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华民国第16任总统、副总统选举

← 2020年 2024年1月13日 2028年 →
 
获提名人 赖清德 侯友宜 柯文哲
政党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台湾民众党 台湾民众党
竞选搭档 萧美琴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赵少康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吴欣盈
台湾民众党 台湾民众党

2024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各地投票情况

选前总统

蔡英文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当选总统


2024年中华民国第16任总统、副总统选举
 中华民国——2024年1月13日
距今还有34
以当地时间计算
如发现倒数时间不准确,请点击此处刷新

2024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即中华民国第16任总统、副总统选举,于2024年(民国113年)1月13日举行,与第11届立法委员选举同日举行,为中华民国第8次正、副总统公民直选,将采用普通直接平等无记名单记相对多数投票制度。第14、15任总统蔡英文将于2024年5月20日任期届满,因已连任一次,依据《中华民国宪法》及其增修条文规定“总统、副总统之任期为四年,连选得连任一次”,无法再度竞选。

本次选举候选人共有三组,分别为民主进步党推荐的时任副总统赖清德及前驻美代表萧美琴(简称“赖萧配”或“美德配”)、中国国民党推荐的时任新北市市长侯友宜及时任中国广播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少康(简称“侯赵配”或“侯康配”),以及台湾民众党推荐的时任党主席柯文哲及时任全国不分区及侨选立法委员吴欣盈(简称“柯吴配”或“柯盈配”)。

鸿海科技集团创办人郭台铭及资深艺人赖佩霞无党籍总统、副总统拟参选人身份于2023年9月17日正式展开公民连署,并在11月14日通过连署门槛取得登记参选资格,但随后于同月24日共同声明宣布退选[1]

背景

国内政治形势

执政党民主进步党2022年地方公职人员选举遭挫败后[2][3],时任总统蔡英文辞去民进党主席一职以示负责,由时任高雄市市长陈其迈暂时代理该职[4]。2022年12月的嘉义市市长重行选举,中国国民党籍的时任市长黄敏惠成功连任[5];紧接2023年1月,台北市第三选举区立委补选结果揭晓,由中国国民党推派的台北市议员王鸿薇胜出[6]

同月,民主进步党主席补选中由时任副总统赖清德当选[7],月末前副总统陈建仁取代在任四年多的苏贞昌组阁成为新任阁揆。赖清德亦在3月带领全体党公职,全力辅选前行政院中部联合服务中心执行长蔡培慧,使其在南投县第二选举区立委补选中当选,终止民主进步党数次败选。蔡培慧也成为自2008年实施单一选区两票制后,首位在南投县当选的民主进步党籍立法委员[8]

5月,Netflix一部政治职人剧《人选之人—造浪者》上架,该片剧情促使两名民主进步党前党工控诉曾在党内遭遇性骚扰吃案,随后激起了政界乃至全台湾的#MeToo运动[9]

8月,时任新竹市市长高虹安因涉嫌贪污遭起诉,被认为可能会影响台湾民众党的选情[10]

鸿海科技集团创办人郭台铭亦于同月宣布以无党籍展开公民连署,并在9月14日宣布副总统搭档为《人选之人—造浪者》中饰演公正党主席“林月真”的资深艺人赖佩霞,其在剧中也是以总统候选人身份参与激烈选战攻防,并在结局成功当选新任总统[11]

疫情政策

总统蔡英文于2020年总统选举中以817万票记录当选[12][13]。于此同时,武汉爆发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14][15]。同日,台湾疾管署升高武汉的旅游警示并于1月15日将病原体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列为第五类法定传染病[16][17][18]行政院于同月20日正式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19]。台湾初期被认为成功防堵病毒散播,在疫情中表现相对较好,蔡政府也因此在疫情期间获得国内支持。美丽岛电子报于蔡英文520连任就职后所做的民调显示,高达六成七的民众信任蔡政府,且有近七成民众对蔡政府施政感到满意[20]

而后续疫情走向及政府政策,包括3+11政策、本土疫情爆发、疫苗采购等争议事件使蔡政府支持度下降[21]。之后,蔡英文邀请郭台铭、永龄基金会相关人员、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等人进总统府,并达成协议,由永龄基金会及台积电各向BNT采购500万剂,总共1,000万剂疫苗,并从BNT原厂直送台湾[22][23][24]

双北市政

2023年5月,新北市幼儿园爆发喂药案,新北市板桥区的私立幼儿园遭控教师疑似喂食儿童三级毒品巴比妥酸盐类四级毒品苯二氮䓬类之案件[25][26],虽然因儿童毛发检验均未检出毒物成分,且检调仍在调查[27],但此案仍重创中国国民党总统候选人、新北市市长侯友宜选情[28]

两岸及国际政治形势

2022年2月,俄罗斯宣布将执行“特别军事行动”并入侵乌克兰,加上两岸情势紧张,因此产生了“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的说法[29]。同年10月,中共二十大召开,大会通过将“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写入章程习近平也连任第三次总书记任期,并以其亲信完全控制政治局军委[30]。2023年2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伯恩斯表示:不应低估习近平对台湾的野心[31],然而习近平对于发动战争的能力尚有疑虑,也未订定发动战争的年份[32]

2023年3月27日,国民党籍前总统马英九前往中国大陆,为首位访问中国大陆的卸任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在中国大陆公开提及两岸同属中华民国[33],而陆委会在事后对于马英九提及一中原则感到遗憾[34]

与此同时,总统蔡英文于4月6日于美国里根总统图书馆会见众议院议长凯文·麦卡锡,是中华民国总统首次在美国本土与联邦国会众议院议长见面[35]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则在蔡英文访美返台之际启动环台军演作为回应[36]

8月,副总统赖清德出访巴拉圭并于期间过境美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则在其返台之际再度启动军演作为回应[37]。同月,郭台铭宣布展开独立参选总统连署,《环球时报》指郭台铭参选是“亲痛仇快”,让民进党坐收“渔翁之利”,并称“中方不会置之不理”[38][39]。郭台铭曾称鸿海不会遭中国大陆动手脚,但10月时中国大陆当局对鸿海查税,致其股价大跌,当中被认为有警告台湾意味存在[40]

9月,侯友宜出访美国,金融时报解读侯友宜此行是为要求拜登政府明确表态协防台湾的承诺[41]

11月,美国总统乔·拜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会面,针对台湾议题并无突破,双方仍重申自身立场[42]

近年政党得票

中华民国近年选举政党得票
选举项目年别 国民 民进 民众 时力 基进 无党
得票数
(得票率)
得票数
(得票率)
得票数
(得票率)
得票数
(得票率)
得票数
(得票率)
得票数
(得票率)
2020年总统副总统选举[43] 5,522,119
(38.61%)
8,170,231
(57.13%)
2020年立法委员选举
(区域)
5,633,749
(40.57%)
6,332,168
(45.60%)
264,478
(1.90%)
141,952
(1.02%)
141,503
(1.02%)
1,013,347
(7.30%)
2020年立法委员选举
(不分区政党)[44]
4,723,504
(33.36%)
4,811,241
(33.98%)
1,588,806
(11.21%)
1,098,100
(7.75%)
447,286
(3.16%)
2022年直辖市及县市长选举 5,761,851

(50.14%)

4,776,258

(41.57%)

534,848

(4.51%)

70,503

(0.61%)

- 707,021

(6.15%)

2022年直辖市及县市议员选举 4,306,343

(37.75%)

3,796,575

(33.28%)

456,627

(4.00%)

177,666

(1.56%)

124,070

(1.09%)

2,246,798

(19.69%)

近年政党版图

中华民国近年选举政党版图
2020年立法委员选举 2020年总统副总统选举各乡镇市区得票
2022年直辖市及县市长选举 2022年直辖市及县市长选举各乡镇市区得票
各选举区当选人党籍或各地区得票最高的政党:[注 1]

选务工作进行程序

2024年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及立法委员选举选务工作进行程序[45]
日期 选务工作项目
2023年9月12日 发布总统、副总统选举公告及发布在国外之中华民国自由地区人民申请返国行使总统、副总统选举权登记公告
2023年9月12日至12月4日 受理申请总统、副总统选举返国行使选举权选举人登记
2023年9月13日至9月17日 受理申请为总统、副总统选举被连署人
2023年9月18日 公告总统、副总统选举被连署人
2023年9月19日至11月2日 受理总统、副总统选举连署书件
2023年11月7日 发布立法委员选举公告
2023年11月14日前 公告总统、副总统选举连署结果
2023年11月16日 公告总统、副总统与立法委员选举候选人登记日期及必备事项
2023年11月20日至11月24日 受理总统、副总统与立法委员选举候选人登记之申请
2023年12月5日前 审定总统、副总统选举候选人名单,并通知抽签
2023年12月11日 总统、副总统选举候选人抽签决定号次
2023年12月15日前 审定立法委员选举候选人名单,并通知抽签
2023年12月15日 公告总统、副总统选举候选人名单
2023年12月20日至2024年1月12日 办理总统、副总统选举候选人电视政见发表会
2023年12月20日 区域、原住民立法委员选举候选人抽签决定号次、全国不分区及侨居国外国民立法委员选举候选人名单公告之政党号次抽签
2024年1月2日 公告立法委员选举候选人名单
2024年1月3日至1月12日 办理立法委员选举候选人公办政见发表会
2024年1月13日 举行投票,投票时间自上午8时起至下午4时止后进行开票
2024年1月19日前 公告总统、副总统与立法委员选举当选人名单
2024年1月25日前 致送总统、副总统及立法委员选举当选证书

正副总统候选人

资格

您可以在维基文库中查找此百科条目的相关原始文献:
  • 依据《总统副总统选举罢免法》第20条,在中华民国自由地区继续居住六个月以上且曾设籍十五年以上之选举人,年满四十岁,可以申请登记为总统、副总统候选人。恢复中华民国国籍、因归化取得中华民国国籍、大陆地区人民或香港、澳门居民经许可进入台湾地区者,不得登记为总统、副总统候选人。
  • 依据《总统副总统选举罢免法》第22条,符合推荐正副总统候选人资格的政党有:民主进步党中国国民党台湾民众党时代力量,各可直接提名一组候选人参选。
  • 依据《总统副总统选举罢免法》第23条,其他未符合第22条规定之政党及无党籍之正副总统候选人,则须依连署方式申请登记;连署人数,应于规定期间内,已达“最近一次总统、副总统选举选举人总数百分之一点五者”。2020年总统选举共19,311,105选举人数,因此连署人数须达289,667人,方可登记为候选人。

资历

2024年中华民国总统候选人资历
当选标记
号次
党籍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台湾民众党 台湾民众党
候选人
赖清德

侯友宜

柯文哲
背景
  • 医学界:外科重症医师、医学教授
学历
  • 中央警官学校刑事警察学系学士(正科45期)(1980)
  • 中央警察大学犯罪防治研究所法学博士(2005)
经历
  •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外科部住院医师(1988—1993)
  • 明尼苏达大学外科研究员(1993—1994)
  •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主任(1994—2014)
  • 台湾移植医学学会理事(1996—2008)
  •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专任助理教授(2002—2008)
  •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创伤医学部主任

