是依照第一种。当我说我不想要“只凭着自己的判断”,是指我全部都是参考各个语言百科的首页与评选页(入选标准与中文维基相同,即有人附议即可)来更新,而不是我看了中央社、新华社还是哪里的报导,就自己判断要不要放。所以说我是用台湾意识型态去判断放什么、或者阻挡了什么,是非常可笑的指控,除非你是说其他语言都充斥着台湾意识形态,又或者因为台湾意识导致评选页参与度不佳?--KOKUYO留言2019年4月8日 (一) 07:41 (UTC)
  • @KOKUYO 囧rz...您说“前者”(文莱LGBT权)是“指第二种处理”(评选页面有共识,再由管理员放上)并“依照第一种”(管理员觉得重要自己放),可是,文莱LGBT权在中文维基根本没有评选(不符合第二种),在英文维基也没评上(不符合您对第一种处理所订的“我不喜欢只凭着自己的判断”指导方针)。所以,您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真的好的意思?--173.68.165.114留言2019年4月13日 (六) 05:26 (UTC)
  • 如果你要把管理员基于自己判断的更新方法,与把别人提名或更新首页转移至中文维基(即并非我想放新闻就放新闻)这两件事情混在一起,顺便攻击我(连同先前说我是基于某种立场),那我也没办法。--KOKUYO留言2019年4月13日 (六) 08:26 (UTC)
  • (&)建议,我的意见很简单:加入防新闻机制,如果证明某条动态对条目编辑无贡献而纯粹成了新闻,就自动将其移除。前面抛砖引玉提到“若新闻动态所指向的条目在新闻动态加入后6小时内的人类编辑次数低于一次、或之后24小时内编辑次数低于五次、或红链在2小时内未得消除,则自动将该条动态移除”被指无法实现(但没有具体解释),那么舍弃机器人人工操作也可以。无论如何新闻动态不能变成维基新闻,不然ITN就没有存在的意义直接删掉就可以了。--173.68.165.114留言2019年4月5日 (五) 04:15 (UTC)
以下内容移动自#是否应当考虑无限期暂停新闻动态以便存档该讨论
以上内容移动自#是否应当考虑无限期暂停新闻动态以便存档该讨论
以上,我就提议把习惯规范化好了。Σανμοσα y=0 regardless the value of x 2019年4月5日 (五) 04:35 (UTC)
  • 我个人是建议大家多多参与评选,而不是用过了X天就视为通过。--KOKUYO留言2019年4月5日 (五) 04:45 (UTC)
    • 不得不同意这样是最好的情况,但始终还是需要过渡期,给予社群时间增加在ITN方面的活跃度。Σανμοσα y=0 regardless the value of x 2019年4月5日 (五) 10:52 (UTC)
      • 我等了6年了,结果至今仍然有人不懂那个页面是要干嘛。--KOKUYO留言2019年4月6日 (六) 04:16 (UTC)
      • (…)吐槽所以看维基百科的新闻读者大家都要知道这个道理的意思...? 光顾维基百科更多的是“无数的读者”阿--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2019年4月7日 (日) 14:50 (UTC)
      • (+)同意Sanmosa的意见:就是因为提请的动态常常遭到搁置,导致社群的提请热情不高,最后新闻动态就变成了管理员的一言堂。如果加入Sanmosa的防拖机制,也许在头十天会出现一些无用动态,但这些无用动态会促使社群更积极地参与到评选活动中去。另外(&)建议管理员需要添加的动态也在另外的候选页中停留24小时,无极大争议的再放入Itn(无意见的可由bot在24小时后自动推送到Itn,有意见的人工推送)。此外还可考虑对24小时内有意见的管理员候选,由第二位管理员(避嫌)决定是否推送入ITN。其实KOKUYO搞的不少新闻,尤其是科学动态,挺有帮助,但给人的感觉是什么都往里放更新极快5分钟翻一篇儿,且非常欠缺对自然灾害的报道。--173.68.165.114留言2019年4月8日 (一) 06:12 (UTC)

