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
明仁宗 | |||||||||||||
---|---|---|---|---|---|---|---|---|---|---|---|---|---|
明朝第4位(任)皇帝 | |||||||||||||
统治 | 1424年8月12日-1425年5月29日(290天) | ||||||||||||
前任 | 明成祖朱棣 | ||||||||||||
继任 | 明宣宗朱瞻基 | ||||||||||||
出生 | 洪武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 1378年8月16日 | ||||||||||||
逝世 | 洪熙元年五月十二日 1425年5月29日 (46岁) 大明北直隶顺天府紫禁城钦安殿 | ||||||||||||
安葬 | |||||||||||||
王后 | 诚孝昭皇后张氏 | ||||||||||||
妃嫔 | 恭肃贵妃郭氏 贞惠淑妃王氏 惠安丽妃王氏 恭僖顺妃谭氏 恭靖充妃黄氏 贞静敬妃张氏 悼僖丽妃李氏 贞静顺妃张氏 贤妃李氏 顺妃张氏 惠妃赵氏 | ||||||||||||
子嗣 | 子共10人,女共7人 | ||||||||||||
| |||||||||||||
父亲 | 成祖文皇帝朱棣 | ||||||||||||
母亲 | 仁孝文皇后徐氏 |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年号洪熙,明成祖嫡长子,其母为仁孝文皇后,中山王徐达外孙,明朝第四代皇帝。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闰九月廿一日,被封为燕王世子,并娶兵马指挥张麒女为世子妃。靖难之役中,仁宗负责镇守北平,并成功抵御李景隆率领的中央军围攻。永乐二年(1404年),立为皇太子,并在明成祖屡次北伐中,担任监国职位,实际负责国家政事。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继承皇位,年号“洪熙”,在位期间,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改革与调整,国家富足。他与其子宣宗在政治用人、行政处理上,均为后世所称善,史称“仁宣之治”。
人物生平
世子时期
朱高炽年幼端重沉静,善于言辞,且擅长射箭,喜爱与儒臣讲论[1]。洪武二十八年闰九月壬午(1395年11月4日),他被册封为燕世子,后守卫北平,由于心性较为温良,体谅官员、士卒,深受祖父明太祖朱元璋喜爱[2]。
靖难之役中,燕王朱棣起兵,朱高炽则镇守北平,期间以一万兵力,阻挡李景隆率领的五十万中央军围攻。由于朱高炽身型肥胖而且有脚病,不良于行,不曾随父亲朱棣征战,且性格相对较为温和,向来不获父亲宠爱。反而常随朱棣征战的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均受朱棣喜爱,而朱高煦则更因屡有战功,于是出言诋毁朱高炽以夺嫡。当时,建文帝施离间计,下“赐世子书”;朱高燧的人马得知此事,向朱棣建言“世子勾结朝廷”,没想到朱高炽不予启封,直接呈上朱棣,方破此计。朱棣即位后,改北平为北京,仍命朱高炽居守[3]。
太子时期
朱棣成功夺位为帝后,是为明成祖。永乐元年春正月丙戌,群臣上表请立皇太子,不允;三月戊寅朔,文武百官复上表,请立皇太子,敕“姑缓之”。成祖本想立自己喜爱的次子朱高煦为太子,但碍于长子朱高炽的世子地位是明太祖确立,而且朱高炽并无过失,又得一众文官支持,最后于永乐二年四月甲戌(1404年5月12日),朱高炽被召入南京应天府,被立为皇太子。明成祖屡次北伐,均命其担任监国,负责国事。当时全国经战争影响,水旱饥荒严重,他派遣官员赈灾抚恤,仁政受到赞许。然而,失落太子地位的朱高煦心有不甘,联同弟朱高燧及其他党羽加紧离间明成祖与朱高炽的关系。明成祖问太子是否知悉有人离间,朱高炽则答称不知情,“知尽子职而已”[4]。
