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专题讨论:铁道/车站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此处收录了各位维基人对于车站类条目的探讨。

2012年

铁路车站启用年份分类说明

目前,暂时提议按照以下规则进行分类:

  1. 如果两条线路站点共构,包括先行开通线路预留了站台、预留了换乘节点等,都算同一座车站,按先开通的线路划分分类;后开通的线路不划分开通时间分类。
  2. 如果两条线路车站并不共构,则两条线路开通时间都要计入分类。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每条线路一个分类,易于处理。

此外,重建的,每次建成都分类一次,如北京南站应该分类三次。

--达师198336 2011年12月22日 (四) 03:51 (UTC)[回复]
重建就不用了吧,我觉得因该广义的理解启用这个概念,类似于作为一种车站形式的延续,从最初建成作为分类。如果狭义地去看,分类会惨不忍睹。每线一个。。好吧,这种相同的分类每站还是少一点比较好。--AddisWang (留言) 2011年12月22日 (四) 04:00 (UTC)[回复]

台湾铁道路线模板的字体格式

台湾铁道路线模板的字体格式中,废止的设施使用删除线表示,导致整个模板有多处删除线。觉得不甚美观,希望能讨论出新格式。 建议已废止设施可用斜体字代替。——michddastro (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06:37 (UTC)[回复]

斜体字用来表示未启用的车站吧,可以用灰色字表示废止。--AddisWang (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11:42 (UTC)[回复]
不像英文字型跟斜体字的高度相容,斜体字是个非常不适合使用在中文的标示方式(中文字体变成斜体后锯齿状的线条非常明显),应该少用。我个人觉得斜体的中文字比删除线还丑陋,但如果觉得删除线碍眼,灰色的字体倒是还算可以接受(但怎记得好像在啥处看过灰色字体代表未完成车站的?)--泅水大象 讦谯☎ 2011年12月25日 (日) 11:46 (UTC)[回复]
例如Template:台湾铁路纵贯线北段Template:台北捷运蓝线就是如此,另外Template:天津轨道交通车站列表的灰体字则表示废止车站。——michddastro (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11:54 (UTC)[回复]
果然我没记错,真的有这样用的。是否能讨论后定下一个共同的格式呢?仔细看一下这几个模板中的斜体字,尤其是中文字的竖笔部分,变成斜体之后真的很丑。我记得原本代表未通车车站的记号应该是单括号()才对吧?--泅水大象 讦谯☎ 2011年12月25日 (日) 12:51 (UTC)[回复]
话说,既然是废弃的车站,我觉得可以从线路末班上删掉吧,或者括号也行。--AddisWang (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12:54 (UTC)[回复]
我比较赞成删除,模板资讯以“现况”为准,至于废线则以废止时情况为准。——michddastro (留言) 2011年12月25日 (日) 13:09 (UTC)[回复]
我个人也偏向废站应从模板上删除的作法,只要保留在该路线的条目中有介绍即可。毕竟模板是用来介绍相对重要的事物,中文维基的模板经常被滥用,把一些明明不重要只是有一点点相关的东西都丢进去,搞得模板常常比本文还巨大,不知道重点到底在哪儿......--泅水大象 讦谯☎ 2011年12月27日 (二) 20:41 (UTC)[回复]

车站条目疑问

大家好,[1],这位用户在车站条目里加入“暖暖于2012年3月30日凌晨零点零分启用电子票证业务(仅限进出站不含充值服务)。”,我是不晓得加在其他车站的用意是甚么,请问要回退吗?数量还满多的。谢谢。小胡子 - (对话) 2012年4月10日 (二) 15:42 (UTC)[回复]

主张回退,因为这段文字的内容仅和暖暖站有关。——michddastro留言2012年4月11日 (三) 10:28 (UTC)[回复]
(*)提醒:请仔细看,并非全然无关。该用户所添加内容的前一段都有提到暖暖站不适用三个电子票证。我建议修改的方式应该是将各条目中暖暖站的除外描述删除掉,而不是另加一段说明暖暖站何时启用以及有无充值服务,那些真的是只要写在暖暖站条目即可。因此,该用户的修改仅能说是不够理想而已,但若冒然回退反而才是“传播错误知识”。--Kolyma留言2012年4月11日 (三) 10:49 (UTC)[回复]
感谢回复,我慢慢修改。小胡子 - (对话) 2012年4月12日 (四) 14:56 (UTC)[回复]
我认为上面那段叙述根本只需要保留‘本站开放使用悠游卡台湾通远通ETC卡付费’这句就够了。至于各卡片可以使用的车站范围可以在各卡片的条目中叙述,根本不需要每个车站条目都赞述一次!既然不需要放置这么细节的叙述,那么关于暖暖车站可以开始使用电子票证业务一事,就更不需要在其他车站条目中多提了!--泅水大象 讦谯☎ 2012年4月13日 (五) 15:24 (UTC)[回复]
楼上大象说的也有道理,那我再修改。小胡子 - (对话) 2012年4月14日 (六) 12:59 (UTC)[回复]

关于台铁各站日进出人次

台湾铁路管理局公布了台铁各站客货运起讫量,PTT上也有人排出排名了,请见http://www.p t t.cc/bbs/Railway/M.1335940294.A.83E.html,也以此为基础创建了Template:TRA ridershipTemplate:TRA ridership-rank,目前整理到第40名,可是总共有两百多站,希望各位用户能协助完成。--Alexchris留言2012年5月29日 (二) 14:00 (UTC)[回复]

完成,桃园站的数据和原来的有较大差距,不知道怎么回事。Liangent留言 2012年5月31日 (四) 04:15 (UTC)[回复]
感谢,真是太强大了。--Alexchris留言2012年5月31日 (四) 05:32 (UTC)[回复]

铁路车站和地铁车站

深圳北站里面同时讲到铁路车站和地铁车站,而广州南站广州南站_(地铁)广州火车站_(地铁)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东站_(地铁)则分别为独立条目。这3对条目是否可以合并?--2011wp留言2012年8月3日 (五) 04:15 (UTC)[回复]

先前深圳北地铁站被分离了(如编辑所说),现在被合并回去了,理由是同构,广州三个站不是同构(尤其东站和广州站),没必要合并,南站可能同构,都仍觉得分开较好——路过围观人士 2012年8月3日 (五) 05:19 (UTC)[回复]
PS.,深圳北站_(深圳地铁)还在了——路过围观人士 2012年8月3日 (五) 05:22 (UTC)[回复]
不支持合并。乌拉跨氪 2012年8月3日 (五) 05:43 (UTC)[回复]
见存废讨论维基百科: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12/08/03#深圳北站 (深圳地铁)DeBit留言2012年8月9日 (四) 14:19 (UTC)[回复]

中国火车站列表

希望有人能根据专业资料尽快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二等站列表三等站列表及相关条目的创建。网上只能在百度百科查到二等站的名单,三等站查不到。至于四等站重要性不大,现在基本上都已停办客运了,虽有四等站列表,可以后再说。--Zhangzhugang留言2012年8月27日 (一) 03:53 (UTC)[回复]

可以考虑给车站条目添加分类。--江汉思归客留言2013年1月13日 (一) 03:26 (UTC)[回复]

有关日本铁路站条目问题

近日小弟重新的为多个日本铁路站增添条目,所用的格式、模板和表达方式都一直沿用开以往维基人的方法,或者是相同路线用上统一的表达方式,但最近往往被挂上{{unreferenced}}和{{wikify}}模板(例如中村线中的海之王迎站古津贺站有井川站等),实在令人摸不著头脑。最少我相信{{wikify}}的指控并不成立,因为都是跟大围的做法,另外车站资料,例如月台长度,月台方向等,只要靠实质观察,亲身经历便可以,虽然我会在网上查考影片和其他网页的介绍来查证,只是他们都是中文维基中不被认可的查证来源,我觉得基于这类题裁的独特性,以及原日文维基亦不是每一个车站都有 reference 支持的话,用这样的标准,恐伯绝大部份的日本铁路条目都不合符标准了。所以想拿出来让大家讨论一下有何意见?Foamposite留言2012年8月17日 (五) 14:49 (UTC)[回复]

日文维基中的铁路车站条目全部是来自可靠的书面来源,至少我曾经找到过一部份纸本来源验证过这点。但是,因为政策缘故,早期撰写的日文维基条目在参考来源与注解方面非常缺乏,明明有来源却不写出来,但越到近期撰写的条目在这方面的改善就越多。以此状况来说要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找到相同的纸本资料作为参考,或是等日文维基的用户慢慢增添来源,如果真不行的话也只能任由unreferenced模板挂著了。还好的是通常没有争议的条目内容,并不会因为unreferenced而被要求删除。
倒是悬挂wikify模板的理由在哪儿我看不出来,或许您得直接跟悬挂者沟通看看问个清楚......--泅水大象讦谯☎ 2012年8月17日 (五) 17:13 (UTC)[回复]
已解释,wikify主要是站台类型,如[[侧式月台]]那些,但我懒得弄了——路过围观人士 2012年8月18日 (六) 02:59 (UTC)[回复]
已改善并移除模板。该等条目系由日语版翻译而来,原版并无任何模板,在此却被挂两个模板,也难怪新人困扰。感觉上中文维基挂维护模板的频度有向英文维基学习的倾向(尤其是来源相关模板),但人力资源实在差很多,以致于许多维护模板待处理条目愈积愈多而难以消化,值得吾人关切。--Kolyma留言2012年8月18日 (六) 07:59 (UTC)[回复]
这也是无奈的。中文维基上有很多‘维基挂模板专家’,不管是挂标头的警示模板,或是醉心于制作条目下方的相关模板(常常见到内文短短、模板却是两三倍长的离谱状况),但却没有对等的人力耕耘内容。除了在能力可及的范围内写一篇算一篇外,也只能锻炼自己无视那些琳琅满目的模板了......--泅水大象讦谯☎ 2012年8月18日 (六) 08:17 (UTC)[回复]
今天才见到上面有人提及将讨论放入Portal_talk:日本铁路,打开一看,才知原来去年有人提出有些日本小车站“只有一间小屋,是否应该检讨其关注度”的提删言论。实在感到可怕,照那位仁兄而然,中村线土赞线,甚至是准备整的宿毛线肯定榜上有名了。大部份车站都是无人站的小车站,正所谓“多一个唔多,少一个唔少”,兼且边有咁多华人会好神心咁入去四国山区/内陆地方去一个站看看?换转要是小弟当年不是在土赞线上留了个很多足迹,我也未必去很用心的去创建这些条目。但这是好事吗?Foamposite留言2012年8月18日 (六) 20:22 (UTC)[回复]
大象兄,我看得出你讲的无奈,今天凌晨刚才完成了的蓟野站 (高知县),转个头又被另一个‘挂模板专家’出来挂{{unreference}}模板了。看著这些挂了很多名衔的人士,甚么维护小组、巡查员等等,可是做出来只是一些僵硬式的检视,我好怀疑他们有没有认真看过条目内容?我真想对他们说,有种就来提删吧!看看到时有怎样的后果。Foamposite留言2012年8月20日 (一) 10:41 (UTC)[回复]
偶然会修理一下在注释模板和跨维基链的路过——路过围观人士 2012年8月18日 (六) 12:09 (UTC)[回复]
其实乡间小站的关注度不会有任何问题,因为不论车站多小还是会被写在每一期发行的铁路列车时刻表上,而在日本,列车时刻表可是大量发行的出版物(甚至变成收集品),所以理论上它们的名字可是每天都有机会被上百万甚至上千万人见到,这已经符合关注度的基本要求了!--泅水大象讦谯☎ 2012年8月19日 (日) 05:04 (UTC)[回复]
关注度的话,“是个无人站”这样的描述如果有什么地方提到就有把握了。仅仅时刻表还是不很充分。--达师218372 2012年8月25日 (六) 05:53 (UTC)[回复]
近几年被格降或废站的通知都较容易找,各铁路公司的网页新闻稿都可以找到,但像小弟最近修辑四国那些站,在1970年就过百个站无人化,取消货运服务等,实在难找到相关资料,我顶多都是相信日本维基所讲的来处理便算了。未必是最好,但或者是唯一的方法。当然日文版也会错,好像他们指琴平站被列入“国指定文化财等”名单,但我上日本文化局资料库一查,原来应该是善通寺站才是,因此,如果有网上资料可查用的话,会更好-前提是他们的认受性是否被确认。Foamposite留言2012年8月26日 (日) 19:00 (UTC)[回复]
别乱说。在日本与这些铁路小站或废站相关的资料可多了,只是不见得会放在网路上让你方便找到而已(大部分都是刊载在铁路专业杂志、相关年鉴或杂志书)。东京新宿高岛屋Time Square旁的纪伊国屋书店光是铁路与航空相关书籍就占了半层楼的店面,位在东京市谷的“のりもの倶楽部”(交通工具俱乐部)也是个挖宝铁路参考书籍的好地方。日文维基有很多相关条目的资料来源其实就是这些书籍,只是他们早期的编辑政策没有强制要求用户们将详细的资料来源留下,造成我们事后参考时的困扰,但并不表示这些内容是没有参考来源的。--泅水大象讦谯☎ 2012年8月28日 (二) 16:48 (UTC)[回复]

车站条目所列周边项目之所以出现争议的原因

处理人:36.232.216.84留言2012年12月27日 (四) 06:18 (UTC)[回复]

(當前 | 先前) 2012年12月26日 (三) 13:38‎ SElephant(討論 | 貢獻)‎ . . (3,304位元組) (-21)‎ . . (別鬧了,九讚頭至少離這商圈好幾十公里!) (撤銷)

看到这笔编辑,我不禁感触,“周边”每个人的认定不同,就如同“附近”也是一样都有争议,于是近的、远的都有人放上去,您知道比我更清楚知道,很多地方的车站(当然不是只说台湾),座落的地点说是秘境车站也不算是,说是偏僻罕有人烟也不见得,说是距离商圈或市中心很近也不是每个人这么认为,这就应该看这位笔者会如此编修是基于他自己生长于何处环境而定,因为他熟悉的环境会直接影响到他的距离感,所以车程八小时的人来到车程八分钟的地方会觉得近,相对地车程八分钟的人来到车程八小时的地方会觉得远,这也存在著人对时间感的问题,间接地才感受到距离感。--36.232.216.246留言2012年12月26日 (三) 14:52 (UTC)[回复]

由于对铁道或车站方面有经验的维基人扭曲上述讨论原意,经沟通后而不愿继续了解,也被列为破坏举动([2]纪录),故将讨论移到这里给各位。这次讨论用意就是了解为何会有人将车站周边各种地方全列进去,其中争议在于哪而36.232.216.246所做出上述分析,但不表示我或36.232.216.246都是立场认同支持,纯粹就编辑举动来看维基人的可能环境是否有其影响。--36.232.216.84留言2012年12月27日 (四) 06:18 (UTC)[回复]

依据User talk:SElephant,大象兄认为应该符合常理,除此之外就不能列入,若要列入则需要有来源提供,否则就是原创研究。我将大象兄意思列于此,供各位在讨论上参考。--36.232.216.84留言2012年12月27日 (四) 06:26 (UTC)[回复]

  • 题外话:对于User talk:SElephant提出不尊重的事情,其实也不知道为何大象兄会这么说,虽然事后澄清,也劝其正视,结果因扰乱版面为由而被封锁。实际上我并没有想过会这样子,即使我强调我对他没有恶意,大象兄也是不管,他只知道我是IP就二话不说地封锁。某种程度上,也会看起来双方可能都会是不太讲理的人。--36.232.216.84留言2012年12月27日 (四) 06:26 (UTC)[回复]
IP用户218.211.83.210连续在竹北九赞头内湾竹科六家世博六个铁路车站条目内的车站周边地标段落内加入北门街商圈的连结,但这个以新竹城隍庙为中心、在新竹市区还颇有名气的夜市街,其实距离上述车站都非常远。举争议中的九赞头车站为例,它与北门街商圈之间大约有24km的最短车程、路线横贯过整个新竹市区,分属两个不同的行政区,中间夹了九个铁路车站,其中包含与北门街商圈相距仅有500至800m、直接可以在10分钟内步行抵达的新竹车站,但最莫名其妙的是该用户却反而不将北门街商圈加入新竹车站的周边名单。这种有违正常判断逻辑的编辑方式不禁令人怀疑该IP用户实际上是在进行捣乱,而不是单纯对距离远近有认知上的差异,因此将其一系列的编辑回退处理。这是一个非常单纯针对捣乱行为的回退处理而已,如果有用户想要在这种事情上面发挥,探讨每个人对于距离远近认知有差异的哲学话题,那是其个人自由。但我相信我也有自由拒绝此匿名用户浪费我的个人讨论页进行这种我没有兴趣继续下去的讨论,毕竟这对维基百科的编务根本没有什么实质好处。此致。--泅水大象讦谯☎ 2012年12月27日 (四) 06:41 (UTC)[回复]
其实在User talk:SElephant讨论也不是计较什么,只不过把对方如此编辑的举动可能原因分析给你知道罢了,您没兴趣也没必要把话乱扯别处,您有立场可以受到尊重,但基于编务而言,36.232.216.24636.232.216.84也都没有因为发现您回退218.211.83.210,就把您回退举动至恢复成218.211.83.210原来编辑版本,实在搞不懂您究竟在气36.232.216.24636.232.216.84所言是为何?只是因为不想被占版面或看见一堆别人的废话吗?若是如此,为何还要认真地回应出:“如果这样的话……尊重此间的规则”这段话?您一开始就讲明就好了,您自己要来认真地回应,当然对方会以为您是真的想谈,谁知道您会这样子,等到36.232.216.84继续向您谈,才来做出前言不对后语地说您没兴趣讨论,又反过来怪IP对您怎样,又一面地封锁讨论页,这举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36.232.215.105留言2012年12月27日 (四) 11:46 (UTC)[回复]
其实36.232.216.24636.232.216.8436.232.215.105都没有对车站条目做出如同218.211.83.210举动,可是呢!被讲成好像真的有这么做似的,还视为破坏论之,IP都受如此对待了,注册成用户也不是一样,只差在多了一个固定名称罢了,难保不会受到合理对待。--36.232.215.105留言2012年12月27日 (四) 11:55 (UTC)[回复]

(※)注意:不管怎样,移动他人讨论页内容是不礼貌的行为。--Mara召唤师魔法少年爱德华★爱生活圆神萝莉塔 2012年12月27日 (四) 09:32 (UTC)[回复]

等您查验确实有证据移动,再来向管理员申诉吧!您这已经跑题了。--36.232.215.105留言2012年12月27日 (四) 11:30 (UTC)[回复]
证据=上方模板,不过不好意思这件事我没打算找管理员,我只是路过告诫你一声。--Mara召唤师魔法少年爱德华★爱生活圆神萝莉塔 2012年12月27日 (四) 15:41 (UTC)[回复]
其实我强烈的怀疑这一系列以36.232.起头的IP用户根本是同一个人扮演多个角色(应该是属于台湾中华电信提供给ADSL使用的动态IP),而且根据其关注的主题种类与发言的风格,甚至怀疑是之前因为别的讨论而被我强烈要求不许再到我的个人页面上留言的对象,这就是为何我讨厌使用IP帐号却不愿注册的用户:明明可能是同一个人却老是用不同帐号登入,然后用“之前那些是别人说的不是我,我没有恶意,为何要对我这么不客气”这种苦肉计,所以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情一而再的发生我选择在个人讨论页内对IP用户一律敬谢不敏,这应该没有逾越个人权益的范围。
在维基百科上,如果有人留言质疑我回退特定用户的编辑,我当然有责任详细说明之所以如此处理的背景理由。但是,如果来者的目的只是“只不过把对方如此编辑的举动可能原因分析给你知道罢了”,对不起,我没有那种闲情逸致去了解别人的举动。在维基百科上我们还缺动机不明不知为何要跑来捣乱或破坏的人吗?如果要一个一个去了解他们为何这么做的原因,不就没完没了了。所以致上面的IP用户君,不管您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请不要浪费时间去百思不得其解为何我要对您那么不客气或甚至锁住我自己的讨论页,您不该浪费时间来管我的想法,就好像我不想浪费时间去了解您的想法一般,我们还是把时间用在维基百科的编务本身吧。
回归正题,虽然当初修改条目内容的始作俑者应该只是单纯的捣乱,但这一系列无聊的讨论串里面其实有蕴含一个真正值得花时间去讨论的东西,那就是与一个地点有关的条目里面,到底“邻近地区的设施”这类章节的收录标准为何?如果条目主题是地理区域或行政区划事情比较好解决,只要在条目主题的涵盖区域范围内都属于收录对象,但假如条目主题是一个点(例如一座铁路车站),到底要多近才算是邻近?个别用户对于远近的感觉不是我们要讨论的重点,真正的重点应该是讨论该如何订出大部分用户都同意的共识,界定一个合理的距离限制。先前就有看到有用户太过热心耕耘家乡的车站条目结果几乎把整个市区内的各种设施全放入“车站周边”的段落中洋洋洒洒一大篇搞得整个条目的比重失衡(例如苗栗车站,不过目前的条目版本已经被精简过了)。当时就很想发起讨论将这方面的规则厘清,但遗憾的是在维基百科上虽然不乏吵闹,但是认真发起话题讨论编务时却往往门可罗雀,所以只待同样对这议题有兴趣的用户来响应了。--泅水大象讦谯☎ 2012年12月28日 (五) 03:31 (UTC)[回复]
(!)意见半径直线距离500-1000米,不解释。--Mara召唤师魔法少年爱德华★爱生活圆神萝莉塔 2012年12月28日 (五) 03:44 (UTC)[回复]

存废讨论:深圳北站_(深圳地铁)

2014年

铁路车站——“利用状况”、“使用状况”

续: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存档/2013年7月

大部分铁路车站内的“利用状况”或“使用状况”一节均没有任何参考来源,而且内容五花八门,有的是甚么车停靠(例:北投站);有的则包括用甚么语言广播,使用人次等(例:台中车站);有的是编者们的逻辑推理,车站旁有甚么落成,所以乘客增加,主要是在港铁条目内(例:九龙站);有的甚至是地点、编号等无关的东西(例:坑口站 (桃园县))。问题严重,极需整理。有见及此,本人建议只保留车站使用人次等资料,其它一是整合到其它章节(例如地点、编号等),一是直接删除(例如逻辑推理等)。--XerorTalk 2014年4月23日 (三) 06:37 (UTC)[回复]

老实说这段落早已成为某些不肯妥协的铁道迷用来堆垃圾的场所,例如每次用“维基百科不是列车班次时刻表”的理由将此段落中一些太过琐碎(且常常无法即时更新)的停靠车班内容删除时,过不久之后就会春风吹又生,让人感到无奈……--泅水大象讦谯☎ 2014年4月24日 (四) 07:45 (UTC)[回复]
这种事情说了多少年了。不过维基百科已经成这种局面了,这种小问题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给白血病患者治好了鸡眼,有啥用呢?—Snorri留言2014年4月24日 (四) 08:58 (UTC)[回复]
若要删掉甚么车停靠、用甚么语言广播之类的琐碎内容我没意见,不过“使用人次”这个资讯是一个有不少人会关注的议题,亦有相关报导[3][4],因此建议保留。--M940504留言2014年4月24日 (四) 21:28 (UTC)[回复]
(:)回应:这正正是我所提议的。--XerorTalk 2014年4月25日 (五) 10:55 (UTC)[回复]

