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存在与虚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存在与虚无
作者让-保罗·萨特
类型書面作品[*]
语言法语
主题本体论 编辑维基数据
出版机构伽利玛出版社
出版時間1943年 编辑维基数据
出版地點法國
所获奖项世界報20世紀百大書籍

存在与虚无(法語:L'Être et le néant : Essai d'ontologie phénoménologique)是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1]于1943年出版的一本书。[2]在此书中,萨特展开了支持存在主义的哲学论述,涉及诸如意识认知社会哲学、自我欺骗、“虚无”的存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自由意志之类的话题。1940年至1941年,作为战俘,萨特阅读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该书运用了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来检查本体论。萨特把自己对哲学的探索归根于对此书的了解。

书籍摘要

让-保罗·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强调了意识的概念以及客观描述的不足之处。萨特接受现象学,但批评了埃德蒙德·胡塞尔和马丁·海德格尔,因为他们过于关注经验主义。萨特发展了虚无理论,并解释了无意识(“自身”)和有意识(“自为”)的概念。所谓“自身”是不变的,超越了人的意识,而“自为”是有意识的存在,但它也是不完整和未完成的。萨特还讨论了自我欺骗问题,认为人们容易相信谎言,或者通过将自己看作对象来使自己物化。

萨特批评了那些根据种族、阶级和社会地位来定义自己的人。他认为,这正是个体无法超越局限的原因。对现实的自我欺骗导致了恶劣的信念,使人们否认自己的自由。作者还讨论了与他人的关系问题。在这里,他认为个体既是自为存在的存在者,也是他人存在的存在者。作为“他人”的存在是他人对自己感受的方式。人们根据他人如何看待自己来感知自己,并以他人物化他们的方式来物化自己。这带来了身份上的自我欺骗。

从观点的角度来看,萨特反对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意识和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意识包括人们自我意识的情感、记忆和思维。然而,萨特认为弗洛伊德的观点过于牵强,因为他的意识概念是不完整的,无法解释恶劣的信念现象。[3]

參看

參考文獻

  1. ^ 01哲學團隊. 沙特:存在與虛無 - EP75. 01哲學. 香港: 香港01. 2017-02-14 [2020-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6) (中文(繁體)). 
  2. ^ 尚-保羅·沙特. 黃秀如 , 编. 存在與虛無. 臺灣: 曾大福. 2016年4月. ISBN 978-986-6723-70-4 (中文(繁體)). 
  3. ^ Varlık ve Hiçlik Özet - Arabuloku. 2024-09-05 [2024-09-05] (土耳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