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
鞍山市 鞍 | |
---|---|
地級市 | |
鞍山博物館 | |
綽號:鋼都 | |
鞍山市在遼寧省的地理位置 | |
坐標:41°06′30″N 122°59′36″E / 41.1083°N 122.9933°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省 | 遼寧省 |
設立 | 1937年12月1日 |
政府駐地 | 鐵東區 |
下級行政區 | 4市轄區、1縣級市、1縣、1自治縣 |
政府 | |
• 市委書記 | 王忠昆 |
• 人大常委會主任 | 孫慧芳 |
• 市長 | 吳開華 |
• 政協主席 | 嚴加軍 |
面積 | |
• 地級市 | 9,255 平方公里(3,573 平方英里) |
• 陸地 | 8,563 平方公里(3,306 平方英里) |
• 水域 | 689 平方公里(266 平方英里) |
• 市區 | 626 平方公里(242 平方英里) |
面積排名 | 全省第10位(佔全遼寧省6.24%) |
最高海拔 | 1,141.5 公尺(3,745.1 英尺) |
人口(2023) | |
• 常住 | 326.4萬人 |
• 排名 | 全省第3位(佔全遼寧省no data%) |
• 市區(2023) | 140.1萬人 |
• 城鎮(2023) | 180.0萬人 |
語言 | |
• 官方語言 | 漢語,滿語 |
• 方言 | 東北官話,膠遼官話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114000 |
電話區號 | 412 |
車輛號牌 | 遼C |
氣候 | 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 年均溫 | 9.6 ℃ |
• 年降水 | 710毫米 |
行政區劃代碼 | 210300 |
舊稱 | 安市城 |
國內生產毛額(2023) | ¥2,011.90億(全省第3位,佔全遼寧省6.66%) 276.49億美元(匯率) |
• 人均 | ¥64,710(全省第5位) 10,389美元(匯率) |
網站 | 中國·鞍山 |
市象徵 | |
花 | 金銀花 |
樹 | 南果梨樹 |
本表面積、人口、經濟數據參考《遼寧統計年鑑-2016》 |
鞍山市,簡稱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省下轄的地級市,國務院批准的具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位於遼寧省中南部。市境東達遼陽市、丹東市,南界大連市,西鄰營口市、盤錦市,北接錦州市、瀋陽市。地處遼東半島主脊千山山脈和遼河平原之間,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境內大部分為低山丘陵。主要河流有遼河、渾河、海城河、大洋河等,市人民政府駐鐵東區勝利南路36號。鞍山是中國境內重要的鋼鐵基地,有「鋼都」之稱。
歷史
此章節需要擴充:鞍山在日占時期後的歷史 |
鞍山地區自史前時代就出現了人類活動跡象。歷史上自春秋戰國時代開始,今鞍山市境便長期為遼陽所轄。遼陽曾長期作為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鞍山扼守其南部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鞍山地區鐵礦眾多,亦是重要的冶鐵、鑄兵之地。
鞍山在遼朝第一次作為地名出現。《奉天通志》卷一百七十載:「遼太祖神策年間(916-921年)曾於安(鞍)山之地方設置鐵榷,俱用土法冶鐵鼓鑄。」自遼朝後,「鞍山」之名頻見於史書及文學作品。如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遼陽清安寺塔碑碑文中出現「鞍山仁智院」,又如金朝詩人趙秉文所作《鬆糕》詩中「殷勤小方餅,裁以鞍山刀」;其所作《宿王佐寺》詩中「鞍山柘水事茫茫,猶記同游宿上方。」等句。元朝至順元年(1330年),鞍山作為地名出現在元代地圖之上。
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明廷開闢驛路,在此修築鞍山驛堡。1578年(明萬曆六年)重修,改築為磚城。《遼東志》載:「鞍山驛,遼陽城南六十里,洪武二十年設驛,萬曆六年重修。設百戶一員,定遼中衛帶管。遞運所鞍山站內,定遼前衛帶管,有走馬二十匹、驢一十頭,專司文報。」
明末清初之際,鞍山成為明朝與後金爭奪的焦點之一,其中最激烈的一場戰鬥發生在後金天命十一年五月(明天啟六年,1626年),東江軍首領毛文龍曾偷襲鞍山驛堡,被鞍山守將、努爾哈赤第九子巴布泰大敗,死傷士卒4000餘名,游擊李良美被生擒。
