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專題討論:電子遊戲/2016年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不可靠來源

之前我在一些電子遊戲專題相關的條目引用《動漫大辭典3:電子遊戲·虛擬偶像》(ISBN 9787516505830)這本書做來源,但後來越看越覺得這本書似乎是不可靠來源。 這本2014年出版的書宣稱是由多位有經驗的編輯完成,但是似乎是侵權大作。例如本書第23頁介紹動作遊戲的部分,和IP用戶111.251.162.160在2010年編輯內容雷同。第29頁介紹音樂遊戲的部分,和User:B4283前輩在2005年編輯內容一樣(連括弧內容亦一致)。雖然不是所有內容都有用google搜尋到,但感覺挺差勁。還有一般書籍都會在末尾加上參考文獻,這本書我翻來翻去竟然完全沒有!所以我把之前自己加入的引用內容都移除了,建議其他編者別引用此書。另外,勞煩@風中的刀劍前輩看看動作遊戲的質量評級需不需要退回小作品,貌似此專題的條目評級都是前輩負責?抱歉。--七月半鴨仔留言2016年1月29日 (五) 17:06 (UTC)

感謝您的提醒。話說回來按中文維基的發展情況,對來源倒還不是很講究。有時候都在想,這種該算是來源不可靠,還是有可靠來源給維基百科背書好呢……動作遊戲的質量沒有問題,不用把初級條目標準想太高了=_=!--風中的刀劍留言2016年1月30日 (六) 11:07 (UTC)

Portal:電子遊戲/優良條目

Portal:電子遊戲/優良條目現在交給模塊:電子遊戲主題/優良條目維護了。以後新增項目時,只用到模塊加一行字,大大降低了工作量。另外提議刪除「Portal:電子遊戲/優良條目」的子頁面,它們已經不再有用了。PS:計劃把Portal需要隨機展示的項目全盤交給模塊處理。--風中的刀劍留言2016年2月2日 (二) 05:16 (UTC)

完成。—Chiefwei - - 2016年3月26日 (六) 04:24 (UTC)

列表條目論述

看英文區List Master寫的特稿很不錯,搬運到我的用戶頁面了,可以做個參考。--風中的刀劍留言2016年2月13日 (六) 12:55 (UTC)

新狀態圖表

狀態圖表改成橫向,然後把非條目壓縮集中到一起,避免了原版表格下方非條目處一大片空白。現在藉助外部工具,點開數字會直接顯示條目連結,不再是給出一大片討論頁了。至於幾個合計數字的點開速度,各位看着辦吧……--風中的刀劍留言2016年3月26日 (六) 01:33 (UTC)

@風中的刀劍不弄成個模板{{Articles by Quality and Importance 3}}嗎?(話說我比較喜歡2號版本的XD)--Liaon98 我是廢物 2016年3月26日 (六) 04:03 (UTC)
這個部分考量是可以把B和BL放到一起,感覺沒幾個專題會用到這種版式。--風中的刀劍留言2016年3月26日 (六) 06:13 (UTC)

給電子遊戲專題一枚星章

中文維基百科的最佳專題。--喜歡用IRCCarrotkit 2016年3月26日 (六) 03:20 (UTC)

建議增加VR遊戲分類

如題,我這裏說的VR遊戲,你們應該知道是什麼意思,或者已有相關分類?(要用 找不到)--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16年3月28日 (一) 06:48 (UTC)

Category:虛擬現實遊戲?--風中的刀劍留言2016年3月28日 (一) 08:02 (UTC)

專題條目範圍

留意到很多動漫因曾被改編為遊戲,其主條目也加入了電子遊戲條目橫幅(如名偵探柯南美食獵人TORIKO乾物妹小埋)。這些條目基本都是在敘述動漫本體,遊戲部分僅僅是一筆帶過,也無法適用本專題編寫指引,在這種情況下加入本專題橫幅,個人認為並無必要。交叉專題過多也許能使專題條目數量看起來好看些,但維護起來反而比較麻煩。個人建議,除了遊戲佔用重要地位的跨媒體製作,以及由動漫改編的遊戲獨立條目,否則不宜加入本專題。

同理,雖然大部分ACG條目都是來自日本,但加入日本專題似乎也沒什麼必要,畢竟它們和日本這一國家的直接關聯太弱。 —Chiefwei - - 2016年3月29日 (二) 11:53 (UTC)

似乎很多橫幅由@Liaon98加入,召喚一下。—Chiefwei - - 2016年3月29日 (二) 11:55 (UTC)

我也覺得沒必要加入。這類內容一般都是ACG專題編輯(動漫類編輯)去做的,而且內容也不過是列出遊戲名稱/平台/年份。如Chiefwei所言,這不方便電子遊戲專題維護。此外即便是優良水準條目,遊戲部分也寫得非常簡單,沒有本專題特別支持的必要。--風中的刀劍留言2016年3月29日 (二) 12:18 (UTC)
User:Liaon98似乎沒有回應,那就按上文討論去掉這些橫幅吧。—Chiefwei - - 2016年4月7日 (四) 03:15 (UTC)

Infobox animanga/Game

發現七龍珠Z外傳 賽亞人滅絕計劃#工作人員里「程式」和「美術」兩項無法統合到{{Infobox animanga/Game}}。「程式」是完全沒有相關參數,美術方面是只有「人物設定」而沒有泛用欄位。另外模板有「發售日」和「啟用時期」兩項,雖然後者是給街機運行期間用的,但應該也沒分開的必要。總之這三項可否改成{{Infobox VG}}的模式(美術、程序、發行日)?--風中的刀劍留言2016年3月29日 (二) 12:51 (UTC)

應該沒什麼問題。—Chiefwei - - 2016年3月30日 (三) 05:36 (UTC)
完成。--風中的刀劍留言2016年4月7日 (四) 04:30 (UTC)

電子遊戲主題頁面清理

承上,已經將主題頁圖片、歷史和DYK三個版區也Module化。建議藉此機會清理不需要的電子遊戲主題頁面。

「歷史上的本月」相關
圖片相關
你知道嗎相關
上次還有幾個優良條目用的繁體命名沒刪

另外提議刪除一些沒用的頁面

以及沒用的重定向

以上。--風中的刀劍留言2016年4月3日 (日) 10:08 (UTC)

完成。—Chiefwei - - 2016年4月6日 (三) 02:07 (UTC)

這兩個分類的收錄標準很模糊。Category:電子遊戲續作應該是翻譯英文en:Category:Video game sequels的,但sequels有「續作」和「後傳」兩種意思。如果取續作,一個系列所有主要作品應該都能說成續作,比如仙劍2345都是仙1的續作(或者仙3是仙2的續作等等),這樣分類就沒意義了。如果取後傳又有基準作品選擇的問題,仙5前該算仙1的後傳還是仙5的前傳,仙4的比較基準又是仙1還是仙3(當然這個例子結果一樣)?這個分類怎麼處理,是留給只有兩個作品,且沒系列分類的條目用?--風中的刀劍留言2016年4月5日 (二) 05:14 (UTC)