永乐十年,朱棣北伐归还,朱高炽遣使误期,加上书奏失辞,太子一系官员,如黄淮等人均下诏狱。次年,朱高燧党羽黄俨等诬陷朱高炽擅自释放罪人,其官僚多因连坐而亡。礼部侍郎胡濙奉命调查后,密奏朱棣称太子诚敬孝谨等七事,明成祖才释除疑虑。之后,朱高燧党羽黄俨策划谋立,后被发觉,伏法。太子朱高炽则力请免朱高燧罪,至此朱高炽地位方稳[5]。
帝王时期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明成祖在北征班师途中崩于榆木川。当时京师诸卫军皆随行,只有赵府三护卫留京师,随驾北征诸臣浮议籍籍,大学士杨荣、金幼孜等人顾虑赵府护卫闻讯发动政变,遂秘不发丧。杨荣与少监海寿持遗诏驰奔京师。朱高炽遣皇太孙朱瞻基出居庸关迎驾。同年八月己酉,皇太孙至雕鹗堡,入于军中,遂发丧[6]。八月丁巳(1424年9月7日),朱高炽继帝位,大赦天下,并取次年年号为洪熙。明仁宗登基后,褒奖直言,虚怀纳谏,减轻刑法。朱高炽与子朱瞻基在政治用人、行政处理上,均为后世所称善,史称“仁宣之治”。
经济方面,他下令中止郑和下西洋,并取消官方在云南、交阯的采办活动、打算将首都迁回南京,以节省国家财政支出。政治方面,他恢复夏原吉、吴中官职,恢复三公、三孤等官职,命杨荣为太常寺卿,金幼孜为户部侍郎,兼大学士,杨士奇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黄淮为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杨溥为翰林学士,进一步提升明朝内阁地位。军事方面,他重新调整大同、交阯、山海关、辽东的边疆总兵大臣,并建立南京守备制度[7]。
同年冬天,朱高炽进一步对政治进行调整,加强户部管理、以及城池防御的同时,册封张氏为皇后,立长子朱瞻基为皇太子、其余八子分别为王。随后下诏,赦免了建文帝的旧臣和永乐朝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并免除受灾地的税粮[8]。
外交方面,于阗、琉球、占城、哈密、古麻剌朗、满剌加、苏禄、瓦剌等国称臣入贡[9]。
洪熙元年春,因显日食,朱高炽罢免宴乐。他进一步对政治进行调整,包括建立弘文阁,命杨溥掌管内阁;屡次求官员直言并纳言,并对太祖时期的法外用刑制度进行修正,减少刑罚,实行宽政[10]。
仁宗体弱多病,登基后不到十个月,因侍读李时勉当廷劝谏,龙颜大怒[11][12],命武士以金瓜锤将李时勉打断三根肋骨并拘入诏狱,同时侍讲罗汝敬也因劝谏触怒仁宗而下狱。一两天后仁宗身体不适,召回人在南京的太子朱瞻基,并立遗诏传位于他,随后于洪熙元年五月辛巳(1425年5月29日)崩于钦安殿,庙号仁宗,葬于明献陵(今北京昌平)[13][14]。太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
仁宗死后延续了太祖和成祖的殉葬制度,死时生殉五名妃嫔[15]。
遗诏
“ | 朕以菲德,嗣承 祖宗洪业,君临天下,甫及逾年,上惟 皇考太宗皇帝山陵永远,迫功哀诚,下惟海内黔黎雕疗未复,忧劳夙夜,时用遘疾,奄至大渐。夫死生者,昼夜常理,往圣同辙,奚足悲念?惟宗社生民,必有君主,长子皇太子,天禀仁厚,孝友英明,先帝夙期其大器,臣民咸哉其令望宜即皇帝位,以奉神灵之统,抚亿兆之众。朕既临御日浅,恩泽未浃于民,不忍复有重劳,山陵制度,务从俭约,丧制用日易月,中外皆以二十七日释服,无禁嫁娶、音乐,在外亲王藩屏为重,不可辄离本国,各处总兵、镇守、备御重臣及文武大小官员,亦毋擅离职守,闻哀之日,止于本处朝夕哭临三日,悉免赴阙行礼。皇考太宗皇帝服制,仍遵去年八月之令。呜呼,南北供亿之劳,军民俱困,四方向仰咸南京,斯亦吾之素心,君国子民宜从众志,凡中外文武群臣,咸尽忠秉节,佐辅嗣君,永宁我国生民,朕无憾矣。诏告中外,咸使闻知。 | ” |
宰辅重臣
文臣
年代 | 内阁 | 吏部尚书 | 户部尚书 | 礼部尚书 | 兵部尚书 | 刑部尚书 | 工部尚书 | 都御史 |
