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題:第二次世界大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第二次世界大戰主題
歡迎打開時間之門!

從左上角順時針開始:沙漠中的英聯邦軍隊;被日本士兵活埋的中國平民;冬季攻勢中的蘇軍;載人的日本飛機準備起飛;在柏林作戰的蘇軍;一艘受到攻擊的德國潛艇。
從左上角順時針開始:沙漠中的英聯邦軍隊;被日本士兵活埋的中國平民;冬季攻勢中的蘇軍;載人的日本飛機準備起飛;在柏林作戰的蘇軍;一艘受到攻擊的德國潛艇。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至1945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所進行過規模最龐大、傷亡最慘重、破壞性最廣泛的全球性戰爭,交戰雙方分別是以中國美國英國法國蘇聯等國組成的同盟國,以及由德國日本義大利軍國主義國家所組成的軸心國集團,在戰爭進展到最為激烈時全世界有近61個國家和地區參與其中。這次戰爭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整整有超過1億多名軍事人員被動員並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並且估計有19億以上的人口因而被捲入戰爭之中。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部總計造成將近5,000萬至7,200萬人因而死亡,佔了當時世界總人口(約19億7千萬)3.18%左右的比例,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此外根據估計在戰爭期間導致近13,850億美元的錢財損失,並且造成大量房屋、工廠、農莊、鐵路和橋樑則受到程度不一的破壞。

儘管在戰爭爆發前由於主張軍國主義之軸心國集團的舉動各地便爆發不少軍事衝突,這包括衣索比亞與義大利爆發的殖民地戰爭、以及中國與日本展開的軍事衝突等,但絕大多數學者仍然以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導致歐洲戰場爆發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端。戰火立刻遍及到歐洲、亞洲美洲非洲以及大洋洲五大洲,同時交戰雙方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展開戰鬥。最後一直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而宣告結束,由同盟國集團獲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戰爭結束後蘇聯美國分別發展成為超級大國,進而造成之後長達45年的冷戰,而為了避免之後爆發這類大規模軍事衝突使得世界各國一同成立了聯合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自決風氣也促使亞洲與非洲展開許多非殖民化運動,但另一方面歐洲則開始追求各國之間的緊密合作

特色條目

奧馬哈海灘
奧馬哈海灘

奧馬哈海灘第二次世界大戰諾曼底戰役中,盟軍四個主要登陸地點之一的代號。這片位於法國北部海岸,並且直接面對着英吉利海峽的灘頭全長有8公里,東起聖奧諾里訥-德佩爾泰,西至濱海維耶維爾才結束。此海灘對盟軍有重要的意義,如果盟軍能夠控制這片海灘,那麼海灘東部的英國登陸部隊與海灘西部的美國登陸部隊就能會師,這樣的話可將整個諾曼底前線從零散的灘頭陣地整合成一個大型的戰線。在盟軍的作戰計劃中負責進攻此海灘的是美國陸軍,盟軍計劃派遣兩股部隊分別進攻此海灘的東西兩部分,而美國海軍英國皇家海軍則負責將登陸部隊送上灘頭。德軍的計劃是利用海灘上的大量據點,在盟軍登陸部隊上岸之前就將其擊退。出乎意料的是,盟軍的作戰計劃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得到了實現。但倖存下來的小股登陸部隊還是在當天戰鬥結束時建立了兩個互不相連的小陣地。由於內陸的德軍力量相對較弱,因此盟軍通過逐漸擴大這兩個陣地,還是達成了原計劃中的目標。

軍事衝突

波蘭戰役
波蘭戰役

波蘭戰役納粹德國斯洛伐克蘇聯軍隊於1939年9月入侵波蘭的行動,該戰役一般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在《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簽署了一星期後,德國於1939年9月1日展開進攻,德軍分作北、南、西三個方向以兩翼包圍的方式夾擊集結於邊境地帶的波軍主力部隊,波軍損失慘重。9月中旬,德軍兵臨華沙,波軍將大部分僅存的主力集結,於布楚拉河一線反擊德軍,一度逼迫後者抽調兵力應付。但最終德軍將波軍主力包圍殲滅,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9月17日,東方的蘇聯根據《德蘇互不侵犯條約》中的秘密協議而入侵波蘭,開闢了第二戰場。10月6日,最後一批波蘭軍隊於科克戰役被擊潰,德蘇兩軍佔領波蘭全國。


義大利攻防戰
義大利攻防戰

義大利攻防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深入義大利內陸及包圍德軍義大利軍的大規模軍事行動,作戰時間從1943年9月到1945年長達兩年;參戰盟軍司令部策劃所有在地中海盟軍登陸義大利作戰,自西西里島登陸戰役到義大利本土直到1945年5月德軍在德國宣佈投降後戰爭才結束,攻防戰才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共同結束。這場戰役雙方傷亡皆慘重,根據估計在1943年9月和1945年4月期間義大利戰場上盟軍士兵死亡90,000人、德軍死亡110,000人,相對地在西歐戰場傷亡失蹤人數反而不像義大利這場戰爭的慘重。另外原本作為獨立國家的聖馬利諾梵蒂岡也因為位處義大利國土內,在作戰期間部分地區設施也遭到破壞。

