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互助客栈/其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发表前请先搜索存档,参考旧讨论中的内容可节省您的时间。
公告栏
# 💭 话题 💬 👥 🙋 最新发言 🕒 (UTC+8)
1 强烈建议使用WP:RELIST流程 113 21 94rain 2023-12-07 12:46
2 高风险主题讨论 47 17 陈白肠 2023-11-30 08:47
3 对新用户禁用内容翻译工具 70 15 MilkyDefer 2023-12-09 14:15
4 设立八九民主运动相关条目为高风险主题 9 8 LuciferianThomas 2023-12-04 20:11
5 想要在维基百科中文站内收集问卷 35 11 SCP-2000 2023-12-07 01:06
6 请求管理员协助:个人用户页页面内容类型更改 3 3 Sinsyuan 2023-12-03 22:17
7 结构式讨论版知识问答 3 3 桐生ここ 2023-12-01 15:19
8 缺少必要条目 3 3 FradonStar 2023-12-06 13:28
9 事件报告系统MTP测试邀请 1 1 STei (WMF) 2023-12-07 15:48
10 没有主题的页面如何评级 21 7 MilkyDefer 2023-12-09 19:24
发言更新图例
  • 最近一小时内
  • 最近一日内
  • 一周内
  • 一个月内
  • 逾一个月
特殊状态
已移动至其他页面
或完成讨论之议题
手动设置
当列表出现异常时,
请先检查设置是否有误

强烈建议使用WP:RELIST流程

公示通过--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1月24日 (二) 07:31 (UTC)回复[回复]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当前存废积压严重,积压的讨论中,约有一半最终都因缺乏讨论而无共识关闭。因此强烈建议采用{{relist}}方式,一方面促进讨论,一方面解决积压问题。鉴于我们与英文版的不同之处,我建议:

  1. 采用{{relist}}制度,存废讨论已超过五周的提案,如果仍然缺乏共识,可以重新提交到最新一天的存废讨论页面继续讨论(与现有流程接轨)
  2. 同一个讨论最多可以重新提交三次,若三次后仍无共识,则以无共识结案(事不过三)
  3. 每次重新提交时,在原讨论处关闭讨论并说明已重新提交讨论到新的页面,若有讨论内容,则将所有讨论内容移动到新的讨论处。在新讨论的最下方挂上{{relist}}模板
  4. 希望能够得到WP:TW的支持

此外,鉴于存废积压当中另有相当一部分讨论是已有共识,但不好处理的,例如合并、迁移到其他计划、分类页面需要清空分类才能删除、模板需要清除嵌入才好删除等,建议使用{{follow-up}}进行标记,处理完成后就可以结案。这个也希望能够得到WP:TW的支持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1月4日 (三) 08:12 (UTC)回复[回复]

{{follow-up}}的问题,我已经写了一个User:Shizhao/follow-up.js,勉强能用--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1月4日 (三) 14:04 (UTC)回复[回复]
想问一下如果重新列出讨论,那原先讨论的结果是什么?在条目讨论页该怎么表述?——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1月4日 (三) 15:24 (UTC)回复[回复]
没有结果。使用relist的是没有关闭,但长期无共识的讨论,将其重新列出以获得社群的更多关注。已经关闭的讨论无法relist。--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1月5日 (四) 01:35 (UTC)回复[回复]
我不理解。按照Shizhao的描述,重新列出讨论实际上相当于结束旧讨论。——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1月5日 (四) 08:13 (UTC)回复[回复]
原先的讨论并未结束,只是换到一个新地方继续讨论--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1月6日 (五) 02:37 (UTC)回复[回复]
会有这种错觉,可能是因为我们不是一个条目存废讨论开一个页面的方式造成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1月6日 (五) 02:38 (UTC)回复[回复]
技术上能做到吗?英维是一个条目存废讨论开一个页面,并把每个独立的条目存废页面嵌入到各天的讨论页面中;中维这边是每个条目的存废讨论直接在当天的页面开章节讨论。在中维如果用relist,把原先的讨论从原来的天数移动到最新的天数,可能导致反复移动而造成编辑历史不完整。我认为在此之前,我们似乎需要先把存废讨论改为每个条目开启独立的讨论页面。--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1月5日 (四) 01:32 (UTC)回复[回复]
@BlackShadowG技术上是可以做到,不必移动任何讨论,例如只要使用语法{{#lsth: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23/01/11|[[:1910年逝世人物列表]]}}
※注: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见讨论)部分内容丢失。以上内容已通过{{subst:}}进行还原并固定内容。--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 2023年11月21日 (二) 12:27 (UTC)回复[回复]
或语法{{Include|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23/01/11#[[:美食王國]]}}
※注: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见讨论)部分内容丢失。以上内容已通过{{subst:}}进行还原并固定内容。--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 2023年11月21日 (二) 12:27 (UTC)回复[回复]
都能有类似效果。后者按下编辑纽还会直接跳转到该天的存废页。--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 2023年1月11日 (三) 03:55 (UTC)回复[回复]
重新提交能起到什么作用呢,不是很理解。follow-up这个模板倒是支持,但建议必定要填写共识是什么。--Ghren🐦🕘 2023年1月5日 (四) 01:37 (UTC)回复[回复]
  • @Ghren:因为越新的存废讨论更容易获得关注,重新提交预期可以进一步继续讨论达成共识以结案,而减少无共识结案的问题,同时减少积压问题。
  • @BlackShadowG 一个条目存废讨论开一个页面当然是最好,但是工作量比较大,相关的工具都要跟着变才行(当然,不理会那些辅助工具直接改变也不是不行,只是可能会初期的时候提交和处理会不太方便)。如果不改变成一个条目存废讨论开一个页面的方式,的确存在编辑历史不完整的问题(还存在许多其他不方便的问题)。这样的话我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在当前的存废流程下先尽快启用relist(积压太严重了),单独页面问题之后再说;二是先启用单独页面,再启用relist,不会造成编辑历史不完整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1月5日 (四) 02:27 (UTC)回复[回复]
我的观点是,为了优先解决积压问题,我可以暂时忍受编辑历史不完整的问题--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1月5日 (四) 02:41 (UTC)回复[回复]
我也支持先尽快启用relist处理大量积压,不过要长期实行的话,启用单独页面的措施也需要尽快提上日程。--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1月5日 (四) 03:41 (UTC)回复[回复]
一般长期没有讨论的案件,单纯的关注度不足占大多数,要证明没有关注度很难,要证明有关注度很简单,所以没有关注度的话,其实一般都不会有留言,毕竟“我认为这个条目没有关注度”并不代表“这个条目真的没有关注度”。而且一般要合并的条目都是管理员挂上{{Merge}}模板,之后待人处理。然后那些已经吵了很久的讨论,不停{{relist}}也不会有结果。--Ghren🐦🕚 2023年1月5日 (四) 03:04 (UTC)回复[回复]
relist主要并不是为了处理那些吵了很久的讨论,吵了很久都没共识基本上就是无共识结案。relist主要是为了让没人关注的讨论更容易获得关注,没有关注度的条目也是需要共识结案的,relist的目的正是增加进一步讨论达成共识的可能性。--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1月5日 (四) 03:48 (UTC)回复[回复]
依过去的习惯,沉默那就是弱共识,这些页面一样可以删除。如果认为这不妥的话,更应该引入的其实是en:Wikipedia:Proposed deletion的方式,没人讨论就当是PROD掉就好啊。挂上Relist之后有多少效果呢,近这几天也有很多案件没有人讨论不是嘛,为什么会认为新案件没有人讨论,将旧案翻抄会有人讨论呢?--Ghren🐦🕓 2023年1月5日 (四) 08:59 (UTC)回复[回复]
enwiki施行relist已经10几年了,看起来行之有效值得借鉴,也能解决中文版当前面临的一些问题,那何乐而不为呢?--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1月6日 (五) 02:36 (UTC)回复[回复]
此外还有一点,就是变相延长了共识难以达成情况下的讨论时间,如果按照我上面的建议流程,最长可以有15周时间讨论且有最多3次机会出现在用户关注最多的当天存废讨论页面上。
另外关于弱共识,的确以前我没人讨论可能也就删了,但是这对管理员的知识广度和认知能力的要求太高了,很容易删错页面;而且有些没人讨论的可能管理员还需要查证一番才能做出判断,非常花时间,也容易造成独断专行问题(毕竟无人讨论自己调研决定去留,容易失误,知识的宇宙太广袤了,不是一个人的人力所能及)。弱共识在处理存废讨论上,我认为除非是非常明显的提删理由,否则最好还是再稍微强一点比较好,方便管理员可以直接根据讨论来判断去留,而不用自己去调查研究一番,管理员也不是一天有25小时的怪物--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1月6日 (五) 02:57 (UTC)回复[回复]
个人同意这点。——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1月8日 (日) 21:15 (UTC)回复[回复]
讨论延长根本无助生成共识啊。一般来说,删除讨论有实际讨论的一般都只是头几天,过几天之后就不会有讨论了。中维参与存废讨论的人本身就不多。一般留下来的案件都是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案件,又或者在关注度边缘的案件。要证明没有关注度毕竟很难;要证明有关注度毕竟很简单。就像是这些案件,条目内没有关注度来源,那就删掉啊。一般的维基人根本很难查证这些条目有没有当地的纸本来源,就算有线上来源,根本就看不懂。反而证明这些条目有关注度很简单啊,只需要将参考文献写上去就行了。要证明没有黑天鹅很难,但是要证明有黑天鹅很简单啊,所以举证本来就应该在保留方啊。除非有很多人熟悉这个主题,又或者有比较专业的编者,否则根本上很难证明完全没有关注度。在这样的情况,我觉得直接删掉没有什么大问题。
英维可以将Relist制度行之有效的原因主要是英维的人数比较多,学术平较高、对方针指引的熟悉度也够。中维没有这个底子。讨论法语译名的时候,就只有两个长篇大论几万个KB;讨论四字神名的时候,一个历史学、宗教学或神学的人都没来,由9月底到1月,一个实际意见都没。这是我的印象。然后其实当日的存废讨论阅读量也不是很高,也就百来次左右。--Ghren🐦🕕 2023年1月10日 (二) 10:51 (UTC)回复[回复]
条目内没有关注度来源不能成为删除的理由啊--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1月10日 (二) 12:10 (UTC)回复[回复]
是啊。但是这是没有冲突的啊。证明没有关注度毕竟很难,证明有关注度很简单啊。--Ghren🐦🕚 2023年1月11日 (三) 03:44 (UTC)回复[回复]
英文版w:WP:RFD是每天一个页面,但是也有relist过程。--GZWDer留言) 2023年1月6日 (五) 04:50 (UTC)回复[回复]
这边提一个建议:提删的时候把所有编辑过该页面的已注册用户在提删页面或是讨论页全部ping一遍。--122.100.88.32留言) 2023年1月6日 (五) 15:12 (UTC)回复[回复]
不妥,会造成骚扰,也许是潜在拉票(编辑者没有提出存废)。较合理方案是用户主动订阅此类通知,机器人通知曾在条目进行足量扩充(较难判断)或一段时间内有过编辑的用户。热衷关注存废的用户,通常已监视页面或存废讨论。--YFdyh000留言) 2023年1月6日 (五) 16:42 (UTC)回复[回复]
@YFdyh000 我认为不构成骚扰,编辑过该条目的,显然对该条目有兴趣,兴趣至少比只看条目不编辑的用户高一点。 -- Shyangs留言) 2023年1月9日 (一) 08:34 (UTC)回复[回复]
将条目加入关注列表的用户可以考虑,另外如果允许 ping,还得允许不接受 ping。--Kethyga留言) 2023年1月10日 (二) 10:59 (UTC)回复[回复]
离题了。此外即使是当前,提删者也可以自行手动查看编辑历史,向条目的主要编者发通知。没有必要做强制的规定。--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1月8日 (日) 12:42 (UTC)回复[回复]
已经写了一个relist脚本在测试wiki上[1],虽然有一些毛病,倒也堪堪能用。--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1月12日 (四) 07:42 (UTC)回复[回复]
WP:RELIST做了一下修订,期望能够把这部分提升为指引:
::::存废讨论的目的是寻找应否删除一篇条目的[[WP:CON|共识]]。

