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社會運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社會運動

社會運動(英語:Social movement)是由個體社會群體鬆散組織為了實現推動、執行、抵制、阻止或撤消社會變革變化,而用體制外的策略,來改變現有體制的一種政治現象行動與集體。社會運動被描述為「組織結構和戰略,這些結構和戰略可能使被壓迫人口能夠提出有效的挑戰,並抵抗更強大和更有優勢的精英」。某些觀點認為,非營利機構非政府組織,有其社會責任存在,單單有着善意,不代表這組織能負起社會責任,而近來對非政府組織的社會責任的關注也在增加。

精選條目

荃葵青遊行是2019年8月25日的一次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遊行,於香港荃灣區葵青區舉行,起點位於葵涌運動場,途經葵福路楊屋道等道路,終點位於荃灣公園。遊行由荃葵青遊行籌備小組籌備,遊行申請人為林啟康,統籌人為余藝明。因應遊行及集會所演變的衝突,人群管理特別用途車(水炮車)於當日首次出動,並於一小時內兩度射水。

遊行集會最終提早結束,而遊行被香港警察(下稱「警方」)清場後,有示威者轉至曾發生疑似白衣人襲擊事件的二陂坊一帶破壞麻雀館等商鋪,並與數名警員爆發衝突,警方事後證實有軍裝警員開槍,是首次在處理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時開真槍。警方在遊行當晚也拘捕了一名12歲嶺南衡怡紀念中學升中一男童,他成為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中當時年紀最小的被捕人士。

是次遊行集會引起了多方分別對警方執法示威者破壞的爭議。多個港鐵站和巴士路綫因應是次遊行集會而暫停服務,而港鐵關閉車站的做法也引起了爭議。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部分康樂設施也因應是次遊行集會而提早關閉。

精選傳記

米歇爾·阿弗拉克(阿拉伯語:ميشيل عفلق‎,1910年1月9日—1989年6月23日)是一位敘利亞哲學家社會學家阿拉伯民族主義者。他的理論對復興社會主義的發展及其政治運動產生了深遠影響;他被部分複興社會主義者視為複興社會主義學說的首要創始人。他生前主要有《為了復興》、《唯一的歸宿之戰》和《反對扭曲阿拉伯革命運動的鬥爭》等。

阿弗拉克關於政治、經濟與社會的理論被統稱為複興社會主義,他主張阿拉伯世界各國團結起來,為實現阿拉伯祖國的統一和強盛而奮鬥。他對資本主義共產主義都持批判態度,尤其批判卡爾·馬克思關於辯證唯物主義是唯一真理的觀點。復興社會主義學說的重點是自由與阿拉伯社會主義——一種有阿拉伯特色的社會主義,並不是西方界定的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組成部分。阿弗拉克信仰政教分離,他是世俗化的堅定信徒,卻反對無神論。雖然他是一名基督徒,卻相信伊斯蘭教是「阿拉伯天才」的證明。

精選圖片

2000年5月,女同性戀和男同性戀學生在美國俄亥俄州歐柏林學院的反同性戀示威者面前接吻。

Photo credit: Paul M. Walsh

歡迎參與

條目請求:
需要擴充或翻譯的條目:
需要專家關注

相關主題

維基媒體

進入以下維基媒體計劃可獲取更多相關資訊:

清除伺服器快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