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争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对于具争议的内容,维基百科不会审查;至于争议性编辑行为及讨论,则禁止违反“广为接受、每个人应当遵循”的维基百科方针,并“应当但不是强制规定必须遵循”维基百科的指引

争议内容

关于带争议内容,维基媒体基金会董事会做出决议,声明如下:[1]

  • Wikimedia projects are not censored. Some kinds of content, particularly that of a sexual, violent or religious nature, may be offensive to some viewers; and some viewers may feel such content is disrespectful or inappropriate for themselves, their families or their students, while others may find it acceptable. "Controversial content" includes all of these categories. We recognize that we serve a global and diverse (in age, background and values) audience, and we support access to information for all.
  • Wikimedia projects are curated and edited collections, according to certain principles: namely, we host only content that is both free and educational in nature.
  • We support the principle of user choice; readers should have control over their experience on the projects.
  • We support the principle of least astonishment: content on Wikimedia projects should be presented to readers in such a way as to respect their expectations of what any page or feature might contain.

Wikipedia:维基简讯/2011/35/维基新闻转述之中文原文如下:

“表明辖下计划不会自我审查,然而确有机会内容因涉及性、暴力或宗教而使读者生厌。而有读者甚至认为是侮辱及不当。基金会希望取得平衡,故建议共享之社群妥为分类与使用档案及核实图档是否确有教育之用。并建议加入隐藏功能供读者自行设定。”

亦可参考2010年维基媒体相关研究与讨论:m:2010 Wikimedia Study of Controversial Content理事会报告、以及Wikipedia:维基简讯/2011/34/维基新闻

对于争议内容或有对来源选取的WP:争议性陈述的问题,见#争议内容#争议内容及来源的对映

例子

条目如倭寇五毛儿童色情处女杀手或含有争议内容而具冒犯性,但维基百科不会因此而审查内容

条目维护标签

部分维基编辑针对条目内容的特性制做出条目维护标签如T:ctm, wp:sPOILT:adult,但此类的标签使用或具争议性,使用前应先参考先前关于标签的存废讨论,谨慎行之。

争议来源

维基百科:中立的观点#中立性争议及其处理的问题常可由争议来源的界定及处理而改进。

滥用第一级来源

第一级来源(或称一手文献)若无可靠及独立的第二级来源为主要支撑,易致使不同维基编辑不同的诠释性的断言、分析、原创总结,而形成争议。百科全书文章需要第二级来源(详见维基百科:来源/考量#对第一级来源的谨慎),可使用问题模版{{primarysources}}指出第一级来源该谨慎使用之处。

例子

条目圣经论语等等需要可靠及独立的第二级来源为主要支撑,不可以其本身做为主要来源来支撑条目内断句。

缺少独立第三方来源

当条目内容涉及某一当事人或组织时,应考量Wikipedia:独立第三方来源避免争议,必要时可使用问题模版{{Third-party-inline}}或{{Third-party}}, 指出条目需要第三方独立来源,以避免争议。

例子

条目如610办公室法轮功等等应避免使用中国政府及法轮功等非Wikipedia:独立第三方来源为各别断句的主要来源,而必需要以可靠及独立的第二级来源为主要支撑。

争议编辑行为

维基百科态度指引中维基百科:不要为阐释观点而扰乱维基百科规范的是编辑行为不能以扰乱性、破坏性、欺骗性的行为拿来阐释维基方针或规则现有的问题。

常见的争议编辑行为有编辑战破坏

参见维基百科:毁损性编辑英语原文)及维基百科:别成为狂热分子

争议言论

维基百科方针维基百科:人身攻击明定要“针对文章内容发表意见,而非针对文章贡献者(这是“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因此任何侮辱性(令到协调编辑变得困难,甚至无可能)、破坏性(包括人身攻击、伪冒他人或其他一切有著清晰可见的破坏维基百科意图的用户名)的用户名不被允许。

参见维基百科:不要勃然大怒

例子

在讨论页或用户页面中称呼现代特定人群或维基编辑为倭寇(倭寇为历史知识概念)。

争议内容及来源的对映

参见维基百科:归属潜在偏见维基百科:比重维基百科:准确性争议,并适当使用citecheck、refimprove等模版。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