::::但是,如果在最初的七天结束时,讨论只有少数参与者(包括提删人),并且/或者缺乏基于方针的论点,则可能适合重讨论,以征求进一步的讨论,确定共识。重的讨论可能会在确定共识之后结束,而不必再等待七天。 ::::虽然如此,重讨论不应该取代“未达成共识”的结论。如果关闭人认为已有实质性的讨论,已有不同基于方针的意见被表达出来,但没有达成共识,那么可能会作无共识保留。 ::::我们不建议多次重讨论以期获得充分的参与。一般来说,讨论不应重次。用户在第三次(或更多)重,或者在已经有大量用户参与而仍然重讨论时,应该(除{{[[Template:relist|relist]]}}模板之外)简短地解释为什么他们认为是不足够的。 ::::当重讨论时,应该从最初提报的存废讨论页中删除,并移至当前日期的存废讨论中继续讨论。重讨论的原因可以在{{[[Template:relist|relist]]}}模板中指出。

::::
+
::::存废讨论的目的是寻找应否删除一篇条目的[[WP:CON|共识]]。

::::但是,如果在最初的七天结束时,讨论只有少数参与者(包括提删人),并且/或者缺乏基于方针的论点,则可能适合重讨论,以征求进一步的讨论,确定共识。重的讨论可能会在确定共识之后结束,而不必再等待七天。 ::::虽然如此,重讨论不应该取代“未达成共识”的结论。如果关闭人认为已有实质性的讨论,已有不同基于方针的意见被表达出来,但没有达成共识,那么可能会作无共识保留。 ::::我们不建议多次重讨论以期获得充分的参与。一般来说,讨论不应重次。用户在第三次(或更多)重,或者在已经有大量用户参与而仍然重讨论时,应该(除{{[[Template:relist|relist]]}}模板之外)简短地解释为什么他们认为是不足够的。 ::::当重讨论时,应该从最初提报的存废讨论页中删除,并移至当前日期的存废讨论中继续讨论。重讨论的原因可以在{{[[Template:relist|relist]]}}模板中指出。

::::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1月12日 (四) 08:03 (UTC)回复[回复]
即使有所顾虑,也至少希望能够试用一段时间看看效果--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1月12日 (四) 08:14 (UTC)回复[回复]
我不认为这有什么用,但是不反对您们试试看。但是不认为重新提交三次有什么实际作用,重新提交一次就够了。而且我想假如讨论真的能够持续五周的话,重新提交也没有意思。--Ghren🐦🕕 2023年1月12日 (四) 10:50 (UTC)回复[回复]
既然如此,建议2月1日之后开始试行如何?--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1月17日 (二) 06:14 (UTC)回复[回复]
(+)支持试行,好的坏的都是在实际运作后才出现的。--Mafalda4144留言) 2023年1月17日 (二) 13:45 (UTC)回复[回复]
似乎不用等这么久吧。--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1月18日 (三) 11:50 (UTC)回复[回复]
看来大家认为至少可以尝试。特此公告5日,如无其他的合理反对意见,公告结束后将实行。另,开始实行时,因积压较多,建议每天不要重新提交太多积压的存废讨论,每天少于10条为宜?逐渐过渡到正常状态--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1月19日 (四) 02:17 (UTC)回复[回复]
两种可能的排版方案,供参考。 ——魔琴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计划 ] 2023年1月23日 (一) 11:02 (UTC)回复[回复]

本讨论已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WP:RELIST的内容已更新,相应模板和流程暂时参照英文版w:WP:RFD模式实施--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1月24日 (二) 07:28 (UTC)回复[回复]

本案未在方针区提案且公示不足七天,且共识为试行而非定为正式指引,不宜挂指引模板。本人依据IAR,改挂临时设计的{{Guideline d'essai}}模板。 ——魔琴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计划 ] 2023年1月24日 (二) 08:22 (UTC)回复[回复]
当前RELIST已经试行一段时间,看起来跟普通提删没什么差别(毕竟看上去就是在最新的日期添加一条新提删),也跟普通提删穿插在一起,而普通提删会通知条目创建者,那么(?)疑问@ShizhaoRELIST是不是也应通知创建者呢?--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 2023年2月2日 (四) 04:41 (UTC)回复[回复]
这不是结束之前的讨论后再次提交删除,只是之前讨论的延续,之前通知过了没必要再通知了吧?--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2月3日 (五) 03:58 (UTC)回复[回复]
@Shizhao由于加入了新的讨论结果,可能需要更新Module:Old vfd multi(当前例子可见Talk:大四喜 (足球))。--东风留言) 2023年2月4日 (六) 06:40 (UTC)回复[回复]
这看起来是Cewbot的问题?--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2月4日 (六) 12:33 (UTC)回复[回复]
@Kanashimi能否协助看一下,感谢。--东风留言) 2023年2月8日 (三) 10:41 (UTC)回复[回复]
改了模块:Old vfd multi--Kanashimi留言) 2023年2月8日 (三) 14:00 (UTC)回复[回复]
重新提交是之前的讨论还在继续,不应该用Module:Old vfd multi吧?--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2月9日 (四) 03:46 (UTC)回复[回复]
好像是这么回事。改了。--Kanashimi留言) 2023年2月9日 (四) 05:50 (UTC)回复[回复]