---|---|---|---|---|---|---|---|---|
永乐二十二年甲辰 (1424年) |
杨士奇首辅 杨荣 金幼孜 黄淮 |
蹇义[16] | 郭资[17] 夏原吉[18] |
吕震[19] 金纯 |
赵羾[20] 李庆[21] |
吴中[22] 金纯 |
李庆 金纯[23] 黄福[24] 吴中[25] |
刘观左都御史[26] 王彰右都御史 |
洪熙元年乙巳 (1425年) |
杨士奇首辅 杨荣 金幼孜 黄淮 |
蹇义 | 夏原吉 | 吕震 | 李庆 张本 |
金纯 | 黄福 吴中 李友直 |
刘观左都御史 向珤右都御史 王彰右都御史 |
武将
年代 | 山海关 | 辽东 | 宣府 | 大同 | 宁夏 | 甘肃 | 云南 | 湖广 | 广西 | 交阯 | 贵州 | 漕运 |
---|---|---|---|---|---|---|---|---|---|---|---|---|
永乐二十二年甲辰 (1424年) |
李隆襄城伯 | 朱荣武进伯 | 王玉 王礼 谭广永宁伯 |
刘鉴 郑亨武安侯 |
梁铭保定伯 陈怀 胡原 张麟 |
费献 | 沐晟黔国公 | 梁福 | 葛森 顾与祖镇远侯 |
陈智 孟瑛保定侯 |
萧授 | 陈瑄平江伯 |
洪熙元年乙巳 (1425年) |
李隆襄城伯 | 朱荣武进伯 | 谭广永宁伯 | 郑亨武安侯 | 梁铭保定伯 | 费献 | 沐晟黔国公 | 梁福 | 葛森 顾与祖镇远侯 任礼宁远伯 |
陈智 孟瑛保定侯 |
萧授 | 陈瑄平江伯 |
家庭成员
明仁宗家族 | |||||||||||||||||||||||||||||||||||||||||||||||||||||||||||||||||||||||||||||||||||||||||||||||||||||||||||||||||||||||||||||||||||||||||||||||||||||||||||||||||||||||||||||||||||||||||||||||||||||||||||||||||||||||||||||||||||||||||||||||||||||||||||||||||||||||||||||||||||||||||||||||||||||||||||||||||||||||||||||||||||||||||||||||||||||||||||||||||||||||||||||||||||||||||||||||||||
---|---|---|---|---|---|---|---|---|---|---|---|---|---|---|---|---|---|---|---|---|---|---|---|---|---|---|---|---|---|---|---|---|---|---|---|---|---|---|---|---|---|---|---|---|---|---|---|---|---|---|---|---|---|---|---|---|---|---|---|---|---|---|---|---|---|---|---|---|---|---|---|---|---|---|---|---|---|---|---|---|---|---|---|---|---|---|---|---|---|---|---|---|---|---|---|---|---|---|---|---|---|---|---|---|---|---|---|---|---|---|---|---|---|---|---|---|---|---|---|---|---|---|---|---|---|---|---|---|---|---|---|---|---|---|---|---|---|---|---|---|---|---|---|---|---|---|---|---|---|---|---|---|---|---|---|---|---|---|---|---|---|---|---|---|---|---|---|---|