铁路车站条目的收录标准

据我所知好像没有这样的标准,尤其是对于铁路干线上的三等站或四等站。一方面,京沪铁路、沪昆铁路模版下这样的条目大量存在(往往是机器人建立);另一方面,新建立的条目又在被提删,且似乎缺乏共识,见--180.155.69.97留言2014年5月27日 (二) 04:14 (UTC)[回复]

问题在于机器人刷出来的条目水准太糟,该做到的基本参考文献、关注度证明付之阙如,所以会被提删,而不是这类的车站条目真的不适合收录。不过我对于机器人刷出的条目被砍一点都不觉得惋惜,砍掉就算了,等有心人好好的再写一次就成。--泅水大象讦谯☎ 2014年5月27日 (二) 06:55 (UTC)[回复]

恰恰相反,人写的条目被提删,机器人刷的条目倒留着。--180.155.69.97留言2014年5月27日 (二) 07:11 (UTC)[回复]

我也想表达这个意见,现在被提删的却是人写的条目。机器撰写的条目反而容易兼顾参考来源和信息准确性。--Walter Grassroot () 2014年5月28日 (三) 06:14 (UTC)[回复]

有关注的东西,不妨先建后改善,只要一开始的质素不太差就行了。话说回头,最低限度也应该加入参考。--Qui cherche trouve 2014年5月28日 (三) 06:19 (UTC)[回复]

就上面“最低限度也应该加入参考”这点,我感觉情况可能是:(1)机器人操作者通常比较熟悉各种方针,是机器人建的也会加些即使是数据库的参考进去(2)新用户写的条目经常就是直接一两句话,加些infobox、navbox(应该是从其他同类条目复制的,遇到过好几次里面有残留其他条目的信息)就很好了,经常没有标注任何<ref>。看了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记录/2014/03/30的几个都是这样。所以导致“人写的条目被提删,机器人刷的条目倒留着”。Liangent留言 2014年5月28日 (三) 14:37 (UTC)[回复]

但是makecat的机器人Makecat-bot刷出来的条目可是什么参考也没有,例如新浜站斜桥站。怎么处理这些东西?都需要挂Unreferenced或Notability模版么?--180.155.69.97留言2014年5月28日 (三) 14:56 (UTC)[回复]

所以makecat被封了 :p Liangent留言 2014年5月28日 (三) 15:35 (UTC)[回复]
呵呵,我和makecat用了同一种数据,不过我在使用机器人创建的时候,对所有的数据都是经过整理了,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份上个世纪的数据进行了更新,额外的增加了一下符合当下的新内容,以及根据车站级别的不同适当的进行调整(才不会出现诸如xxx是解放军“地区”的人大代表),耗费的时间可能是makecat几倍的。我不否认在我使用机器人创建的条目中,有不少问题,很多问题是AWB这种简易工具和过时的数据所不可避免的,不过相比新浜站(随便放一个小站施溶溪站),态度能改变很多事情。--AddisWang (留言) 2014年5月28日 (三) 15:52 (UTC)[回复]
AddisWang,我不反对阁下明示,要修改我的人物条目错误也非常简单,实际上您犯不着用这种挖苦我。我的机器人至少在编辑条目中,向来是参考来源充足的,如果现在局面,只是互相批评对方的编程和数据库制作过差的话,我也无可奈何了。若您的态度如您自己所述那么真诚,我倒是考虑用我的机器人,给你制作的这些铁路站条目去补充书籍来源。毕竟没有参考的铁路站条目,迟早会有被提删的可能。但请不要侮辱和你曾经一同并肩作战的编辑们了,大家都是从白痴起步的;对不起,但是我已经受够了维基官僚们的做派和虚伪了。--Walter Grassroot () 2014年5月29日 (四) 07:58 (UTC)[回复]
Walter Grassroot我只是在想说明问题的时候,想到了一个碰巧刚刚面对的例子,不知您怎么又看出了挖苦的意思,还上纲上线成了做派和虚伪。难道别人说我创建的条目没来源也是挖苦和侮辱么?当我在处理破坏、宣传维基百科的时候,你说我做派官僚也就罢了、说我放弃编辑转做管理也就罢了。当我以一名普通的编辑,对一种编辑方式,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且分享经验的时候,您又说我做派官僚?难道互相之间彼此虚伪的吹嘘,连夸耀别人的时候都找不出理由的追捧是您喜欢的维基百科精神么?您说人写的条目没有来源总是被提删,说的合情合理;我说机器人有先天不足需要弥补,不过是举了一个您的例子,就被您说成了侮辱编辑同行。被污蔑、侮辱、动不动上纲上线的感受想必您的体会不必我少,心冷的话我之前说过一次了,如果你是一个这么麻木的人,只是因为我是管理员,就随意的侮辱,我也不想多说第二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AddisWang (留言) 2014年5月29日 (四) 11:36 (UTC)[回复]
另外,请您不要把维基百科搞成什么政治平台,说两句话都要字斟句酌,生怕把谁谁谁给得罪了,找来一顿讽刺。我知道您对一些学科有颇深的了解,但请您不要用那些评价政客的眼光来批判我们这些只是来谈谈编辑分享经验的人。我之前的说的那一番话,我仔细读了一遍,站在了您特定的立场上,也觉得是在挖苦你。我确实可以说,WG贡献丰富内容优秀配有来源,即使他条目中也会不避免的出现一些小问题,如xxxx。不知道这样说是不是显得“更会说话一些”?不过是马后炮罢了,因为我压根就没打算赞扬你,只不过是在“表达一个与你不怎么相关的观点时,使用了一个例子”,我既不需要说这个小问题是谁造成的,甚至不需要说这个小问题来自那些条目。我反正不知道该怎么举这个了例子能让您满意,也不准备因为您的敏感而像在官场上一样处处要小心说话。不要为了反对你反对的而支持你反对的,这句话我也是第二次说了。--AddisWang (留言) 2014年5月29日 (四) 11:55 (UTC)[回复]
AddisWang,至少鄙人提出了这个主题的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法。而我只看到你所做的,仅仅是和User:Makecat这个已经被永久封禁的人进行比较。三年前我们因为越南语维基迫近,所以才急匆匆地各自刷机器人编写,在一个月内筑起了十万多条目。如果说条目质量漏洞,那个时期我们这些所有会机器人的老编辑所为,谁能推卸责任?那个时候谁是没有“态度”,才去拼死拼活地撰写这些条目?你们封了User:Makecat,自然是没有人能够帮助维护他写的条目;却没有人在意到他被封的当月(2013年5月)还在转移User:Tianyamm当初开机器人User:TianyammBOT撰写的外文命名条目。而最终执行封禁他的管理员User:Yhz1221,却也在三年前,开了机器人User:Yhz1221-bot,写了数百个知县条目;让鄙人在两年内逐个依方志去人肉补充、修缮。我并未指责,但是我希望让维基编辑和管理团队清楚,条目绝非是一次成型,需要无数次修葺和补充;而任何没有完善的情况,并非是创始者失误,而是因为某些人为的原因,让编辑受到了阻碍和中断。我对维基管理团队的质疑和厌恶,正是这类阻断无数次发生的结果。--Walter Grassroot () 2014年5月29日 (四) 16:50 (UTC)[回复]
Walter Grassroot
  • 一些用户之所以被封禁,想必理由您很清楚。您讨厌别人侮辱、迫害、挖苦、攻击普通的编辑,影响了正常的编辑活动。但是您却支持那些侮辱、迫害、挖苦、攻击其他编辑的人,只是因为他们在正常的编辑中贡献良多。前几天上海卫生局有位领导应为贪污刚被抓,但他是全国的某科的“一把刀”,医术精湛?难道对您来说这样的人因为医术精湛就可以不追究他贪污的问题了么?(而是因为某些人为的原因,让编辑受到了阻碍和中断)这难道在您的价值观吗?
  • 其次,我和makecat比较,只是因为他和我创建了类似内容,和他是否被封禁有什么关系?难道我举解放军作为例子是您被永封了么?分明是探讨机器人条目中的漏洞,您却一直把重点强调在“封禁”、“管理员”上,不知道您意欲何为?
  • 您说封禁makecat的Yhz1221自己开了机器人写条目,更是不知道您的点在哪里?难道因为yhz封禁makecat是因为makecat创建了机器人条目,然后他自己反而也开机器人写条目,形成讽刺?您认为yhz1221的机器人条目有问题,我并不反对,但是不知道您可以亮出yhz1221封禁makecat的情况,不知道您倒地是要探讨条目问题,还是想讨论点其他问题?
  • 您的贡献丰富,我想没有什么人反对。我在无数次聚会上,都是以您为例介绍维基百科的编辑。但是你如果喜欢吹嘘追捧,而容不下别人发表意见,对不起我做不到。您可以说我条目没来源,yhz条目质量欠佳,tianyamm的条目很多没有翻译,我想他们也不会说你的建议是侮辱,是挖苦,他们也会同意以及接受这些意见。而您,我只不过是在比较车站条目的时候,举了个例子,连您的名字都没提,就被您如此羞辱一番?难道这是您理想中的维基百科?难道您笔下的“编者为主的维基百科”连对编辑的正常讨论和意见都容纳不了?我不知道这些东西,为什么别人看起来,都是互相勉励进步的建议和讨论,到您那就成了指责。
  • 我对维基管理团队的质疑和厌恶,正是这类阻断无数次发生的结果。--所以您什么事情都要扯到这方面?所以和您讨论什么编辑问题,一个很小的细节问题,您都要上纲上线到这种问题上去?难道对您来说,维基百科真的就是一个政治平台,连吃饭的问题都要上升到热不热爱毛主席的地步?难道对您来说,维基百科就真的是一个政治平台,为了您自己的观点和打算,连维基百科的底线、理念都可以暂时放到一边?
  • "中文维基之用户,看客居首,政客次之,破坏者时有,白痴与弱智常存。哗众取宠者,各怀揣铎睚眦之心,戝求寡德而愚众。"这句话,一直是我勉励自己,和分享给其他管理员监督自己的句子。也是我经常在聊天组里经常引用的一句话。但是今天我明白了,谁是政客,谁在哗众取宠,谁怀揣铎睚眦之心,谁在愚众。而对您来说,破坏者,不如写成“反对我的人”来的更直白一点。
  • 真的,政治我们玩不过您,也请您别在中文维基百科上,把政治的一套东西拿来使用。我只希望维基百科是一个没有破坏,没有斗争,没有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违反维基百科的精神和方针,没有现实生活中的繁杂而已。算我恳请您,至少用要求别人的标准来要求一下自己吧。--AddisWang (留言) 2014年5月30日 (五) 03:37 (UTC)[回复]
哦,对了,yhz1221封禁makecat的事情,要不您再看看makecat的封禁日志?哎,想起了当初缩短一位用户的封禁时间反被咬的经历,呵呵。--AddisWang (留言) 2014年5月30日 (五) 05:46 (UTC)[回复]
恭喜,您赢了。--Walter Grassroot () 2014年5月30日 (五) 10:09 (UTC)[回复]
是哦!人家当然能赢,WG(老领导相当敬重您,我们也一样)你太迂腐了,跟管理员犟什么,看你不爽直接给你扣个帽子,说你扰乱,封掉你。话说某A字头用户居然还好意思说“迫害”,自己迫害他人还来个贼喊捉贼,不过一个宁夏人硬要说自己是“上海人”实在让我们这里所有的舟山人看不起。。。

……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180.155.69.97留言2014年5月29日 (四) 12:22 (UTC)[回复]

2015年

地铁站结构示意图

Special:Diff/33526245:“示意图的用意一般仅表达地铁站分布相对情况,因此只能平面化表示。因此站体实际状况不一定与示意图一样,再者本人并不觉得地铁乘客会透过维基了解地铁站资料而不是地铁网站。”

  • “地铁站分布相对情况”恰恰是最引起误导的,读者会认为4号线的“分布相对情况”是与2号线平行。
  • “因此站体实际状况不一定与示意图一样”,对,不可能完全相同,但不同应当限制在在合理的范围内,如果超出合理的范围,实际上与错误无异。理应选择更好的方法,比如图像示意,而非继续硬要采用表格这种方法。
  • “再者本人并不觉得地铁乘客会透过维基了解地铁站资料而不是地铁网站”根本不能成为借口。
  • 以上。 --达师 - 277 - 465 2014年12月7日 (日) 10:49 (UTC)[回复]
地上
三层
备用站台 暂不使用
岛式站台,仅供下车使用
  13号线列车往东直门方向 大钟寺站
岛式站台,仅供上车使用
  13号线列车往东直门方向 大钟寺站
侧式站台,仅供下车使用
地上
二层
站厅层 换乘通道、连接西环广场物业、票务服务、自动售票机、一卡通充值、退卡
地面 出入口、连接西环广场物业
地下
一层
站厅层 换乘通道、票务服务、自动售票机、一卡通充值、退卡
地下
二层

  2号线列车往外环方向 车公庄站
岛式月台,左边车门将会开启
  2号线列车往内环方向 积水潭站
地下
三层
西
  4号线列车往安河桥北方向 动物园站
岛式月台,左边车门将会开启
  4号线列车往公益西桥方向 新街口站

以上。#ForeverLove(给我留言) 凡人丶 2015年9月21日 (一) 16:16 (UTC)[回复]

这样标注并不解决误导问题。尤其是13号线的北不是2号线的北,而且13号线也不位于2号线上方。 --达师 - 318 - 527 2015年9月23日 (三) 12:24 (UTC)[回复]
(&)建议:看起来13号线站体独立,分开写比较合宜。--Kolyma留言2015年9月24日 (四) 15:04 (UTC)[回复]

(&)建议拆成两个表分别写,并给表格加上标题,表格之间用文字叙述隔开。比如这个。--欢迎试用维基百科图书馆 MtBell 2015年9月25日 (五) 09:58 (UTC)[回复]

这种东西本来就是以表格的形式代替图片,而当表格无法代替图片的时候还要硬上就不对了。 --达师 - 318 - 527 2015年9月29日 (二) 04:51 (UTC)[回复]

2016年

有关站、车站的命名

在日本铁路车站编辑一段时间以后就知道“XX站”是大陆和香港的称呼,“XX车站”是台湾的称呼。可是,最近因一些人士拼命开设外国地铁和火车站条目,名称也开始乱了起来。伦敦DLR的路线加入了“XX轻铁站”(我已经全数转为“XX站”),新加坡地铁全部使用“XX地铁站”,一些地区使用“XX火车站”,而且也有一堆不论车站等级和铁路类型一律叫“XX站”的。在此我希望大家为这些车站的命名制定标准。国铁、地铁、轻轨理应分开命名方法。

我个人认为“XX火车站”令人感到不太专业,尤其那个“火”字,所以我也尽可能移动到“XX站”或“XX车站”去。不知大家有何看法?--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6年3月25日 (五) 11:39 (UTC)[回复]

  • “XX火车站”在中国大陆和香港都十分普遍,尤其是香港,口语和习惯上所有由前九广铁路东铁线上的各车站都以“XX火车站”称呼,而大陆最著名的则有“上海火车站”、“广州火车站”等,因此不能说因采用“XX火车站”就定性为专业,反过来说,台湾常说的“XX车站”,在香港人来说,不论铁路、巴士、小巴或是过境巴士等的候车站,都可称为“车站”,也同样会带来混淆。另外,新加坡地铁的官方中文称呼和其新闻稿(假设有中文版本的话)都是使用“地铁站”,如果夹硬硬要改名,相信和台湾维基人对非台湾人将台铁“車站”改为“站”的不满反应一样。
顺便附加的(!)意见说,自从有台湾铁路维基人看不惯由非台湾人士所创建者的铁路车站条目,以“XX站”命名而不用“XX车站”,结果设计了一个自动字词转换器,硬将所有“站”都对应为“车站”,结果我看条目时,不但把车站名称转换了,连内文中的“車站站房(舍)”、“車站結構”、“車站設施”、“車站周邊”等词语都全转换为“站站房(舍)”、“站結構”、“站設施”和“站周邊”,这明显是转换过火了,我纯以香港的中文为例,除了車站名稱(如我不加 nowiki 的话,「車站名稱」又会变成「站名稱」)是以“站”称呼外,其他的一般论述都会使用“車站”,现在反而令所有非台湾读者感到兀突和不便,未知有没有管理员可以协助把这个自动转换器废掉?--Foamposite留言2016年3月25日 (五) 19:02 (UTC)[回复]
那个我已经在Template talk:日本车站资讯和SElephant讨论过了,暂时继续使用那个转换并在过度转换的地方加上-{}-的标签。--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6年3月26日 (六) 01:43 (UTC)[回复]
现在主要分岐在于车站名称的称呼上,而不是内容的转换,内容中使用“车站”的频次比“站”为多,如大象兄所言,要转换就应只针对站名作“{}”或手动字词转换,而非采用全自动转换,况且这问题比叫做“XX站”或“XX车站”更严重,理应暂停使用。--Foamposite留言2016年3月26日 (六) 11:47 (UTC)[回复]
我也希望这么做,只是电脑没这么聪明,没有办法分辨哪些“车站”是站名,哪些是概念的一部分(指的是车站结构、车站编号之类)。我尝试使用{{stn}}模板,只适用于站名的转换,只是不能用在绿链,又变得麻烦。或许可以考虑那个模板置入{{link-ja|XX車站|XX駅|XX}}的方式。--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6年3月26日 (六) 15:28 (UTC)[回复]
其实我个人也不介意称之为火车站啦,只是要这样称呼就应该全部统一。如果要把全世界所有国铁车站一律称为“XX火车站”,毫无例外的话,我绝对支持。--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6年3月26日 (六) 06:15 (UTC)[回复]
名称本没可能全球统一化,全世界的车站也没可能有特定中文译名,台北车站断不可能被人改称“台北站”、“台北火车站”或“台北车站站”吧?当使用中文的车站名都没可能统一,还指望非中文命名的站可以做到?--Foamposite留言2016年3月26日 (六) 11:47 (UTC)[回复]
为什么台北车站断不可能被人改称“台北站”?实际上台铁内部以及民众对于台铁车站都是xx车站与xx站混著用。况且有台北站这个重定向吧!?
-游蛇脱壳/克劳 2016年3月26日 (六) 13:53 (UTC)[回复]
就算不可能完全统一各地名称,也应当制定一国之内的标准,不能像日本一样的杂乱无章,还导致一堆红链,而且本来就有条目的,像津站,主要编辑铁路线模板及车站条目的我对此表示非常敏感。--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6年3月26日 (六) 15:19 (UTC)[回复]
台铁台北车站入口标示牌
我在创建铁路车站条目时一定会顺手将对应的“某某站”条目重定向建立,这种事只能靠大家手勤一点随手维护。另,多建立车站条目的绿链也可在条目已经建立但对应的重定向忘记一起建立时,达到自动增添维护的效果。--泅水大象讦谯☎ 2016年3月28日 (一) 07:04 (UTC)[回复]
站和车站的问题是中文使用混乱的问题,我可以说大陆的国铁车站基本上均有车站的使用方法,有时候是因为这个车站是路局直属(直属相当于一个较大的单位还下辖其他车站),而有的普通车站(由其他车站或者车辆段管辖的)也会在有的公告中使用车站,这个就是混用的问题了。--Qa003qa003留言2016年5月13日 (五) 02:00 (UTC)[回复]
User:Jarodalien,我移动分类的理据在此。--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6年10月24日 (一) 11:45 (UTC)[回复]

关于交通类条目的编写与整理

长期以来,“共构”与“共站”遭到误用,许多人以为共站的两座或多座车站是同一座车站。

目前台湾除了南港车站台北车站板桥车站三座车站属于“双铁共构”(台铁、高铁),其他的车站即便有连通道互通,甚至站名相同,因为分属不同的建筑结构,因此也只能是共站,也就是说它们会是不同车站,例如:桃园捷运台北车站、台北捷运台北车站、台铁与高铁共构之台北车站。目前真正落实分写成不同条目的共站车站,据悉只有新竹车站 (高铁)六家车站苗栗车站 (高铁)丰富车站台中车站 (高铁)新乌日车站(台铁以及台中捷运绿线)、台南车站 (高铁)沙仑车站,而本人前些时日才将左营车站 (高铁)脱离新左营车站条目,故目前新条目尚属扼要而没有太多内容。

另外,机场、航空站以及空军基地也常被写在同一个条目,如:台中清泉岗机场条目内即包含了台中航空站空军清泉岗基地,然而据台中航空站官网的机场简介提到“台中航空站于93年3月6日自水湳机场搬迁至清泉岗机场营运,初期系以飞航国内航线为主”,而空军则又是另一个单位。可见“机场”可以说是硬体,而航空站、空军基地就像内容物一般且其皆具有组织,也不一定会永久使用同一座机场,由此可见三者各自拥有独立性。

对于共站的不同车站以及机场、航空站、空军基地,我主张将它们分离为几个条目,考量到这将是个大工程,且与往常作法不同,希望能藉客栈凝聚共识,谢谢。 by 普通的普通高中生 ( talk) 2016年8月2日 (二) 13:12 (UTC)[回复]