试行检讨

1/24共提交10笔,成功关闭讨论的有4笔;
1/25共提交10笔,成功关闭讨论的有2笔;
1/26共提交11笔,成功关闭讨论的有0笔;
1/27共提交10笔,成功关闭讨论的有0笔;
1/28共提交10笔,成功关闭讨论的有5笔;
1/29共提交10笔,成功关闭讨论的有2笔;
1/30共提交10笔,成功关闭讨论的有0笔;
1/31共提交10笔,成功关闭讨论的有1笔;
  • 统计期间共有共有81笔WP:RELIST,成功关闭讨论的仅有14笔,成功达成共识率17%,约两成,这流程是否真的有帮助还有待观察讨论。建议再观察一阵子才决定是否提升为正式指引。--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 2023年2月6日 (一) 10:52 (UTC)回复[回复]
    • 我认为共识达成率至少要到五成才有提升为正式指引的意义。--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 2023年2月6日 (一) 10:59 (UTC)回复[回复]
      管理员无能为什么要怪制度?--。->>Vocal&Guitar->>留言 2023年2月7日 (二) 04:35 (UTC)回复[回复]
      至少还达成了两成啊,另外,达不成共识和管理员有什么关系?
      其他数据的话,当前积压数量减少了大约2/5(relist实行开始511个积压讨论,今天最新的一次数据是322,历史最低288),积压天数减少了约70%(从112天减少到了33天,历史最低32天)--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2月7日 (二) 09:02 (UTC)回复[回复]
      另外,在我看来,WP:RELIST首要解决的是积压问题,其次是减少无共识保留的问题。之前积压的存废讨论会有约一半左右以无共识结案,现在成功关闭的14笔讨论可都不是以无共识结案的,但其实真实的无共识结案率还需要等到relist三次后的最终结案才能看出来。您说的“成功达成共识率17%”,在我眼中是无共识保留减少率17%--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2月8日 (三) 02:48 (UTC)回复[回复]
      原则上放在旧的页面积压,还是新的页面积压,还一样都是积压啊。--Ghren🐦🕒 2023年2月8日 (三) 07:10 (UTC)回复[回复]
      另外,成功达成共识率似乎没有算上待处理的?例如1/29提交的10笔中最终有共识但须待处理的就有5个(即7个达成共识,其中2个成功关闭,5个达成共识但仍待处理)。也就是说成功关闭讨论的数量和成功达成共识的数量是不等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2月8日 (三) 14:09 (UTC)回复[回复]
      这样算下来达成共识率约是34%--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2月8日 (三) 14:22 (UTC)回复[回复]
      用python画了个统计图[2], 时间为从今年元旦开始一直到现在--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2月9日 (四) 09:46 (UTC)回复[回复]
      我不是说流程没用,而是希望流程能有更高的用途。--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 2023年2月16日 (四) 05:24 (UTC)回复[回复]
  • @ShizhaoWP:RELIST自通过试行至今已逾一个月,上次盘点第一周的WP:RELIST成功达成共识的状况,现在盘点第二周的WP:RELIST成功达成共识的状况(截至2023年2月24日 (五) 14:21 (UTC)):回复[回复]
1/31共提交10笔,成功获得共识的有10笔 (其中2笔于二度重新提交时获得共识);
2/1共提交11笔,成功获得共识的有9笔 (其中2笔于二度重新提交时获得共识);
2/2共提交10笔,成功获得共识的有8笔 (其中3笔于二度重新提交时获得共识);
2/3共提交9笔,成功获得共识的有3笔 (其中0笔于二度重新提交时获得共识);
2/4共提交12笔,成功获得共识的有7笔 (其中1笔于二度重新提交时获得共识);
2/5共提交10笔,成功获得共识的有5笔 (其中0笔于二度重新提交时获得共识);
2/6共提交10笔,成功获得共识的有9笔 (其中0笔于二度重新提交时获得共识);
2/7共提交10笔,成功获得共识的有4笔 (其中0笔于二度重新提交时获得共识);
所以试行结果如何?是否要继续试行或正式上路?——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4月4日 (二) 11:06 (UTC)回复[回复]
不建议正式上路。--Ghren🐦🕐 2023年4月4日 (二) 17:29 (UTC)回复[回复]
这一看就知道讨论完全没有意义,甚至不必参与讨论,真可怜。居然连不建议正式上路都出现了,可见这个独裁社群就是喜欢没事找事做,最后到头来一场空。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Wikipedia:文件存废讨论显然都快要成所谓的废弃物处理场了,但没有这个废弃物处理场也不行。--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 2023年4月4日 (二) 17:55 (UTC)回复[回复]
@Shizhao。——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5月1日 (一) 15:18 (UTC)回复[回复]
@Shizhao?如果没有肯定结论,应该考虑停止试行,避免造成所谓“无限试行”的情况。——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5月12日 (五) 09:26 (UTC)回复[回复]
结论是存废积压情况要比此前大大减轻,现在基本上除了待处理的讨论,积压不会超过2天(再勤快一些可以做到基本无积压),无共识保留的情况也比此前大大缓解,以前积压的讨论大约有将近一半最后会无共识保留,现在只是偶尔会有无共识保留。如果停止当前做法,就又回到以前一大堆积压,最后一半都无共识保留的状态。当然,如果社群认为积压无所谓,无共识保留也无所谓;或者宁可积压,也不要用relist的方式解决积压问题,那我也无话可说--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5月12日 (五) 12:01 (UTC)回复[回复]
重新贴一次到当前为止的统计图[3]--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5月12日 (五) 12:07 (UTC)回复[回复]
所以这代表什么?首先您这个算法计算的只是计算在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积压讨论中显示的页面,积压的条目只是都relist到存废讨论去了。所以数字上看上很亮丽,实际上根本只是通过重新定义“积压”这一个概念来解决问题。
二者,“无共识保留的情况也比此前大大缓解”的原因是什么?是讨论增加了,增长了共识的形成?如果是,讨论增加了多少?讨论度增加是relist的功效,还是单纯是因为讨论出现在一个比较多人浏览的页面?如果只是单纯因为出现一个比较多人浏览的页面,我相信有很多其他更合适的方法啊。我又看了一下,发现这三四个月来,存废讨论估计有八成是Shizhao阁下您结案的,有多少的案件,是讨论自己已经形成大致的共识,而不是您个人的“独断”参与其中,而引致无共识的情形得到缓解?而且,这样的“试行”很容易形成Shizhao期待relist有用,而您的行为实现了这个预言。这是自证预言
三者,积压重来都不是问题,在您维的站务中存废讨论本身就不是重要度很优先的。--Ghren🐦🕐 2023年5月12日 (五) 17:24 (UTC)回复[回复]
relist的作用就是增加讨论的可见度,如果有其他更好的办法,请不吝赐教。毕竟当前的这种办法在enwiki也实行了很多年了,看起来卓有成效。无共识缓解的情况当然是明显因为讨论增加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5月13日 (六) 08:27 (UTC)回复[回复]
就算是这样,假设成效真的只是形成书生认为的结果,不是真的成效(这让我想到N射线实验)就算是这样,就算正式上路也不会造成危害啊,然后积压天数也确实能够减少。既然无害,又有点(数据上的)效果,那何尝不能正式上路?英文维基不是也实行多年了?试行期间也没啥问题啊,又不是爆炸了要立刻停机?未见有什么不能正式上路的理由。--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 2023年5月21日 (日) 07:43 (UTC)回复[回复]
强烈要求停止试行,时昭老爹都把一些明显没有异议的东西重复提交了四五次了,能不能快点自己处理,不要等著别人浪费时间投删除票,管理员自己不会判断吗?--🎋🎍 2023年5月31日 (三) 04:32 (UTC)回复[回复]
除非能雪球,不然执行管理员不应避嫌吗?没有表态为什么就代表没有异议。如果管理员自己有意见,就自己投票、其他管理员处理。--YFdyh000留言) 2023年5月31日 (三) 09:04 (UTC)回复[回复]
@YFdyh000问题是你维关注度提删的风气一向都是应删除的不会有什么人特别去投删除票,有价值保留的才会有人去提保留证据。结果就造成现在这里无限relist-某人 2023年6月21日 (三) 17:12 (UTC)回复[回复]
那说明没有明显的删除意向与共识,继续无共识保留吧。总不能弄些机器人留言投石问路[开玩笑的]--YFdyh000留言) 2023年6月21日 (三) 17:16 (UTC)回复[回复]
我认为在重新提交存废讨论数次(具体次数可以讨论)后应可默认以无共识保留。——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6月26日 (一) 13:00 (UTC)回复[回复]
近期看到关闭讨论的判定和结论仍有自由裁量的部分,以及对避嫌、结案理由等要求可能存在不足和模糊之处。期望尽快得出相关共识,但个人不会提出议案。--YFdyh000留言) 2023年6月26日 (一) 17:41 (UTC)回复[回复]
显而易见,证明有关注度容易,证明无关注度难。证明有关注度找到个关注度来源就行;证明无关注度则需要尽可能把所有可能有用的来源都搜索过一遍,还是没有关注度来源,才能下结论。--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8月9日 (三) 14:16 (UTC)回复[回复]
感觉不必也不是尽可能,只要有共识认为无改善和保留价值就可以了。--YFdyh000留言) 2023年8月9日 (三) 16:49 (UTC)回复[回复]
其实是不是可以把RELIST时间和正常结案时间错开试试,比如RELIST改成一个月之类的,现在7天一到就RELIST,RELIST之后又要等7天,我不觉得以现在的人手有几个管理员能天天守着存废讨论,这只会造成上面说的书生一个人反复RELIST。--浅蓝雪 2023年8月16日 (三) 06:58 (UTC)回复[回复]
@AINHYFdyh000话说我才发现一开始Shizhao君的提案就有提到“同一个讨论最多可以重新提交三次,若三次后仍无共识,则以无共识结案”了啊。——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9月16日 (六) 13:46 (UTC)回复[回复]
(副知@Shizhao)——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9月16日 (六) 19:27 (UTC)回复[回复]
relist我操作没有超过3次的(可能会有一两个例外)--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9月17日 (日) 06:38 (UTC)回复[回复]
有些“无共识”结案的其实根本就不是无共识,或者即使没讨论按现行标准也是很明显的删除或保留,如果只有一两个管理员RELIST,而且还是7天一到马上RELIST,说实话还不如积压着算了。浅蓝雪 2023年9月20日 (三) 07:28 (UTC)回复[回复]
配合#设立“邀请讨论”及“管理员处理决定公示”机制是否就可以解决“按现行标准也是很明显的删除或保留”的问题,RELIST之后还是无人讨论,管理员就可以随机邀请别人参与讨论。若还是没人参与或者无共识,管理员就可以作出裁量并公示,如果社群没有一致反对管理员的裁量结果,管理员就可以执行删除或保留。--桐生ここ[讨论] 2023年9月20日 (三) 07:39 (UTC)回复[回复]
我感觉问题本质不光是参与人数不足,活跃管理员太少也是原因,更何况RELIST制度本身也有缺陷,拉长RELIST时间(或者根本没有RELIST)可以让更多管理员有机会处理,之前没有RELIST的时候还有几个其他的管理员来看看,现在7天立刻RELIST,基本就只剩下书生了。依靠一个人运行的体系我不觉得能够长久且不出问题。--浅蓝雪 2023年9月20日 (三) 07:52 (UTC)回复[回复]
我不太明白,RELIST并不会阻止管理员处理啊。我不认为其他管理员极少参与和RELIST有什么关系,在我看来,RELIST其实更方便了管理员的处理工作(为什么RELIST会减少管理员处理的机会呢?我实在想不明白)。还有,“有些“无共识”结案的其实根本就不是无共识,或者即使没讨论按现行标准也是很明显的删除或保留,”能否举几个例子?我翻了半天也找不到你说的情况。此外,还存在两个两难问题:有些人认为积压没什么问题;另有些人认为积压是大问题。有些人认为每个VFD都应该充分讨论出共识才能结案;有些人认为“很明显”的就直接保留或删除就好了(但“很明显”似乎太主观了,每个人的“很明显”可能都不一样)--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9月21日 (四) 03:17 (UTC)回复[回复]
第一点:这个只要翻现在每天的存废记录和没有启用RELIST之前的存废记录我感觉十分明显,比如今年9月去年9月的记录。从我的角度来看是因为大部分人不愿意每天守着存废讨论(无论是因为情感上还是时间上)。从情感上,我只从我的角度讲,七天一到马上RELIST从某种程度上把存废讨论变成了一个每日要紧盯着的工作,不是很舒服,我也没有那个时间和兴趣,而且谁知道我去看的时候是不是已经被RELIST了。已经RELIST的又不让处理,如果有个我知道该怎么处理的,还得等七天抢在被RELIST之前处理,我更没那个耐心再等七天。别的管理员也许有其他想法,但现实是不RELIST的时候,总会有其他管理员去看的,虽然可能是抽时间。
第二点:“有些“无共识”结案的”是我没说清楚,我有两个意思,(1,假设,如果,按“同一个讨论最多可以重新提交三次,若三次后仍无共识,则以无共识结案”,将可能导致RELIST的里面一些条目被“无共识”结案。比如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23/09/20#成都市医疗机构列表(假设重新提交满三次后,讨论仍没有结束,这时候是放着积压吗?还是无共识结案?而且这个其实是还在讨论中,只是提删日期到了七天,不是最后一次讨论到了七天,这直接RELIST岂不是相当于浪费了一次。),有些RELIST可能是没必要的。(2, 举个实际的例子,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23/09/09#天牛科的属,至少这个从我一个经常写生物学条目的人来看,很明显就是把这个条目删了,内容拆到各个亚科里面就是了,分类一直以来都是这么操作的,如果是单独创建“天牛科的属”(i.e.天牛科的分类),那需要有别的东西,比如分支图和不同学者的分类办法,现在这个条目根本就只是单纯点列、可以分类取代而已。而且从这个存废的已有讨论来看,发表意见的都是这个意思,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个要无共识结案。再比如这个下面的针灸著作列表,这内容虽然有几句话和一个来源,但实际上根本言之无物,本质上是个纯粹点列,要我判断的话是删,根本不需要RELIST。结案之后我记得是6个月不能以同样理由提删,这种放6个月,说实话我很难受。当然你可以不同意我在这个第二点里表达的意见,认为这只是不同管理员之间判断的差异(正如“两难”问题里指出的),但如果你认为我第一点说的在理的话,第二点问题存在本身(或者说你和我的分歧存在本身)就是源于没有足够的其他管理员去看存废了,而至少我和去年9月的那些人之前是会去看的。当然也可以说,这些我不同意的存废也可以丢到复核,但说实话如果不是我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去看,我不会知道关注到这些,而且复核本身关注度更低,谁知道解决不解决得了。
第二点的关键没有哪个管理员能一个人明确判断所有条目,即便是有社群投票,仍然可能会出现““天牛科的属”是无共识”或者别的什么不合适的判断,这个按以前可以留下来给别的人判断的。
解决办法我之前也提到了,就不赘述。至于两难问题,积压我并不在意,就不予置评了。讨论充分不充分,需要不需要充分,我觉得这个交给不同管理员判断就行了,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本来就人手不够,想要每个条目都讨论充分根本不可能。--浅蓝雪 2023年9月21日 (四) 12:43 (UTC)回复[回复]
“天牛科的属”在我看来只能无共识处理。的确共识是要拆成多个亚科条目(此部分有共识),但问题是没人创建这些亚科条目,也没人说应该创建哪些亚科条目(此部分无共识),因此只能无共识结案。哪怕有人说应该拆成a、b、c、d亚科,那都可以不用无共识结案了。其他问题我有时间再回--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9月22日 (五) 09:57 (UTC)回复[回复]
另外,从未有过已经RELIST的不让处理这么个规定--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9月22日 (五) 09:58 (UTC)回复[回复]
我会有这个想法是因为Special:diff/76622681之前我处理RELIST的时候不止一个人说“已违反存废讨论中的存废讨论应该持续至少七日”、“不符合最起码的程序正义”云云,除了这个应该还有一个但是我想不起来了。因为虽然我也不觉得RELIST就不能处理,实际上由于RELIST导致对应讨论又处于一个新的“七天”周期里,这个想法的出现本身我能够理解。如果不是的话,可能需要方针哪里澄清一下。--浅蓝雪 2023年9月22日 (五) 14:59 (UTC)回复[回复]
另一个问题是因为重新提交了,技术上就不算在“积压讨论”里头,于是导致这些实际上积压的讨论与新提出的讨论全部混杂在一起,说实话看着也有点疲劳。——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9月22日 (五) 11:28 (UTC)回复[回复]
如果确实RELIST不算正常存废讨论按七天重新计算、可以自由处理的话,其实我的大部分意见也就不存在了(除了“成都市医疗机构列表”例子里重新计算RELIST时间点这个),但实际上确实很容易引起误解。--浅蓝雪 2023年9月22日 (五) 15:13 (UTC)回复[回复]
@Shizhao淺藍雪主要是那些重新提交的讨论,我到底是要再默认等一周,还是既然已经超过一周了,能结案就赶快结案?实际上是很混乱的,没办法像以前那样看几天以前的存废讨论就直接处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9月23日 (六) 14:37 (UTC)回复[回复]
是的,我就是这个意思。--浅蓝雪 2023年9月23日 (六) 14:48 (UTC)回复[回复]
又话说,Old vfd multi模板能不能支援重新提交讨论格式了?例如桑德戴尔的存废讨论结果应该是“2023年9月11日送交存废讨论”,“(9月19日)讨论结果为保留”,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分开。——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10月2日 (一) 06:15 (UTC)回复[回复]
分开加的模板源码,应该不能吧。relist为结果的,感觉不加、不显示Old vfd multi模板就可以了。--YFdyh000留言) 2023年10月2日 (一) 06:30 (UTC)回复[回复]
问题是这讨论的时间应当收录第一次提交讨论的日期,讨论链接及结果则是应该引用最后一次提交的情况。而当前模板似乎不支援此功能。——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10月2日 (一) 09:02 (UTC)回复[回复]
“第一次提交讨论的日期”应有但似乎意义不大了,那个日期的页面下没有效内容了,源码中保留但不显示可以吗。对于检查编辑历史,挺麻烦的,但relist本身也做了割裂。--YFdyh000留言) 2023年10月2日 (一) 09:07 (UTC)回复[回复]
在处理完这种技术问题以前,恐怕都不能脱离“试行”阶段。——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10月11日 (三) 06:46 (UTC)回复[回复]
若讨论中提到的某些问题长期不能解决,我认为应当终止“试行”此制度。不能放任所谓“永久试行”的乱象出现。——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11月13日 (一) 02:45 (UTC)回复[回复]
{{follow-up}}最好不要直接subst,可以修改一下模板,待处理的操作可以加一下不同的分类,例如Category:需要合并的条目, Category:转移到其它维基计划候选的分类,然后加一个done=yes的参数去掉分类(类似editprotected?) 及时雨 留言 2023年12月7日 (四) 04:46 (UTC)回复[回复]