清朝初年,鞍山驛堡仍為軍事要地。順治元年(1664年),鞍山城設有滿洲章京和漢軍章京各1員,率兵駐防。此後改名鞍山驛鋪,專司郵遞文報。在明、清兩朝,驛內車馬繁多,商賈極盛。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六月,立山郵政局成立;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七月,據《清實錄》載:「奉省設立文報局,原設驛站該行裁撤,以節經費。」至此,存在520年的鞍山驛始告結束。
1898年,沙皇俄國在中國東北地區修建的中東鐵路開工建設,在此設立鞍山火車站。1905年,日本在日俄戰爭中勝利,與沙皇俄國簽訂《樸茨茅斯和約》,作為戰勝國,取得對南滿的控制,並於1906年11月26日在東京正式成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
1913年,時任滿鐵總裁的中村是公向日本政府提出在鞍山地區建設煉鋼廠的提議。1916年10月4日,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大隈重信正式向滿鐵頒發了經營製鐵許可證。為建設製鐵所,在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允許下,滿鐵將相關土地劃入滿鐵附屬地,因而擁有一部分行政權力。1917年3月,滿鐵「鞍山工場準備系」在立山設立,著手建立鞍山製鐵所,同時管理鞍山附屬地的市街建設。1918年5月,鞍山製鐵所正式成立。鐵礦石則由合資的「振興鐵礦無限公司」提供。製鐵所成立後,設置「地方系」,管理鞍山附屬地地方行政事宜。滿鐵「地方系」編制了鞍山規劃史上第一個都市計畫,即「滿鐵附屬市街計劃」,計劃把鞍山建成人口15萬人、年產鐵100萬噸的工業城市。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全面控制中國東北,鋼鐵廠變成日本國有公司。1933年,擴建後的鋼鐵廠能夠生產鋼鐵,並且更名昭和制鋼所(日語:昭和製鋼所/しょうわ せいこうしょ Shōwa Seikōsho)[1] 。鞍山也成為了滿洲國的一部分,也圍繞著鋼鐵廠開展了其他的產業。鞍山的城市規模也圍繞著新的工業區顯著增長。鞍山成為全亞洲最大的鋼鐵生產地[2]。因此,鞍山在太平洋戰爭中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並經常受到來自美國空軍(USAAF)的B-29戰略堡壘戰略轟炸機的轟炸。大日本帝國皇軍在鞍山派遣了第104戰隊(日語:戦隊/せんたい sentai)第一中隊(日語:中隊/ちゅうたい chuutai),與其他的空中部隊一樣用於工業和防務用途。[3]
蘇聯在1945年8月9日出兵中國東北、內蒙古和朝鮮北部。8月26日,蘇聯紅軍到達鞍山,並於9月1日開始搶劫昭和制鋼所設備,裝車運走。從1945年9月中旬到11月上旬,僅僅40多天時間,鞍鋼的主要設備被蘇軍搶走五分之四以上,尤其是一些關鍵設備被運走之後,工業生產能力下降為零,造成極其嚴重的破壞。
行政區劃史
- 高句麗
- 唐代(618-907年):今鞍山市大部境域,唐初為高句麗所割,唐高宗總章元年(668年)收歸唐朝統割。在今遼東地區實行道、府、州制。分屬河北道安東都府遼城州都督府、安市州和河北道燕州遼兩縣,巫閭守捉城。
- 遼代(907-1125年):今鞍山市境域原有州縣數度易名,均隸屬東京道遼陽府。
- 金代(1115-1234年):今鞍山市境域隸屬於東京路與其管轄的曷蘇館路。
- 元代(1271-1368年):今鞍山市城區及海城市境域隸屬於遼陽路遼陽縣(今遼陽市)。今台安縣境域隸屬於廣寧府路望平縣。岫巖滿族自治縣隸屬蓋州路。
- 明代(1368-1644年):今鞍山市境域隸屬遼東郡指揮使司遼中衛、海州衛、廣寧衛、蓋州衛。
- 清代(1644-1911年):今鞍山市境域分別隸屬於奉天府遼陽州、海城縣、錦州府鎮安縣和蓋平縣、奉天行省東邊道。
- 中華民國(1912-1949年):今鞍山市城區境域隸屬遼陽縣、海城縣;今海城市境域為海城縣。今台安縣境域為鎮安縣,後改為黑山縣,後又設置台安縣;今岫巖滿族自治縣為岫巖縣。1937年,鞍山正式建市。
-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949年,鞍山市城區境域隸屬人民政府(1952年11月15日改為瀋陽行政委員會)。1953年,為中央直轄市。海城縣、岫巖縣隸屬遼東省政府。台安縣隸屬遼西省政府。1954年鞍山市(城區境域)為省轄市隸屬遼寧省。1959年,管轄遼陽市和海城縣;同時撤消遼陽縣建制,併入遼陽市。台安縣為瀋陽市所轄。岫巖縣隸屬安東市(1965年改名丹東市)。1961年4月29日,恢復遼陽縣建制,遼陽市、縣分置,均隸屬鞍山市。1965年12月16日,遼陽縣、海城縣劃歸遼寧省遼南專區管轄。1968年12月26日,撤銷遼南專區,海城縣劃歸營口市管轄。1973年1月1日,國務院批准鞍山市管轄海城縣。1976年1月1日,國務院批准,台安縣由盤錦墾區改為鞍山市管轄。1985年1月17日,國務院決定,撤銷海城縣,建立海城市(縣級市);撤銷岫巖縣,成立岫巖滿族自治縣,1991年12月16日,國務院批准將丹東市管轄的岫巖滿族自治縣劃歸為鞍山市管轄。