  • (-)反对,我认为这类条目需不需要拆分不应该是依照是共构还是共站这种定义上的方式来辨别,也不是依照是硬体还是组织架构来决定条目应合并还拆分,而是应该依照维基百科条目发展的演化,条目创建初期当资料量还不多时可以考虑并在一条中撰写,直到个别车站的资料规模都到一定程度之后,再考虑拆分。相对的来说,读者也不是用条目有没有分开来撰写来区别共构还是共站(这只编辑者自己钻牛角尖的思考方式),要区别是共构还是共站,请在条目内(尤其是首段引言)明确的说明,这才符合百科全书“是要写给不懂的人看”的初衷。--泅水大象讦谯☎ 2016年8月3日 (三) 03:22 (UTC)[回复]
事实上,最初即不应该有“条目需不需要拆分”的问题。两座或多座车站虽为不同车站,却被写成同一个条目,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事情;反观若是共构车站,其本身就是“同一座车站”。本人的观点是,应该回归最根本的意念,各个车站拥有其条目,而不是将“看似”是同一个station的stations写在一起,故并不是因为共站才需要分写两个条目,而是因为不同车站因为共站造成长期以来的误用。由此论点延伸,并不会有读者以“条目有没有分开”区别车站是共构还是共站的问题,编辑者也并不是钻牛角尖,而共构或是共站诚然能够透过条目内文明确地说明。再者,维基百科的此类条目并没有针对此问题的传统,如同我最初所说高铁新竹、苗栗、台中、台南皆没有把与其共站的“不同车站”写在同一个条目,台湾其他铁路车站条目却有此问题,是长期以来这个缺失没有受到正视。至于“机场、航空站、军用机场”则与共站之铁路车站有异曲同工之名,若有其他理由能说明为何应该写在同一条目,烦请拨冗详解。 by 普通的普通高中生 ( talk) 2016年8月3日 (三) 05:51 (UTC)[回复]
(:)回应,如果资料不够,硬要拆分,结果会是一堆只有薄弱内容的条目,反而不如汇集到同一个条目来写,容易阅读,也容易查找。--Alfredo ougaowen留言2016年8月4日 (四) 03:03 (UTC)[回复]
(:)回应--有一点点怀疑楼主是否知道何谓共构与共站。照楼主的逻辑,是否该拆分出二水站 (集集线)二水站 (纵贯线)?或者该拆分出竹南站 (海线)竹南站 (台中线)?反过来说,楼主是否知道新竹车站 (高铁)六家车站本来就是“相距约五十公尺、启用时间不同的两座相异建筑物”?-游蛇脱壳/克劳 2016年8月4日 (四) 03:55 (UTC)[回复]
(:)回应,感谢克劳棣大大对于我所提出的论点逻辑提出疑惑,但本人的意思并非同一个车站但针对不同路线要分别书写条目。二水站、竹南站虽然为不同线的交会车站,但皆在同一个建筑体(甚至没有站外转乘的问题),因此能判定本身是台铁经营的共构车站;反过来说,知道新竹、苗栗、台中、台南、左营与其共站的台铁车站或是捷运车站属于不同车站,也符合我提出的不同车站应该放在不同条目。感谢您的指教,也希望您持续关心。 by 普通的普通高中生 ( talk) 2016年8月4日 (四) 12:47 (UTC)[回复]
(:)回应,Alfredo ougaowen大大认为把条目合并来写,是非常务实的,我也认同,而事实上确实有先例。然而这些条目通常是存在著垂直关系,如:重定向至母主题的社后站民生汐止线之间的关系。然而,举桃园捷运台北车站、台北捷运台北车站、台铁与高铁共构之台北车站为例,它们本身虽然地理位置相近,但仍然是分属不同建筑体的车站。再者,目前我所看到有共站的铁路车站,内容皆不会很小,不需要刻意写在同一个条目。 by 普通的普通高中生 ( talk) 2016年8月4日 (四) 12:47 (UTC)[回复]
(:)回应:把这一类条目写在一起的理由很单纯,那就是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这一类连在一起的车站经常被当作同一个车站查阅,因此从读者搜寻资料的路径来说,除非条目因为篇幅太大本来就需要拆分,否则并在一起撰写是符合读者认知的。要知道维基百科的条目结构基本上是以方便读者查询资料为出发点,而不是用于解释车站构造这种概念性的问题。我说TYCW在钻牛角尖是因为您只是一头热地用爱好者的角度在思考该如何利用条目的分配编排方式来辨别车站是共站还是共构,但我是在点破您共站还是共构根本不该利用条目结构来说明也不是百科全书编目系统关心的问题,这件事应该用内文解说来达到,以便让条目结构回归百科全书原本“方便读者查阅”的基本。--泅水大象讦谯☎ 2016年8月4日 (四) 09:57 (UTC)[回复]
(:)回应,若放在同一个条目,读者容易误解为同一个车站;若要将两个或多个车站放在同一个车站,则应该有来源说明。我并不是想要解释车站个结构体,而是认为不同的车站应该有不同的条目。我认为百科全书需要传递正确的知识,尽可能降低被误解的机率。分割后可透过消歧异方式于首段,明确说明是不同车站,仅为同名,如:不同站名的先例台中车站 (高铁)以及新乌日车站、目前放在同一条目同站名的台北车站台北捷运台北车站以及分割自成一条目的桃园捷运台北车站。如此一来,也能引导读者循序渐进的阅读。 by 普通的普通高中生 ( talk) 2016年8月4日 (四) 12:47 (UTC)[回复]
(:)回应@TYCW:讲来讲去阁下还是陷在是不是同一个车站这种技术性问题之中打转绕不出来,维基百科从来就没有规定不同的车站一定要有不同的条目,而是应该视资料量的多寡弹性的调整。按照阁下的意见认为不同的车站应该分成不同的条目之后,再透过消歧异方式于首段,明确说明是不同车站,但相反的,如果我把这些车站全写在一个条目内,但在条目首段明确说明这其实是多个构造分离的车站群聚在一起的集合体,并非真的共构,请问对读者来说何者更容易理解?更精简更容易看懂?答案相信应该是后者。阁下的观点之所以会有盲点是因为您打从心里就预设“条目分离才能代表不同车站”,并假设所有的读者都能理解这种用百科条目的编目结构来解释事情的规则,但实情是大部分的读者既不是您腹中的回虫、对百科编目也没啥概念,他们只是单纯来查资料看文的,所以能在内文中说明清楚远比搞这些编目结构的问题来得有意义。您提议的硬性规则只是把原本可以很单纯表达的事情搞得更复杂难懂,而且如果每个车站的介绍内容都够多可以单独成文的话就算了,最怕的就是把原本已经不是很丰富的中条目拆散成一堆内容零散的小条目,那才真是搬石头砸脚意义不明。--泅水大象讦谯☎ 2016年8月9日 (二) 08:34 (UTC)[回复]
(:)回应@SElephant:您对于条目的编辑经验是板上有目共睹的,对于阁下提出的“维基百科从来就没有规定不同的车站一定要有不同的条目”我也十分认同,十分感谢前辈说明盲点为何。但对于条目编辑仍然有些疑惑,因为大多共站车站其实资料量并不会太少,因此我尚未找到不适合分割为不同的案例。对于读者想了解内文远比搞清楚编目结构的部分,先例并没有将这点做好,能发现一样是高铁与台铁共站,但新竹、苗栗、台中、台南都有写成不同的条目,但是高雄车站却没有(近日才做出修正);台北车站的台北捷运、台铁及高铁写在同一则条目,桃园捷运台北车站却是在不同条目;台铁新乌日站与台中捷运新乌日站写在同一则条目,但是高铁台中站却是不同条目。由这些现象可以观察到,迄今版上对于共站与共构的车站条目仍没有如何编辑的共识。另外,桃园机场和桃园国际机场公司是分开的,台北捷运与台北捷运公司也是分开的,事实上对于读者而言,常常也会被当成是同样的事物,所以我希望版上对于“什么样的情况下能够写在同一个条目”以及“多大的资料量才能分开为不同条目”有共识。 by 普通的普通高中生 ( talk) 2016年8月10日 (三) 13:26 (UTC)[回复]
(:)回应@TYCW:我认为主文本身已经成为超长条目、或是拆分之后各条目本文部分都足以自成一个长条目时,才有拆分必要,纵使是目前篇幅最丰富的台北车站条目,如果拆分开也只有台铁的部分内容够丰富(主要是因为有完整的“历史”段落),其他业者的部分说穿了也不过是一堆月台表模版而已,并不算是主文,所以目前桃园捷运的站区拆分成另外一个条目,个人认为意义不明。至于机场跟其营运公司的条目该如何拆分那可就简单了,因为机场条目与公司行号的条目各有各的标准架构,相对于前者主要是介绍机场硬体、航空公司与航点等资讯,公司行号的条目主要介绍的是其营运事项、公司组织架构、财务上的表现等等,纵使两种条目都有像是“历史”这般的标准章节,但机场的历史段落也通常是介绍硬体的兴建历史,与公司行号条目主要介绍公司组织与人事的变化等事项截然不同。除了桃园国际机场桃园国际机场公司的例子外,不妨参考一下日文维基的ja:成田国际空港ja:成田国际空港 (企业)的差别,仔细看过内容就知道二者几乎没有重复,且成田机场条目本身已经超过10万byte已属超长条目等级,而拆分开的营运公司条目也至少有上万byte的基本容量与完整的条目架构。像这样的条目拆分方式才是让人觉得心服口服的确有必要。--泅水大象讦谯☎ 2016年8月10日 (三) 16:40 (UTC)[回复]
(:)回应@SElephant:,当然高铁与台铁共构的台北车站内容绝对会比台北捷运的台北车站丰富,但我认为,台北捷运的台北车站应不至于会充斥模板、内容匮乏,网路上线有的资料来源应能够支撑一篇资讯量尚可称中量的条目。说到机场,先前有提出机场、航空站、空军基地应该分开,我想这与阁下所提出的机场与机场公司间的关系有异曲同工之妙。目前桃园捷运公司仅7256字节,所以我在想“上万字节”的条件是不是太过于严格,或许能稍作调整? by 普通的普通高中生 ( talk) 2016年8月15日 (一) 15:37 (UTC)[回复]
(:)回应如果觉得严格那就不要拆分并在同一个条目里面介绍就好,何必为了一定要拆分条目而勉强?与其在那边为了编目架构讨论半天,不如花时间去找资料撰写条目内容,等内容够丰富时要拆分条目根本是水到渠成。--泅水大象讦谯☎ 2016年8月16日 (二) 04:48 (UTC)[回复]
(:)回应@SElephant:既然如此,诸如“桃园捷运公司”等不及万字且常人会认为是同一个事物(桃园捷运)的条目则不应该独立为同一条目,或是必须要有更多的资料量。 by 普通的普通高中生 ( talk) 2016年8月24日 (三) 19:57 (UTC)[回复]
(:)回应我认为目前桃园捷运公司条目虽然篇幅略嫌不足但至少内容方向切合主题,读者实际阅读后应该不会把它跟桃园捷运混为一谈。--泅水大象讦谯☎ 2016年8月26日 (五) 04:45 (UTC)[回复]
(:)回应@SElephant:,因为本身就是“不同物”,我也同意桃园捷运公司桃园捷运分开为不同条目非常恰当,而对于“机场公司、航空站”与“机场”分开本人也认为十足有可以分开的理由。另外,由此我也提出,因为本身就是“不同车站”,所以写成不同的内容并加以介绍,读者在读完过后也不会再将其混为一谈。 by 普通的普通高中生 ( talk) 2016年9月2日 (五) 14:05 (UTC)[回复]
(:)回应维基百科并没有不同事物就一定要分开来写条目的规定,一切还是要看事物本身的重要性、内容篇幅与读者搜寻查找的便利性为主。我只是在劝您别为了硬要将条目分开而分开写,而是先将条目内容强化之后,如果觉得篇幅已经成长到独立开来还有充足且足以区隔的内容时,再拆分条目还不迟。请不要一直将目光局限在编目架构上,而是应该先从内容的角度著眼。另外,机场的经营公司与机场本身或许在内容拆分上比较明确,但我想问一下如果将“航空站”条目硬从机场条目拆分出来,请问条目内容到底要写些什么?--泅水大象讦谯☎ 2016年9月5日 (一) 03:16 (UTC)[回复]
(:)回应,感谢您的热心指引,我会注意别为了硬要将条目分开而分开写。但在这点就有所矛盾了,因为桃园捷运公司桃园捷运分别是写桃园捷运公司以及该公司所经营的捷运系统,在读者读之前很有可能认定两者为一样的事物,其实是不方便查阅的。即便在阅读内容后能明别两者为不同事物,但仍然无法摆脱这个问题,所以我认为“有同样问题”的捷运公司/捷运系统、机场公司/机场、航空站/机场、车站/与其共站之车站,若能相同办理将更加恰当。 by 普通的普通高中生 ( talk) 2016年9月8日 (四) 03:06 (UTC)[回复]
总之你认为高铁台北车站、台铁台北车站、捷运台北车站是三座不同车站?-游蛇脱壳/克劳 2016年8月5日 (五) 01:51 (UTC)[回复]
(:)回应,克劳棣大大,高铁台北车站、台铁台北车站是一座共构的车站,可参见台北车站(台湾铁路管理局)-车站周边及主体,当中提到“民国93年5月1日起配合上级政策,有偿拨交第1、2月台、南隧道及各楼层部份空间供高铁营运。”而捷运台北车站是不同的建筑体,也因为不是同一座车站而有不同的出入口,因此能得知其为不同的车站,供您参考! by 普通的普通高中生 ( talk) 2016年8月5日 (五) 14:59 (UTC)[回复]
可是当初要把台北捷运服务放进来时,并没有在旁边另外盖一座车站吧!?至于不同出入口,搭淡水线的旅客想从台铁一楼大厅的东二门离站也不是不可以。-游蛇脱壳/克劳 2016年8月6日 (六) 02:52 (UTC)[回复]
(:)回应,台北车站第四代车站虽然和台北捷运台北车站同时施作,但两个为不同结构体的车站。上台湾大多数的捷运地下车站是“地下建筑物”,即主要构造物定著于地面下之建筑物,包括地下使用单元、地下通道、地下通道之直通楼梯、专用直通楼梯、地下公共设施等,及附设于地面上出入口、通风采光口、机电房等类似必要之构造物。捷运台北车站属于地下建筑物,而台北车站属于则是以主体建筑物的地下层与捷运台北车站进行连通。参见三铁共站台北总站转乘动线之研究,该论文便是以“共站”作为题目。参见台北车站附近建筑物相关位置图以了解周边建筑物位置。至于出入口的部分,我的意思并非搭乘淡水线的旅客仅能走台北捷运的出入口,而阁下也清楚知道“东二门”是属于台铁主体建筑的出入口,“捷运车站”以及“台铁高铁共构之车站”的独立性可见一斑。 by 普通的普通高中生 ( talk) 2016年8月6日 (六) 08:51 (UTC)[回复]
@克勞棣:你不用费心与他解释那么多,他就坚持想用他的做法来达到他说“我认为百科全书需要传递正确的知识,尽可能降低被误解的机率”这目的。--111.252.238.48留言2016年8月8日 (一) 17:09 (UTC)[回复]
@TYCW:你说的这问题,那根本不是条目的问题,也不是维基百科的问题,是你自己分不清楚共站与共构,就因此以为别人也会像你会误解,所以你才会有这样的疑虑提出讨论你所建议的做法。你如果觉得条目写得不够让人理解或区分,可以试著从条目的内容上如何描述、前后文铺陈去诠释共构与共站之间对应性(区别度),因为每个人都有著在编辑上属于自己一种习惯与文风,不见得符合每位读者(包括你)的阅读习惯与理解方式;写条目的编辑者是人,读者与你也都是人,怎么可能不会误解!再说,条目本身就是死板板的文字叙述,要它去面对著活人的思考,既然是活人,他脑子里要用什么理解方式去解读他所见到死板板的文字叙述,这也不是条目能控制每个人不要去误解它的,更何况我们平常生活中与人说话都免不了会有被误解或你误解对方的时候。拜托,跳脱这个框架,才是最好的答案。--111.252.238.48留言2016年8月8日 (一) 17:09 (UTC)[回复]
(:)回应,本人并没有分不清楚共站与共构,但从共构与共站条目内文叙述,以及前面几位参与讨论者的发言中能得知,许多人会对此有所误解。然而我一开始提出应该分成不同条目,纯粹就“不同车站”做为出发点,而不是要解释车站个结构体。至于条目不是用来控制每个人不要误解的部分,我有所质疑:百科全书本身是要让读者了解内文,即便无法让所有人理解或是正确认知,仍然要尽可能让普罗大众理解其真义。然而“误解”条目叙述内容不是本人一开始讨论的范畴,感谢阁下提出此论点让大家加以讨论。 by 普通的普通高中生 ( talk) 2016年8月10日 (三) 13:26 (UTC)[回复]
(:)回应,你来这讨论所要追求的目的,难道不就是为了从共站与共构为概念,再去认定是不是不同车站,然后再根据这理由去分成个别条目(就是你说不同条目)?维基百科没规定非得因此就对一个车站条目分成不同车站的条目。至于你所质疑的,建议你自己去先写个草稿给大家看看,再来讨论,而不是来这里只懂得会要求说:“百科全书本身是要让读者了解内文,即便无法让所有人理解或是正确认知,仍然要尽可能让普罗大众理解其真义。”尤其你最后一句话说:“尽可能让普罗大众理解其真义”,既然你搞清楚共站与共构,你还想要叫普罗大众理解什么真义?你所懂的,难道别人就不一定懂,别人不懂的,他们自己会提出来问,或许不问可能有他们的理由(比如:懒得问),没问也许他们是有原因的(比如:不知道有这管道可问)。
也就是说,你不要仗著自己的想法去对别人设想是不是有这种问题而代为提出,这么做只是你把你的刻板印象扣在别人的头上,而且你只是一昧地秉持“百科全书本身是要让读者了解内文”这种百分百地绝对的想法,就如之前所说,百科全书也是人写出来的,既然编辑者也是人、读者也是人,只要是人都会有所不完美。百科全书不是神,读者能不能了解是读者的事,不完全是百科全书的事,所以没有所谓“百科全书本身是要让读者了解内文”这种至高无上的境界,你如果无法改变心态去抛弃这种想法来看待百科全书,以为维基百科就像你所想这般的话,那你可以自己去写一个你认为的百科全书。--111.252.232.183留言2016年8月12日 (五) 15:23 (UTC)[回复]
(:)回应,更精确点说,本人是以“实际上是否为不同车站”认定是不是不同车站,并不是以任何概念认定是不是不同车站。维基百科没有规定因“不同车站”分写为不同条目,但亦没有规定什么情况下要把不同车站分开写成不同条目、什么时候写在同一个条目,因此本人才会到此寻求共识。草稿的部分,我并不懂是指什么东西的草稿,是指“写成不同条目的车站”的条目吗?我并不是要求百科全书应该要做什么,而这是目前我对百科全书的认知。再来,我不能够厘清的部分是“你搞清楚共站与共构,你还想要叫普罗大众理解什么真义”,我搞清楚共站与共构,所以希望普罗大众也能够理解真义,其实并没有不合宜之处。除此,我的想法是,是否应该让普罗大众理解真义,与我有没有搞清楚共站与共构无关;同时,我有没有搞清楚共站与共构,与读者有没有理解也无关。我懂的,别人当然“不一定”懂,我并不是想挑语病,但很多事情都是“不一定”的,在我们不能确保所有人都懂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预设它是个“不一定”的状态,所以我想厘清的是为何您会问“你所懂的,难道别人不一定懂”。再来,我认同阁下所说的别人不懂自己会问,不问或许也有自己的理由,但我不理解阁下说这段话是想要论证什么论点。
从头到尾,本人都是秉持著理性客观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所以立足点并不是我自己的想法,诚如上次回复阁下所言“从共构与共站条目内文叙述,以及前面几位参与讨论者的发言中能得知,许多人会对此有所误解”,我已经将自己的想法阐明得非常清楚,无法理解为何会认为我是“仗著”自己的想法去对别人设想。我只是针对有这种问题的人设想,并不是说“所有人”都有这类的问题,故我更无法理解从哪里看出我把“刻板印象”“扣在别人头上”。就如你之前所说的因为人的不完美而文章势造成误解,所以我提出“尽可能让普罗大众理解其真义”,但你提出的“读者能不能了解是读者的事”有个症结点是,究竟不能了解的读者有多少,所以并没有反证到“百科全书不需要尽可能让普罗大众理解其真义”。至于我的心态我已经稍作说明了,我的想法与维基百科的方针没有相左,所以我不赞同“改变心态去抛弃这种想法”,况且这种说法、用词对于我的心态有贬抑的意念。阁下似乎对我的想法非常不谅解,所以言词有些激动,希望我的解释能让你更冷静看待这个议题。
总而言之,我对于阁下有几点需要澄清:
  • 我是来这里寻求共识的
  • 不同车站是事实,而非我所认定的
  • 没有要求百科全书应该如何
  • 让读者理解条目内文的真义是指正确的知识
  • 对共构与共站有所误会的人并不是我预设出的
  • 我没有刻板印象,是以理性客观角度讨论,并且尊重科学
  • 即使“百科全书并不是要让误解消除”,但仍然可以致力于降低误会发生,尽可能让读者明白
接下来,我对阁下的几段言论有所困惑:
  • 至于你所质疑的,建议你自己去先写个草稿给大家看看:是指什么的草稿?
  • 既然你搞清楚共站与共构,你还想要叫普罗大众理解什么真义:我不懂“还想要叫普罗大众理解什么真义”跟“我搞清楚共站与共构”有什么关联性。
  • 你如果无法改变心态去抛弃这种想法来看待百科全书,以为维基百科就像你所想这般的话,那你可以自己去写一个你认为的百科全书:阁下为何认为我必须抛弃我的想法看待百科全书才有资格写维基百科呢? by 普通的普通高中生 ( talk) 2016年8月13日 (六) 18:41 (UTC)[回复]
TYCW君可能是新来的朋友不知道一些历史,我怀疑上面那111.252的浮动IP用户可能是某个自称要离开维基百科但又放不下、魂魄总是在互助客栈徘徊的前注册用户,此人物最大的特色就是透过跟人争吵从其中取得乐趣,如果您要这么在意他的发言恐怕会没完没了最后气死您自己,建议还是忽视别理会比较好。--泅水大象讦谯☎ 2016年8月15日 (一) 04:20 (UTC)[回复]
(:)回应,感谢您的提醒,以理性论证回应无理取闹之辈我还算能应付,以后我注意不要对这位用户放太多心思。 by 普通的普通高中生 ( talk) 2016年8月24日 (三) 19:42 (UTC)[回复]
(:)回应,@Qazwsaedx:中文维基百科东京车站新宿车站皆有丰富内容,能够考虑将条目中不同的车站分割成不同条目。 by 普通的普通高中生 ( talk) 2016年8月24日 (三) 19:52 (UTC)[回复]
新宿站早已有新线新宿站和西武新宿站分拆出去了。话说那些“火车站前地铁站/轻轨站”应该算在火车站条目还是独立成一条目,本身并没有甚么共识,所以共构站理应也没有共识。我甚至认为电铁富山站也应该并入富山站 (日本)。--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6年9月1日 (四) 02:32 (UTC)[回复]
(:)回应@owennson:,诚如阁下所言,富山车站就是此“共站”的实例,目前版上是毫无共识的。另外,目前所有的“共构”车站皆是写成同一条目,况且共构车站写在同一条目本身没太大问题(也就是说即便一座车站里面有不同路线,但因为是在同一座建筑体,所以本身就是“一座车站”);今天本人提出的问题是,“共站”车站本身是“不同车站”汇集而成的,所以在纂写条目应有什么原则。 by 普通的普通高中生 ( talk) 2016年9月2日 (五) 14:05 (UTC)[回复]
(!)意见富山车站这条目是个非常好的反面教材——条目作者单方面自以为把条目分开来写就可以让读者清楚理解,但实际上除非原本就很熟悉这车站的读者,否则看完以后还是一头雾水。富山这地方是一个由四家不同业者、六七种不同的铁路系统所共用的车站,以目前条目的内容状态来说,读者根本无法从内容中明确看出富山车站 (日本)电铁富山车站这两条目里面所提及的各业者站区,其实全都是相连在一起或邻近。其中,富山车站 (日本)这条目一直要到内文很下面的地方才首次提及可与电铁富山相通的事,而电铁富山车站则是只有用otheruse模版标示与爱之风富山铁道的车站是不同的条目,但却完全没有说明彼此之间的相关性。像这样的例子明确地示范了,纵使很考究的根据到底是共站还是共构拆分/合并条目,如果欠缺够清楚的内文说明,对读者的理解来说根本没有正面帮助(说不定反而让人更看不懂)。--泅水大象讦谯☎ 2016年9月5日 (一) 04:57 (UTC)[回复]
(!)意见,两篇“富山车站”条目的编写方式确实让读者很难理解,在一开始我也以为富山车站 (日本)电铁富山车站是在两个不同地点的车站,况且富山车站内有许多车站,只把电铁富山车站独立出来确实没有来由。我也认同从这个对于这样的车站,应该要有清楚的说明引导读者,至于拆分共站车站为不同条目,是否能够帮助读者理解,还有探究的空间。 by 普通的普通高中生 ( talk) 2016年9月8日 (四) 03:06 (UTC)[回复]
User:Foamposite,你是富山车站的主编,建议你来这里看一下。顺道说一下我会帮你对北陆一堆车站条目大整顿的,请不要吓到了。--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6年10月18日 (二) 05:14 (UTC)[回复]
  • 这不是交通类条目单独的问题。某一个建筑增建了很多次,如果单独按照结构标准也应当分成多个条目来处理;但事实却是大多数情况都合写。因为一个建筑的描述大部分是出于功能的,车站同理。为什么机场和机场配建的火车站条目从来也没人讨论过要合并,因为功能区别明显,也有明确的分界。同样的香港站也未见说要和国际金融中心_(香港)合并。如楼主所说的例子,有,英文版的纽约地铁;但可能也只有这一个了,其他的地方,都是合并的。 --达师 - 334 - 554 2016年9月8日 (四) 03:24 (UTC)[回复]