理論上應該是「後傳」,不然範圍太廣了,有些雖然名義上是續作但劇情並無相關的不必列入,我看英文維基也是這個意思。仙5前這種嚴格上應該算en:Category:Interquel video games,沒想好怎麼翻譯…… —Chiefwei - - 2016年4月6日 (三) 02:11 (UTC)
電子遊戲中間篇?或者把三個分類命名前後對調,改成前傳電子遊戲、後傳電子遊戲、中間篇電子遊戲?--風中的刀劍留言2016年4月6日 (三) 13:52 (UTC)
雖然有點怪怪的,但好像也找不到更合適的說法了。就叫「電子遊戲中間篇」好了,省得還要調整前兩個分類。—Chiefwei - - 2016年4月7日 (四) 03:14 (UTC)
重新想了想,還是改成前傳電子遊戲、後傳電子遊戲、中間篇電子遊戲吧,現在這個「電子遊戲續作」歧義比較嚴重。—Chiefwei - - 2016年4月7日 (四) 05:09 (UTC)
完成。感謝雞米花的機械人修改分類。--風中的刀劍留言2016年4月10日 (日) 06:36 (UTC)

信息框的譯名欄位

給{{Vgrelease}}加上了|nocc=字段。輸入|nocc=yes可禁止各項目地區詞轉換,信息框介紹譯名時就不用手工打斷分詞了。示例。--風中的刀劍留言2016年4月21日 (四) 05:52 (UTC)

感謝,不過直接設在Infobox譯名字段下會不會更方便?—Chiefwei - - 2016年4月21日 (四) 07:02 (UTC)
好主意!--風中的刀劍留言2016年4月21日 (四) 07:10 (UTC)
另外有沒有什麼排除要在轉換之外的東西?(比如註釋)--風中的刀劍留言2016年4月21日 (四) 07:14 (UTC)
註釋?沒覺得有什麼需要排除的……—Chiefwei - - 2016年4月21日 (四) 07:18 (UTC)
仔細想想,遊戲信息框應該也用不上註釋。那就外面直接套一層-{zh-hans; zh-hant;|...}-好了。--風中的刀劍留言2016年4月21日 (四) 07:24 (UTC)
你的意思是在整個信息框外面套一層,還是在譯名字段下套?前者還是會出問題吧。—Chiefwei - - 2016年4月21日 (四) 07:30 (UTC)
應該在字段下套吧?--風中的刀劍留言2016年4月21日 (四) 07:34 (UTC)
哦,那就沒什麼問題。—Chiefwei - - 2016年4月21日 (四) 07:37 (UTC)
應該好了?--風中的刀劍留言2016年4月21日 (四) 07:51 (UTC)
好像還不行= = --風中的刀劍留言2016年4月21日 (四) 09:21 (UTC)
現在看看還有沒有問題?--風中的刀劍留言2016年4月21日 (四) 09:24 (UTC)
嗯,感謝。—Chiefwei - - 2016年4月21日 (四) 10:41 (UTC)

ToolsRedirect

簡單做了個ToolsRedirect外掛腳本,主要是可以建立阿拉伯數字重定向。鐵拳5:闇黑復甦這種主副標題式的頁面,如果(繁體)「鐵拳5」未創建的話,就會被加入重定向建立候選……--風中的刀劍留言2016年4月24日 (日) 08:30 (UTC)

似乎識別不了{{Vgname}}里的aka字段?—Chiefwei - - 2016年4月30日 (六) 08:21 (UTC)
現在可以了麼?--風中的刀劍留言2016年4月30日 (六) 10:31 (UTC)
好了,非常感謝。—Chiefwei - - 2016年4月30日 (六) 12:53 (UTC)

XX背景電子遊戲

不少頁面底下有一卡車的Category:XX背景電子遊戲。像決勝時刻:黑色行動這種有劇情的還算能接受,但鐵拳 Tag Tournament 2F1 2013這種條目,背景真就只是個「背景」。而且列這些分類都有些關卡/體育場館列表的意思。雖然英語版接受sports arena等級的涉及,中文版我認為還是緊縮一下標準比較好。--風中的刀劍留言2016年5月1日 (日) 02:29 (UTC)

這樣的確沒有意義,建議緊縮至「主要劇情發生地點」,或類似表述。—Chiefwei - - 2016年5月1日 (日) 05:58 (UTC)
已在Wikipedia:電子遊戲專題/分類指南加入說明。--風中的刀劍2016年5月11日 (三) 15:49 (UTC)

內容指引?格式指引?

正好方針版在討論格式手冊,所以想到這個問題,話說本指引到底算作內容指引還是格式指引?User:Liaon98認為算作內容指引,所以不應該列入格式手冊,但我覺得其實兩者都包括吧。英文版去年也有人提議將本頁面改名為格式手冊,但沒有通過,理由是本指引只應該適用於本專題條目(en:Wikipedia_talk:WikiProject_Video_games/Article_guidelines#Rename the guideline?)。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專題是直接把指引頁面作為格式手冊的(例如en:Wikipedia:Manual_of_Style/Television),所以感覺有點亂……—Chiefwei - - 2016年5月1日 (日) 02:30 (UTC)

直接掛更上位的{{guideline}}?PS:另外內容和格式相輔相成,寫條目歸根結底還是要回溯到領域,覺得硬分內容和格式沒必要,叫全局指引和領域指引更好(比如WP:NOT v. WP:VGSCOPE)。--風中的刀劍留言2016年5月1日 (日) 03:05 (UTC)

工作人員列表

好吧,既然User:A900788已經提出要求討論,就來討論一下吧,是否應該在條目內列出工作人員列表。我認為不應該,這是維基百科:電子遊戲專題/條目指引已經明確規定的。條目當然應該包含開發章節,但開發章節里從來都只應該提及有第三方來源的、重要的開發職位。GAL遊戲人少還好,一個「影片製作」列或不列也就是一行的事,大型遊戲是準備列個幾頁嗎?別說GAL遊戲和大型遊戲不一樣,GAL的工作人員章節的參考來源無非都是自身參考,甚至沒有來源,大型遊戲一樣能做到。現在規定將主要職位列在信息框裏,其實已經把標準定得很鬆了,不然按嚴格要求,非知名的、無第三方來源的職位都不應該列出來,無論是在信息框還是在正文。—Chiefwei - - 2016年5月3日 (二) 03:36 (UTC)

同意Chiefwei所言,重要不重要得看第三方來源。而且涉及條目架構的問題必須嚴格導向,如果這個條目能列,那有100名職員的遊戲條目是不是也能列?新編輯給職員列表,就只會往下接職員列表,不會想到寫「職員在遊戲製作中幹過甚麼」。老編輯寫高品質條目都是翻來源,職員列表對他們也沒什麼用。至於讀者,資訊框已列出統領性職位了,例外按來源提及即可。既然羅列工作人員並沒有幫助改善條目,按規則走便是。--風中的刀劍留言2016年5月3日 (二) 06:54 (UTC)

首先請問Chiefwei,為何你要將能不能用解讀為應該呢?這兩者意思相差很多。再來人數過多問題無論是點列、列表還是段落式都有可能會遇到吧,如果說有完整工作人員列表的第三方來源的話,難道這樣就能以段落式來想寫多少人就寫多少人?都是同樣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為何只想單方面推給點列、列表。既然有人舉極端負面反例那我舉有實際妥當使用工作人員列表的優良條目Charlotte (動畫)為例,說工作人員列表並沒有幫助改善條目似乎還言之過早吧。--A900788留言2016年5月3日 (二) 16:11 (UTC)