本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至合适的讨论页进行,并不要再次编辑本讨论。
新闻动态候选我也时常参与。理想的处理方式应该是每天更新2-3条新闻;所有的新闻更新都经过候选页面的提名后方可登上首页;新闻相关的条目必须含有与新闻相关的内容。但是从有中文维基百科开始,直到现在这些都很难实行。更新动态的管理员太少;提名的新闻更少;参与提名讨论的用户也少;相关条目得到更新的情况也不是很多。我的意见是,所有的新闻都先经过候选页面,至少8小时更新一次;采用触底模式(即每次采用提名时间最长的新闻,因为最老的提名在页面最底部),无人异议即通过;相关条目必须已经更新。不必苛求每条新闻在首页的存留时间是否一致--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9年4月9日 (二) 04:06 (UTC)
  • 除最后一条外我都(+)赞成。最后一条建议设立存留时间的上限和下限,使得原则上上限不要超过下限的1.5-2倍,以保证不会有人因不像看到某条动态在首页上出现而采用海量提交候选的方式来灌水刷屏(比如,看到一条极其重大的动态出现在候选页中,而且肯定能通过,就在该评选后追加15条评选(重大程度属于擦边球级别),这样只要选上7条,就可以促使那条极其重大的动态在首页上出现最短可能时间)。
  • 另外,是否可能制作某种机制,防止新闻动态的描述性语句中出现POV?我强烈要求“{{update}}24小时不撤下则删除该条动态”的一个原因就是ITN里动态的叙述方式总是明显的地方色彩,而大多用户又不会点开相应的条目(至少有的{{update}}态条目在ITN里一整天一次编辑都没有),造成维基百科给予读者不良的舆论导向。--173.68.165.114留言2019年4月13日 (六) 04:50 (UTC)
  • 还有个问题首页中为何不许有红链?某人撂下一句“你先自己研究一下,红色连结如果出现在首页上,会发生什么事情”跑了,可他做的
还不如大红链(附注:此次政变目前已有条目,现在可以把政变改成粗体并加内链了)。这样搞我也会:
换句话说,“必须有相应条目”纯粹是防提名候选的,管理员直接添加不受影响。--173.68.165.114留言2019年4月13日 (六) 04:59 (UTC)

  • 另外,应当建立机制防止管理员滥用权力的机制:新闻动态候选中要求新闻背景条目中含有新闻相关内容,然而这一要求只对候选渠道有效。KOKUYO添加的

不仅新闻背景条目跑题,在动态上首页的时候(UTC2019年4月13日 (六) 09:12‎)条目“奥马尔·巴席尔”中没有任何有关政变的内容对伊斯兰国的军事打击那条动态也有同样问题,条目中没有动态相关内容。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应当有办法把这种不合格的新闻撤掉。这句多此一举,Shizhao之前已明确写到“新闻相关的条目必须含有与新闻相关的内容”。只要管理员也透过候选提交新闻就不会有这个问题。--173.68.165.114留言2019年4月21日 (日) 02:20 (UTC)

当我在这里指出奥马尔·巴席尔不妥并点出存在政变相关条目后,KOKUYO并未改写该动态,而是采取了撤掉重写的方式,使得同一条动态在ITN中出现了两个周期。这意味着未来管理员可以通过来回改写随意让一条动态在ITN中永远循环,希望能有办法防止这类事件。--173.68.165.114留言2019年4月18日 (四) 03:12 (UTC)

(※)注意Sanmosa对话页 | 用户贡献)已于UTC2019年4月20日 (六) 10:07撤回他的原始提案,后面祗讨论时昭的改进提案:

  1. 各位对Shizhao的提案有没有意见?
  2. 是否有必要规范管理员更新动态内容的方式(避免通过多次撤回重登的方式使同一条新闻永远停留在ITN上)?--173.68.165.114留言2019年4月21日 (日) 00:37 (UTC)
    一个解决办法是:管理员更新动态内容、修正笔误时,可以采用直接更改的方式修订。对于重大更改,也可采用撤回重登的方式,但如果采用撤回重登的方式,则需要再次走一遍新闻动态候选程序。--173.68.165.114留言2019年4月21日 (日) 02:26 (UTC)
一看见知道是个只是在理论中设想规则,但因为没有思考过现实状况,才讲得好像完全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根本没设想出积压的问题,而这也是任何排序方法必然遇到的处境(当然,如果你无视新闻发生日期而允许随便乱排,且每个条目都可以放上去几个小时就拿下来,那就没差):
  1. 积压的情况不只是因为管理员没空,也有可能是条目隔了几天才建立。例如有个4月25日的新闻,直到4月28日才有人建立条目后才能放到ITN(最常出现在灾难条目中),难道要假装这是4月29日的新闻登出来?
  2. 承续上面。如果没有硬要把4月25日的新闻排在最上面,假装是4月29日的新闻,而是依照新闻时间顺序排在ITN倒数第一、二位。那么请问之后要不要继续依照排序更新ITN,并把这则新闻在几小时内换掉(目前做法,每个条目都至少放在首页上一天的时间)?
  3. 类似上面。假设已经放在ITN的新闻,在放在ITN的期间又出现更适合加粗的连结,势必要更新。那么更新之后,是否又要继续多等1天才能把其撤下(目前的做法是会再额外等待一天的时间)?
  4. 如果因故更新必须等待一天后,又出现数则新闻在候选中,连同之前累积还没有更新的新闻,请问你觉得又要花多久时间才能消化完?
上面这些都是我更新近6年来的经验(即便是参考其他语言,我还是有需要为更新顺序进行排序,并安排至少1天时间的缓冲)。而为了这个积压问题,我之前曾拜托能增加至“6则新闻”,但也只是稍微缓解。但如果真的要玩你新设的规则,那么又会多发生哪些事情呢?
  1. 如果出现积压的情况,当有一则重大新闻出来,且所有维基百科首页都已经登上首页,结果中文维基百科还要慢慢排队轮?还是先让这则新闻插队,之后的积压到时候再说?
  2. 假设真的依循这道规则,然后有其他管理员不小心直接把一个重大新闻放上去,这样要回退、并可能要等1天时间?
  3. 如果出现没有道理的意见,为了回应又花费了1天时间,不就又无端产生积压,这样不就导致上面的积压情况更严重?还是管理员自行不理会,一样等着被骂?
  4. 上帝没有规定每天新闻都只有3条,连续好几天都有4条以上新闻的情况也存在着。那么,只要中间有出个差错,积压情况自然会出现。
如果要论新闻排序,我实际做的时间肯定比你在这边讨论怎样排序的时间还要久,而且还是在新闻数量少、更新更为频繁(前几年是设定在6小时,去年以后比较懒)的情况下,都有可能出现积压了。当然,你可以继续说这是“危言耸听”,反正也不是你在处理这些事情。--KOKUYO留言2019年4月29日 (一) 04:04 (UTC)
您终于不再打马虎眼,肯正面回应了!感谢!
  • 我说您危言耸听是因为您用“你先自己研究一下,红色连结如果出现在首页上,会发生什么事情。”、‘我前面已经讲过“首页上不会显示红色连结”,他如果不相信,也不自己实际实验看看’压我,我信以为真,后来发现低地苏格兰语维基百科首页出现红链什么事没有(不过他们红链真是多到惨不忍睹w),感到上当,才说你危言耸听。你正常发表意见,我为什么要说你危言耸听??另外您“也不自己实际实验看看”那句话可真够可以的——我怎么实验看看?我去修改首页??您借我个首页编辑权限让我去“实验看看”lol?
  • 前两天可以说近似试验了一下,总体还不错。
  • 新闻动态过去从来也不是严格按日期排序,25号的新闻都拖到了28号根本就不差这一天。
  • 如果出现没有道理的意见,只需到群里喊一声,提示留意某一条,就会有诸多回应;如果意见有意义则自然收到支持。
  • 重大新闻等24小时有什么问题?新闻动态又不是报纸遇到重大新闻还得加个“号外”。
  • 出现积压时,可以提请管理员留意:无意见的积压只要来自两个不同地域的管理员赞成(提案者如为管理员也算)则可强行通过;含反对意见的积压则为改三个可强行通过。
  • 其余的还没来急看,过两天回复。--173.68.165.114留言2019年4月29日 (一) 07:16 (UTC)
  • 下次首页改版可以要求新方案支持ITN在3-7条间浮动。--173.68.165.114留言2019年4月29日 (一) 07:16 (UTC)
我没有管理权限的时候就能花点时间实验出来,你就实验不出来?这是我的问题还是你的问题?现在更有趣了,用低苏格兰语维基百科的首页当理据,来说中文维基百科的首页现在能够出现红色连结,原来还能自己想像出一个中文维基百科了(明明其他人也已经说了:“首页红连是被禁止的,因为这样会影响外来读者对维基百科的观感。技术上好像会把首页的红连自动消除。”这个现实没有那么难面对)。然后说新闻动态过去从来没有按日期排序,怪不得先前会放话说ITN的新闻只放了几个小时就拿下来,可能你所谓的过去的新闻动态也是自己想像出来的吧。讲真的,要提出意见点请自己做点功课,这并没有多困难,好吗?--KOKUYO留言2019年4月29日 (一) 07:32 (UTC)
我什么时候说过中文维基“现在能够”制作首页红链?方针不允许就是方针不允许,技术什么的都是按照方针设定的,低地苏格兰维基百科已经证实了技术上允许首页红链不是问题。“我没有管理权限的时候就能花点时间实验出来”——您这是在逗我开心吗?我这次是怕你呛我才说可以“下次首页改版可以要求新方案支持ITN在3-7条间浮动”,不然我要是直接说“可以让ITN条数在3-7之间浮动”您是不是又得呛“你先自己研究一下,ITN条数改变,会发生什么事情”、“也不自己实验看看”?--173.68.165.114留言2019年4月29日 (一) 08:14 (UTC)