车站条目的分类

User:SElephantUser:Howard61313User:KasugaUser:FfericUser:FoampositeUser:雾岛圣User:PasmoSuicaUser:武藏User:Hat600User:BillytanghhUser:春卷柯南User:HowchouUser:ChenxingyuUser:东急小黄5050User:QFA7301User:Aotfs2013User:江汉思归客User:NissangenissUser:云淡风轻User:JpoonUser:Zhengruiw02User:Qa003qa003User:KolymaUser:慕尼黑啤酒User:AirScottUser:そらみみUser:AleksejevskiUser:N509FZ(有史以来ping最多人的一次)请问可以考虑以各国铁路路线作为车站条目分类吗(像Category:中国铁路车站 (按路线)那样)?然后将分类直接视为路线模板的一部分。因为部分车站条目都少得可怜,但一些路线是全线皆有条目,而且加入比较方便(不用逐一增加,只要加入在路线模板就好)。--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6年10月12日 (三) 16:33 (UTC)[回复]

可以,只要学国内的在车站模板里面加个分类就可以了。--Qa003qa003留言2016年10月13日 (四) 03:26 (UTC)[回复]
要ping这么多人是因为全世界所有铁路都会受影响,我担心有人会回退或者将分类放到noinclude里面。--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6年10月13日 (四) 05:06 (UTC)[回复]
我支持增加路线作为分类的作法,但反对直接把分类标签放在模版主体内,而不是逐条添加category。原因是因为有很多铁路线模版内会收录实际上不属于该路线的车站(通常是因为要解释跨路线直通运行的概念),此时就会发生车站被分进错误分类的情况。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混乱,建议还是应该逐条增加分类标签为宜。--泅水大象讦谯☎ 2016年10月13日 (四) 06:52 (UTC)[回复]
截取一段Template:南广铁路的显示:
本模板會自動把引用它的頁面加入分類。引用本模板時使用下列語法,可以避免加入分類:(注意nocat必須為英文小寫)
{{{{南廣鐵路}}|nocat}}

也就是说只要把不应该加入模板的车站和路线条目的铁路模板加个nocat就可以了。 --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6年10月13日 (四) 07:43 (UTC)[回复]

nocat的本意是避免[[X线]]分到[[Category:X线车站]]里去。用于直通运行的情况其实不好,还有维护风险。 --达师 - 334 - 554 2016年10月13日 (四) 12:49 (UTC)[回复]
不是只针对铁路线车站模版而已,过去的编辑经验中经常发现模版内夹带的分类标签,常会造成后面的用户在编辑整理分类时的困扰,尤其是在模版较多的条目页面进行分类移动时,找不到分类到底是哪个模版附带的,还得一个一个去追查。利用HotCat增减分类其实花不了多少时间力气,建议别为了节省这么一点点的功夫而增加混乱的风险,有点因小失大之感。--泅水大象讦谯☎ 2016年10月14日 (五) 05:51 (UTC)[回复]

我想noteTA和Infobox模板也有一样的问题。有好多noteTA错误转换而我完全不知道错在那里,原来是全局转换,例如花卷石卷变成花卷石卷,庄变庄等,是错误转换,直到现在都没能取消掉,也不见制作那些转换的人会考虑后来的人如何编辑的。另外我不知道手机也能用HotCat,我没法使用HotCat来增加分类。编辑纪录有的HotCat编辑纪录是因为使用公共电脑。 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6年10月15日 (六) 08:15 (UTC)[回复]

当然也可以用车站等级来分,但这与按路线来分并不冲突。只是有些国铁、私铁、地铁没有划分级别就是。而我不明白大站分类很多有何不可。随便找一个用户框很多的用户页,随便都有200个分类吧。数量不是问题。--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6年10月15日 (六) 17:05 (UTC)[回复]
还有我还想问一下按线籍还是按运行系统计算?因为大部分铁路系统都直通至最近的大站,这大站至分岔点这小小的一段就说不准了。另外按照车站等级来分是个好提议,但是JR好像没有这样划分级别。KORAIL是有的,不过从来都没有在车站模板出现过,还要我逐一补上。--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6年10月19日 (三) 07:24 (UTC)[回复]
应该是按照线籍分类较适宜,因为运行系统有些没有名字,不知道分类标签上该写啥(总不能写某某线某站至某站间路段),但任何车站都有所属路线可辨别(如果同属多条路线就放多个标签,这不冲突)。日本的车站大都没有分等级,而是根据营运方式分为直营(管理)车站、直营(受管理)车站、业务委托车站......等,但这些分类对于读者而言没很明确的意义(有时条目本文中也不见得有提),没啥必要这样分。手机版的浏览器应该是不能使用HotCat,只能直接编辑内码,这点只能说请多担待(毕竟手机版编辑原本就不好用,我相信用手机编辑的用户应该没有用PC编辑多)。全局转换造成的错误通常还能拿个别页面的NoteTA强制修正,但错误的category只能直接找到源头的模版去修改,没办法用其他辅助的方式修正,所以建议别为了省一点编辑功夫而多制造这种错误风险。--泅水大象讦谯☎ 2016年10月20日 (四) 08:14 (UTC)[回复]

车站楼层结构

比较大的铁路车站往往需要建立类似这样的结构图(如下:

街道
B1 连接层
8号线月台
侧式月台,右侧开门
南行 (M)(8)巴拉荣军院
北行 (M)(8)湖之角玛德莲
侧式月台,右侧开门
1号线月台
设有月台幕门侧式月台,右侧开门
西行 (M)(1)拉德芳斯香榭丽舍-克列孟梭
东行 (M)(1)文森城堡杜伊乐丽
设有月台幕门侧式月台,右侧开门
12号线月台
侧式月台,右侧开门
南行 (M)(12)伊西镇国民议会
北行 (M)(12)人民阵线玛德莲
侧式月台,右侧开门

但根据我的观察,港铁、深圳地铁没有括注下一站的条目连结,但台北捷运和高雄捷运却有,请问是否应该恢复这些条目的连结?--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6年10月26日 (三) 12:19 (UTC)[回复]

User:Howard61313,你说这种结构图应不应该加入下一站的条目连结?--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6年10月27日 (四) 05:33 (UTC)[回复]
我想反问的,是是否非得在一个列表中塞入所有的资讯?难道不是已经可以从右边的infobox或下面的临站资讯查找到一样的资料吗?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塞入过多的讯息,有时往往会让资讯难以查找,反而跟啥都没写一样。--泅水大象讦谯☎ 2016年10月27日 (四) 06:39 (UTC)[回复]
首先我不认为下一站的资讯是“过多的讯息”。下一站的站名一般也就四个字以内,而且还可以加入<small>的方式将之缩小,像上面那样。而且不是所有Infobox都设有上一站/下一站,也不是所有车站条目都设有相邻车站之类的资讯的。别忘记手机是看不到绝大部分的模板。更何况这几乎不会影响到日本车站条目(除了那个Howard61313建立的千里中央站,而那个条目已经有下一站的连结),所以不可能会让资讯难以查找,反而方便了手机用户。--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6年10月30日 (日) 08:07 (UTC)[回复]
问题应该在月台模版上标示的上一站/下一站,到底是指什么东西的上下一站?是依照该月台停靠列车的上下站为准,还是依照路线上的上下站为准,还是依照营运区段的上下段为准?infobox的上下站是以路线为准,临站资讯的段落通常是以不同等级列车的停靠站为准(如果有特殊的营运区段划分,还可用文字叙述的方式解释说明),但月台模版上的上下站看不出明确的定义是啥,也没有格式上的弹性可以在需要时多写一点把事情介绍说明清楚,既然定义不明,老实说除了编者自己跟原本就熟悉路线资讯的人之外,对于一般的查阅读者根本没啥帮助,所以到底加了这项资料的目的何在呢?--泅水大象讦谯☎ 2016年11月2日 (三) 10:44 (UTC)[回复]
我想你多虑了,基本上这些月台结构图只会用于地铁、捷运、通勤铁路之类的站站停服务车站,甚少用于长途有特急、特快列车的车站。而下一站的方式是采用该月台停靠的列车以站站停方式的下一站。--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6年11月5日 (六) 08:28 (UTC)[回复]
我没有多虑呀,上面范例中的巴黎近郊车站,实务上就是常有同一月台停靠不同车等、甚至不同路线所以同一月台上下站不一样的情况。为什么我会知道?因为我就曾经真的在搭RER时,在普通车的月台上错搭到非站站停的列车而到不了目的地过。--泅水大象讦谯☎ 2016年12月1日 (四) 06:12 (UTC)[回复]

建议改名:“火车总站”→“中央车站”

火车总站” → “中央车站”:常用名称--Zenk0113留言2016年11月3日 (四) 16:35 (UTC)[回复]

( ✓ )同意英文WIKI将"火车总站"(德语:Hauptbahnhof)及"中央车站"或"中环车站"(英译:Central Station or Main Station)列为重定向。且中央车站应该是常用译名,建议使用。另外,本条目与中央车站 (消歧义)资讯大部分重复需要整理。Zenk0113留言2016年11月3日 (四) 16:42 (UTC)[回复]
(-)反对,理由参见本页上一章节。个人认为可以解除中央车站的重定向并扩充内容,甚至将英文链接转移过去。-- 慕尼黑啤酒  畅饮  2016年11月4日 (五) 01:24 (UTC)[回复]
英文wiki里就把这几个音译重定向了。我觉得就算个别扩充(中央车站及火车总站)也免不了大部分内容重复,近代车站也可开始多项铁路设备共构使用,火车总站这个词的使用过于老旧及地区性了。还不如一同讨论撰写。也方便大家一次性了解。Zenk0113留言2016年11月4日 (五) 01:32 (UTC)[回复]
@慕尼黑啤酒顺便提醒,这个条目的跨语言连结与其他语言的中央车站是绑在一起使用的!如果共识讨论要分开,我会把这个条目的跨语言连结拉掉。重新撰写中央车站。
@慕尼黑啤酒本来想等大家意见再一同修改的! 没想到你动作那么快! 建议德文的Hauptbahnhof与德文Central Station好像应该互换跨语言连结,但德文Central Station内容比较偏向消其义的解释,而不是中央车站的本义。这样调整后,应该就变成没有德文Central Station的条目了!Zenk0113留言2016年11月4日 (五) 05:03 (UTC)[回复]
据指事实上Haupt的意思为“总”,并没有“中央”之意,因此事实上译为“总站”更为合理。虽然日文版也爱用“中央駅”、英文版也爱用“Central station(注:更多使用“main station”)来称呼,但这里是中文维基百科。--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6年11月5日 (六) 07:40 (UTC)[回复]
我的意思是不管翻啥,我没意见! 在跨语言的意思是不是指同样东西,如果是就拉在一起跨语言。如果不是那就把火车总站的相关跨语言跟中央车站的跨语言分开而已! Zenk0113留言2016年11月5日 (六) 17:08 (UTC)[回复]
这种微操我现在是老了,续不动了,你们继续。-- SzMithrandirEred Luin 2016年11月5日 (六) 13:56 (UTC)[回复]
把跨语言连结删掉,不同语言条目脱钩就可以,做法非常简单。中文维基百科不是其他语言版本维基百科的中文版,这一点我已经懒得再说了。--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6年11月7日 (一) 06:12 (UTC)[回复]
那就看大家意见了! 我只是觉得英文维基整理的资讯比中文维基好理解多了!所以才拿他当范例修改而已。主张分开或合并,我没意见,我比较在意跨语言的问题。如果最后主张分开,我会把欧洲语系Hauptbahnhof由拉开Central StationZenk0113留言2016年11月7日 (一) 07:07 (UTC)[回复]
可以,将德语系的“火车总站”在D区独立成一个item,然后相近的从en的“中央车站”移动进去,而且P460可以用以表示同一事物的不同称呼,将两者用此属性标注。——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6年11月7日 (一) 07:39 (UTC)[回复]
理由已在条目讨论页发表,在这里只想提醒中文维基并不是英文维基的翻译镜像,无需与英文版本保持高度一致。倘若非要合并,火车总站的原内容也应保留在新条目中。-- 慕尼黑啤酒  畅饮  2016年11月7日 (一) 01:58 (UTC)[回复]
  • 支持合并。其实就是一个意思,在德语中用Haupt完全就是个语言习惯的问题,为什么Hbf从德文翻译到中文是“火车总站”,而同属一个语族和德语很近的荷兰语,表达同一意思的词汇“centraal station”就翻译成“中央火车站”?同意楼上说的。中文维基无需和英文或其他欧洲语言维基保持一致。打个比方,航空公司相关的消歧义页east airlines 和air east,在英文中是分开的两个条目,在中文中一个条目即可。--暖城2016-02-05留言2016年11月7日 (一) 19:52 (UTC)[回复]
如果无其他异议。近日就著手合并。Zenk0113留言2016年11月16日 (三) 01:03 (UTC)[回复]
DONE,中央车站(含火车总站)撰写历史发展跟介绍及特色的部分,消歧义页面仅留各国中央车站的条目。Zenk0113留言2016年11月22日 (二) 00:20 (UTC)[回复]

有关香港中环站的条目命名

Zenk0113将条目中环站移动到条目中环站 (香港),并将中环站重定向至火车总站。但我个人认为中文维基中中环站主要就是指代香港中环站,因此还是建议将中环站(香港)这一词条移动回中环站,并加入消歧义的链接。附上我们的讨论记录:

您好!看到您移动了中环站到中环站(香港),感到有些不理解。虽然英文上讲Central Station确实可以表达两种意思,但这是中文维基,应该要以中文为重。我想如果不考虑英文,应该没有人会将中环站理解为中央车站的意思,因为中环一次本来就是个特定的地名,特制香港的这个地区。希望能撤销移动。谢谢IamCristYe留言2016年11月4日 (五) 07:43 (UTC)[回复]
一般中央或中环车站是蛮常见译名的名称! 都是指同个概念,所以才移动做此区别。可见中央车站 (消歧义)Zenk0113留言2016年11月4日 (五) 07:52 (UTC)[回复]
然而我在网上搜索“中环站”得到的大部分内容都是香港的中环站,即使搜索“中环站 -香港 -港铁”也还是主要有关香港中环站。因此我还是建议将中环站(香港)这一词条移动回中环站,而只是在其上加入消歧义的链接。IamCristYe留言2016年11月6日 (日) 02:11 (UTC)[回复]
因为我这边搜寻的是都有个各地的中环或中央车站! 所以我才定向到中央车站的。同样以中环或上环,其实他们的翻法也不同。不如你去互助客栈发个讨论吧! 看看大家意见Zenk0113留言2016年11月6日 (日) 05:28 (UTC)[回复]

IamCristYe留言2016年11月6日 (日) 06:47 (UTC)[回复]

虽说吉隆坡也一有吉隆坡中环车站,但几乎从来没有人把“中环站”等同“中央车站”,请注意中文维基百科不是英文维基百科的中文版。--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6年11月6日 (日) 07:30 (UTC)[回复]
这只是音译的问题吧!以吉隆坡的中环车站为例,我也看过也是翻中央车站的。像是马来西亚观光局自己使用的文字,其实也是两者用法都有 马来西亚观光局googleZenk0113留言2016年11月6日 (日) 11:42 (UTC)[回复]
另外,我是打算中环站重定向到中央车站。不过还有另一个讨论中的议题(讨论:火车总站)就是,中央车站、中环车站、火车总站这几个词是不是指同一个重定向就是。Zenk0113留言2016年11月6日 (日) 12:16 (UTC)[回复]
@Zenk0113Owennson: 关于“KL sentral”车站的华文译名差异,其实极大程度源自于附近的“aloft KL central”酒店,因为酒店的中文全名就借用了“中环广场”一词,使得民众即便知道中环仅指香港市区,却仍旧望文生义以及跟风所致。对此,我已将“中环车站”直接连去“中环站”,并在“吉隆坡中央车站 / 吉隆坡中环车站”引文注有说明。--Gzyeah留言2016年11月8日 (二) 07:20 (UTC)[回复]
就算是这样,中环站也应该作为消歧义页存在,而非单纯重定向到火车总站。——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6年11月6日 (日) 13:33 (UTC)[回复]
就语境而言,“中环站”应该是指名称为“中环”的车站,显然香港的中环站最接近。而新加坡的只是“中环车站”,可以根据消歧义用{{not}}来指示。——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6年11月6日 (日) 13:38 (UTC)[回复]
@慕尼黑啤酒:,看来还要叫你,你涉及到中央车站的问题了。——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6年11月6日 (日) 13:48 (UTC)[回复]
港铁中环站对应的是地名中环(以及上环站对应上环),就集散功能而言与一般意义中的中央车站有所不同(对此,香港的火车总站应是西九龙总站),个人认为显然没有移动的必要。-- 慕尼黑啤酒  畅饮  2016年11月7日 (一) 01:51 (UTC)[回复]
@慕尼黑啤酒:所以算不算是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中环站无需要让位于中环车站或者独立消歧义考虑而独占“中环站”的名称,而“中环车站”则作为“中央车站”在“中环站”的消歧义not的标示?——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6年11月7日 (一) 02:29 (UTC)[回复]
@cwek:,是的我主张保留中环站,其它用法另设消歧义页标示。-- 慕尼黑啤酒  畅饮  2016年11月7日 (一) 02:35 (UTC)[回复]
但我觉得作为独立消歧义页(中环车站 (消歧义)),项目太少,而且只是字面延展,用不上。下面提及解决方法。——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6年11月7日 (一) 02:40 (UTC)[回复]
1我本来是想把这几个词(火车总站 中央车站 中环车站)同英文维基的方式整理一起,但是慕尼黑啤酒主张是把火车总站独立出来,并撰写了中央车站这个条目。但是我的问题点就会是那跨语言的部分是否也要拉开(中央车站及火车总站)连同各个的消岐议页面? 因为有些语系不一定会有相关应的跨语言。这是讨论:火车总站的议题。
2.中环车站及中环站是类似的意思。我建议使用消岐义页面(中央车站 (消歧义)),方便使用者寻找资讯。像东湖站的方式。只是刚好扯到还有中央车站这个常用译法,所以才提出讨论是否消岐义摆在一起就好。不用各自写消岐义。香港中环站我觉得比较偏向常见用法,而不是特定用法,所以倒不用把中环站指向香港中环站,原因香港中环站使用的英文Central,隔壁站是上环站英文使用Sheung Wan,一个翻译用法一个直译用法。Zenk0113留言2016年11月6日 (日) 14:39 (UTC)[回复]
请不要额外考虑非中文的译法问题,“中环站”就是中环站,“中环车站”就是中环车站。本身这是消歧义就可以解决问题,至于存在en的“中央车站”两个分意,是因为存在一个是意义解释的中央车站(没消歧义),字面上的“中央车站”(有消歧义),如果考虑的话,中央车站中文只需保留意义解释的,除非出现名为“中央车站”的事物,才有需要出现消歧义的页面。“中环车站”只需对应意义上的中央车站则可。本来各区的连接对不上是老大难,习惯就好。——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6年11月7日 (一) 00:46 (UTC)[回复]
因为D区没有独立的德语语境的“火车总站”,而德语的“火车总站”是指入“中央车站”的item中。如果需要统一意思的话,中文的“火车总站”应该合并入“中央车站”,但作为单独章节描述,要不然就是另开item ,放入中文的“火车总站”和德语的“火车总站”,用P460将en语境的“中央车站”item相连。不过接上面,没有“中央车站”字面意思的,可以不用出现带消歧义的“中央车站”。——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6年11月7日 (一) 00:53 (UTC)[回复]
对于其他中文语境而言,显然地,“中环站”与“中环车站”是两个不同语境的用词,除非“中环站”能被实际使用中指代“中环车站”而非编者自己的推论,而且中环站的消歧义量太少的话,就没需要建立独立的消歧义页。——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6年11月7日 (一) 01:01 (UTC)[回复]
个人意见:删除消歧义词条。火车总站合并入中央车站并在词条中对德语区英语区的具体情况说明。然后中央车站与中环站在顶部互相链接消除歧义。IamCristYe留言2016年11月7日 (一) 05:57 (UTC)[回复]
X站和X车站普遍混用,应该是其中一个重定向到另一个。建议删除消歧义、重定向到中环站、在中环站上挂{{not}}。 --达师 - 334 - 554 2016年11月7日 (一) 06:07 (UTC)[回复]
@cwek:先请教你,本来各区的连接对不上是老大难,习惯就好跟p460是啥意思? 我不太理解。
根据以上总结。中环站留给香港中环站,也是目前唯一的中文用法。其他就使用not指引(原因中环车站 (消歧义)项目太少,个人建议可以使用同个消歧义把类似意思统一就好)
火车总站的意思,我看不太懂。CWEK主张是把火车总站跟中央车站的意义写在一起就好了嘛?Zenk0113留言2016年11月7日 (一) 06:21 (UTC)[回复]
两个问题。一个,“中环站”与“中环车站”,主要都是保留“中环站”现状,用not来消歧义到中央车站意义的“中央车站”上。第二,“火车总站”其实德语语境下的“中央车站”,鉴于德语的“火车总站”在D区的item是在“中央车站”的item 中,而中文则同时存在“中央车站”和“火车总站”的话,要么新建一个item用来表示“火车总站”,将德语的“火车总站”与中文“火车总站”放到这item,并且标注p460属性;要么保留其中一个,但不罗列列表,避免臃肿,用分类代替列表。而“中央车站”与带消歧义的只保留一个,因为en消歧义的出现有字面意和意义上一样用字的“中央车站”,如果这里没有的话,可以只保留意义上的条目。补充,我觉得第一个方案比较适合,也是辽宁号的做法。——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6年11月7日 (一) 06:39 (UTC)[回复]
:@cwek:感谢您的说明!
移动吧,中环站 改成消歧义的。--Qa003qa003留言2016年11月9日 (三) 01:15 (UTC)[回复]
Qa003qa003君之移动,已记录在中环站的移动日志[5]。--Thomas.Lu留言2016年11月14日 (一) 16:21 (UTC)[回复]
把中环站列为消歧义实属荒谬无稽,全世界除了香港,那有纯粹(不带城市名称)叫做“中环站”的东西?中环车站、中央车站是另一回事,与中环站无关!按你的逻辑是不是要连山顶总站也得改?全世界的登山铁路多到数不完,而且个个都叫做The Peak!--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6年11月9日 (三) 15:13 (UTC)[回复]
完全同意Owennson的见解, 消歧义不该被滥用, 大家应遵循wiki守则. --Gzyeah留言2016年11月10日 (四) 01:31 (UTC)[回复]
是啊Thomas.Lu我觉得有歧义所以移动的,但是有人反对又移动回去了,而且不是最近移动的,你拿出来说啥。--Qa003qa003留言2016年11月16日 (三) 02:10 (UTC)[回复]

