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讨论:Country data China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模板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无需评级。
本模板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中国专题 (获评模板级不适用重要度
本模板属于中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中国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模板级模板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模板无需评级。

中国_(消歧义)

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当下的讨论,由于User:snorri要求,根据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

维基百科应该反映中立的现实,从而应认为“中国”一词不应该与任何单一独立政治实体或政府相同。尤其“中国”一词不应被用作与现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管治下的地区,或与未包含香港澳门的“中国大陆”同义....

原来此China模版直接预设为PRC有违反方针之嫌,现在先将图改成中国_(消歧义)意义的示意图。--(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3日 (三) 11:51 (UTC)[回复]

Template:Country_data_China

根据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

维基百科应该反映中立的现实,从而应认为“中国”一词不应该与任何单一独立政治实体或政府相同。尤其“中国”一词不应被用作与现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管治下的地区,或与未包含香港澳门的“中国大陆”同义....

现在的China模版不应有预设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像海军、空军等军旗亦有问题,建议此模版的预设图改为一个惊叹号或问号,提醒使用的人去选取对的参数以去岐异,换句话说:

  1. PRC模版ROC模版无争议的应该为主体;
  2. China模版应该为dummy的预设,建议从此建立参数式的转向至PRC、ROC等等
  3. CHN模版TWN模版会有一点点争议,因为这都是常用国码而一般国际二手来源也是称前面为中国China后者为台湾Taiwan。

根据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的明文及原意,主要的目的是要“达成全球观中的适当表述”(并没有如特定编者所说的禁止某种并列的问题),而且,注意那段引用中,“尤其“中国”一词不应被用作与现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管治下的地区,或与未包含香港澳门的“中国大陆”同义....”是在“海峡两岸政治”这副标之下,而有鉴于国际第二手可靠来源多以China称PRC,以Taiwan称ROC,所以我建议:

  • 在“海峡两岸政治”的讨论脉络下,使用PRC模版ROC模版无争议中立的国全名;
  • 在“国际政治”和“全球统计”的讨论脉络下,使用CHN模版TWN模版常用国俗名,来反映国际第二手可靠来源;

以上主张同时符合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Wikipedia:PSTS的方针要求,而相关要改正的冲击也最小,只需要未来相关国家模版使用是China模版但实指PRC模版的,按所需脉络改成China_mainland模版(不含港澳)或PRC模版(含港澳)。而未来在处理相关列表时,只需要在从英文版本贴上来的时候,将{{flag|China}}适时的改成{{flag|PRC}}或{{flag|China_mainland}},这种转换的选择端看社群是否有新的共识形成。

不过,在列表中所用的国家模版的国名选择议题上形成新共识之前,China模版(注意和CHN模版不同,小心区分)确有违反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问题,特别是在用在“海峡两岸政治”的讨论脉络下特别有偏颇,预设值China为PRC。因此建议修改此模版为dummy待去岐异,使编者意识到有修改的必要,如:

  • 现行的是 {{navy|中國}} → 中国+PRC军旗

应改成

  • 符合方针的 {{navy|中國}} → 请去岐异+无旗 并附上相关模板的模板文档说明连结,协助编者去挑选适当的名称和国旗

在特定情境下何谓适当的命名,是可以就来源特性和条目内容上下文,再多加讨论的,然而在Category:国家资料模板的安排配置上,目前应思考China模版是否应预设为空图并允许提编示编者去进一步去岐异选择适当的模版,如此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争议同时维持资料的一致性。毕竟这涉及到不少内容和模版,建议从模修改下手,必要时看是否有社群共识去使用机器人做替换(前提是脉络信息够足以机器选择去岐异的方向)以反映新共识。

--(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3日 (三) 10:48 (UTC)[回复]

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国际汇率)‎条目中,列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世界概况》对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排名。其中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列表中,中国和台湾被分为两个独立国家进行排名。翻查来源后,我发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使用的是中国(China)和中国台湾省(Taiwan Province of China)的名目进行排名。我认为在维基百科的列表中也应该使用同样的名目。理由有二:

  1. 根据现行方针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中国”一词不应该与任何单一独立政治实体或政府相同,尤其“中国”一词不应被用来指代现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管治下的地区。将“中国”和“台湾”进行并列,不符合方针。
  2. 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国际汇率)‎中将三家机构的统计列表放在一起进行排列,那么应当尊重每个列表所属机构的自有排列标准和方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选择使用中国(China)和中国台湾省(Taiwan Province of China)的名目进行排名,那么在维基百科条目中介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排名”时就应当遵照这个组织的逻辑和选择。否则会给读者带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使用的是中国和台湾的名目进行排名的错误信息。

综上,我认为应该对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国际汇率)‎条目进行修改,遵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使用的名目,使用中国(China)和中国台湾省(Taiwan Province of China)。在类似的条目中,也应当基于同样的理由对相关的地方进行修改。—Snorri留言2013年11月6日 (三) 18:37 (UTC)[回复]

类似的条目包括: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列表_(购买力平价)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购买力平价)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列表_(国际汇率),其他待查。—Snorri留言2013年11月6日 (三) 18:50 (UTC)[回复]

我是来自台湾的维基人,目前条目列表的方式(列表中列台湾),我看了觉得没问题(我没问其他台湾维基人,大概不少台湾维基人也认为没问题),不过可能对大陆的维基人而言,是不正确的称呼,若改称呼为中国台湾省,情形可能就反过来了,可能大陆维基人觉得没问题,但台湾维基人就觉得不妥了,我觉得这个议题,似乎在中文维基上不太容易形成共识,不知是否有两岸都可以有共识的作法。--Wolfch (留言)-欢迎扩充基础条目 2013年11月10日 (日) 06:09 (UTC)[回复]
我认为这里是一种特殊情况。同一个条目里面,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数据就是用中国、台湾的方式(也就是所谓大陆不能接受的方式)统计,也照样保留原样。我认为这样显示差别才是凸显不同机构自身特性的做法,无论大陆和台湾维基人都应该作为“维基人”理解这一点。—Snorri留言2013年11月10日 (日) 07:50 (UTC)[回复]

基本背景知识

  1. World Bank、IMF及CIA等单位都有编辑世界各国的资料,算是个资料库,严格来说是第一手来源;(或是收集其他第一手来源组织政府的数据的第三手跨国性组织)
  2. 这些资料库的国家/地区编码,大都是以ISO_3166-1做国码栏的互动和整合,以避免岐义;
  3. 因为中国政府的压力,World Bank没有列台湾的数据,以致研究者在使用World Bank资料库时常忽略台湾(但香港仍有),IMF资料集则没此问题;
  4. 这些资料库中的国名,并没有统一,所以对于跨国比较的研究者来说,应以ISO_3166-1为资料整合、排序等动作为主要依据;
  5. 国码是资料交换的重要元资料,未必一定就是有国际关系上的国家一般意义。

所以,关于维基百科中,在列出资料库转出的内容上,

  1. 维基百科内容不应该以资料库一手来源来决定国家命名,一手资料库给的权威资料点应该是:国码-某数据,就像Wikidata一样,是以Q####等编号来介定一个实体,然后在各个编号实体上加上各种不同的claims断言;
  2. 维基百科条目内容不应该在各别资料库有岐异的命名上,选择一个而不选择另一个资料库的命名;
  3. 许多这样的资料库的国家简称和全名的字串及翻译分岐很大,如Korea, People's Republic v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等等(更不用提其他地方中文译名不同的地区或国家),真的搞跨国资料比较研究和GIS视觉化研究的人都知道,资料库中给的命名和简称不会是国名的可靠来源;
  4. 在台湾政府和ISO组织的已有的相关争议上,中文维基百科应谨慎表达中立;
  5. 在Wikidata的新技术架构上,应该以ISO country code 两位元罗码字母符号为资料一致性的基础,而不是某特定有岐异的中文命名;
  6. 按Wikidata的精神,大可以用ISO country code两位元罗码字母符号,串连出一系列不同组织或资料库的自称和他称,供用户选择使用;
  7. 个别维基用户不应该以个别爱好,宣称资料库中的命名为权威,需知更多二手来源如经济学人或金融时报等,在引用IMF及World Bank等数据时,基本上都以一词Taiwan称之,按二手可靠来源的方针来说,维基百科中的相关命名应该以如经济学人或金融时报所做出的判断为主,而非直接介入台湾政府和国际组织的相关争议上。
  8. 注意反讽之处(欲盖弥彰):ISO 3166-1的香港并无中国一词,ISO 3166-1的台湾硬加上了中国一词;而实质主权是香港无,台湾有,所以明眼人都知道这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问题,为什么没译中国香港而有中国台湾省?

