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维基荣誉与奖励/存档5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荣誉投票制度的改变

根据上面的讨论结果,我先改动了一些大家比较一致同意的看法(包括可以自己预提名,以及取消管理员或助理主编以上在提名上较大的权利)但有二个比较需要大家进一步同意,请大家发表意见。--ffaarr (talk) 09:04 2006年4月28日 (UTC)

  • 是否要提高标准,预提名之后附议2人(自提名三人)才能进入正式投票。(原来是只要有人附议即可)
  1. (+)支持--ffaarr (talk) 09:04 2006年4月28日 (UTC)
  2. (+)支持--边缘o^-^o留言 11:23 2006年4月28日 (UTC)
  3. (+)支持--Shinjiman 11:06 2006年5月4日 (UTC)
  • 是否赞同至少需要10票支持票才能当选。(3分之2以上赞成票规则不变)
  1. (+)支持--ffaarr (talk) 09:04 2006年4月28日 (UTC)
  2. (+)支持--边缘o^-^o留言 11:23 2006年4月28日 (UTC)
  3. (+)支持--Flame 14:26 2006年4月28日 (UTC)

新人奖问题

请问新人奖项的要求说3篇20行以上的作品,那么20行是以甚么解析度计算?--K66 17:00 2006年5月5日 (UTC)

这的确是个好问题,应该订得更明确一些才是,我是觉得2000byte(一个汉字是3,数目可以见新条目列表)差不多,看大家觉得如何,一般大致是用这数字来作判断看。--ffaarr (talk) 01:05 2006年5月6日 (UTC)
是的,最初我就是有颇大疑问。谢谢你授予了奖项。--K66 10:56 2006年5月6日 (UTC)

有关投票与维基荣誉的关系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

现时在中文维基的投票机制是需要有一定资格才能投票的(最初的增订,这并非是见习编辑资格)。但后来投票的资格更被修改(这次的修改是改成见习编辑资格)。虽然现行的机制可以防止一些马甲的投票,但却夺去很早有帐户,但编辑数不足的用户投票。近期有一些删除投票进行时却有一些用户投票(见这里),但被另一些用户取消了,后来却因为这种机制而演变成一场骂战;这种的制度亦被英文维基百科的用户质疑(见en:Wikipedia:Articles for deletion/The Bus Uncle),从此等事情可见这种投票制度是否有一个可以改善的空间。

Wikipedia:投票中,投票是其中一项以帮助达成其识的方法。但维基百科不是民主试验场,投票不是单纯看票数而定,最重要的是透过讨论以达成共识。另外从Wikipedia:维基荣誉与奖励中,有关的原意就是借此鼓励志愿服务者继续服务,同时也表达感谢之意(英文维基的星星也是这样)。可惜现时的投票机制表示出:已有维基荣誉的用户,才能拥有这种投票的权利;这令到其他用户觉得权利是由维基荣誉中取得,同时这亦将投票被维基荣誉“标签化”了。这有遗维基荣誉的大原则,同时亦有遗wiki的精神。

我觉得现时的投票机制是与维基荣誉互相挂钩的。试问一下各用户,现时的投票机制是否需要检讨?同时,投票的机制是否可以建议改为“无效的投票只包括IP,及新手用户”(在现时,有关新手的修改可以在Special:Contributions/newbies找到,至于newbies在MediaWiki软件的定义中就是新开帐户在三天内的用户)?--Shinjiman 04:55 2006年5月29日 (UTC)