我已经跟你讲了“首页上不会显示红色连结”的这个事实,结果你不相信这个事实,还说这是“危言耸听”,那么谁在造谣应该很清楚吧。--KOKUYO留言2019年4月29日 (一) 08:44 (UTC)
@KOKUYO:你从何处的出的结论说我就是“不相信这个事实”?我说你“危言耸听”指的是你当初“搞笑意见”、“先自己研究一下……会发生什么事情”把事情说的像是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好像我在纯粹搞笑那样。而苏格兰的例子,正好证明首页红链问题可以很容易地解决,从而我说的并不是“搞笑意见”,从而你说的就是危言耸听,这样说一点也不为过。话说回来,如果你当初明确回应我“中文维基百科目前存在一移除首页红链机制,可允许用户编辑首页时源码加入红链并在渲染时处理成普通无连接文本(尽管方针中并未指出可以这样做,但长期以来这是被允许的),以便在相应条目创建后普通无链文本自动被渲染成蓝色链接;如果允许首页显示红链,必需取消这一机制,得不偿失”,我自然不会在这个无聊的小问题上跟你纠缠,反而会感谢你(当然,我可能会提出“有冇可能在源码中添加特定魔术字使这一机制略过特定链接”云云)。--173.68.165.114留言2019年5月4日 (六) 02:43 (UTC)
首页不出现红链是中文版的设定,这个的确没骗人。如果有红链,会自动转为黑色文本。新闻动态排序的确可以商榷,保证新闻发生顺序就不能保证新闻展示时间,保证新闻展示时间,就难以保证新闻发生顺序。(在这一点上,我其实选哪个都无所谓,只要展示了就行)。突发的重大新闻我支持可以有快速通道(但如果通过候选处理的话,最好至少等待一个更新频次,即8小时更新一次的话,就至少等8小时)。Ip君的积压处理方式既不合理,也不现实。凭什么“只要来自两个不同地域的管理员赞成(提案者如为管理员也算)则可强行通过;含反对意见的积压则为改三个可强行通过”?管理员没有这种特权。我觉得目前很少人参与的情况下,通过候选走一圈可能会更名正言顺一些,但不走也就不走吧,谁叫没什么人参与呢。另外,英文版现在怎么变成只有3条了?他们们是怎样的一个流程呢?--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9年4月29日 (一) 07:37 (UTC)
假设各别管理员都觉得自己放的新闻都是突发重大,那这个制度不就没了?所以最好、最简单的方式还是像原本的那样,这个候选页面就是放些突发+遭地域偏见而漏掉的新闻,并在有人连署确认后才更新ITN。至于英语维基百科的状况,单纯就只是这几天本来就没有什么新闻需要放上去,把陈旧的新闻内容拿掉而没有补上其他新闻。--KOKUYO留言2019年4月29日 (一) 07:51 (UTC)
@Shizhao:您最好想想现有的方针是什么,现有的方针可是管理员可以直接绕过社群强行提交ITN的,“只要来自两个不同地域的管理员赞成(提案者如为管理员也算)则可强行通过”当然不合理,但至少比“只要一位管理员赞成则可强行提交”合理,至少保证了ITN中不容易地域偏见。现实是参与候选的人少,那么要要求管理员通过候选提交就要设定一些权宜之计。我那一条不是赋予管理员特权,而是将现有特权缩减。--173.68.165.114留言2019年4月29日 (一) 08:14 (UTC)
你太想当然了。现实是凑齐两个管理员持续关注ITN都是奢望,最多是能做到断续关注。如果真如你这么做,那ITN候选恐怕时常会积压一堆新闻无人处理,ITN可能经常会好些天没人更新--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9年4月29日 (一) 09:12 (UTC)
@Shizhao:其实祗需要一位管理员提案,一位管理员提交就可以(就像前阵子你提案KOKUYU提交一样),并不比目前多多少工作量。这样做的好处是有效地避免了地域中心:按照目前的机制如果一个管理员直接提交了ITN另一个管理员如果认为不合适祗能将其撤回,而这几乎不可能发生(想象一下如果我是管理员我还哪里敢用这个口气跟你和KOKUYU说话);而按照新的机制,一个管理员提案并出现积压的情况,需要另一个来自不同地域的管理员手动提交,这样做如果想拒绝压力就小很多(就像KOKUYU拖着你的“2019年世界桌球锦标赛”迟迟不提交一样),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地域中心。--173.68.165.114留言2019年5月4日 (六) 02:43 (UTC)
  • 其实要是你管理ITN我也许就不折腾了,整体看来您提交的挑不出什么毛病来,除了部分条过度Anglo-American。既然已经讨论了,还是整理出一个规范化的操作吧。
发现一个问题:“无意见的积压只要来自两个不同地域的管理员赞成”根本没必要,因为如果无意间就不会超过24小时。
  • ITN候选分为三个结果:通过、驳回、提交。
  • 已通过的ITN祗能通过共识来撤回;已提交的处于未通过、未驳回状态的ITN在出现反对意见时可以自动撤回继续讨论。
  • 管理员出于维护提案的ITN在8小时后如无反对意见则可“提交”并写入ITN。
  • 任何已提交的ITN持续24小时其状态自动变为“通过”。
  • ITN提案如果处于未提交且无意见状态24小时,则自动变为“通过”。
  • 有修订意见的积压,可由与提案者地域不同的管理员直接“提交”,或等待产生共识以便“通过”。
  • 有反对意见的积压,如除提案者外还有一与提案者地域不同的支持意见,则可由与提案者和支持者地域均不同的管理员“提交”,或等待产生共识以便“通过”。
--173.68.165.114留言2019年5月4日 (六) 03:03 (UTC)