所以,若User:Snorri没有什么比较好的,以二手可靠来源为内容基础及Wikidata为技术基础的建议方案的话,我想这个讨论就留个记录就好,看热闹的人可以散去。这个议题需要的是对于各种宣言/断言能中立而对技术模版如 和Wikidata未来发展有兴趣的人长期关注的议题,若只是针对特定几个国码去图某种命名偏好的选择而不是去对所有的国码及可能的主要资料库对做全盘考量并全面行动方案,这种讨论难有共识。--(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1日 (一) 02:17 (UTC)[回复]

第一手来源在此处恰好是比第二手来源更重要更加应该遵照的来源。因为这个列表就是在介绍各个第一手来源的情况。如果是一篇对这些来源的数据进行综合比较的文章,那么在内文中使用第二首来源进行主要参考是合理的。而这里在直接列举第一手来源的数据时,反而不应该使用第二手来源来进行评价。我已经说过,这个地方是一个特殊情况。这里也不是有关国家命名,而是反映各个统计机构的不同统计方式。不同的统计机构使用不同的方式来统计,正应如此,才应该将实际的统计情况区别开来,以便各个读者明白其中的差别。让读者知道。“原来美国中央情报局是按照中国和台湾来立项统计,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按照中国和中国台湾省来立项进行统计”,这一点难道不是很重要的吗?这难道与个人爱好有什么关系?hanteng以上扬扬洒洒一大堆理由,要么是不相及,要么是站不住脚,却以居高临下的方式说“若User:Snorri没有什么比较好的,以二手可靠来源为内容基础及Wikidata为技术基础的建议方案的话,我想这个讨论就留个记录就好,看热闹的人可以散去。”直接来决定讨论的结果了。这样好吗?显然是过于武断而不尊重正在讨论的对方了吧?—Snorri留言2013年11月11日 (一) 09:28 (UTC)[回复]
另外,如果有谁真的要“统一各个资料库的命名方式”(注意我并没有要求过这样做,我反而要求的是显示美国中央情报局是按照中国和台湾来立项统计,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按照中国和中国台湾省来立项进行统计,这明显不是什么“统一”),那么应该遵照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尽量避免统一地将中国和台湾并列,让中国指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统治的区域或实体。—Snorri留言2013年11月11日 (一) 09:33 (UTC)[回复]
我有说和没说东西大家可以读,在此再重复一下Snorri看似没懂的地方:
  • 维基百科内容不应该以资料库一手来源来决定国家命名
  • 维基百科条目内容不应该在各别资料库有岐异的命名上,选择一个而不选择另一个资料库的命名;
  • 在台湾政府和ISO组织的已有的相关争议上,中文维基百科应谨慎表达中立;
  • 个别维基用户不应该以个别爱好,宣称资料库中的命名为权威...需知更多二手来源如经济学人或金融时报等,在引用IMF及World Bank等数据时,基本上都以一词Taiwan称之,按二手可靠来源的方针来说,维基百科中的相关命名应该以如经济学人或金融时报所做出的判断为主,
  • 这个议题需要的是对于各种宣言/断言能中立而对技术模版如和Wikidata未来发展有兴趣的人长期关注的议题,若只是针对特定几个国码去图某种命名偏好的选择而不是去对所有的国码及可能的主要资料库对做全盘考量并全面行动方案,这种讨论难有共识。
--(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2日 (二) 08:33 (UTC)[回复]

个人意见及用辞表述

另外我仔细看了hanteng的答案后注意到其用词有些令人不解之处。

  1. “个别维基用户不应该以个别爱好,宣称资料库中的命名为权威”,请问这里的“个别用户”指的是谁?谁宣称“资料库中的命名为权威”?什么是其“个别爱好”?请具体指出。
  2. “注意反讽之处(欲盖弥彰):ISO 3166-1的香港并无中国一词,ISO 3166-1的台湾硬加上了中国一词;而实质主权是香港无,台湾有,所以明眼人都知道这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问题,为什么没译中国香港而有中国台湾省?”这句话说的“欲盖弥彰”指的是什么?“此地无银三百两”是什么问题?为何要提到与此讨论完全无关的“ISO 3166-1”?请明确说明。

以上。—Snorri留言2013年11月11日 (一) 09:40 (UTC)[回复]

不太了解具体情况,也就是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出的中国数据是包括台湾的是吗?如果是,应在条目里详细说明。维基百科使用的名称并不一定与原文一致,因此个人认为使用“台湾”是合适的,但是应注明原文写法(“中国台湾省”)。此外,既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把台湾视为国家单位,那就应该与欧盟、苏联、香港等一样,列出但不参与排名,可参考英文版条目en:List of countries by GDP (nominal)。—Chiefwei - - - 2013年11月11日 (一) 11:03 (UTC)[回复]

错,IMF国际的币基金组织给的中国数据不包括台湾的数据,也不包括香港的数据。若是命名的问题,User:snorri说:
我发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使用的是中国(China)和中国台湾省(Taiwan Province of China)的名目进行排名。我认为在维基百科的列表中也应该使用同样的名目

我已好心提醒他,这个不是IMF的决定,而是IMF在开放资料时,采用了ISO country code的国名对映表去输出报表。另外这些经济体的统计数字收集单位,著眼的是经济体而非国家,维基百科上的作法“将香港列出但不参与排名”也和IMF的资料输出相左,那么为什么不照IMF的资料库输出一样,将香港列出也参与排序排名?

关于ISO country code在此讨论的重要性,请见#iso_cc,本人因为研究及制图需要,对这些开放出来的跨国比较资料集略有研究并实际使用心得,如[2][3]

所以基本上User:snorri关心的不是措辞的问题,而是他认为“将“中国”、“香港”、“台湾”并列是不中立的表达”,我就不知道经济学人杂志或金融时报等可靠二手来源在列表时并列“中国”、“香港”、“台湾”就是不中立? --(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1日 (一) 16:29 (UTC)[回复]