地理
鞍山市地處遼寧省中部,地理位置是東經122度55分至123度13分,北緯40度27分至41度34分。東北與遼陽縣毗鄰,西與大窪縣相連,南與大石橋市、莊河市、鳳城市接壤。市中心距遼寧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瀋陽89公里,東距煤鐵之都本溪96公里,南距濱城大連308公里,西南距營口鮁魚圈港120公里,西距盤錦市103公里。是中國重要的鋼鐵生產基地,素稱「鋼都」。人口約364.6萬。因市南郊有一對形似馬鞍的山而得名。
鞍山全境南北最長175 公里,東西最寬133公里。現轄鐵東、鐵西、立山、千山四個城區和台安縣、岫巖滿族自治縣,代管縣級海城市。其中市區面積624平方公里,人口145.6萬人。鞍山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千山縱貫東部。西部為遼河平原。境內有太子河、沙河、渾河、饒陽河四大河流。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降水量為708mm,最多為1042mm(1986年),最少為384mm(1989年)。年平均氣溫為9.6℃,最高為11.3℃(1998年),最低為8.4℃(1976年)。鞍山的氣溫波動幅度很大,歷史上極端最低氣溫為-30.4℃,極端最高氣溫為36.9℃。年平均相對濕度為58%,最高為67%、最低為52%。濕度的月記變化也比較大,一年中3、4月份最低,平均為47~49%,7、8月份最高,可達75%左右。鞍山市日照比較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543小時,最多2716小時(1975年),最少2303小時(1990年)。生長季(4~9月份)的日照時數也有1200~1400小時基本可以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
鞍山資源豐富,市區周圍鐵礦儲量逾百億噸,有大孤山、齊大山、東鞍山、西鞍山、弓長嶺等鐵礦山,占全國儲量的四分之一;南部和東南部是菱鎂礦富集地帶,約占世界儲量的四分之一;滑石礦是中國三大產地之一,儲量居世界之首;岫巖地區素有「玉石之鄉」的美稱,擁有豐富的玉石資源;此外,農產品資源、地熱資源、旅遊資源等也相當豐富。
鞍山市氣象數據(1971年至2000年)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8.9 (48.0) |
17.5 (63.5) |
21.0 (69.8) |
30.2 (86.4) |
33.2 (91.8) |
36.5 (97.7) |
36.5 (97.7) |
35.7 (96.3) |
32.6 (90.7) |
29.2 (84.6) |
22.7 (72.9) |
15.5 (59.9) |
36.5 (97.7) |
平均高溫 °C(°F) | −3.8 (25.2) |
−0.2 (31.6) |
7.0 (44.6) |
16.7 (62.1) |
23.1 (73.6) |
27.3 (81.1) |
29.2 (84.6) |
28.4 (83.1) |
23.8 (74.8) |
16.4 (61.5) |
6.7 (44.1) |
−0.7 (30.7) |
14.5 (58.1) |
日均氣溫 °C(°F) | −8.6 (16.5) |
−5.1 (22.8) |
2.2 (36.0) |
11.2 (52.2) |
17.7 (63.9) |
22.4 (72.3) |
25.0 (77.0) |
24.0 (75.2) |
18.6 (65.5) |
11.1 (52.0) |
2.0 (35.6) |
−5.3 (22.5) |
9.6 (49.3) |
平均低溫 °C(°F) | −12.9 (8.8) |
−9.5 (14.9) |
−2.4 (27.7) |
6.1 (43.0) |
12.6 (54.7) |
17.9 (64.2) |
21.2 (70.2) |
20.0 (68.0) |
13.8 (56.8) |
6.4 (43.5) |
−2.1 (28.2) |
−9.5 (14.9) |
5.1 (41.2) |
歷史最低溫 °C(°F) | −26.9 (−16.4) |
−23.9 (−11.0) |
−24.0 (−11.2) |
−6.3 (20.7) |
1.2 (34.2) |
8.0 (46.4) |
13.6 (56.5) |
9.5 (49.1) |
1.7 (35.1) |
−6.2 (20.8) |
−16.0 (3.2) |
−24.5 (−12.1) |
−26.9 (−16.4)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7.4 (0.29) |
7.2 (0.28) |
14.9 (0.59) |
34.3 (1.35) |
62.3 (2.45) |
