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曹楙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曹楙堅(1786年—1853年),字樹蕃,號艮甫江蘇吳縣人。清朝政治人物。

生平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生,早年寓居雲南。嘉慶十三年(1808年)九月喪妻,家貧無以安葬,暫厝錢塘圓通寺。十次參加鄉試,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恩科進士,改庶吉士散館任郎官十年。道光二十七年授刑部主事,歷任員外郎、福建道監察御史。咸豐初任巡城御史,曾逮補妖道薛執中。[1]咸豐四年(1853年),由湖北鹽法道升官湖北按察使,不久太平軍攻克武昌,遇難。《清史稿》將其列入《忠義傳》。

著作

曹楙堅工詩,服膺蘇軾杜文瀾贊為「譜長調之范」。與謝元淮等交遊,名列「吳中後七子」。有《曇雲閣詩集》八卷、附錄一卷、外集一卷、詞鈔一卷。

註釋

  1. ^ 《清史稿》卷三百八十六記載:「薛執中者,甘肅河州人,以符咒惑眾。至京師,藉術醫病,朝貴多與往來。遂妄議時政,談休咎,行蹤詭秘,為巡城御史曹楙堅捕治,中外大臣牽連被譴者眾。」

參考資料

  • 清史稿》列傳二百七十七·忠義四
  • 彭國忠:《吳中後七子之一曹楙堅生平事蹟與創作考》,《明清文學與文獻》,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