经济学人和金融时报是否中立和维基百科自身的中立性无关。在维基百科的角度来看,这两者都只是一家之言。维基百科的中立性就体现在做综合评估时不完全遵从任何一家之言。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里面说的很清楚,“维基百科应该反映中立的现实,从而应认为“中国”一词不应该与任何单一独立政治实体或政府相同。尤其“中国”一词不应被用作与现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管治下的地区,或与未包含香港及澳门的“中国大陆”同义”。将中国、香港、台湾并列在“各国XXX列表”中,违反“维基对于海峡两岸究竟是一个国家或是两个国家所选择的立场是保持沉默”的条文。—Snorri留言2013年11月11日 (一) 19:19 (UTC)[回复]
您还是不愿区分命名和数据的问题吗?我并没有要反对你要修改“中国”一词为“中国大陆”的新建议,我只是很务实的跟你说,这最好是要将相关的国家模版如#seperation_code_name_template#seperation_code_name做通盘考量:
  1. 你思考一下,是谁将数据从原始的IMF 或CIA等的公开资料集转换成维基语法的列表,目前是不是中文列表条目没有自动自发的资料流程,而只能照抄英文维基呢?
  2. 以后还是有更多更新的资料要把CSV或XLS的数据资料档转成维基语法的需要,那是谁在做?
  3. 反映国家命名的当下社群共识如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是要怎么做比较好?个人认为在所有列表中采用国码而非国名,比较能久远,一方面若社群共识有变动只要改相对映的国家模版,或用机器人去修改列表中使用国家模版中某一变型表示即可;
  4. 若你不爽这些列表的名称是“中国”而非“中国大陆”,你应该去搞一个{{flag|CHN|大陸}}或{{flag|CHN|mainland}}的选项,以便在这些列表中快速处理这些资料集能从原始国名代码转换成社群能接受的名称。
若你有比较好的流程建议请提出。若你现在的讨论心得结果是要在列表中使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并列,而反对将“中国”、“香港”、“台湾”并列的现状(我已说明了此现状的来源是中文维基相关列表条目照抄英文维基的维基码而非有自己的转档流程的结果),那也请另标开启讨论。请你了解我做为天天碰资料集的社会科学家和知道转档流程的繁琐的人,提出这些务实问题如#seperation_code_name_template,不是阻止你想要做什么而丢出来的门槛,而是要求你在思考解决方针时,能有全盘考量如何建力一个省时省力的流程,而不是简单自己政治爽的一时方案。--(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2日 (二) 01:49 (UTC)[回复]
我已经在下面说过了。为了省事而使用某个违反方针的模板,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没有任何方针规定一定要使用这个模板来做列表。我们完全可以直接使用纯文字来叙述各个项目名称。还有,我很郑重的说明。我是依照方针来做事,指出违反现行方针之处,要求修改。我没有参杂任何“个人喜好”或者“政治不爽",请停止妄自用负面方式猜测我的动机,或者说抹黑我。—[User:Snorri|Snorri]](留言2013年11月12日 (二) 07:41 (UTC)[回复]
请指出我的方案(在列表内容用国码,在显示国名及国旗内容时,用方针及社群共识)违反方针的地方?列表的工作是苦差事,请问你做过几个?我是做过一些,所以才和你分享处理资料转出转入的难处。若你指不出来我的方案违反方针的地,是谁在抹黑谁呢?。在你这次发言时我还花了时间做了一个你想要用的中国大陆模版,还试了一下(见条目历史),是谁怕做事?是谁只会拿方针无来由的攻击别人呢?
我不猜别人动机的,你自己在自己的发起的意见调查#snorri_survey,发表了“认为将“中国”、“香港”、“台湾”并列是不中立的表达”的个人观点,那么我就此说你参杂“个人喜好”或者“政治不爽",也是以此为依据的。
至于你参不透我的基本论点:
  1. 区分国码和国名:如此可以分出资料层和呈现层,方便维持资料的一致性(后端),而国名呈现可以以模版flag 等做转换(前端);
  2. 二手来源为主的国名:如此可以避免台湾国码TW的国名对映的争议问题;
  3. 二手来源为主的国名:中国国码CN的国名对映,我其实不怎么在乎,只是在乎在数据资料集中,中国国码CN常常不包括港澳,所以对那种情境下使用中国大陆为国名,我采取务实的同意立场;
这些基本论点和立场,是怎么变成是“违反方针”的?你自己好好想想。--(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2日 (二) 08:26 (UTC)[回复]
应该自己好好想想的是你。我的调查基于方针和常用惯例,与我自己的政治理念或偏好毫无关系(话说回来你知道我的政治偏好?笑话。我从来没有在这里表露过我的政治偏好),我在讨论维基的正式方针和通行方案,你在以此揣测我的政治偏好,这是你自己需要反省的地方。另外我已经说过了,为了省事而使用违反方针的编码或模板,是本末倒置的做法。违反方针之处我已经提过了。视而不见的是你:
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里面说的很清楚,“维基百科应该反映中立的现实,从而应认为“中国”一词不应该与任何单一独立政治实体或政府相同。尤其“中国”一词不应被用作与现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管治下的地区,或与未包含香港及澳门的“中国大陆”同义”。将中国、香港、台湾并列在“各国XXX列表”中,违反“维基对于海峡两岸究竟是一个国家或是两个国家所选择的立场是保持沉默”的条文。
再次强调。模板无法反映来源的分割方式,说明模板需要改进。以修改模板费事为理由无视以上的违反方针之处,是本末倒置的荒谬做法。—Snorri留言2013年11月12日 (二) 08:38 (UTC)[回复]
另外,IMF使用什么方式公开资料,居然不是IMF的决定?这种荒谬的逻辑不知从何反驳起。IMF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开资料,自己决定选用ISO country code的国名对照表,就说明了这是IMF自己的选择。这不是IMF的决定是谁的决定?IMF为什么这么做,你应该自己去问IMF,而不是在这里将其不合理化,做成IMF“错了”,维基要“纠正过来”。IMF用的是ISO country code,那么维基百科或者照着他的决定来显示,或者照着自己的方针来显示。这才是讨论的重点。—Snorri留言2013年11月12日 (二) 08:47 (UTC)[回复]
我已清楚说明了,国名的问题应该用第二手来源来解决,第一手资料库来源不管是IMF或是CIA,不是可靠的国名来源,你要听不进去这么简单的论点:“资料库一手来源并非国名可靠来源”那我也没办法。方针很清楚的说维基百科是以二手第三方可靠来源为依据,我也交待了很清楚为什么在国名上,IMF等组织因为使用了ISO国码的国名对映,已涉入和台湾政府的相关争议。不是第二手来源,又不是第三方来源,在国名上IMF等组织本来就不如经济学人等专业财经杂志独立。我没有说谁对谁错,所以我对你偏好IMF多于CIA的资料的看法是你自己的政治选择,我这里只有来源选择,二手第三方可靠来源远大于一手非第三方来源来的可靠。我有说的和没说的请你分清楚,资料库是不是可靠来源,代不代表官方组织立场,你自己去看维基方针思考。
我也再重申,你只有大叫“以修改模板费事为理由无视以上的违反方针之处,是本末倒置的荒谬做法。”而没有说明我提方案违反方针之处,在此抗议你误导讨论。--(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2日 (二) 10:29 (UTC)[回复]
也许是我表述不够准确。模板有不足之处(一开始是只有中国模板和台湾模板的),而导致了列表呈现方式违反了方针。既然你现在改出了能够使得列表界面符合方针的模板,也就达到了我说的退一步的方案。我视为共识达成。至于原来的模板使用方式违反方针之处。我已经重复了两遍,还用quote框了起来。你一再视而不见,我也没办法。你的作为已经说明了,只要不怕费事,就可以通过修改模板来达到符合方针的形式。这还需要有什么好说的呢?每次我指出你的错处你就视而不见。反而多次抹黑扭曲我的言论,维基百科的风气在你的影响下只会越来越坏。另外。这个讨论本来和政治没什么关系,只是避免地域中心方针的实施问题。你一上来就扯一大堆“政治”的框架,想将我塑造成利用讨论达到自身政治目标的人(甚至连我的政治立场是什么都不了解就开始各种恶意揣测)。还追到别人的讨论页来抹黑我。我都替你觉得无聊。拜托你的政治敏感度不要那么高,现在没人在这里聊什么政治。你抹黑人的手段再高,我也懒的理你。想要知道我编条目的重心在哪里的人,看我的用户页就知道,我的兴趣在什么地方。—Snorri留言2013年11月12日 (二) 12:02 (UTC)[回复]
你再怎么框,也不代表我的提案有违反方针,至于政治的框架我已说的很清楚了,你现在指控我“追到别人的讨论页来抹黑我”,我只能引用一小段给别人评断
现在我已提出退一步的方案,使用“中国大陆”和“台湾”并列。不过对hanteng来说,似乎没有什么进一步退一步的问题。只能使用“中国”和“台湾”并列的方式了。不得不说是非常遗憾的事情。—Snorri留言) 2013年11月12日 (二) 07:48 (UTC)
:那不是我的立场,也不是我的方案,我有做的是花心力做出中国大陆的模板Template:Country_data_中国大陆,也测试过了[4],只待有讨论共识。谁只是政治编修[5],谁关心维基编修,应该很清楚。--(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2日 (二) 11:28 (UTC)
另外,我做了模板不代表(1)社群支持在列表改“中国”而使用“中国大陆”和“台湾”等其他国家并列,还有待讨论,(2)这也不代表问题就已解你决了,还有谁要去修改这些现有列表的问题。我就看看你倒底是想要去更新所有的最新数据呢?还是只是想搞像这样的政治编修[6](这可是违反了WP:避免地域中心的方针,还有WP:PSTS的问题)。
至于你说的:“...只要不怕费事,就可以通过修改模板来达到符合方针的形式”你实在是在状况外,我就没什么话好说的,这只有加深我对你这次议题的政治倾向的认知,你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些列表和模版的对应和设计方式。你就慢慢手动改吧,我时间到了就在你手动改后来更新最新的数据吧。--(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2日 (二) 15:13 (UTC)[回复]
死不认错也无济于事。你再不认,也无法让人忽略我框起来的部分指出的问题。我的留言
现在我已提出退一步的方案,使用“中国大陆”和“台湾”并列。不过对hanteng来说,似乎没有什么进一步退一步的问题。只能使用“中国”和“台湾”并列的方式了。不得不说是非常遗憾的事情。—Snorri留言) 2013年11月12日 (二) 07:48 (UTC)
发生在你把模板修改为中国大陆之前,那时候我怎么可能预测你会妥协。当然你现在又改回”“中国”和“台湾”并列的方式了。说明我的预测也没有错。不是什么“进一步退一步”的问题也是你的原话。你三番四次抹黑扭曲我的发言,也无法掩盖一个事实,就是我从来都在讨论方针,而不是做什么“政治编修”。你再怎么用暧昧的问句明示暗示我编辑有“政治动机”(什么不去更新数据而只是更改名称[7]),也只能说明你的眼睛只被“政治编修”的有色眼镜过滤着,无法客观看待他人的编辑(有心人看看[8]版本就知道CIA的数据照样是“中国”和“台湾”并列,而且我已经说明了我更改的理由,和政治无关,更遑论违反方针)。我已经回答过了,我的重心在列表项目名而不是数据,尽管两者自然是有联系的。对于你无法理解我讨论的重点,只能带着有色眼镜来用自己的政治分类法解读我的编辑的做法,我一开始已经点明了,而你从未停止。你这样带着偏见来进行讨论的做法实在让人感到恶心。—Snorri留言2013年11月13日 (三) 05:35 (UTC)[回复]
再说一次 :
  1. 我只是拿实作证明,国码和国名可以分开处理,不是你所攻击的“本未倒置”,来粉碎你无端的指控“违反方针的模版”;
  2. 列表中,若有中国、台湾、香港、关岛并列的结果,并没有违反方针的问题;
  3. China的英文国名被转换成“中国”,South Korea被转换成“南韩”,Taiwan被转换成“台湾”并列的现有方式,是相关模版的设置结果;
  4. 你名义上说要回归IMF一手来源的命名,但你一方面无法说服我和其他用户对一手来源决定国名的疑虑,又没有说要把South Korea等国改以IMF转出的长正式国名,如大韩民国,所以我们就有合理怀疑你的政治动机;
  5. 你实有的编辑,符合只针对台湾项目改成Taiwan, Province of China你译出的中文文字,更加深我们怀疑你的政治动机的合理性;
  6. 你不愿意接受我说的事实:(1)ISO、联合国等单位和台湾政府在台湾的国名上有争议和冲突;(2)模版目前不是对错问题,还在讨论中,但都是可以改;(3)此事的流程和处理量很大需要整体考量,而不是像你这样只看‘两岸’,而不讨论一个整体适用的处理模式;
  7. 在一个列表中这些统计单元并列成表是事实,和个别编辑的决定无关;
  8. 在此列表中是所有经济统计体并列,不是单挑两岸四地并列,别再乱攻击人违反方针;
  9. 你想要继续讨论这些经济统计体并列在一个表中的国码及对应名称的话,请继续;
  10. 我的立场一直没有变,我主张以第二手来源的列表名称惯例来处理,如经济学人商业周刊等的列表国名方式,而不是使用一手来源的国名(理由很简单,一手来源在国名上不可靠,而在台湾码TW的国名对映有争议);
  11. 我做模板给你看只是想证明你不了解状况说错话,这样完全没有本末倒置的问题,你也没有提供一个可以执行你让所有国名回归一手来源国名的可行方案,但你只针对两岸,而数次忽略我提南北韩国名的问题,更加深我和他人对你此讨论串的正当性疑虑
这看眼镜有没有颜色有关,这和你自己的行为和发言有关,自己承担吧。--(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3日 (三) 06:32 (UTC)[回复]