---|---|---|---|---|---|---|---|---|---|---|---|---|---|---|---|---|---|---|---|---|---|---|---|---|---|---|---|---|---|---|---|---|---|---|---|---|---|---|---|---|---|---|---|---|---|---|---|---|---|---|---|---|---|---|---|---|---|---|---|---|---|---|---|---|---|---|---|---|---|---|---|---|---|---|---|---|---|---|---|---|---|---|---|---|---|---|---|---|---|---|---|---|---|---|---|---|---|---|---|---|---|---|---|---|---|---|---|---|---|---|---|---|---|---|---|---|---|---|---|---|---|---|---|---|---|---|---|---|---|---|---|---|---|---|---|---|---|---|---|---|---|---|---|---|---|---|---|---|---|---|---|---|---|---|---|---|---|---|---|---|---|---|---|---|---|---|---|---|---|---|---|---|---|---|---|---|---|---|---|---|---|---|---|---|---|---|---|---|---|---|---|---|---|---|---|---|---|---|---|---|---|---|---|---|---|---|---|---|---|---|---|---|---|---|---|---|---|---|
|
家庭成员 | 姓名 | 备注 |
---|---|---|
父 | 明成祖(太宗)朱棣 | |
母 | 仁孝文皇后徐氏 | |
妻 | 诚孝昭皇后张氏 | 河南永城人,父张麒,兄张昇 |
妾 | 恭肃贵妃郭氏#、贞惠淑妃王氏#、惠安丽妃王氏(疑为王昭容)#、恭僖顺妃谭氏#、恭靖充妃黄氏#、贞静敬妃张氏[27]、悼僖丽妃李氏、贞静顺妃张氏、恭静贤妃李氏、恭懿惠妃赵氏 | 郭贵妃、王淑妃、王丽妃、谭顺妃、黄充妃均殉葬(#=殉葬) |
兄弟 | 汉王朱高煦、赵简王朱高燧、朱高爔(未受封) | 朱高煦于宣德年间谋反,爵位除。 |
子 | 朱瞻基(明宣宗,1399年-1435年,36岁) 朱瞻埈(郑靖王,1404年-1466年,62岁) 朱瞻墉(越靖王,1405年-1439年,34岁,无子国除) 朱瞻垠(蕲献王,1406年-1421年,15岁,追封) 朱瞻墡(襄宪王,1406年-1478年,72岁) 朱瞻堈(荆宪王,1406年-1453年,47岁) 朱瞻墺(淮靖王,1409年—1446年,37岁) 朱瞻垲(滕怀王,1409年-1425年,16岁,无子国除) 朱瞻垍(梁庄王,1411年-1441年,30岁,无子国除) 朱瞻埏(卫恭王,1417年-1439年,22岁,无子国除) |
朱瞻基、朱瞻墉、朱瞻墡为嫡子;朱瞻埈、朱瞻垠、朱瞻墺为贤妃李氏所生;朱瞻堈为顺妃张氏所生;朱瞻垲、朱瞻垍、朱瞻埏为贵妃郭氏所生 |
女 | 嘉兴公主、庆都公主朱圆通、清河公主、德安公主、延平公主、德庆公主、真定公主 |
纪念影视作品
电影
以下列出曾饰演“明仁宗”的演员,以及剧中演出“明仁宗”的电影:
演员 | 年份 | 影视作品 | 备注 |
谭天谦 | 1987年 | 《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 |
电视剧
以下列出曾饰演“明仁宗”的演员,以及剧中演出“明仁宗”的电视剧:
演员 | 年份 | 影视作品 | 备注 |
丁充 | 2005年 | 《大明天子》 | |