如果第三方來源的確介紹了全員的開發事跡,當然可以(而且應該)條目中都寫出來,長了甚至可以把開發部分拆成獨立條目。至於為什麼強調列表:第一,我沒見過哪位編輯有閒心過度羅列還用特地用段落的;第二,即便過度羅列,後續編輯看到是段落,繼續追加過度信息的欲望也會降低很多。至於列表,您可以自己從這裏面挑幾篇長網遊條目,看看列表結構如何引導條目越寫越爛。
Charlotte (動畫)是動畫我不做評論,但遊戲條目這樣做同樣屬於使用不當。你覺得「2012年初,P.A. Works社長堀川憲司經Aniplex的製作人鳥羽洋典接觸麻枝……」比較生動,而「攝影監督是佐藤勝史,3D監督是小川耕平,特殊效果是村上正博,編輯是高橋步」很單調?那就對了,這種單調感正能篩選不要列出的職員,列表結構則看不出收錄原則。
職員用列表但後面附有深入來源,也還能說成條目處於發展狀態,可惜絕大多數條目辦不到。中文維基遊戲條目也見過不少,在我看來列表更多是瑣碎信息溫床的存在。--風中的刀劍留言2016年5月3日 (二) 18:02 (UTC)
看來A900788您也同意工作人員不應該「想寫多少人就寫多少人」,是的,正如上文所言,無論是列表還是段落,只要是在開發章節單純羅列所有工作人員,而不是介紹開發經過,我都認為不合適。因為經驗告訴我們,除了遊戲說明書、宣傳小冊子這類第一二方來源之外,第三方在描述遊戲製作過程時幾乎不可能單純列出工作人員名單,一般都會以專訪或側記的形式報道主要製作人員在開發時所發揮的作用,以及遇到的趣事。若以這些材料為本,開發段落很難寫成無趣的列表,而那些條目里的工作人員列表,恰恰就是缺少這些第三方來源,甚至連您舉例的優良動畫條目也不例外。
當然,動畫條目列出工作人員列表已是習慣成自然了,ACG專題吵過幾次也沒有得到共識,這裏我就不具體評論了。但在遊戲專題,這種列表既無可靠來源,又不符合指引,若說是在改善條目,老實說我很難同意。—Chiefwei - - 2016年5月4日 (三) 02:48 (UTC)

風中的刀劍,維基並沒有工作人員列表的條目,就算有開發室的條目也只會寫出部分工作人員,因為配音員、特別參與人員等...臨時人員大多並不屬於開發室的人員,最後還是只能回到遊戲條目寫全員。另外你特別強調說可以寫全員但Chiefwei似乎不認同寫全員,這部分請你們自行討論。

Chiefwei,能不能改善條目就見仁見智,但至少這個例子證明工作人員列表不是只會降低條目的品質存在,這是其他多數投票人的所共同認同而不是只用你我的個人觀點所能證明。既然你說模板標準定得很鬆,那可以考慮在模板中新增其他主要職位的項目,這項目可以參考{{Infobox animanga/TVAnime}}的其他代理發行,用預設收起狀態避免妨礙閱讀,職務則自行填寫。

最後為了避免陷入冗長辯論影響共識WP:CON,我只發表到此--A900788留言2016年5月4日 (三) 16:48 (UTC)

覺得冗長的話直接看劃線部分就行:
  1. 我和Chiefwei的觀點是一致的。如果第三方來源的確介紹了全員的開發事跡,條目里當然可以穿插提及所有職員的名字。然而對於絕大多數遊戲,第三方來源不會介紹全部參與者。(個人遊戲或者80年代老遊戲會出例外:P)
  2. 維基百科沒有工作人員列表條目,但有製作條目。如上面所言,開發經緯是主軸,工作人員名字是穿插,我們應當引導編輯這麼做;而工作人員列表直接把主次搞反。至於那個條目為何沒有列出全部開發人員?因為第三方來源沒有介紹全部人員。
  3. 投票者投支持,只能說他對條目整體質量認同(內容豐富、參考充分),不代表他認同所有細節。而且這裏是遊戲條目,我上面提出的質疑,您也沒回應上來。
  4. Chiefwei的意思是模版已經很寬鬆了,要考慮的是「緊縮標準」而不是「進一步寬鬆」。
  5. 打破規則者應當解釋如何改進了條目,您現在也只是在證明「沒有降低條目品質」。如果您無法證明或選擇放棄,那就請遵守既有規定,謝謝理解。
--風中的刀劍留言2016年5月4日 (三) 17:49 (UTC)

你們不接受建議,我不會說什麼。但你說這是既有規定的話可以請你從指引指出有明確寫明禁止工作人員列表的規則嗎?—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A900788對話貢獻)於 2016年5月5日 (四) 01:00加入。

「雜項:這類信息應當整合至條目的適當章節,而不應一味羅列。例如,主題曲列表應整合至開發或音樂一節,周邊產品應整合至發行一節,工作人員名單則應摘選入信息框。」——WP:VGORDER--風中的刀劍留言2016年5月5日 (四) 02:20 (UTC)
動畫條目並不是本專題的討論範圍,ACG的條目指引已經討論了好幾年,但都沒有通過。在這種情況下,我相信我也會為該優良條目投下支持票的,因為它確實符合現時標準。而在遊戲專題,指引已經寫明雜項信息「不應一味羅列」,「工作人員名單應摘選入信息框」。指引當然可以違反,甚至任何方針都行,但這必須是在能夠改善條目的前提下。所以我和刀劍君都一直向您解釋,為什麼工作人員列表無助於改善條目。有無第三方來源一直是維基百科判定內容合適與否的金標準,這與「見仁見智」等主觀看法無關,我相信這一點您能接受。
另外,條目指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才需要我們時常做出討論。本次討論同樣可能影響指引的修改,因此我們才希望能以理據服人,而不是用規則壓人。—Chiefwei - - 2016年5月5日 (四) 02:31 (UTC)

批量更改分類

介於索尼電腦娛樂已經更名為索尼互動娛樂,那「Category:索尼電腦娛樂遊戲製作工作室」以及「Category:索尼電腦娛樂遊戲」是否需要更改為「Category:索尼互動娛樂遊戲製作工作室」和「Category:索尼互動娛樂遊戲」?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做到批量更改分類呢?謝謝。'''灰糖'''留言2016年5月3日 (二) 22:01 (UTC)

直接移動分類即可,後續會有機械人幫助處理。待機械人移空分類後,請對原分類提交速刪。—Chiefwei - - 2016年5月4日 (三) 02:53 (UTC)
已代為處理。—Chiefwei - - 2016年5月5日 (四) 02:37 (UTC)

分類方案

一直在給新條目整理分類,好多分類經常忘加。做個了User:風中的刀劍/電子遊戲條目分類,想升格為專題論述。也沒現成的東西參考,所以文章好多東西都是個人習慣。下面是一些問題:

  • 除根分類Category:電子遊戲的直接子分類外,沒有歧義時「遊戲」優於「電子遊戲」。 - 前半句主要是描述了現狀,Category:電子遊戲下全是用「電子遊戲」四個字的,但是Category:依軟件許可證分類的電子遊戲用「遊戲」兩字完全沒歧義。(Category:虛擬現實遊戲應該是扔到下級分類去的)
  • 按條目既存文字加分類 - 主要考量是便於管理。當然誰真按英語版給加了個平台分類,刪掉也不合適……
  • 西方網絡遊戲使用正式運營年份,中文網絡遊戲以首次公開測試時間為準。 - 還是想說把信息框要求好,然後分類照信息框填。
  • 外設/軟件那部分,Wii VC遊戲要不要加Category:Wii遊戲,WiiWare和XBLA遊戲呢?
  • 當可靠來源提及已發售遊戲的預定發售平台時,條目中可加入相應分類,惟平台獨佔分類需在其確實發售後移除。 - ?
  • 倘若……開發商沒有分類頁,則應改以國別歸類遊戲。 - 所以開發商是跨國公司,還要國別分類麼?
  • (對系列分類)若廠商合併,請同時歸入原廠商和現廠商分類 - 雖說這樣繼承給單款遊戲就顯得不夠精確,但合併後有移植老遊戲的可能,還是說得過去。替代的選擇是廠商由單獨條目分別標記。
  • 排序鍵那部分社群是規則真空,遊戲條目是先建議按原名/羅馬字,還是社群有動作再說?

先這麼多。--風中的刀劍2016年5月9日 (一) 18:43 (UTC)

感謝您的整理歸納,一些個人意見:
  • 這樣的原則可以保證命名儘量簡潔,至於根分類下,大概是習慣上為了統一好看吧……
  • 對於條目沒寫但確實存在的分類,加上也無妨。
  • 純粹是因為中文網遊沒幾個有正式運營時間的,所以信息框一般也是寫公測時間,然後括號註明。因此可以要求信息框,然後分類比照辦理。
  • Wii VC遊戲理論上應該歸到Category:Wii Virtual Console遊戲,現在學英文版一股腦放在Category:Virtual Console遊戲不太科學。WiiWare、XBLA和PSN遊戲同樣應放在相應分類。
  • 擔心預定發售但最後沒發售?這種情況很少見吧,出現了再調整便是,現在這麼寫操作很困難。
  • 建議以實際開發地為準,多地開發的可以加入多個分類。
  • 建議不要溯及過往,比如光榮時期的作品只歸入Category:光榮遊戲,再將該分類作為Category:光榮特庫摩遊戲的子分類。
  • 目前確實沒有規則,理論上中文條目當然應該用中文(拼音/筆畫)排序,但技術上遲遲未見解決,另外轉換也是個頭疼事。但另一方面,用原名/羅馬字排序對於中文用戶檢索是否有幫助,我個人持保留態度。
另外我也有個問題,正好一起提出。中文似乎不太區分「Series」和「franchises」的概念,對於英文以「franchises」命名的分類,對應的中文分類Category:各公司電子遊戲系列都有標註「跨媒體製作系列」。以任天堂為例,Category:任天堂系列Category:任天堂遊戲同時存在於Category:任天堂之下,前者雖然寫的是媒體系列,但實際上往往看到遊戲系列就直接加進這個分類了,例如Category:地球冒險系列並沒有跨媒體製作。可這樣的話Category:地球冒險系列其實直接加入Category:任天堂遊戲作為子分類就可以了,Category:任天堂系列存在的意義是什麼?—Chiefwei - - 2016年5月10日 (二) 02:44 (UTC)
謝謝您的回覆
Category:任天堂系列主要是作為Category:電子遊戲系列的企業細分分類,然而定義上確如您所言很混亂。可以做到Category:精靈寶可夢系列放任天堂系列,Category:精靈寶可夢系列電子遊戲放任天堂遊戲,但Category:地球冒險系列級別和前者相同,性質類似後者,這樣很矛盾。或許可以建立個Category:任天堂跨媒體製作(名字可再議),上級分類設為Category:任天堂Category:各公司電子遊戲跨媒體製作,將Category:精靈寶可夢系列這種大型分類升格上去。而Category:精靈寶可夢系列電子遊戲Category:地球冒險系列Category:星之卡比系列這些分類放在Category:任天堂遊戲。--風中的刀劍2016年5月10日 (二) 03:40 (UTC)
還是有點亂……您說Category:精靈寶可夢系列放在Category:任天堂跨媒體製作Category:精靈寶可夢系列電子遊戲放在任天堂遊戲,那Category:任天堂系列裏面放什麼?
其他事項沒什麼問題。—Chiefwei - 2016年5月10日 (二) 04:27 (UTC)
嗯,暈了。把任天堂系列改名任天堂遊戲系列,放Category:精靈寶可夢系列電子遊戲和不細分「XX系列電子遊戲」的系列分類?--風中的刀劍2016年5月10日 (二) 05:15 (UTC)
那這樣還是會有這個問題:Category:精靈寶可夢系列電子遊戲為什麼不直接放在任天堂遊戲,而要放在任天堂遊戲系列?有種多此一舉的感覺。—Chiefwei - 2016年5月10日 (二) 08:14 (UTC)
那就系列不分series/franchise放在任天堂系列,精靈寶可夢系列電子遊戲放在任天堂遊戲。若公司沒有系列分類時再放給XX遊戲?--風中的刀劍2016年5月10日 (二) 12:54 (UTC)
這樣可能更亂,或者還是任天堂系列改名任天堂系列遊戲,然後新立一個Category:任天堂跨媒體製作?至少脈絡上清楚些。—Chiefwei - 2016年5月11日 (三) 03:41 (UTC)
所以Category:星之卡比系列有一個動畫條目,但沒有按媒體細分分類,是該放系列遊戲還是跨媒體?--風中的刀劍2016年5月11日 (三) 04:29 (UTC)
參考英文新設一個卡比遊戲系列分類?—Chiefwei - 2016年5月11日 (三) 04:31 (UTC)
也行。--風中的刀劍2016年5月11日 (三) 05:02 (UTC)
所以就是這樣了。--風中的刀劍2016年5月11日 (三) 09:43 (UTC)
辛苦了,畢竟是論述不是指引,有問題再作調整就行了。—Chiefwei - 2016年5月11日 (三) 13:09 (UTC)
完成,發佈到Wikipedia:電子遊戲專題/分類指南。有問題歡迎進一步討論修改。--風中的刀劍2016年5月11日 (三) 15:48 (UTC)

先處理了幾個系列公司分類,Category:特庫摩比較典型,有沒有什麼問題?--風中的刀劍2016年5月12日 (四) 16:06 (UTC)

應該沒什麼問題。如果說有的話,就是英文版太亂,和中文對應不上,但這不是中文版能處理的問題。—Chiefwei - 2016年5月13日 (五) 01:49 (UTC)

Wikigames

Hello, I inform you that I've made a proposal of new sister project about Video games on Meta at this page.