政治问题

资料的整合问题我已经很务实的提出目前在维基及社会科学家整合资料的主要策略是,使用国码,而不用国名。然而User:snorri仍想要讨论不会有结论的政治问题,那么我就全部一次回应完:

  1. 我已说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使用的是中国(China)和中国台湾省(Taiwan Province of China)的名目进行排名,是因为ISO country code的命名争议的源头而起,相关的脉络可读此博文:[9]
  2. User:snorri关不关心务实的资料整合整理问题,还有WP:列表的目的和对中文维基条目的用法,我想是不在乎的,否则他不会对我提出的严肃的发问视而不见,而发言说:“将“中国”、“香港”、“台湾”并列是不中立的表达”,明显表达其政治问题高于资料整合整理问题的立场;
  3. 所以我很早就说:“个别维基用户不应该以个别爱好,宣称资料库中的命名为权威”,就是要请User:snorri注意别有选择性去宣称某资料库中的命名为权威,如他在此讨论页提到他对IMF命名的爱好(我已说了不是IMF的命名,而是IMF转出国名档时用ISO 3166-1的国码配合联合国统计单位的国名资料为主),还有对CIA资料中的国名不认同。
  4. 我已经不只一次提点User:snorri,这些事情的源头在于联合国、ISO组织及台湾政府间的相关政治争议,由于这些组织有涉入TW国码对映的国名的争议,中文维基应保持中立;
  5. 我已经不只一次说明,使用二手来源如经济学人等的列表命名方式,会比使用一手来源的命名方式来的符合中文维基的方针WP:列表WP:PSTS
  6. 我已经不只一次说明,ISO 3166-1的东西是直接和此讨论相关,因为User:snorri口中的IMF资料输出,还有一堆网站的在地化(L10n)方案包,就是利用ISO 3166-1码的东东来输出他看到的结果;
  7. 我是点出了政治反讽的“欲盖弥彰”之处,这是我个人意见,大家可以自行评断:
ISO 3166-1的香港并无中国一词,ISO 3166-1的台湾硬加上了中国一词;而实质主权是香港无,台湾有,所以明眼人都知道这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问题,为什么没译中国香港而有中国台湾省?

欲盖弥彰的部份就是中国政府对台湾没有实质主权,而相较于香港,反正全世界都知道香港已回归,所以ISO 3166-1在历年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政治优势的联合国的统计单位公布的国名上,就不去加什么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的改变,但因为全世界有倾向认识到台湾有独立行使主权的可能,所以一定要加个Province of China,同样的政治操作和手法也发生在奥运的IOC code见此国际奥委会国家编码列表

那么我想,User:snorri的政治意见认为“将“中国”、“香港”、“台湾”并列是不中立的表达”,可以去发给国际奥委会等单位去除掉香港和台湾好了,以避免不中立的并列?

我想,这其实是对维基中立原则很大的一个误解,中立不是假中立去使用一级来源,真中立是去使用二级来源去突显一级来源间的冲突和政治性,此事的源头是联合国、台湾、ISO等等有涉入的政治及民事争议,中文维基百科应该是使用第三方第二级可靠来源来取得至少一步之遥的距离(见WP:PSTS)。换句话说,维基百科的中立性是建立在对二手可靠来源的中立性描述,而不是对一手来源做原创的中立性表述,这是user:snorri在此犯的最大错误。

--(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1日 (一) 17:11 (UTC)[回复]

关于两岸三地用词的中立性表达

另外以上提到中立性,顺便在此对当今活跃的中文维基人做一个意见调查(为了不让管理员说胡乱开讨论,就在此展开了):

  1. 你是否同意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的内容?
  2. 你认为将“中国”、“香港”、“台湾”并列是否是中立的表达?

以上的调查动机是,近来很多维基人在编辑的时候将“中国”、“香港”、“台湾”在条目内文中进行分立叙述,或者依此在列表中进行分项排列。于是想调查一下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是否还是大多数人的共识。—Snorri留言2013年11月11日 (一) 09:46 (UTC)[回复]

我先来发表我的看法:

  1. 我认为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是目前能够让两岸三地维基人进行合作的重要基石,也是维基百科中立性原则在两岸三地问题上的具化体现。所以我同意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的内容。
  2. 我认为将“中国”、“香港”、“台湾”并列是不中立的表达。首先这和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的内文冲突,其次,这个并列表达没有照顾到中国大陆方面的观点(无论是官方观点还是民间观点),这无疑是不恰当的。一个列表中如果只能限制使用“中国”、“香港”、“台湾”这样的并列表达,我认为是对中文维基中立性的侵害。是一个无法让很多中国大陆读者接受的表达方式。也是对维基百科本身的中立形象的损害。

以上。—Snorri留言2013年11月11日 (一) 09:56 (UTC)[回复]

这一问题明明已有定论,两岸三地并列应使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单纯使用“中国”或者使用上文的“中国台湾”都不合适。—Chiefwei - - - 2013年11月11日 (一) 10:04 (UTC)[回复]
(:)回应这个调查和上文并没有直接联系。我已经强调了很多次:“上面的条目是一个特殊情况”。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维基人都没有仔细阅读我的理据,就直接根据一些快速浏览的印象进行判断。算是我求求各位。仔细阅读我的留言,谢谢了。—Snorri留言2013年11月11日 (一) 10:24 (UTC)[回复]
(!)意见我真的很不理解,为什么一个如此严肃的讨论,最后会被当成一个可笑的闹剧。我真的想求教各位,要怎么样才能有人愿意平心静气的与我进行讨论。真的多谢了。—Snorri留言2013年11月11日 (一) 10:27 (UTC)[回复]
就看你回不回应严肃的发问啰。而不是留言:“这里是中文维基。你的argument都是没有意义的”(一下说中文,一下留英文?)--(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1日 (一) 15:55 (UTC)[回复]
不蛋疼。--管闲事且对地图炮具有100%抗性的朝鲜的轮子留言2013年11月12日 (二) 14:21 (UTC)[回复]
(:)回应中国,港澳,台湾, 两岸三地不可以说吗? 是个人都知道 这里的中国只指中国内地——Zhejiang留言2013年11月12日 (二) 04:56 (UTC)[回复]
(:)回应:请问你对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方针的看法是?你认为应该修改这个方针吗?—Snorri留言2013年11月12日 (二) 07:35 (UTC)[回复]
(:)回应:对于避免地域中心,我的看法是不要将政治性的议题纳入条目,免得引起不必要的争议。--☜Eager Lin☞ 在此一言㊕ 2013年11月25日 (一) 23:31 (UTC)[回复]

关于数据和国名的区分

简要重复我之前提的基本论点:

  1. 第一手来源World Bank、IMF及CIA等单位都有收集世界各国的资料,但此类资料的权威性质在于ISO国码对映的相关数据:如HK-GDP、CN-Internet penetration rates 、TW-National Debt,并非国名。
  2. 此讨论串在于决定维基百科条目中的“两岸措辞”,开启讨论的人User:snorri建议采取(仅对两岸,并非所有列表国家及地区)第一手来源的“资料库”国名栏目的字词,我持反对立场,理据是其他第三来源如经济学人金融时报都是以Taiwan称台湾
  3. User:snorri仍未回应,若采取他建议的利用第一手来源的“资料库”国名栏目的字词来回归三种不同资料组织单位World Bank、IMF及CIA给的不同国名的话,那么两岸以外的其他国家是否也要比较办理?