华为相关

请求已处理--KOKUYO留言2019年5月26日 (日) 07:21 (UTC)

松下官网声明并未断供。--无所事事/想要狗带 2019年5月26日 (日) 07:18 (UTC)

香港近日的游行

现在的新闻动态是“在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暂缓修订后,数十万名民众发起反对《逃犯条例》的[[2019年6月16日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游行|大型游行。”

但一般传媒引述的数字都是主办单位的“200万(零一)人”,警方的数字可信性存疑。Jonashtand留言2019年6月23日 (日) 14:05 (UTC)

建议修改日全食新闻配图

现有配图拍摄并上传于2018年3月3日,却声称为2019年7月2日的日全食,令人疑惑。其原图放大后全食区域疑似有修图痕迹。私以为不适合作首页图片,提议更换为其他相应图片,比如这张。—董辰兴留言2019年7月2日 (二) 23:50 (UTC)

建议修改“在上海市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新闻条

请求已处理

依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原文,并无提及“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一词,“综合”二字仅用于形容洋山保税港区之品类较多;相反地,《方案》使用了“新片区参照经济特区管理”一语,请求将“参照经济特区管理”一句中链接改为指向条目“经济特区”,谢谢。--云间守望🕯🕯 2019年8月6日 (二) 16:53 (UTC)

查谟和克什米尔邦重组法

@KOKUYO查谟和克什米尔邦重组法的目的不是收回查谟和克什米尔邦自治权,因为在8月5日的总统令已经收回了,此法主要目的是重组查谟和克什米尔邦为两个直辖区。--182.239.83.66留言2019年8月10日 (六) 01:23 (UTC)

将“享年”改为“终年”

@KOKUYO 我注意到阁下在此笔编辑 [1]加入了内容为“8月10日 涉入未成年人性交易案的美国投资家杰弗里·爱泼斯坦自杀身亡,享年66岁”及“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裔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在纽约逝世,享年88岁”的新闻。在现代汉语中,“享年”常被认为是一个敬辞。这一语调包含一定的情感色彩,因而不太适合百科全书。因此,我建议将该其改为更为中立的“终年”一词。——虹易留言2019年8月12日 (一) 01:31 (UTC)