2018年

关于日本路面电车站场的中译问题

相信有在关心日本铁路条目的维基人们,应该都有注意到日文维基在几年前进行了一个条目命名原则的修正,将原本是命名为‘OO駅’的路面电车站场条目全面改名为‘OO停留场’,因为这缘故陆续也有一些中文维基的对应条目,改采了类似的命名方式(例如巢鸭新田停留场)。原则上对于这样的命名修正中文维基若要跟进我个人是乐见其成,但对于中文维基条目名称中的用字,想要提请讨论获得一个共识,毕竟‘停留场’虽然是汉字、条目打开来看大概也可以猜测到所指为何,但毕竟这并不是中文、也不是已在中文领域中广为人知的用法,因此想建议此类条目是否能统一使用一个在中文领域中广为人知的译名方式?我个人提出的是可参考香港电车所用的称呼,将日文‘停留场’翻译为中文的‘电车站’。在此先丢个引子请大家集思广益。谢谢。--泅水大象讦谯☎ 2018年7月3日 (二) 08:06 (UTC)[回复]

呼叫Altt311OwennsonIoksengFoamposite等几位近期有参与相关条目的用户讨论一下。--泅水大象讦谯☎ 2018年7月3日 (二) 08:22 (UTC)[回复]

前两年工作碰到这问题,后来是以“车站”为统称--Winertai留言2018年7月15日 (日) 12:19 (UTC)[回复]

停留场是不是应该对应中文的“乘降所”,因为铁路里的“乘降所”是不办理车票业务的,只办理上下车业务,和路面电车站或者说公交车站的功能一样Thomas533r留言2019年12月24日 (日) 13:41 (UTC)[回复]

2019年

统一中国铁路车站列表格式

我在想,中国有许多铁路线完全没有车站列表这种东西,有些甚至连RDT都没有,而就算有,格式也是乱七八糟的,没有日本、韩国那些铁路线那么整齐。可是要说到统一格式一定会惹到许多人。其实应否定下一个样板的格式?我跟一些专注在这一方面的维基人讨论页留言过,但是除了MNXANL以外,没有任何人回应,我就只好走到这里了。我的计划是中文站名一栏、外文站名一栏(如有需要,但中国铁路车站除了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应该都不需要)、距离(有点难找,不过Google地图地球量一下就好)、连接路线(国铁地铁要不要分开?),以下提供一个样版给大家参考,欢迎大家提出意见。

XX客运专线
(中文)站名 YY起计
距离(公里)
连接铁路(国铁) 连接城市轨道交通(地铁) 所在地
秦皇岛 0 津山铁路大秦铁路津秦客运专线京秦铁路 河北省 秦皇岛市 海港区

其他的(车站规模、图片、车站等级等)我就不写了,免得把只应放在车站的资讯都拿到路线列表去了。大家意下如何?--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9年1月12日 (六) 13:55 (UTC)[回复]

可以用一个有外文版本的吗?现在看到的只有中文名称。 --船到桥头自然卷留言2019年1月13日 (日) 15:04 (UTC)[回复]
像这样:
XX客运专线
中文站名 英文站名 YY起计
距离(公里)
连接铁路(国铁) 连接城市轨道交通(地铁) 所在地
秦皇岛 Qinhuangdao 0 津山铁路大秦铁路津秦客运专线京秦铁路 河北省 秦皇岛市 海港区

不过老实说用不著,除了少数民族语言。--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9年1月14日 (一) 11:11 (UTC)[回复]

(:)回应支持统一版式,个人认为外文不需要(正如下面的话题所讨论),而像普通线路有很多小站这样放进去会不会显得过于累赘?其它语言的维基百科有什么模板可供参考?——小老虎3018 留言❄ Flow🗫 2019年1月14日 (一) 16:14 (UTC)[回复]
我倾向于建立一个模版,然后有人要建立新的车站列表的话直接调用模版就好了。列表的颜色可以考虑直接调用S-line模版(不是start rail line的s-line,s-line是全域使用的那个新版本)。然后列表的各个站点可以考虑直接调用wikidata数据。但是如果这样一想的话可以直接写个模块直接生成整个列表了。这个想法挺有意思的,我会在完成合并所有铁路车站信息框模板后(这可能需要2个月)加入到这个计划的,毕竟我很喜欢统一东西。 --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1月15日 (二) 17:38 (UTC)[回复]
(:)回应 @owennson: 看了一下wikidata的数值,应该是可以直接根据wikidata的车站里面的[https://www.wikidata.org/wiki/Property:P197

相邻车站]和connect with来找到所有车站和每个车站之间的距离,车站连接的其他线路,和其所在位置了。这个自动化的前提必须是wikidata里有人补充完信息。根据infobox person,它的自动化infobox生成是个子页面。综上所诉,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列车模版以便其他维基人手动填写,和一个模块来自动根据wikidata填写。我正在咨询英文维基百科上的铁道计划的人。如果没有这个模版的话我会在2-3个月后着手建立 (毕竟我不想重造轮子) --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1月15日 (二) 18:27 (UTC)[回复]

我自己的想法还是用回传统的可修改表格方式,不是人人都对wikidata操作这么熟悉的(包括我自己)。--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9年1月16日 (三) 02:21 (UTC)[回复]
(:)回应 @owennson:这就是我的意思,建立一个模版可以手动添加数据,然后还有一个模块可以根据这个模版使用wikidata自动生成。自动生成应该是最后的选项 --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1月16日 (三) 02:40 (UTC)[回复]
(:)回应,能否将 连接铁路(国铁)和 连接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合并成换乘这一个分类。就像东北新干线#车站列表一样的感觉。然后在换乘列表通过Template:Plainlist增加,这样就可以显示更多系统换乘和便于维护了。--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1月18日 (五) 00:09 (UTC)[回复]
XX客运专线
中文站名 YY起计
距离(公里)
换乘 所在地
北京站 0 北京市 东城区
这是最基础的自动生成,需要写模块支持了 --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1月18日 (五) 01:00 (UTC)[回复]
JC中央线快速
中文站名 YY起计
距离(公里)
换乘 所在地
东京站 0 东海道线 (JR东日本), 京滨东北线, 山手线, 中央线快速, 横须贺·总武快速线, 山形新干线, 秋田新干线 千代田区 东京都
可以考虑参考吉隆坡的车站列表格式,对非中文为母语的国家可以使用{{格拉那再也线}} angys 2019年1月18日 (五) 05:15 (UTC)[回复]
(:)回应, 现在列表是个初步效果,到时候建立成模版的话我会支持N种本地语言显示的,毕竟我做模版的话是会同步到其他维基百科上的 --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1月18日 (五) 17:35 (UTC)[回复]
我有考虑过将国铁地铁合并成同一组,但是有人不同意这么做。还有日本韩国的车站列表我已经全部整顿好了,如无必要不要再加别的东西上去比较好。另外Template:rint模板也需要扩充更多路线,这个模板严重缺乏新路线。--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9年1月18日 (五) 07:56 (UTC)[回复]
(:)回应, 就像阁下先前说的,统一格式一定会惹到许多人,合并成一组方便增加新其他系统线路,方便自动生成和全维基百科通用性。毕竟这个线路车站模版是要到时候上传到其他维基百科上的,而且其他维基百科上都是合并成一个的。Template:rint模版我会更新到最新版上游版本(英语维基百科)的,我还在忙统一铁路车站信息框模版,不能步子一下子跨的太大。这也是现在中文维基百科的问题,没有很多维基人像我一样愿意为了模版和模块更新和统一花时间,很多就只是复制黏贴以下就不管了。现在Template:rint的英文维基百科上的中国线路图标比中文维基百科还多。 综上所示,我认为车站列表可以提供车站编号,车站站名(中文和N个本地语言),起计距离,车站间距离,连接线路(所有线路),所在地这些数据,其他数据可以通过模版自定义形式自己增加,怎么样?--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1月18日 (五) 17:35 (UTC)[回复]
rint模板就由我来解决吧,其他并没有太大问题。--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9年1月19日 (六) 13:56 (UTC)[回复]

(+)支持(!)意见国铁和地铁应该分开,因为一些枢纽车站会连接数条国铁线路,和城市轨交线路,写在一起不利于阅读。举个武汉的例子:

京广铁路
(中文)站名 YY起计
距离(公里)
连接铁路(国铁) 连接城市轨道交通(地铁) 所在地
汉口 1206 汉丹铁路沪汉蓉客运专线汉宜铁路合武铁路 210'12 湖北省 武汉市 江汉区

Johnson.Xia留言2019年1月20日 (日) 22:06 (UTC)[回复]

(:)回应User:Johnson.Xia Plainlist不是很好吗,英文和日语维基百科都这么干了为什么还有重复造轮子,这个有意思吗?万一有两个地铁系统怎么办,在分出一个栏,合并在一起写不就可以了嘛?还有用户:owennsonrint模板我会和你一起解决的,这模版在中文维基维护的太糟糕了,英文版的中文线路都是齐的到中文版就没有。 --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1月20日 (日) 22:24 (UTC)[回复]
京广铁路
(中文)站名 YY起计
距离(公里)
连接线路 所在地
汉口 1206 湖北省 武汉市 江汉区

这个模板运用的对象都是国铁线路上的车站,所以地铁系统怎么样并不要紧,直接放在“轨道交通”一栏,甚至可以省略。Johnson.Xia留言2019年1月20日 (日) 22:34 (UTC)[回复]

我目前是打算制作针对全域的通用模版,不只是运用在国铁线路上,所以合并为连接线路最为妥当。目前好像没有其他语言的维基百科有打算做这个模版。--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1月20日 (日) 23:18 (UTC)[回复]
如果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话,里程就难以记录了,因为很少地铁/有轨电车公司会公布车站的里程数(武汉地铁在开通初期好像有)。Johnson.Xia留言2019年1月21日 (一) 00:25 (UTC)[回复]
里程只用Google地球量一下就好了吧。(当然,地下化和隧道就很难量出来了)--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9年1月21日 (一) 06:16 (UTC)[回复]
所属铁路 站名 运价里程
(公里)
站间距
(公里)
站站停 大站车 直达车 换乘路线 车站形式 线路 所在地
上海南线 上海南 0 - 上海轨道交通 1号线 3号线 6台13线 上海市 徐汇区
莘庄1 6 6 莘李联络线
上海轨道交通: 1号线 5号线
闵行区

上海地铁页面(如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金山线萧甬线沪杭线页面我基本沿用日本铁路线的车站模板,稍微修改了下栏目而成。如果要统一样式,难道还得把日本的各条线路全改一遍吗(如上文中央线快速)?我认为没有必要。DCInfo留言2019年1月21日 (一) 14:30 (UTC)[回复]

rint模板我在沙盒测试了一下,请求各位帮忙修正显示错误。--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9年1月21日 (一) 14:50 (UTC)[回复]
User talk:DCInfo,建议列表内显示时省去“站”或“车站”字样。因为当遇上“火车站前地铁站”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另外,几台几线的资料真的有需要放在车站列表吗?我觉得几台几线的资料放在车站条目足矣。左右开门更是如此。--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9年1月27日 (日) 10:48 (UTC)[回复]

(!)意见连接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连接线路这一词似乎不妥。因为铁路绝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和城市轨道交通有轨道上的连接。而且,转乘大多是需要先出站后进站。个人认为用可换成一词较为妥当。另外,所属地一栏,直接将省市区分栏罗列是否合适?因为省市区之间有一点的从属关系,修改为省-市-区是否合适?此外,个人建议将连接线路修改为经停铁路线路——Huangsijun17留言2019年1月30日 (三) 04:16 (UTC)[回复]

  • (:)回应:我是指从大到小,类似省-市-区的顺序以-为分隔符依次罗列,而非确切的省-市-区。——Huangsijun17留言
  • (:)回应那就有一个问题:如果某省/市内有很多车站呢,比如广东省的城际铁路?如果每个车站都写“广东省-某某市-某某区”,编者就得逐个复制粘贴。我倾向现在这样,同一个地区的就直接合并单元格。Johnson.Xia留言2019年1月31日 (四) 17:25 (UTC)[回复]

关于铁路车站条目中邻近车站的问题

最近条目中所有铁路车站信息的模板均统一至Template:Infobox Station的关系,本人参与编辑广州地铁车站条目中的车站信息模板。之前信息模板有邻近车站的信息,由于新模板未适应的原因本人删除了车站信息模板中的邻近车站信息。但有编者建议将邻近车站的模板直接放在车站信息模板,就不要在条目单独列举了(详见学林路站)。

但本人看到:

  • 有些铁路车站(例如港铁车站金钟站红磡站)是将邻近车站单独列举但没有使用邻近车站模板,只是使用路线车站列表模板;
  • 有些铁路车站(例如北京地铁车站、中国铁路车站)将邻近车站模板放在条目末尾,信息模板没有列举;
  • 有些铁路车站(例如东京站)邻近车站除了在信息模板显示也单独在条目列举。

如果需要统一编者的将邻近车站的模板直接放在车站信息模板,就不要在条目单独列举了的建议,本人觉得该提议不是很满意(主要是信息模板改善的问题),因此交由互助客栈讨论,以决定需不需要这样做。

以上。Nissangeniss留言2019年2月6日 (三) 08:37 (UTC)[回复]

(&)建议:对于多线路车站来说,在信息模板里枚举临近车站实显累赘,完全不需要。(当然放RDT显示临近车站是可以接受的)
而在条目内的形式,目前因不同铁路车站而异,一般来看内地的国铁和地铁都放的是只显示前驱后继车站的模板,列表如下:
{{start rail box}} (有人标识停用,讨论页空空如也)
{{S-line}}
{{Adjacent_stations}}
顺便说一句,这些模板少有人进一步维护……所以可能要往这些模板合并兼容,或者是先本地化的方向去考虑。然后,将所有铁路车站统一成这种更直观的形式?
又:东京站信息模板里有临近车站吗?User:Nissangeniss——小老虎3018 2019年2月6日 (三) 16:50 (UTC)[回复]
  • (:)回应@Nissangeniss:, 您好阁下,我是{{Infobox station}}和{{Adjacent_stations}}的中文版维护者。至于阁下所列举例子是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应该在2008年左右做的事被拖到了10年后才有人干合并信息框模版这个事情。香港车站是因为香港车站条目用的旧模版没有参数给临近车站。中国国铁铁路车站同理。北京铁路车站是因为条目使用的旧模版不支持显示s-line信息才只能显示在外面,我会慢慢移动这些到信息框里面的。关于东京站之类的日本或韩国车站是因为旧日韩车站信息模版无法提供足够参数显示所有临近站才被迫只能在信息框内显示基本信息然后在条目内写详细信息。这些旧模版的缺陷已经在新的统一模版解决了。使用旧模版的车站条目的前后站信息都会在未来通过{{s-line}}或{{Adjacent stations}}改写并且合并到信息框中。请阁下根据学林路站的格式将临近车站信息移动到信息框中。s-line和Adjacent station支持显示所有广州地铁车站内的前后站信息,并且和现在在广州地铁车站内的临近车站显示样式一摸一样。请问阁下对于s-line或Adjacent-station的显示效果哪里不满意呢?当然我也希望在中文维基上有个共识来决定到底该怎么做,英文维基在很多年前已经完成这个问题了。--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6日 (三) 22:53 (UTC)[回复]
原版 Adjacent stations s-line
前一站 广州地铁 后一站
体育西路
1号线
西塱方向
{{start rail box|[[广州地铁]]}}
{{s-inop|[[体育中心站 (广州)|体育中心]]|[[广州东站 (地铁)|广州东站]]方向}}
{{s-line|体育西路<br/>[[广州地铁1号线|1号线]]||#{{广州地铁标志色|1}}}}
{{s-inop|[[杨箕站|杨箕]]|[[西塱站|西塱]]方向}}
{{end box}}
上一站 x15px|link=广州地铁 广州地铁 下一站
杨箕 1号线 体育中心
{{Adjacent stations|system=GZM
|line1=1|left1=杨箕|right1=体育中心}}
上一站   x15px|link=广州地铁广州地铁   下一站
广州东站方向
1号线
西塱方向
{{s-rail-start}}
{{s-rail|title=GZM}}
{{s-line|system=GZM|line=1|previous=体育中心|next=杨箕}}
{{s-end}}
  • (:)回应@小老虎3018:s-line支持多线路显示,线路信息属于铁路车站的重要信息,应该放在信息模版框里,否则的话为什么首班车和末班车这种信息也被要求放在信息框里面?关于{{start rail box}}的停用问题,是我进行标记的,原因是根据铁道专题的议题显示要统一{{s-line new}},{{s-line new}}已经被合并到{{s-line}}了,所以按照专题说法已经完成讨论并且达成共识。而且{{start rail box}}必须立即停用,否则我没法更新{{s-line}}。{{Adjacent stations}}我几天前刚刚更新过,而且这两个模版是同步英文版的,都是经常有人更新和维护的。不知道为什么阁下说这些模版少有人进一步维护。如果是指文档说明文件的翻译问题,很抱歉,这么多年没有人翻译,我会尽快翻译的。--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6日 (三) 22:04 (UTC)[回复]
  • (:)回应@VulpesVulpes825:我觉得如果有必要将邻近车站放在信息模板的话,用Linename、start、pre、next、end那种简单一点的参数就可以了,如果用{{Adjacent stations}}和{{s-line}}那种表格样式显示邻近车站的话会不会略繁杂了一点。

之前看了一下Linename、start、pre、next、end参数的完善情况觉得不是很满意(主要是前后两个车站没有空格或者分隔符),只是现在回应发现V君阁下改动了此参数,我觉得这样简单显示已经足够的了。

以上。Nissangeniss留言2019年2月7日 (四) 05:24 (UTC)[回复]

模版 代码
{{{站名}}}
服务
五羊邨
滘口方向
猎德
文冲方向
警告:条目使用Template:Infobox station中未知参数 "end2"(此信息仅在预览中显示)。
警告:条目使用Template:Infobox station中未知参数 "start1"(此信息仅在预览中显示)。
警告:条目使用Template:Infobox station中未知参数 "start2"(此信息仅在预览中显示)。
警告:条目使用Template:Infobox station中未知参数 "pre2"(此信息仅在预览中显示)。
警告:条目使用Template:Infobox station中未知参数 "Linename2"(此信息仅在预览中显示)。
警告:条目使用Template:Infobox station中未知参数 "Linename1"(此信息仅在预览中显示)。
警告:条目使用Template:Infobox station中未知参数 "pre1"(此信息仅在预览中显示)。
警告:条目使用Template:Infobox station中未知参数 "end1"(此信息仅在预览中显示)。
警告:条目使用Template:Infobox station中未知参数 "next1"(此信息仅在预览中显示)。
警告:条目使用Template:Infobox station中未知参数 "next2"(此信息仅在预览中显示)。
{{Station Infobox
|Linename1 = {{广州地铁路线链接|3|L}}
|start1 = [[天河客运站 (地铁)|天河客运站]]
|pre1 = [[体育西路站|体育西路]]
|next1 = [[广州塔站 (地铁)|广州塔]]
|end1 = [[番禺广场站|番禺广场]]
|Linename2 = {{广州地铁路线链接|5|L}}
|start2 = [[滘口站|滘口]]
|pre2 = [[五羊邨站|五羊邨]]
|next2 = [[猎德站|猎德]]
|end2 = [[文冲站|文冲]]
}}
    • (:)回应@Nissangeniss:, 主要就是因为Linename这些参数使用html直接显示,以后维护会很麻烦的,我现在去看那层代码就会眼花。而且即使我现在好不容易修好了也还是会有隐形Bug的, 比如站名太长的话就NG。其实上用{{Adjacent stations}}真的不繁琐,广州地铁的信息已经由User:Owennson翻译好了,十分感谢他/她的帮忙。用这些模版的好处就是如果需要增加标志或者终点站变了的什么的可以直接一处更改处处都显示。比如阁下举例的内容就可以这样改写。
旧版 新版
{{{站名}}}
服务
五羊邨
滘口方向
猎德
文冲方向
警告:条目使用Template:Infobox station中未知参数 "end2"(此信息仅在预览中显示)。
警告:条目使用Template:Infobox station中未知参数 "start1"(此信息仅在预览中显示)。
警告:条目使用Template:Infobox station中未知参数 "start2"(此信息仅在预览中显示)。
警告:条目使用Template:Infobox station中未知参数 "pre2"(此信息仅在预览中显示)。
警告:条目使用Template:Infobox station中未知参数 "Linename2"(此信息仅在预览中显示)。
警告:条目使用Template:Infobox station中未知参数 "Linename1"(此信息仅在预览中显示)。
警告:条目使用Template:Infobox station中未知参数 "pre1"(此信息仅在预览中显示)。
警告:条目使用Template:Infobox station中未知参数 "end1"(此信息仅在预览中显示)。
警告:条目使用Template:Infobox station中未知参数 "next1"(此信息仅在预览中显示)。
警告:条目使用Template:Infobox station中未知参数 "next2"(此信息仅在预览中显示)。
{{{站名}}}
服务
上一站 x15px|link=广州地铁 广州地铁 下一站
广州塔 3号线 体育西路
五羊邨 5号线 猎德
|{{Infobox station
|name=旧版模版参数
|Linename1 = {{广州地铁路线链接|3|L}}
|start1 = [[天河客运站 (地铁)|天河客运站]]
|pre1 = [[体育西路站|体育西路]]
|next1 = [[广州塔站 (地铁)|广州塔]]
|end1 = [[番禺广场站|番禺广场]]
|Linename2 = {{广州地铁路线链接|5|L}}
|start2 = [[滘口站|滘口]]
|pre2 = [[五羊邨站|五羊邨]]
|next2 = [[猎德站|猎德]]
|end2 = [[文冲站|文冲]]
}}
{{Infobox station
|name=统一版模版参数
|services = {{Adjacent stations|system=GZM
|line1=3|left1=广州塔|right1=体育西路|right1=体育西路|to-right1=天河客運站
|line2=5|left2=五羊邨|right2=猎德
}}
}}

