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馬利歐·巴爾加斯·尤薩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最尊貴的
馬利歐·巴爾加斯·尤薩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Mario Vargas Llosa
The Marquess of Vargas Llosa
馬利歐·巴爾加斯·尤薩(2016年)
出生 (1936-03-28) 1936年3月28日88歲)
 秘魯阿雷基帕
職業作家詩人
國籍 秘魯
 西班牙
母校國立聖馬爾科斯大學
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
體裁小說、劇本、散文隨筆、詩、文學評論、政論雜文
代表作城市與狗
綠房子
《酒吧長談》
《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
《世界末日之戰》
《狂人瑪依塔》
《公羊的節日》
獎項鑽石大十字級秘魯太陽勳章
配偶胡利婭·烏爾基迪·伊利亞內斯(1955年-1964年)
帕泰瑞夏·尤薩·烏爾基迪(1965年-現在)
子女阿爾瓦羅·巴爾加斯·尤薩
貢薩洛·巴爾加斯·尤薩
莫爾加娜·巴爾加斯·尤薩

簽名
官方網站
www.mvargasllosa.com
文學
文學
各國文學
記事總覽
出版社文學期刊
文學獎
作家
詩人小說家
其他作家

豪爾赫·馬利歐·佩德羅·巴爾加斯·尤薩[註 1](西班牙語:Jorge Mario Pedro Vargas Llosa西班牙語:[ˈmaɾjo ˈβaɾɣaz ˈʎosa];1936年3月28日),秘魯作家和詩人。創作小說、劇本、隨筆、詩歌、文學評論、政論雜文,也曾導演舞臺劇、電影和主持廣播、電視節目及從政。詭譎瑰奇的小說技法與豐富多樣而深刻的內容為他帶來「結構寫實主義大師」的稱號。因「他對權力結構描繪,以及他那反抗、起義、失敗的犀利印象」獲頒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2011年2月3日,被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依Real Decreto 134/2011號令,封為第一代巴爾加斯·尤薩侯爵(Marquesado de Vargas Llosa)。

名稱

Mario(馬利歐)是名字,Jorge(豪爾赫)和Pedro(佩德羅)也是名字,巴爾加斯是父親的姓,尤薩是母親的父姓,分別代表馬利歐父親和母親的家族;他的母姓(母親的父姓)「Llosa」在中文環境中翻譯有別,中國大陸和港澳參照lleísmo口音譯作略薩,臺灣參照yeísmo口音譯作尤薩尤沙

簡歷

早年生活

巴爾加斯·尤薩於1936年3月28日生於祕魯南部亞雷基帕省省政府所在地亞雷基帕市,母親多拉·尤薩·烏雷塔(Dora Llosa Ureta),父親埃爾內斯托·巴爾加斯·馬爾多納多(Ernesto Vargas Maldonado)。

1937年1歲多時跟母親一家人移居玻利維亞科恰邦巴,1946年回到祖國秘魯的皮烏拉省省政府所在地皮烏拉市,在薩萊西亞諾學校(Colegio Salesiano)讀書,1947年移居首都利馬,轉入拉薩勒學校(Colegio La Salle),1950年到1952年就讀位於利馬的(國立)萊昂西奧·普拉多軍事學校,後來在祕魯皮烏拉市的皮烏拉省國立聖米蓋爾中學(Colegio Nacional San Miguel de Piura)完成中學學業。1953年入位於利馬國立聖馬爾科斯大學雙主修文學與法律。

年青歲月

1955年19歲時與舅媽的妹妹胡利婭·烏爾基迪·伊利亞內斯(Julia Urquidi Illanes,1926年生,玻利維亞人)相戀結婚。青年巴爾加斯·尤薩做過銀行職員、圖書館編目員、研究助理、助教、守墓人、新聞記者、編輯、特約撰稿、廣播電台新聞部主任等傳播媒體工作。曾同時做七份工作維持家計。