(2008—2014)

  •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专任副教授(2008—2013)
  • 财团法人器官捐赠移植登录中心董事(2009—2017)
  •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专任教授(2013—2014)
  • 台北市市长(2014—2022)
  • 台湾民众党主席(2019—)
出生地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北县[注 2]
1959年10月6日(64岁)
 中华民国台湾省嘉义县
1957年6月7日(66岁)
 中华民国台湾省新竹县[注 3]
1959年8月6日(64岁)
居住地  中华民国台南市  中华民国新北市  中华民国台北市
2024年中华民国副总统候选人资历
号次
党籍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台湾民众党 台湾民众党
候选人
萧美琴

赵少康

吴欣盈
背景
学历
经历
  • 纽约台湾国际联盟秘书
  • 欧柏林大学图书馆东亚中心助理(1989—1993)
  • 立法委员吕秀莲国会办公室助理(1993)
  • 民主进步党驻美代表处执行长(1995—1996)
  • 民主进步党中央党部国际事务部副主任(1996—1997)
  • 民主进步党中央党部国际事务部主任(1997—2006)
  • 中华民国总统府顾问(2000—2002)
  • 立法委员(2002—2005、2012—2020)
  • 亚洲自由民主联盟秘书长(2004—2005)
  •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咨询委员
  • 亚洲民主自由联盟(CALD)执委会委员
  • 国际自由联盟(LI)副主席
  • 台湾西藏交流基金会副董事长
  • 台湾民主基金会董事
  • 台湾女子体育运动协会理事长
  • 亚洲基金会青年领袖论坛成员
  • 2049计划研究所顾问(2008—)
  • 国家安全委员会咨询委员(2020)
  • 中华民国驻美国代表(2020—2023)
出生地  日本兵库县神户市
1971年8月7日(52岁)
 中华民国台湾省基隆市
1950年5月6日(73岁)
 美国
1978年5月18日(45岁)
居住地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台北市  中华民国台北市

财产申报

2024年中华民国正副总统选举候选人财产申报[46]
号次 候选人 候选职务 党籍 土地 建物 汽车 存款 有价证券 债权 事业投资 有价收藏 保险 债务
侯友宜[47] 总统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笔 3笔 3958万 403万 3笔
赵少康[48] 副总统 3笔 12笔 7973万 3342万 4710万
柯文哲[49] 总统 台湾民众党 台湾民众党 9笔 6笔 2464万 95万 7笔
吴欣盈[50] 副总统 1笔 1笔 1辆 250万 3671万 800万 2笔 992万
赖清德[51] 总统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1笔 1笔 1辆 215万 13笔 1386万
萧美琴[52] 副总统 1笔 7笔 2辆 1547万 273万 5笔 169万

候选人产生过程

政党内部初选

2024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政党内部初选过程
政党 获提名人 过程 状态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赖清德
2023年3月15日,赖清德在前屏东县县长潘孟安的陪同下正式登记参加2024年民进党总统提名初选。 3月17日,表定初选登记时限截止,由于赖清德为唯一登记者,因此自动成为该党获提名人。[53]民进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议也于4月12日正式公告提名赖清德代表民主进步党参与本届总统选举。[54]2023年11月20日,赖清德宣布副总统候选人由中华民国驻美代表萧美琴出任[55] 提名完成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侯友宜

2023年3月22日,国民党召开中央常务委员会,会中征询党公职等各界人士意见,无异议通过将由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以“征召”形式产生该党总统候选人之决议[56]。5月17日,国民党第21届中常会第59次会议正式通过征召侯友宜代表中国国民党参与本届总统选举[57]。2023年11月24日,侯友宜宣布副总统候选人由中国广播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少康出任[58]
台湾民众党 台湾民众党
柯文哲
2023年5月8日,柯文哲正式登记参加2024年民众党总统提名初选。5月9日,表定初选登记时限截止,由于柯文哲为唯一登记者,因此自动成为该党获提名人[59]。民众党中央委员会于5月17日正式公告提名柯文哲代表台湾民众党参与本届总统选举。[60]并在5月20日召开宣示记者会,发表参选宣言。[61]2023年11月24日,柯文哲宣布副总统候选人由全国不分区及侨选立法委员吴欣盈出任[62]

公民连署

连署过程

  • 2023年9月18日,中选会公告第十六任总统、副总统选举被连署人名单,共十组申请为总统、副总统选举被连署人[63]
2024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连署过程
被连署人 党籍 过程 状态
许荣德姚玉霜 正神名党 2023年9月13日,正神名党主席许荣德宣布参选总统,并与搭档姚玉霜连袂登记为第16任总统、副总统选举被连署人[64]。11月2日,许荣德因抗议中选会不采取电子连署装置,将所有连署书烧毁,最终并未送审。[65] 未递交连署书
陈玉美古有彬 无党籍 无党籍 2023年9月,陈玉美与古有彬连袂登记为第16任总统、副总统选举被连署人。 未递交连署书
陈长宏周玉珍 2023年9月,曾参与2022年台东县长选举的陈长宏与周玉珍连袂登记为第16任总统、副总统选举被连署人[66] 未递交连署书
林飞龙赖美华 2023年9月,台北市住房中介商业同业公会创办人[67]林飞龙与赖美华连袂登记为第16任总统、副总统选举被连署人[68] 未递交连署书
郭台铭赖佩霞 2023年8月28日,鸿海集团创办人郭台铭宣布独立参选总统[69][70]。9月14日,公布其副总统候选人为资深艺人赖佩霞[11]。同月17日,与赖佩霞连袂登记为第16任总统、副总统选举被连署人[71]。11月2日,郭台铭竞选办公室公告,一共送交1,036,778份连署书予各县市选举委员会[72] 连署通过,
惟于11月24日自行宣布退选
蓝信祺周克琦 2023年9月,曾因涉犯台北市虎山双尸命案而名列十大枪击要犯的蓝信祺,与第三势力333政党联盟主席兼共和党主席周克琦连袂登记为第16任总统、副总统选举被连署人[73]。蓝信祺曾参与2016年2020年皆连署失败。11月3日,周克琦因涉嫌贿选取得连署书,违反《总统副总统选举罢免法》第87条,遭台北地方法院裁定羁押禁见[74] 连署失败
符音谢祖铉 中山梅花党 2023年9月,符音与中山梅花党副主席谢祖铉连袂登记为第16任总统、副总统选举被连署人[75][76] 连署失败
陈永昌邱一峰 无党籍 无党籍 2023年9月,曾参与2014年台北市长选举的陈永昌与曾代表一边一国行动党参与2020年台北市第五选举区立法委员选举的律师邱一峰连袂登记为第16任总统、副总统选举被连署人。 未递交连署书
郑自才黄圣峰 台澎国际法法理建国党 台澎国际法法理建国党 2023年9月8日,曾策划四二四刺杀蒋经国案的台澎党主席郑自才宣布参与2024年总统大选[77]。9月17日,郑自才与曾代表台澎党参与2022年台北市长选举的该党法务长黄圣峰连袂登记为第16任总统、副总统选举被连署人[78] 连署失败
陈美妃巫超胜 无党籍 无党籍 2023年9月,曾参与2022年台中市长选举的政治素人陈美妃与曾代表宗教联盟参与2020年台北市第二选举区立法委员选举的巫超胜连袂登记为第16任总统、副总统选举被连署人[79]。11月2日,陈美妃、巫超胜向苗栗县选举委员会提出12,900份连署书[80] 连署失败

连署结果

2024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连署结果[81]
组别 候选人 所属政党 连署人数 通过与否
总统 副总统 送审份数 删除份数 合格份数
1 许荣德 姚玉霜 正神名党 未送审 0 0
2 陈玉美 古有彬 无党籍 无党籍 未送审 0 0
3 陈长宏 周玉珍 未送审 0 0
4 林飞龙 赖美华 未送审 0 0
5 郭台铭 赖佩霞 1,038,031 135,642 902,389
6 蓝信祺 周克琦 146 88 58
7 符音 谢祖铉 中山梅花党 113 22 91
8 陈永昌 邱一峰 无党籍 无党籍 未送审 0 0
9 郑自才 黄圣峰 台澎国际法法理建国党 台澎国际法法理建国党 608 135 473
10 陈美妃 巫超胜 无党籍 无党籍 256,773 256,771 2
连署时间  2023年9月19日至11月2日
送审份数总计  1,295,671
合格份数总计  903,013
合格率  69.69%
门槛  28万9667人

选举议题

2024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议题候选人立场
选举议题 民进
赖清德
民进
萧美琴
国民
侯友宜
国民
赵少康
民众
柯文哲
民众
吴欣盈
竞选口号
  • “挺台湾 Team Taiwan”
  • “信赖台湾”
  • “台湾再出发、人民有侯康”
  • “顾好台湾、人民好康”
  • “Keep Promise 相信美好台湾”
  • “联合政府、团结台湾”
竞选歌曲

两岸关系

赖清德

赖清德的主张认为有“四个支柱”:其一是提升吓阻能力,聚焦在国防预算提升、改革征兵与后备制度等,目的是提高北京使用武力的成本,从而降低军事冲突的风险。其二是主张把经济安保等同国家安全,并以行政院长任内措施以影队面对对中国大陆贸易的依赖带来的挑战的经验为支柱。其三是与多个国家建立更稳定的外交关系,让台湾在国际社会中不会被孤立。其四是维持两岸现状,并表明愿意对话,但不是在九二共识和一中原则的框架内展开[82]

侯友宜

侯友宜的主张则是抛出“3D战略”:包括吓阻(Deterrence)、对话(Dialogue)、降低风险与冲突(De-escalation),并以自身从警经验提出“攻坚理论”[83],认为面对中国大陆方面进逼,必先讲求国家实力,才能促成和平。侯友宜于7月3日接受《TVBS少康战情室》专访,在节目中抛出“合乎中华民国宪法的九二共识”,主张两岸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的政治现实[84]

柯文哲

柯文哲的主张是提出“五个互相”:包括互相认识、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互相谅解,同时强调要逐步提升国防预算至GDP的3%、增强武器自动化。此外他认为要,多元军购途径、开展本土军工生产企业、国防自主计划等[85]

经济发展

赖清德

赖清德在政见中提到:发展经济之过程同时必须借由经济力量来照顾弱势,其大意是指保护发展经济的各阶级生活和发展条件。第一是强化儿少保护及健康促进行动,第二是身心障碍者权益促进行动以及强化身心障碍者的社区支持,第三是建构友善自主的高龄生活环境,第四是推动社会安全网2.0,第五是强化保障经济安全[86]

柯文哲

柯文哲认为,面对近年不稳定的国际局势,经济安全是重要课题,因此提出制定经济安全保障法、组建隶属于国家安全会议的“经济安全保障会议”等政见。就少子化导致人才短缺的问题,柯文哲认为扩大开放外籍劳工的规模与促进长者再就业是一种解决方案[87]。此外,当今产业升级的困难也是发展经济的一大阻碍,并连带导致了年轻人低薪、房价不断高企等社会问题[88]。为促进产业升级,柯文哲提出增加高等教育科研费用至GDP总数的1%、适当提高高等院校学费、提高高等院校教师薪资、将人工智能(AI)深度融合至教育体系等教育政策,力主在长期通过培养优秀人才的方式带动企业效能与产业附加值的提高,从而加强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在台湾落地的人才条件[89]