Please, for any questions or comments ask on the proposal page ! Regards Archi38留言2016年5月15日 (日) 15:29 (UTC)

看起來是個不錯的主意,老實說很多細節內容在維基被刪掉很可惜。—Chiefwei - 2016年5月16日 (一) 02:06 (UTC)

新橫幅

原來的橫幅比較長,直接沒用{{WPBM}}寫了一個新的。主要變化是乙級檢查表改成橫行,四個提示消息合併到一行,工作組消息也放到最上面的介紹了。還有沒有哪裏要改的?--風中的刀劍2016年5月31日 (二) 16:43 (UTC)

不用{{WPBM}}的原因是什麼?這樣會不會帶來將來管理上的不便?—Chiefwei - 2016年6月1日 (三) 03:51 (UTC)
有些功能WPBM實現不了,英語版有的專題也不用元模板。模板都是按WPBM的風格設計的,顯示上不會有問題。要說的話就是以後加工作組要改三四處地方,不像原來加幾個參數就行。--風中的刀劍2016年6月1日 (三) 04:26 (UTC)
所以具體需要實現哪些功能呢?—Chiefwei - 2016年6月1日 (三) 05:19 (UTC)
主要是把乙級檢查表橫向移到等級下面。(雖然做個鈎子也也可以)--風中的刀劍2016年6月1日 (三) 05:29 (UTC)
基本是實現這個效果,想弄緊湊點。--風中的刀劍2016年6月1日 (三) 05:34 (UTC)
視覺改善方面,如果有可能最好能應用到所有專題橫幅,這樣也能統一些。工作組的修改似乎沒有必要,不如以前醒目了。—Chiefwei - 2016年6月1日 (三) 06:17 (UTC)
工作組加回去了。乙級檢查表可能有的專題還是喜歡原來的折疊式樣,不太好直接改……--風中的刀劍2016年6月1日 (三) 08:28 (UTC)
我是覺得可以直接改,確實比之前效果要好,當然還是要取決於您個人的想法。—Chiefwei - 2016年6月1日 (三) 10:20 (UTC)
那再做個樣式差不多的鈎子好了,哪個專題想用就用吧= =--風中的刀劍2016年6月1日 (三) 10:49 (UTC)
可以直接把{{game}}併入橫幅嗎(條目討論頁名字空間就顯示)?--Liaon98 我是廢物 2016年6月8日 (三) 11:21 (UTC)
好像會有人物類條目...那改成用個參數,yes就顯示?--Liaon98 我是廢物 2016年6月8日 (三) 11:23 (UTC)
@Liaon98效果是這樣,但是消息框是放橫幅上面還是下面好呢,觸發參數又該叫什麼?--風中的刀劍2016年6月8日 (三) 12:20 (UTC)
@Chiefwei--Liaon98 我是廢物 2016年6月9日 (四) 09:32 (UTC)
有個問題,如果條目內有多個專題橫幅,是不是就會亂了。—Chiefwei - 2016年6月9日 (四) 10:35 (UTC)
現在{{傳記專題}}也是內嵌{{blp}}--Liaon98 我是廢物 2016年6月10日 (五) 12:11 (UTC)
那就和{{傳記專題}}一樣放在橫幅上面?—Chiefwei - 2016年6月11日 (六) 02:12 (UTC)
OK. --風中的刀劍2016年6月11日 (六) 09:13 (UTC)
@Liaon98,加到橫幅最上面了。觸發參數叫talk,不合適的話你自己換個名字吧。--風中的刀劍2016年6月16日 (四) 13:01 (UTC)

SNK Playmore

SNK Playmore今年又改回叫SNK,那麼新遊戲該放到Category:SNK遊戲還是Category:SNK Playmore遊戲?--風中的刀劍2016年6月1日 (三) 12:42 (UTC)

之前的SNK和現在的SNK(Playmore)商業層面是兩家公司,那從遊戲角度說還是一家,感覺沒有必要分得那麼細。—Chiefwei - 2016年6月1日 (三) 15:26 (UTC)
那麼兩個分類合併成一個?--風中的刀劍2016年6月1日 (三) 15:30 (UTC)
我覺得可行,英文版這麼分沒必要,日文版沒分。—Chiefwei - 2016年6月1日 (三) 15:40 (UTC)
完成。--風中的刀劍2016年6月8日 (三) 12:26 (UTC)

英文版條目指引en:WP:VGSCOPE之前在不合適內容這一塊新增了幾條,我們可以考慮是否有必要跟進:

  1. 原聲帶:個人覺得可以考慮。現在條目中的原聲帶音軌(曲目)部分基本以隱藏章節出現,其實已經不符合格式要求了。除非有獨立條目,否則花篇幅列出這些曲目並無必要。但需要注意的是,日文維基的習慣是單開一節「歌曲」,然後列一大堆片頭片尾曲和插曲,很多譯自日文的條目都是這樣,中文版需要考慮如何處理,是否要學習英文版一律刪掉。
  2. 角色列表:爭議性可能會很大,前不久我的討論頁正好也有相關討論(Topic:T4wqaf3t8fwcnhfi)。英文版現在對其態度已經是持強烈反對,但中文版受日文維基影響也很大,處理起來可能需要更為慎重。是否要在WP:VGSCOPE加入這一條?如果要,措辭應該如何處理?如果不要,是否應在指引其他部分對編者進行引導?(順便,對於用語列表呢?)
  3. 繼任框:這個倒無關緊要,中文遊戲條目似乎沒這個習慣?

本討論可能存在較大爭議性,因此希望能有更多人發表意見,謝謝。—Chiefwei - 2016年6月2日 (四) 10:39 (UTC)

(!)意見
  1. Soundtrack這樣19個曲目的列出來肯定是不行,不過主題曲(有來源的話)可以改用段落介紹。日語版倒是都只列聲樂,如果遊戲主題曲通常屬於可收錄內容的話,那「歌曲」章節也就只是格式問題了。所以問題在於主題曲通常是否可以收錄,Bing隨手搜了一個《Butterfly Sky》,這程度的介紹好拿來說話麼?
  2. 英文版早前沒real world內容的角色條目就可以重定向,所以現在重定向角色列表可以說有很深厚的底子,中文版處理角色列表還不成熟。(另外社群兩年前關注度大戰的時候產生了「角色類條目只要有關注度和一句評論,不管內容多差都應該保留」的錯覺= =b)我覺得指引可以從「只簡要介紹真正影響劇情的角色」「有關角色的開發/評價的內容達到一定長度再分割,否則應考慮精簡角色介紹細節」這兩點引導。處理到不用着急,列表早晚要合併回主條目,所以先把主條目抓好就可以了。用語列表我覺得現在可以限制了。
  3. 繼任框的確無所謂。(其實感覺英文版也沒這習慣……)
以上。--風中的刀劍2016年6月2日 (四) 11:44 (UTC)
其實我覺得主題曲理應值得介紹,但插曲什麼的如果沒有來源恐怕沒有必要。事實上對於稍微有點名的遊戲,主題曲都會有來源介紹到,問題還是會出在GAL遊戲上。很多這種遊戲可能自己關注度都堪憂,更別提有來源介紹歌曲了,可偏偏這類條目又喜歡寫一大堆曲目。另一個問題是,英文版現在不提倡將原聲音樂單開一節,而應該寫入開發章節,這和日文單列主題曲章節的做法是互斥的。
所以說哪些遊戲可以有角色列表,哪些遊戲可以讓角色列表獨立成為條目,現在中文版完全沒有標準。除了那些角色應該介紹之外,每個角色應該介紹多少也是值得討論的,經常能看到列表裏每個角色都洋洋灑灑一大段。
用語列表方面, 實際上WP:VGSCOPE已經禁止概念列表了,但目前並沒有嚴格執行。如果要開始考慮限制的話,英雄傳說 軌跡系列用語列表這類條目如何處理?直接重定向?—Chiefwei - 2016年6月2日 (四) 13:18 (UTC)
那麼沒有來源介紹的話不能列插入曲,主題曲列表應該改寫成段落放到開發章節?
角色內容要麼這樣?遊戲條目內的角色列表:(1)只能簡介劇情提及的角色,且(2)總長度不能明顯長於劇情(劇情限制在1000字左右),(3)開發/評價段落需要事實可以不受第二點制約好像沒必要。獨立角色列表:(1)real world內容超過初級長度時可以設立,且(2)in-universe內容不能超過real world內容的兩倍(比如這個,主要角色基本自帶現實內容,所以Creation and conception和Reception的配額可以分配給小角色,編輯自己看着辦就行了)。
用語列表重定向就行了,感覺沒什麼好合併的,而且主條目本身的設定內容都有夠長……--風中的刀劍2016年6月2日 (四) 14:02 (UTC)
中文維基有含有現實世界內容的角色列表嗎,感覺沒有吧 = = —Chiefwei - 2016年6月2日 (四) 14:45 (UTC)
所以爛着不要管好了,起碼能把在主條目堆積內容的編輯分流出去→_→ --風中的刀劍2016年6月2日 (四) 14:53 (UTC)
不過說正經的,不考慮現實世界內容的話,確實沒法決定內容該寫多長。而且現實內容長度也不是一眼能看出來的。--風中的刀劍2016年6月2日 (四) 14:55 (UTC)
嗯,暫時不管獨立條目,其他引導為主,這樣吧。—Chiefwei - 2016年6月2日 (四) 15:04 (UTC)

