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章
万章 | |
---|---|
本名 | 氏:万 名:章 |
国籍 | 邹,一说薛 |
活跃时期 | 战国时期 |
知名于 | 孟子弟子 |
万章(?—?),又称万子,战国时邹国人,一说为薛国人,孟子弟子。万章是孟子极为亲近的弟子,也是《孟子》的主要作者之一,其中有一篇以其名命名[1][2]。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万章被诏封为博兴伯。其陵墓在今山东省邹城市北宿镇,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3][4][5][6]。
在《孟子》中,关于万章的问答篇章皆直呼万章之名,唯书末〈尽心下〉才有“万子曰”的记述。依照《论语》中有若在书首称“有子曰”的先例,可证明《孟子》的作者包含万章与万章的弟子[7]。
生平
万章曾问孟子,小国如宋国若要推行仁政,怎么应对大国如齐国、楚国的攻伐呢?孟子以商汤攻打葛国为例,说明即使是小国,只要推行王政,四海的百姓都会仰望与降服[8]。
万章与孟子对舜有许多答问讨论。万章曾问舜是否怨恨其父母、舜娶妻为何不禀告父母、舜问何不杀了曾欲谋害他的同父异母弟象[9]。万章也曾问孟子关于圣王禅让之事,包括尧传位给舜之事、禹传位给自己儿子之事[9]。
万章也曾问孟子关于古代圣人、贤人之传闻,如问伊尹是否是因厨艺好才能为官[10]、孔子是否曾借住在疡医与太监家中[11]、百里奚是否卖身换羊皮以求官[12]、孔子为何不满乡愿之人[13]、子庚为何人等[14]。
万章曾问孟子交友之道,孟子回答不要自恃年长、不要自恃显贵、也不要以兄弟或姻亲的显贵自恃,并以孟献子、费惠公、晋平公、尧、舜等人结交朋友的态度说明之[15]。孟子也曾告诫万章结交善士、神交古人的道理[16]。
万章问孟子关于收受礼物。孟子回答,只收受以礼义相待的朋友,所送的来路正当的礼物[17]。
万章曾问孟子为何士人不肯依附诸侯、国君该如何奉养君子、士人为何不肯求见诸侯与求官等[18]。
《孟子外书》记载,孟母葬礼上,万章负责操办丧服之事[19]。万章曾与孟子同游牛山,孟子讲述三不朽之理[20]。
称号
注释
- ^ 刘培桂. 孟子弟子新考. 孟子與孟子故里.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1.
- ^ 简逸光. 萬章. 台北市孔庙儒学文化网. [2018-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5).
- ^ 《孟子弟子考补正》:《一统志》:葬邹县西南。又云:济南新城县。
- ^ 马星翼〈新建万子墓前享堂记〉
- ^ 《古今图书集成》:《齐乘》云:在滕州南万村。《通志》云:在邹县西南十里。今祀于邹。
- ^ 济宁尼山专家学者走访《孟子》成书地薛城万章书院旧址. 大众日报. 2022-06-17.[失效链接]
- ^ 《孟子弟子考补正》:万章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注疏作“万子曰”,赵注云:“万子,即万章也。孟子录之,以其不解于圣人意,故谓之万子。子,男子之通称也,美之者,欲以责之也。”孙氏志祖云:“岐说固迂曲,然经文自作万子无疑。七篇万章所辑,故于篇终特著万子,以表异之。亦如论语,有若所录,故篇首大书有子曰,正其例也。向来训诂家罕有及此者。
- ^ 《孟子·滕文公下》:万章问曰:“宋,小国也,今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则如之何?”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盛也。’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书曰:‘葛伯仇饷。’此之谓也。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仇也。’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归市者弗止,芸者不变;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无罚’‘有攸不为臣,东征,绥厥士女;匪厥玄黄;绍我周王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其君子,实玄黄于匪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箪食壶浆以迎其小人。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太誓曰:‘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则取于残,杀伐用张,于汤有光。’不行王政云尔。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齐、楚虽大,何畏焉?”