享年是一般性且统一性用法,也是最多地区使用的词汇。亦曾有人指出,“终年”无法用于年纪小即逝世者,可见无法成为统一性用法。--KOKUYO留言2019年8月12日 (一) 03:17 (UTC)
(:)回应@KOKUYO即使“享年是一般性”“用法”,其敬辞的性质是显然的,故不适合作为一般之用。因为我手头暂时没有词典,遂找寻了一些网络中的已发表的文章或书籍;如下:
‘“终年”是一般用法,而现代汉语“享年”则是个敬词(含恭敬意味的用语),多用于老年人。指称百岁人瑞杨绛先生,够得上用“享年”或“享寿”。’——林建平(香港中文大学)[2]
“《现代汉语词典》和《古今汉语词典》都指出 ,“享年”为敬辞 ,多用于老人。”(我仅引用这一叙述,不认同此篇文章中所提及的其它带有明显个人情感色彩的有关“终年”的论述)——宝玉柱《语文建设》2001年第07期(中国大陆)
“(享年)敬辞。人在世上存活的岁数。”——(中华民国台湾时期)教育部国语辞典简编本[3]
“(终年)人获有的寿命。”——(中华民国台湾时期)教育部国语辞典[4]
至于阁下所提及的‘亦曾有人指出,“终年”无法用于年纪小即逝世者’。我认为(且前述之资料亦有提及)恰恰相反——“享年”更多用于指长者。我未曾听闻‘“终年”无法用于年纪小即逝世者’,若确有此,请阁下说明来源;此外,即使确实如此,也可以根据具体语境另行使用其它词语,如“卒年”、“年仅”或“殁年”等,而非使用“享年”。
由此可见,“享年”确是一个带有恭敬意味的词语。而“终年”更为中立,且其亦为陆、港、台等地所用(马、新、澳等地多受前者所影响,且似乎无权威性词典),故而具有一般性及普遍性。——虹易留言2019年8月13日 (二) 02:35 (UTC)
参见过往讨论,确实有人曾提出“‘终年’无法用于年纪小即逝世者”。而我说的是不管在任何年龄逝世,都能用适用的词汇;同时,你所提的“年仅”本身,在我看来也带有主观色彩。此外,“享年”的用法比“终年”的用法数量似乎大得许多,以中文维基百科为例,“享年”的用法也远多于“终年”的用法。--KOKUYO留言2019年8月13日 (二) 03:23 (UTC)
就我浅显所学以及之前粗略查阅各处文献来看,享年并非是“在任何年龄逝世,都能用适用”的。如前所言,“享年”所指的对象多是长辈,故私以为其适用的年龄范围并不大于(甚至还小于)“终年”。至于后一个事实,私以为也不能说明享年是“统一性用法”或“最多地区使用的词汇”。(就此,我猜测是时常会有的情况是:条目编者本就是出于对条目所述主体的敬仰、尊重或认同才会积极贡献,因而难免有一定的情感倾向。)——虹易留言2019年8月13日 (二) 08:44 (UTC)
同时,我建议你把这个问题带到互助客栈讨论,那边比较可以收到更广泛的意义。--KOKUYO留言2019年8月13日 (二) 03:24 (UTC)
感谢阁下建议!新的讨论串见于Wikipedia:互助客栈/其他#使用“终年”而非“享年”。——虹易留言2019年8月13日 (二) 08:44 (UTC)

错字

新闻动态:“美国导演陶德·菲利普斯执导的金狮奖《小丑》在第76届威尼斯影展中获得金狮奖。”

粗体部分应该改为“电影”才对。烦请管理员作更改。谢谢。--H2226留言2019年9月10日 (二) 13:05 (UTC)

事实性错误

请求已拒绝--Xiplus#Talk 2019年10月18日 (五) 12:13 (UTC)

英国脱欧

首页上写“关闭议会”这是否合适?我认为是明显的错误,而且问题严重(只看首页的人会被严重误导)。因为内文主条目写明是暂停议会、延长休会期。如果真的是关闭议会,这倒是真的被留欧派人士说中了。--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19年8月30日 (五) 05:09 (UTC)

新闻内容错误

“国际天文联会小行星中心宣布土星的卫星增加至82颗,成为太阳系中卫星最多的行星。”一则应该改为““国际天文联会小行星中心宣布土星的已确认卫星增加至82颗,成为太阳系中已确认卫星最多的行星。” 因为事实上不是土星的卫星增多,只是有新发现的卫星。@KOKUYO--【和平至上】【反对示威者破坏异见企业,打压言论自由】💬📝 2019年10月11日 (五) 15:43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