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王恺这个我是看到《晋书·石崇传》写:“崇在南中,得鸩鸟雏,以与后军将军王恺。时制,鸩鸟不得过江,为司隶校尉傅祗所纠,诏原之,烧鸩于都街。”以及《世说新语·汰侈篇》刘孝标注《晋诸公赞》:“恺肆其意色,无所忌惮。为后军将军,卒,谥曰丑。”
当然,《三国志·王朗传》所引《晋诸公赞》及《晋书·王恺传》皆云后将军,都皆注于后。我就取信了后军将军了。--Eartheater(留言) 2013年7月4日 (四) 15:31 (UTC)[回复]
- 我觉得既然本传是后将军,正文应该从后将军,疑似脚注,较为合理。-Msuker(留言) 2013年7月4日 (四) 16:30 (UTC)[回复]
- 其实我觉得没差,都是取一说,然后加脚注,不过是大家有不同观点和习惯而已。--Eartheater(留言) 2013年7月4日 (四) 17:47 (UTC)[回复]
- 差别在于条目基本是按照晋书王恂传王恺段落的内容写的(这是非常正确的写历史人物条目的方法),而突然之间在并不明确的情况下却修改了正文的细微内容。即使非常熟悉晋书的读者,粗看仍然很难发现这种差异,说严重点有误导、蒙混的嫌疑。
- 而如果正文采用本传,只在脚注说明可能的问题,既使条目编辑宗旨统一,又避免了这种嫌疑。-Msuker(留言) 2013年7月5日 (五) 07:21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