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禁取
佛教 |
---|
佛教大纲 佛教主题 佛教专题 |
戒禁取(巴利语:sīlabbata-parāmāsa,梵语:śīla-vrata-parāmarśa),又称戒禁取见,佛教术语,是指修行不依四圣谛,却错误依不正确的邪见戒禁,误会也一样能达到佛教的解脱。戒禁取是佛教三结(身见、疑、戒禁取)之一。断三结已,则称证得须陀洹果。例如佛教持素、持五戒、布施能帮助精进四圣谛,但有人却误会持素、持五戒、布施就是修行,不用精进四圣谛,这就是戒禁取见。
概论
佛教认为有五见(又名五恶见),是障碍成就佛道的五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即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禁取。戒禁取是其中之一[1]。例如《俱舍论》提到,有外道见一些牛犬死后升到天界,便认为是因牛犬长期食草啖粪的果报,故拟学牛犬的行为,亦食草啖粪,以此作为戒禁,谓受持“牛戒”、“狗戒”等,认为这样便可以离苦得解脱;这便是戒禁取见的表现。[2]
戒禁取源自于欲贪(Kāma-rāga)[3]。佛陀指出,因为不正确的见解与欲望而修行,即称为戒禁取见。如果有人已经破除了这种见解,至少也是得到须陀洹果的圣者[4]。
注释
参考条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佛学大辞典/戒禁取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