78.4 (3.09) |
180.8 (7.12) |
166.7 (6.56) |
83.2 (3.28) |
42.9 (1.69) |
22.0 (0.87) |
9.9 (0.39) |
710.0 (27.95) |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 3.6 | 3.5 | 4.6 | 7.0 | 8.5 | 11.1 | 13.2 | 11.0 | 7.5 | 6.6 | 5.2 | 3.7 | 85.5 |
資料來源:中國天氣網[4] |
政治
現任領導
機構 | 中國共產黨 鞍山市委員會 |
鞍山市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
鞍山市人民政府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鞍山市委員會 |
---|---|---|---|---|
職務 | 書記 | 主任 | 市長 | 主席 |
姓名 | 王忠昆[5] | 孫慧芳[6] | 吳開華[7] | 嚴加軍[8] |
民族 | 漢族 | 漢族 | 漢族 | 漢族 |
籍貫 | 遼寧省瓦房店市 | 江西省鄱陽縣 | ||
出生日期 | 1965年10月(59歲) | 1963年9月(61歲) | 1979年12月(44歲) | 1962年9月(62歲) |
就任日期 | 2023年4月 | 2022年1月 | 2023年4月 | 2022年1月 |
行政區劃
除正式行政區劃外,鞍山市還設立以下經濟功能區:國家級鞍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達道灣經濟開發區、湯崗子新城、鞍山文化旅遊開發區、千山風景名勝區、玉佛山風景區
鞍山市行政區劃圖 | |||||||||
---|---|---|---|---|---|---|---|---|---|
區劃代碼[9] | 區劃名稱 | 漢語拼音 | 面積[註 2][10] (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11][註 3] (2020年普查) |
政府駐地 | 郵政編碼 | 鄉級行政區劃[12] | ||
街道 辦事處 |
鎮 | 鄉 | |||||||
210300 | 鞍山市 | Ānshān Shì | 9,255.36 | 3,325,372 | 鐵東區 | 114000 | 40 | 52 | 3 |
210302 | 鐵東區 | Tiědōng Qū | 228 | 511,574 | 解放街道 | 114000 | 10 | ||
210303 | 鐵西區 | Tiěxī Qū | 147 | 408,118 | 八家子街道 | 114000 | 9 | ||
210304 | 立山區 | Lìshān Qū | 145 | 529,275 | 立山街道 | 114000 | 9 | ||
210311 | 千山區 | Qiānshān Qū | 271 | 94,729 | 東鞍山街道 | 114000 | 2 | 3 | |
210321 | 台安縣 | Tái'ān Xiàn | 1,394.74 | 300,764 | 八角台街道 | 114100 | 2 | 10 | |
210323 | 岫巖滿族自治縣 | Xiùyán Mǎnzú Zìzhìxiàn | 4,502.20 | 413,007 | 阜昌街道 | 114300 | 3 | 18 | 3 |
210381 | 海城市 | Hǎichéng Shì | 2,566.16 | 1,067,905 | 東四街道 | 114200 | 5 | 21 | |
註:鐵東區大孤山街道、立山區千山街道、千山區對樁石街道實際由鞍山文化旅遊開發區管轄;鐵西區永發街道、立山區汪峪街道、齊大山街道實際由鞍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轄;鐵東區數字包含千山風景名勝區所轄溫泉街道;鐵西區數字包含達道灣經濟開發區所轄達道灣、寧遠2街道。 | |||||||||
人口
2022年全市戶籍總人口330.6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8萬人。 其中,市轄區人口142.2萬人。 在總人口中,城鎮人口176.9萬人,農村人口153.7萬人;男性165.0萬人,女性165.6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分別為49.91%和50.09%。[13]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3,325,372人[14]。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645,884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320,512人,下降8.79%,年平均增長率為-0.92%。