本讨论章节会维持开放,暂时不按最后意见发表时间存档,直到试行结果出炉。欲让机器人存档,请移除本模板。留言请置于本模板上方。

高风险主题讨论

以下讨论根据Wikipedia:高风险主题提出:


本条集中在新的高风险主题流程下提出的编辑限制讨论。讨论结束后请移出此讨论串,通过者存档至主题记录页之讨论页(维基百科讨论:高风险主题/<主题>),未通过者存档至维基百科讨论:高风险主题/未通过提案高风险主题不适用沉默共识,敬请关注并踊跃参与讨论。(高风险主题需独立分条讨论,请勿回复此讯息。)--西 2023年8月30日 (三) 12:20 (UTC)回复[回复]

  • @LuciferianThomas讲实在话,这种东西之所以不想参与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标准不知道在哪。如果照这样说,那比如二二八事件都可以算高风险主题才对。然而,高风险主题真要认真讨论起来可能得要花上很漫长的时间(可能也不会讨论完)。--Z7504非常建议必要时多关注评选留言) 2023年9月2日 (六) 15:09 (UTC)回复[回复]
@LuciferianThomas话说此话题该不会要一直留在互助客栈吧?我是建议若一段时间章节下没有任何讨论就还是存档,或者是改为个别提出,不要弄成“楼中楼”。——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9月16日 (六) 15:57 (UTC)回复[回复]
另外以后建议主题个别提出,不然大杂烩永远讨论不完。——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10月23日 (一) 08:04 (UTC)回复[回复]

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

在世人物传记

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及政治地位

习近平

搜索引擎优化与营销主题

汉族群

该主题长期存在编辑战,涉及该主题的多个条目:

涉及多次编辑战的条目包括汉族汉民族主义(见多次AN3提报)、百越。虽多次未被处理,但从提报AN3的次数和跨度就能看出确实存在长期且未停止的编辑战。由此,提请将“汉族群主题及广义相关的条目”列为高风险主题,并行以下编辑限制措施:

以上。鉴于不适用沉默共识,通知其他高风险主题讨论参与者@ASidSanmosaDewadipperLanwi1Hoben7599YFdyh000魔琴MilkyDefer暁月凜奈关注31日往后提出的高风险主题讨论。通过的话请考虑优先发{{CT/UN}}提醒涉相关编辑争议的用户JNO1Alfredo ougaowenLab06 N不秋斋主人汩汩銀泉注意编辑行为。--西 2023年9月2日 (六) 10:09 (UTC)回复[回复]

个人认为有必要。--Hoben7599 | 支持立场新闻 2023年9月2日 (六) 10:17 (UTC)回复[回复]
同上。——Aggie Dewadipper 2023年9月2日 (六) 13:56 (UTC)回复[回复]
感觉这只是少数几个编辑的个人矛盾,对于是否要将其升级为高风险我有疑虑。--🎋🎍 2023年9月2日 (六) 17:09 (UTC)回复[回复]
确实符合持续遭扰乱编辑(编辑战)影响的主题,替代方案是管理员直接施加回退不过一限制(按一般禁制方针),唯一考量是较难复审。--西 2023年9月2日 (六) 23:37 (UTC)回复[回复]
要怎么定义类似条目? ——魔琴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计划 ] 2023年9月3日 (日) 11:25 (UTC)回复[回复]
可被视作“Chinese”的人类族群。--西 2023年9月4日 (一) 00:01 (UTC)回复[回复]
会不会过多,Category:中国古代民族与国家就数百个了。以及编辑战和编辑争议的区分,冷门条目上的争议,设回退限制感觉意义有限。--YFdyh000留言) 2023年9月4日 (一) 01:06 (UTC)回复[回复]
确实可限为现代的中国民族。--西 2023年9月4日 (一) 01:53 (UTC)回复[回复]
通常就那几位编者在吵,不需要升格为高风险主题。——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9月4日 (一) 01:20 (UTC)回复[回复]
那管理员要不要给当前的争议直接处理,那就没必要用高风险主题了。--西 2023年9月4日 (一) 01:53 (UTC)回复[回复]
@LuciferianThomas考虑到下面那种情况,我不认为有几位管理员敢这么做。事实上,我觉得以后处理高风险主题讨论的管理员都有可能被迫受到下面当事人那种遭遇。——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9月17日 (日) 14:34 (UTC)回复[回复]
Hi, 针对JNO1的行为,我反映过很多次。他会跟踪我的编辑,反复回退,所以很容易有编辑战。其实我也不晓得怎么处理。--Alfredo ougaowen留言) 2023年9月16日 (六) 14:59 (UTC)回复[回复]
Alfredo ougaowen所谓的跟踪指控莫名其妙,这数个条目被改动顶上来难道别人不能去看改了什么?反而Alfredo ougaowen反复回退编者的修改才导致很容易有编辑战。上报后管理员又迟迟不保护条目,其实我才不晓得怎么处理,Alfredo编辑的版本不能易一字?--康族留言──以上未附上签名时间的留言于2023年9月17日 (日) 03:08 (UTC)加入。回复[回复]
顺道一提,这我也反映过很多次,JNO1编辑会故意去窜改文字让它跟引用不同。像这条[4],第一条引用是“于距今4万至2万年前间北上至黄河中上游,后再移居至黄河下游”,被改成“北上至黄河上游,后再移居至黄河中下游”,接下来也是不管原来引用内容,把黄河中游下游一路乱改。马蒂索夫认为是在黄河中游分化,被他改成上游。最后“马家窑文化,与原始汉族有紧密关系”,马家窑文化原本是我加上,之后查文献,这条有争议,所以删除,又被他加回去。麻烦管理员说明一下要怎么处理,如果动手修改回去就会变编辑战,放着在那边,看到明知道是有问题的内容又会让人很心烦,引用都查好了放在那边还是会被乱写一通。--Alfredo ougaowen留言) 2023年9月16日 (六) 15:30 (UTC)回复[回复]
Alfredo ougaowen所引述的黄河中下游中上游之分,后文的大汶口文化明显是在黄河下游,“看到明知道是有问题的内容又会让人很心烦”的是敞人才是,改善语句反被Alfredo ougaowen诋毁“乱改”,条目的其他来源都说了在黄河上游,相比起敞人一二字的改动,Alfredo ougaowen在无讨论又无写上编辑摘要下的大幅度改动条目[5]才容易引发编辑战,顺道一提,Alfredo引用的英文来源不是公开的又无原文或译文,所谓“引用都查好了”需要附上一个问号--康族留言──以上未附上签名时间的留言于2023年9月17日 (日) 03:27 (UTC)加入。回复[回复]
2018年的也算,那自2018年以后至今曾发生编辑战的条目也算高风险主题,有编者将知乎也视作来源,难道不能回退?实施条目保护较好-‐康族留言──以上未附上签名时间的留言于2023年9月17日 (日) 05:27 (UTC)加入。回复[回复]
@JNO1,引用没看也可以改得很开心,维基内容差就是这样来的。--Alfredo ougaowen留言) 2023年9月18日 (一) 16:09 (UTC)回复[回复]
@Alfredo ougaowen自己引用不能核对没有问题,大幅度不讨论强行删改条目是正常,任意诋毁中伤他人跟踪是常识,编辑战就是这样来的。--康族留言──以上未附上签名时间的留言于2023年9月19日 (二) 05:24 (UTC)加入。回复[回复]
没必要吧。--陈白肠留言) 2023年11月30日 (四) 00:47 (UTC)回复[回复]

教育机构

  • 该主题经常被IP用户及新注册用户扰乱,本人大部分的反破坏精力似乎都集中在学校主题方面,而且可以预见会持续很久
  • 同时我也留意到一些案例,就是有一些信息科技的老师上来修改条目,但似乎他们没有留意到方针与指引(造成十分严重的广告问题),订入高风险主题可以提醒他们。
  • 建议要求编辑该主题的用户严格遵守维基百科不是什么可供查证的方针。
  • 对于无法遵守相关方针的用户在提醒后实施局部封禁或者页面禁制,如果继续扰乱同一主题的用户则施以主题禁制。

--Hoben7599 | 支持立场新闻 2023年10月22日 (日) 05:52 (UTC)回复[回复]

@LuciferianThomasInteraccoonaleNewbamboo桐生ここMilkyDeferTNLHK通知一下之前有进行过讨论的一些用户。--Hoben7599 | 支持立场新闻 2023年10月31日 (二) 11:43 (UTC)回复[回复]
建议先将WikiProject talk:学校/条目指引升级为正式方针。--🎋🎍 2023年11月1日 (三) 11:08 (UTC)回复[回复]

医学来源

加密货币及区块链

正在进行的战争或武装冲突

提议将“正在进行的战争或武装冲突”定为高风险主题。——🦝英特浣熊耐尔留言贡献 2023年10月31日 (二) 04:40 (UTC)回复[回复]

显然容易被不同立场的编者影响而出现编辑战,支持。--西 2023年10月31日 (二) 06:46 (UTC)回复[回复]
似乎不是所有武装冲突都算是高风险主题,不过一箩筐处置倒也是可以。——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10月31日 (二) 11:05 (UTC)回复[回复]
( ✓ )同意,同意将进行中的武装冲突定为高风险主题。--Hoben7599 | 支持立场新闻 2023年10月31日 (二) 11:39 (UTC)回复[回复]
这个标题我读不懂。--MilkyDefer 2023年10月31日 (二) 11:46 (UTC)回复[回复]
(+)支持--冥王欧西里斯留言) 2023年10月31日 (二) 11:58 (UTC)回复[回复]
(-)反对,当前未看到有严重到需要列为高风险的地步--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11月1日 (三) 02:54 (UTC)回复[回复]
(+)支持有潜在被LTA宣传反犹主义伊斯兰恐惧症恐俄症等的重大风险。--Liuxinyu970226留言) 2023年11月1日 (三) 03:58 (UTC)回复[回复]
(-)反对 同Shizhao,且标题所述范围过大。——暁月凛奈 (留言) 2023年11月2日 (四) 06:54 (UTC)回复[回复]
@Interaccoonale或许缩小范围,改将某些地区的国际政治分别列入?--西 2023年11月2日 (四) 07:25 (UTC)回复[回复]
可能缩小至俄乌战争也是一个好选择--Benho7599 | Talk 2023年11月6日 (一) 01:20 (UTC)回复[回复]
不好说,你看这次以色列vs哈马斯。--MilkyDefer 2023年11月7日 (二) 12:36 (UTC)回复[回复]
从近期观察看来编辑争议和被加入虚构信息的频率都比较低。——暁月凛奈 (留言) 2023年11月20日 (一) 14:03 (UTC)回复[回复]