能源政策

侯友宜

侯友宜认为针对核能发电,表示将让核一核二核三延役,并检修核四,让其安全重启[90]

柯文哲

柯文哲提出2030的能源占比规划为燃气占45%、再生能源30%、燃煤15%、核能10%。柯文哲认为政府应设置跨部门的“气候永续委员会”及“气候永续转型基金”,邀集产、官、学研及公民团体,以国家永续发展为目标制定策略,合理配置各部门的排碳配额(碳预算),定期检视减碳效果。此外,也应透过转型基金来鼓励再生能源研发、提高绿色创新技术投资。柯文哲提出台湾应降低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发展“多元能源”,举凡水力、地热、潮汐、小型核子炉等,在遵守市场规则和风险管理下,务实达成再生能源配比计划。至于核能为过渡期所需,柯文哲认为应先提升再生能源占比再把核电停掉,而不是先设定停用核能的时间表,针对现有核二核三应延役、核四则要安全总体检,核废料如何处理则有待商榷。因应碳关税时代来临,柯文哲认为台湾应自行课征碳税,而非被他国课征碳关税,同时制定多元的碳定价政策及总量管制、每年公布碳定价收入使用情形[91]

赖清德

赖清德以能源转型为主轴,下开五个主张:其一是启动第二次的能源转型,以建构智慧共享的绿能战略,策略二是推动数位与绿色的产业双轴转型,第三个是形塑净零永续的绿生活,第四个策略是政府作为净零转型最强而有力的后盾,第五个是不遗落任何人的公正转型。第一次能源策略就是减煤、增气、展绿、非核。第二次的能源转型他强调智慧和科技,重点是绿能,持续不断地强化绿能的发展,第三个是去碳化,让台湾能够逐步地达到净零转型的目标[92]

农业政策

柯文哲

柯文哲提出“战略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创生农村、农电共享”农业五大政策纲领。台湾要提防被封锁,要有风险管理,面对极端气候、地缘政治,要拟定“战略粮食安全计划”,将食安提升为国安层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并因应天灾频生,运用科技、智慧化,打造“农业防灾安全网”,建构完整的农渔村韧性环境。柯文哲主张三大数据库,分别为ChatGPT农业数据库、农业大数据数据库、全国农地数据库,耕种前去看大数据数据库,若已知总产量过剩仍执意耕作,就减少补助,或遇风灾时自负盈亏、不保证收购价。台湾有80万公顷农地,但违法农舍、违规工厂一堆,这些数据库要政府做,农业才能有效运作。针对小农难以建立品牌、拓展市场,柯文哲提出透过联合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三大方向,协助农民提升产值、进军国际。另外,为鼓励青农返乡,农保生育给付由6万1200元提高为10万2000元生育补助。农电共生部分,柯文哲认为台湾应建立农业碳汇平台,透过碳盘查改变农村建筑与种植模式,着重碳捕捉、碳中和,推动可增加碳捕捉或土壤固碳量的各式农业栽培模式;栽培高吸碳作物(如藻类)、“再生农业”、“友善草生栽培”等新农业模式,创新农业新价值[93]

赖清德

赖清德提出“幸福农业、快乐农民”的农业政策,从落实安全农业、强化科技农业、打造农业生态、加强农业行销、完善农产冷链系统、确保粮食生产自给等六个面向,达到完善照顾农业、农民、农产、农村的目标。第一是“落实安全农业”,未来持续推动农产品的产销履历,落实对消费者安全健康的照顾;第二“强化科技农业”,让生产机械化,设备现代化。透过科技减轻农渔民的负担,引用先进科技,增加生产效率,如透过无人机喷洒农药;第三“打造农业生态链”,从生产、加工、分级、包装、行销等形成“农业生态链”,不只依赖中央、地方政府,还有农渔会,更需要有农业产销班、生产合作社等团体,共同协助农民,提高农民的农产收益。第四是“加强农业行销”,未来透过计划式生产,精算产销情况,加强将农产品能销售至更多海外国家;第五“完善农产冷链系统”,政府目前已投入126亿建立冷链系统,未来持续增加建置,以避免农产品过剩,才能透过收购调节市场价格,延长保鲜期,增加消费者都能有品尝的机会;最后则是“确保粮食生产自给”,台湾约有2350万人口,但粮食自给率只有约31%,其他69%来自进口,台湾要能逐步提升、确保自己的粮食自给,以因应未来气候变迁的挑战[94]

侯友宜

侯友宜提出4大农业政策,包括调高老农津贴、扩大开放移工、水利会还给农民和销售管道制度化,强调要做农民的靠山,拼回好日子。侯友宜指出,老农津贴跟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他允诺当选总统一定调高老农年金,绝对不会低于新台币8000元,并将现行4年调整1次,改为每年依照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调整。面对台湾农村人口老化、农业缺工问题,侯友宜说,除了透过政策鼓励青年返乡,也会扩大开放移工政策,解决国内产业劳力不足现况。侯友宜表示,原是民间社团法人的水利会现改为官派,把民间资源变成公家资源,却无法照顾好农民,让农民越来越痛苦,也无法因地制宜,真正照顾在地农业。侯友宜认为,过去水利会的干部都是民选,做不好就换掉,他会听进农民声音,把水利会还给农民,回归专业治理,让农民当家作主。侯友宜说,将建立销售管道制度化,同时设置农产品产销预警机制,协助调控农产品供需,针对各县市若有滞销的农产品及蔬果,会以新北市协助各县市农产销售的经验,让政府带头,透过多元管道协助销售,包括大陆及国外市场,帮助农民收益,让大家享受到更好的农产品[95]

财政金融

柯文哲

柯文哲提出财政改革方针,包含财政收支重新划分,从双轨制改为单轨制,并成立“统筹分配税款分配委员会”公开讨论,且检讨讨不合理税制和所有资本所得课税方式。柯文哲指出,当前的财政问题,关键在于“财政分配不均,区域发展失衡”,以2024年中央普通统筹分配税款来看,总额虽创新高,达新台币3811.7亿元,表面看来雨露均霑,但实则是强者愈强。柯文哲提出守护财政纪律的4大方针,第一是“重建补助款及统筹款机制”。他提到,财政收支应重划分,从统筹款、补助款的双轨制,改为单轨制,未来要统一权责单位和计算标准,并将统筹款规模扩大、增加地方分成,且成立“统筹分配税款分配委员会”,由中央、地方政府、专家、民代共组,公开透明程序讨论。其次则是“地方财政自主、均衡发展”;增加地方分成后,直辖市的遗赠税地方分成从50%提升到80%,县市政府的土地增值税地方分成从80%提升至100%,而营利事业所得税,地方分成也从0%升至5%。第三则要召开“全国赋税改革会议”,检讨所有资本所得的课税方式,所得税由累进税率改为分离课税,分为劳动所得与资本所得,才能公平分配税收;此外,也要检讨如印花税、娱乐税等不合时宜税目,待寻觅财源后予以废除,并加强海外所得税纳入税收体系避免富人逃税。第四则是避免超征常态化、债务不断上升,他将要求超征税收先用于还债,且财政部与主计总处应建立完整总体经济模型,制定税收预估标准作业流程,不应再人为操弄预算课税收入。柯文哲也强调,应终结“特别预算常态化”,届时将修法删除预算法第83条第4款的“不定期或数年一次之重大政事”条文,杜绝空白授权漏洞;未来特别预算仅能在遇到国防紧急设施或战争、重大经济变故、重大灾变情形,要经过国会同意才能提出[96]

侯友宜

侯友宜承诺修订《财划法》,使统筹分配款公平分配,协助苗栗等地方政府发展进步,并要重启《国土规划法》修法讨论,力促基隆升格直辖市。针对赋税议题,侯友宜9月8日举行政策记者会抛出课征“富人税”,未来总和所得净额1000万元以上,且薪资所得不到3成者,开征所得税率45%;股利所得采分离课税者,税率由28%提高至32%,盼借此缩短贫富差距。[97]

居住正义

柯文哲

柯文哲以台北市长8年的执政经验,指出兴建社会住宅绝不只是找地盖房这么简单,要先了解在地需求,再将幼儿园、托老所或照护中心等公益空间纳入社宅,才能化地方阻力为助力,使社宅不再“邻避”,而是友善社区的好厝边。而且一定要盖的很漂亮,符合城市美学 ,同时带动台湾的智慧建筑产业。也强调居住正义不只解决青年与弱势的困境,还可以带动都市更新与区域发展。柯文哲提出“三多力”的居住政策。“三多力”的第一力是“大力盖”,他自述担任台北市长期间,已完工、兴建中的社会住宅2万户,全台最多,应该继续坚定地盖下去。第二力是对税制“大力改”。单一住房自住者采低税率0.6%;但持有房子越多的人,税就要越高。若愿意将闲置空屋出租者,可以低利率课税。柯文哲想推动“房东大赦”,让房东不怕被补税,才愿意诚实申报、释出更多空屋,补现在社宅的不足,这样政府才能真正做好管理。第三力是对租屋族群“大力补”,除了依照家户人数及收入给予不同的租金补贴,对于房客的所得税报税,租屋支出将从一般列举项目移至特别扣除额,提高可申报额度,实质减轻租客负担。柯文哲强调,台湾必须打破租屋黑市,让租屋的朋友也能享有租屋安全与居住品质、同时订定长期计划,让台湾的社宅稳定增加,才能真正抑制房价,实践居住正义[98]

赖清德

赖清德提出三项居住政策,包括减少闲置住房、针对青年成家贷款提供利息补贴,也要从社会住宅、包租代管和租金补贴这三大面向,延续总统蔡英文的政绩。赖清德表示,他会扩大青安住宅优惠贷款,“未来金额会扩大到一千万,同时再加码1码的利息补助,也就是原来只有0.125,再加码一码0.25之后,就变成0.375”。此外还会持续、同时也扩大社会住宅的政策还有租金补贴,未来在他的8年任内,推动兴建社宅达25万户、包租代管达25万户以及租金补贴达50万户,将会达到100万户[99]

侯友宜

侯友宜提出五大住宅政策,安心租、拼社宅、止炒作、挺青年、优先住。他主张大专退场的土地优先盖社宅、检讨不动产交易所得税遏止炒房、加码青年租屋补贴与购屋贷款、以轮候制保障社宅入住名额[100]

