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河北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河北之戰
宋遼戰爭的一部分
日期999年九月至1000年一月
地點
北宋接壤地帶
結果 雙方互有勝負,遼軍撤退
參戰方
北宋
指揮官與領導者
宋真宗
范廷召
康保裔
傅潛
遼聖宗
耶律隆慶
兵力
不詳 不詳

河北之戰,是遼聖宗北宋宋太宗駕崩,宋真宗即位的時候開展的大規模南侵,歷時四個月。由於遼軍大將耶律斜軫出征路上即去世,宋軍方面的主將也並沒有太多出眾的人選,戰役從一開始就沒有以往雍熙北伐和太平興國北伐的慘烈,但是仍舊給戰火所及地區造成了極大的損傷。在遼軍大舉進攻的同時,宋軍也從後方摸入了遼國境內。戰役最終並沒有明確分出勝負,遼軍撤退,宋軍收回失地。[1]

戰役背景

997年三月,宋太宗趙光義駕崩。[注 1]

方在得知此消息後,於998年五月,祭祀木葉山,聲稱來年南伐北宋,[注 2]但在同年十二月,遼軍大將耶律休哥去世。[注 3]

雙方準備

當年九月,遼軍準備開赴戰場,任命耶律隆慶為先鋒,開始南伐。[注 4]但是在軍隊還沒開到戰場的時候,跟隨遼軍一同出戰的老將耶律斜軫病死途中。[注 5]遼聖宗隨即讓韓德讓暫時頂替了耶律斜軫的職務。[注 6]

999年七月,剛剛即位不久的宋真宗在得知遼軍即將入境之後,派遣傅潛擔任鎮州定州高陽關的防守職務,富州刺史張昭允也一同前往。[注 7]

999年九月,樞密都承旨王繼英毛遂自薦,前往即將開戰的前線慰問宋軍將士。[注 8]

戰役經過

保州之戰

傅潛派遣將領田紹斌石普等人做先鋒,駐紮在保州。999年九月,石普暗中和保州知州楊嗣商議後,決定從城中直接率兵出擊。到了晚上,楊嗣和石普所部還沒有回來,田紹斌覺得不太對勁,就率軍前去支援。[注 9]等田紹斌趕到的時候,發現石普和楊嗣的部隊確實被遼軍壓制,已經度過了嚴涼河,損失嚴重,士氣比較低落。[注 10]田紹斌趕到後,兩軍合擊遼軍,陣斬兩千餘名遼軍官兵,繳獲戰馬五百匹。[注 11]

狼山鎮之戰

999年十月,遼軍將領蕭繼遠率部攻克了宋軍位於狼山鎮的石砦。[注 12]戰鬥中,遼軍將領耶律鐸軫在自己的鎧甲之外披了一層紅披風,在這種很顯眼的裝扮下殺入宋軍陣中,斬殺大量宋軍。[注 13]

宋真宗親征

999年十一月,宋真宗以北部邊境戰事吃緊為由,決定於十二月前往河北督戰。為了這次親征,宋真宗挑選了宣徽北院使周瑩邕州觀察使劉知信、內侍都知楊永遵、保平節度使石保吉、磁州防禦使康廷翰洺州團練使上官正作為自己的親征部隊的軍官,[注 14],同時還任命了留守在京城內的官員。[注 15] 十二月,宋真宗一行出發,並於十天之後抵達大名府。這一行人於大名府列陣,宋真宗位於中軍,將領王顯宋湜率軍後陣,整個軍陣東西長達數十里。[注 16]

在此之後,府州方面傳來消息,宋軍從府州深入遼方領土五合川,攻陷遼軍黃太尉寨,全殲駐守遼軍並焚毀了遼軍軍營,繳獲牛馬上萬。[注 17]

