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簡稱《歷史問題決議》或《決議》,是1981年6月27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一致通過的各項決議之一[1][2]。該決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主要歷史事件(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官方總結,是共產黨撥亂反正運動的一部分,也對一些重要的歷史人物(包括毛澤東)的功過得失作出了官方評價。

這篇1981年的《關於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1945年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是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以來兩個最為重要、權威的內部歷史文獻,二者都起到了對有爭議的黨內歷史問題做出結論、全面總結黨的歷史經驗、統一全黨思想、對未來發展提供指導理論等的一系列重大作用[3]

背景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之後,中國大陸政壇陸續發生了四人幫被捕、文化大革命結束、鄧小平復出、兩個凡是真理標準大討論平反冤假錯案確立改革開放政策廢除終身制等等一系列大的變化。這些激烈反覆的變化,造成了中國大陸特別是中共黨內高層的思想混亂。應當如何看待建國以後中國的歷史,如何評價文化大革命、毛澤東與毛澤東思想等問題成為當時中國大陸政治生活中的一個大問題。鄧小平等人認為有總結歷史、統一認識、並以此明確中國的未來的發展方向的必要,《決議》便在如此的歷史背景下誕生。

起草

鄧小平

《決議》的起草工作,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共中央書記處領導下,由中共中央副主席鄧小平中共中央書記處總書記胡耀邦主要主持負責進行的。起草小組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胡喬木負責。在《決議》的起草過程中,自1980年3月到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經過中共黨內約四千名高級幹部的討論、政治局擴大會議的討論、十一屆六中全會預備會議的討論等多次討論和修訂,反覆徵求、吸取了各方面的意見後最終定稿。

這此期間,鄧小平曾多次談過關於《決議》的起草與修改的意見。他指示說《決議》的中心是兩個問題,一個是毛澤東同志的功績是第一位,還是錯誤是第一位?另一個是建國三十二年(1949-1981),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成績是主要的,還是錯誤是主要的?是漆黑一團,還是光明是主要的?並特別指出「《決議》中最核心、最根本的問題,是如何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黨內黨外、國內國外需要我們對這一問題加以論證,加以闡述,加以概括。」,一切的塵埃落定並總結這些分歧,最終對國家機能的穩健和恢復,對社會的改革和療瘉能起到重大正面作用。

基本內容

建國以後的歷史總結

《決議》指出建國後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績是主要的,包括實現和鞏固了國家統一,抵制了美蘇等國際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侵略,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農業和軍事體系,極大發展了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等等。此外,《決議》還將三年困難時期前後政策(大躍進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4]廬山會議後期毛澤東批判彭德懷反右傾運動、中共八屆八中全會關於彭德懷、黃克誠、張聞天、周小舟反黨集團的決議[5])做出否定、更對文革在理論與實踐上全面否定。

《決議》將建國後的歷史具體再分成四個階段:

  1. 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七年(1949-1956),期間國家的指導方針和基本政策是基本正確的;
  2. 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1956-1965),期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遭到過嚴重挫折;
  3. 文革十年(1966-1976),期間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
  4. 歷史的偉大轉折(1977-1981),國家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決議》中國共產黨也重點檢討了「文化大革命」教訓,並將其定性為「由領導者(毛澤東)錯誤發動的,被反黨集團(林彪集團和江青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指出毛澤東應為「這一全局性的、長時間的左傾嚴重錯誤」負主要責任[1][2][6]

有關毛澤東的歷史地位部分

毛澤東周恩來

《決議》均有評價毛澤東的功過,黨的集體決議指出,毛澤東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雖然晚年犯了嚴重錯誤,但是就他的一生來看則「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撇除掉爭議的部分,決議認為「他為我們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立和發展,為中國各族人民解放事業的勝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和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永遠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為世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提到正面部份則做積極的評價。

《決議》還總結了毛澤東思想有價值的地方,並特別強調貫徹於毛澤東思想體系需要被執行的各個具體部分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即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主要有三個方面:

  • 實事求是:即要理論聯繫實際,解放思想,用客觀實踐檢驗真理;
  • 群眾路線:即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即要把方針要放在本國實際和本國人民力量的基點上,找出適合本國情況的發展道路。

影響

《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具有深遠影響的重要文件之一。在總結歷史的同時,為確立中國下一階段的路線綱領提供了歷史和理論上的依據,也為鄧小平等人重新分配國家和黨內的權力提供了歷史和理論上的依據。[7]反改革開放派基本被逐出中共高層,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初步建立。

參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