多元族群

柯文哲

柯文哲将针对3大族群制定政策:客家人、原住民与新住民。他希望先尽速完成《反族群歧视法》立法,尊重国内各族群发展。针对客家族群,要求落实《客家基本法》、建立客家产业聚落,发展《一庄一节庆》;原住民部分,他认为现在原民会很难运作,需要由政委兼任原民会主委,进行跨部会协调。另外,柯文哲也主张建立“全国性族群民族会议”,并研议平埔族正名,与建立友善原住民就业机制;针对新住民,他认为新住民也要成立委员会,并制定《新住民基本法》,并建立发展基金与单一服务窗口。柯文哲也宣布,若能当选,新住民取得身份证的年限会与外配统一变成4年,凡取得居留权即可参加健保。柯文哲指出,他希望透过行政院成立跨部会专案小组,针对失联移工与黑户宝宝给予短暂的身份权、医疗权与就学权,找出这些移工。他也指出,原住民、客家等文化也要积极以数字化的方式保存,并建立新住民语音平台,还要扩大新住民主要活动的举办[101]

侯友宜

侯友宜发表原住民政策,提出照顾原住民长者健康、振兴原乡经济、推动“原住民族学校法”、制定“原住民族土地及海域法”等4大主张。侯友宜表示,原住民族是最早在台湾扎根的族群,必须受到公平对待,并给予更好的发展舞台,对于现阶段不完善的地方,未来绝对会用最大的力量照顾族人,保障族人权益,让原住民族在台湾土地上,绽放美丽“原”色。侯指出,部落长辈是原住民文化与技艺的重要保存者及传承者,为好好照顾长辈的健康,将保障55至64岁原民长者,都享有排富的全额补助健保。而面对当前许多原住民族地区欠缺资本投入发展,未来也将提高中央补助,辅导在地原住民,善加利用天然资源优势,并结合文化特色,转化为永续经济产业,创造更多的原乡工作机会,让观光客进来、青年人返乡、农特产卖出去。侯友宜承诺,为完善原住民族完整的文化语言教育体系,将推动“原住民族学校法”,让原住民族子女可以在主流教育体制中,拥有选择原住民族学校的机会,落实原住民族教育自治。而针对原住民族土海法历经多年依旧卡关,侯友宜说,会继续推进“原住民族土地及海域法”,尊重原住民族与大自然的相处方式与智慧,坚定保障原住民族土地及海域的基本权利,并尽速确定各族传统领域[102]

教育文化

柯文哲

柯文哲提出10项教育政见,第一是“13年一贯”,义务教育往下延伸至幼儿园的5岁,并修法让高中职纳入“准义务教育”,优先从偏乡地区学校、澎湖及金马地区试办;其次,则要简化学习历程,取消“修课纪录”上传中央数据库,每学年上传的“学习成果”从至多6件改为至多3件,并同步减少上传时间和件数。柯文哲指出,他也主张分科测验应采纳国文、英文,预计民国115年上路;至于双语教育,则主张多元管道培育双语师资,包含公费生、县市联合或学校自办教师甄选,并且全面免费提供国中小学1到9年级双语教材,弥平城乡资源落差。至于弱势族群,柯文哲则主张成立“早期疗育委员会”,借此整合教育、社政及卫生机关等人力及资源,以利及早介入身心障碍婴幼儿的治疗与辅导教育。谈及智慧教育,柯文哲主张,政府全面补助中小学教师“一师一载具(笔电或平板电脑)”,班班有互动式萤幕,以利教师善用资讯科技融入教学,提升教育品质,并推广中小学学生“一生一平板”,全面推广行动学习。柯文哲也提到,应制定“学校午餐专法”,明确规范学校午餐的价格级距,以解决台湾各县市学校午餐收费不一、补助经费来源不一的问题,并补助学生午餐有机蔬菜与有机米,每周至少2次。至于高教改革,柯文哲也提出,台湾的高教支出至GDP的1%,让台湾的大学更有竞争力,且应增加大学教师薪资,让人才能留在台湾;面对私校退场机制,应更公开透明且符合人性,辅导私校合理转型,而非直接将校产充公[103]

赖清德

赖清德提出“0到22岁投资未来世代”政见。针对6到18岁的国小、国高中学生,他主张推动双语教育,可以是英语、日语或其他国家的语言,还要提供学生国际化的学习环境,例如补助学校举办各种国际性的活动,让孩子有机会参与国际化的学习。对于18岁至22岁的大学生,赖清德表示,政府将设立百亿的学生海外圆梦基金,鼓励青年开拓国际视野,同时持续加强双联学制,鼓励国际知名的学府在台设立海外分校,并有计划地邀请国际知名的学府来到台湾设立分校。对于技职教育,赖清德表示,他支持开设学士后产业技术专业人才培训专班,提供转职或发展其他专长的机会,借此解决学用落差的问题。赖清德指出,他盼落实公义永续的精神,让年轻人都有追逐梦想的机会,让大家在立足点上都平等,因此,应该要减少公私立大学学杂费差距,因为教育不应该因为社经背景的不同而负担不同。赖清德表示,年轻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应该向下延伸至小学,并应推动《学生辅导法》修法,落实三级辅导机制,让年轻族群的健康心理支持方案,能够更加落实[104]

侯友宜

侯友宜提出11项教育政策主张,包括提高教育经费编列下限1%、5岁幼儿教育经费投资加倍、英语教学回到英语课堂、AI教育创新促进数位平权、突破偏乡教育限制、全面检讨108课纲、技职引领未来、支持大学自主权、学贷免息、稳定教师待遇与福利、扩大终身教育经费并鼓励终身学习[105]

劳工权益

柯文哲

柯文哲表示,若当选总统将尽速召开劳保改革国是会议;提高劳退新制雇主提拨上限到7.8%,每年至少拨补劳保新台币1000亿元,超征税收优先拨补到劳保;劳动基金的投资绩效应改善,购买台股绩效前50股,至少收益有一定保障[106]。柯文哲以四大纲领为基石,提出“企业赚钱,劳工加薪”,“友善环境,保障劳权”,“年金改革,刻不容缓”,“广纳人才,人权立国”等解方,包含企业减税替员工调薪,把教师节、劳动节列国定假日,劳保年改每年拨补1千亿,以及降低“移工留才久用方案”门槛。柯文哲指出,第一项是“企业赚钱,劳工加薪”,自2000年以来,我国实质GDP的成长达120%,平均实质薪资只增加了4%,意味当前制度让企业获利时,没有办法有效分配给员工。柯文哲主张尽速订立《最低工资法》,但不是定死3万或33000元,要采取有科学基础的公式;他也主张上市公司应有义务揭露员工薪酬水准及调整的资讯,落实企业ESG责任、营造对投资人更透明的市场环境。在企业减税上,立院民众党团今年已提案修正《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第36条之2条文,企业调高基层员工平均薪资给付水准时,加薪幅度自所得额中减除比率,从130%提高至200%。例如,当企业为员工加薪1000元,从营所税税额减除的金额,就从1300元增加为2000元,增加企业为员工加薪诱因。第二项“友善环境,保障劳权”,相较欧洲劳工年假数动辄20天起跳、韩国劳工第1年即拥有15天特休假,台湾资浅劳工特休假天数差距太大,工时过长、假期过少,不但过劳,也严重压缩劳工家庭时间,是少女子化、职场性别不平等的帮凶。柯文哲主张,增加劳工家庭照顾假天数,并以就业保险形式,给付休假期间部分工资;同时,增订以“小时”为单位的“亲职假”,方便家长出席学校亲职日、处理儿童突发状况,友善劳工育儿需求;并把教师节、劳动节均列国定假日,避免“一家两制”怪象,体现对教师的尊重。面对非典型聘雇,承揽及派遣人力,柯文哲表示,不赞成要公家机关不要聘雇承揽及派遣人力,而是要检讨,何以该机制变剥削,应充分保障其权益,在分工合作下,增加效益;订立《外送平台从业人员权益保障法》,在担任台北市长、赖香伶担任劳动局长时首开风气订立,其它县市跟进,自己任市长时统计过,在台北市车祸案件中,外送人员占人数5%,原因是从业人员一直增加,因此订立专法保障有其必要。第三项“年金改革,刻不容缓”,柯文哲表示,每年拨补1千亿、若有超征税收再拨补;尽速召开年金改革国是会议,虽然2017年讨论过但不了了之,要彻底检讨台湾社福制度的永续性,当时不处理到2024年只会更难处理,“做一个有责任的政府”,他也主张要提高劳动基金积效。柯文哲解释,劳工退休后的保障应有“劳退、劳保、长照”3大块,劳退目前是雇主提拨6%,劳工可提拨0到6%,鼓励劳工提到满,政府再给奖励;雇主固定6%,若愿意再拉高,给税率优惠,“平常储蓄多,退休钱就多”,除了目前的全民健保,也应再比照健保设立“长照险”,每月缴几百块,因应未来庞大的长照需求。第四项“广纳人才,人权立国”,当前台湾劳动力不足,柯文哲提倡“壮世代计划”,并声明不是“强迫”已退休的人继续工作,而是想工作的人,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找到合适工作,这攸关“劳务重新设计”,还有任何阻止长者重回职场的法条,都应与时俱进修改。在移工部分,柯文哲主张开放移工,扣人头税,以不同业别,如制造业、看护、农业等,细算各业别需要多少人力,目前已有多少本国劳力,缺口多大,“分类别、总额管制、人头税”,并回归市场机制。他也强调,引进移工应该“国与国之间签MOU”,即强化国对国直聘,增设培训机构;放寛移工自由转换,减少移工逃逸动机,缩短雇主等待期;建立移工学习系统。在留才方面,柯文哲主张降低“移工留才久用方案”的门槛,开放符合资格之移工,得主动申请在台永居,中长期方面,订定足以吸引移工留台之《新经济移民法》,吸纳国际人才[107]

赖清德

赖清德出席2024年总统大选“工”办劳动政见发表会时指出,2020年起开始拨补劳保基金,总统蔡英文任内前后挹注新台币2760亿元,这是过去的执政党从未有过的。未来若当选总统,除了持续让劳保基金可以存续外,政府会负最后的支付责任,换句话说“只要政府在,劳保基金就不会倒,劳工的权益就一定可以获得保障”。至于劳工退休金部分,他说,未来除发展经济、带动就业机会、提高薪资,从而让劳工的退休生活更有保障外,并会建立一套鼓励机制,让资方的提拨高于6%,也让劳工可以自提;更重要的是,未来会举办劳、资与社会各界经济发展会议,促成劳资可以鱼帮水、水帮鱼,让经济更加发展,让薪资可以提升,让劳工权益获得更好保障、退休生活更好。赖清德指出,年轻人将在新时代面临更多挑战,新科技将带来平台经济,未来将有更多非典型劳工出现,政府的责任就是照顾劳工;他将持续推动学生在校跨域学习,透过投入产官学合作来缩短学用落差,并推动投资青年就业方案、优化创业投资环境行动方案,鼓励年轻人创业。赖清德除承诺会落实基本工资法外,并将强化保障非典型劳权,希望借由国家力量,建置更完整、合理的环境,让年轻人与非典型劳工可以受到帮助。此外,赖清德也说,他支持行政院版公务人员可以组成特种协会,除进一步松绑警消以及其他公务人员可以筹组特种协会外,也可拥有更多团体协约权的权利;不管公教人员加薪或其他牵涉公教人员的权利,都可透过特种协会平台,把公教人员的心声传递给政府[108]