其中,男性人口為1,665,873人,占總人口的50.1%;女性人口為1,659,499人,占總人口的49.9%。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0.38。0-14歲的人口為347,577人,占總人口的10.45%;15-59歲的人口為2,071,271人,占總人口的62.29%;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906,524人,占總人口的27.26%,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612,861人,占總人口的18.43%。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479,691人,占總人口的74.57%;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845,681人,占總人口的25.43%。
民族
全市共有32個民族,即漢、滿、回、朝鮮、蒙古、錫伯、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侗、瑤、白、土家、哈尼、傣、黎、傈僳、佤、畲、水、納西、柯爾克孜、土、達斡爾、仡佬、俄羅斯、鄂溫克、鄂倫春、拉祜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836,339人,占85.29%;各少數民族人口為489,033人,占14.71%。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265,134人,下降8.55%,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23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減少55,378人,下降10.17%,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23個百分點。其中,滿族人口減少53,596人,下降10.63%,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28個百分點。
民族名稱 | 漢族 | 滿族 | 回族 | 蒙古族 | 朝鮮族 | 錫伯族 | 苗族 | 土家族 | 壯族 | 侗族 | 其他民族 |
---|---|---|---|---|---|---|---|---|---|---|---|
人口數 | 2,836,339 | 450,606 | 15,125 | 9,984 | 7,821 | 2,004 | 642 | 485 | 310 | 301 | 1,755 |
占總人口比例(%) | 85.29 | 13.55 | 0.45 | 0.30 | 0.24 | 0.06 | 0.02 | 0.01 | 0.01 | 0.01 | 0.05 |
占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 - | 92.14 | 3.09 | 2.04 | 1.60 | 0.41 | 0.13 | 0.10 | 0.06 | 0.06 | 0.36 |
宗教
全市共有五教,即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
資源
著名特產有南果梨和岫巖玉。由岫巖「玉石王」雕刻而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玉佛就置於坐落在市區的玉佛苑中。
經濟
鞍山冶鐵業有悠久歷史。早在漢武帝時就有採礦及冶鐵業,唐朝以後更加發達。鞍山鋼鐵公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早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工業以鋼鐵為主,還有冶金、石油、化工、機械、建材、電子、紡織、食品、服裝、皮革等。農業作物有玉米、高粱、水稻、大豆、柞蠶等。
交通
公路
鐵路
航空
- 鞍山騰鰲機場位於鞍山市區西南12公里,為軍民合用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C,可降波音737等中型以下客機。目前開通的航線有:鞍山 - 北京(大興),鞍山 - 上海,鞍山 - 廣州,鞍山-成都,鞍山-南京。
文化
大學
高級中學
- 鞍山市第一中學,鞍山市鞍鋼高級中學,鞍山市第八中學,鞍山市第三中學 ,鞍山市第六中學,鞍山市第十三中學,鞍山市新元高級中學,鞍山市第九高級中學,鞍山市第二十四中學,鞍山市華育高級中學,鞍山市第五中學。
初級中學