1957年入國立聖馬爾科斯大學文學系語言學專業讀研究生,1958年中旬以研究尼加拉瓜作家;詩人魯文·達里奧的學位論文(《闡釋魯文·達里奧的基礎》Bases para una interpretación de Rubén Darío)獲得文學(語言學)學位,同年得獎學金出國到西班牙馬德里大學讀文學哲學博士(Doctor en Filosofía y Letras,研究文學的哲學博士)研究生,在馬德里開始創作第1部長篇小說《城市與狗》。

1960年獎學金中斷,青年巴爾加斯·尤薩轉往法國巴黎,沒有申請到新的獎學金,夫妻陷入經濟困境,選擇留在巴黎。巴爾加斯在法新社西班牙文部和影視公司找到工作,工餘時間在妻子幫助下寫作《城市與狗》,1961年完稿,找了好幾家出版商,都沒有一個願意出版。1962年通過法國西班牙語文學研究者Claude Couffon(克勞戴·可風)這個朋友介紹給巴塞隆納的出版家Carlos Barral(卡洛斯·巴拉爾),得到巴拉爾的賞識和提拔,巴爾加斯從此走上職業文學創作的道路。

寫作生涯

1962年到1965年間在巴黎拉丁區1家叫做威特酒店(el Hotel Wetter)的小旅館,寫下讓他與馬奎斯齊名的第2部長篇小說《綠房子》。

1971年6月25日巴爾加斯·尤薩在阿隆索‧薩莫拉·比森特(Alonso Zamora Vicente)教授指導下以研究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奎斯的博士論文《加西亞·馬奎斯:其敘事作品的語言和結構》(García Márquez: lengua y estructura de su obra narrativa,整理後以《加西亞·馬奎斯:弒神者的歷史》Historia secreta de una novela y García Márquez: historia de un deicidio題名出版)得到馬德里大學文學哲學博士(西文版維基百科引馬德里大學網站),也有一說是英國倫敦大學文學哲學博士學位(見外部連結3:D. L. Shaw)。曾在英國劍橋大學擔任教職(1977年獲聘),也曾在英國倫敦大學(1967年和1969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1975年)、美國哈佛大學(1992年)等校客座教職。許多著名學府與研究院常邀請他去客座講學與研究。巴爾加斯·尤薩現在擔任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院士。他還有美國波士頓大學(1992年)、耶魯大學(1994年)、哈佛大學(1998年),英國牛津大學(2003年),法國巴黎大學(2005年)等許多大學頒授的榮譽博士頭銜。

1964年與第一任妻子離婚。1965年與表妹帕泰瑞夏·尤薩·烏爾基迪(Patricia Llosa Urquidi)再婚,直到現在。與第二任太太育有二子:阿爾瓦羅·巴爾加斯·尤薩(Álvaro Vargas Llosa)和貢薩洛·巴爾加斯·尤薩(Gonzalo Vargas Llosa);一個女兒:莫爾加娜·巴爾加斯·尤薩(Morgana Vargas Llosa。小孩順序按出生先後排,兩個兒子是哥哥,他的第一個小孩阿爾瓦羅·巴爾加斯·尤薩生於1966年,也是作家。第二個小孩生於1967年,小女兒生於1974年)。