侯友宜

侯友宜提出任内基本薪资目标调高至3万3千元、开征富人税等新政。为鼓励企业帮员工加薪,侯友宜建议可有条件扣抵当年营利所得额。此外,10月4日侯友宜劳工后援会成立时,他再推出劳工五大政见,包括“鼓励企业兴建劳工宅”、“力保劳保基金永续发展”、“劳工加薪,企业减税”、“守护弱势,降低赋税”、“增加休假天数,升级劳工的劳动尊严”[109]。侯友宜11月底出席2024总统参选人“工”办劳动政见发表会,除重申前述政见外,也承诺会修订《公司法》新增1名劳工当董事,让劳工更有能力与雇主对话,也会修订《劳基法》,当事业单位改组或转让时,雇主代表必须与工会协商留用劳工原则与劳动条件[110]

政府体制与宪政改革

柯文哲

柯文哲认为,中华民国当前的宪政体制赋予了总统无限权力而缺乏对总统的有效权力制衡,从而导致了蔡英文政府任内出现的由“超级总统制”带来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因此他提出修改宪法实行内阁制、废除考试院监察院的终极目标;并承诺如当选总统,会建立联合政府、召开国是会议、总统到立法院进行国情报告乃至接受质询,并冻结考、监两院的预算。同时,在国会方面,柯文哲的民众党在立法委员选举的目标是使立法院没有政党过半,从而迫使任何政党都无法单独通过法案而需要与其它政党协商取得共识[111]。此外,柯文哲阵营对蔡英文2016年胜选时承诺的若干项司法改革最终跳票的情形大加抨击,柯文哲亦亲自邀请长期关注司法改革的前时代力量籍立法委员、台湾公益揭弊暨吹哨者保护协会创始人黄国昌加入民众党[112],并将黄列为此次立法委员选举不分区候选人第二位。就具体的司法改革政见,民众党承诺会在下届立法院的第一个会期开始就推动“吹哨者保护法”的通过,并推动刑法中加入弃保潜逃罪、妨碍司法公正罪、影响力交易罪及不法馈赠罪;针对侯友宜阵营提出的恢复特侦组问题,柯文哲竞办总干事、民众党不分区立委候选名单第一位的黄珊珊指,2006年涉及前总统陈水扁国务机要费案案发时并没有特侦组,而有了特侦组之后仍出现监听国会事件这样的争议,恢复特侦组并非确保检察院有效监督各级官员的必要手段[113]

侯友宜

侯友宜和副总统候选人赵少康也对蔡英文政府任内的贪腐等各类问题予以抨击,并以恢复特侦组和重新检讨通传会(即NCC)作为主要改革政策[114]。另外,赵少康对上述柯文哲有关联合政府与内阁制的主张表示赞成,并表示若当选会邀请民众党人士进入政府[115],且在其尚未被提名为副总统搭档之前,赵少康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116]

竞选过程

在野整合议题

因此次选举中,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民调始终领先,故国民党与民众党在选战中持续讨论蓝白合的可能性。双方因各种因素分分合合,直至总统副总统登记参选日最后一天才真正破局[58]。分析认为,破局主要原因是双方皆欲主导局势以获取最大利益而致[117]。而马英九、朱立伦、侯友宜、柯文哲四人的协商过程被认为涉嫌搓汤圆(期约贿选),台湾台北地方检察署在受理告发后侦查[118]

5至9月

2023年5月民众党柯文哲宣布参选总统时,评论多认为蓝白合破局,彼时柯文哲也称和国民党政策、理念不合而难以合作[119][120]。7月时,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称要促成“非绿大联盟”,让在野各党合作以利政党轮替[121],而柯文哲此时也说一切将水到渠成[122]

直至9月底,民众党提出要以民调互比来推派最强人选,民调较低者退选,国民党并未否定[123]

10月

10月14日,柯文哲派出竞选总干事黄珊珊、竞选办公室主任周榆修二人与国民党协商,而国民党则派出中央党部秘书长黄健庭、侯友宜竞选办公室执行长金溥聪[124]会面,对举办辩论、民调互比及相关时程等议题进行讨论,最后仅辩论一项达成共识,其余皆无得出结论[125]。随后便迟无下文,10天过后侯友宜称民调已来不及,须以政党协商方式决定[126]

10月30日,朱立伦与柯文哲举行政党协商会议。会后声明仅称将在立委选举中合作以赢得更多席次,而总统人选与候选人产生方式则未提及[127][128]。隔天晚上,朱立伦、柯文哲及侯友宜密会,但对总统人选产生方式仍无共识[129]

11月

11月15日,侯友宜、柯文哲与朱立伦以及前总统马英九共同协商,最终决定以各方派出民调专家,并以多份民调决定最终人选。原订应在11月18日公布蓝白搭配结果[130],但当日因各方对民调误差理解出现歧异,故未能公布结果[131][132]

11月19日,本次正副总统候选人开放登记参选前一天,柯文哲在新北市板桥体育馆举行2024年总统、立委选举誓师大会,致词中宣布将以“民众党总统候选人的身份”拼战到底,外界认为蓝白合作几近破局[133]。而国民党仍期盼在22日召开中常会,对蓝白是否合作进行最终确认[134]

21日,侯友宜方面提出再次检验先前民调,当中包含数份曾被民众党搁置的民调,但柯文哲方面认为并不会改变任何结果[135]。隔日,柯文哲正式拒绝该提议。国民党得知后,望柯文哲能在48小时内同意再次审视当初的民调,原订的中常会因此再度延期[136]

无党籍总统参选人郭台铭在同日公布和侯友宜、柯文哲的对话纪录。当中,侯友宜希望能由郭台铭促成蓝白合,而柯文哲则说自己和侯友宜希望他退选,并协助在野整合。三人原约定在23日会面,但侯友宜对于会面地点仍有不同想法[137]

侯友宜方面在23日上午称,柯文哲想与他见面,并表示可在马英九文教基金会办公室举行会谈。柯文哲竞选办公室则回应,柯文哲与黄珊珊等人正与郭台铭自宅与他会面[138]

23日下午至18时30分,郭台铭于台北君悦酒店设席邀请侯友宜、柯文哲三人一起进行第三次的在野整合会谈。双方皆到场赴约,但侯友宜则另由前总统马英九、国民党主席朱立伦陪同到场,郭台铭指称另两人为“重量级的不速之客”。会谈由各家媒体全程转播,期间双方持续针对民调问题争论,但过程并不顺利;最终,本次会谈三方不欢而散[139]

24日上午,柯文哲正式登记参选总统,并同时公布其竞选搭档为时任民众党籍立法委员吴欣盈;侯友宜也在国民党中常会上宣布其竞选搭档为时任中国广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暨总经理赵少康,随后连袂前往中选会登记参选。蓝白合终告破局[58][62]

同日,无党籍总统拟参选人郭台铭与搭档赖佩霞各自在脸书上发表声明,表示不会前往中选会登记参选,退出本次总统、副总统选举[1]

相关事件

2024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竞选过程
日期 事件 备注
2023年1月15日 赖清德当选民进党主席 民主进步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公告,党员赖清德当选第18任民主进步党主席[7]
2023年3月22日 国民党通过采征召方式完成总统提名 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由时任党主席朱立伦征召该党总统参选人[56]
2023年3月26日 邦交国断交 洪都拉斯宣布与中华民国断交,中华民国剩下13个邦交国。
2023年4月8日至4月28日 柯文哲访问美国 柯文哲在行程中走访纽约、波士顿、华盛顿及休斯敦,期间与前美国国务卿麦克·庞培欧见面,并进入美国在台协会华盛顿总部[140][141]
2023年4月12日 赖清德获民进党提名 民主进步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公告,时任党主席赖清德获得该党提名为总统参选人[54]
2023年4月28日 台湾政治剧《人选之人—造浪者》首播 剧中讲述政党幕僚为了选战面临各种艰难抉择,并历经选情的惊涛骇浪。本剧在爆红以后引发了后续影响,包含台湾#MeToo运动,以及剧中饰演总统候选人林月真的演员赖佩霞在日后宣布以副总统候选人的身份竞逐本次选举。
2023年5月起 新北幼儿园喂药案 新北市板桥区的私立幼儿园遭控教师疑似喂食儿童巴比妥酸盐类苯二氮平类等毒品[25][26]新北地检署因该园儿童毛发检验均未检出毒物成分、证据不足,对于相关人士均不起诉处分。数月后,高检署侦查完认为新北地检署有调查不完备之处,将该案发回续查[27]
2023年5月17日 侯友宜获国民党征召 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征召时任新北市市长侯友宜为该党总统参选人[57]
柯文哲获民众党提名 台湾民众党中央委员会公告,时任党主席柯文哲获得该党提名为总统参选人[60]
2023年5月31日起 台湾#MeToo运动 民进党前党工指控曾经遭遇到职场性骚扰,但并未得到主管妥善协助处理,甚至遭到隐匿案情、职场霸凌。相关案件引发赖清德致歉,多位被揭发造成类似案件的涉案者亦辞去现职[142]。其后在台湾形成#MeToo效应,相继爆出过去曾经遭到性骚扰的指控,案件除了涉及国民党、民众党等主要政党外,也扩及至媒体、演艺、艺文、学术教育等场域[143][144]
2023年7月16日 716公平正义游行 游行由前立法委员黄国昌与“馆长”陈之汉发起,主要目的为诉求居住正义司法正义[145]。赖清德、侯友宜、柯文哲、郭台铭皆受邀,除了赖清德以外的其余三位皆有到场参与[146]
2023年7月23日 侯友宜获国民党正式提名 中国国民党第21届全国党代表大会第3次会议通过,提名时任新北市市长侯友宜为该党总统参选人[57]
2023年8月12日至8月18日 赖清德访问巴拉圭并过境美国 赖清德以特使身份出席巴拉圭总统圣地亚哥·培尼亚的就职典礼,并过境美国纽约及旧金山。过境美国期间,赖清德与美国在台协会主席劳拉·罗森伯格于侨宴上会面[147]
2023年8月20日 还路于民大游行 游行由社运人士吴宜蒨(YC Wu)发起,主要目的为唤醒政府重视人本交通,改善交通现况、终结行人地狱,并追求台湾“交通零死亡”愿景。赖清德、侯友宜、柯文哲、郭台铭皆受邀并到场参与[148]
2023年8月21日 赖清德登上《彭博商业周刊》封面 赖清德登上美国《彭博商业周刊》封面人物,以“他想领导台湾。但他能维持和平吗?”为标题[149][150]
2023年8月21日 退出中美洲议会 中美洲议会通过尼加拉瓜的提议,取消台湾永久观察员地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中华民国外交部随后宣布退出。[151]
2023年8月28日 郭台铭宣布独立参选 郭台铭在争取国民党征召未果后,在“主流民意大联盟记者会”上宣布参选,并展开连署[70]
2023年9月13日 公民连署日程开始 中选会公告共有10组登记为总统、副总统被连署人。
2023年9月14日 赖佩霞担任郭台铭副手 郭台铭宣布由资深艺人、作家赖佩霞,担任与之搭档的副总统被连署人。
2023年9月14日至9月22日 侯友宜访问美国 侯友宜在行程中走访纽约、新泽西、华盛顿、旧金山,期间与纽约市市长埃里克·亚当斯、美国在台协会主席劳拉·罗森伯格见面,并进入美国在台协会华盛顿总部。
2023年9月20日 郭台铭首波连署总站成立 首波连署总站分布于全台10个县市,郭台铭与赖佩霞现身新北板桥连署总站进行连署[152][153]
2023年10月1日至10月5日 柯文哲二度访问美国 柯文哲在行程中走访旧金山与洛杉矶。
2023年10月10日 候选人出席国庆大会 赖清德、柯文哲出席总统府府前广场举行的“中华民国中枢暨各界庆祝112年国庆大会”[154]。在前总统马英九拒绝出席总统府国庆大会,以及立法院国民党党团号召不参加之下,侯友宜、郭台铭皆未出席[155][156][157]
2023年10月14日 蓝白合会前会 柯文哲竞选办公室总干事黄珊珊、竞选办公室主任周榆修,与侯友宜竞选办公室执行长金溥聪、国民党秘书长黄健庭于台北市福华大饭店进行协商会议。会后证实双方对于整合方案没有共识。
2023年10月21日 赖清德全国竞选总部成立 赖清德全国暨台北市竞选总部成立,总统蔡英文亦到场参与[158]
2023年10月30日 蓝白合第一次政党协商 国民党党主席朱立伦、国民党副秘书长江俊霆,与柯文哲、周榆修于市长官邸艺文沙龙进行协商会议。会后针对双方有共识的观点发表声明,未讨论到总统人选。
2023年10月31日 朱、侯、柯密会 朱立伦、侯友宜及柯文哲于景美的钢铁工厂进行协商会议。会后证实双方对于整合方案没有共识[159]
2023年11月2日 柯文哲全国竞选总部成立 柯文哲全国竞选总部成立[160]
2023年11月7日 姚立明担任赖清德竞选主委 前立法委员、2014年台北市市长柯文哲竞选总干事姚立明担任赖清德全国竞选总部主任委员[161]
2023年11月14日 公民连署结果公布 中选会公布总统、副总统选举连署结果,郭台铭与赖佩霞以902,389份合格连署书完成连署,获得登记参选资格;其余9组登记为总统、副总统被连署人皆未完成连署。
郭台铭与赖佩霞通过公民连署
2023年11月15日 拜习会 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峰会登场前,美国总统乔·拜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旧金山进行会谈。会中拜登强调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并要求中国大陆当局尊重台湾选举进程,不希望有任何形式的干预;习近平提到北京方面希望和平统一,同时否认在2027年或2035年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的计划[162][163]
蓝白合第二次政党协商 马英九、朱立伦、侯友宜及柯文哲于马英九基金会进行协商会议,会后发表协商共识,国民党、民众党两党将以民调形式共推出一组总统、副总统候选人。原定于11月18日公布结果,但由于各方对民调误差理解出现歧异,故未能公布合作结果。
2023年11月20日 萧美琴担任赖清德副手 前立法委员、中华民国驻美代表萧美琴,获民进党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55]
2023年11月23日 在野整合会谈 郭台铭邀请柯文哲、侯友宜至台北君悦酒店一同针对在野整合议题举行三方会谈,侯友宜则与马英九、朱立伦一同赴约。五人针对整合歧见互相讨论,会谈内容由各家媒体全程转播,最后仍不欢而散。蓝白整合已几乎宣告破局[139]
2023年11月24日 吴欣盈担任柯文哲副手 新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前副总经理、时任全国不分区及侨选立法委员吴欣盈,获民众党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62]
赵少康担任侯友宜副手 行政院环境保护署署长、时任中国广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少康,获国民党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58]
郭霞配宣布退出选举 郭台铭与竞选搭档赖佩霞各自在脸书上发表声明,宣布退选[1]

