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社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美国威廉斯堡社区
英国小型社区

社区(德语:Gemeinschaft、英语:Community),也亦称社群共同体礼俗社会,是由19世纪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指与“社会”(Gesellschaft,或曰法理社会)相对的通过血缘、邻里和朋友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群组合。后来也指:因为共享共同价值观文化的人群,居住于同一区域,以及从而衍生的互动影响,而聚集在一起的社会单位英语Level of analysis

虽然绝大部分社群是由同类物种面对面后才能够组成较小的团体,但是也有针对民族国际社会虚拟社群等较大或者由多个共同组成之社群进行之研究。其中社群传统定义是一群彼此有互动且居住在共同区域的人,而今常用来指具有共同价值观或者因有共同地域关系而产生团体凝聚力的一群人。

语源及定义

“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原意是亲密的关系和共同的东西,于古法语中指称伙伴关系或者有组织社会的“comunete”,而后者更是从拉丁语中专指共同持有东西的词汇“communitas英语communitas”延伸而来[1]。在社会学中对于社群的内涵曾有很大的争议,社会学家也尚未对社群的定义达成共识,其中在1950年中期关于社群就有49种不同的定义[2]。部分社群可以提出或者行使政治社会权利,其中又有些社群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但并非全数社群都是施行民主制度。其中一个能宽泛包括所有不同形式社群的定义为:

一般而言群体会是比还要大的社会单位,而当一群人为了达到目标或者解决问题、共同工作的计划也能够促使人们组成群体。群体这个词也可以指一个民族或者全球性的社群,另外也有如合作社般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群体。群体彼此可能同时面对或者共有目的信念资源偏好需求英语Needs assessment风险等条件,而这也将影响参与者的身份和凝聚力的强弱。在互联网出现后群体的定义便比较不受到地域性的限制,因为即便在不同地区、人们仍然可以在同一个虚拟社群内交换讯息或者是分享共同的兴趣或者国家。而在过去要组织如社会、学术团体等非实体社群时,往往会受到通讯和交通技术的限制而较难发展[5]

汉语中,“community”本是舶来品,早期和“社会”最早不作区分,也不收录在词典中。1930年代,费孝通和同学在燕京大学学习社会学时,他和同学一起翻译老师英语授课内容,才将组合“社”和“区”创造出“社区”一词对应英语中的“community”,并用“社会”对应“society”以区别,此后这一新造词汇遂在汉语中广为使用。[6]

在具体指称某一人群的时候,其“共同文化”和“共同地域”两个基本属性有时会侧重于其中一点。如“和平里社区”、“四方社区”是侧重其共同地域属性,而“华人社区”、“穆斯林社区”、“客家社区”等则侧重其共同文化的属性。不过无论所指侧重哪边,社区一词都是强调人群内部成员之间的文化维系力和内部归属感。20世纪后期,无论台湾,还是中国大陆,有感于过去过度重视宏观经济发展忽略社区需求的情势,都分别将“社区建设”或“社区营造”提升到国家政策的层面。在地方组织方面,都开始在小型地缘组织中引入“社区”两字。如台湾的“社区理事会”,大陆城市的村级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之辖区亦称为“社区”,不过此举尚有很多法律问题没有厘清。

社区控制

社区控制英文community control)指居住在社区的居民影响公共设施让其服务于本社区的行为能力[7]

参考文献

引用

  1. ^ "community" Oxford Dictionaries. May 2014. Oxford Dictionari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Hillery, George A., Jr., "Definitions of Community: Areas of Agreement," Rural Sociology, 20 (4), 1955, p. 111.
  3. ^ James, Paul; Nadarajah, Yaso; Haive, Karen; Stead, Victoria. Sustainable Communiti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ther Paths for Papua New Guine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12: 14. 
  4. ^ James, Paul. Globalism, Nationalism, Tribalism: Bringing Theory Back In — Volume 2 of Towards a Theory of Abstract Community.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2006 [2018-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3). 
  5. ^ Domínguez, Iñaki. Sociología Del Moderneo. Santa Cruz de Tenerife, España: Melusina. 2017. ISBN 978-84-15373-48-3. 
  6. ^ 张冠生. “社区”来历. 书生去:杂忆费孝通 1. 深圳: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80709-758-7. OCLC 1003657820. 
  7. ^ Popenoe, David; 李, 强. 词汇表. Sociology(社会学). 2007--10-01: 694–714. ISBN 978-7-300-08078-9. 

来源

书籍
  • XU, Hao 徐皓. Die Idee der Pfirsichblütenquelle und die Freiraumentwicklung in chinesischen Städten. Dargestellt am Beispiel von Wohnanlagen in Kunming im späten 20. und frühen 21. Jahrhundert [桃花源现象和中国城市住区开放空间——以80年代到21世纪初昆明市住宅小区开放空间发展为例]. Hamburg. 2012: Xiii 引中文简介. ISBN 978-3-8300-6118-2 (德语). 
  • Barzilai, Gad. 2003. Communities and Law: Politics and Cultures of Legal Identities.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 Beck, U. 1992. Risk Society: Towards a New Modernity. London: Sage
— 2000. What is globalization? Cambridge: Polity Press.
— 1986. "Commentary: The emergence of a conceptual center."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4, 405-407.
  • Smith, M. K. 2001. Communit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ncyclopedia of informal education. Last updated: January 28, 2005. Retrieved: 2006-07-15.
  • Tönnies, F. 1887. Gemeinschaft und Gesellschaft, Leipzig: Fues's Verlag, 2nd ed. 1912, 8th edition, Leipzig: Buske, 1935; translated in 1957 as Community and Society. ISBN 978-0-88738-750-0
  • Widmer-Huber, Irene. Zu viel allein ist ungesund: Wege zu tragenden Beziehungen. Lenzburg, Schweiz: arteMedia xcentris GmbH. 2018. ISBN 978-39-05290-87-5. 

外部链接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