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腐殖质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基础条目 腐殖质属于维基百科自然科学主题地球科学类的基础条目第五级。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生态专题 (获评初级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生态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生态相关条目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腐殖”或是“腐植”

关于本条目所使用的中文,中国科技术语网站有一篇文章“On the Two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English Term “Humic””用来讨论到底“humic”应该怎么翻译进行一番讨论,其结论认为“腐植”的翻译比“腐殖”来的恰当。

我建议这个条目是否中文改为“腐植质”?---- chientai留言2023年7月9日 (日) 10:45 (UTC)[回复]

⇒那请你看这篇:关于腐殖酸中“殖”字的讨论
<土壤学家>强调它形成过程中的微生物作用(经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分解和转化),称作“腐殖酸”。而<煤炭化学家>则以其主要是由【植】物演化而来,认为应该叫作“腐植酸”。
  • 中国大陆《术语在线》在【腐殖质】仍使用【殖】,见: 《中国大百科全书》也使用【殖】,见:
  • 台湾《乐词网》则多用【植】,见:
  • 既然学术大老没有共识,那么何妨将【腐殖】与【腐质】视为广义用语,用于“物质”、“质”,【腐植】视为狭义、限定用语,用于“植物生成”。
谢谢您,受教了,中文真的博大,很有意思~再次感激!---- chientai留言2023年9月18日 (一) 00:15 (UTC)[回复]
您太客气了!中文承载了先人累积的智慧,是否博大不好说。但,汉语汉字仍有缺点,例如:同音字太多了,有些笔画太繁复了,同志仍需努力!
对了,音译不是本人创作的,引用自【胡敏酸】。

Yyfroy留言2023年9月18日 (一) 00:40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