政见发表会

电视辩论

民意调查

自2023年中以来赖清德(绿)、侯友宜(蓝)、柯文哲(青)三人经过加权局部回归英语Local regression民调趋势图

选举结果

全国得票统计

中华民国第十六任总统、副总统选举结果
号次 候选人 政党 得票数 得票率 当选标记
选举日期 2024年1月13日 选举人数
投票率 % 投票人数 有效:人
无效:人

各县市投票结果

第16任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选举各县市投票结果
县市 选举人数 柯文哲吴欣盈 侯友宜赵少康 赖清德萧美琴 无效票 投票率 前二名
得票差
得票数 得票率 得票数 得票率 得票数 得票率
台北市
新北市
基隆市
宜兰县
桃园市
新竹县
新竹市
苗栗县
台中市
彰化县
南投县
云林县
嘉义县
嘉义市
台南市
高雄市
屏东县
台东县
花莲县
澎湖县
金门县
连江县
  • 各县市得票数领先者使用红色字体标出。
  • 得票数据以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为准。

开票特别节目

各界反应

选前台湾海外政治观察

2024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前海外政治观察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3年11月29日,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表示民进党正、副总统参选人赖清德、萧美琴是“双毒组合”、“害台配”。陆委会表示国台办记者会以恶毒言语攻击总统候选人企图强力介选,显示中国大陆对台作为的陈旧迂腐,令人深感失望[164]
 美国 2023年11月30日,美国《外交》杂志刊载知名外交学者葛来仪白洁曦英语Jessica Weiss与柯庆生联合署名的文章,指出美国应该继续作出反对两岸双方单方面片面改变台海现状的宣示,并呼吁赖清德如果胜选应该冻结台独党纲以实践维持现状的承诺。赖清德全国竞选总督导、前民进党主席卓荣泰表示,中国大陆放弃武力统一台湾才是重点,且台湾前途决议文已经明确指出“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名字叫做中华民国”,这是民进党“唯一且务实的态度”[165]