文學生活

1952年,巴爾加斯·尤薩讀軍校中學4年級時,寫下他的第1個舞臺劇劇本《印加王的逃遁》(La huida del Inca)。1953年,他讀皮烏拉省國立聖米蓋爾中學5年級時,由學校同學組團,劇作者本人擔任導演,在皮烏拉市當地劇院舉行《印加王的逃遁》售票公演。這是巴爾加斯·尤薩首度導演戲劇,同年,劇本得到祕魯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的2獎(Segundo premio del III Concurso de Teatro Escolar y Radioteatro Infantil del Ministerio de Educación Pública ),這是巴爾加斯第1次獲得文學獎。1957年,巴爾加斯·尤薩出版了生平第1本書:收錄2個短篇小說的《〈首領們〉和〈祖父〉》(Los jefes y El abuelo),同年以短篇小說《挑戰》(El desafío)獲得法國《法國雜誌》的文學獎(Premio de la Revue Française),這是巴爾加斯第1次獲得國際文學獎,受獎助到他從小就想去的法國巴黎旅遊,1958年1月在巴黎會見了1957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阿爾貝·加繆。1959年,巴爾加斯·尤薩的6個短篇小說(〈首領們〉Los jefes 、〈挑戰〉El desafío 、〈幼弟〉El hermano menor、〈周日〉Día Domingo、〈訪客〉Un visitante、〈祖父〉El abuelo)結成短篇小說集《首領們》,讓他成為西班牙雷奧波多·阿拉斯文學獎(Premio Leopoldo Alas)1959年年度得主,獲得國際文學獎的這本書可以說是給讀者的「巴爾加斯·尤薩文學少年時期創作總結匯報」。

巴爾加斯·尤薩以1963年出版的《城市與狗》一書奠定卓著的國際聲譽,這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很快就有超過二十種語文的翻譯本在世界各地出版,也很快被秘魯軍政府當局查禁,將一千五百冊本書在書中故事主要場景萊昂西奧·普拉多軍事學校廣場焚毀,高層將領宣稱這部小說「腐化墮落、包藏禍心」、「拿厄瓜多的錢」、「妄想打擊和瓦解秘魯軍隊的士氣和風紀」。有評論認為《城市與狗》、《阿爾特米奧·克魯斯之死》(La muerte de Artemio Cruz墨西哥卡洛斯·富恩特斯著,1962年)、《跳房子》(Rayuela阿根廷胡利奧·科塔薩爾著,1963年,中譯本孫家孟譯)、《百年孤寂》(哥倫比亞加西亞·馬奎斯著,1967年)是標誌拉丁美洲文學爆炸時期展開的四部里程碑小說,並將巴爾加斯·尤薩在內的四位作家稱為主將(另外還有智利的荷西·多諾索等)。1960年開始寫作的《城市與狗》書稿(1961年完成)讓他在1962年得到西班牙Seix Barral出版公司舉辦的簡明圖書獎,1963年出版後,又成為福明托文學獎(el segundo puesto del Prix Formentor)二獎1963年的年度得主。巴爾加斯·尤薩1965年發表的長篇小說《綠房子》,讓他成為1967年委內瑞拉設立的首屆羅慕洛·加列哥斯國際小說獎(Premio internacional de novela Rómulo Gallegos,簡稱Premio Rómulo Gallegos)得主。得獎同年(1967年),《綠房子》也讓他得到祖國祕魯的國家小說獎。《城市與狗》和《綠房子》讓巴爾加斯·尤薩在1963年及1966年先後2度得到西班牙文學批評獎(Premio de la Crítica Española)。

1975年,巴爾加斯·尤薩親自將1973年發表的小說《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搬上大銀幕,本人編寫電影劇本並與荷西·馬利亞·古帝耶雷斯(José María Gutiérrez)聯合導演,在多明尼加拍攝,是這部小說第一次改編電影,也是他首度執導電影。同年,他1967年出版的小說《崽兒們》也在墨西哥由墨西哥導演Jorge Phons改編成電影。同年,他也獲選為祕魯學院院士(Miembro de la Academia Peruana de la Lengua)。 《城市與狗》和《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出版後都遭到母國禁毀。1980年代祕魯民主化後才解禁,自行編導的《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電影版,1981年才在祕魯國內公開上映。

1976年8月,巴爾加斯·尤薩在英國倫敦召開的國際筆會大會中,獲選為第41屆國際筆會會長,成為首位出任國際筆會會長的拉丁美洲人,1979年他以國際筆會會長身分首次訪問日本,與199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東京大阪廣島等地會晤。大江健三郎後來曾與他通信,並公開發表自己寫給他的其中兩封信。1977年,經過授證儀式,他正式出任(真除)祕魯學院院士。同年,他發表《胡利婭姨媽與作家》,極為轟動和暢銷,以自己和前妻做主角的這部作品也引起劇烈爭議,自認受傷的前妻之後寫出《作家與胡利婭姨媽》(中文版尹承東、蔣宗曹、王治權合譯,書名原文Lo que Varguitas no dijo的意思是「小巴爾加斯沒有說的話」,Varguitas是Vargas的暱稱;愛稱),詳盡記述他們的這段婚姻。