我在此再补充重要的一点,维基百科的重心是在条目及其措辞,而WP:列表指引中明确的说其功能主要在于归纳、列举、或导航,并非回归第一手来源的用辞。更不用提WP:NOR的方针也明说,第二手来源为主,若要引用第一手来源,也需要以第二手来源为主。那么就列表所需要的归纳、列举、或导航的功能,还有不可原创少用没二手来源支持的一手来源的方针这两大理据,没有必要去使用第一手来源资料库中的非权威资料项(也就是国名)。

至于ISO country code的重要性很简单:在资料整合的实践上是做为权威索引,在维基百科上是拿来做国家模版,所以若真的关系资料整合和“一致性”的归纳、列举、或导航的话,应该以ISO country code为主,中文国名难有“一致性”。

User:snorri要回应,可以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 这里谈的问题核心是数据还是国名/地区名?(参见WP:列表
  2. 像此列表条目中的国名/地区名的角色及功能为何?是维基百科中用来归纳、列举、或导航,还是用来宣扬一手来源资料库中写的国名?(参见WP:列表
  3. 我们是要迁就维基百科以条目及二手来源为中心的措辞,还是要使用一手来源的措辞?(参见WP:PSTS
  4. 目前User:snorri的建议(i.e. 使用一手来源的措辞)是否亦适用于香港、澳门及以其他所有国家和地区呢?(参见WP:避免地域中心

要让一个讨论有严肃的深度和广度,就要严肃的面对资料及来源的问题,做全面和整体的考量。至于闹剧可不可笑,就看WP:NOR方针提点我们的,不要在一手来源上的内容去争不同会有岐异的原创解释和诠释,而应该去采用二手来源,来确保中立性。若我们仅仅只是对一手来源的非权威内容去做使用,而不去处理,那么就有点误会百科和wikidata的差异性了。

建议若User:snorri这么在意不同组织对各种国码的不同表述的话,建议去贡献Wikidata等的相关页面,如[10][11][12][13]等等,去补充内容及相关资料结构。百科条目中的列表不是做这种事的地方。

--(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1日 (一) 14:10 (UTC)[回复]

你的论点已经偏离了讨论的实质。这件事情的重点根本不在ISO也不在wikidata,这里是中文维基。你的argument都是没有意义的。—Snorri留言2013年11月11日 (一) 15:26 (UTC)[回复]
有没有偏离大家自有判断,你尚未回答我提的问题,那些正是中文维基中有关WP:列表WP:NOR的问题。这里的讨论我主张要迁就维基百科以条目及二手来源为中心的措辞,而非您主张使用一手来源的措辞。--(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1日 (一) 15:42 (UTC)[回复]
我最开始的两个不解之处,你似乎也没有回应。如果你不能忍受使用英文,我会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注意。你一开始已经误解了我所要讨论的事情,所以你接下来的论据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不想展开来逐条批驳为什么是没有意义的。这只会使这个讨论串变得更加长,让人无法理解(当然你现在留的离题的长篇大论已经让人难以理解我最初讨论的重点了)。—Snorri留言2013年11月11日 (一) 15:52 (UTC)[回复]
是否离题他人自有判断,用不用英文何时用英文,别人也会看你我的发言,我已说了你的主张是使用一手来源的措辞,而我的主张以条目及二手来源为中心的措辞,若你仍不想回答我提的严肃且实质的问题,那么是你使这个讨论成为笑话的,不是我。--(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1日 (一) 16:10 (UTC)[回复]
一般的礼仪是,先问问题的人有权先得到回答。你没有回答我一开始提到的两个不解之处,我自然希望在你回答了之后再来回答你的疑问。—Snorri留言2013年11月11日 (一) 16:14 (UTC)[回复]
你这两个问题是政治问题而非实质问题,所以我选择先回答资料方面和来源方面的实质问题以免使这讨论串的问题轻重不分,你的两个政治问题我已回于此#snorri_politics,望您满意。--(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1日 (一) 17:27 (UTC)[回复]
在看到我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回答(尽管是重点不太对的回答)后,我决定也回答hanteng的问题。
  1. 问题的核心自然是排名项目的名称。这个名称和数据自然也是联系在一起的。抛开项目名称来说数据和抛开数据来说项目名称都是偏颇的。问题的核心是:直接引用一个统计机构的列表时,是否应该使用统计机构自身的用词。我认为在列表引用时,大可以遵照原来的用词。
  2. 作为一个列表性的引用,这里的项目名称的功能就是准确地向读者反映“这个机构是怎么样列出数据的”。如果里面说的是“欧盟的GDP:XXX”,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列表里面这样写。
  3. 一手来源和二手来源在这个数据统计机构上是很模糊的。IMF作为统计主体。它采用的是各个国家的原始数据(第一手来源),然后进行整合,采用特定的项目进行统计。我认为这是一个二手来源的特征。至于使用二手来源的措辞,还是使用一手来源的措辞,这取决于二手来源的可靠性,数量,公信力。维基百科直接引用的话,应该是遵照一手来源以直接反映资料本身的原貌。
  4. 我的建议仅限于在反映某个单一统计机构的列表(也就是维基百科条目里的“某某机构数据列表”)中,使用原本的项目名称来做维基列表的项目名称。不包括将多个机构的数据整合后作出的综合性列表。
以上。—Snorri留言2013年11月11日 (一) 17:36 (UTC)[回复]
再回应:
  1. 国名不如国码易整合和使用,国名如台湾国码TW的对映有政治及民事争议,IMF等不是统计机构,而是研究机构加有政府组织的特性,在此络脉下在国名的认定上有一手来源的问题,还有非第三方的问题。相较之下,经济学人等同样有用列表的单位,是新闻机构且产出二手来源的专业财经报导,其国名的认定才符合WP:PSTSWP:列表的要求。
  2. WP:列表指引中目标很清楚是导航,也就是说若有读者想找台湾在不同来源资源中的GDP排名,他要的只是一致性的可靠来源常用国名,而不是不一样的国名,不列导航和搜寻。另外,“这个机构是怎么样列出数据的”的已超出WP:列表指引中的要求;
  3. 一手来源以资料库的方式整合后,在社会科学内还是一手来源,因为原始资料只是原始资料,而没有断言(并非Snorri所言有模糊之处,若不相信我这个社会科学家,你可以去找其他社会科学家或图书馆/信息学家问问)。另外单就台湾国码TW对映国名的事情上,联合国及ISO有涉及,使其丧失其第三方独立来源的公信力;
  4. 你这样做(列表>条目)基本上反转了在百科全书中,列表是辅助,知识条目是主体的做法,不足取。我已建议你要以维基平台去忠实反映一手来源的断言的诸多不同,应该是去使用wikidata,我已在上面提供案例参考,在此略,另注意维基百科不是不经筛选的资讯收集处维基百科不是公有领域或原文资源的收集处
综合以上,你的建议和方案在来源方面不如我的(二手>一手),在整体性及维持性不如我的(你要如何维持其他国家在不同资料集的不同命名呢?为何不使用已有的country code配合flagicon等模版就好了?),若你没有比较好的论点和执行修改计划,求你花点时间去弄wikidata吧。--(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1日 (一) 18:12 (UTC)[回复]
我愿意退一步,采用维基百科通用的做法,使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来显示各个机构的排名项目。其他论点我不想再反驳,除了数量太多,对每一个论点都细细反驳只会陷入无尽的泥潭。—Snorri留言2013年11月11日 (一) 19:10 (UTC)[回复]

这不是进一步退一步的问题,请考量如何使用/修改Template:Country_data_China以做出你现在提的““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并列(而不是现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并列)呢?目前Template:Country_data_China没有“中国大陆”的别称,亦没有“中华民国”的别称,照理来说这template应该允许纳入Template:Country_data_Republic_of_ChinaTemplate:Country_data_People's_Republic_of_China中所有的选择,以利编辑者看情况利用,请您另标开启关于这些template的设计改进先,我们再来看这些列表内容使用相关国家模版时的适切作法。--(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2日 (二) 01:02 (UTC)[回复]
我想你是本末倒置了。没有人规定一定要用Template:Country_data_China来做列表项目名。Template:Country_data_China中没有按照““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来排列,说明这个Template:Country_data_China是不应该使用的。就这么简单。为了使用一个Template:Country_data_China模板而违反现行方针。这就是本末倒置。—Snorri留言2013年11月12日 (二) 07:32 (UTC)[回复]
唉,你自己点点看,
  1. 比较看看吧[14],效果如此[15]本来模版就是可以改的,你大小声做什么?
  2. 你指不出来我提案违反方针的地方,那你这里的编辑是不是违反方针呢?[16]
  3. 你还没回答若要按你的回归一手来源(我已说明反对的方针及务实理据),你是不是也要用符合IMF的一手资料库中的南韩和北韩的全名而非现在的简称呢?--(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2日 (二) 10:41 (UTC)[回复]

这个讨论已经变得过于冗长

如上所见,这个讨论串已经过于冗长。希望有认真负责的管理员在仔细阅读和了解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总结和归纳,以便讨论继续进行。否则准备加入的用户可能会耗费过长的时间来了解相关历史。—Snorri留言2013年11月11日 (一) 17:35 (UTC)[回复]

应该是您依此讨论的结果,再精练您真正想要提的意见和建议,另段开启,必要时加anchor模板以突显脉络,自己动手吧。--(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1日 (一) 17:45 (UTC)[回复]
请不要把一个正在进行的讨论说成已有结果。另外讨论中大多数的文字是谁所写很明显。我把我的意见精炼得再多也无法有效缩减讨论串的长度。谢谢。—Snorri留言2013年11月11日 (一) 19:12 (UTC)[回复]
我没有说这讨论已有结论,我只是说你可以按目前有的结果,判断什么是需要讨论的,重新界定问题后自己另开一个比较聚焦的讨论串,若你不愿意面对他人意见认真聚焦把自己的想法理据和意见弄清楚,你要期待管理员弄是否有点过份呢?自己动手吧,本来讨论中问题的再界定及确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只是看你怎么去面对原来你不知道的事实和证据去修改你原有的问题意识。--(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2日 (二) 01:14 (UTC)[回复]

中国,香港,澳门,台湾 ,完全看在一个列表中共存!事实就是如此!!!——Zhejiang留言2013年11月12日 (二) 05:00 (UTC)[回复]

好好谈,别用喊叫的,这些列表因为来源如此,这四地和英属维尔京群岛、关岛等非国家单元并列,这些列表并列的单元亦涵不具主权意义的地域,不知道若“中国”与这些单元并列会有什么违反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的地方,请您去问User:snorri吧。--(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3日 (三) 00:24 (UTC)[回复]

哪一个模板违反方针?

