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井獵龍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福井獵龍屬
化石時期:早白堊世127–115 Ma
2021年修正版的骨骼重建模型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
演化支 手盜龍形類 Maniraptoriformes
演化支 手盜龍類 Maniraptora
演化支 鐮刀龍下目 Therizinosauria
屬: 福井獵龍屬 Fukuivenator
Azuma et al., 2016
模式種
悖論福井獵龍
Fukuivenator paradoxus

Azuma et al., 2016

福井獵龍屬學名Fukuivenator,意為「福井縣的獵人」)是一已滅絕的虛骨龍類獸腳亞目恐龍,生存於早白堊世日本[1]

發現與命名

骨骼重建與地層圖

模式種悖論福井獵龍Fukuivenator paradoxus,又譯作奇異福井獵龍)於2016年由東洋一(Yoichi Azuma)、徐星、柴田正照(Masateru Shibata)、川邊順一郎(Soichiro Kawabe)、宮田一典(Kazunori Miyata)和今井拓也(Takuya Imai)等人命名並敘述。屬名取自化石發現地福井縣和拉丁語venator(意為「獵人」)。種名指該物種所表現出的矛盾的特徵組合。[2]

2007年8月發現該屬正模標本FPDM-V8461的岩層屬於北谷組英語Kitadani Formation,地質年代可能為巴列姆階阿普第階。通過對附近岩石的同位素年齡測定,估計該地層的年齡介於1.27億至1.15億年之間。正模標本由帶有頭骨的部分骨架組成。福井獵龍的殘骸是目前日本發現的最完整的非鳥類恐龍化石,包括約160塊骨髂和骨骼碎片,沒有在相應的連接處發現,而是分別在50×50厘米的區域內找到的。[2]

敘述

舊版復原圖

據估計,福井獵龍的長度為245厘米,重25公斤。其與眾不同的特徵包括前上頜骨前部的匙形牙齒,上頜中尖銳的、向下彎曲而無鋸齒邊緣的牙齒,以及較長的頸部和細長的頸椎。[2]

分類

鐮刀龍類形象的福井獵龍復原圖

福井獵龍的身體結構顯示出一個融合了多種原始和高級虛骨龍類特徵的獨特組合。描述該屬的研究小組進行的系統發育分析中發現,它是手盜龍形類中的原始成員,處於一個不確定的位置,與似鳥龍下目手盜龍類嗜鳥龍同樣密切相關。與馳龍科的一些相似之處被解釋為趨同進化的一個例子。[2]2021年的骨骼檢驗報告,將福井獵龍歸類於鐮刀龍下目的基礎物種,並填補了該類群由肉食轉變成植食過程中的空白過渡期,支序圖如下所示:[3]

虛骨龍類 Coelurosauria

雙百龍屬 Bicentenaria

左龍屬 Zuolong

暴龍超科 Tyrannosauroidea

吐谷魯龍屬 Tugulusaurus

嗜鳥龍屬 Ornitholestes

美頜龍科 Compsognathidae

手盜龍形類 Maniraptoriformes

似鳥龍類 Ornithomimosauria

手盜龍類 Maniraptora

阿瓦拉慈龍類 Alvarezsauria

鐮刀龍類 Therizinosauria

福井獵龍 Fukuivenator

鑄鐮龍屬 Falcarius

鐮刀龍超科 Therizinosauroidea

北票龍屬 Beipiaosaurus

阿拉善龍屬 Alxasaurus

二連龍屬 Erliansaurus

鐮刀龍科 Therizinosauridae

廓羽盜龍類 Pennaraptora

偷蛋龍類 Oviraptorosauria

近鳥類 Paraves

恐爪龍類 Deinonychosauria

鳥翼類 Avialae

古生物學

顱骨碎片

飲食

由於它的脖子很長,牙齒(有多種形狀,屬於異型牙英語heterodont)沒有鋸齒邊緣,最前面的可能還具有扁平的外端,因此作者認為福井獵龍已經不再是一個純粹的食肉動物,而是一種已經適應了草食性或者至少是雜食性飲食的動物。[2]

參考資料

  1. ^ A bizarre theropod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Japan highlighting mosaic evolution among coelurosaurians. Nature. 23 February 2016 [8 June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8). 
  2. ^ 2.0 2.1 2.2 2.3 2.4 Azuma, Y., Xu X., Shibata, M., Kawabe, S., Miyata, K., and Imai, T. 2016. "A bizarre theropod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Japan highlighting mosaic evolution among coelurosaurians". Scientific Reports, 6(20478). doi:10.1038/srep20478
  3. ^ Hattori, S.; Kawabe, S.; Imai, T.; Shibata, M.; Miyata, K.; Xu, X.; Azuma, Y. OSTEOLOGY OF FUKUIVENATOR PARADOXUS: A BIZARRE MANIRAPTORAN THEROPOD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FUKUI, JAPAN (PDF). Memoir of the Fukui Prefectural Dinosaur Museum. 2021, 20: 1–82 [2022-02-1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