维基文库

存档问题

这里的讨论应该不是要全部一直放着直到通过吧?建议以后提出新话题时在下方开新章节,并尽速结束此话题的所有讨论(至少两周时间),然后存档。——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11月1日 (三) 11:21 (UTC)回复[回复]

您作为管理员可以总结“社群没有达成共识纳入高风险主题”的讨论并且分拆存档啊。--西 2023年11月1日 (三) 11:24 (UTC)回复[回复]
@LuciferianThomas高风险主题方针没有提到“结案”的具体意义,因此我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案及怎么结案比较洽当。——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11月2日 (四) 02:49 (UTC)回复[回复]
与一般讨论无异,高风险主题讨论本质上还是一般社群讨论,除了新增了开讨论的要求和通过的要求外,其他没有注明的流程与一般讨论相同。--西 2023年11月2日 (四) 03:13 (UTC)回复[回复]
那我就参照方针,一律两周结案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11月2日 (四) 11:48 (UTC)回复[回复]
另外,任何在此章节以下新提出的主题都应该要另外创建新话题。——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11月4日 (六) 14:45 (UTC)回复[回复]

本讨论章节会维持开放,暂时不按最后意见发表时间存档,等候全数结案再存档。欲让机器人存档,请移除本模板。留言请置于本模板上方。

对新用户禁用内容翻译工具

原标题为:Disable Content Translation from brand new users

已通过:
请等待部署,同时请移步后续的讨论。MilkyDefer 2023年10月28日 (六) 15:08 (UTC)回复[回复]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Morning,

Patrolled around some new pages and played with translation tools for a while, I believed nearly all contents introduced by Content Translation from new users are generally horrible machine translation, some of them are even in bad faith. I suggest disabling this feature from newcomers and limit it only for wikipedia:EXTENDEDCONFIRMED. Here are some examples:

  1. 鲸类智力
  2. 奥斯朋效应
  3. 更新世野化
  4. 新宿 尼亚加拉瀑布
  5. 医学药学大学,河内国家大学
  6. 詹姆士·赫伯恩
  7. 宇都宫聪 -- bad faith translation (attack page)

P.S. I'd checked them one by one, by putting them in Content Translation tool using different translation engines again.--Lemonaka留言) 2023年10月17日 (二) 12:31 (UTC)回复[回复]

@Ericliu1912 Lemonaka留言) 2023年10月17日 (二) 12:32 (UTC)回复[回复]
帮当事人翻译一下:
他实际巡查条目并上手试验内容翻译工具,认为几乎所有新手使用该工具所产出的作品品质都很恶劣,到能直接以G13准则快速删除的地步,甚至可能有恶意误译者。他认为应该对新手默认禁用内容翻译工具,只允许达到延伸确认用户资格的编者使用。——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10月17日 (二) 12:36 (UTC)回复[回复]
是我错觉还是以上文字也是机翻出来的--Iridium(IX) 2023年10月17日 (二) 13:50 (UTC)回复[回复]
十分同意,至少可以减少一下巡查员的压力,但个人认为自动确认已经够了。--Hoben7599 | 支持立场新闻 2023年10月17日 (二) 13:55 (UTC)回复[回复]
他说得对。——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10月17日 (二) 13:49 (UTC)回复[回复]
偶然遇过一些编辑使用这个工具进行翻译(也就是编辑会被标签为“内容翻译”),经常出现格式不合要求(例如:半角标点(包括逗号、结尾点句号、双引号、圆括号,甚至有些前面还有半角空格),作品名斜体,数字前后不必要的空格(例如日期、数量词前))、文句不顺畅的疑似机器翻译未修正、不和本地用语惯例(常见的“也可以看看”)的情况。最近我见过例子有(User:Orrt0000 )的火焰喷射战车(偶然抽出看到)、机动防护火力车(提醒过,我可能修改过?),失败不是一个选项(oldid=79396409),Three(oldid=79314028,之后有修葺,但还不足够(oldid=79323303))。这非常依赖新页面巡查的巡视、修葺和指导,但考虑到新页面巡查现在活跃强度……我甚至觉得有没必要将新建页面的级别也拉高一级。——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10月17日 (二) 14:07 (UTC)回复[回复]
这个嘛,上次提出要将新建页面提升到自确以上的提案最后以修改A5为G18做收,短期内应该不太可能发生,况且AFC草稿积压也确实严重。--冥王欧西里斯留言) 2023年10月18日 (三) 03:59 (UTC)回复[回复]
AFC草稿积压严重的话,那新建页面还是维持不变,允许任何人新建条目,不然就没多少新条目了。其实一眼看出就要删除的条目删的还是挺快的。--日期20220626留言) 2023年10月18日 (三) 04:15 (UTC)回复[回复]
这东西嘛,鸡肋,老人有能力用wikicode从零直接起手,知道大部分格式方针规则,用沙盒(用户子页、草稿空间)打底后再转正,新手用这个工具问题不少。——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10月17日 (二) 14:11 (UTC)回复[回复]
自动确认就足以了,不需要到延伸确认,都延伸确认了可能就不需要用了。--桐生ここ[讨论] 2023年10月17日 (二) 15:18 (UTC)回复[回复]
@Lemonaka: I wish to hear your personal stance. It is acceptable if we restrict the use of translation providers to extended-confirmed users, but leave the standard translate interface accessible for everyone? That essentially means that inexperienced users are forced to translate fron scratch using the standard translation interface (that are also featured in Crowdin, Transifex, etc.), while experienced users have additional access to machine translation providers as a starting point? MilkyDefer 2023年10月17日 (二) 16:03 (UTC)回复[回复]
@MilkyDefer Thanks for your comment.
Oh, that's from my experience on English project. Content Translation interface is strictly limited to extended confirmed user there. But even they are not allowed to use translation providers, meaning machine translation providers are totally disabled.
However, maybe we need some adjustments for Chinese Wikipedia, where I'm not familiar with rules and policies.
TLDR: On the English Wikipedia this tool is limited to extended confirmed editors, and the machine translation component is disabled for all users. Lemonaka留言) 2023年10月17日 (二) 16:15 (UTC)回复[回复]

一点简单的澄清。内容翻译工具和机器翻译是两回事。

  • 内容翻译功能提供原文和你的译文草稿的两栏对照界面。
  • 你的译文草稿可以从零开始手写,也可以让机器翻译顶上。
内容翻译功能 在内容翻译功能内使用机器翻译
英维 仅限EC、管理员 完全禁用
德维 所有人 完全禁用
日维 所有人 完全禁用
其他大wiki 所有人 所有人
中维现状 所有人 所有人
你想要的中维

仔细看了一下可用的配置,内容翻译功能可以依照权限启用,机器翻译就只有true/false选择。 --MilkyDefer 2023年10月17日 (二) 16:38 (UTC)回复[回复]

AC, EC and sysop only for the first blank per above discussion, no obvious consensus for the second blank. Just from my perspective, it should be disable. Lemonaka留言) 2023年10月17日 (二) 16:53 (UTC)回复[回复]
zh: 反正我是在全域停用了CX并且用global.css屏蔽了所有与之相关的element,谁爱用用去。中维的话,至少机翻功能不应该给新手吧?那就没啥好说的咯。
en: Well, I disabled CX globally and used global.css to block every element associated with it. Whoever like to use it, go ahead. As for zhwiki, I guess at least machine translation tools shouldn't be provided to the new users? Then that left us with few choices.  ——魔琴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计划 ] 2023年10月17日 (二) 17:08 (UTC)回复[回复]
不知道能否跟开发者提要求,让机器翻译可以根据权限启用。
个人认为内容翻译对于新手友好,应该对所有人启用;机器翻译应该需要权限,但不一定就要禁用。
一般来说中文维基百科需要翻译其他语言的维基百科,而English Wikipedia不需要翻译,因为一般都是英文翻译到其他语言。--桐生ここ[讨论] 2023年10月17日 (二) 18:29 (UTC)回复[回复]
(+)支持 ——魔琴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计划 ] 2023年10月18日 (三) 02:01 (UTC)回复[回复]
建议将内容翻译改为至少自确才能开启(延确也不反对),至于机器翻译如果当前只能开或关的话,那么建议先关掉这个功能。--冥王欧西里斯留言) 2023年10月18日 (三) 04:02 (UTC)回复[回复]
我觉得禁用机器翻译没啥问题,至少我留意到的两个问题(文段不顺、惯用词)可能是机器翻译导致的。至于标点和格式,是来自机器翻译还是内容翻译系统不适配的问题不确定,里面这些问题的根本实际是来源于“是英文文法的语法”,这种基础问题连内容翻译都没有解决,这样将新手的下限拉得太低了。——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10月18日 (三) 00:14 (UTC)回复[回复]
内容翻译提升到自确暂时没意见。机器翻译关掉我会反对(虽然我最近不怎么翻译了),如果是技术手段来限制使用则可以,比如编辑次数<500时禁用,或者类似WP:AWB批准制,如何实现尚未研究。猜测是新页面巡查积压、新用户多导致问题更明显。另外,强制该工具创建的页面不在条目空间,我觉得会挺好的,因为创建的页面肯定需要二次修订来保质量。--YFdyh000留言) 2023年10月18日 (三) 10:53 (UTC)回复[回复]
就是不知能否技术上强行实现“禁止直接发布在条目空间”。--日期20220626留言) 2023年10月18日 (三) 11:02 (UTC)回复[回复]
不了解扩展是否有选项,全局JS能做到,自动检测和追加标题前缀。问题是发布流程怎么做,WP:AFC还是允许自行或请求移动,移动后的巡查。--YFdyh000留言) 2023年10月18日 (三) 11:20 (UTC)回复[回复]
Definitely and a no-brainer yes, but you need to write an AF for specific tags or edit summary. Lemonaka留言) 2023年10月18日 (三) 13:14 (UTC)回复[回复]
过滤器可以做到。--桐生ここ[讨论] 2023年10月18日 (三) 17:35 (UTC)回复[回复]
不确定内容翻译页面是否能显示过滤器的警告文本,能则还可以,否则体验糟糕。建议配一个全局JS来实现自动,高概率撞过滤器不太合适。--YFdyh000留言) 2023年10月18日 (三) 17:42 (UTC)回复[回复]
既然是机械翻译品质欠佳,以及机械翻译衍生的格式不当等的问题,关掉机械翻译功能即可。如果关掉机械翻译后,新用户通过内容翻译发表的条目,相比其他不使用此工具翻译的条目,存在更多问题以及被删除和挂模板的比率更高,那到时可考虑禁止新用户使用。谢谢。--SCP-0000留言) 2023年10月18日 (三) 16:46 (UTC)回复[回复]
毕竟真的想使用机械翻译的话,不用内容翻译也可以达到。我是觉得禁止直接发布到条目空间最好,而且有新用户也不见得懂得如何从个人用户页移动到条目空间。等到他懂得如何移动了,说明他对维基的编辑有了一定的了解。--日期20220626留言) 2023年10月18日 (三) 22:36 (UTC)回复[回复]
不太理解为何需要禁止直接发布到条目空间(在已禁止机械翻译功能的前提下)。再者,此举便相令新手创建条目的阻碍增加(相比不通过内容翻译),那倒不如直接禁止新手使用内容翻译。另一方面,无论是禁用机械翻译功能还是整个内容翻译工具,至少指出为何需要这样做,不然也难以说服 WMF 关掉它。谢谢。--SCP-0000留言) 2023年10月19日 (四) 18:06 (UTC)回复[回复]
因为新手提交后可能很快就不管了,外人介入和处理都会很麻烦(如编辑冲突、提存废不友善),等新手自己摸索完善草稿再提交会更好。而且这工具提交的源代码常有大大小小的不足,哪怕老手操作,也需要二次编辑源码来整好,完成前其他人看到的版本可能是不成熟未完工的。--YFdyh000留言) 2023年10月19日 (四) 22:25 (UTC)回复[回复]
这玩意纯属垃圾,我之前用过,觉得手感真是莫名其妙,而且翻译出来的参考文献、配图之类的错误一大堆。暑假还想给它第二次机会,去用它翻译了美洲麻鳽,结果体验实在太差,直接丢用户空间开始手动翻译。而且直接引导新手翻译FA/GA简直是反人类,这些条目动辄数万字节,一般还有各式从句等翻译难度较高的英语语法。综上,我认为内容翻译应该被彻底扫入历史的垃圾堆。——Aggie Dewadipper 2023年10月19日 (四) 08:12 (UTC)回复[回复]
支持至少禁用新手使用该机械翻译(若能限制到延确以上会更好),这翻译出来的真的不是人读的,而且还会出现一些不存在的模板跟不合格式手册的内容出来。且就像前面所说,会使用这种工具的可能会翻译完就不管条目情况了,无疑增加巡查跟删除上的负担。宁愿先堆积在草稿慢慢消化。--WiToTalk 2023年10月20日 (五) 09:10 (UTC)回复[回复]
@魔琴 @MilkyDefer @Ericliu1912, so who's going to create a phab ticket? Lemonaka留言) 2023年10月21日 (六) 14:52 (UTC)回复[回复]
We might need to put the consensus onto the bulletin board first. That is the procedure.--MilkyDefer 2023年10月21日 (六) 14:59 (UTC)回复[回复]
参加讨论的人全数同意关闭(或者至少限制)内容翻译工具内建的机器翻译功能。在此 公示7日
  • 如果phabricator认为将内建的机器翻译功能依照权限限制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则优先将该功能限制在EC及以上用户才能使用;
  • 如果上述限制在技术上不能实现,则完全关闭该功能。
--MilkyDefer 2023年10月21日 (六) 15:02 (UTC)回复[回复]
之前部署过一个按权限来限制publish的patch,实际情况是这个功能是不起作用的,而且Language Team并不是很喜欢进行如此的限制 Stang 2023年10月21日 (六) 16:14 (UTC)回复[回复]
那么,先在p站问一下? ——魔琴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计划 ] 2023年10月21日 (六) 16:53 (UTC)回复[回复]
或者先请求一下zhwiki的数据,辅助更好的决策。-- ——魔琴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计划 ] 2023年10月21日 (六) 17:00 (UTC)回复[回复]
过往也有受理相似请求 1 2 3,并非完全拒绝之。只是社群需要清晰说明为何需要这样做,附上相关例子及数据(如可能),而非仅是“我觉得/不觉得”。谢谢。--SCP-0000留言) 2023年10月21日 (六) 20:18 (UTC)回复[回复]
要不要在其他地方也公示一下?要知道看互助客栈-其他板块的人并不多,免得到时候有人突然来问机器翻译怎么没法用了。--日期20220626留言) 2023年10月21日 (六) 16:32 (UTC)回复[回复]
放上公告了。--Hoben7599 | 支持立场新闻 2023年10月21日 (六) 17:04 (UTC)回复[回复]
赞同此公示。--桐生ここ[讨论] 2023年10月22日 (日) 14:32 (UTC)回复[回复]
我补充意见。如果phabricator拒绝了部署按用户组限制,但本地有能力JS实现限制,依情况和后续共识实施,而非phab部署/完全关闭的二选一。如果得出共识和界管配合,不phab也可以,已知能限制和友好提示为什么不能用。--YFdyh000留言) 2023年10月28日 (六) 03:19 (UTC)回复[回复]
我的意见是,其一:很容易绕过去,有时候甚至网络连接不是很好就能绕过去了(比如在查明自动退出问题起因之前的临时规避措施);其二:增加网页加载的难度。--MilkyDefer 2023年10月28日 (六) 06:00 (UTC)回复[回复]

