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同行評審/甲午戰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甲午戰爭

以下討論已結束,請不要對此存檔進行任何編輯。
甲午戰爭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校對,徵求意見。—JC∮☆※ 2013年8月7日 (三) 08:36 (UTC)[回覆]
評審期︰2013年8月7日 08:36 (UTC) 至2013年9月7日 08:36 (UTC)

內容與遣詞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 參考文獻太少,建議增加相關書籍,如戚其章《甲午戰爭史》,過程階段中最好加上小項,包括豐島海戰(日軍不宣而戰)、平壤之役(葉志超棄城逃竄,平壤失陷)、黃海海戰(退守威海衛)、遼東之戰(旅順大屠殺)、威海衛海戰(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及最後簽訂馬關條約。
其影響也太簡短,可分中國和日本兩方,中國方面一加深民族危機、二打擊中國工業、三列強深入中國內河、四中國被列強宰割和五促成改革與革命,日本方面一野心增強、二朝鮮吞併、三戰爭賠款,用作發展軍事和工業,走向現代化。還有加上國際形勢轉變。
分析的列表可加上軍艦種類——鐵甲艦、半鐵甲艦和非鐵甲艦,軍艦性能——總噸數(噸)、總馬力(匹)、平均馬力(匹)和平均航速(海浬/小時),另外也可參閱一下英語維基的條目。-日月星辰留言2013年8月12日 (一) 08:13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