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益州刺史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益州刺史部,是漢朝十三州刺史部之一,州治在雒縣(今四川省廣漢市北)。靈帝中平年間移治綿竹縣(今四川省德陽市東北)。獻帝興平年間又移治成都縣(今四川省成都市)。漢代州域範圍大致是今日的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大部分,陝西省南部及湖北省甘肅省各一隅。

名稱由來

「益州」原稱「梁州」,出現始於春秋以後,大體指華山漢江以南的一片區域。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著書立說,把禹時的九州冠以稱謂,益州即其一。[註 1]《尚書·禹貢》載:「華陽、黑水惟梁州。」華指今陝西省華山,華陽即為華山之南。黑水其說不一:有今瀾滄江、金沙江、怒江、漢江等。《太康地記》云:「梁者,剛也,取西方金剛之氣剛強,以為名也。其地東據華山,西距黑水。」

西漢益州刺史部

西漢時,領蜀郡、巴郡、漢中郡、廣漢郡、武都郡、犍為郡、越巂郡、牂柯郡、益州郡9個郡國。

東漢益州刺史部

東漢時,領漢中郡、巴郡、廣漢郡、蜀郡、犍為郡、牂柯郡、越巂郡、益州郡、永昌郡、廣漢屬國、蜀郡屬國、犍為屬國、巴東屬國13個郡國,東漢末置上庸郡、房陵郡、永寧郡(後改稱巴郡)、固陵郡(後改稱巴東郡)、汶山郡、江陽郡等郡,廣漢屬國、蜀郡屬國、犍為屬國分別改稱梓潼郡、漢嘉郡、朱提郡。

歷任刺史

  • 任安(漢武帝末年)
  • 王襄(漢宣帝神爵、五鳳年間)
  • 王吉(漢宣帝時)
  • 王尊(漢元帝時,任二年)
  • 孫寶(漢成帝鴻嘉年間)
  • 李彊(西漢末)
  • 繁盛(漢光武帝建武十八年卒、42年)
  • 朱輔(漢明帝永平年間至漢章帝初年)
  • 張喬(漢安帝元初六年、119年)
  • 種暠(漢順帝、漢質帝之際)
  • 李某(漢桓帝永興二年前、154年)
  • 山昱(漢桓帝延熹四年、161年)
  • 侯參(漢桓帝延熹八年卒、165年)
  • 龐芝(漢靈帝熹平五年至六年、176年—177年)
  • 趙偉](漢靈帝時)
  • 劉譙(漢靈帝中平二年、185年)
  • 郗儉(漢靈帝中平五年、188年)
  • 劉焉(漢靈帝中平六年至漢獻帝興平元年、189年—194年)
  • 劉璋(漢獻帝興平元年至建安十九年、194年—214年)
  • 劉備(漢獻帝建安十九年至二十六年、214年—221年)[1]

出處

注釋

  1. ^ 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幽州、雍州。

參考資料

書籍

  • 司馬遷,《史記》,維基文庫
  • 班固,《漢書》,維基文庫
  • 范曄,《後漢書》,維基文庫
  • 司馬彪,《續漢志》,維基文庫
  • 陳壽,《三國志》,維基文庫
  • 吳增僅,《三國郡縣表》,上海:開明書局,1937
  • 葛劍雄,《西漢人口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 周振鶴,《西漢政區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 周振鶴,《漢書地理志匯釋》,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 孔祥軍,《三國政區地理研究》,南京:南京大學歷史系,2007年
  • 後曉榮,《秦代政區地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地圖

  •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1991年,曉園出版社。ISBN:9571201987
  • Google地圖

參見

  1. ^ 嚴耕望《兩漢太守刺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