Snorri说:

为了省事而使用某个违反方针的模板,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没有任何方针规定一定要使用这个模板来做列表。我们完全可以直接使用纯文字来叙述各个项目名称。

难道是指Wikipedia:国家及地区标示模板#两岸四地违反维基百科:避免地域中心方针吗?模板会不会有点无辜啊?不是说了:“请根据时间段及其他具体情况选用相应的旗帜。”?模板也可以做不是?--(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2日 (二) 10:50 (UTC)[回复]

此的分析和解决建议。注意China模版并没有列在Wikipedia:国家及地区标示模板内,所以问题在于编者应避免使用China模版看情况改用
问题的根本是这些资料表从英文版直接贴上来时,上面的参数是China,所以用到了China模版,本人建议的全面改用国码可以直接避免此问题适用Wikipedia:国家及地区标示模板亦无违反维基百科:避免地域中心方针的问题,唯User:Snorri或认为应该使用China_mainland模版的国名,那比较补强的方案会是手动将CHN改成China_mainland,但这也要有讨论的共识,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因为这是全球的脉络,而非两岸或两岸四地的脉络,并无违反维基百科:避免地域中心方针的问题。--(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4日 (四) 00:05 (UTC)[回复]

其实为什么不能这么解决呢

就用一般方针中两岸地区的常用名,然后加个注释“A来源中台湾称为XXX,B来源中台湾称为XXX”不就行了?--管闲事且对地图炮具有100%抗性的朝鲜的轮子留言2013年11月12日 (二) 14:22 (UTC)[回复]

我觉得这样也行。当然我更希望是反过来。使用来源中的称呼,然后注释“原文如此,XXX机构用XXX指代台湾,用XXX指代中国大陆”。当然这里有个很蛋疼的问题就是“旗帜模板”。我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有这样的惯例,就是一定要使用所谓的“旗帜模板”来做维基百科内文里的国家/地区名。这是很吊诡的一种现象,要知道很多来源里面就只是一个文字名字,到了维基里面就变成了一个旗帜+名字。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然后如果“旗帜模板”里没有某个名称,就没法在列表里头使用这个名称作为项目名,因为单单写文字的话就会和其他的“旗帜+名字”项目名显得格格不入。现在某人就用着这个模板的问题来反推各个列表里头的项目名称,实在是本末倒置。也算是维基怪现象之一。—Snorri留言2013年11月13日 (三) 05:57 (UTC)[回复]
所以Snorri你的提案是,你也要把南北韩等等国的国名回归到长式的全名如大韩民国吗?注意原一手来源IMF的各国国名采的不是现在的中文常用名,若你说你不是针对两岸,请拿出行动证明!
Snorri也还没正面回应Wikipedia:国家及地区标示模板#两岸四地是怎么要违反维基百科:避免地域中心的。
而事实是,这些列表全是世界一百多个以上的国名及地名并列,完全没有Snorri所谓的违反维基百科:避免地域中心问题,今天不是他人单挑中国和台湾出来并列,是谁的眼镜带有政治颜色,大家可以自行做出判断。--(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3日 (三) 06:44 (UTC)[回复]
抗议偷换概念,Snorri说:
当然这里有个很蛋疼的问题就是“旗帜模板”。我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有这样的惯例,就是一定要使用所谓的“旗帜模板”来做维基百科内文里的国家/地区名。这是很吊诡的一种现象,要知道很多来源里面就只是一个文字名字,到了维基里面就变成了一个旗帜+名字。一大堆花花绿绿的。
这里不是在谈维基百科“内文”而是“列表”里的国家/地区名,而是利用Wikipedia:国家及地区标示模板工具处理大数量数据的必要,否则Snorri不会说不出来如何把所有的相关列表中的,包括南北韩改成IMF用的ISO长国名要怎么搞了。--(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3日 (三) 06:49 (UTC)[回复]
避免地域中心的原则,应该是低于非原创研究,但是高于最常用名。在直接引用第一手来源的叙述时候,应该忠实于原文,不应为避免地域中心而把政治正确的话放到来源的嘴巴里来制造原创研究。在转述的时候则应避免地域中心。例如“胡锦涛是中国国家主席”这个说法无论是在第一手,第二手还是第三手来源中应该都占统治地位,但是在维基上转述的时候,如非直接引用来源,应改为“胡锦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虽然这并非常见的说法,但是应避免在内文中的歧义。--Skyfiler留言2013年11月14日 (四) 06:00 (UTC)[回复]
所以若有第二手来源提供国名,就没有必要使用一手来源,而因为在维基上转述时候,则应该要“避免地域中心”为主。现在这里的问题是没有直接引用第一手非权威国名来源的必要,再者ISO和台湾政府有争议中,维基百科应对此保持中立。--(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4日 (四) 11:34 (UTC)[回复]

反对任何见树不见林、恶意矮化台湾主权、改变维基百科整体惯用法之议

(-)反对任何企图矮化台湾主权的中国偏见。这里不是百度、也不是中国私产,要搞贬抑,等正简分立后再说不迟。

1. 这些关于台湾的资料之唯一来源就是台湾的中央政府各部会内政部中央银行等,汇整、管理、公布这些全国经济数据本来就是主权国家的行为,与IMF、日本、中国、荷兰、西班牙等其他国家均完全无关。在这里参照“名从主人”不过是基本尊重。

2. IMF, WB, CIA等三个来源所收录国家数不同,以不同字词代称同一国家之例也至少有20个,需要全部依来源用字而搞得版面混乱吗?我看不出有何必要因少见多怪而无事生非:

对应/映国家 IMF World Bank CIA
汶莱 Brunei Darussalam Brunei Darussalam Brunei
缅甸 Myanmar Myanmar Burma
刚果民主共和国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Congo, Dem. Rep. Congo,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刚果共和国 Republic of Congo Congo, Rep. Congo, Republic of the
埃及 Egypt Egypt, Arab Rep. Egypt
伊朗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Iran, Islamic Rep. Iran
南韩 Korea Korea, Rep. Korea, South
北韩 x Korea, Dem. Rep. Korea, North
吉尔吉斯 Kyrgyz Republic Kyrgyz Republic Kyrgyzstan
寮国 Lao P.D.R. Lao PDR Laos
马其顿共和国 FYR Macedonia Macedonia, FYR PDR Macedonia
密克罗尼西亚 x Micronesia, Fed. Sts. Micronesia, Federated States of
俄罗斯 Russia Russian Federation Russia
圣克里斯多福 St. Kitts and Nevis St. Kitts and Nevis Saint Kitts and Nevis
圣露西亚 St. Lucia St. Lucia Saint Lucia
圣文森 S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 S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 Sain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
斯洛伐克 Slovak Republic Slovak Republic Slovakia
叙利亚 Syria Syrian Arab Republic Syria
委内瑞拉 Venezuela Venezuela, RB Venezuela
叶门 Yemen Yemen, Rep. Yemen

3. 希腊(Greece)的正式国号是海伦娜共和国(Hellenic Republic),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通称英国。维基列表或条目采惯用法,没什么可争议的。

4. 台湾从来就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无关,这是个自该国成立以来未曾改变丝毫的事实。台湾是1949年后中华民国的简称/代称/通称不过是个常识,两者基本融为一体,可互换或并称。综合各主要语文,称台湾更清楚明了,在国内、国际、学术界、各主流媒体上的频率/辨认度/识别度最高。各主要语言版维基,也基本遵循事实。

无论是“台湾”、“1949年后的中华民国”、“台湾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 (台湾)”、“福尔摩沙” 等名称,其指涉之人民土地政府主权(对内最高;对外代表人民、土地、政府)俱毋庸置疑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毫无关系。要视而不见、自欺欺人,看上邻居A, 就说邻居A是你的;看上邻居B, 就说邻居B是你的;看上邻居C, 就说邻居C是你的...只会让人发笑!不是你的,再怎么宣称都没用!

