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同行评审/甲午战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甲午战争

以下讨论已结束,请不要对此存档进行任何编辑。
甲午战争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其他以往记录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
说明:校对,征求意见。—JC∮☆※ 2013年8月7日 (三) 08:36 (UTC)[回复]
评审期︰2013年8月7日 08:36 (UTC) 至2013年9月7日 08:36 (UTC)

内容与遣词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格式与排版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 参考文献太少,建议增加相关书籍,如戚其章《甲午战争史》,过程阶段中最好加上小项,包括丰岛海战(日军不宣而战)、平壤之役(叶志超弃城逃窜,平壤失陷)、黄海海战(退守威海卫)、辽东之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及最后签订马关条约。
其影响也太简短,可分中国和日本两方,中国方面一加深民族危机、二打击中国工业、三列强深入中国内河、四中国被列强宰割和五促成改革与革命,日本方面一野心增强、二朝鲜吞并、三战争赔款,用作发展军事和工业,走向现代化。还有加上国际形势转变。
分析的列表可加上军舰种类——铁甲舰、半铁甲舰和非铁甲舰,军舰性能——总吨数(吨)、总马力(匹)、平均马力(匹)和平均航速(海里/小时),另外也可参阅一下英语维基的条目。-日月星辰留言2013年8月12日 (一) 08:13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