老实说,现已有所谓的新手会员和正式会员之分。个人认为可细分一点...如果系统能做到满50次编辑即成为正式会员的话就最好了,但当新手会员投票后,其他维基人也很难检查他是否新会员,此乃一个技术上的问题。另,其实见习编辑这名衔属于荣誉,以拥有荣誉才能投票这种说法确存在著问题,而且有些维基人是拒绝接受荣誉的。故应设一名为“正式会员”的门槛来决定是否有投票权,但要求和见习编辑,以达到荣誉与投票权分开。(其实只是字眼上问题,实际无大改变,但要多作很多功夫。--Dracula·Chat Room 05:38 2006年5月29日 (UTC)
有关查阅用户的投票,通常会点击到用户页查看,如果是要查明有关用户的贡献。为何不多点击一下,来查看有关用户的贡献呢?(该连结位于工具导航列中)--Shinjiman 05:51 2006年5月29日 (UTC)
我觉得可以改成“有50次以上编辑次数的维基人”,这样,我们如果看到见习编辑可以直接跳过,不是见习编辑的可以查看一下用户贡献,所花时间也不会太多。顺便还可以帮已经满50次,又已达到荣誉授予条件的维基人加上荣誉。--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6:26 2006年5月29日 (UTC)
我基本上不反对以上各人论点。就长夜无风的建议,我建议再写清楚些,写成“在中文维基百科有50次以上编辑次数的维基人”。因为早前曾发生有人意图走规则的漏洞,声称其他语言版本维基百科的贡献应被计算。 -- Kevinhksouth (Talk) 06:31 2006年5月29日 (UTC)
姑且不论“意图走规则的漏洞”这个著色字眼。请问有没有方法,验证 en 和 zh 的同名字 account 是同一个人。如果大家到最后还是要用编辑次数来分高下的话,就请注意这个问题。另外,“编辑”有没有明确的定义?在条目增加及修改内容,当然可算是编辑。但修改错别字又算不算呢?修改标点又算不算呢?在自己 User page 做编辑,当然不算是吧?--Luzi82 07:10 2006年5月29日 (UTC)
有关投票与维基,我记得好久以前我也讨论过。维基精神是协作、是共同建设,所以在维基甚么决定都应该是透过讨论来达成共识。我们在讨论的时候,看的应该是某一个人说的是甚么,而不是他的背景是甚么。难道一个人来得久,说话会更有理吗?现在的做法,就我看来就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了。
在en:,以前的Vote for deletion,现在已经改成了Article for deletion,头两句就说明“要删除的条目是维基人讨论应否删除某条目的地方。条目会列在这里五天让大家辩论,然后就会按维基社群的共识来处理。”(Articles for Deletion is where Wikipedians discuss whether an article should be deleted. Articles listed here are debated for up to five days, after which the deletion process proceeds based on Wikipedia community consensus.)这方面来看en:比zh:先进得多了(应该说是回归原始吧,又或者可以说是zh:退步了)。
为达共识而讨论,跟本不需要甚么资格的(Assume good faith!)。要设立怎样怎样的资格,其实只是给投票用的:假如我们是坚定利用讨论、共识来决策,我们会怕马甲、怕人多投吗?这就是我说的本末倒置的意思。
另外有关荣誉与奖励,我跟Shinjiman和Dracula的看法一样。原来的barnstar,就是我欣赏某人的工作,所以我给他一个barnstar作鼓励、作感谢的一个小玩儿。维基是建基于人人平等、人人参与的理念上,人人都是无产阶级了,这是维基颠覆传统阶级观念之处。这颗小星星来到了zh:,赫然变了肩膊上的军阶!而与投票资格联系起来后,这颗星已不单纯是一个感谢了,而是变成了用来建立一个庞大、覆盖整个zh:的hierarchy的砖头了。 --Lorenzarius 06:59 2006年5月29日 (UTC)
完全认同,设立投票资格是为了防止分身用户一票多投,现在反过来限制了新用户的投票权,形成新人参与维基的一道隐形墙(只是老人没什么感觉罢了)。--Jasonzhuocn...._交流 18:13 2006年6月2日 (UTC)

我参考了en:Template:AfdAnons,并根据现时中文维基百科的规则,写了一个Template:AfdAnons,用于出现很多新手投票的删除讨论页面。效果如下:

待以上的讨论有了共识后,可根据讨论结果修订模板中的内容。 -- Kevinhksouth (Talk) 07:07 2006年5月29日 (UTC)

我在 zh 投票区留意到一个现象,就是(○)保留(×)删除都有很强的颜色标记。这样的颜色标记当然可以把票数强调出来,但另一方面,却使大家的注意力放在颜色的分布,而忽略了最重要的理由。

另外,我甚至留意到一个状况。即使某人有权投票,但没有提供到很好的理由。例子如下:

  • 快速(×)删除这垃圾。--Luzi82 07:28 2006年5月29日 (UTC)

这样的投票,只有“垃圾”这种著色字眼,而没有提供有建设性的内容。这样的票,很容易变成造势的现象。--Luzi82 07:28 2006年5月29日 (UTC)

这句“例句”是我写的吧?Orz……(不过我最来加上建设性意见)似乎应该废除保留/删除模版,这种模版除了加上颜色之外,没有任何用途。--minghong 08:02 2006年5月29日 (UTC)
抱歉。 --Luzi82 08:14 2006年5月29日 (UTC)
不用说对不起啦。我那时太懒了,应该多打两句。--minghong 08:37 2006年5月29日 (UTC)

又例如以下的两个例子亦都是没有给个恰当的理由:

  • (×)删除,简直不知所谓。 -- ○○○ 05:28 2006年5月25日 (UTC)
  • (×)删除 无聊炒作 ○○○○○○ 05:15 2006年5月26日 (UTC)

如果阁下是这里的管理员,您会考虑以上的理由吗?--Shinjiman 08:24 2006年5月29日 (UTC)

  • 的确,非常赞同Lorenzarius的意见(我一向觉得Lorenzarius的意见向来中肯)。Luzi82说得也有道理,当初设计的时候使用颜色本来是为了方便大家了解意向,尤其是讨论非常激烈的时候。当管理员决定是否删除的时候,有颜色的标记容易判断条目的去留,否则有时候大家都长篇大论的,很难判断最终的共识或结论是什么。另外,wikipedia的决策过程正如Lorenzarius所说,并不完全依靠投票来解决,更重要、更主要的是通过协商一致来解决,而投票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其实,wikipedia并不是一个完全民主的地方,他更多时候表现出的是比民主更加合理的“协商一致”模式。要适应这种模式,就要忍受经常拖而不决的讨论,以及漫长的等待。而最后执行者的管理员就需要更加睿智的解决问题--百無一用是書生 () 07:58 2006年5月29日 (UTC)
  • 我在维基的日子不是很久,所以不太清楚删除条目的运作。似乎是首先有人发起删除,然后投票及讨论,到最后由某上帝之手权衡轻重开刀。但现有的制度,似乎让“不及格者”和上帝之手之间,出现了一道无形的墙。上帝之手可能会不小心忽略没有(○)保留(×)删除的宝贵意见,另外又使不及格者感到自己不被重视(赞成与否皆变成黄色的(!)意见)。这对维基来说,恐怕是不利的。--Luzi82 09:06 2006年5月29日 (UTC)

正如 [User:Shinjiman|Shinjiman]] 所说, 投票多寡并非决定文章命运的唯一标准。我也坚持 Wiki 应有更高的环境, 让一万个废论能, 永远也压不倒少数的真理。若果这正是维基的大原则, “投票”机制的存在, 只不过纯粹表达一种意向的符号, 背后的意见才是货真价实。若有人把这种代表意见的符号删除, 难免给人“消音”的印象, 在一些具争议的题材 (如近期的 巴士阿叔), 此一举动更随时引起反弹。 差不多从Wiki 开档时, 我已经加入 Wiki, 看过英文 Wiki 各式投票, 但绝少出现中文wiki 这种删除投票的规矩, 原因不外符: 没有这种闲人; 删文本来就是unproductive; 又或是, 希望兼顾社区中每一人的声音, 这包括编辑, 也包括用户。我们之间, 或许有人担心用户不理解维基习俗, 但大概旁观者也可轻易发现, 见习编辑的资格也不代表了解维基是甚么一回事。 在那些删文的讨论中, 其实最值得关注是: 有没有人申请多个户口, 为自己的意见造势. 若要避免这种问题, 简单得多, 平日大可不必理会这些微细节, 减少行政不便, 但遇上异常勇跃、特别具争议的文章时, 才订定诸如“新登记者7 天后才可投票”的简单规矩。--Yau 17:43 2006年5月29日 (UTC)

见习编辑等衔头的反效果

维基见习编辑等等的衔头的设立原意是为了鼓励人多贡献, 这是值得欣赏的. 可是, 我发现有人开始将没有见习编辑等衔头的人视为下等人, 不容许他们参与投票或其他组织, 使一些贡献比较少的人感觉拒诸门外, 这又是否一个善用衔头得行为呢? 另外, 申请见习编辑, 助理编辑等衔头要求中有 "推荐新条目" 的一栏, 如果达不到就要双倍编辑量才能晋升, 这不是对不喜欢孤军作战而专门 "执漏" 的人不利么?