1981年,長篇小說《世界末日之戰》出版,不過,他認為1969年出版的長篇小說《酒吧長談》是寫的較好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同年,發表的劇本《塔克納小姐》,頗受歡迎。1983年,發表喜劇《凱蒂與河馬》,在許多國家公開上演。1985年,《城市與狗》在祕魯首度改編為同名電影。祕魯作家、詩人荷西·渡邊編劇,祕魯導演Francisco José Lombardi監製、執導。Francisco José Lombardi於1999年在祕魯執導《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的第二個電影版本,入圍1999年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1986年,得到西班牙頒發的阿斯圖里亞斯王子文學獎(Premio Príncipe de Asturias de las Letras),這個獎頒發給使用西班牙語創作的作家、詩人。

1990年,他1988年在該校客座教職的講義結集A Writer´s Reality (暫譯《作家的真實》),美國雪城大學出版,這是他首部以英文寫成的著作。1993年發表的小說《利圖馬在安地斯山》讓他成為行星文學獎(Premio Planeta)1993年的年度得主。在巴爾加斯·尤薩從政競選總統過程中, 熱心支持協助他的秘魯著名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作家和詩人海梅·巴以利於2005年也獲此獎。1994年3月24日,被西班牙國王委任為西班牙皇家學院院士。1995年4月23日(這天是塞萬提斯去世的紀念日),在塞萬提斯的故鄉從西班牙國王手中接過西班牙語文學的最高榮譽塞萬提斯獎(此獎每年12月評出年度得主,次年4月23日頒獎),成為1994年年度得主。1996年,成為德國法蘭克福書展頒發的德國圖書和平獎當年度得主。1997年5月,發表小說方法論《給青年小說家的信》(又譯《給1位青年小說家的信》,由趙德明翻譯成中文)一書,剖析自己的寫作技法、文學理念及經驗,介紹Catoblepas(本意是一種神話裡的怪獸,垂頭長頸,從腳開始吃掉自己)、連通管(Vasos Comunicantes,又譯連通器)、中國套盒(Caja China,原意是1種層層疊疊的烤箱,通常用來烤肉)等手法。1998年3月,他非小說文集《頂風破浪》的英譯本Making Waves這部文選成為美國的全國書評獎評論類1997年年度得主,是首位非美國公民的外國人得主。

2001年,母校秘魯國立聖馬爾科斯大學出版其大學學位(相當於臺灣的碩士學位)論文《闡釋魯文·達里奧的基礎》,並授予榮譽博士頭銜。2004年,客座英國牛津大學教職,並將部分講義結集為論著《不可能的誘惑》。2005年,將1990年發表的文學評論集《謊言中的真實》(以單篇評論分別介紹和討論二十五位作者的小說或散文,目前只翻譯出該書書序〈謊言中的真實〉和其中六篇評論,收入同名的巴爾加斯·尤薩創作論集中譯本內,這部中譯本另收錄他與巴西記者的訪談紀錄、談其兒童青少年成長過程和早期文學經驗的回憶錄《水中魚》單數章節,均由趙德明翻譯)改編為舞臺劇在西班牙巴塞隆納公開上演,由Joan Ollé導演,原著作家兼劇作家本人親自登場與職業演員Aitana Sánchez Gijón聯合領銜主演,這是巴爾加斯·尤薩第一次主演戲劇,之後又演了《奧德賽與佩涅洛佩》和《一千夜又一夜》這兩齣自己的劇作。2008年,美國哈佛大學出版他在該校客座教職的講義結集Wellspring (暫譯《活水》),是第二部以英文寫成的著作。2010年出版《凱爾特人之夢》,2013年出版《凱爾特人之夢》,2016年出版《五個街角》,2019年出版《惡時辰》。尤薩於2023年出版《我向他致以沉默》(Le Dedico Mi Silencio),此後在專訪中透露其很可能將停止小說創作,而將主要精力轉向文學評論。