这样子的话只要填写线路和前后站就行了,终点站就不用填写了,这样在未来系统扩建的时候就只需要改一个页面就可以全部调动了,而且可以直接在一个页面添加消歧义。而且看上去也比旧版好看一些。 关于特急和前后站可以使用{{S-line}}的 note, notemid, note2或者{{Adjacent stations}}的note-left, note-mid, note-right。详情可以参照英文版东京站和我在顶上的回复。--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7日 (四) 05:53 (UTC)[回复]

Adjacent stations s-line
上一站 x15px|link=广州地铁 广州地铁 下一站
杨箕
0.1km
1号线
距离起始站0.0km
体育中心
0.2km
{{Adjacent stations|system=GZM
|line1=1|left1=杨箕|right1=体育中心|note-left1=0.1km|note-right1=0.2km|note-mid=距离起始站0.0km}}
上一站   x15px|link=广州地铁广州地铁   下一站
0.1km
广州东站方向
1号线
距离起始站0.0km
0.2km
西塱方向
{{s-rail-start}}
{{s-rail|title=GZM}}
{{s-line|system=GZM|line=1|previous=杨箕|next=体育中心|note=0.1km|note2=0.2km|notemid=距离起始站0.0km}}
{{s-end}}
模版 代码
{{{站名}}}
服务
上一站 x15px|link=广州地铁 广州地铁 下一站
广州塔 3号线 体育西路
五羊邨 5号线 猎德
上一站 中国高速列车 中国高速铁路 下一站
福田 广深港高速铁路 香港西九龙
终点站
{{Infobox station
|name=统一版模版参数
|services = {{Adjacent stations|system=GZM
|line1=3|left1=广州塔|right1=体育西路|right1=体育西路|to-right1=天河客運站
|line2=5|left2=五羊邨|right2=猎德
|system3=China Railway High-speed|line3=廣深港|left3=福田|right3=香港西九龍
}}
}}
而不是在这里探讨合并铁路信息框模板的事,这个事情都已经结束了,而且我也没有偏离讨论。邻近车站属于车站的重要信息,理应存在于信息框内部。--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8日 (五) 16:37 (UTC)[回复]
不是已经有模块:RouteSequence了吗?--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8日 (五) 21:56 (UTC)[回复]
就是不希望使用RouteSequence,要修改连结时很麻烦,要做到将Template:西铁线那样用#switch决定显示不同内容也变得不可能。--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9年2月9日 (六) 06:35 (UTC)[回复]
那就直接修改模快:RouteSequence里面增加switch支持咯。--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9日 (六) 08:02 (UTC)[回复]

大铁的相邻车站

对于这个标题下面可能将会出现的讨论,我只想说几句话。我已经受够了要建立中国大陆的XXX模版,香港的XXX模版,澳门的XXX模版,日本的XXX模版,韩国的XXX模版,建立完成就不再维护和更新引进维基百科最新技术的模版真的就是给后人一个烂坑,中文维基已经没有几个人愿意维护模版了,就不要再开新模版浪费大家的精力了,难道没有听说过重造轮子这个代码开发需要避免的事情吗。请直接统一将相邻车站的放在Infobox station,没有人愿意滚动页面到最底部就是为了一个邻近车站或者新建一个标题就是为了显示一个表格。你们要的任何个性化,包括车站间距和车站图标和快慢站都能用现在{{s-line}}或者{{Adjacent_stations}}实现。我已经不想再去开始讨论英语,日语维基百科10年前就已经搞定的事情了。--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9日 (六) 03:48 (UTC)[回复]

您好,我目前主要编写中国铁路车站(简称大铁)条目。根据近来条目编写的经验,我认为不应该在infobox station模版中使用service参数,理由有下

  1. 中国铁路不强调service而强调line:enwiki的金华站条目的service一栏加入了沪九直通车——真要写完整的话岂不是要有100多行?
  2. service属于强调客运性质的参数。而中国铁路车站种类繁多,除客运站外还有货运站、编组站、会让站等类别的车站;
  3. 不应该在Infobox Station里加入service的大铁包括但不限于:中国铁路、香港西九龙站(毕竟运营模式很CR)、(北)朝鲜铁路、越南铁路等系统

因此,基于对大铁运营模式的考量,在infobox的service参数中加入相邻车站信息是个很奇怪的做法。当然,个人并不是完全反对在在infobox加入相邻车站信息,我认为Linename、start、pre、next、end参数生成的相邻车站效果更佳美观,若能加入站间里程数据参数则更佳好了。回到nissangeiss在讨论一开始便提出的问题,我的看法是:不同铁路业者的运营形式不同,应分类讨论。就中国大陆而言,在运营模式简单的地铁(轨道交通)、或有快慢车/大站车服务线路车站条目中加入service信息自然无可厚非。但对于大铁车站,则有待商榷。MNXANL 贡献 讨论 2019年2月9日 (六) 04:01 (UTC)[回复]

如果阁下觉得觉得中国铁路不强调service而强调line的话,我可以现在立即把{{Infobox station}}的对应标题名称帮阁下改了。用service是为了和line参数区分开和为了方便兼容英语维基而已,本来就是用service写线路前后站具体信息用的非得要字面理解参数名字,我真的无语了。在infobox的service参数中加入相邻车站信息是个很奇怪的做法英语铁路车站信息框, 日语车站铁路信息框, 韩语车站铁路信息框都有邻近车站。Linename、start、pre、next、end参数生成的信息是有严重bug和严重导致未来维护变得十分困难,这个代码必须得在1年以内删除否则整个模版就要超过模版技术限制了,不行我现在就帮你删了,本来这些参数违反模版命名规则。如果觉得奇怪的话为什么金华站条目里面有写邻近车站,如果阁下觉得很奇怪的话那就请把中国国铁所有邻近车站全部删了。说句实话,我只是统一模版而已,你们想怎么放就怎么放,我已经受够了还要在中文维基上讨论英语和日语维基上已经早在10年前就已经达成共识的事情了。--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9日 (六) 04:21 (UTC)[回复]
“非得要字面理解参数名字”?重要术语当然要搞清定义了,也是我提出讨论的目的。如果阁下以前不知道line和service的区别的话,现在也该了解了吧。MNXANL 贡献 讨论 2019年2月9日 (六) 04:36 (UTC)[回复]
如果阁下希望我将service改成lines我无所谓,即使把Station Infobox的兼容全部毁了我也无所谓。如果要这么改请记得区分line和lines,一个是途经线路一个是具体前后站。英文版也是因为防止lines和line多加s而区分的而已。我也可以直接修改模版的说明文档以便解释清楚。--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9日 (六) 04:44 (UTC)[回复]
非得要字面理解参数名字,当然不要字面理解参数啊,比如bicycle当然不会是指车站骑不骑自行车,而是有没有自行车停车处。请看说明文档了解参数具体作用,我之前的文档说明写清楚适用于显示线路前后站而不是服务,标题只是直翻service而已。用service而不是lines也是因为防止有人把line写成lines或者相反导致显示故障。还有我已经修改好了标题,service将会显示线路而不是服务,这样就解决阁下的问题了吧?--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9日 (六) 04:51 (UTC)[回复]
地铁的service当然(也应该)是保持原样的。但对于上述的大铁的相邻车站信息,请使用一个更合理的参数名称而不是“服务”,更不是“lines”。FYI,jawiki车站铁路信息框里的相邻车站为line,使用乗入路線名称,服务线路则包括在条目中的章节隣の駅里;而enwiki的信息框则是service,东亚地区或有混用的情况。“即使把Station Infobox的兼容全部毁了我也无所谓”:我想提醒阁下的是,既然您选择合并这些模版,就应该对其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负责。MNXANL 贡献 讨论 2019年2月9日 (六) 04:57 (UTC)[回复]
我已经完成合并也无意再改,我只是提醒阁下如果修改lines参数可能造成的后果,且告知强行修改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我已经完成这个项目而且我已经无意继续维护这个模版了,我将不会再进行任何修改,也不会对后续任何人的任何修改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负责或者背锅。我也将不再讨论这个问题,反正中文维基讨论了N年连统一线路前后站模版格式都没有在完成共识后进行转换,我也不期望有任何改观。参数名称不会更改,这样保证兼容英文版上游版本,而且我已经说过了请不要字面理解参数名称。如果阁下希望留言请不要ping我,谢谢。--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9日 (六) 05:38 (UTC)[回复]
enwiki上面的车站信息很多是有问题(乃至错误)的。阁下不能因为仅完成兼容就对其产生的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将错就错。我希望zhwiki有个简单、易懂、美观且内容正确的车站信息模版。MNXANL 贡献 讨论 2019年2月9日 (六) 05:52 (UTC)[回复]

────────────────────────────────────────────────────────────────────────────────────────────────────我已经完成模版统一和兼容,这是我最初的目标。我本来想继续维护此模版,但是根据目前讨论我将将不会对此模版进行任何后续维护和更新,越维护越觉得烦。如果阁下认为enwiki上面的车站信息很多是有问题(乃至错误)的,您可以选择去英语维基上更新,而不是在中文维基上抱怨。我不认为目前阁下提出的事情为模版产生的问题,现在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原来在邻近车站的{{Start_rail_box}}内容改写后填入services即可。我不懂为什么如此简单的事情需要如此麻烦的讨论。我只是模版编辑者,我已经完成信息框的编辑以保证其符合模版方针(采用英语参数和全部小写),而且此模版简单,易懂(经过英文维基多年的维护),而且使用sytle和service使得信息框更加美观和直观。作为模版编辑者我不负责条目内容正确。我没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我已经尝试沟通和修改标题名称。这是我最后尝试沟通,我将不再参与此讨论,也不会再进行任何回复,也不认为阁下提出的问题是个问题。我已经决定将我的重心放在统一{{Template:Infobox road}}和翻译{{Template:s-line}}、{{Template:Adjacent stations}},而不是在这种无意义和无前提的讨论。--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9日 (六) 06:28 (UTC)[回复]

(+)同意User:MNXANL的观点,每趟车都写一个相邻车站的话会变成冗余信息,全部写进去的话会变得非常复杂,而且写的话还要考虑货物列车、临时列车、旅游列车等特殊情况以及一些已经停止旅客营运的车站。比如上海站去往南京方向的列车的下一站不一定是上海西站,可能是昆山南站、昆山站、苏州北站、苏州站等。--そらみみ留言2019年2月9日 (六) 04:16 (UTC)[回复]
诶,就是把现在{{Start_rail_box}}的内容更新到s-line然后移动到Infobox这种简单的事情非得要讨论每趟车都写一个相邻车站的话会变成冗余信息,而且写的话还要考虑货物列车、临时列车、旅游列车等特殊情况以及一些已经停止旅客营运的车站。没人让你写具体列车了。英文日语都没写具体列车到中文就变得要不要写所有车我也是醉了。现在就是请阁下把{{Start_rail_box}}的内容改写然后移动到services里面就行了好吗?不要想的那么复杂好吗?能不能不要往线网分离的事情好吗?你真要每趟车都写一个相邻车站,而且写的话还要考虑货物列车、临时列车、旅游列车等特殊情况以及一些已经停止旅客营运的车站的话违反WP:NOTCATALOG, WP:NOTDIRECTORY, WP:NOTGUIDE, WP:NOTTRAVEL的好吗?阁下能不能讨论这种事情的时候先看一看方针好不好?能不能不要光说不动?能不能先将{{Start_rail_box}}的内容移动到{{s-line}}或者{{Adjacent_stations}}这种铁路维基专题已经早就达成的共识? --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9日 (六) 04:32 (UTC)[回复]
可是至少大陆、台湾、日本都是线网分离的啊,英文版的en:Tokyo Station难道不就是把所有列车都列一遍?您当时还说“比如英文版东京站,您想要显示20条线路而且还要显示快速还是普通都可以。用S-line还比目前更要直观,能够显示前后站的站点标志和快慢线,而且理论支持无限量线路。”,我还以为您是要采用这种模式呢。--そらみみ留言2019年2月9日 (六) 05:08 (UTC)[回复]
(!)意见如果按User:そらみみ君的解释,{{Infobox station}}里面的话最好以线路的邻近车站为主吧,同时也不建议{{Infobox station}}用service代码来写邻近车站,这样会让人觉得还要写列车车次/爱称/种别的邻近车站的内容。Nissangeniss留言2019年2月9日 (六) 04:59 (UTC)[回复]
(+)同意看法。但“线路的邻近车站”是否太长?有无更精简的名称?MNXANL 贡献 讨论 2019年2月9日 (六) 05:07 (UTC)[回复]
那就肯定用英文参数,例如用“adjacent”(刚才抱歉写错了) Nissangeniss留言2019年2月9日 (六) 05:29 (UTC)[回复]
(+)同意这是个好主意,但是adjacent必须与service共存,否则如果有人把英语维基上的信息框复制到中文维基上就没有办法显示了。--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9日 (六) 07:48 (UTC)[回复]
(-)反对,抱歉刚刚重新看了参数,如果这样做就要增加7个if,这个不是一个好主意。建议保持使用service并且自己知道这个参数是用来显示邻近车站的。本来参数名称就不需要完全按照字面意思解释。这是我的最终回复,祝各位讨论愉快。请记住如果需要修改参数请一定要在沙盒中做完测试,如果出错请立即回退。请不要在模版中直接编辑,您的每次修改都会强制服务器刷新使用此模版的13000条目的缓存,频繁这样做十分危险也十分不负责任。--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9日 (六) 07:58 (UTC)[回复]
(:)回应我只说您想要显示20条线路而且还要显示快速还是普通都可以,我只是表达了s-line可以做到这个事情并且给阁下看一个例子。我从来没有说过请写上所有线路,而且支持全部路线违反WP:NOTCATALOG, WP:NOTDIRECTORY, WP:NOTGUIDE, WP:NOTTRAVEL,能否各位在讨论的时候根据常识和考虑方针?各位提出的所有问题都可以用WP:NOTCATALOG, WP:NOTDIRECTORY, WP:NOTGUIDE, WP:NOTTRAVEL中的任何一条结束讨论。我已经无意继续和各位讨论这个问题,我已经完成我的目标。反正中文维基讨论了N年连统一线路前后站模版格式都没有在完成共识后进行转换,我也不期望有任何改观。还有这样会让人觉得还要写列车车次/爱称/种别的邻近车站的内容违反WP:NOTDIRECTORY,维基百科不是目录,请阁下在写这句话之前先参照方针。还有我已经说过了, lines已经用于防止有人把line写成lines,强行修改将会直接破坏多个兼容,请根据User:MNXANL的说法,修改参数请对模版负责,也请阁下在选择修改参数时开启讨论以便得到共识。我将不再参与此讨论,也不会再进行任何回复,祝各位讨论愉快。--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9日 (六) 05:41 (UTC)[回复]

目前而言无共识。日后在大多数情况下,我倾向于不在大铁车站中使用/或在条目模版避免使用service模版。这是最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法 MNXANL 贡献 讨论 2019年2月9日 (六) 09:18 (UTC)[回复]

  • 既然V君说到已经尽力调整了我也不想说什么,不如先暂时搁置改邻近车站参数,然后待{{Adjacent_stations}}以及{{S-line}}模块中的铁路系统完善再决定(毕竟这个又是要花费很长时间),反正我调整广州地铁车站模板信息已经够烦的了。也不想又调整一个参数就要去所有车站调一遍(例如Type参数改为structure参数)。Nissangeniss留言2019年2月9日 (六) 09:27 (UTC)[回复]
  • User:MNXANL对于阁下一定要完全字面理解参数,我表示难以理解和十分失望。参数名称只是便于人类解读,参数名称只需要意思相近即可。我已经解释过英语维基使用service而不是lines是因为linesline的防呆参数,并且也是一些旧模版兼容参数。而且我也已经在说明文档说明此参数用来显示线路前后站信息。就像bicycle是用来显示自行车停放设施的信息而不是字面理解车站有没有自行车或者车站骑不骑自行车。阁下在不读说明文档就直接开始讨论真的是侮辱各个语言维基上维护模版模块的所有模版编辑者。还有,请阁下理解清楚模版和参数的区别。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一个1、把{{start rail box}}的代码改写 2、把它移动到service这种简单的事情要扯的这么麻烦。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还需要再解释这个简单的事情,真的浪费时间和精力。如果阁下认为倾向于不在大铁车站中使用/或在条目模版避免使用service模版,那也请阁下顺便将所有邻近车站信息都可以删除,毕竟这两个东西是一回事。还有User:Nissangeniss,{{Adjacent_stations}}以及{{S-line}}模块已经完善,各个铁路系统需要阁下自己去编辑而不是叫模版编辑者,我们只负责模版和模块本身的工作而不是负责子文件信息是否正确。还有您也不需要调整type参数,这还是会正常显示的,我将会在2019年内写出自动机器人完成旧有参数转换和将所有放在模版外面的{{start rail box}}和{{S-line}}自动放在模版内部的,这种重复劳动就交给机器人吧。那么也祝各位编辑愉快。--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10日 (日) 03:27 (UTC)[回复]
Service和line确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NYP的infobox里面列举了一堆XX号列车而不是简单地写出东北走廊和帝国走廊的邻接站。另外{{start rail box}}作为导航模板,不知阁下一定要将其放在模板内的用意何在。MNXANL 贡献 讨论 2019年2月10日 (日) 05:19 (UTC)[回复]
User:MNXANL那就这样把,我现在测试adjacent参数,在使用adjacent参数的时候标题会显示邻近车站,并且会有。阁下可以在这里查看例子,如果阁下愿意妥协的话我就提交编辑申请了。还有我在说{{start rail box}}是指其主模版和其所有配套模版生成的信息,比如我说{{s-line}}的时候是指s-line模组和其全部配套模版,毕竟每次列举所有模版极为繁琐。邻近车站属于车站重要信息,理应放在信息框内。如果阁下觉得不应该的话我就得要开删除首末班车和车站服务参数讨论了。--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10日 (日) 06:10 (UTC)[回复]
(+)同意这个方案,其他细节可以以后再说。MNXANL 贡献 讨论 2019年2月10日 (日) 16:40 (UTC)[回复]
完成已经提交修改申请。--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10日 (日) 19:04 (UTC)[回复]

关于统一铁路车站信息框模版

已解决
本项目最初目的已经完成,已经无需在互助客栈讨论继续。有些暂时放弃兼容模版将会继续进行。如果还有其他事宜请前往模版讨论页。--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8日 (五) 21:13 (UTC)[回复]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已完成兼容,已经请求重定向

已完成兼容,已重定向

不兼容直接重定向

不兼容正在手动处理转换中

已提交至机器人作业申请以便自动转换

已经提交删除

完成删除

暂时放弃兼容


我已经翻译完毕Template:Infobox station。这个是英文维基百科上的Infobox station,但是包含很多英文版没有的功能和修复了英文版上的一些bug。我目前兼容进度请查看已完成兼容一栏。我将会在未来2个月完成所有铁路车站信息框模板合并和绝大部分参数的兼容。届时因为以上模版应用在总共1万以上页面需要征求各位的意见。还有毕竟我也是个学生,兼容速度和回复各位意见不会很快,请见谅。 --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2日 (六) 04:21 (UTC)[回复]

更新,我已经完成绝大多数模版的兼容了。我目前考虑暂时放弃Template:Infobox London stationTemplate:Infobox_New_York_City_Subway_station的合并。特别是纽约地铁站需要更长时间的合并,但我这个月将不会再有空余时间忙这个事情。我会在3月份的时候重新开始合并。十分感谢各位的支持。如果可以的话请前往页面存废页加快Template:Infobox China railway station的合并,谢谢。 --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3日 (日) 17:46 (UTC)[回复]

更新,正在等待管理员完成Template:Infobox China railway station的重定向和将Template:Infobox station进行全保护。在重定向完成后意味着本项目完成了预定计划。这也意味着本讨论将会关闭。目前功能和兼容性都是差不多是90%,有些参数比如街道图因为已经有wikimap就不再支持了。所以如果有建议或者需求请尽快提出。请在阁下的建议或者需求前使用{{ping|VulpesVulpes825}}提醒我,我将不会频繁查看此讨论了。--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4日 (一) 00:42 (UTC)[回复]

更新, 看样子管理员还在放春节。我也就不再等待了。我目前希望能进行其他项目而不是继续填这个10年大坑。我会在此留言后的24小时后关闭此讨论并且进行存档。--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8日 (五) 16:26 (UTC)[回复]