本讨论已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后续工作

这个章节用来探讨后续的工作,包括回应Phabricator提出的问题,以及与受到影响的用户之间的沟通事项。 --MilkyDefer 2023年10月28日 (六) 15:12 (UTC)回复[回复]

(:)回应 接上方讨论与表明立场。如果在MediaWiki:Common.js或全局小工具里,不会很容易绕过(以及检测完全可加强。当前未出现持续对抗风险),也不会增加网页负担。考虑过技术性绕过与传播,但这对阻止一般新用户已足够,适合灵活部署,而技术性滥用有更多做法和挑战,如AI翻译。以及,或许能用JS和滥用过滤器做出相关标记。(*)提醒 上方Hoben7599、桐生等认为自确足够,而冥王欧西里斯认为自确也可,所以请注意符合共识,phab请求的描述在我看来不完全准确。--YFdyh000留言) 2023年10月28日 (六) 17:56 (UTC)回复[回复]
我直接跟你说吧,你那个所谓的js方案,这是技术上不可能的。理由是翻译工具的运作机理。在翻译界面中,你先点击新建段落翻译的按钮,然后系统默认提供了机器翻译的结果,之后你才有机会选择这一段是使用机器翻译还是其他的。也就是说,如果不在phab的层面限制住,你所谓的js限制只会发生在机器翻译已经被提供了的既成现实之后,所谓的限制将毫无意义。--MilkyDefer 2023年10月29日 (日) 03:00 (UTC)回复[回复]
并非如此,我试过可运作,新建和编辑段落时工具不会再提供机器翻译的选项与请求,请再试试。--YFdyh000留言) 2023年10月29日 (日) 15:45 (UTC)回复[回复]
当前使用机器翻译的体验
我复现不了你所谓的尝试。我录制了影片来证明我的说法。--MilkyDefer 2023年10月30日 (一) 05:34 (UTC)回复[回复]

对Phabricator的回应

以下是Pginer-WMF的回应。

As a reference, in the last 3 months on Chinese Wikipedia: 27% of the translations were published by users with an edit count below 100, and 73% by users with an edit count of 100 or more.

Currently, we could limit the access for publishing into the main namespace. However, machine translation cannot be restricted to specific groups.

Disabling machine translation to all users will impact negatively those making a good use of the tool. Even if the limit system is not perfect for Chinese, it may be preferred to increase the translation limits. That is, having machine translation with the requirement to modify it heavily (even if it requires rewriting some parts that were already correct, rather than having always to start from scratch.

An immediate measure we can take in the direction of reducing access to machine translation could be to: make machine translation as optional, and increase the translation limits.


作为参考,在过去的3个月中文维基百科发布的翻译文章当中,27%的文章由编辑次数少于100次的用户发布,73%的文章由编辑次数至少为100次的编者发布。

当前,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是阻止用户将翻译的文章发布到主命名空间。但是,无法将机械翻译功能限定为特定用户组才能使用。

为所有用户关闭机械翻译会对正当使用该工具的用户产生不利影响。就算对于中文,(原文保留百分比)限制系统并不完美,我依然建议抬高(原文保留百分比)限制。换句话说,保留机械翻译,但是要求翻译者做出极大量的修改。有的时候机械翻译的内容是正确的,该要求依然要求他们重新撰写本就是正确的内容,但是总比从原文开始要好。

如果要限制机械翻译的使用,我们当前立刻能采取的措施是将机械翻译设置为可选项,然后抬高原文保留百分比的限制。


@LemonakaEricliu1912SIridiuM28Hoben7599CwekS8321414日期20220626桐生ここ魔琴YFdyh000SCP-2000DewadipperStang以上是Phabricator的初步回应,大体方向依然是推荐调整发布阈值。我认为这个论点应该可以被反驳。 --MilkyDefer 2023年11月28日 (二) 12:30 (UTC)回复[回复]

从逻辑上的思路来讲,Pginer的核心论点是限制机械翻译弊大于利。主要理由是R1:“会对善意的用户带去不便”。R1这个理由蕴含的基础是A1:“中文维基百科有数量可观的会正确使用机器翻译的用户”。用于佐证A1成立的证据是E1:“有73%的翻译由编辑数量达到100次的编者做出”。
因此,我初步的想法是证明,C2:“达到100次编辑与他们懂得如何正确使用机械翻译无关”,为此需要大家确认,Q2:“大于100次编辑、且在使用机械翻译功能的编者的人数,是否也占了总用户人数的7成?”,以及Q3:“达到100次编辑的编者做出的机械翻译当中,是否大部分的翻译作品的品质令人满意?”
另外,针对抬高发布阈值的建议,我个人是认为站不住脚的,因为就算我把所有文字都改了个遍,系统依然提示我由99%的文字雷同。这个阈值机制在中维基本彻底是坏掉的。
大家还有什么别的论点吗?--MilkyDefer 2023年11月28日 (二) 12:38 (UTC)回复[回复]
可选项+阻止用户将翻译的文章发布到主命名空间+调整发布阈值能不能同时实现?还有可选项的话是什么意思,是默认不开启,要用户手动开启?--日期20220626留言) 2023年11月28日 (二) 12:39 (UTC)回复[回复]
咨询得到的“可选”的解释:
  • 现状:点击要翻译的段落后,在右侧的译文一栏中显示了使用Google翻译后的段落,并提供一个下拉菜单供你选择换成别的翻译源,或者拷贝原文,或者从空段落开始。
  • 变成可选后:点击要翻译的段落后,在右侧的译文一栏中显示了拷贝后的原文,并提供一个下拉菜单供你选择换成机器翻译的结果,或者从空段落开始。
我应该说得比较清楚了。--MilkyDefer 2023年11月28日 (二) 17:58 (UTC)回复[回复]
顺便让下面那个问卷调查的发起人@Hanxuan Sun知道一下这件事。--MilkyDefer 2023年11月28日 (二) 12:41 (UTC)回复[回复]
如果禁掉机器翻译的话,对于修改内链不方便,复制原文模式下内链是[[中文|xxx]],xxx对应的是英文原文。--日期20220626留言) 2023年11月28日 (二) 12:46 (UTC)回复[回复]
基本上同意Pginer的解决方案:
  1. 阻止用户将翻译的文章发布到主命名空间
  2. 机械翻译设置为可选项
  3. 抬高原文保留百分比的限制(前提是此机制正常运作)
--桐生ここ[讨论] 2023年11月28日 (二) 13:08 (UTC)回复[回复]
@桐生ここ 正如个人下方留言指出“抬高原文保留百分比的限制”做法并不可行,不知您是否还同意仅“阻止发布到主命名空间”以及“机械翻译设置为可选项”已属足够,还是有其他想法?谢谢。--SCP-0000留言) 2023年12月6日 (三) 17:34 (UTC)回复[回复]
基本上同意“阻止发布到主命名空间”以及“机械翻译设置为可选项”已属足够。阻止发布到主命名空间基本上可以挡掉只想按按钮就创建条目的新手,如果把翻译品质烂的草稿移动到条目,就是用户的问题不是功能的问题了。桐生ここ[讨论] 2023年12月6日 (三) 17:55 (UTC)回复[回复]
现在本站的阈值已是 95%。翻查 2020 年时的工单,曾有未修改百分比达 93% 之草稿(fyi 当时客栈相关讨论)被当时阈值为 70% 的系统阻挡。考虑到相关限制之算法未有任何改进,个人认为现时再出现类近误判的几率并不低。谢谢。--SCP-0000留言) 2023年11月28日 (二) 14:03 (UTC)回复[回复]
就是说,你能不能把话说清楚一点。我没读懂。
当时的设置是未修订内容高于70%会被阻挡。所以曾有93%未修改的草稿被阻挡…………应该是合理的才对?--MilkyDefer 2023年11月28日 (二) 14:52 (UTC)回复[回复]
大脑一时不清醒,不好意思(
Anyway,个人的意思是:如果依照 Pginer 的方案,由现在的 95% 未修改内容阈值调低至 90% 或更低,可能出现类似过往 93% 未修改且“翻译质素正常”的草稿被阻挡之误判问题。
当然,或许有人考虑调至 93% 便可解决问题,然而其实只差了 2% ,无论是防误判或防机翻而言作用也不大。谢谢。--SCP-0000留言) 2023年11月28日 (二) 15:21 (UTC)回复[回复]
95%未修改的机器翻译文就能发布?是不是应该调到更低一些?--日期20220626留言) 2023年11月28日 (二) 15:27 (UTC)回复[回复]
调低就可能出现误判。以前曾调至 70% ,但后来因误判(就是上方留言提到的误判)而改回了。--SCP-0000留言) 2023年11月28日 (二) 15:33 (UTC)回复[回复]
有时候译出来和机翻的差不多也是正常的,应该。我记得我之前有被拦过。 ——魔琴 留言 贡献 新手2023计划 ] 2023年11月29日 (三) 00:07 (UTC)回复[回复]
@MilkyDefer Three points.