刘东 | 2005年 | 《大明奇才》 | |
寇振海 | 2006年 | 《大明玉玺》 | 又名《传国玉玺》 |
章劼 | 2009年 | 《郑和下西洋》 | |
王关彭 | 2015年 | 《英雄诀》 | |
梁冠华 | 2019年 | 《大明风华》 | |
洪剑涛 | 2022年 | 《尚食 (电视剧)》 | |
高宇航 | 2022年 | 《山河月明》 |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
参考文献
- ^ 《明史》(卷8):“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讳高炽,成祖长子也。母仁孝文皇后,梦冠冕执圭者上谒。寤而生帝。幼端重沉静,言动有经。稍长习射,发无不中。好学问,从儒臣讲论不辍。”
- ^ 《明史》(卷8):“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尝命与秦、晋、周三世子分阅卫士,还独后。问之。对曰:“旦寒甚,俟朝食而后阅,故后。”又命分阅章奏,独取切军民利病者白之。或文字谬误,不以闻。太祖指示之曰:“儿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又尝问:“尧、汤时水旱,百姓奚恃?”对曰:“恃圣人有恤民之政。”太祖喜曰:“孙有君人之识矣。””
- ^ 《明史》(卷8):“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先是,郡王高煦、高燧俱以慧黠有宠于成祖。而高煦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复党高燧,阴谋夺嫡,谮世子。会朝廷赐世子书,为离间。世子不启缄,驰上之。而俨先潜报成祖曰:“世子与朝廷通,使者至矣。”无何,世子所遣使亦至。成祖发书视之,乃叹曰:“几杀吾子。”成祖践阼,以北平为北京,仍命居守。”
- ^ 《明史》(卷8):“永乐二年二月,始召至京,立为皇太子。成祖数北征,命之监国,裁决庶政。四方水旱饥馑,辄遣振恤,仁闻大著。而高煦、高燧与其党日伺隙谗构。或问太子:“亦知有谗人平?”曰:“不知也,吾知尽子职而已。””
- ^ 《明史》(卷8):“十年,北征还,以太子遣使后期,且书奏失辞,悉征宫僚黄淮竺下狱。十五年,高煦以罪徙乐安。明年,黄俨等复谮太子擅赦罪人,宫僚多坐死者。侍郎胡濙奉命察之,密疏太子诚敬孝谨七事以闻,成祖意乃释。其后黄俨等谋立高燧,事觉伏诛,高燧以太子力解得免,自是太子始安。”
- ^ 《昭代典》:永乐二年夏四月,立世子高炽为皇太子。二十二年春正月,阿鲁台寇大同。三月戊寅,帝大阅,北征。夏四月,诏皇太子监国,车驾发京师。六月车驾驻答兰纳木儿河,诸将奏阿鲁台久遁,遂班师。秋七月丁亥,次翠微冈。上御幄殿,几而坐,大学士杨荣、金幼孜侍上。顾内侍海寿问曰:“计程何日至北京?”对曰:“其八月中矣。”上颔之。既而谕杨荣曰:“东宫涉历年久,政务已熟。还京后军国事悉付之,朕惟优游暮年,享安和之福矣。”荣对曰:“殿下孝友仁厚,天下属心,允称皇上付托。”上喜,赐荣等羊酒而退。戊子,上次双流泺,以旋师遣礼部尚书吕震赍书谕皇太子,并诏告天下。己丑,次苍□,上不豫,下令大营五军将士严部伍谨哨了。庚寅,次榆木川,上大渐,召英国公张辅受遗命,传位皇太子,且云丧服礼仪一遵太祖皇帝遗制。辛卯,上崩。内臣马云、孟骥等以六师在远外,秘不发丧,密召大学士杨荣、金幼孜入议丧事。遂一遵古礼,含敛毕,载以龙轝,所至朝夕上食如常仪。壬辰,次双笔峰,大学士杨荣、少监海寿奉遗命驰讣。皇太子即遣皇太孙出居庸,赴开平迎驾。时京师诸卫军皆随征聚行在,惟赵府三护卫军留京师,一时浮议籍籍,虑护卫为变,遂秘未发丧。皇太孙濒行,启皇太子曰:“出外有封章白事,非印识无以防伪。”皇太子曰:“渠言良是,但行急,新制不及。”士奇曰:“殿下未践阼,有事自应行常用之宝。其东宫小图书可假之行。此出一时之权,归即纳上。”皇太子即取付太孙,曰:“有启事以此封识来。此亦久当归汝,汝就留之。”皇太子曰:“大行临御,储位久未定,浮议喧腾。吾今就以付之,浮议何由兴。”八月己酉,次雕鹗,皇太孙至军中,始发丧。六军号痛,声彻天地。辛亥入居庸关,文武百官缞服哭迎。壬子及郊,皇太子亲王以下素服哭迎。至宫中,奉安仁智殿,加敛纳梓宫。丁巳,皇太子即皇帝位,改明年元曰洪熙,大赦天下。