在粤语维基上当管理员的我来到这里纵有数百个编辑, 但连票也不许投, 我只觉得这制度实在给过度误用了. -- 04:40 2006年6月21日 (UTC)

每一种投票都有它的可能的条件,并不一定都与荣誉有关,荣誉只是可能被运用而且较方便的指标之一(例如有的投票要求注册帐号、有的投票要求参与3天以上,而见习编辑其实只是等同于编辑50次+参与7天,而较方便检查的资格,这应该不是最近才开始的,我想即使没有荣誉制度也是会有类似的投票资格限制。),至于参与组织(例如工作或兴趣小组等)则是与荣誉无关的。
至于要求新推荐条目,并不是特意给只执漏的人不利,而是给那种编辑数没那么多,但写出好条目的人予以鼓励。(而且是助理编辑以上才有这样的要求,和投票权没有直接关系)另外,像你编辑数超过50次应该在大多数的投票都是有投票权的。
不过我可以理解并某种程度上赞同近来不少人,包括你在内所提出的这种疑虑,早期虽然在规定上同样有这样的限制,但很少人真的去注意实行,近来则是突然有较多的人去注意投票者的荣誉状况来决定投票资格,所以会引发较多的争论,我觉得可以解决的方法应该是从个别的投票规定著手改变(例如认为某个投票即使是刚来的新人也应该有足够的了解可以投票,那就应该提议废除或降低该投票的资格限制,让更多的人能参与)

--ffaarr (talk) 07:13 2006年6月21日 (UTC)

“这不是对不喜欢孤军作战而专门 "执漏" 的人不利么?”这句话的确是不能不正视。现在的风气,的确是对能独立完成条目的人有比较高的评价。我认为这是有很大问题的。--mingwangx (talk) 08:22 2006年6月21日 (UTC)


荣誉名称问题

之前有人提出过,但都不了了之。既然xx编辑,xx主编都是没有实权的荣誉,使用现在的称呼的确会让外界甚至维基内有所误解(特别是执行一词)。建议所有"维基xx编辑/主编"一律把全称改为"维基荣誉xx编辑/主编"或"荣誉维基xx编辑/主编",简称则为"荣誉xx编辑/主编"。至于有人不接受荣誉,又需要投票,可增设一项没有荣誉色彩的"维基正式会员",条件和见习编辑相同(或更低), 投票权限和见习编辑相同。所有编辑,主编自动成为正式会员, 正式会员以外全部称为"维基见习会员". 我的建议只是正名, 没有影响任何人的权利, 因为根本从来就没有人真正做了"维基执行编辑"之类的职位--Johnson Lau 15:37 2006年9月24日 (UTC)

或者容许旧制下给予的选择名称, 新发的一律加上荣誉, 那便肯定不会破坏任何既有权利了. --Johnson Lau 15:48 2006年9月24日 (UTC)

专家/大师标签的设计方案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栈/求助

觉得原来的颜色不是很好看,想换换,有如下方案。

错误:方案1/2/3下面那三个都应该是XX大师而不是上下重复XX专家。上载之后才意识到,觉得没必要重新上载了。

方案1是深蓝;2是浅蓝;3是由浅到深,有进步的感觉。

附上一对原来的比较:

--Tian 02:57 2006年9月11日 (UTC)

