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
秀才 | |
越南语名称 | |
---|---|
国语字 | Tú tài |
儒字 | 秀才 |
秀才,又称茂才,雅称相公。为古代东亚对某些士大夫的称呼,随著时代、地域所指亦有所改变,但所指都属士大夫中的基层。
中国
察举制时期
秀才一名在隋朝科举开始以前已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贾生,年十八,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在汉朝使用察举制时,由各州推举的民间人才称之为“秀才”[1]。东汉时为避汉光武帝刘秀之讳,将秀才改名茂才,或称茂材。茂才科主要是选拔奇才异能之士,所以通常称“茂才异等”或“茂才特立之士”。秀才最初为特举,在西汉后期成了岁举,举主为刺史,遂形成州举秀才、郡举孝廉的体制。《北堂书钞》引《晋令》,“策秀才,必五策皆通,拜为郎中。”朝廷对茂才之要求亦很高,光武帝规定茂才须具四行:“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明经行修,能任博士;三曰明晓法律,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才任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遇事不惑,明足照奸,勇足决断,才任三辅令。”
科举制时期
明代之前
隋朝开始开科取士,最初亦为取秀才。到了唐朝初年,秀才科是常科考试的一种。《通典》说“初秀才科第最高,方略策五条,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但后来“秀才科”被废,秀才一词一度变成了读书人的泛称。到了宋朝时,凡经过各地府试者,无论及第与否,都可以称为秀才。故此当时有“不第秀才”之称。《水浒传》的王伦即是白衣秀才。
明代、清代
明、清时,秀才是经过院试,得到入学资格的“生员”的俗称。得到秀才资格,是进入士大夫阶层的最低门槛。成为秀才即代表有了“功名”在身,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亦有各种特权。例如免除徭役,见知县时不用跪拜、知县不可随意对其用刑、遇公事可禀见知县等等,廪生还有生活津贴[2]。十六世纪初全国“生员”总数有三万五六千名[3]。但生员必须不断的参加考试,如岁考,两年举办一次,成绩分六等;一、二等赏为“科举生员”,可参加“科考”,科考一、二等可取得“乡试”的资格;岁考三等无升降,岁考第六等则黜革。
日本
日本在飞鸟时代引入科举,其中包括秀才科,又称秀才试、对策,由式部省主持,及第者称“秀才”。平安时代初期纪传道考试成绩优秀者也可称为秀才。
越南
阮朝时,在乡试中未能考中举人的士子,按照解额的比例录取为秀才,一般是解额的2倍或3倍;多次考中秀才的士子可比照举人授予低级官职。
在现代越南语中,“生员”(越南语:sinh viên) 意指大学生。[4][5]而“秀才”(越南语:Tú tài)意为取得高中毕业文凭的高中毕业生。
琉球
琉球的秀才是琉球国久米村人的位阶之一,相当于冲绳本岛土著士族的子,久米村士子幼年入明伦堂读书,到十三、四岁左右,优秀者会被选为“若秀才”,十五、六岁的若秀才优秀者又会被选为秀才,晋见国王后登录在籍,可领俸禄,戴青冠,始有资格为官。
评价
朱熹曾指出:“秀才好立虚论事,朝廷才做一事,哄哄地哄过了,事又只休。”“太祖当时亦无秀才,全无许多闲说。”[6]李宝嘉《文明小史》:“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有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实有其事,且派个人去查一查,看他们为何作此举动,再作道理。”
清未废除科举后,张任天是中国最后一位在世的秀才,1887年11月24日生,1995年在杭州去世,享嵩寿108岁。苏局仙是中国最后一位在世的考取的秀才(1906年),清光绪八年壬午岁十一月二十三日(公历1883年1月1日)生,1991年12月30日在上海去世,享嵩寿110岁。
清末秀才中,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第一代主要领导人之一,日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北洋军阀吴佩孚于1896年在登州考中秀才,时称吴大帅,美国史学家费正清称吴为“学者军阀”。1918年护法运动时,吴佩孚未被任命为湖南省督军或省长,心有不甘,息兵衡阳。8月2日,吴佩孚通电全国语:“阋墙煮豆,何敢言功?”段祺瑞气得直蹦:“秀才造反啦!”[7]
相关俗语或歇后语
- 秀才遇着兵,有理讲不清
- 秀才手巾:包输(包书)
参见
注释
- ^ 《汉书》卷六:名臣文武欲尽,(汉武帝)诏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应劭曰:“旧言秀才,避光武讳称茂才。异等者,超等轶群不与凡同也。”师古曰:“茂,美也。”
- ^ 《明史·食货志六》记载,“廪膳米人日一升,鱼肉盐酰之属官给之。”
- ^ 王鏊:《震泽长语》卷上
- ^ 傅成劼. 2 , 编. 《越南语教程·第一册》. 北京市: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1月: 119–120. ISBN 978-7-301-07945-4.
- ^ Chế độ miễn học phí với sinh viên học trường sư phạm.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入口网站. [2013-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1) (越南语).
- ^ 朱熹:《朱子语类》卷110《论兵》,中华书局点校本,1994年。
- ^ 雨田 (编). “学者军阀”吴佩孚的传奇人生. 大公网,来源:南方报业网-南方周末. 2013-12-04 [2023-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6) (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