- ^ 《明史》(卷8):“二十二年七月,成祖崩于榆木川。八月甲辰,遗诏至,遣皇太孙迎丧开平。丁未,出夏原吉等于狱。丁巳,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洪熙元年。罢西洋宝船、迤西市马及云南、交阯采办。戊午,复夏原吉、吴中官。己未,武安侯郑亨镇大同,保定侯孟瑛镇交阯,襄城伯李隆镇山海,武进伯朱荣镇辽东。复设三公、三孤官,以公、侯、伯、尚书兼之。进杨荣太常寺卿,金幼孜户部侍郎,兼大学士如故,杨士奇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黄淮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俱掌内制,杨溥为翰林学士。辛酉,镇远侯顾兴祖充总兵官,讨广西叛蛮。甲子,汰冗官。乙丑,召汉王高煦赴京。戊辰,官吏谪隶军籍者放还乡。己巳,诏文臣年七十致仕。九月癸酉,交阯都指挥方政与黎利战于茶笼州,败绩,指挥同知伍云力战死。丙子,召尚书黄福于交阯。庚辰,河溢开封,免税粮,遣右都御史王彰抚恤之。壬午,敕自今官司所用物料于所产地计直市之,科派病民者罪不宥。癸未,礼部尚书吕震请除服,不许。乙酉,增诸王岁禄。丙戌,以风宪官备外任,命给事中萧奇等三十五人为州县官。丁亥,黎利寇清化,都指挥同知陈忠战死。戊子,始设南京守备,以襄城伯李隆为之。乙未,散畿内民所养官马于诸卫所。戊戌,赐吏部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章各一,曰“绳愆纠缪”,谕以协心赞务,凡有阙失当言者,用印密封以闻。”
- ^ 《明史》(卷8):“冬十月壬寅,罢市民间金银,革两京户部行用库。癸卯,诏天下都司卫所修治城池。戊申,通政使请以四方雨泽章奏送给事中收贮。帝曰:“祖宗令天下奏雨泽,欲知水旱,以施恤民之政。积之通政司,既失之矣,今又令收贮,是欲上之人终不知也。自今奏至即以闻。”己酉,册妃张氏为皇后。壬子,立长子瞻基为皇太子。封子瞻埈为郑五,瞻墉越王,瞻墡襄王,瞻堈荆王,瞻墺淮王,瞻垲滕王,瞻垍梁王,瞻埏卫王。乙卯,诏中外官举贤才,严举主连坐法。丁巳,令三法司会大学士、府、部、通政、六科于承天门录囚,著为令。庚申,增京官及军士月廪。丁卯,擢监生徐永潜等二十人为给事中。十一月壬申朔,诏礼部:“建文诸臣家属在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及习匠、功臣家为奴者,悉宥为民,还其田土。言事谪戍者亦如之。”癸酉,诏有司:“条政令之不便民者以闻,凡被灾不即请振者,罪之。”阿鲁台来贡马。甲戌,诏群臣言时政阙失。乙亥,赦兀良哈罪。始命近畿诸卫官军更番诣京师操练。丙子,遣御史巡察边卫。癸未,遣御史分巡天下,考察官吏。丙戌,赐户部尚书夏原吉“绳愆纠缪”银章。己丑,礼部奏冬至节请受贺,不许。庚寅,敕诸将严边备。辛卯,禁所司擅役屯田军士。壬辰,都督方政同荣昌伯陈智镇交阯。是月,谕蹇义、杨士奇、夏原吉、杨荣、金幼孜曰:“前世人主,或自尊大,恶闻直言,臣下相与阿附,以至于败。联与卿等当用为戒。”又谕士奇曰:“顷群臣颇怀忠爱,朕有过方自悔,而进言者已至,良惬朕心。”十二月癸卯,宥建文诸臣外亲全家戍边者,留一人,余悉放还。辛亥,揭天下三司官姓名于奉天门西序。癸丑,免被灾税粮。庚申,葬文皇帝于长陵。丙寅,镇远侯顾兴祖破平乐、浔州蛮。”
- ^ 《明史》(卷8):“是年,丁阗、琉球、占城、哈密、古麻剌朗、满剌加、苏禄、瓦剌入贡。”