巴爾加斯·尤薩自承受到福克納塞萬提斯博爾赫斯(又譯波赫士或波赫斯)、司湯達薩特福樓拜海明威費奧多·陀斯妥耶夫斯基阿爾貝·加繆梅爾維爾大仲馬亨利·詹姆士維克多·雨果聶魯達等的影響,讀過中國作家魯迅茅盾巴金王蒙莫言三毛等作品,知道《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

政治活動

巴爾加斯·尤薩讀大學時參加祕魯共產黨組織的共產主義學習小組(臺灣常稱共產主義讀書會),學習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等思想家的著作,還擔任指導員,並短期加入祕魯共產黨,活躍於祕魯共黨的外圍青年組織「卡烏依德」(Cahuide)。巴爾加斯·尤薩在祕魯共產黨內化名「阿爾貝托同志」(Comarada Alberto),其成名作長篇小說《城市與狗》主要人物「詩人」(這是外號)原名阿爾貝托(全名阿爾貝托·費爾南德斯·特布雷Alberto Fernández Temple),有些評論家認為「詩人」這個人物就是巴爾加斯·尤薩的化身。早年也熱烈支持卡斯楚切·格瓦拉當年的古巴革命,1960年代成名後多次造訪古巴哈瓦那等地。

祕魯民主化以後,第一位民選總統費南多·貝朗德·泰瑞(威權時代前因軍事政變下台的民選總統)1980年代曾邀請他擔任總理或駐英大使,他婉拒。1987年,回到祕魯組新政黨Frente Democratico(簡稱Fredemo,暫譯「自由運動組織」或「民主陣線」簡稱「民陣」)投入政治,並在1987年8月第1屆全國代表大會上獲推為一任四年的政黨主席。立場已然右傾,反對時任總統阿蘭·加西亞銀行國有化等政策,主張國營企業私有化(民營化)和全面開放的自由市場經濟。1989年6月4日在出生地亞雷基帕市正式宣布投入總統選戰,角逐一任五年的秘魯總統大位,1990年總統大選,一度為聲望最高的候選人,並在1990年4月8日的第一輪投票,得到相對多數的最高票(得票率37%),與名列第二的總統候選人藤森謙也(得票率25%)進入第二輪投票對決,但是藤森謙也以57%的比數勝出,尤薩競選落敗。

1990年6月13日,尤薩離開祕魯到長期僑居的歐洲休息,1991年到1992年間在德國柏林科技學院(Wissdenschaftskolleg)成為高級訪問學人,1991年8月,政黨主席改選後,隨即交卸黨職。1993年應聘客座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職,在普林斯頓完成他在德國期間開始撰寫的回憶錄《水中魚》,並於同年發表,以其中偶數章節詳盡敘述1987年到1990年政治活動的過程。1993年7月2日起,擁有祕魯與西班牙雙重國籍。2003年,時任祕魯總統亞歷杭德羅·托萊多一度想找他回國擔任總理,後來在他的建議下,任命他昔日的政黨夥伴梅麗諾(Beatriz Merino Lucero)出任祕魯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總理,梅麗諾於2003年12月卸任。

巴爾加斯在2011年祕魯大選第二輪中稱兩名候選人奧良塔·烏馬拉藤森慶子分別比作癌症愛滋,而後呼籲選民「兩害相權取其輕」投奧良塔·烏馬拉。在2021年祕魯大選第二輪中稱兩名候選人又發表類似言論,並呼籲選民「兩害相權取其輕」投藤森慶子。祕魯天主敎宗座大學西班牙語Pontificia Universidad Católica del Perú敎授法里德·卡哈特西班牙語Farid Kahhat稱:「任何熟悉巴爾加斯事業的人都不會把他的政治觀點當眞」、「他條框化的思想總讓他事後看起來非常可笑」、「他爲祕魯先選擇了癌症現在又選擇了愛滋」、「曾經代表自由主義,現已基本成爲保守派政治的代言人,可與哥倫比亞的阿爾瓦羅·烏里韋及西班牙的人民黨並論」。[1]