Disabling machine translation to all users will impact negatively those making a good use of the tool

Nearly all translations from new users, even some established users are terrible, without revised, and useless for this project, even in draft space.

That is, having machine translation with the requirement to modify it heavily

Per discussion above, the risk of false positive is high. I've tested with the tool for a while, the problem is after you click something for machine translation, even then you remove that paragraph, the tool will sometimes refer it as a 100% similarity, what the hell is that?

make machine translation as optional

Optional? Optional equals encouragement, if it is so convenient for new users to publish an article.
My opinion is always the same, completely disable or completely enable, and if WMF refuses to completely disable this tool, I will support completely leaving it alone. Lemonaka留言) 2023年11月28日 (二) 21:24 (UTC)回复[回复]
机器翻译的文字本来就要核对原文修改以及按照汉语的习惯改写。--日期20220626留言) 2023年11月29日 (三) 00:11 (UTC)回复[回复]
可选已经是给使用机器翻译增加阻碍,另外可以禁止将内容翻译生成的条目发布到条目主空间。增加阻碍已经可以筛掉一批人了。没必要一刀切。--日期20220626留言) 2023年11月29日 (三) 00:15 (UTC)回复[回复]
如果基金会工作人员的论点是这样,那么我觉得也可以按他讲的限制让使用机器翻译的用户不能直接发布到条目空间(但我还是更倾向完全停用机器翻译功能就是,如果不能限制成特定用户组才能使用的话)。--冥王欧西里斯留言) 2023年11月30日 (四) 08:28 (UTC)回复[回复]
@Lemonaka Looks like there is an overwhelming support to WMF's alternate proposal. There is undoubtfully a concensus that the machine translation problem is terrible and pervasive and we need to action, but there is not enough concensus to go so far as to the very opposite. If my memory serves right, every wiki either "uses machine translation as default and allows publishing articles directly to main namespace", or "completely disallows machine translation at all". Such middle-ground is unprecedented, and there is no data to support some of your claims or speculations such as "optional equals encouragement". I believe it is worth a try, and if the situation does not get any better, you will have more powerful and persuasive evidence to support your idea. Does that sound acceptable to you? MilkyDefer 2023年12月9日 (六) 06:15 (UTC)回复[回复]

本讨论章节会维持开放,暂时不按最后意见发表时间存档,直到部署完成。欲让机器人存档,请移除本模板。留言请置于本模板上方。

设立八九民主运动相关条目为高风险主题

与这讨论,我提议设立八九民主运动相关条目为高风险主题(范围:分类:八九民运的条目及其子分类全部条目)

提案 

设立理由:

  • 相关条目经常受到破坏及编辑战(六四事件的条目到现在还被保护中)
  • 鉴于社会上对于相关运动的争议及讨论不断,不熟悉方针的新编者/IP用户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立场加入未经查证内容。

措施:

 永久半保护:

  • 六四事件—该条目是中国民主运动最重要的事件,至今每年都仍然有人悼念。该条目曾经多次成为单日浏览量最多的页面;六四事件本身争议不断,由于部分新加入的编者可能未必完全了解方针及指引,因此可能会加入不符合中立方针的观点或者内容。鉴于以上疑虑,有必要实施永久半保护。

--Cmsth11126a02 (留言) 2023年11月7日 (二) 11:33 (UTC)回复[回复]

(+)支持。--桐生ここ[讨论] 2023年11月7日 (二) 11:57 (UTC)回复[回复]
支持。--~~Sid~~ 2023年11月7日 (二) 12:56 (UTC)回复[回复]
支持--Benho7599 | Talk 2023年11月7日 (二) 13:12 (UTC)回复[回复]
(+)支持。--Txkk留言) 2023年11月10日 (五) 11:15 (UTC)回复[回复]
这个条目已经是永久半保护了啊--Xiumuzidiao|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留言】 2023年11月27日 (一) 14:07 (UTC)回复[回复]
高风险主题讨论中社群得出共识实行的编辑限制措施只能由社群共识推翻而不能被任意管理员解除。--西 2023年11月29日 (三) 02:14 (UTC)回复[回复]
“六四事件”的保护日志:“2019年12月15日 (日) 00:17 虫虫飞讨论 | 贡献)已更改六四事件的保护设置[编辑=仅允许自动确认用户](无限期)[移动=仅允许自动确认用户](无限期)(编辑战)”。--喜欢听林佳辰唱歌的Sinsyuan 2023年12月3日 (日) 14:14 (UTC)回复[回复]
任何管理员持合理理由均可解除当前保护,而改成高风险主题下社群共识得出的保护措施后,就不能随意由管理员解除(即使有合理理由),而只能通过社群共识推翻解除。--西 2023年12月4日 (一) 12:11 (UTC)回复[回复]

本讨论章节会维持开放,暂时不按最后意见发表时间存档,直到高风险主题至少二周之讨论期间结束为止。欲让机器人存档,请移除本模板。留言请置于本模板上方。

想要在维基百科中文站内收集问卷

我的博士研究课题是关于维基百科中文编辑修改翻译的原因,链接:https://wiwiwiki.kfd.me/_meta/wiki/Research:A_Comparative_Mixed-Methods_Case_Study_to_Explore_the_Revision_of_English-Chinese_Translations_on_Wikipedia 我的问卷内容已经和wikipedia research group用邮件讨论并修改过了,链接: 英文版:https://unsw.au1.qualtrics.com/jfe/form/SV_3fNVlLeMgM3BNzg 中文版:https://unsw.au1.qualtrics.com/jfe/form/SV_0AjTai9lMOf48FE 请问我如何发布问卷呢? --Hanxuan Sun留言) 2023年11月27日 (一) 05:16 (UTC)回复[回复]

@Hanxuan Sun 英文版不限地区,但中文版要求居住在澳大利亚,而且其他问题也有所不同,请问哪个才是正确版本?谢谢。--SCP-0000留言) 2023年11月27日 (一) 05:51 (UTC)回复[回复]
如果问卷是具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究竟想研究什么?在澳大利亚的华语母语用户对中维的翻译工作,还是在澳大利亚的非华语为母语的其他用户对中维;还是包括除澳大利亚外的其他地区的华语母语用户或者非华语为母语的其他用户的中维的翻译工作?——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11月27日 (一) 06:59 (UTC)回复[回复]
把研究课题转移到英文维基百科比较好,那边的用户量是这里的十倍以上。--日期20220626留言) 2023年11月27日 (一) 05:56 (UTC)回复[回复]
你这话不是认真的吧?去英文维基百科研究中英翻译话题?还是说你是那种见人就想劝人转课题的人,心胸未免有点太狭隘了吧?--MilkyDefer 2023年11月27日 (一) 06:27 (UTC)回复[回复]
导师的忠告:还是研究英文区做中转英翻译的研究吧。——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11月27日 (一) 06:50 (UTC)回复[回复]
无脑的enV5论是吧。——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11月27日 (一) 06:50 (UTC)回复[回复]
然而我的确想说enV5 我的写作能力和维护技术基本跟英维学的。在zhwp学到除了一些入门知识(wiki语法、著作权意识等),大概就只有翻译哲学(还不是具体的翻译技巧)和字词转换了……--洛普利宁 2023年11月27日 (一) 14:51 (UTC)回复[回复]
“流利使用中英文”啊……只看这点那可能还真是英维那边人多……--洛普利宁 2023年11月27日 (一) 13:20 (UTC)回复[回复]
注:此处原有文字,因为毫无意义且阴阳怪气之发言,已由SCP-0000留言)于2023年11月27日 (一) 08:10 (UTC)删除,尚祈见谅。若有异议请至互助客栈或向管理员反映。回复[回复]
@SCP-2000所以说不满足资格的人要怎么填问卷?这问题很实际吧,要论阴阳怪气,问卷原先的设置还比较像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3年11月27日 (一) 08:18 (UTC)回复[回复]
非常感谢大家建言献策。中文版在发布之前忘记点publish,导致最新版未能上传,之前两个版本不一样带来的误会,表示抱歉。现已更至最新版。research group给我数据说active Chinese editors有5000人左右,想要收集100份问卷是有可能的。重点在于在哪里发布问卷,可以让用户看到并参与到该项研究来,是个问题。--Hanxuan Sun留言)2023年11月27日 (一) 10:48 (UTC)回复[回复]
个人认为可考虑大量传送讯息至最近参与亚州月动员令以及曾使用内容翻译的用户,邀请他们参与是次研究,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另外,个人先行草拟了相关通知。如果大家没有任何异议,一两天后便会在公告栏增加链接至此通知之公告。谢谢。
--SCP-0000留言) 2023年11月27日 (一) 13:11 (UTC)回复[回复]
非常感谢您的提议以及通知,这会对此项研究帮助极大。我非常赞同。--Hanxuan Sun留言) 2023年11月27日 (一) 23:48 (UTC)回复[回复]
挂公告栏或者ASN就可以了吧?有必要大量发送吗。--桐生ここ[讨论] 2023年11月28日 (二) 04:54 (UTC)回复[回复]
大量发送只是个人初步想法而已。个人不反对只挂公告栏以及ASN,理论上也可达到大量通知的效果。谢谢。--SCP-0000留言) 2023年11月28日 (二) 05:40 (UTC)回复[回复]
在考虑把中文版改成“简体中文参考版”,还是希望所有人能做英文版。--Hanxuan Sun留言) 2023年11月29日 (三) 08:39 (UTC)回复[回复]
一般而言,有中文的翻译是最好不过的,大多数人的英文能力并非十分高。尽管可通过机械翻译来翻译,不过可能因为麻烦而宁愿不做。只不过,就个人所见,中文版与英文版问卷部分问题存在差异,不清楚会否对您的研究造成影响。
个人只是以维基百科编者角度思考,怎样研究还是交由您自己决定。谢谢。--SCP-0000留言) 2023年11月29日 (三) 15:21 (UTC)回复[回复]
非常感谢您的建议,现在差异部分已经消除。中文版由英文版机器翻译而来,也听取大家的意见做了多次修改,流畅度也有所提高。--Hanxuan Sun留言) 2023年11月30日 (四) 00:27 (UTC)回复[回复]
我再次打开问卷中文版,并没有更新到昨天修改的版本,我还需要再修改一下。--Hanxuan Sun留言) 2023年11月30日 (四) 00:37 (UTC)回复[回复]
已经尽量将英文版与中文版保持一致了。请您再次校对。如有问题,我会继续更正。--Hanxuan Sun留言) 2023年11月30日 (四) 06:14 (UTC)回复[回复]
@Hanxuan Sun 抱歉最近较忙未能跟进。不知能否检查以下列出的中文及英文版的差异?如果确认没有任何问题的话,那么可以开始公告及邀请其他编者填写问卷。谢谢。
--SCP-0000留言) 2023年12月6日 (三) 17:06 (UTC)回复[回复]
我看到英文版中写明是“existing translations”,也就是“现存的翻译”,也就是新条目的翻译工作不在研究范围之内?作为编者,我在修订条当前很少特意去注意到底这个条目是不是从英维翻译的。"Revision of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s"和"Revision of any other article"是一样的。因此你要问我对“修订现在翻译”有什么意见,实在一时答不出。
而且,除非首个翻译者在条目讨论页挂上了“Translated page”模版,不然我们是无法确切知道这个条目是不是翻译自英维的。没有“Translated page”模版,分办它是一个“翻译作品”,或者不是“翻译作品”,只靠个人判断而己。我不清楚分办“现存翻译”用这种主观的方式是否合您们研究的要求。
另外,我不支持用“大量传送讯息”的方法通知其他人。相当扰民。而且重要性也不够。
又另外,中文版“因为我们正在招募维基百科中文编辑,将英文翻译成中文。”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看来和你所做的调查内容不太一致啊。--Ghren🐦🕙 2023年11月27日 (一) 14:51 (UTC)回复[回复]
Same as you.
I've revised reviewed their recruitment notice in English and in Chinese, they differentiated from each other a lot that cannot be simply account for "machine translation" Lemonaka留言) 2023年11月27日 (一) 15:51 (UTC)回复[回复]
就个人的理解,“修订现在翻译”除了指修改已被翻译的条目外,也可以指因为条目命名和内容之翻译的讨论而作出的修订(ref.《Wikipedia as a translation zone: A heterotopic analysis of the online encyclopedia and its collaborative volunteer translator community》提到的“东京都”译名争论),但应该不包含创建新条目。
@Hanxuan Sun 不知上方理解是否正确?感谢。--SCP-0000留言) 2023年11月28日 (二) 04:28 (UTC)回复[回复]
是的,您与我的理解是一样的,那篇文献也是我重点关注的内容。--Hanxuan Sun留言) 2023年11月29日 (三) 03:20 (UTC)回复[回复]
如果你要包括“条目命名和内容之翻译的讨论而作出的修订”之类的,您最好具体点说明什么的编辑工作、内容是包括在您研究的范围之内的。我看您的研究是是研究编辑动机的,我有点担心这种“译名讨论”可以对研究编辑动机有多大的帮助。当然,这是您的论文,我也不好说什么。--Ghren🐦🕐 2023年11月29日 (三) 05:06 (UTC)回复[回复]
使用内容翻译工具还是可以看得出来的啦,内容翻译工具有个好就是在编辑摘要会列明是翻译的条目,列明翻译源,以及链接wikidata。--MilkyDefer 2023年11月28日 (二) 06:01 (UTC)回复[回复]
“内容翻译”本身就会自动在讨论页挂上“Translated page”模版,所以上边才没谈。--Ghren🐦🕑 2023年11月28日 (二) 06:43 (UTC)回复[回复]
使用内容翻译工具产出的条目多数是垃圾机翻,让我火大又无力吐槽😤😮‍💨 --Txkk留言) 2023年11月29日 (三) 03:48 (UTC)回复[回复]
如果是新条目就G13。旧条目的话回退就行了。--日期20220626留言) 2023年11月29日 (三) 03:55 (UTC)回复[回复]
@Lemonaka: I glimpsed through your contributions and cannot find any trace of "revision of recruitment notice". Is that on another site, and if so, may I obtain a link to that?
@Hanxuan Sun: I cross-referenced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form. The first page (information and consent) differs drastically between two language versions. What's the deal behind that? MilkyDefer 2023年11月28日 (二) 06:45 (UTC)回复[回复]
Sorry, reviewed, not revised. Lemonaka留言) 2023年11月28日 (二) 07:03 (UTC)回复[回复]
Thank you for the advice. I will double check the two versions carefully soon, before posting to other channels.--Hanxuan Sun留言) 2023年11月29日 (三) 03:46 (UTC)回复[回复]
All done. Please check at your most convenience.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me😊--Hanxuan Sun留言) 2023年11月29日 (三) 07:15 (UTC)回复[回复]

