匙
匙,舀汤用的小勺子[1],也称匙子、調羹、瓢羹或匙羹,是一种餐具、量具或工具,由带有凹陷的头部和连接的柄构成。用来装液体和小块固体。根据用途分为“汤匙”、“茶匙”、“药匙”等。
一般把體積較小、用於進餐的稱為「匙」或「羹」;體積較大用於烹飪和把食物撈起到碗或盤子裡的的稱為“勺子”。
饮食工具
烹饪过程中,匙可以用来量和取原料。“餐匙”(tablespoon)和“茶匙”(teaspoon)是欧美一些国家菜谱中常见的体积单位。一汤匙(又称大匙)目前在美国法定为15毫升,英国则为14.2-17.8毫升不等。一茶匙在美国的标准为4.93毫升,英制单位则为3.55毫升(=1液量打兰)。
可以用做搅动工具来充分混合流质和半流质的食品,如汤或粥。在煮汤等食物的时候,表面的泡沫可以用扁平的匙撇去。此外,带洞的大勺子可以捞取锅內的固体食物,而留下流质部分。
烹饪完毕的流质、半流质食品用大型的匙从锅转移到碗等进餐器皿后上桌。进餐者用匙来取食这些食品的详情见下。
中餐汤匙
中国菜的传统餐具为筷子和用来喝汤的汤匙。汤匙平底,深而高帮,柄与匙体合为一体,有时配有“凹”形的小架子用来在桌上暂时架汤匙。因为主要用来喝热汤,为了隔热多为瓷制,少数为金属制作。
正式使用礼仪如下(非正式场合则比较随便,下面西方亦然):
- 不应该和筷子同握。
- 汤匙从远侧向就餐者方向舀汤。
- 碗里的汤很少的时候可以向就餐者方向倾斜以便于舀取。
- 汤太热的时候可以小口吹气加速其冷却。
- 喝的时候汤匙不进嘴而是倾斜汤匙从边上喝。
- 咂嘴出声音或吹气动静太大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表现。
- 赴宴的时候,不应提前于主人动筷子或汤匙。
西餐餐匙
西餐的传统餐具为餐刀,餐叉和餐匙,一般为金属制,头部较小而且扁平,有长柄。除了喝汤之外还可以用来舀调味汁及吃甜品。没有中国的匙架,不用的时候放在自己的盘子里或桌布上。
喝汤的礼仪和中餐类似。主要不同为舀汤和倾斜方向与中餐相反(背向就餐者方向),而且肘部应尽量紧挨身体。另外,正式宴会上就餐者从第一道汤到最后的甜品会先后使用大小、功能不同的很多匙子;有时候是餐前按一定顺序在座位前摆好,有的是在撤、上菜的时候更换餐具。
西餐中用来搅加了糖、牛奶的咖啡或茶使其均匀;但按进餐礼仪来说,搅完应该把匙子拿出来放在一边,而不是用它来舀咖啡或茶喝。
在西餐中常用的餐匙有以下幾種:
- 湯匙(英語:Soup Spoon):匙斗成圓形,用來喝湯。
- 甜品匙(英語:Dessert Spoon):匙斗成橢圓形,和湯匙大小相約,用來吃甜品。一般中國人拿來吃飯,反而用茶匙吃甜品。
- 茶匙(英語:Teaspoon):外形與甜品匙相似,但比它小很多,用來攪拌紅茶。
- 咖啡匙(英語:Coffee Spoon):匙斗較短略呈圓形,用來攪拌咖啡。
- 聖代匙(英語:Sundae Spoon):外形與茶匙相似,但匙柄長度與湯匙相約,用來吃聖代、雪糕等。
- 餐匙(英語:Tablespoon):外形與甜品匙相似,但匙斗較尖較大,用來吃飯或意粉等,不能用來喝湯,必須用Soup Spoon。
其他国家的餐匙
在日本料理中,汤传统上不配汤匙,而是直接举小碗到嘴边喝。匙子只是在茶道中使用,或者作为藥粉的量具。明治维新之后,随着咖喱饭等舶来食物的流行,日本人更常使用匙子飲食。食用日本拉麵时,食客通常左手拿匙,右手拿筷子。日本人除了使用金属和瓷匙之外,也使用木匙。
在朝鲜半岛,进餐用筷子和长柄扁平的匙子。匙子是主要餐具,用来盛汤、喝汤(包括捞汤里的固体食品)和吃饭。筷子只是用来夾菜的。
其他饮食用途
其他饮食用途还有:
- 从容器里舀冰淇淋一般使用特殊的勺子,食用的时候用餐匙或甜点匙。
- 甜瓜等质软的水果可以用勺子挖取成块而不用刀切。一些带核的水果如梨需要去核的时候也可以用勺子挖。
- 苦艾酒饮用的时候配有特制的雕花匙子。饮者将匙子架于酒杯上,上置方糖,倒水在方糖之上,糖水流入酒杯,原来澄清的酒变成浑浊液体,然后饮用。
其他用途
- 化学实验中,从容器中取固体化学品用特制的药匙。
- 上瘾者吸食海洛因等毒品的时候,经常将毒品放在匙子里,在下方点火加热,融化后注射到体内。
- 中医用汤匙的邊缘来刮痧。
- 按中国民俗,给满周岁的女孩抓周的时候,有象征炊具的小匙子或铲子。抓到的被认为孩子长大后会善于烹饪。
- 称为“挖耳勺”的小匙子传统上用来在耳道内清除耳垢。但使用的时候如不小心,有伤害耳膜的危险。
- 贵重或制作精美的匙子被用来做纪念物。例如西方国家教父、教母或其他人送给新生嬰兒的常见礼物为银做的小匙子。由此产生了“口含银匙出生”(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mouth)的俗语,意谓出生在富贵人家。
- 金属勺子可以用做打击乐器。
- 文藝創作中的“超能力者”會以折彎湯匙來展現超能力。
参见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