曲目列表

留意到User:Liaon98VOEZ中刪去了曲目列表,個人雖然表示贊成,但仍覺得這可能是目前指引中的空白區域。因為有人在我討論頁詢問,所以發起一下討論,音樂遊戲的曲目列表是否應列入WP:VGSCOPE?—Chiefwei - 2016年6月11日 (六) 02:11 (UTC)

我覺得應該在指引中明確禁止音游條目的曲目列表,這對一般讀者基本沒有意義。--風中的刀劍2016年6月11日 (六) 09:08 (UTC)
值得注意的是,英文版似乎允許。例如en:Just Dance 2016等全系列,甚至有特色條目en:List of songs in Guitar Hero 5。老實說我也不太理解他們的想法。—Chiefwei - 2016年6月12日 (日) 06:15 (UTC)
可能是把音樂遊戲當電子遊戲媒介的專輯?--風中的刀劍2016年6月12日 (日) 11:11 (UTC)
所以這就是矛盾所在:拋開玩家角度不談,音游的曲目列表對於一般讀者是否有意義?—Chiefwei - 2016年6月12日 (日) 13:05 (UTC)
我覺得對一般讀者沒太大意義,評價段落也不會把歌曲一個個點名介紹。最多就是歌曲能單獨拉出來聽,而且或許有獨立條目罷了。--風中的刀劍2016年6月12日 (日) 13:15 (UTC)
所以我也覺得,無論英文維基如何行事,在我看來,曲目列表沒有存在的必要。—Chiefwei - 2016年6月12日 (日) 13:38 (UTC)

提案已放置一個月,若無其他意見,將擇要寫入WP:VG/GL。—Chiefwei - 2016年7月16日 (六) 06:56 (UTC)

完成,根據上文討論精神,已在WP:VGSCOPE中添加「工作人員列表」和「曲目列表與非知名原聲帶」兩點。角色列表暫時不列入WP:VGSCOPE,而是根據上文討論,在WP:VG/ROLE一節加以引導。此外還有一些細節修改,詳見此處。歡迎繼續修改完善,如有不同意見,也歡迎繼續討論。—Chiefwei - 2016年7月31日 (日) 07:09 (UTC)

GameRankings和Metacritic

中文維基之前按照英文區的習慣,評價段落都有介紹GameRankingsMetacritic和兩家的平均分。不過英文版最近討論了一段時間,認為MC是業界標準,要求只列這一個得分,除非老遊戲沒MC才列GR。另外一方面,匯總分也就是大概定性,具體評論才是重頭。而且兩邊採樣都很多,算出來的分自然基本一樣,都列出來很冗餘。說實話隨便選一個問題也不大,既然英文版二選一有結論,我覺得中文版可以順勢跟進,一般只介紹MC得分。--風中的刀劍2016年6月8日 (三) 04:39 (UTC)

不太理解,不是業界標準就不能介紹嗎?比如業界一般以Gamespot和IGN評分為標準,所以其他評分都不需要了?—Chiefwei - 2016年6月9日 (四) 04:09 (UTC)
問題在於同時列GR和MC沒有必要。同樣~81分的遊戲可以很不一樣,可以是70, 90, 85, 75, 90, 70類型的兩極分化,也可以是75, 80, 80, 85, 80, 80這種基本好評。但這種情況GR和MC最差也是一個80一個82,隨便一個都能證明兩極分化的確是分化,編者沒有偏心多列90分。我一直覺得評價段落寫「XX遊戲獲得媒體一致稱讚,在GameRankings和Metacritic的匯總得分分別為93%和92/100」很羅嗦(而且好像說的GR和MC分數經常差很多)。當然GR和MC用哪個我比較無所謂,只是覺得兩者列其一就夠。--風中的刀劍2016年6月9日 (四) 06:07 (UTC)
好吧,說得有道理。—Chiefwei - 2016年6月9日 (四) 10:47 (UTC)

虛構事物格式手冊

應Liaon98要求WP:WAF搞了過來,相信此文對電子遊戲等條目的編寫都有指導意義。--風中的刀劍2016年6月12日 (日) 08:37 (UTC)

Infobox VG

遊戲信息框有一些意見:

  • genre - 現在的例子是「角色扮演(RPG)」,可以用括號附註英文縮寫。但是這幾年新進條目都沒用過這寫法,現在還有無必要保留全稱+括號縮寫的例子。
  • platforms/released - 英文版嫌太長不會列模擬器版本(Wii VC等),這點是否要跟進。
  • 製作人收錄標準 - 上面就工作人員列表的討論Chiefwei指出,信息框原則上也應只列第三方來源提及的人物。這兩天注意到一個英文GA,源碼里列出了各項職員的名字,但按無來源給註釋掉了幾個。這點搞成要求有些激進,但是寫成建議應該會比較好。
  • 製作人分割版式 - 現在製作人員列出方式,無論東西方人名都是用<br />換行的,建議改成用{{ubl}}和{{spml}}兩個模板去做。前者是可讀性,英文維基比較重視這點,但中文維基就很隨意。後者是可以不受字體大小限制自動換行,像monobook皮膚的話字體好像小一些,用br就給直接寫死了。

以上。--風中的刀劍2016年6月17日 (五) 16:02 (UTC)

