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腐殖質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基礎條目 腐殖質屬於維基百科自然科學主題地球科學類的基礎條目第五級。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生態專題 (獲評初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生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生態相關條目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腐殖」或是「腐植」

關於本條目所使用的中文,中國科技術語網站有一篇文章「On the Two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English Term 「Humic」」用來討論到底「humic」應該怎麼翻譯進行一番討論,其結論認為「腐植」的翻譯比「腐殖」來的恰當。

我建議這個條目是否中文改為「腐植質」?---- chientai留言2023年7月9日 (日) 10:45 (UTC)[回覆]

⇒那請你看這篇:關於腐殖酸中「殖」字的討論
<土壤學家>強調它形成過程中的微生物作用(經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分解和轉化),稱作「腐殖酸」。而<煤炭化學家>則以其主要是由【植】物演化而來,認為應該叫作「腐植酸」。
  • 中國大陸《術語在線》在【腐殖質】仍使用【殖】,見: 《中國大百科全書》也使用【殖】,見:
  • 台灣《樂詞網》則多用【植】,見:
  • 既然學術大老沒有共識,那麼何妨將【腐殖】與【腐質】視為廣義用語,用於「物質」、「質」,【腐植】視為狹義、限定用語,用於「植物生成」。
謝謝您,受教了,中文真的博大,很有意思~再次感激!---- chientai留言2023年9月18日 (一) 00:15 (UTC)[回覆]
您太客氣了!中文承載了先人累積的智慧,是否博大不好說。但,漢語漢字仍有缺點,例如:同音字太多了,有些筆畫太繁複了,同志仍需努力!
對了,音譯不是本人創作的,引用自【胡敏酸】。

Yyfroy留言2023年9月18日 (一) 00:40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