选后台湾海外政治观察

参见

注释

  1. ^ 2022年直辖市长及县市长选举中,金门县长当选人陈福海以无党籍登记并胜选,唯当选后方对外宣布选前即具有台湾民众党籍
  2. ^ 赖清德出生时新北市尚未改制为直辖市。
  3. ^ 柯文哲出生时新竹市尚未改制为省辖市。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吴亮仪. 「人退、志不退」 郭台銘發表退選聲明. 自由时报. 2023-11-24 [2023-11-24]. 
  2. ^ 九合一選舉綠退守南台灣 執政版圖、議會席次選舉數據一次看. 中央通讯社. 2022-11-27 [2022-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8). 
  3. ^ 王承中; 叶素萍; 郭建伸. 藍13席地方包圍中央、綠5席史上最差 民眾黨攻下竹市. 中央通讯社. 2022-11-27 [2022-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7) (中文(繁体)). 
  4. ^ 崔慈悌; 曾薏𬞟; 杨孟立; 邱新博. 九合一選舉 民進黨慘敗 蔡英文辭黨主席. 中国时报. 2022-11-27 [2022-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3). 
  5. ^ 第4任!黃敏惠接下當選證書 中選會委員:打破「大會紀錄」. 自由时报. 2022-12-23 [2023-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1). 
  6. ^ 前進立法院!王鴻薇16日宣誓就職立委. 菱传媒. 2023-01-12 [2023-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4). 
  7. ^ 7.0 7.1 賴清德當選民進黨黨主席 「務實台獨者」的他會是下任台灣總統嗎?. BBC News 中文. 202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0) (中文(繁体)). 
  8. ^ 南投第二選區立委補選蔡培慧勝出,民進黨2008年以來首次拿下此選區. 关键评论网. 2023-03-04 [2023-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9) (中文(繁体)). 
  9. ^ 洪诗宸. 台灣政壇#MeToo風暴:造浪者捲起的性騷浪潮,將把民進黨帶往何方?. 端传媒. 2023-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4) (繁体中文). 
  10. ^ 高虹安效應/柯文哲力挺高虹安 「一人毀全黨」焦慮在民眾黨內蔓延需要免费注册. 联合报. 2023-08-20 [2023-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1) (中文(台湾)). 
  11. ^ 11.0 11.1 郭台銘公布副手 搭檔藝人賴佩霞. 中央社. 2023-09-14 [2023-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6). 
  12. ^ 台灣大選結果出爐:蔡英文獲超過八百萬票,創總統直選史上新高. 端传媒. 2020-01-11 [2020-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1) (中文(繁体)). 
  13. ^ 【台灣大選】圖看台灣總統得票 蔡英文817萬 韓國瑜552萬 宋楚瑜60萬 (23:28). 明报. 2020-01-11 [2020-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中文(香港)). 
  14. ^ the U.S. CDC.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Wuhan, China. 2020-01-26 [2020-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6) (英语). 
  15.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新型冠狀病毒介绍. m.chinacdc.cn. 2020-01-21 [2020-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30) (中文). 
  16. ^ 因應武漢肺炎 旅遊疫情建議列第一級. 中央通讯社. [2020-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0). 
  17. ^ 陈洁. 【肺炎疫情關鍵問答】科學解惑:10個「為什麼」,看懂COVID-19病毒特性與防疫策略. 报导者. 2020-03-24 [2021-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3) (繁体中文). 
  18. ^ 中华民国卫生福利部 2020年a,第87页;中华民国卫生福利部 2020年b,第13页至第14页;中央通讯社 2020年,第31页至第33页;张耕维 2021年,第19页.
  19. ^ 中华民国卫生福利部 2020年a,第87页;中华民国卫生福利部 2020年b,第13页至第14页、第28页;中央通讯社 2020年,第31页至第33页.
  20. ^ 美麗島民調:2020年5月國政民調. 美丽岛电子报. 2020-05-26 [2023-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6). 
  21. ^ 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1年蒸發500萬人擁戴 蔡英文第2任支持度首跌破5成. 风传媒. 2021-05-25 [2023-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9). 
  22. ^ 蔡英文會晤劉德音、郭台銘達共識 BNT原廠疫苗直送台灣. 钜亨. 2021-06-18 [2023-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6). 
  23. ^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控股子公司许可项目进展的公告 (PDF).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1-07-11 [2021-07-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9-04). 
  24. ^ 林妤柔. 台積電、鴻海買到 BNT 疫苗!費用、抵達時間重點一次看. TechNews. 2021-07-12 [2021-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2). 
  25. ^ 25.0 25.1 新北幼兒園餵藥案 檢警第2波搜索約談8教職員. 公视. 2023-06-08 [2023-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6). 
  26. ^ 26.0 26.1 新北幼兒園餵藥案驗出「巴比妥」 顏宗海:僅治療癲癇或麻醉使用. 中央社. 2023-06-08 [2023-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6). 
  27. ^ 27.0 27.1 板橋幼兒園疑餵藥案 高檢署發回新北檢續查. 中央社. 2023-09-08 [2023-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30). 
  28. ^ 晏明强. 新北市餵藥案恐重創藍總統選情 朱立倫要侯友宜「政治應對」要記取教訓. 风传媒. 2023-06-12 [2023-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8). 
  29. ^ 「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俄烏局勢帶給台灣人的啟示.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22-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7). 
  30. ^ 中共二十大:「反台獨」寫入黨章後台灣是否「更危險」?. BBC News 中文. 2022-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6). 
  31. ^ Martina, Michael; Brunnstrom, David. CIA chief warns against underestimating Xi's ambitions toward Taiwan. Reuters. 2023-02-03 [2023-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4) (英语). 
  32. ^ CIA Chief: China Has Doubt on Ability to Invade Taiwan. 美国之音. 2023-02-26 [202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4) (英语). 
  33. ^ 馬英九在陸宣揚中華民國 讓國台辦措手不及 事後低調避爭議. 联合报. 2023-04-17 [202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4). 
  34. ^ 馬英九提台灣大陸同屬一中 陸委會:遺憾. 中央社. 2023-04-02 [2023-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4). 
  35. ^ 蔡麥歷史會晤 蔡英文感謝美支持、麥卡錫稱台美友誼是和平關鍵. 中央社. 2023-04-06 [2023-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2). 
  36. ^ Wang, Joyu; Yoon, Frances. 中國在蔡英文訪美返台之際啟動環台軍演. 华尔街日报. 2023-04-10 [202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4) (英语). 
  37. ^ 賴清德出訪巴拉圭返國 稱台巴展現兄弟情誼. 公视. 2023-08-18 [2023-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4). 
  38. ^ 张丽娜. 「郭台銘參選」衝微博熱搜 環球時報大罵「親痛仇快」. 菱传媒RWNEWS. 2023-08-29 [2023-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9) (中文). 
  39. ^ 郭台銘參選等同保送賴清德? 陸媒:郭讓藍營不團結、中方不會無動於衷. TVBS. 2023-08-28 [2023-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6) (中文). 
  40. ^ 金融時報:富士康遭查稅 中國意在警告台灣慎行. 中央社. 2023-10-31 [2023-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9) (中文(台湾)). 
  41. ^ 陈明旺. 要美方說清楚協防台灣承諾?侯友宜說台灣強化自身最重要. 菱传媒. 2023-09-16 [2023-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8) (中文). 
  42. ^ 美中峰会取得多方面进展,但争议为未来双边关系蒙阴影. BBC News 中文. 2023-11-16 [2023-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6). 
  43. ^ 第15任總統(副總統)選舉 候選人得票數. 中央选举委员会. [2021-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44. ^ 第 10 屆 立法委員選舉(不分區政黨) 候選人得票數. 中央选举委员会. [2021-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45. ^ 中选会拍板定案 2024总统、立委选举1/13举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22-03-10.
  46. ^ 第16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候選人財產申報. 中央选举委员会. [2023-12-05] (中文(繁体)). 
  47. ^ 侯友宜 (PDF). 中央选举委员会. [2023-12-05] (中文(繁体)). 
  48. ^ 趙少康 (PDF). 中央选举委员会. [2023-12-05] (中文(繁体)). 
  49. ^ 01柯文哲 (PDF). 中央选举委员会. [2023-12-05] (中文(繁体)). 
  50. ^ 02吳欣盈 (PDF). 中央选举委员会. [2023-12-05] (中文(繁体)). 
  51. ^ 01賴清德 (PDF). 中央选举委员会. [2023-12-05] (中文(繁体)). 
  52. ^ 02蕭美琴 (PDF). 中央选举委员会. [2023-12-05] (中文(繁体)). 
  53. ^ 民進黨通過賴清德參選總統資格審查 4/12正式提名. 中央社. 2023-03-22 [2023-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8). 
  54. ^ 54.0 54.1 李文馨. 獲民進黨提名角逐總統大位 賴清德:台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 公视新闻网. 2023-04-12 [2023-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30). 
  55. ^ 55.0 55.1 蕭美琴請辭駐美代表 投入2024大選. 中央社. 2023-11-19 (中文(台湾)). 
  56. ^ 56.0 56.1 國民黨總統提名採徵召 侯友宜相信黨節奏與方式. 中央社. 2023-03-23 [2023-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7). 
  57. ^ 57.0 57.1 57.2 國民黨宣布徵召侯友宜角逐2024年總統大位. 中央社. 2023-05-17 [2023-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1). 
  58. ^ 58.0 58.1 58.2 58.3 藍白合確定破局 侯友宜宣布副手趙少康. 中央社. 2023-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5). 
  59. ^ 柯文哲登記總統黨內提名 副手人選向各方徵才. 中央社. 2023-05-08 [2023-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8). 
  60. ^ 60.0 60.1 陈祖杰. 民眾黨正式提名柯文哲參選 盼「打造美好台灣」. 公视新闻网. 2023-05-17 [2023-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4). 
  61. ^ 誓言解決總統有權無責亂象 柯文哲:當選到立院國情報告 建立責任政治. Newtalk新闻. 2023-05-20 [2023-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0). 
  62. ^ 62.0 62.1 62.2 柯文哲偕副手吳欣盈登記參選 支持者喊最好選擇. 中央社. 2023-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5) (中文(台湾)). 
  63. ^ 林欣汉. 總統、副總統被連署人 總共10組.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23-09-19 [2023-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9). 
  64. ^ 蔡昀容. 2024總統大選再增1組參選人? 他們也要拚連署!.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23-08-29 [2023-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9). 
  65. ^ 戴志坚; 胡嘉珍. 【總統大選】抗議「無法電子連署」 總統參選人竟火燒連署書 @newsebc. 东森新闻. 2023-11-02 [2023-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3) (中文(台湾)). 
  66. ^ 明山會全面支持陳長宏老師把中華民國拿回來,讓中華民國從返榮耀的具體行動. 明山会MINGHILLWILL. [2023-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0). 
  67. ^ 公會簡介. 台北市不动产中介经纪商业同业公会. [2023-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3). 
  68. ^ 游任博; 黄彦杰; 甘涵仁; 孟国华. 獨家/林飛龍「痛哭」闡述政見 寫政策白皮書爭支持. 三立新闻网. 2023-10-23 [2023-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3) (中文(台湾)). 
  69. ^ 「郭台銘這一兩天決定是否參選」 蔡壁如爆料:朱立倫、柯文哲有接觸. 壹𬞟新闻网. 2023-07-05 [2023-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7) (中文(台湾)). 
  70. ^ 70.0 70.1 黄翊婷. 全文/郭台銘宣布投入2024總統大選:給我4年讓台灣20年內超越新加坡. 三立新闻网. 2023-08-28 [2023-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8). 
  71. ^ 张丽娜. 避談雙重國籍等爭議 郭台銘、賴佩霞赴中選會領表登記連署. 菱传媒. 2023-09-17 [2023-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30) (中文(台湾)). 
  72. ^ 胡智凯. 快訊》103萬6778份!郭台銘拼戰44天連署書送件總數揭曉. 2023-11-02 [2023-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3) (中文(台湾)). 