- ^ 9.0 9.1 《孟子·万章上》
- ^ 《孟子·万章上》:万章问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汤。’有诸?”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汤使人以币聘之,嚣嚣然曰:‘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未闻以割烹也。伊训曰:‘天诛造攻自牧宫,朕载自亳。’”
- ^ 《孟子·万章上》:万章问曰:“或谓孔子,于卫主痈疽,于齐主侍人瘠环,有诸乎?”孟子曰:“否,不然也;好事者为之也。于卫,主颜仇由。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弥子谓子路曰:‘孔子主我,卫卿可得也。’子路以告,孔子曰:‘有命。’孔子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而主痈疽与侍人瘠环,是无义无命也。孔子不悦于鲁、卫,遭宋桓司马,将要而杀之,微服而过宋。是时孔子当厄,主司城贞子,为陈侯周臣。吾闻观近臣,以其所为主;观远臣,以其所主。若孔子主痈疽与侍人瘠环,何以为孔子?”
- ^ 《孟子·万章上》:万章问曰:“或曰,百里奚自鬻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秦穆公,信乎?”孟子曰:“否,不然;好事者为之也。百里奚,虞人也。晋人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百里奚不谏。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穆公之为污也,可谓智乎?不可谏而不谏,可谓不智乎?知虞公之将亡而先去之,不可谓不智也。时举于秦,知穆公之可与有行也而相之,可谓不智乎?相秦而显其君于天下,可传于后世,不贤而能之乎?自鬻以成其君,乡党自好者不为,而谓贤者为之乎?”
- ^ 《孟子·尽心下》:万章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 ^ 《孟子外书·文说第二》:万章问曰:“子庚何人也?”孟子曰:“古之高人也,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易》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 ^ 《孟子·万章下》:万章问曰:“敢问‘友’?”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献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之,无献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非惟百乘之家为然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费惠公曰:‘吾于子思,则师之矣;吾于颜般,则友之矣;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非惟小国之君为然也,虽大国之君亦有之。晋平公之于亥唐也,入云则入,坐云则坐,食云则食;虽蔬食菜羹,未尝不饱,盖不敢不饱也。然终于此而已矣。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士之尊贤者也,非王公之尊贤也。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亦飨舜,迭为宾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
- ^ 《孟子·万章下》: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 ^ 《孟子·万章下》:万章问曰:“敢问交际,何心也?”孟子曰:“恭也。”曰:“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曰:“尊者赐之,曰:‘其所取之者,义乎?不义乎?’而后受之;以是为不恭,故弗欲也。”曰:“请无以辞却之,以心却之,曰:‘其取诸民之不义也。’而以他辞无受,不可乎?”曰:“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万章曰:“今有御人于国门之外者,其交也以道,其馈也以道,斯可受御与?”曰:“不可。康诰曰:‘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譈。’是不待教而诛者也。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辞也。于今为烈,如之何其受之!”曰:“今之诸侯,取之于民也,犹御也;苟善其礼际矣,斯君子受之,敢问何说也?”曰:“子以为有王者作,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夫谓非其有而取之者,盗也。充类至义之尽也。孔子之仕于鲁也,鲁人猎较,孔子亦猎较;猎较犹可,而况受其赐乎?”曰:“然则孔子之仕也,非事道与?”曰:“事道也。”“事道奚猎较也?”曰:“孔子先簿正祭器,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曰:“奚不去也?”曰:“为之兆也,兆足以行矣而不行,而后去。是以未尝有所终三年淹也。孔子有见行可之仕,有际可之仕,有公养之仕。于季桓子,见行可之仕也;于卫灵公,际可之仕也;于卫孝公,公养之仕也。”
- ^ 《孟子·万章下》
- ^ 《孟子外书·孝经第三》:孟母之丧,门弟子各治其事,陈臻治货,季孙郊治车,咸丘蒙治器,万章治缞,充虞治榇,公都彧治馔,陈代治牲,乐正克治仪,公孙丑治宾客。”
- ^ 《孟子外书·文说第二》:万章从游于牛山之上,孟子喟然叹曰:“此齐景公流涕之所也,而其骨已朽矣。”万章曰:“古之人何以不朽?”孟子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之谓三不朽。古之人皆有死,君子虽死而求其不死者,若小人则未死而已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