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Yuijren/淮语注音符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淮语注音符号
淮语使用者主要分布图
类型
创造者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
使用时期
1932年至今
语言淮语
相关书写体系
父体系
汉字
姊妹体系台语注音符号粤语注音符号
Unicode
范围U+3100-U+312F
U+31A0-U+31BF
 本页面包含国际音标 (IPA) 符号。 有关 IPA 符号的介绍指南,请参阅 Help:IPA[ ]/ / 及 ⟨ ⟩ 之间的区别,参阅IPA§方括号与转录定界符

淮语注音符号,是1930年代至1950年代在中国华中地区为当地的淮语标音的拼音方案,运用注音符号来直接拼写淮语的发音。

历史

民国政府时期

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于1932年四月初版的注音符号总表中有以注音符号为基础修改而成的南京闰号分表(下称闰音符号)。

人民政府时期

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于1950年代颁布了新的方言注音方案(下称方言符号)。该系统不管淮语和普通话的对应关系,一律以一韵一组符号来表示。

近代

由于中国政府开始推行普通话汉语拼音,直至21世纪,已经几乎没有人使用了。

同时,由于Unicode并未收录闰音符号,所以无法在电脑中输入。不过可以用Unicode已收录、音值相近的台语注音符号来拼成完整的淮语注音。

南京话

声母符号

闰音符号 方言符号 输入常用 国际音标 例字(老南京话
/p/
/pʰ/
/m/
/f/
/t/
/tʰ/
/l/
/k/
/kʰ/
/h/
/t͡ɕ/
/t͡ɕʰ/
/ɕ/
/t͡ʂ/
/t͡ʂʰ/
/ʂ/
/ʐ/
/t͡s/
/t͡sʰ/
/s/
/j/
/w/
/ɥ/

韵母符号

闰音符号 方言符号 输入常用 国际音标 例字(老南京话
/i/
/u/
/y/
/a/
ㄚㆷ /aʔ/
/o/
ㄛㆷ /oʔ/
ㆤㆷ /eʔ/
/e/
(ㄧ)ㄝ /(j)e/
/ai/
/əi/
/au/
/əu/
/ẽ/
/əŋ/
ㄧㄥ /iŋ/
ㄩㄣ /yn/
/ã/
/oŋ/
ㄧㆲ /joŋ/
/ər/

电脑支援

由于Unicode并未收录闰音符号,所以无法在电脑中输入。目前Unicode仅支援国语注音符号、台湾方音符号及少数苗语注音符号:

注音符号
Bopomofo[1][2]
Unicode联盟官方码表(PDF)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U+310x
U+311x
U+312x
注释
1.^ 依据 Unicode 13.0
2.^ 灰色区域为未编配码位
注音符号扩展
Bopomofo Extended[1][2]
Unicode联盟官方码表(PDF)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U+31Ax
U+31Bx
注释
1.^ 依据 Unicode 13.0

参见

参考资料

  • 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注音符号总表》,北平: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1932年4月。
  • 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秘书处拼音方案工作组:《全国主要方言区方音对照表》,中华书局,1954年12月。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