- 鞍山市第二十六中學,鞍山市第二中學,鞍山市華育高新區學校(初中部),鞍山市第四十八中學, 鞍山市第五十一中學,鞍山市第十二中學,鞍山市第四十六中學,鞍山市育才中學,華育外國語實驗學校,鞍山市第二十五中學,鞍山市第四十五中學,鞍山市第十八中學,鞍山市第十四中學,鞍山師範學院附屬中學(原第六十七中學),鞍山市第十一中學(紅拖中學),鞍山市東方中學。
小學
- 二一九小學,華育高新區學校(小學部),實驗小學,鋼都小學,常青小學,湖南小學,通山小學,勝利小學,烈士山小學,山南小學,中華小學,菁華小學,居義小學,公益小學,共同小學,共和小學,逸夫小學,新華街小學,南長甸小學,東長甸小學,和平小學,健康小學,風光小學,長大小學,民生小學,躍進小學,中華小學,育才小學,黎明小學,紅星小學,孟泰小學,紅拖小學(原紅旗拖拉機製造廠子弟小學,原北靈山小學與其合併)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勝
名人
友好城市
國際
國內
相關條目
注釋
參考文獻
- ^ Yoshihisa Tak Matsusaka, The Making of Japanese Manchuria, 1904-1932 (2001), p.222-3.
- ^ Beasley, W.G. Japanese Imperialism 1894-1945.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ISBN 0-19-822168-1.
- ^ Astor, Gerald. The Jungle War: Mavericks, Marauders and Madmen in the China-Burma-India Theater of World War II. Wiley. 2004: 312. ISBN 0-471-27393-7.
- ^ 鞍山 - 气象数据. 中國天氣網.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 [2021-11-27].
- ^ 王忠昆任鞍山市委书记. 中國經濟網. [2023-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2).
- ^ 鞍山新一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名单 孙慧芳当选主任. 中國經濟網. [2022-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1).
- ^ 王忠昆任鞍山市委书记 吴开华任市委副书记、提名市长人选. 中國經濟網. [2023-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2).
- ^ 鞍山新一届市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名单(主席严加军). 中國經濟網. [2022-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9).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19-11 [2020-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
- ^ 鞍山市統計局. 《鞍山统计年鉴2013》. 鞍山市統計局. 2013年10月.
- ^ 鞍山市統計局 鞍山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鞍山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 鞍山市統計局. [2023-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2).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 ^ 鞍山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中国统计信息网. www.tjcn.org. [2023-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5).
- ^ 鞍山市統計局、鞍山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鞍山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2023-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3).
- ^ 遼寧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遼寧省統計局. 辽宁省人口普查年鉴-2020. [2023-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