瀛州之戰

莫州之戰

戰役後續

這場戰役雙方不分勝負,遼聖宗於1000年正月撤軍並返回幽州,獎賞了在這次戰役中有功的官兵們。[注 18]而在宋真宗還朝的路上,得知了益州兵變的事情,於是緊急派遣了部隊前往四川平亂。[注 19]

註釋

  1.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十一·至道三年》:壬辰,帝不視朝。癸巳,崩於萬歲殿。
  2.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咸平元年》:第二年丁卯,遼主祀木葉山,告來歲南伐。
  3.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咸平元年》:十二月,丙戌朔,遼裕悅宋國王耶律休格薨,輟朝五日。
  4.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一·咸平二年》:遼主如南京,以皇弟梁王隆慶為先鋒,率師南伐。
  5.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一·咸平二年》:遼北院樞密使魏王耶律色珍從太后南伐,癸卯,卒於軍。色珍威名亞於休格,其歿也,太后親為哀臨,仍給葬具。
  6.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一·咸平二年》:以韓德讓兼知北院樞密使事。
  7.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咸平元年》:帝聞契丹將入邊,甲申,以馬步軍都虞候傅潛為鎮、定、高陽關行營都部署,富州刺史張昭允為都鈐轄。
  8.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咸平元年》:樞密都承旨開封王繼英,以契丹大入,請北巡,帝納之。丙戌,命繼英馳傳詣鎮、定、高陽關路視行宮頓置,宣慰將士。
  9.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咸平二年》:傅潛遣先鋒田紹斌、石普等戍保州,普陰與知州楊嗣議出兵擊敵,及夜,普、嗣未還,紹斌疑其敗衄,即領眾援之。
  10.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咸平二年》:普、嗣果為敵所困,渡嚴涼河,頗喪師徒。
  11.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咸平二年》:及紹斌至,即合勢疾戰,斬首二千餘級,獲馬五百匹。
  12.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咸平二年》:蕭繼遠攻狼山鎮石砦,破之。
  13.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咸平二年》:初,耶律鐸軫性疏簡,不修小節,人多短之,至是命總羸師以從。及戰,鐸軫取緋帛被介冑以自標顯,馳突出入,格殺甚眾。太后望見,喜而召語曰:「卿戮力如此,何患不濟!」厚賞之。
  14.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咸平二年》:乙未,詔以邊境驛騷,取來月暫幸河北。命宣徽北院使周瑩為隨駕前軍都部署,邕州觀察使劉知信副之,內侍都知楊永遵為排陣都監,保平節度使、駙馬都尉石保吉為北面行營先鋒都部署,磁州防禦使康廷翰副之,洺州團練使上官正為鈐轄。
  15.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咸平二年》:己酉,以宰相李沆為東京留守,濠州刺史李著為大內都部署,權知開封府魏羽判留司,三司鹽鐵使陳恕為隨駕轉運使。十二月,辛亥,以太子太師分司西京張永德為京城內外都巡檢使。
  16.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咸平二年》:甲寅,車賀發京師。辛酉,宴從臣於行宮。以王超等為先鋒,仍示以陣圖,俾識其部分。甲子,次大名府,帝御鎧甲於中軍,樞密史王顯、副使宋湜分押後陣,橫亙數十里。
  17.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咸平二年》:府州言官軍入遼地五合川,拔黃太尉砦,殲其眾,焚其車帳,獲馬牛萬許。
  18.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一·咸平三年》:遼主還,次南京,賞有功將士,罰不用命者,命諸軍各還本道。
  19. ^ 《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一·咸平三年》:甲午,駕發大名府。是日,次德清軍,帝始聞王均反,即以戶部使、工部侍郎雷有終知益州,兼提舉川、陝兩路軍馬,並命御廚使李惠、洛苑使石普、供備庫副使李守倫並為川、峽兩路捉賊招安使,帥步騎八千往討之。

參考資料

  1. ^ 條目整理並翻譯自《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續資治通鑑·宋紀二十一·咸平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