5. 已有七/八成台湾人认为台湾与中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这数字每年都在攀高。却老是有少数人三不五时要搞些无聊小动作,也从未获通过,只不过徒增台湾人民对贵国的XX罢了!奉劝尔后别再浪费社群的宝贵时间。

至于你们要用什么自称,贵国代称众多,台湾人或多数维基人根本懒得理会。

--WildCursive留言2013年11月14日 (四) 10:49 (UTC)[回复]

恩,恭喜“贵国”的外交这几天取得了“重大突破”,可喜可贺啊!2001年的马其顿,2003年的利比里亚,2004年的多米尼克、瓦努阿图,2005年的格林纳达、塞内加尔,2006年的乍得,2007年的哥斯达黎加,2008年的马拉维——这个数字是不是也在“攀高”呢,呵呵。--CHEM.is.TRY 2013年11月16日 (六) 09:35 (UTC)[回复]
(*)提醒这里是条目探讨,不是两岸政治探讨。我不久前才看过此报导,各位是想将已逐渐建立了成熟气氛的中文维基社群幼稚化吗?--M940504留言2013年11月16日 (六) 10:37 (UTC)[回复]
那你要问上面WildCursive了,他如果说话好好说不加上第四第五点的话我才懒得理他。--CHEM.is.TRY 2013年11月17日 (日) 05:38 (UTC)[回复]

Flagicon|CHN


这个本来是指向五星旗、中华人民共和国,但不知道什么时候改掉了变成指向中国 (消歧义),结果很多该显示五星红旗的地方变成3个旗子混在一起。我在全球城市条目发现这个,后来发现民主指数条目也这样,很可能相当多的条目都受到影响。请问这个如何处理--Huangjinghai留言2013年11月13日 (三) 13:06 (UTC)[回复]

#template_China中的讨论和其他User:Snorri要求的不违反WP:避免地域中心方针的要求,我虽不完全同意他的说法,但的确China的template不应该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议看情况改用

换句话说{{flag|China}}或{{flag|中国}}的模版若直接指向五星红旗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则有如User:Snorri所说的违反WP:避免地域中心方针的问题。--(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3日 (三) 14:24 (UTC)[回复]

但问题是以前已经那样用了,这样一改很多条目的旗帜那里都乱套了。若手动全部改过来也很可能有很多没发现的。我倒觉得现在中文维基百科对China的处理才是真正的地域中心。国际上任何其他地方说到China有哪个会想到Taiwan。--Huangjinghai留言2013年11月14日 (四) 00:47 (UTC)[回复]
我已分析了,这不是中文维基社群以前怎么用的问题,而是从英文直接“剪切贴上”维基代码的结果,我已提出影响最小,最能永续的方案,就是使用CHN、TWN、PRC、ROC等国码。所以你说的“很多条目的旗帜那里都乱套”基本上是那些条目的旗帜和国名需要去岐义,照我上述的�建议改成PRC、CHN或China_mainland的代码做为新参数,如此就可以避免User:Snorri口中说的,该模版明显违反地域中心方针的问题,若你个人对“现在中文维基百科对China的处理才是真正的地域中心”请您至方针版对方针特定条文发表意见,谢谢。--(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4日 (四) 01:24 (UTC)[回复]

再说一次编辑方法:原来看到的China参数{{flag|China}}→File:Fla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ragon.svg 中国,建议看上下文情况改用

以避免如User:Snorri所说的违反WP:避免地域中心方针的问题。--(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4日 (四) 01:31 (UTC)[回复]

(:)回应:#Template:Country_data_China,因此CHN<->PRC无争议,但China和中国有岐义,有时要改用中国大陆,有时要更替用CHN。--(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4日 (四) 03:38 (UTC)[回复]
(:)回应:China和中国有歧义?真是毁三观啊 T_T。真正需要用“中国大陆”的时候大家自然会用的,但是China指的是中国,这并没有什么问题,不应该挂个不伦不类的旗子。--罗小黑 2013年11月14日 (四) 03:46 (UTC)[回复]
  1. China/中国→? 见WP:避免地域中心中国_(消歧义)
  2. CHN 为ISO国模无争议,见维基百科:国家及地区标示模板
所以在模板参数的使用上China不等于CHN。--(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4日 (四) 03:58 (UTC)[回复]
(:)回应你还没修复,时间到了我会提报。--(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4日 (四) 03:58 (UTC)[回复]
(:)回应 我不知道要修复啥,因为没什么东西坏♂掉♂了。--罗小黑 2013年11月14日 (四) 04:03 (UTC)[回复]

(!)意见:若认为使用China参数不妥,可先到相应条目改为CHN或PRC;对于被大量使用的模版,宜先讨论达成共识后再修改。--Gakmo留言2013年11月14日 (四) 04:10 (UTC)[回复]

注意维基百科:国家及地区标示模板中并没有China参数的模版,而User:snorri提出认为有违反WP:避免地域中心方针的问题,所以修改模版后才能找到需修改的相应条目。目前个人提的模版内容的修改是为了方针要求,以提示使用维基百科:国家及地区标示模板中的参数,而非争议参数。--(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4日 (四) 04:35 (UTC)[回复]
ISO 3166-1里面已经说了CHN就是China,怎么到了你这里就成了“没有China”呢?真是奇怪。另外不要拿别人当挡箭牌,我从开始到现在就没看到snorri就这个问题说了些什么,只是看到你在这里说了一大堆,比他积极多了,他有什么想法他自己不会说非要你来当传声筒?--罗小黑 2013年11月14日 (四) 04:43 (UTC)[回复]
这里是中文维基百科,不是ISO(ISO说的是单向国码CHN→China),WP:避免地域中心方针明文规定:
尤其“中国”一词不应被用作与现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管治下的地区,或与未包含香港及澳门的“中国大陆”同义...
在本页User:Snorri说:
...尤其“中国”一词不应被用作与现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管治下的地区,或与未包含香港及澳门的“中国大陆”同义”。将中国、香港、台湾并列在“各国XXX列表”中,违反“维基对于海峡两岸究竟是一个国家或是两个国家所选择的立场是保持沉默”的条文。—Snorri(留言) 2013年11月11日 (一) 19:19 (UTC)
所以不管我们同不同意User:Snorri的第二句话,就他引用的方针字句(粗体那一句)来看,Template:Country_data_China显有违反方针的争议,个人倾向就内文和模板分开讨论,所以首先要做的是将Template:Country_data_ChinaTemplate:Country_data_CHN做区分修正,让此两模版的对映不同,前者China需消岐义,后者则按ISO转(至于要转成PRC, China_mainland个人无意见)。
再说一次Template:Country_data_China显有违反方针且不在Wikipedia:国家及地区标示模板#两岸四地之列,维基编辑自应避免使用{{flag|China}}{{flag|中国}}的有岐异用法
试想:{{army|中国}}的模版是否在维基的相关应用方式,可能指历史上中华民国下的国军和现在PRC的陆军呢?如此一来编者有义务去改内文语法为{{army|ROC}}或{{army|PRC}},而不是让违反方针的模板受到使用而没有提示。--(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4日 (四) 05:26 (UTC)[回复]
制定ISO国际标准的时候CHN对应的就是“China”,怎么到了中文维基百科就连这一点都不敢承认了?另外如果真想使用中华民国国军的模板的话,可以使用{{army|China|1912}}之类的方式嘛(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这玩意,不过既然flag模板都可以,army肯定也可以就是了)。--罗小黑 2013年11月14日 (四) 05:50 (UTC)[回复]
重点是要提醒编者参数需要去岐义来确定,不能就需去岐义的事给一个有明文违反WP:避免地域中心的自动转译。--(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4日 (四) 10:38 (UTC)[回复]
个人也认为China应该直接挂五星红旗旗帜对应中国。因为中华民国早不管辖中国地区了,如果China不挂五星红旗,那也可以挂清朝的龙旗啊?在国际上说China大家都会想到PRC而不是ROC吧!个人认为不违反地域中心。--脳内補完。◕‿◕。讨论 2013年11月14日 (四) 06:44 (UTC)[回复]
已在下回应,有历史需要,您个人认为不违反地域中心,和已明文违反WP:避免地域中心是两码子事。--(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4日 (四) 10:38 (UTC)[回复]

China(英文)在国际上是指PRC无疑,所以要处理的是Template:Country data 中国,而非Template:Country data China吧。--Gakmo留言2013年11月14日 (四) 08:38 (UTC)[回复]

已在下回应,有历史需要,中文维基百科内容不只包括1949年后的国际关系,还有1949年前的。--(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4日 (四) 10:38 (UTC)[回复]

统合说明:我们是中文维基,不是ISO

各位,维基百科是百科全书,不只是现代的介面要考虑,涉及到历史的内容我们也要考虑。所以我在国码和国名上,再简单重述理据:

使用国码为参数
  1. 国码是方便于资料交换及转档避免岐义的方式,目前国际标准用来做基本的现代使用者介面或资料整合的有ISO的en:ISO_3166-3及Unicode的en:Common_Locale_Data_RepositoryCLDR;
  2. 由于国码是避免岐义的最好方式,建议所有条目内容在使用维基百科:国家及地区标示模板时,使用国码为参数;
  3. 国码是新时代玩意,都是在1974年以后订的,无法包容百科全书中需要的历史内容和各项细节,可以去看维基百科:国家及地区标示模板在转出时做出了多于ISO等组织的命名参数,显见在百科全书内容时避免岐义的必要。
使用国名为参数
  1. 使用国名只是中文维基相关列表条目转贴英文内容的结果,不只难以维护(英文版的国名可能是全名或简写名,而全名又有不同逗点形式)也难以交换;
  2. 制造了不必要争议如违反WP:避免地域中心的争议,如此讨论串;

所以最永续的方法是,在各内容页面的后端,只使用以国码为参数的维基百科:国家及地区标示模板

对于使用国名为参数的内容,若有岐义及明显违反WP:避免地域中心方针的疑虑,则建议要全数改之,而使用中国及China为参数的模版如Template:Country data 中国Template:Country data China则同时有岐义也明显违反WP:避免地域中心,也许各位在是否有岐义方面和本人有不同意见,但各位至今尚未仍指出使用这些模版不违反方针的理据

因此发言说:

(在现代/现在/国际的情况下)China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不能解决及处理

(在维基百科所有知识内容及全境自动模版转换显示国名时)China指??