(+)支持,我精神上支持你。这个早就该统一了。 --船到桥头自然卷留言2019年1月15日 (二) 18:43 (UTC)[回复]
(+)支持,光从动态上看到修修弄弄看了都头痛-- 康宇摇头2019年1月15日 (二) 18:45 (UTC)[回复]
(+)支持,这样更有利于维护模板。David290留言2019年1月15日 (二) 18:57 (UTC)[回复]
(*)提醒,香港铁路站点,建议和相关的编辑社群商讨下,我看了一下测试例子,已经发现一些数据丢失的情况。对于特化的很严重的相似功能子类模板,不要蓦然合并,或者需要详尽的兼容和功能取舍,除非子类和计划的总类的功能与参数几乎重合。——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9年1月16日 (三) 03:17 (UTC)[回复]
(:)回应, 能否告诉我具体哪里有数据丢失,除了我已经在讨论页上已经声明不再支持的参数。这样以便我进行修改。 --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1月16日 (三) 03:25 (UTC)[回复]
(+)支持:标准化任重而道远Alancrh留言2019年1月16日 (三) 07:08 (UTC)[回复]
(+)支持:感谢贡献。--dqwyy (talk) Guihai Fengyin 2019年1月16日 (三) 23:45 (UTC)[回复]
(*)提醒如果要进行模板更新这么大的事,请记得主动提出。像我这样只要是铁路车站,不管哪里的火车站、地铁站都能找到我的踪影,对于更换模板非常敏感。我可不想我辛苦建立起来的条目推倒重来。数量多的话就兼容,数量少的就重定向吧。对了,请在模板里的建议移动加上<noinclude>的字样,不然移动模板直接出现在条目就很奇怪了。--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9年1月16日 (三) 16:02 (UTC)[回复]
(:)回应 我已经主动在各个模版和互助客栈提出,铁路计划因为已经在目录显示不活跃而不再上面提出。请仔细看我上面的工作进程,我是会兼容数量多的模版的。对于忘记加<noinclude>,这是我的问题,十分抱歉。--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1月16日 (三) 16:31 (UTC)[回复]
(:)回应 User:owennson,我理解你要求要主动提出的意思,但现阶段我还没有完成全部兼容,我会在正式在页面存废讨论上提出删除/合并请求的时候根据英语维基百科模版讨论和中文维基百科页面存废讨论的规定提醒您的。这也是为什么我现在使用的是 建议合并模版而不是申请删除/合并页面模版。但是再一次感谢您的关心,希望我们能共同努力完成中文维基百科铁路专题的规格,模版统一化。--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1月16日 (三) 20:52 (UTC)[回复]
(+)支持,希望能够引入香港地铁的livery,或许可以考虑支持样式编辑,如{{Infobox road2}}(新英维道路模板)这样,不过得花时间研究就是了(另外请重新恢复linecolor参数,很多吉隆坡地铁都有使用,现在成为废参数了)。个人更改了GA的上海站,无大问题 angys 2019年1月17日 (四) 08:29 (UTC)[回复]
(:)回应,我会尽全力支持livery。但暂时不考虑支持linecolor, 主要是因为services的s-line已经能显示线路颜色了。 比如吉隆坡中央车站, 顶上有线路颜色标示,途经线路也有颜色标示,服务还有颜色,如果在支持linecolor我觉得过于花花绿绿了(我之前一个沙盒版本尝试支持,真的会很乱)。而且linecolor只支持6个,如果超过6个就没办法了。综上所诉,我强烈反对支持linecolor。(如果真要支持也只会变成从service的s-line调取颜色自动显示而不是手动显示)--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1月17日 (四) 18:46 (UTC)[回复]
@VulpesVulpes825如果不支持linecolor的话,恕我(-)反对,这样很多页面都会出错;除非有其他地方输入路线颜色参数,而且能全部在车站名的下面显示(那时我会把linecolor作为该参数的alternative name)。Sæn请支持特色列表评选 2019年1月20日 (日) 03:53 (UTC)[回复]
还有,我刚看过Template:香港铁路车站/testcases,字体效果显示得不好(底色白色,文字也是白色),建议保留设定站名字体颜色。Sæn请支持特色列表评选 2019年1月20日 (日) 04:01 (UTC)[回复]
(:)回应U:Sanmosa,我支持linecolor的话,最多能做到Template:Infobox StationTemplate:Station Infobox的那种感觉。还有字体效果我打算通过模块自动根据背景色决定是白还是黑,这需要我学习Lua语言。别太着急,学习一个新的Lua语言没那么快的。--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1月20日 (日) 18:48 (UTC)[回复]
@VulpesVulpes825这样我觉得可以接受,(+)支持;还有引入这个参数是应该把那个代表停站的圆圈去掉(我指我在Template:Infobox_Station/doc#多系统换乘车站看到那个),这种显示路线颜色的做法本来就不一定要有圆圈,linecolor参数的显示是在近期才演变得像香港铁路车站模板那样。Sæn请支持特色列表评选 2019年1月20日 (日) 23:37 (UTC)[回复]
@VulpesVulpes825我加入了对namecolour参数的支持,之前凡底色有颜色都设定字体颜色为白色,有些情况下会很难看(例如黄底白字);现在可以自己设定字体颜色,namecolour参数留空的情况下看看有没有填写livery参数(就是像未加入namecolour参数之前一样)。ΣανμοσαThe Trve Lawe of free Monarchies 2019年2月3日 (日) 04:52 (UTC)[回复]
(:)回应@SanmosaUser:Sanmosa 我主要是想根据这个网站的想法写个自动模块的,目前是在进行中。为了防止难看的问题,我对阁下增加的namecolour表示支持和感谢。--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3日 (日) 04:59 (UTC)[回复]
(:)回应, User:*angys*/A我决定支持livery, 因为日本和韩国铁路车站模版有公司色设定。虽然公司色肯定得要在以后使用style参数,但我觉得让每个站点都建立一个样式模版就为了个颜色有点太麻烦了。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找到如何自动根据背景色来决定字体颜色是黑还是白的代码了,之前不支持的原因主要就是这个字体问题。--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1月18日 (五) 01:52 (UTC)[回复]
(:)回应,之后日本车站的公司色跟文字色是要手动转换吗?Mittermeyer ~比菲德氏菌的呢喃~ 2019年1月19日 (六) 02:48 (UTC)[回复]
公司色暂时无需转换,但强烈建议日后使用style来进行公司色设定,比如Template:Amtrak style。这样如果阁下想要修改公司色的话,只要修改公司色模版,所有信息框都会一起支持,不像现在需要一个个手动修改。文字色将不再支持,我将会写一个自动模块根据背景色判断是否使用白色还是黑色字体。--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1月19日 (六) 05:18 (UTC)[回复]
(:)回应,我其实不太认同全面统一模板。日韩的车站资讯模板的建立本来是方便直接从日维韩维复制翻译而专门建立的,而且内容比Template:Infobox station要丰富得多。我亲自建立的日韩路线模板的原因也一样。除非新模板可以让我继续以原有编码进行编辑而显示上不会有影响,不然我会反对这样的做法。--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9年1月19日 (六) 02:59 (UTC)[回复]
(:)回应,User:owennson,目前兼容日本车站资讯模版的兼容进度是还在进行中,这里是目前兼容进度(注意:现在显示的内容还属于开发中,不代表最终效果),公司色和所有线路都将会在最终版本予以保留。Template:Infobox station中文版本目前支持的信息比阁下想象的要多也比您的日韩车站资讯模板支持的多,我会在完成兼容后更新支持文档以便显示所有支持参数。新模版虽然支持老参数和日语原版的日语参数以便阁下直接复制黏贴,但为了日后维护阁下应该修改至新参数进行编辑而不是原有参数,我会在完成兼容和文档翻译后提供翻译指南的。说到底,其实阁下应该在开始翻译的时候就应该考虑直接在原有模版增加这样的参数检查而不是直接新建模版,我只是在完成英语维基百科几年就完成的统一而已。Template:Infobox station支持显示同站点复数线路和不同公司线路,显示位置等更多信息。我会协助阁下将前后站使用Template:S-line或者Template:Adjacent_stations显示前后站的。英文维基也正在迁移前后站信息从Template:J-rservTemplate:J-route到s-line。 --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1月19日 (六) 04:17 (UTC)[回复]
问题在于,为了方便起见将车站模板复制黏贴日维韩维的人数不少,不只我。将来加入的新手很有可能也会这样做,结果就是又创建了跟Template:日本车站资讯非常相近的模板。永久兼容旧模板原始码是必须的。--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9年1月22日 (二) 05:50 (UTC)[回复]
(:)回应User:Fferic这也是我们需要尽快统一铁路车站信息框然后将线路用Template:S-line或者Template:Adjacent_stations改写。比如英文版东京站,您想要显示20条线路而且还要显示快速还是普通都可以。用S-line还比目前更要直观,能够显示前后站的站点标志和快慢线,而且理论支持无限量线路。User talk:そらみみ, Template:Infobox station已经翻译完了,我想你指的是Template:Infobox station/doc,说明文档要等到兼容完成才会继续翻译,因为我都不知道我还要兼容多少东西,目前兼容的内容使得中文版比英文版多一倍的字符量。
(:)回应:可是英文版这个并没有现在的显示方法直观啊,而且把车站编号都放在顶上,哪个号码对应哪条线路还得慢慢找。另外我说的线路不是快速普通这种,显示快慢车之类的写在页面最底下就可以了。不同的线路就是类似File:JREast-Tohoku-main-line-JU01-Tokyo-station-sign-20171209-143821.jpgFile:JREast-Keihin-tohoku-line-JK26-Tokyo-station-sign-20170824-182019.jpg上面显示的这些不同信息,包括相邻车站、车站编号、线路颜色之类的。还有就是提一点意见,就是统一也不一定就是要统一成英文版的样子。--そらみみ留言2019年1月19日 (六) 20:38 (UTC)[回复]
(:)回应User:そらみみ 英文版东京站的信息模版框还有个commuter service,默认是隐藏的,点击开来的话除了车站编号,相邻车站、相邻车站编号和线路颜色都有显示。如果要显示当站编号的直接在s-line模版里面写好就行了。 --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1月19日 (六) 21:13 (UTC)[回复]
(:)回应,等我有空的话我也可以做个File:JREast-Tohoku-main-line-JU01-Tokyo-station-sign-20171209-143821.jpg和这个一摸一样的站点模版。--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1月19日 (六) 21:15 (UTC)[回复]
(:)回应:我的意思是把这一块板上的资讯都集中在一处比较好,而不是像英文版一样把运营公司放在一起,下面把路线名称抽出来放在一起,然后车站编号也抽出来放在一起,最后相邻车站的资讯又放在下面,路线少的话还可以接受,多了的话可读性就变差了。而且英文版因为是拉丁字母,看起来还不那么费力,中文全是汉字,堆在一起就密密麻麻的。--そらみみ留言2019年1月20日 (日) 06:06 (UTC)[回复]
(:)回应,您的意思是我在服务底下放置和File:JREast-Tohoku-main-line-JU01-Tokyo-station-sign-20171209-143821.jpg一样的前后站然后在下发显示具体服务路线?--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1月20日 (日) 18:48 (UTC)[回复]
(:)回应:您是不是打错字了?我不是很理解您表达的内容。我想表达的就是在服务底下把File:JREast-Tohoku-main-line-JU01-Tokyo-station-sign-20171209-143821.jpg当中显示的路线名称(色彩)、该站车站编号、相邻车站分门别类放在一起,简单的说就是把现在东京站用的模板当中,停站路线下方关于各条路线的显示方式搬过去。--そらみみ留言2019年1月21日 (一) 01:59 (UTC)[回复]
(:)回应User:そらみみ@そらみみ真的十分抱歉打错字了,我的意思是内嵌日本车站模版,然后模版能够显示和File:JREast-Tohoku-main-line-JU01-Tokyo-station-sign-20171209-143821.jpg一摸一样的布局和样子,然后底下显示具体路线。--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1月24日 (四) 23:54 (UTC)[回复]
(:)回应User:Liuxinyu970226, 有,且正在进行中。--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1月24日 (四) 23:54 (UTC)[回复]
(:)回应User:Liuxinyu970226,我重新考虑了一下,还是不合并了,中文维基上只有11个条目使用此模版,我过段时间手动替换后就直接重定向了。--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1日 (五) 04:32 (UTC)[回复]
顺带又标记了一个Template:Infobox Station 1。--Liuxinyu970226留言2019年1月28日 (一) 07:20 (UTC)[回复]
现在你可以安全地移除Template:Infobox Station 1。使用这个模板的条目很少,我已经全部替换完了。--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 今天, 03:29 pm (UTC+8)

(-)反对,这样有特色不好吗,干嘛要统一车站模板信息?Nissangeniss留言2019年1月16日 (三) 07:19 (UTC)[回复]
(:)回应, @Nissangeniss统一车站模版便于维护,请看一下上面的铁路车站信息框模版,很多都是其他维基人复制黏贴其他语言模版,然后常年失修。很多模版早就在其他语言已经被淘汰掉了。但是请记住统一模版绝对不是剥夺站点特色。Template:Infobox station支持外接样式模版,使用style就可以。这个参数可以定制化大标题背景色,字体色和标题颜色。您可以在例子1例子2中可以看出。Template:Infobox station也支持全定义大标题的所有内容,使用custom_header就可以 (我也正在理解Custom Header的用法,英文版本的Infobox station没有给出用法)。使用这两个参数可以达到全域设定,只要更改模版颜色全部对应Infobox都可以同步更改。如果根据需要我可以保留livery参数以便让Infobox显示单独站色。--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1月16日 (三) 08:09 (UTC)[回复]
福州地铁段落

(+)支持从程式开发的角度来讲,标准化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和难度。~ viztor 2019年2月2日 (六) 05:48 (UTC)[回复]
  • (!)意见:目前唯一影响本人关于统一模板意见的因素只有[新模板的]美观度。以现使用该模板的广州站为例,提出以下意见:1、国铁图标移动至模板标题的最左侧或最右侧,现有样式有种火车站门前CR隶书站名的“美态”;2、模板标题下方的“客运站”(以及某些地铁的“地下车站”)下移至其他信息,如“等级”一栏处。MNXANL 贡献 讨论 2019年2月3日 (日) 15:40 (UTC)[回复]

@VulpesVulpes825,话说Template:Infobox GB stationTemplate:Closed London stationsTemplate:Infobox 蒙特利尔地铁Template:Infobox UK stationTemplate:Infobox station BLRTemplate:Infobox Station FrancaiseTemplate:Infobox Italy stationTemplate:Infobox jra Station、你会否处理掉?也许还有更多,只要在维基搜寻框输入“Template: Infobox station”(注意空格),将会发现更多未有人发现的模板。--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19年2月4日 (一) 11:01 (UTC)[回复]

  • @owennson,我在顶部更新了处理中的模版,除了和英国有关的以外其他全部要么删除要么在手动替换后删除。很多没有发现的模版很多要么已经没有条目使用了要么就50条左右条目在使用,没有必要为了使用量如此少的模版做兼容了。如果阁下会在将来从英文维基上翻译英国车站的话我会尽快完成模版兼容的。 --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4日 (一) 13:12 (UTC)[回复]

(!)意见:作为Template:Infobox_Gare_Francaise的主要更新及使用者,本人原本有计划在后期在模板内增加更多的内容,比如车站行李寄存处信息、商业亭信息、车站客流量法国铁路网路内排名等。本人表示如果能够顺利完成兼并的前提下我可以接受,但就目前来看,兼并可行性不大,而即使是手动转换,其效果也不尽人意。比如阁下在更换巴黎东站的模板后,顶端的logo跑到了最右边,原有的车站内的"轨道跨越设施"、"车站开放时间"、"窗口开放时间"和"自动售票设施"等信息全部被删除(或无法显示),经停的列车种类被列入"换乘交通",而原有的换乘交通工具也全部混成一团。-- AirScott (留言) 2019年2月4日 (一) 17:06 (UTC)[回复]
(*)提醒:再加一句,本人2016年初开始编写法国各铁路车站,且最初都是使用的Template:Infobox station ,比如埃尔蒙-欧博讷站。后期发现该模板很多信息无法针对法国铁路,尤其是在换乘交通工具以及一些车站设施的细节上。考虑到Template:Infobox station的参数修改存在较大的难度和风险,本人于2018年初在原Template:Infobox_Gare_Francaise的基础上大规模修改,随后将该模板手动应用于此前建立的法国铁路车站条目并添加各类信息,截止目前已完成220多个。现若冒然兼并或删除模板必将使我一年来的成果付诸东流。鉴于法国铁路车站上的一些特殊性,以及今后可能出现的因法国国家铁路系统改革而产生的多家分站等局面,望阁下再多加考虑,谢谢。-- AirScott (留言) 2019年2月4日 (一) 18:08 (UTC)[回复]
(:)回应, @AirScott,所以我在上面说会手动变更后删除,不行我可以用AWB帮你快速批量修改。而且现在法语版上的模版删除和修改了了很多参数,以至于现在和Infobox station基本一致,直接根据翻译指南变更就行了。多家分站的问题可以在现在的Template:Infobox station通过s-line或者Adjacent station解决。阁下所说的"轨道跨越设施","窗口开放时间","自动售票设施",“停靠列车”,“商业亭信息”,”行李寄存处信息“等等的参数早就已经被法语版模版给淘汰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支持早已被淘汰的参数原因。客流量信息和排行都是有参数也支持用Template:Rail pass box进行无限叠加的。摆脱阁下能不能至少让您自己的模版随着法语版更新一下呢,再怎么样好歹写个说明文档也行。自己不更新还要强行叫别人兼容,我也不想说什么了。这就是为什么我要统一模版的原因,就是为了防止重造轮子这种增加维护成本的东西。我已经算十分好心的尝试将经停的列车种类列入"换乘交通“了,如果根据法语版模版我本来应该是直接删除的。换乘交通的话我后面的合并就帮你用plainlist添加好了。也请阁下根据共识使用统一模版,谢谢。--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4日 (一) 22:02 (UTC)[回复]
(:)回应, @AirScott还有建议阁下在编写线路的时候参考一下英文版改写一下,阁下现在的版本太乱了,根本不知道前后站是什么。里面一堆的span,这些都可以弄成一个模版的。--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4日 (一) 22:29 (UTC)[回复]
(:)回应, @AirScott以后的更改差不多会和马恩拉瓦莱-谢西站一样,连接公交并入其他服务,"轨道跨越设施","窗口开放时间"、"自动售票设施"、“停靠列车”、“商业亭信息”、”行李寄存处信息“参数根据最新的法语版车站信息框直接删除,经停列车并入连接线路。我目前帮你放在最顶上,User:MNXANLUser:SCJiang之前提议将铁路标志放在右边,所以我才放在右边,如果阁下不喜欢的话我就放在正上方了。我差不多一个月内全部改掉,200个条目改起来很快的,如果你我一起改的话会更快。由于只有200个条目统一模版就不兼容了,再兼容下去就要超过模版限制了,而且在中文版的模版本来就不应该使用法语参数。--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4日 (一) 23:24 (UTC)[回复]
(:)回应@VulpesVulpes825本人使用Template:Infobox_Gare_Francaise的目的就是为了添加一些Template:Infobox station当中没有的内容,"停靠列车"和"换乘交通"分别对应法语版当中的services和correspondances。不过话又说回来,既然阁下认为中文版的模板不应该使用法语参数,那为什么法语版没有的内容中文版也必须删除呢? -- AirScott (留言) 2019年2月4日 (一) 23:44 (UTC)[回复]
(:)回应@VulpesVulpes825算了,阁下慢慢改吧,就当我之前一年没有在维基出现过。头顶上的logo可以不用加了,看着别扭 -- AirScott (留言) 2019年2月4日 (一) 23:54 (UTC)[回复]
(:)回应@AirScott既然阁下认为中文版的模板不应该使用法语参数,那为什么法语版没有的内容中文版也必须删除呢,很抱歉,我没有懂阁下的意思。法语版当中的services和correspondances对应中文版和英文版的services和other_services参数。我没有阻止阁下编辑和建立新的条目,也鼓励阁下能够继续编辑维基百科。统一模版极大降低维护成本和难度也便于其他维基人进行编辑。更况且阁下的模版没有模版说明文件来说明如何使用模版,这极大增加了其他维基人的编辑难度和维护难度。阁下在Template:Infobox_Gare_Francaise新增加的内容,比如“商业亭信息”,”行李寄存处信息“,"自动售票设施",与WP:NOTDIRECTORYWP:NOTGUIDE冲突,您可以在此处了解详情。我将会尽快完成模版统一,也感谢阁下的理解。--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5日 (二) 01:00 (UTC)[回复]
(:)回应@VulpesVulpes825法语版里面"铁路车站"和"地铁车站"并没有使用相同的模板,一些地区的轨交系统也有匹配有相应的模板,比如蒙特利尔。所以本人认为统一模板的必要性还有待进一步商榷。至于新增内容,本人将考虑全部迁移至维基学院维基导游维基教科书中 -- AirScott (留言) 2019年2月5日 (一) 19:47 (UTC)[回复]
(:)回应@AirScott我刚刚看过法语版里面"铁路车站"和"地铁车站"模版,Template:Infobox station支持法语地铁和铁路车站模版。Template:Infobox station是可用于火车、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巴士、多式联运等的通用铁路车站信息框模板,这样便于维护。关于Template:Infobox 蒙特利尔地铁我已经前几天列在上方的工作进度中了,将会在转换完后手动删除。统一模板的必要性已经在上方讨论有多人解释过了,我在此不再复述了。关于新增内容,十分感谢阁下根据WP:NOTDIRECTORYWP:NOTGUIDE方针决定迁移至维基导游中。--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5日 (二) 20:31 (UTC)[回复]
(:)回应@VulpesVulpes825我没说中文版的Template:Infobox 蒙特利尔地铁,而是法语版的Modèle:Infobox Transport en commun de Montréal法语Infobox Transport en commun de Montréal。除了蒙特利尔地铁外,法语版的轨道交通类条目模板主要包括铁路车站法语Modèle:Infobox Gare地铁车站法语Modèle:Infobox Station de métro两种,并没有统一。在法语铁路模板的讨论页法语Discussion_modèle:Infobox_Gare#Gare_routière当中,模板主要创建维护者也要求铁路车站不能与地铁车站模板混淆使用。当然,各个语言版本要求不同,作为半个程序员本人也理解模板维护工作的难度,如果大家都支持统一所有轨道交通车站的中文模板那我也只能接受,以前的努力就算白费咯。关于新增内容,因很多模板在维基导游中无法使用,本人决定放弃迁移 -- AirScott (留言) 2019年2月6日 (三) 00:54 (UTC)[回复]
(:)回应@AirScott我的意思是作为通用模版没办法添加这类信息,但并没有阻止阁下用其他方法添加这类信息。阁下可以选择直接将这些信息写入条目。我建议阁下可以用embedded参数套嵌其他模版。阁下可以考虑建立一个法国车站信息模版然后在条目中嵌入进去。这样的好处可以讲一些繁琐内容交给switch,比如轨道跨越设施直接填1就能显示对应图标。这样子既便于统一模版更新维护也可以增加定制化信息。--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6日 (三) 23:04 (UTC)[回复]

  • 希望能够优化一下Linename、start、pre、end系列参数的显示,现在的样子看上去不太好,例如这个。不过好像Linename要被弃用了,可能是因为支持的线路数有限吧。我是觉得可惜,因为我觉得这样显示服务信息蛮不错的。不过应该有更好的方式以同样的外观呈现Linename系列参数的信息的。--№.N留言2019年2月5日 (二) 05:48 (UTC)[回复]
    • @Liu116,主要是这个支持是临时的,未来都应该变成s-line或者Adjacent station版本,比如阁下的所指的体育西路站英文版,就是用s-line改写的,更加漂亮和整洁。--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5日 (二) 16:41 (UTC)[回复]
      • 不过s-line和Adjacent stations好像都不支持区间距离的显示,这也是一个问题。我提Linename参数的问题更多的是个人喜好吧,毕竟多次阅读广州地铁相关条目,我感觉以前那种显示更好看,不过确实在可扩充性方面还是s-line更好一些。现在Infobox station所支持的linename数量毕竟有限。--№.N留言2019年2月6日 (三) 05:17 (UTC)[回复]
    • @Liu116,@owennson,@Yveltal, 关于车站区间问题可以有以下解决方案:1、关于s-line的话要不直接写在note里面以便在前后车站显示车站距离?2、关于Adjacent station的话,要不直接写在note-left和note-right里面?3、未来我打算在Adjacent station提供开关,在没有填写前后车站间距参数并且自动填写参数为是的话会尝试自动根据前后车站条目内的坐标维基元数据来计算直线距离,这个挺麻烦的,估计半年搞不定。关于Linename显示问题,我将前后站的text-align从日韩版本的靠中间变成靠两边,应该好看一些了。-- VulpesVulpes825 (留言) 2019年2月6日 (三) 21:15 (UTC)[回复]
Adjacent stations s-line
上一站 广州地铁 下一站
杨箕
0.1km
1号线
距离起始站0.0km
体育中心
0.2km
{{Adjacent stations|system=GZM
|line1=1|left1=杨箕|right1=体育中心|note-left1=0.1km|note-right1=0.2km|note-mid=距离起始站0.0km}}
上一站 广州地铁 下一站
0.1km
Template:GZM lines
距离起始站0.0km
0.2km
{{s-rail-start}}
{{s-rail|title=GZM}}
{{s-line|system=GZM|line=1|previous=杨箕|next=体育中心|note=0.1km|note2=0.2km|notemid=距离起始站0.0km}}
{{s-end}}

  • 关于变量兼容的一些疑问。仔细查看的源代码,发现主编直接在相同模板将相应的中文变量兼容至英文版本。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在目前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后期难以维护的问题。与大众认知不同。维基百科的模板语言非常反人类。特别是在alias变量这一方面。会导致大量的{{{{{{{导致可读性与lisp相当。然而lisp至少是一个数学上优美的语言。建议能否将功能和展示性的东西写在一起作为core。为了兼容所做的直接加一层然后调用核心组件?欣赏主编所做的努力💪。~ viztor 2019年2月6日 (三) 16:02 (UTC)[回复]

本讨论已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2020年

火车站前地铁站/轻轨站/单轨站

面对这些条目,我们是否应该把火车站/高铁站和地铁站/轻轨站/单轨站分开?比如说地铁站/轻轨站/单轨站另开新段落,另设一个独立的infobox station模板等(类似日本的处理方式)。台北车站高雄车站新左营车站新乌日车站、大陆各大车站等都可以考虑。--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20年11月12日 (四) 13:08 (UTC)[回复]

Infobox station站名带不带站字?

