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聰新政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天聰汗(即後來的清太宗)皇太極朝服像

天聰新政,又稱皇太極新政[參1],是後金第二任統治者天聰汗皇太極繼承其父努爾哈赤汗位後採取的一系列不同於前任統治者的改革舉措,為日後清朝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礎。

主要內容

改善漢人待遇

在努爾哈赤統治時期,後金曾經對轄內漢民推行過的不少苛政,導致漢人無以維生,大部分人被編入滿洲人莊園成為農奴[參2]。許多漢人不堪忍受而出逃,但一旦被抓回會被處決[參2]。即便漢官也非自由之身,他們從屬於滿洲大臣,家產不能受自己支配,身故之後甚至妻子還要歸入貝勒家為奴[參2]。這些都導致天命後期滿漢間矛盾激化,常有漢人用投毒、暗殺等方式進行反抗,對後金社會的穩定造成了威脅[參2]

皇太極繼位後,即着手改變以上這些問題。他採取漢人壯丁與滿洲人分屯居住、攻陷城池時不殺降民、為降人編獨立戶籍、放寬對逃人的懲治等等舉措,使得後金內部滿漢矛盾得到有效緩解[參2]。皇太極將分離於滿洲八旗之外的漢人獨立創建為漢軍八旗這一重炮兵部隊,使得旗下漢人充分地發揮出了自身的優勢、增強了八旗軍的戰鬥力[參3]。此外,皇太極還重用漢官,賜以田宅等私有財產,以優禮對待。於是,開始有漢官如范文程洪承疇等進入決策層,對後金以及之後的清朝政治、經濟、軍事等諸多方面產生影響[參2]

效仿明制

皇太極效仿明朝政治制度,對後金的政權架構進行了改革。他分別設立了內三院(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弘文院)、六部)、兩衙門(都察院理藩院),基本上完善了後金的政治體制[參3]

皇太極還吸收了明朝的科舉制度。努爾哈赤在位時曾經對後金轄內的明朝生員中所謂「通明者」全部處死,僅有300人得免,卻淪為旗下奴僕。皇太極繼位後,對這些人進行考試,有200人得中,他們均被豁免奴籍,恢復了自由身,並得到嘉獎。此後,皇太極再度開科取士,又取中228人[參3]

擴大汗權

努爾哈赤創製八旗的本意是一旗一主、八家旗主共治天下,大汗這一位置由八家推舉旗主之一出任,亦可將其罷免[參4]。皇太極繼位初期雖然由四大貝勒共同執政、四小貝勒議政,但在除去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逼退大貝勒代善的一系列政治鬥爭中,皇太極取得了兩黃旗和正藍旗的實際支配權,已然打破了八旗權力平衡。出席八旗會議時,皇太極已不再是某一旗旗主之身份,而是作為最終決策者拍板定奪。這一系列舉措對強化汗權產生了影響,也為清朝入主中原後皇帝徹底完成中央集權制打下基礎[參5]

對外軍事策略

皇太極繼位後先兩度征討朝鮮、再攻滅後金在漠南蒙古地區最大的競爭者察哈爾部,徹底去除了進攻明朝的後顧之憂。所以有了後來皇太極數次繞過山海關由蒙古進犯中原之舉,進一步拓展了自其父努爾哈赤時期積累起來的戰果[參6]

參考文獻

引證

    參:

  1. ^ 閻崇年 2008,第299頁
  2. ^ 2.0 2.1 2.2 2.3 2.4 2.5 閻崇年 2008,第303頁
  3. ^ 3.0 3.1 3.2 閻崇年 2008,第305頁
  4. ^ 杜家驥 2008,第62-63, 167頁
  5. ^ 杜家驥 2008,第167頁
  6. ^ 閻崇年 2008,第306-307頁

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