發售日期部分,原則上確實不應該摺疊顯示,但是去除模擬器未必能解決過長的問題。廣義上來說官方模擬器就是一次原汁原味的移植,而只要遊戲進行了移植或重製,發售日期都會變成一長串。
從可讀性出發,使用模板去規範當然是很好的,是不是可以考慮直接寫進Infobox模板里?
其他沒有什麼意見。—Chiefwei - 2016年6月18日 (六) 07:16 (UTC)
要保留官方模擬器的話,不如討論一下格式。下面是幾個可行的選項。--風中的刀劍2016年6月18日 (六) 11:29 (UTC)
信息框示例
樣式1a
發行日FC
  • 日本:1989年11月12日
  • 日本:2009年11月22日(Wii VC)
  • 日本:2014年12月21日(Wii U VC)
  • 北美:2015年11月19日(Wii U VC)
超級任天堂
  • 日本:1989年11月12日
  • 日本:2016年11月19日(Wii U VC)
Wii U
  • 日本:2048年10月24日
樣式1b
發行日FC
  • 日本:1989年11月12日
Virtual Console
  • 日本:2009年11月22日(Wii)
  • 日本:2014年12月21日(Wii U)
  • 北美:2015年11月19日(Wii U)
超級任天堂
  • 日本:1989年11月12日
Virtual Console
  • 日本:2016年11月19日(Wii U)
Wii U
  • 日本:2048年10月24日
樣式1c
發行日FC
  • 日本:1989年11月12日
Wii Virtual Console
  • 日本:2009年11月22日
Wii U Virtual Console
  • 日本:2014年12月21日
  • 北美:2015年11月19日
超級任天堂
  • 日本:1989年11月12日
Wii U Virtual Console
  • 日本:2016年11月19日
Wii U
  • 日本:2048年10月24日
樣式2a
發行日FC
  • 日本:1989年11月12日
超級任天堂
  • 日本:1989年11月12日
Virtual Console
Wii
  • 日本:2009年11月22日(FC)
Wii U
  • 日本:2014年12月21日(FC)
  • 北美:2015年11月19日(FC)
  • 日本:2016年11月19日(SFC)
Wii U
  • 日本:2048年10月24日
樣式2b
發行日FC
  • 日本:1989年11月12日
超級任天堂
  • 日本:1989年11月12日
Wii Virtual Console
  • 日本:2009年11月22日(FC)
Wii U Virtual Console
  • 日本:2014年12月21日(FC)
  • 北美:2015年11月19日(FC)
  • 日本:2016年11月19日(SFC)
Wii U
  • 日本:2048年10月24日
樣式3
發行日FC
  • 日本:1989年11月12日
超級任天堂
  • 日本:1989年11月12日
Wii(Virtual Console)
  • 日本:2009年11月22日(FC)
Wii U
  • 日本:2048年10月24日
Virtual Console
  • 日本:2014年12月21日(FC)
  • 北美:2015年11月19日(FC)
  • 日本:2016年11月19日(SFC)
我覺得適合最後一種,其實Virtual Console就是運行在該平台上的遊戲程序,除了畫質慘了點,其他並沒有什麼不同。—Chiefwei - 2016年6月18日 (六) 13:26 (UTC)
關鍵是這部分到底要不要摺疊?不摺疊有的條目確實會很長,摺疊了又可能會與大方針衝突。—Chiefwei - 2016年6月18日 (六) 13:29 (UTC)
不考慮小屏幕的話,長就長也無所謂,反正信息框長的話條目也會長。主要還是信息框長的話圖片勢必要置於左,如果圖片多的話,小屏幕玩法段落左右又各被佔1/3很難看= =b--風中的刀劍2016年6月18日 (六) 14:23 (UTC)
所以主要還是考慮到美觀的問題,不太好辦。—Chiefwei - 2016年6月20日 (一) 09:04 (UTC)
後來看了看,有些條目信息框摺疊了也長,小屏幕上還是圖片+信息框佔了2/3……--風中的刀劍2016年6月20日 (一) 12:53 (UTC)
這種信息框如果不摺疊就更恐怖了…… —Chiefwei - 2016年6月20日 (一) 13:30 (UTC)
Wikipedia:隱藏元素說的是應當清理隱藏元素,但是發行日期又不算過度細節(至少發行年份不算),把各平台發行時間移到開發段落沒必要。那大概也只能隱藏着了?--風中的刀劍2016年6月20日 (一) 13:44 (UTC)
我估計只能這樣了。—Chiefwei - 2016年6月20日 (一) 13:45 (UTC)
已修改說明文檔。--風中的刀劍2016年6月28日 (二) 07:22 (UTC)

Module:Video game reviews

最近英文維基更新了Module:Video game reviews,現在匯總評分可以直接從wikidata獲取,剛看到Overwatch有使用,中文維基是否要跟進。--Qwhisper 2016年6月30日 (四) 11:13 (UTC)

條目正文被一個外部網站直接干涉感覺比較奇怪,不過如果wikidata有人維護的話,好處倒是顯而易見。我是沒什麼特別意見。--風中的刀劍2016年7月9日 (六) 15:10 (UTC)
感覺您好像消失好久了。。--Qwhisper 2016年7月10日 (日) 01:14 (UTC)
沒兩天吧。。。--風中的刀劍2016年7月10日 (日) 01:17 (UTC)
如隔三秋( —Chiefwei - 2016年7月10日 (日) 03:34 (UTC)
@風中的刀劍沒問題就改一下把,我改了改發現不對 囧rz……--Qwhisper 2016年7月27日 (三) 03:07 (UTC)
測了兩個頁面,好像沒問題啊?--風中的刀劍2016年7月27日 (三) 13:11 (UTC)
Module:Video game wikidataModule:Date這兩個模塊中文維基都沒有,是我剛建的,應該還得修改。--Qwhisper 2016年7月28日 (四) 01:07 (UTC)
小修改了一下,應該沒什麼大問題吧?--風中的刀劍2016年7月28日 (四) 10:47 (UTC)
嗯,可以顯示了。--Qwhisper 2016年7月28日 (四) 11:53 (UTC)

這個模版如果發行地區不填會報錯,像這個:

  • 2013年2月19日
    • 北美:2013年2月19日
    • 澳洲:2013年2月21日
    • 歐洲:2013年2月21日
    • 英國:2013年2月22日
    Android TV (Shield)
    • 北美:2015年5月

還有就是不支持UK地區代碼。--Qwhisper 2016年7月12日 (二) 02:41 (UTC)

故意設的不填地區報錯,第一項不帶地區的話回去我改一下。UK不常用就沒寫,需要的話可以自己在模塊上加。--風中的刀劍2016年7月12日 (二) 03:28 (UTC)

多版本封面

WP:VGBOX指出「如果遊戲存在多個銷售版本,應選擇最常見的標準版或通常版」,不過這點應該是指普通版/特典版這種,而不是Pokemon那種「有製作差異的版本」。Pokemon遊戲英文維基也是用一個封面,但中文維基有條目用合成圖。而合成圖又分縱向橫向兩種拼接方法:縱向清晰但怕違反低限度使用、而且圖佔資訊框一半不太美觀,橫向是怕看不清失去辨認效果。建議指引完善說明這類情況的處理方法,是用一張圖片還是合成圖,要用合成圖怎麼拼接。最後@Ashtang775Liaon98,兩位有在討論頁面說過合成圖的問題。--風中的刀劍2016年7月31日 (日) 11:05 (UTC)