如题。之前受香港影响,我在北京和天津等编辑地铁站名时都删去了站字,但到了上海时遭到User:Yveltal的回退,并要求我把全部站名恢复带站字,还要求其他城市的地铁跟随。就此事我觉得应该由全体人员决定,看看大家的看法如何。火车站前地铁站/轻轨站要另外处理。pingUser:Howard61313User:N509FZUser:Hat600User:春卷柯南User:KasugaUser:*angys*User:そらみみUser:PainjetUser:Datou 1996User:RedAstrayUser:AirScottUser:慕尼黑啤酒User:Johnson.Xia--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20年10月14日 (三) 04:02 (UTC)[回复]

据目前观察,大陆几乎全部城市地铁都带有站字,深圳除外,香港在我改了一些前不带站字,澳门不带,台湾带,日本带但不用英译站名,韩国中文站名带英文站名不带Station,新加坡不带,马来西亚带,美国纽约地铁不带,波士顿地铁中文带英文不带。--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20年10月14日 (三) 04:13 (UTC)[回复]

我建议你把铁道用户都叫出来,然后让他们看看各位的需求。 --无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10月14日 (三) 04:08 (UTC)[回复]
我倒是觉得车站编号完全不应该在name相关参数出现。早就有station code参数了,而且还在adjacent station重复了一遍,不应该再加在name参数了。车站编号远没有站名重要。--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20年10月14日 (三) 04:59 (UTC)[回复]
有没编号不重要,重点是编号不应在站名栏出现。--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20年10月14日 (三) 07:12 (UTC)[回复]
我倾向不加“站”、“车站”等字,原因是不同的站都有不同的后缀,不加的话有利于格式统一。另一方面,我顾虑中国大陆常见的“站站”问题:设某车站名为“XXX站站”,在排除具后缀机能的“站”字后(仅显示“XXX站”),也不会造成违和感(对,我确实觉得“站站”很违和,而且很不中文)。SANMOSA SPQR 2020年10月15日 (四) 06:00 (UTC)[回复]
User:Sanmosa,起初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Yveltal呛我说地铁出口才是标准,或是Infobox station的范例为标准,不以范例格式写的条目都是错的这种态度。我拿他没办法只好依了。不过站站的问题并非中国大陆独有,韩国的首尔站站改名首尔站好像也是不久前的事。--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20年10月15日 (四) 06:34 (UTC)[回复]
他凭甚么认定“地铁出口才是‘标准’”?我甚至觉得他所谓的“标准”并不存在,反正Infobox station的范例是可以改的。SANMOSA SPQR 2020年10月15日 (四) 06:49 (UTC)[回复]
我也这么认为。不过我ping了那么多人却没有人理会,连Yveltal都不回应有点诡异。--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20年10月17日 (六) 07:38 (UTC)[回复]

看来多数人都选择不加站字。那么就在此公示七天,七天后Infobox station的name参数不加站字将成为标准。信号场、货物站等可以豁免考虑。至于停留场等字样也会一并删去。--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20年11月1日 (日) 12:59 (UTC)[回复]

User:AirScott,其实就是之前多次提及的火车站前地铁站的问题,做法跟上海火车站站等一样,保留火车站的站、去掉地铁站的站。不过日本的那些车站可能会有些麻烦,因为日本格式比较特别,尤其转乘站会把公司名标在前面,此时不加站字反倒显得怪异...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接受日本除外?--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20年11月2日 (一) 13:51 (UTC)[回复]
你举一下例子。SANMOSA SPQR 2020年11月3日 (二) 09:59 (UTC)[回复]
User:Sanmosa,日本的铁路转乘站多数是分开几个Infobox来显示的(如新宿站涩谷站等),这些分拆的Infobox的name参数会在前面加上公司名,但若加上公司名却不在站名加站字就显得有点怪了(比如 通过后将显示“JR东日本 新宿”)。--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20年11月3日 (二) 10:28 (UTC)[回复]
这样吧,如果该infobox的name参数带有公司名就不删站字,不带则删,大家觉得如何?--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20年11月6日 (五) 18:01 (UTC)[回复]
@Owennson:不好意思,现在才回复。加上公司名而不在站名加站字我个人并不认为属于“怪异”。以京成上野站为例,此站在实例上经常被称为“京成上野”。“JR东日本 新宿”我认为可以算是妥当的格式,再不然改成“新宿(JR东日本)”也可以。SANMOSA SPQR 2020年11月7日 (六) 01:15 (UTC)[回复]
User:Sanmosa,除此以外,还有像台北车站这样的三铁共构,台铁、台湾高铁的站名是“台北”,但台北捷运的站名却是“台北车站”,不知infobox如何处理/显示哪个,或是两个都显示?不同站名因位置接近放在一起的条目(如富山站 (日本))除了富山站还有富山站前停留场等比较乱。--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20年11月7日 (六) 01:36 (UTC)[回复]
@Owennson:考量到捷运(地铁)通常在单一城市圈内行走(这个情况会倾向加“车站”),而台铁、台湾高铁则跨越多个城市圈(这个情况会倾向不加“车站”),我认为如果真的要放到同一个Infobox内,用任何一个写法也没问题,但是用后者可能比较谨慎些。车站结尾不是用“站”字的留全名。SANMOSA SPQR 2020年11月7日 (六) 02:52 (UTC)[回复]
User:Sanmosa,其实可以考虑把所有共构车站infobox以公司(直通那些例外)划分来分拆解决,不过这又是一个新议题了。--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20年11月7日 (六) 03:15 (UTC)[回复]

公示期结束。公示期间未见有反对意见,可以正式实施infobox station模板name参数不带站字的要求了(中文、英文、其他外文等都适用,除本身站名已有站字等情况例外)。--owennson聊天室奖座柜2020年11月13日 (五) 10:25 (UTC)[回复]

2021年

关于虎门站和深圳北站国铁和地铁条目的问题

如标题所示,这两个条目跟北京西站北京南站一样,国铁跟地铁写在了同一个条目中。但两个同地区的东莞站福田站,国铁站和地铁站条目是分开的,同时虎门站附近的虎门北站亦另开条目。不过看到中国大陆各地的铁路站及其配套的地铁站,有些是国铁与地铁写在同一条目、有些是分开国铁就国铁条目,地铁就地铁条目那种,是否有统一标准?--Nissangeniss留言2021年5月16日 (日) 21:17 (UTC)[回复]

如果不是同一建筑物的话应该分开。如果是同一建筑物的话,看内容长度,地铁站部分内容长度够长的话也可以分开,不够的话合在一起也无不可。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5月17日 (一) 05:27 (UTC)[回复]
目前,地铁和国铁站点同名时是否要分开写条目实际上未有共识。例如上海火车站站上海南站站的站台其实就是国铁站台改造而来,其站点的一部分结构和车站完全共构,但和国铁站台的条目分开;倒是成都地铁的犀浦站这类车站和国铁车站合写一个条目。同一建筑物分开写的还有类似虹桥火车站站等,我倒是看嘉闵线开通了这条目咋写(嘉闵线接入国铁站台)。--痛心疾首 2021年5月17日 (一) 05:42 (UTC)[回复]
@Sanmosa:主要有些车站嵌入RDT之后会出现“模板内容过大不会显示”那种问题。Nissangeniss留言2021年5月17日 (一) 14:48 (UTC)[回复]
@痛心疾首:就是因为未有共识才会来互助客栈希望可以是否解决问题的......Nissangeniss留言2021年5月17日 (一) 14:58 (UTC)[回复]
我的意见是不是完全共构的话就不能写成同一条目,是完全共构的话看内容长度是否足够拆分(与判断一般条目该不该拆分的情况一样)。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5月17日 (一) 23:49 (UTC)[回复]
那这样的话虎门站应该拆分。Itcfangye留言2021年5月26日 (三) 03:34 (UTC)[回复]

关于(北京西站)地铁站

(注:此讨论在2014年发起,在2021年重启。--Johnson.Xia讨论·贡献·成就2021年7月19日 (一) 18:58 (UTC)[回复]

  • 一座建筑的地下2层和地下1层的一半与地下1层的另一半以及地面及以上分开写两个条目,我没有看到任何的合理性。
  • 对于合并表述,已有台北车站东京站等很早的先例,其中台北车站是GA,东京站也曾是GA。
  • 其他语言版本均没有将同名车站拆分表示的案例。
  • 另一方面本条目也是GA,评选时为合并状态,社群并未提出异议。
  • 对于深圳北站 (深圳地铁)拆出,曾有过存废讨论,最后结果为删除。深圳北站与北京西站相同,为地铁与国铁共构的车站。节选深圳北站主编者部分意见如下:

以上。 --达师 - 277 - 465 2014年8月13日 (三) 09:05 (UTC)[回复]

拆分理由

  • 首先是条目的对象问题,条目讨论的内容应该是这个国铁车站,而不是北京西站的整个建筑物。如果是讨论整个建筑物,的确一座建筑被拆成各个部分来写没有合理性。不过,像香港国际机场机场站(香港),机场站只是机场这一建筑物的一小部分,为何又要拆分呢?说到底是其性质的不同。所以,当讨论的对象不是这个建筑而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铁路车站,在下认为拆分来写才是可行的,
  • 其次是说明合并的理由本身就不合理,国铁站和地铁站放在一个条目,的确是方便,但是这两个东西仅仅是叫一个名字但其运营的主体、范围、对象都完全不一样,如果都合并了,为何不把同名的公交车站、长途汽车客运站、地铁站、国铁站全部合并到一个条目来个“大杂烩”呢?这样的一个条目显然及其累赘,更像是维基导游的条目。
  • 再有,我相信“广州某些车站”的条目其实给予这类条目有比较大的影响,在下认为不应该把仅属于一个城市的公共交通设施和通达全国“八横八纵”网络的全国性公共交通设施混到一个条目,也不要将所谓的“配套设施”捆绑在主体上,地铁站、公交车站应该是一个城市的配套设施,而不是某个国铁车站或机场的配套设施。
  • 还有一点,在下相信赞成合并的各位其实最大影响应该是来自红磡站,因为香港人在中文维基仅仅说是历史影响就非常大,导致有台北车站等国铁和地铁(捷运)合并到一起的条目。但实际上,红磡站的国铁、地铁站线和月台是在同一层的,并且港铁也是运营者。
  • 最后,在下想提出,GA标准中有一条为“条目保持聚焦于主题,而不会深入不必要的细节”若这个条目的主题是北京西这个国铁车站,那么北京西这个地铁站则是其中所谓“配套设施”的细节而已。

深圳北站也是同理,不过在下在存废讨论时尚未加入维基。--Jacky Cheung留言2019年2月3日 (日) 17:55 (UTC)[回复]

  • 首先谈外部案例。您对红磡站在中文维基百科的铁路界,广州在中文维基百科的中国大陆铁路界,以及香港在中文维基百科的影响都过分高估了。先不论其他,我之前所写的内容中援引了台北车站东京站,它们都不来自您所指的地区。台湾的铁路相关条目编写方式有很多来自于日文维基百科,而不是来自于香港。实际上我们现在的处理方式也接近于东京站或者新横滨站这样的条目——它们都没有区分。先前的讨论也没有任何人援引香港的任何车站条目作为案例。
  • 其次,对象。我不认为“条目讨论的内容应该是这个国铁车站”。讨论的内容应该是整个建筑群,而不是单个车站。否则连带站房建筑在内,都应该被拆分——因为本来站房建筑三层以上也不是起车站功能的部分——而且至少北站房自身是有充足的内容可以作为条目独立的。但是很显然,这并不利于条目的叙述。一个共构、统一设计、一次建成的车站,界面也不非常明确,在这种情况下拆分,对于车站结构和设计意图的叙述都将变得非常困难。利于条目叙述也是我主张按照共构而不是按照所属系统或者什么其他理由进行区分的理由,相比起日文维基的同名合并,我更倾向于纽约市地铁所用的一个结构一个条目的形式。但不论如何,这两种选择都意味着北京西站的国铁和地铁7、9号线在同一个条目内。
  • 北京西站国铁部分同样服务于通勤客流,请不要忽视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北京西站没有同名的公交车站(确实如此),没有同名长途客运站,因此也无法构成“大杂烩”。
  • WP:WIAGA同样说“它包含主题的主要方面”;在我能查阅到的1990年代对于北京西站方案的文献中,大部分都对地铁部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介绍,而不是和公交场站一样一笔带过或不做叙述。因此您试图将地铁的内容称为“不必要的细节”是不合理的。

--达师 - 370 - 608 2019年2月8日 (五) 10:12 (UTC)[回复]

    • 在下首先对上次冲动的讨论意见表示抱歉。阁下提出的观点和实际情况在下认为是符合北京西站的,因在下的确未到访过北京西站,所以不对该条目做出未必适用的评价了。
    • 在下参考了英文、日文维基的相关条目,的确对于深圳北站这类,应该也与北京西站一样,合并到一个条目的情况为更优。
    • 但是广州的几个车站则不然。在实际中,北京西站深圳北站台北车站在建设或扩建的过程中,都是对地铁车站有规划、预埋等情况,所以整个建筑物应该包括地铁车站。但是广州站广州东站等站是在整个国铁车站建成或扩建完成后再规划再破土施工的的,某些车站的地铁出入口还离国铁车站有相当一段距离,因此广州这些地铁车站应该与国铁车站不属于同一个建筑物,所以广州的这类车站条目基本上国铁站和地铁站是分离的。
    • 因为有广州这类特殊情况,导致未曾到过广州这些车站的编者可能会像在下之前一样,误会应该以运营主体作分界故拆分这两种同名的车站。
  • 综上,在下认为若此类车站若同名且同属一建筑群,可合并到一个条目,但若仅仅是同名不在这个建筑群内则有必要拆分成两个条目来写。

--Jacky Cheung留言2019年2月8日 (五) 13:10 (UTC)[回复]

同上,我也支持拆分条目。即使属于共构结构,由于客流及服务方向不同所以也应当完全独立。参考郑州东站 (地铁) 尤里的1994留言2021年7月15日 (四) 17:52 (UTC)[回复]

铁路车站条目描述的内容不仅有运输服务,当描述车站构造、设计意图和历史时,拆分会造成条目间内容重复和阅读的极大不便。即便运输服务,北京西站现时也已有单纯的市域内运输服务,以客流和服务方向不同为由也站不住脚。另外,此事在中文维基百科没有统一要求,想找相同案例我可以甩你很多很多。 --达师 - 370 - 608 2021年7月18日 (日) 11:44 (UTC)[回复]
(:)回应@Hat6001、车站设计、构造等是条目组成的一部分,但是铁路车站相关条目主要目的还是运输服务,就算北京西站现在开通了市域列车功能,但是主体功能仍是长途旅客运输。而作为完全的城市内轨道运输的地铁站,就不要和国铁车站掺杂一起。
2、条目间少量内容存在重复是正常用情况,而地铁站如果单独拆分条目,只需简单在条目中提及地铁车站结构即可,或者加入条目链接。至于国铁设计可以简单提及就行或者加个主条目链接。如果因为拆分条目时产生的过多重复内容,完全是编辑自己的问题与拆分与否无关。——尤里的1994留言2021年7月18日 (日) 16:35 (UTC)[回复]
@Hat600我所知道的地铁站和国铁站合为一个条目的只有深圳北站红磡站,还请阁下多举一些例子。另,既然这个讨论不是恶意发起的,还希望阁下能更积极地回答,以在这一类条目上取得共识。--Johnson.Xia讨论·贡献·成就2021年7月19日 (一) 19:12 (UTC)[回复]
@Hat600@Johnson.Xia(!)意见:我补充一点,有些读着仅仅只是需要了解北京西站地铁站的相关内容,并不希望把国铁车站条目一并阅读。强行合并由于内容主次问题(本条目就是把地铁车站放到了一个非常次要的位置),会造成阅读的严重不便,无论电脑版还是我常用的移动版。——尤里的1994留言2021年7月22日 (四) 09:39 (UTC)[回复]
  1. 无意showoff,但您的排版令人非常迷惑。正常讨论不需要使用br换行,Help:编辑页面#列表。而且复制我的内容和您自己的内容混在一起,令人看不懂。
  2. 本条为2019年2月8日留言内容:我不认为“条目讨论的内容应该是这个国铁车站”。讨论的内容应该是整个建筑群,而不是单个车站。否则连带站房建筑在内,都应该被拆分——因为本来站房建筑三层以上也不是起车站功能的部分——而且至少北站房自身是有充足的内容可以作为条目独立的。但是很显然,这并不利于条目的叙述。一个共构、统一设计、一次建成的车站,界面也不非常明确,在这种情况下拆分,对于车站结构和设计意图的叙述都将变得非常困难。
  3. 接上条,“只需简单在条目中提及地铁车站结构即可”并不成立。以下为2019年2月8日留言内容:在我能查阅到的1990年代对于北京西站方案的文献中,大部分都对地铁部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介绍,而不是和公交场站一样一笔带过或不做叙述。
  4. 您试图论证条目可以“拆干净”,但这只会造成条目质量的下降,因为必要的部分被你拆走了。维基百科的目标是形成独立完整的条目,在纸质(左侧菜单有“可打印版”)或者Wikipedia:有声条目等等介质之下都是一个令人满意的条目,而不是通过大量的链接才能获得充分的信息。链接很好,但不能依赖它。
  5. 不应该牺牲条目质量来照顾读者快速跳转的需求。移动版没有章节目录是移动版开发的问题。
  6. 清河站利物浦街车站台北车站东京站新横滨站名古屋站新大阪站etc,柏林火车总站,如此等等。
  7. 您对港铁的认识局限于中国内地的条块划分,和事实不符:香港只有一家铁路企业,不存在“国铁”和“地铁”的区别。因此红磡站是“地铁站和国铁站合为一个条目”根本无从说起。
  8. 本人认为此前您已阅读上方全部留言,实际已没什么更多好说的。如果您上来就一个假定善意扔到我头上,那我只能车轱辘话来回说。
    以上。 --达师 - 370 - 608 2021年7月25日 (日) 06:24 (UTC)[回复]
(:)回应
1、这个属于个人编辑习惯问题,不是原则性编辑错误。
2、既然条目名称为北京西站,那就主要还是讨论以车站职能为主的内容。至于“论的内容应该是整个建筑群,而不是单个车站。否则连带站房建筑在内,都应该被拆分——因为本来站房建筑三层以上也不是起车站功能的部分——而且至少北站房自身是有充足的内容可以作为条目独立的。”我个人观点认为北站房和南站房只要叙述内容详实,可以独立成为条目。何况,地铁站服务的对象并不仅仅是铁路旅客也包括周边其他单位,这已经和以长途及市域铁路运输为主的北京西站直接功能存在不同的地方。
3、关于:“以下为2019年2月8日留言内容:在我能查阅到的1990年代对于北京西站方案的文献中,大部分都对地铁部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介绍,而不是和公交场站一样一笔带过或不做叙述。”我的观点则是,这些文献和资料可以补充到独立的北京西站地铁站条目,并不一定完全照搬进北京西站主条目,可以省略。
4、5,我的看法是现在北京西站条目长度还是过长,无论是纸质版还是电子版阅读都不是很方便。至于纸质版,无非就是多打印几张纸的问题,但是整理资料事可以更有效分离不需要的资料。而且实话实说,地铁站和作为车站主要作用的国铁部分(条目其他部分主要也是以叙述服务国铁的内容居多)关联性并不甚大,所以拆分也无妨甚至更有益于地铁内容。
6,其他条目如有类似情况,我也支持拆分。
7、我没有提及港铁的问题,提及港铁的是其他用户
8、不做评论。——尤里的1994留言2021年8月6日 (五) 18:56 (UTC)[回复]
  1. 首先,显然在“其他条目如有类似情况,我也支持拆分。”的背后,您完全忽视了大量如此编写条目的编者的意见。不论如何,您的操作是非常唐突的。
  2. 在理想情况下,针对条目的编写范畴,也应该避免原创研究(虽然有时我们不得不这样做)。在已有大量来源将地铁站和国铁部分合写的情况下,无视这些来源,强行分拆,本身是不符合非原创研究的精神的。
  3. 您仍然在不断试图区分长途和短途铁路乘客,并且您开始试图区分市域和地铁乘客。但是,截至目前为止,乘坐地铁反而能够到达比乘坐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更远的地方。这样区分是不合理的。一座车站不应以服务范围的大小来进行区分,否则您无法回避条目需要拆分成北京西站 (市郊铁路)北京西站 (国铁集团除市郊铁路以外服务)的问题。
  4. 说到底,北京西站是基本一次建成的一个建筑群,如果按您的“只要叙述内容详实,可以独立成为条目”,那么显然非常不利于条目的编写和叙述。
    以上。本人不认为和您能有效地达成共识。我只能请您尊重目前为止诸多编者已有的平衡。 --达师 - 370 - 608 2021年8月14日 (六) 19:08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