族裔民族主義與文化歧視

尤薩認爲美洲土著是野蠻落後的舊時代遺民,遲早要改用西班牙語。他將土著語言(如奇楚瓦語)敎育認定爲「獨立人士與極端主義者對西班牙語的貶低並削弱、阻礙其傳播以及試圖(幼稚地)廢除並取代」(西班牙語:rebajarla y disminuirla, cerrándole el paso y procurando (muy ingenuamente, claro está) abolirla o reemplazarla)並將西班牙的少數民族語言(如巴斯克語)敎育類比爲「對公民獲得西班牙語權利的無視」。[2] [3]他強烈的族裔民族主義與文化歧視傾向曾被時玻利維亞總統埃沃·莫拉萊斯稱作具有新殖民主義種族主義思想。[4]

持有雙重國籍的對錯

台灣中央社2009年4月9日台北特稿〈藤森真的罪有應得嗎?〉第8段「幾個右派政黨推出了文學家瓦加斯尤薩,一時之間彷彿無人能與爭鋒,可以直取大位,但瓦加斯尤薩國際聲望雖高,卻與祕魯基層脫節,甚至不肯放棄西班牙國籍,都引起民眾反感。」巴爾加斯·尤薩在祕魯威權時代輾轉歐洲各地,作品在國內被查禁。祕魯民主化以後,才回到祖國組黨和競選,那時還沒有其他國家的國籍,直到1993年,顧慮自己的祕魯護照可能會被藤森謙也主政的政府沒收(這是專制國家對付流亡海外的異議人士常用的手段),才另外申請了西班牙護照,因此他1994年3月24日被委任為西班牙皇家學院院士(皇家學院院士須有西班牙國籍)。反而是藤森謙也,長期秘密保有日本國籍,2000年棄職逃回日本,這才見知於世,連其日裔前妻蘇珊娜·樋口都不知情。

有關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的言論

2020年3月15日,尤薩在西班牙《國家報》撰文稱新型冠狀病毒正在對西班牙造成嚴重破壞,並指責是中國的專制體制以及早期對疫情的掩蓋導致了全球性疫情[5]

文章刊發次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秘魯大使館在官網發表聲明對尤薩的觀點表示強烈反對,稱尤薩的言論體現了「對中國的缺乏了解和嚴重偏見」[6][7]。同日,中國大陸的電商網站淘寶網下架了大部分尤薩的作品,但仍有少量店鋪可以購賣。當當網京東商城亞馬遜中國的官方自營店鋪中尤薩的作品均顯示為「缺貨」,無法購賣。[8]數日後,其作品在中國大陸電商網站重新上架。

巴爾加斯·尤薩與中國大陸

1979年,北京大學西語系教師趙德明首次撰文介紹巴爾加斯·尤薩。他第1部中譯的作品是成名作《城市與狗》(外國文學出版社,1981年,北京),趙德明當時是用筆名「趙紹天」翻譯。1980年代中國組織翻譯家大批中譯巴爾加斯·尤薩的作品,全部直接從西班牙語原文翻譯。1982年,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韋平韋拓合譯的《青樓》和趙德明、李德明蔣宗曹尹承東合譯的《胡利婭姨媽與作家》。《青樓》是巴爾加斯·尤薩名作La casa verde的第一個中文版本,孫家孟翻譯的第二個中譯本《綠房子》也很快在1983年由北京的外國文學出版社出版。1983年,南京的江蘇人民出版社初次出版趙德明、段玉然趙振江合譯的鴻篇巨構《世界末日之戰》。1986年,孫家孟翻譯的《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由北京的十月文藝出版社首次出版。1988年,王成家孟憲臣合譯的《狂人瑪伊塔》(Historia de Mayta)中文譯本由昆明的雲南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