- ^ 《明史》(卷8):“洪熙元年春正月壬申朔,御奉天门受朝,不举乐。乙亥,敕内外群臣修举职业。己卯,享太庙。建弘文阁,命儒臣入直,杨溥掌阁事。癸未,以时雪不降,敕群臣修省。丙戌,大祀天地于南郊。奉太祖、太宗配。壬辰,朝臣予告归省者赐钞有差,著为令。己亥,布政使周干、按察使胡概、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二月辛丑,颁将军印于诸边将。戊申,祭社稷。命太监郑和守备南京。丙辰,耕耤田。丙寅,太宗神主祔太庙。是月,南京地屡震。三月壬申,前光禄署丞权谨以孝行擢文华殿大学士。丁丑,求直言。戊子,隆平饥,户部请以官麦贷之。帝曰:“即振之,何贷为。”己丑,诏曰:“刑者所以禁暴止邪,导民于善,非务诛杀也。吏或深文傅会,以致冤滥,朕深悯之。自今其悉依律拟罪。或朕过于嫉恶,法外用刑,法司执奏,五奏不允,同三公、大臣执奏,必允乃已。诸司不得鞭囚背及加入宫刑。有自宫者以不孝论。非谋反。勿连坐亲属。古之盛世,采听民言,用资戒儆。今奸人往往摭拾,诬为诽谤,法吏刻深,锻练成狱。刑之不中,民则无措,其余诽谤禁,有告者一切勿治。”庚寅,阳武侯薛禄为镇朔大将军,率师巡开平、大同边。辛卯,参将安平伯李安与荣昌伯陈智同镇交阯。戊戌,将还都南京,诏北京诸司悉称行在,复北京行部及行后军都督府。是月,南京地屡震。”
- ^ 《明史·列传第五十一》:“仁宗大渐,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 ^ 《明史·列传第五十一》:"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
- ^ 《明史》(卷160):“夏四月壬寅,帝闻山东及淮、徐民乏食,有司征夏税方急,乃御西角门诏大学士杨士奇草诏,免今年夏税及科粮之半。士奇言:“上恩至矣,但须户、工二部预闻。”帝曰:“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不可迟疑。有司虑国用不足,必持不决之意。”趣命中官具楮笔,令士奇就门楼书诏。帝览毕,即用玺付外行之。顾士奇曰:“今可语部臣矣。”设北京行都察院。壬子,命皇太子谒孝陵,遂居守南京。戊午,如天寿山,谒长陵。己未,还宫。是月,振河南及大名饥。南京地屡震。五月己卯,侍读李时勉、侍讲罗汝敬以言事改御史,寻下狱。庚辰,帝不豫,遣使召皇太子于南京。辛巳,大渐,遗诏传位皇太子。是日,崩于饮安殿(钦安殿,崇祯朝以后的中正殿),享年四十七岁。秋七月己巳,上尊谥,庙号仁宗,葬献陵。”
- ^ 《病逸漫记》记述:“仁宗皇帝驾崩甚速,疑为雷震,又疑宫人欲毒张后,误中上。”
- ^ 《明宣宗实录》记有:贵妃郭氏,谥恭肃;淑妃王氏,谥贞惠;丽妃王氏,谥惠安;顺妃谭氏,谥恭僖;充妃黄氏,谥恭靖。
- ^ 《明史》(卷111):“义八月加少保。九月晋少傅。十一月晋少师。”
- ^ 《明史》(卷111):“资十月兼太子宾客。十一月加太子太师,致仕。”
- ^ 《明史》(卷111):“原吉八月出狱复任。十月加太子太傅。十一月晋少保。”
- ^ 《明史》(卷111):“震十月加太子少师。十一月晋太子太保。”
- ^ 《明史》(卷111):“羾八月迁南京刑部尚书。”
- ^ 《明史》(卷111):“李庆八月任。十月加太子少保。”
- ^ 《明史》(卷111):“吴中八月出狱。十月兼詹事,寻改工部。”
- ^ 《明史》(卷111):“金纯八月任。十月改刑部。”
- ^ 《明史》(卷111):“黄福九月交阯召还。十月兼詹事。”
- ^ 《明史》(卷111):“吴中十月任。十一月加太子少保。”
- ^ 《明史》(卷111):“观八月兼太子宾客。十一月晋太子少保。”
- ^ 贞静敬妃张氏,英国公张辅之女,以勋旧之女特恩免殉,葬金山
参考书籍
外部链接
明仁宗 出生于:1378年8月16日逝世于:1425年5月29日
| ||
---|---|---|
统治者头衔 | ||
前任: 父亲明成祖朱棣 |
中国皇帝 | 继任: 长子明宣宗朱瞻基 |
明朝皇帝 1424年-142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