還有任天堂明星大亂鬥3DS/Wii U,其實原則上還是應該只用一張圖。—Chiefwei - 2016年7月31日 (日) 11:38 (UTC)
發售日期不同的直接用第一個就好了,主要還是同日發售封面又不一樣的。舉個例子,像偶像大師_閃耀祭典同時推出的有三個版本,是把三合一視作一張圖(這個的確是官方自己有用),還是假定天海春香的是主要版本?--風中的刀劍2016年7月31日 (日) 11:50 (UTC)
視作一張圖倒是也可以。—Chiefwei - 2016年8月1日 (一) 10:24 (UTC)
那麼這類遊戲可以(建議/應該?)使用合成圖,但合成圖尺寸不能超過某張原圖的尺寸?--風中的刀劍2016年8月1日 (一) 15:16 (UTC)
頂多就是允許吧,沒有到建議的程度。—Chiefwei - 2016年8月19日 (五) 02:53 (UTC)

關於「不合適的內容」

「說明一個角色會跳、會射擊還會扔炸彈,這有助讀者了解遊戲,但不應說明按鍵方式出招表或作弊碼」 加粗內容在下認為不妥。
一、只有知道了按鍵方式,才能操作遊戲,故在詞條中說明默認按鍵是有必要的。
二、出招表是為了讓玩家對遊戲人物的特點有初步了解,而且並未透漏出詳細的樣式和動作,故在詞條中說明出招表是有必要的。
--Ming Fan 617留言2016年8月8日 (一) 05:49 (UTC)

維基百科的定位是非玩家百科,條目讀者可能永遠都不打算玩遊戲。如果資訊只對真正打遊戲的人有用,那維基百科基本不收。按鍵方式已經屬於「真正打遊戲」的層面了,而出招表對非玩家也沒有任何意義。--風中的刀劍2016年8月8日 (一) 06:10 (UTC)

個人認為維基百科屬於一種百科全書,而介紹遊戲內容、知識是有必要的一部分,也有需要玩家了解的內容,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詞條中的某些內容,非玩家可以跳過。定位為非玩家百科並不合適。出招表對了解遊戲人物特點也有一定的作用,不可定性為無意義。
--Ming Fan 617留言2016年8月10日 (三) 09:49 (UTC)

維基百科是通用百科全書,但不是說明書和遊戲系統資料庫,所以不應說明按鍵方式和出招表。這是整個社群的決定,只能到WP:VPP提議修改,本頁面只是在細化說明社群精神。
論壇和遊戲wiki才是面向玩家的地方,而這裏就是給非玩家看的。主題A論壇的人很反感「A是什麼」這類問題貼,而應該解答這種問題的地方是百科。條目只要說明能用按鍵組合出招就夠了,多餘的信息只會讓非玩家困惑。
另一方面論壇的精品貼以攻略/同人為主,而這裏的精華文主打製作過程和媒體反響。我覺得這種互補很好,非玩家可以大致了解遊戲,玩家想了解遊戲製作歷程也可以來這裏;如果想查遊戲操作和數據,直接跳過維基百科就好了。--風中的刀劍2016年8月11日 (四) 10:56 (UTC)

在下認為在討論有何不可收錄的問題之前,倒不如先關注一下來源是否可靠,如果來源僅僅是個人在百科類網站、博文、微信、空間或者IM聊天記錄等中產生、張貼、發表的經驗總結,恐怕就無法作為可靠來源,並被進一步印證為內容來源。--JuneAugustRe: 2016年8月10日 (三) 10:13 (UTC)

同樣,如果是正式公開出版物中刊載的內容,哪怕是作弊碼、連擊方式等等也是有可能被以百科化語言「轉述」記錄在條目中,但此前已有條目為了避免分散閱讀注意點,不會整段引用。轉述意味着走字、排句、行文一定會與原文有所不同從而避免版權問題,而類似「出招表」、「作弊碼」等此類訊息如果不是原文一樣的文字內容,意義就不復存在,而若整段一樣內容的引用會有版權上的爭議,此須注意溝通。--JuneAugustRe: 2016年8月10日 (三) 10:22 (UTC)

明白了,感謝解惑。--Ming Fan 617留言2016年8月13日 (六) 08:48 (UTC)

剛發現豆瓣加入電子遊戲的頁面了

所以想問下這個對於維基有使用價值嗎?放在外部連結里當作imdb類的連結,和巴哈姆特的數據比內容嫌少。。。如果放在評價欄里,似乎只能反映玩家的評價。。。。不過基本上沒有商業性的引導,倒是有一定的中立性。'''灰糖'''留言2016年8月18日 (四) 22:52 (UTC)

在具備一定的業內影響力之前,價值不大。—Chiefwei - 2016年8月19日 (五) 02:52 (UTC)
'''灰糖'''留言2016年8月19日 (五) 05:27 (UTC)

如果想推薦待寫條目的話,要去哪?

最近看B站一個打紅警出名的up,提起CCRA的曲子,然後提起en:Frank Klepacki,屬於FA條目,不知有沒考慮翻譯?——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6年9月7日 (三) 12:26 (UTC)

Wikipedia:電子遊戲專題/條目請求。—Chiefwei - 2016年9月7日 (三) 13:27 (UTC)

系列類條目行文結構

系列條目也是重要的一類條目,建議在WP:VGORDER裏給出建議。按照英語版近期入選系列條目的結構,草擬建議如下:

系列類條目

  • 導言章節:系列名稱應當加粗且可無需書名號,然後介紹其主要遊戲類型、首發日期等基本信息,之後是條目的簡短概述。最後闡述該遊戲為何值得關注且重要,這是導言章節的關鍵部分,因為其確立了整個條目的主旨。
  • 信息框:一般應使用{{Infobox VG series}},改編作品龐雜的系列可用{{Infobox media franchise}}
  • 作品:簡述系列作品資訊。對於跨媒體遊戲系列,作品章節可細分為遊戲和跨媒體兩個小節,若跨媒體作品複雜還可獨立為一節。對於衍生遊戲較多的系列,可將遊戲一節再細分為本篇遊戲和旁系遊戲小節。
  • 共通元素:簡述系列共通或者多次出現的玩法、設定、主題。
  • 開發:介紹系列簡史、設計理念、藝術風格、音樂、本地化等,可分為多節。
  • 評價:系列的反應、產業與文化影響。
  • 雜項:這類信息應當整合至條目的適當章節,而不應一味羅列。
  • 參考文獻:請列明來源!若您不知道應當列入哪些參考文獻,那麼遊戲說明書、攻略本、評測和訪談都是好的選擇。
  • 外部連結:如果有系列有官方網站,請將其列出。如果系列並非在中文地區首發,請列出首發國的網站,此外請列出所有中文版的網站。對於其他不滿足可靠來源標準的資源,若非避免使用的連結,也可以考慮加入。

BTW:遊戲類條目結構的「歷史」部分拆成開發和評價兩點是不是好一點,典型的遊戲條目應該是「玩法-情節-開發-評價」四段。--風中的刀劍2016年11月28日 (一) 11:01 (UTC)

(+)支持。—Chiefwei - 2016年12月30日 (五) 05:06 (UTC)
完成,順便校訂了其他幾個部分。--風中的刀劍2017年1月14日 (六) 15:05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