巴爾加斯·尤薩的許多小說《城市與狗》(趙德明譯,寫利馬的祕魯國立萊昂西奧·普拉多軍事學校裡外的故事,曾2度改編電影)、《綠房子》(孫家孟譯,寫妓院與社區發生的故事,以作者青少年時生長的祕魯皮烏拉省為背景,韋平、韋拓合譯的另1中譯本譯名《青樓》)、《酒吧長談》(孫家孟譯,寫祕魯威權時代利馬市區1家叫做大教堂La Catedral的也賣咖啡的酒家兼妓院裡的談話)、《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孫家孟譯,寫祕魯軍方在國內熱帶雨林區駐地秘密試辦性服務的故事,勞軍女郎本意只是勞軍康樂活動的女性表演者,在這裡是那批軍中妓女的隱晦說法,曾2度改編電影)、《胡利婭姨媽與作家》(趙德明、李德明、蔣宗曹、尹承東合譯,寫他和前妻Julia的故事,曾在哥倫比亞改編電視劇;Jon Amiel1990年在美國好萊塢改編電影Tune In Tomorrow)、《世界末日之戰》(趙德明、段玉然、趙振江合譯,寫巴西反抗軍與政府軍爭鬥的故事)、《狂人瑪伊塔》(王成家、孟憲臣合譯)、《誰是殺人犯》(孫家孟譯,推理小說,寫1個兵Palomino Molero遭殺害的刑案)、《敘事人》(孫家孟譯,寫1個說故事的人的故事)、《情愛筆記》(趙德明譯,言情小說)等,都已譯成中文,主要譯者有留學智利的趙德明、留學祕魯孫家孟等,多部作品都經過多次再版,翻譯者多次修訂。

巴爾加斯·尤薩於1994年7月6日偕家眷到中國首都北京,期間參訪長城等名勝,並於同年7月12日早上在北京與中國西班牙語文學資深譯者趙德明和尹承東會談,並當場口述〈致中國讀者〉(中文版趙德明譯)1文,與趙德明記述這次會面的〈巴爾加斯·尤薩在北京〉同時收入中國出版的第一部巴爾加斯·尤薩文學評論集中譯本《謊言中的真實:巴爾加斯·尤薩談創作》,同日全家轉往西安,並在遊歷上海後才回到長住的英國倫敦。中國吉林省長春市的時代文藝出版社通過趙德明與他的版權代理人在1996年4月3日達成協議,自1996年起出版馬利歐·巴爾加斯·尤薩全集,預定出版18卷,但沒有出齊。

2000年,巴爾加斯·尤薩早期兩部論著《給白臉蒂朗下戰書》(El combate imaginario. Las cartas de batalla de Joanot Martorell,1971年發表,朱景冬譯)和《無休止的縱慾》(1975年問世,朱景冬譯)出版中譯本,同時,他的第一部小說集《首領們》(與中篇小說《崽兒們》合訂一本出書,尹承東譯)、非小說文集《頂風破浪》(趙德明譯)、西班牙行星文學獎得獎作品《利圖馬在安第斯山》(李德明譯)的中譯本也出版了。巴爾加斯·尤薩的小說方法論隨筆集《給青年小說家的信》中文版在中國經百花文藝出版社與上海譯文出版社先後在2000年和2004年出版(百花文藝版譯名《中國套盒:致1位青年小說家》,新版譯名《給青年小說家的信》)。2009年8月,巴爾加斯·尤薩《公羊的節日》(寫多明尼加獨裁者Rafael Trujillo專制的故事,2005年Luis Llosa Urquidi改編同名電影,資金來源是西班牙和英國)、《天堂在另外那個街角》漢語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同時還出了《城市與狗》漢譯21世紀新版,它們都是趙德明的譯作。《天堂在另外那個街角》是世界史上第二部擁有兩個漢語譯本的巴爾加斯·尤薩長篇作品,第1部是《綠房子》,巧合的是不同譯本的題名也不同:《青樓》(韋平、韋拓譯)和《綠房子》(孫家孟譯);《天堂在另一個街角》(台灣關文軍譯)和《天堂在另外那個街角》(趙德明譯)。2008年,留學匈牙利余澤民發表了中篇小說Los cachorros的第二個漢譯本《小崽子們》(尹承東譯本題名《崽兒們》),寫被狗咬掉生殖器的青少年男子的成長故事,是史上第1篇有2個漢語譯本的巴爾加斯·尤薩中篇作品。有二個漢語譯本的巴爾加斯·尤薩短篇作品是寫青少年械鬥的El desafío和年青人馴馬的El hermano menor:《挑戰》(尹承東譯);《尋釁》(台灣陳長房譯)和《兄弟》(尹承東譯);《幼弟》(台灣張清柏譯)。2009年尾,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出了孫家孟譯《綠房子》及趙德明、李德明、蔣宗曹、尹承東合譯《胡利婭姨媽與作家》與孫家孟譯《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21世紀新版。