  73. ^ 黄翊婷. 總統連署人驚見「槍擊要犯」 還穿龍袍下聖旨. ETtoday新闻云. 2023-09-19 [2023-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9). 
  74. ^ 涉每張200元收購連署書 共和黨主席周克琦遭收押. [2023-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4). 
  75. ^ 第十六任總統副總統選舉連署. 符音、谢祖铉参选网络连署系统. [2023-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0). 
  76. ^ <做自己的救世主> 點亮台灣新希望. Facebook. [2023-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1). 
  77. ^ 舊金山和約72週年 台澎黨主席鄭自才宣布參選2024總統. 民视新闻网. 2023-09-08 [2023-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9). 
  78. ^ 李昶毅. 台澎黨主席鄭自才登記總統連署 要比郭台銘衝更高. 民视新闻网. 2023-09-17 [2023-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9). 
  79. ^ 白珈阳. 台中超狂候選人!陳美妃去年選市長 總統連署登記名單又有她. ETtoday新闻云. 2023-09-18 [2023-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9). 
  80. ^ 范荣达. 無黨籍陳美妃選總統 苗栗縣選委會收件1萬2900份. 联合新闻网. 2023-11-02 [2023-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0). 
  81. ^ 中選會公布總統選舉連署結果!郭董90萬2389份合格. 中时新闻网. 2023-11-14. 
  82. ^ 【政見願景】國家希望工程:民主和平,四大支柱. 赖清德、萧美琴 2024 竞选官方网站. [2023-11-27] (中文(台湾)). 
  83. ^ 內幕/侯友宜獨創「攻堅理論」妙喻兩岸 關鍵投書過程曝光. TVBS. 2023-09-22. 
  84. ^ 2024總統大選侯友宜政見—公平正義|二寶家庭優先抽社宅 青年購屋超低利貸款提升至1200萬. Yahoo News. 2023-11-21 [2023-11-27] (中文(台湾)). 
  85. ^ 2024總統大選柯文哲政見—兩岸論述|主張「五個互相」原則 稱共存才能活更久 提升國防預算至GDP3%. Yahoo News. 2023-11-08 [2023-11-27] (中文(台湾)). 
  86. ^ 【政見願景】國家希望工程:公義社會,溫暖台灣 - 賴清德、蕭美琴|2024 競選官方網站. 赖清德、萧美琴 2024 竞选官方网站. [2023-11-28] (中文(台湾)). 
  87. ^ 5大經濟政策》柯文哲提經濟發展採「兩線並行」戰略 強調藍白「DNA不一樣」. 信传媒 (中文(台湾)). 
  88. ^ 柯文哲:低薪是教育出問題 教出來的學生沒那個價值. 中时新闻网 (中文(台湾)). 
  89. ^ 缺乏競爭性!柯文哲提台灣高教5大問題、3解方:降低學費是本末倒置. 风传媒. 2023-08-20 (中文(台湾)). 
  90. ^ 侯友宜公布能源政策 核一二三延役、安全重啟核四. 中央社. 2023-10-21 [2023-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30). 
  91. ^ 柯文哲拋能源政見 主張核二核三應延役. 中央社. 2023-11-01. 
  92. ^ 【政見願景】國家希望工程:淨零轉型,永續台灣 - 賴清德、蕭美琴|2024 競選官方網站. taiwan2024.tw. [2023-11-28] (中文(台湾)). 
  93. ^ 柯文哲提農業政策 拋建立資料庫、提高農保生育補助. 联合新闻网. 2023-12-07. 
  94. ^ 搶農民票!賴清德提「幸福農業、快樂農民」政策 六面向完善照顧農業. FTNN新闻网. 2023-08-26. 
  95. ^ 侯友宜提4大農業政策 拚回農民好日子. 中央社. 2023-08-26. 
  96. ^ 柯文哲提財政改革 超徵先還債、終結特別預算常態化. 中央社. 2023-10-20. 
  97. ^ 2024總統大選侯友宜政見—財政金融|課徵「富人稅」中小企業加薪扣抵放寬到200% 重啟《國土規畫法》修法. Yahoo News. 2023-11-08. 
  98. ^ 居住正義不能就這樣算了! 柯文哲提「三多力」政策. 中天新闻网. 2023-07-19. 
  99. ^ 賴清德視察林口社宅 「出3招」保障住的權益. 台视新闻网. 2023-07-06. 
  100. ^ 侯柯郭都挺716凱道遊行 侯友宜公布五大住宅政策. 中广新闻网. 2023-07-15. 
  101. ^ 柯文哲提族群政策 新住民4年取得身分證. 台湾醒报. 2023-11-16. 
  102. ^ 保障原住民族權益 「馬耀」侯友宜提4政策:制定原住民族土地及海域法. 三立新闻网. 2023-11-16. 
  103. ^ 柯文哲拋教育政見 義務教育從5歲開始13年一貫. 中央社. 2023-09-28. 
  104. ^ 2024總統大選賴清德政見—教育文化|「0到22歲投資未來世代」、全面落實高中職免學費. Yahoo News. 2023-11-09. 
  105. ^ 侯友宜拋教育政策 逐年補助私校學雜費至5萬元. 中央社. 2023-10-06. 
  106. ^ 尋求勞工支持 柯文哲:提高雇主提撥上限到7.8%. Yahoo News. 2023-11-30. 
  107. ^ 射勞工政策4箭!柯文哲拋企業減稅加薪、勞保撥補千億應急. 三立新闻网. 2023-12-05. 
  108. ^ 爭取勞工支持 賴清德:打造尊嚴勞動 友善職場. Yahoo News. 2023-11-30. 
  109. ^ 搶救低薪!侯友宜:基本工資逐調至3萬3、開徵富人稅. TVBS新闻网. 2023-09-08. 
  110. ^ 爭取勞工選票 侯友宜喊基本工資調升至3.3萬元. Yahoo News. 2023-09-28. 
  111. ^ 柯文哲籲建立權責相符總統制 最終盼實施內閣制. 中央社 (中文(台湾)). 
  112. ^ 黃國昌退出時力加入民眾黨 柯文哲當面邀任不分區立委. 中央社 (中文(台湾)). 
  113. ^ 民眾黨提司法改革政見 黃國昌允諾推吹哨者保護法. 联合新闻网 (中文(台湾)). 
  114. ^ 恢復特偵組、NCC打掉重練 侯友宜:清查民進黨政府任內弊案. 联合新闻网 (中文(台湾)). 
  115. ^ 挖柯文哲牆角?趙少康表態支持內閣制:侯康配若當選,民眾黨可推薦閣員. 风传媒 (中文(台湾)). 
  116. ^ 和賴士葆聯合體推修憲改「內閣制」,趙少康:我選上總統第1年就改. 关键评论 (中文(台湾)). 
  117. ^ 台灣2024總統大選:藍白合為何破局?趙少康及吳欣盈參戰 郭台銘宣佈退選. BBC. 2023-11-24. 
  118. ^ 藍白協商共識涉期約賄選?法務部:檢方已受理告發. 中央社. 2023-11-23. 
  119. ^ 柯文哲登記選總統 綠委:「藍白合」還要觀察. 中央广播电台. 2023-05-08 [2023-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30). 
  120. ^ 【柯搶當非賴共主】再度回應「藍白合」議題 柯文哲:政策主張不相合怎麼合作. 镜周刊. 2023-05-23 [2023-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30). 
  121. ^ 朱立倫喊「非綠大聯盟」,藍白合有譜?分析:總統都不想退副手、立委也沒人想讓. 商业周刊. 2023-07-24 [2023-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30). 
  122. ^ 2024大選/柯文哲談藍白合 稱拖一兩個月後水到渠成. 公视. 2023-07-18 [2023-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30). 
  123. ^ 民眾黨喊在野比民調、輸的退選 國民黨:各種建議都會納入考量. NOWnews 今日新闻. 2023-09-29 [2023-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30). 
  124. ^ 金溥聰黃珊珊14日會面 柯辦公布討論辯論與民調 侯辦指不設限. 中央社. 2023-10-12 [2023-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30). 
  125. ^ 藍白合會前會整合方式無共識 民眾黨提民調、國民黨主張初選投票. 中央社. 2023-10-14 [2023-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2). 
  126. ^ 侯友宜:全民調或初選已來不及 擬進入政黨協商. 中央社. 2023-10-26 [2023-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30). 
  127. ^ Lee, Yimou. Taiwan opposition to team up for parliamentary elections. Reuters. 2023-10-30 [2023-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3) (英国英语). 
  128. ^ 藍白政黨協商達立委席次最大化共識 總統人選還待談. 中央社. 2023-10-30 [2023-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2). 
  129. ^ 彭耀祖、韩莹. 2024大選/柯侯朱深夜密會 柯文哲:若無共識可不再見. 公视. 2023-11-01 [2023-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5) (中文(台湾)). 
  130. ^ 藍白政黨協商共識:民調決勝負 18日公布結果. 中央社. 2023-11-15 [2023-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5) (中文(台湾)). 
  131. ^ 國民黨和民眾黨未能就參選總統組合達成決議. Now 新闻. 2023-11-18 [2023-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5) (中文). 
  132. ^ 2024台湾大选:“蓝白合”卡关,为何迟迟未能决定“侯柯配”还是“柯侯配”. BBC. 2023-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5). 
  133. ^ 快訊/侯柯配破局! 柯文哲:我會繼續用民眾黨總統候選人身份拚戰到底. ETtoday新闻云. 2023-11-19 [2023-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5) (中文). 
  134. ^ 王兴中、黄姵涵、谢其文. 2024大選/柯文哲稱奮戰到最後一刻 朱盼藍白合22日最終確認. 公视. 2023-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5). 
  135. ^ 2024大選/侯友宜提再檢視9民調 柯文哲:讓6%的組合會輸民進黨. 公视新闻. 2023-11-21 (中文(台湾)). 
  136. ^ 侯友宜向柯文哲喊話後 國民黨宣布22日中常會延期. 中央社. 2023-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5) (中文(台湾)). 
  137. ^ 「藍白合」霧煞煞? 郭柯侯說法懶人包一次看. 自由时报. 2023-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5) (中文(台湾)). 
  138. ^ 柯文哲赴郭台銘家促三方會面 侯友宜:隨時在馬辦等候. 中央社. 2023-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5). 
  139. ^ 139.0 139.1 藍白合三方會變5人 郭台銘指馬英九朱立倫是重量級不速之客. 中央社. 2023-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5). 
  140. ^ 徐薇婷. 柯文哲:訪美三進AIT 該見的都見了. 中央通讯社. 2023-04-21 [2023-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5). 
  141. ^ 叶臻. 訪美返台 柯文哲:4/29領表登記總統初選. 中央通讯社. 2023-04-28 [2023-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3). 
  142. ^ 黄子杰、陈信隆、陈柏谕. 前黨工控性騷吃案 民進黨副祕許嘉恬請辭獲准. 中央通讯社. 2023-06-01 [2023-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2) (中文(台湾)). 
  143. ^ 严文廷. 檢視藍綠白三黨性騷擾防治辦法:人治仍重於法治,能扭轉「大局為重」嗎?. 报导者. 2023-06-14 [2023-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07). 
  144. ^ 谢孟颖. 一篇「求救信」引爆全台灣#MeToo 陳汘瑈首揭完整心路:我們不能對性騷擾「麻痺」. 新新闻. 2023-07-14 [2023-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6). 
  145. ^ 七月十六上凱道 公平正義救台灣. 啧啧募资. 2023-07-05 [2023-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中文(台湾)). 
  146. ^ 侯俐安、蔡晋宇、屈彦辰、程远述、刘柏均. 公平正義救台灣大遊行 侯、柯、郭今凱道拚場. 联合报. 2023-07-16 [2023-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6). 
  147. ^ 賴清德副總統出席巴拉圭共和國新任總統貝尼亞(Santiago Peña Palacios)就職典禮. 中华民国总统府. 2023 [2023-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5). 
  148. ^ 黄雅琪. 「還路於民大遊行」今登場 賴柯侯郭全出席!5大訴求、交管一次看. 镜周刊. 2023-08-20 [2023-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5). 
  149. ^ 赖婕羽. 賴清德出訪傳將登《彭博》封面 標題為「他想領導台灣但能維持和平嗎?」. 上报. 2023-08-12 [2023-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5). 
  150. ^ Weber, Joel; Wang, Cindy. Can Taiwan’s Next Leader Keep the Peace?. Bloomberg. 2023-08-15. 
  151. ^ 中美洲議會通過排台納中案台灣強烈譴責並宣布退出. rfi. 2023-08-22 [2023-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9). 
  152. ^ 黄建豪. 郭台銘連署明啟動 首波串聯全台10縣市. Newtalk新闻. 2023-09-19 [2023-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7). 
  153. ^ 翁子竣. 連署第一天開跑!支持者擠爆板橋站點相挺 郭台銘:超出我的想像. NOWnews今日新闻. 2023-09-20 [2023-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30). 
  154. ^ 郑鸿达. 總統參選人國慶日去哪?賴、柯出席總統府前國慶大會、侯「市民身份」新北升旗、郭現身北市府廣場. 今周刊. 2023-10-10 [2023-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5). 
  155. ^ 王承中. 馬英九批台灣國慶日偷渡台獨 拒出席國慶大會. 中央通讯社. 2023-10-02 [2023-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5). 
  156. ^ 郑媁. 馬英九拒出席國慶大會!郭台銘喊支持認同 轟民進黨偷梁換柱、欺世盜名. 联合新闻网. 2023-10-02 [2023-11-21]. 
  157. ^ 王承中、王扬宇. 藍籲拒絕出席國慶大會 綠委:撕裂國家當作選戰工具. 中央通讯社. 2023-10-04 [2023-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5). 
  158. ^ 温贵香. 賴清德全國暨台北市競選總部開箱(3) (圖). 中央通讯社. 2023-10-21 [2023-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6). 
  159. ^ 郭建伸. 藍白夜談沒共識 柯文哲:朱立倫想出辦法再決定會面. 中央社. 2023-11-01. 
  160. ^ 方炳超. 全國競總成立推KP特報 柯文哲笑稱:歡迎立委候選人來投廣告. 汇流新闻网. 2023-11-07 [2023-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5). 
  161. ^ 摄影中心. 賴清德公布總統競選總部組織架構 姚立明擔任主委. 联合新闻网. 2023-11-07 [2023-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5). 
  162. ^ 综合外电. 拜習會重點一覽 拜登籲尊重台灣選舉 習近平稱無短期侵台計畫. 中央通讯社. 2023-11-16 [2023-11-21]. 
  163. ^ 韩莹、彭耀祖. 美官員透露拜習會內容 習否認計畫2027或2035犯台. 公视新闻网. 2023-11-16 [2023-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0). 
  164. ^ 自由时报电子报. 國台辦批「賴蕭配」是雙毒組合!陸委會斥:以惡毒言語介選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news.ltn.com.tw. 2023-11-29 [2023-11-29] (中文(台湾)). 
  165. ^ 美國三位「中國通」撰文呼籲賴清德「凍結台獨黨綱」. 联合新闻网. 2023-12-02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