武器裝備

巴祖卡火箭筒
巴祖卡火箭筒

巴祖卡火箭筒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使用的單兵肩扛式火箭發射器的綽號,也稱Stovepipe。巴祖卡是第一代實戰用的單兵反坦克裝備。巴祖卡使用固體火箭作為推進器,彈頭為高爆和高爆反坦克彈頭,能夠摧毀裝甲車機槍工事,射程超出手榴彈手雷的投擲範圍。因為其管狀外形類似於一種名叫巴祖卡的喇叭狀樂器而得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北非戰場中繳獲到一些巴祖卡火箭筒,他們馬上就發現了巴祖卡在戰場上的作用並開始着手仿製。德國設計師將彈頭直徑增加到88毫米(還有一些小的改動)並在德軍中推廣使用,這種武器被稱作坦克殺手。由於新奇且易於識別,「巴祖卡」在軍事術語中常常代指肩扛式火箭發射器。

海上軍艦

胡蜂號航空母艦
胡蜂號航空母艦

胡蜂號航空母艦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十號艦,亦是美軍第九艘以胡蜂為名的軍艦。胡蜂號在1942年開始建造,起初命名為「奧里斯卡尼」,但在數個月更改,以紀念於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沉沒的胡蜂號。1943年胡蜂號下水服役,並在1944年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胡蜂號退役停放,並在1949年進行SCB-27A現代化改建。改建完成時,韓戰已爆發一年多,但胡蜂號仍留在大西洋及地中海一帶執勤。1952年胡蜂號被重編為攻擊航母,並在1955年進行SCB-125改建。1956年胡蜂號再重編為反潛航艦,多次參與北約的海上演習,亦曾多次回收雙子座計畫的太空艙。胡蜂號在1972年退役除籍,並在1973年出售拆解。

航空武器

B-17轟炸機
B-17轟炸機

B-17轟炸機美國波音美國陸軍航空軍製造的四引擎重型轟炸機。美軍在1930年代提出200架轟炸機的生產合約,當時參與競爭還有道格拉斯格倫·L·馬丁,最終波音設計的機型勝出,甚至比陸軍航空軍原先要求的規格更好。B-17的原型機在一次時墜毀令合約取消,但陸軍航空軍對波音的B-17設計印象深刻並訂購了13架,其後陸軍航空軍恢復全面量產,包括衍生型B-17A至B-17G。它是一種多用途的飛機,除了在美國陸軍航空軍中作為轟炸機服役及在皇家空軍中作炸彈運輸機外,其他國家亦有採用。在二次世界大戰之中,B-17是美國陸軍航空軍對德國工業和軍事目標進行日間戰略轟炸的主力機種。戰後因為結構堅固,有不少被使用為森林消防機,直到1980年代美國還有一批B-17消防機在使用。

二戰拾遺

二戰歷史上的今天

同盟國傳記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是一位美國海軍將領,最高軍階為五星上將。尼米茲早期以研究潛艇為主,而後成為美軍中柴油引擎技術的專家,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尼米茲擔任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等職務,主導對日作戰。戰後,尼米茲擔任海軍作戰部長,一直至1947年退役為止。尼米茲於1966年逝世,是美國最後一名逝世的海軍五星上將。美國海軍為紀念尼米茲,而將其去世之後所建造的第一艘、也是當時最新銳的航空母艦尼米茲級核子動力航空母艦以他為名,也就是日後的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此外,夏威夷檀香山有以他為名的尼米茲高速公路

軸心國傳記

梅普·吉斯
梅普·吉斯

梅普·吉斯,本名赫敏妮·桑特羅席茲,荷蘭籍奧地利人,曾於二戰期間聯同她的丈夫與其他4人,協助安妮·法蘭克等8位猶太人的藏匿,以躱避納粹逼害,到後來安妮等人被捕後,妥善保存安妮於躲藏期間所寫的日記,於戰後交還安妮的父親,整理出版成《安妮日記》。隨著《安妮日記》受到讀者喜愛,翻譯成多種語言版本,改編成舞台劇,再改編拍成電影《安妮少女的日記》,獲1959年3項奧斯卡獎,越是受到注目就越是被質疑。梅普無法接受事實會被曲解,於是到處談論安妮的故事,與她自身的經歷,以駁斥那些否認有大屠殺事件和認為《安妮日記》是偽造的指控。梅普致力於維護法蘭克家族遭遇的真相,因此讓她獲得許多榮耀。

二戰分類

分類拼圖
分類拼圖

其他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