的需要去岐义的问题。

有鉴于这是含括各种历史知识的中文维基百科,不是中国维基百科,而且还有WP:避免地域中心方针的明文规定,我们就不能让机器人去按照英文维基抄来的英文国名参数来做出明显违反WP:避免地域中心的转换:

  • 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欢迎提供此转换并无违反WP:避免地域中心的理据)

至于ISO的事,我已经说了不下一次,ISO提供的无岐义国码,是在目前维基百科:国家及地区标示模板鼓励使用的,但是ISO提供的国名,则是明显违反方针。再者台湾政府和ISO在台湾国码对映出的国名有相关的争议,见en:ISO_3166-1,按维基百科采纳来源以二手来源为主的方针,在中华民国/台湾的命名上本来就明显不得使用"Taiwan, Province of China"的命名。

ISO提供的权威资料且用于中文维基百科模板的使用,仅限于国码。ISO提供的国名,不是可靠二手来源,更在TW或TWN的对映国名上,不符合第三方独立来源的要求。

所以说这么多,现在我丢给大家的问题很简单:

  1. 如何使用维基百科:国家及地区标示模板而不违反WP:避免地域中心方针的要求呢?
  2. 如何解释不在维基百科:国家及地区标示模板列出的以中国China为参数的模板没有违反WP:避免地域中心方针的要求呢?

各位若没有明确答案和解决方案,请不要以“影响模板/条目很多”的怕事理由来合理化目前“违反WP:避免地域中心方针的让机器人去按照英文维基抄来的英文国名参数进行全域国名转换的根本问题”。--(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4日 (四) 09:26 (UTC)[回复]

User:Wildcursive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由于IMF, World Bank及CIA使用的国名不同,不管是要像User:snorri要求的使用各来源用的国名,还是要让模板/机器人去按照抄来的英文国名参数做转换,都难以维护及永续发展。这也更支持了参数使用国码不使用国名的基本重要原则。--(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4日 (四) 11:24 (UTC)[回复]

建议

参照现时维基百科的现况,即:

故建议在中文维基内,用作{{flag}}等模板的参数如果为“中国”,则虽再作指明(详情再议),而参数若为“China”则为PRC(维持现状)。--Gakmo留言2013年11月14日 (四) 09:48 (UTC)[回复]

(:)回应谢谢Gakmo的发言,不过中文维基百科和英文维基百科的内容和页面空间或许只能做参考,不能当依据(维基方针远高于做为不可靠来源的维基条目内容)。另外,目前Template:Country data 中国Template:Country data China是同一模板,这两个模板的使用效果显已违反WP:避免地域中心,还是你有什么解套的方针解释?听来您倾向分开这两个模版而你认为中国模版需“再作指明(详情再议)”,而“China”模板则维持现状。唯这样子或可减少在字句上违反WP:避免地域中心的问题,但在意义和操作上,仍无法避免1949年前的China/中国参数需要编者小心使用的问题。注意全域转换效果的慎用。--(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4日 (四) 10:29 (UTC)[回复]
不过,我也不反对统一使用ISO码,这有助加强规范;在此情况下,上面建议仅作为节中方案供各方讨论。--Gakmo留言2013年11月14日 (四) 09:55 (UTC)[回复]
统一使用ISO码比使用英文维基拷过来的英文简称国名来的强,如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列表_(购买力平价)此页就有三个以上的红链,原因就是抄了英文维基百科中用的英文国名简称,而中文维基又没有对映的转换模板,统一使用ISO码(非国名)最比较好的减少争议的作法,谢谢您分享。--(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4日 (四) 10:29 (UTC)[回复]

整理配套提案

有鉴于现在这些争议模板受Gakmo保护而无法更正以避免违反方针,在下提出以下方案做整理配套:

  • 执行本人提供的模板更正方案以避免违反方针WP:避免地域中心
  • 参与本次讨论发表“模板修改意见影响太大”的用户帮忙提报受影响的页面,必要时可以用搜寻工具找相关字串如[18][19]做出提报,找一个页面出来详列这些提报,并提供修改/正的方向,是CHN(显示简称中国)、PRC(显示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是China_mainland(显示简称中国大陆)。
  • 根据这些提报,我可以先用我个人之力去做页面更新(每天约半小时时间,持续二星期),若有其他人想参与也欢迎;
  • 在此我于用户页试做了一个模板User talk:Hanteng/test,设计的目标是让图片提需要更改以符方针要求,而连结到维基百科讨论:中国专题#国家资料模板的说明及工作区;

若有其他更好的更省力且不违反针WP:避免地域中心的替代方案也请提出,再次说明本人修改的China模版图示只是为了要提醒编辑需要改进,并非希望内容显示为那图示,其作用就如同条目置顶的问题模版,算是一种bug report的改进讯号,并非政治讯号,各位可以宽心。--(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5日 (五) 02:38 (UTC)[回复]

谢谢,希望大家参与做页面更新,我也会帮忙,这将为日后所达成的解决方案建立重要基础。--Gakmo留言2013年11月15日 (五) 03:28 (UTC)[回复]
十分感谢Gakmo的鼓励及表示愿帮忙,在此我于用户页试做了一个模板User talk:Hanteng/test,设计的目标是让图片提需要更改以符方针要求,而连结到维基百科讨论:中国专题#国家资料模板的说明及工作区,欢迎大家帮忙提供内容及意见。--(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5日 (五) 04:11 (UTC)[回复]
本人将放三天至七天的维基假,在此期间欢迎大家讨论,若无更佳其他方案,到时会请Gakmo解除相关模版页后执行建议方案。--(研究维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11月16日 (六) 01:11 (UTC)[回复]

谢谢Hanteng的方案。基于易于明了的大前提,对执行方案,我有以下建议:

  1. 建立Template:Country data CHN,把现有Template:Country data China中关于PRC的内容移入;
  2. 修改Template:Country data China,规定必须填入年份函数,否则出现“或有歧义,请参照这里作出修改”类似字样。

--Gakmo留言2013年11月19日 (二) 03:02 (UTC)[回复]

谢谢Gakmo意见,我支持第一点的意见,也支持第二点的或有歧义请参照的提示字眼,唯“规定必须填入年份函数”的意见仍有违反地方中心之虑(理据,China亦有可能指1949以后的ROC,根据避免地方中心方针的不对“中国”一词的现代政治表态的中立原则,China模版不宜仅提供一种选项而非另一种。从此仍建议Template:Country data China避用,改用Template:Country data CHN、Template:Country data PRC、Template:Country data ROC模板,维基平台不应对中国或China一词表态,有赖个别编辑依可靠来源及条目上下文做出合理的编辑判断的共识讨论。--❦维基vs百度‽hanteng 2013年11月19日 (二) 03:19 (UTC)[回复]
建议修改Gakmo的建议如下:
  1. 建立Template:Country data CHN,把现有Template:Country data China中关于PRC的内容移入;
  2. 修改Template:Country data China,规定必须填入年份函数改用CHN、China_mainland、PRC或ROC等有列在Wikipedia:国家及地区标示模板内的相关模板,否则出现“或有歧义,请参照这里作出修改”类似字样。
--❦维基vs百度‽hanteng 2013年11月19日 (二) 03:29 (UTC)[回复]
条目修正进行中,由于数量不少,需要多点时间。--Gakmo留言2013年11月26日 (二) 03:17 (UTC)[回复]
感谢,若有地方我可以帮的上忙的,请通知,量力而为。--❦维基vs百度‽hanteng 2013年11月28日 (四) 07:17 (UTC)[回复]

Zhejiang引用Wildcursive

引用User:Wildcursive的观点,见#cc_names_confusing——Zhejiang留言2013年11月15日 (五) 12:07 (UTC)[回复]

既然如此在意这个模板我们应该考虑下减少旗帜模板的使用

我之前退回编辑就是发现电影条目里面中国的旗帜变成了个鸟玩意,这不算是矮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如果要改不知道多少条目要涉及到,与其讨论这个不如讨论下旗帜模板泛滥使用的问题吧,一些电影条目里面全是旗帜模板!完全没有必要。--Qa003qa003留言2013年12月1日 (日) 08:57 (UTC)[回复]

编辑请求

请求已处理--A2093064#Talk 2017年9月21日 (四) 09:22 (UTC)[回复]

移去{{pp-template|small=yes}} --B dash留言2017年9月21日 (四) 09:18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0-12-01

请求已处理-- Sunny00217  2020年12月2日 (三) 14:43 (UTC)[回复]

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直接链接。--Konno Yumeto 肺炎退散 2020年12月1日 (二) 13:37 (UTC)[回复]

编辑请求 2022-11-28

请求已拒绝

1) 第二个alias要改成1928和国民政府
2) |name = 中国要改成|name =
3) |flag alias-military = Flag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svg |link alias-military = 中国人民解放军
4) |flag alias-navy = Naval Ensign of China.svg |link alias-navy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flag alias-naval = Flag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svg |link alias-naval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Write to§Comte de £orenzo 2022年11月28日 (一) 00:50 (UTC)[回复]

@Ericliu1912 @Xiplus @Xiplus-abot @Peacearth--Write to§Comte de £orenzo 2022年12月18日 (日) 08:22 (UTC)[回复]
@Ericliu1912--Write to§Comte de £orenzo 2022年12月22日 (四) 12:16 (UTC)[回复]
未完成用户被封禁--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3月14日 (二) 06:49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