请求管理员协助:个人用户页页面内容类型更改

已完成:
已由管理员U:Shizhao处理完毕。--喜欢听林佳辰唱歌的Sinsyuan 2023年12月3日 (日) 14:17 (UTC)回复[回复]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请求执行的页面:User:Supergrey1/_box.css,将内容模型从“CSS”更改为“已过滤的CSS”。此css样式表将用于用户页展示。

唉,都2023年了,media query竟然还是只有外置css样式表这一种写法……--Grey [ 留言 | 原神工作组 ] 2023年11月30日 (四) 17:35 (UTC)回复[回复]

完成--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12月1日 (五) 02:24 (UTC)回复[回复]

本讨论已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结构式讨论版知识问答

老是有人在存档页发布新讨论是怎么回事啊啊啊啊(“Wikipedia:知识问答/存档/结构式讨论”的修订历史)!既然其已被存档,就不应该容许任何人编辑(对其全保护)并且应当回退到停用时(2023年1月31日 (二) 17:09)的样子。--Txkk留言) 2023年12月1日 (五) 04:16 (UTC)回复[回复]

算是废弃和名义上的“存档”了,但实际上里面所有话题基本没有关闭,可能关闭起来太麻烦了(可以用API批量检查和关闭,看了和测试了一下,不算很逆天)。至于保护的话,过往其他讨论页的存档都没有这样的要求,这个就有点超纲了。——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12月1日 (五) 06:27 (UTC)回复[回复]
建议延伸确认保护。由于结构化讨论特性,发布新帖子后无法移动至正确日期的存档。--桐生ここ[讨论] 2023年12月1日 (五) 07:19 (UTC)回复[回复]

缺少必要条目

--我爱中华人民留言) 2023年12月2日 (六) 03:33 (UTC)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这首词是毛泽东书写的,在当今时代有很强的利用价值和意义,建议有人编写回复[回复]

你有没有公开的资料证明这首词“在当今时代有很强的利用价值和意义”?--MilkyDefer 2023年12月2日 (六) 07:09 (UTC)回复[回复]
这个不是“必要”的条目,也不能算是“在当今时代有很强的利用价值和意义”吧,但作为毛泽东的作品当然是可以撰写的,建议阁下在熟读维基百科的格式规范后自行编写,或者在草稿页中编辑后请求审核。----FradonStar|八闽风云 2023年12月6日 (三) 05:28 (UTC)回复[回复]

事件报告系统MTP测试邀请

原标题为:事件报告系统/翻译/邀请测试 MTP 测试版

大家好,我们诚意邀请您测试信任和安全产品团队一直在创建的事件报告系统最低可测试产品 (英文简称为:MTP)。事件报告系统旨在让用户轻松报告有害事件。

我们创建了一个基本产品版本,使用户能够从事件发生的讨论页面提交事件报告。我们需要您作为用户的回馈意见,以确定这种启动方式是否有效。

请参阅我们的MTP 测试版更新信息,以取得有关测试和提供回馈的快速指南。

STei (WMF) (A) 仅代表信任与安全产品团队。--STei (WMF)留言) 2023年12月7日 (四) 07:48 (UTC)回复[回复]

没有主题的页面如何评级

像是比 (消歧义)值 (消歧义)这种,内容并不属于任何专题管辖的页面,要如何评级?有没有办法“无专题评级”?不然在统计工具上面,这些未评级的页面都无法正常显示页面种类。--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 2023年12月7日 (四) 08:59 (UTC)回复[回复]

主题更多是用来评判重要度而非写作水准的吧,或许可以考虑一个通用评级,比如实际上并不应该被划到单一专题内的消歧义页。——暁月凛奈 (留言) 2023年12月7日 (四) 09:34 (UTC)回复[回复]
(?)疑问@暁月凛奈比方说创建一个专用的、通用的评级模板,无专题,不使用{{WPBannerMeta}}元模板,内部只塞“本页面获评XX级”和Special:页面评级的解析器语法,然后没有别的说明?--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 2023年12月7日 (四) 09:48 (UTC)回复[回复]
我基本没有参与评级相关,我不太明白为什么条目质量一定要和专题挂钩。举个例子的话,页面的六个链接五个是姓氏,一个是植物,被划到生物还是人文都显然不合适,而且消歧义页本来也不算做条目。或许也可以设计成,“本页面尚未划分到具体专题,欢迎协助标记”,然后消歧义页等页面用参数取消这一句。——暁月凛奈 (留言) 2023年12月7日 (四) 11:51 (UTC)回复[回复]
{{WikiProject Article assessment}}可托管没有专题支援的条目--洛普利宁 2023年12月7日 (四) 11:58 (UTC)回复[回复]
(:)回应PJ:条目质量评级这个维基专题已经废弃。”。--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 2023年12月7日 (四) 12:18 (UTC)回复[回复]
几乎所有专题都是废弃的,只是这个专题明面上写了而已;稍微好一点的是只有一个人参加的“个人专题”,不过这种专题基本上也是三分钟热度。如果你只是为了评级,那就不用管专题是否活跃,直接把{{WikiProject Article assessment}}往讨论页上贴就可以。以中维的实力来说,条目没有专题评级才应该是正常的,有评级的反而属于异端--洛普利宁 2023年12月7日 (四) 12:41 (UTC)回复[回复]
  • 没有到“异端”那么惨吧,根据WP:评级:“截至2022年,英文维基百科已经有超过700万条目被评级。很多其他语言版本也开始使用评级系统。中文维基百科约有38万条目接受评级。”现在中文维基约有100万条目,100万中的38万,三成多,这样平均三个条目就有一个条目有评级啊。--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 2023年12月7日 (四) 13:10 (UTC)回复[回复]
模板、分类、甚至是文件也是需要评级的项目,算上去真的跟异端没两样。而挂上专题模板呈现的未评级状态能算评级吗。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3年12月7日 (四) 14:03 (UTC)回复[回复]
(:)回应@MilkypineWP:评级:“约有38万条目”,中文维基百科条目数也才100万啊。哪有“异端”?我还异端儿勒。另WP:评级#统计,所有挂有评级模板条目讨论页有562,943页,未填写评级的“未评级状态”之条目讨论页有182,858页,562,943 − 182,858 = 380,085。所以被评级的“条目”是38万无误,100万分之38万 = 38%。--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 2023年12月7日 (四) 14:33 (UTC)回复[回复]
@A2569875先定义何谓异端,如果数字多就不算异端,那么日本和中国市场可以除名异端状态了。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3年12月7日 (四) 14:54 (UTC)回复[回复]
更不用38%是数字少的一方,对中维其余62%条目来讲,这38%就是异端。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3年12月7日 (四) 14:59 (UTC)回复[回复]
{{WikiProject Disambiguation}},这个?--Kethyga留言) 2023年12月7日 (四) 12:47 (UTC)回复[回复]
这个连专题主页都不存在 囧rz……-- 宇帆-雪菲蛋糕🎂娜娜奇🐰鲜果茶☕在维基百寻求休闲是否搞错了什么☎️·☘️) 2023年12月7日 (四) 13:02 (UTC)回复[回复]
这个模板没有评级参数,而且doc页写明不要仅为放置该模板而新建讨论页。--Kcx36留言) 2023年12月8日 (五) 03:38 (UTC)回复[回复]

Random Thought: 跟进英维的WikiProject banner shell改版

我倒是想起一个事儿。英维最近改版了{{WikiProject banner shell}}模版(新样式在这里),新的模版可以单独给条目一个总体的品质评级,各个WikiProject可以直接继承这个quality assessment,也可以搞自己的评级。你看是不是能实现你的没有管辖之WikiProject依然可以有评级的愿望? --MilkyDefer 2023年12月7日 (四) 14:59 (UTC)回复[回复]

@A2569875,附知。--MilkyDefer 2023年12月8日 (五) 09:03 (UTC)回复[回复]
工程量挺大,就看谁愿意改了。(几年前可能我有兴趣,现在我就精神上支持了)--洛普利宁 2023年12月8日 (五) 14:53 (UTC)回复[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