(!)意见字不要用图,繁简。--刻意 03:00 2006年9月11日 (UTC)
我支持Tian兄对颜色的修改提案,但是跟刻意兄提到的一样,这种标签最好不要使用图片,因为图片没办法自动进行繁简转换!--泅水大象 讦谯☎ 03:35 2006年9月11日 (UTC)
或者索性不用文字表达。zzz....很困 找我 03:37 2006年9月11日 (UTC)
(:)回应:纯文字的不是不可以做,但是图像效果会差一些(比如周围一圈阴影的效果就没了)。想了一下,同意zzz....很困兄的想法,不如不用文字。找了一些图片(来源:User:Ngchinfung2/Images),希望能够在意思上引起共鸣,以保证看图晓义。在合适的图片上取得共识后,我把原来的浅蓝方案拿来,把图片往里一放即可。不知这样怎么样。请指教。
  • 维基摄影奖
  • 维基技术奖
  • 维基编辑奖
  • 维基站务奖
  • 维基内容奖
  • 维基服务奖
  • 维基推广奖
  • 维基设计奖
  • 维基指导奖
  • 维基翻译奖
  • 维基绘图奖
--Tian 04:47 2006年9月11日 (UTC)

其实如果要照顾繁简转换的话,可以参考这个方法将文字叠在底图之上。 --Lorenzarius 07:37 2006年9月11日 (UTC)

还是喜欢原来的简单设计,感谢Lorenzarius兄介绍方法。

方案一

维基摄影专家
维基摄影专家
维基摄影大师
维基摄影大师


方案二

维基摄影专家
维基摄影专家
维基摄影大师
维基摄影大师


方案三

维基摄影专家
维基摄影专家
维基摄影大师
维基摄影大师


--Tian 20:43 2006年9月11日 (UTC)

方案三看起来不错。--Mukdener|留言 15:25 2006年9月13日 (UTC)

文字叠在底图上,就可以用内部链接喽:

不过,明明有设font color=white,为什么字的颜色还是变成红色?--mingwangx (talk) 15:46 2006年9月13日 (UTC)

字是红色,原因莫过于是根本未有该篇条目。替连结设定颜色,方法1是用回已deprecated的<font>标签,方法二是用(我个人认为)很麻烦的 CSS“a:link”--Salvête Omnês! Hello World! 16:06 2006年9月13日 (UTC)

摄影


技术


编辑


站务


内容


服务


推广


设计


指导


翻译


绘图


--Tian 19:58 2006年9月13日 (UTC)

请问一下各位有没有用过Internet Explorer来看这些模板呢?好像当用IE看的时候那些字的范围会超出了图像的宽度,套用到模板后会出现折行的现象。--Shinjiman 04:01 2006年9月16日 (UTC)
我也发现相同的问题,在不同的浏览器和文字大小的情况下,会出现字体超出底图方框的现象,所以我觉得还是单纯使用图片为好,至于简繁问题,我觉得统一使用繁体字即可,毕竟大多大陆人都能看懂繁体字。--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4:39 2006年9月16日 (UTC)
实在不行就全部恢复原来的吧。--Tian 15:58 2006年9月16日 (UTC)
我试著改善这些方框,不用图片而用css,参看:User:Gakmo/测试。--Gakmo (Talk) 18:26 2006年9月21日 (UTC)
各个标签都已更新,给大家添麻烦了。真抱歉。--Tian 00:14 2006年9月23日 (UTC)
但没有法进行繁简自动转换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啊!大家应该多作讨论啊!--Gakmo (Talk) 08:50 2006年9月23日 (UTC)

关于权限

可否详细列出各等级的编辑之权限?此条目没写清楚权限实在令人很困扰。 --kknews - 羞见红字现于社区也 18:32 2006年10月13日 (UTC)

其实这里的编辑头衔原本是纯粹荣誉,获得荣誉并不会获得什么编辑上的特别权限。

只有在维基百科的一些页面,会有运用参与荣誉来规定部分权限的情形。(其实大多不是纯以荣誉来限级,而是同等于荣誉的维辑次数,因为有些维基人是不接受荣誉的)举例而言,在许多类型的投票的时候会要求投票者是编辑数50次以上的人(亦即同等于维基见习编辑,这是防止有人大量注册新帐号来投票),但各种投票的详细规定情形还是参见各类投票的规则页面,也有的投票是只要有帐号就可以参与。此外,助理编辑以上者,有帮其他人更新荣誉的权限。此外我想应该就没有什么权限差异的。--ffaarr (talk) 01:44 2006年10月14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