2010年尾,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尹承東、杜雪峰合譯的《壞女孩的惡作劇》。2011年巴爾加斯·尤薩第2度訪問中國前,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出了孫家孟譯《酒吧長談》21世紀新版。2011年6月12日,巴爾加斯·尤薩飛到中國上海,6月14日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被授予顧問教授聘書,發表講演並與師生、群眾交流,並在上海戲劇學院辦《酒吧長談》朗頌會,與葉兆言孫甘露王安憶等作家及師生、群眾交流;6月16日飛往北京,6月17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被授予榮譽研究員證書,發表講演,與陸建德陳眾議趙德明尹承東莫言劉震雲閻連科徐小斌李洱張抗抗等領導、譯家、作家及群眾交流;6月18日在北京塞萬提斯學院活動;6月20日自中國北京轉往日本東京

巴爾加斯·尤薩與台灣

作家簡介

較早的簡介文章有:孫家孟〈馬利歐·巴爾加斯·尤薩(Mario Vargas Llosa)簡介〉,發表在1990年7月號的《聯合文學》。至於2010年12月號的《印刻生活誌》,則有夏榆的〈政治是讓虛構紮根的沃土—談巴爾加斯·尤薩〉、布蘭科專訪巴爾加斯·尤薩的文章(尹承東/譯)、彭歌的〈巴爾加斯·尤薩臺北行〉等文章。

作品翻譯和評介

《青樓》(《綠房子》的台灣版名稱)、《世界末日之戰》、《愛情萬歲》(《胡利婭姨媽與作家》的台灣版名稱)、《給青年小說家的信》已在臺灣出版繁體版本。在臺灣出版多部作品的香港作家西西,撰寫多篇文章評介巴爾加斯·尤薩的人和作品,收入《像我這樣的一個讀者》、《傳聲筒》等書在台灣出版,可說是在香港和台灣介紹巴爾加斯·尤薩的重要推手。張清柏編選、翻譯,陳映真主編的《馬奎斯等:拉丁美洲短篇小說秀作選》(1987年初版),收錄巴爾加斯·尤薩短篇小說〈幼弟〉,是台灣翻譯家首度譯介巴爾加斯·尤薩的作品,也是台灣翻譯家第1次從西班牙語原文翻譯巴爾加斯·尤薩的作品,譯者當時將作者譯為馬利歐·巴加斯·猶薩。鄭樹森主編,1987年在台北市初版的《當代拉丁美洲小說集》選了陳長房從英文譯本轉譯的〈尋釁〉。〈幼弟〉和〈尋釁〉(也可以翻作〈挑戰〉或〈挑釁〉)都是巴爾加斯·尤薩出版的第1本著作:短篇小說作品集《首領們》(也可以翻成《領導們》或《領袖》)裡面的短篇小說。

2008年8月6日,台灣出版《天堂在另一個街角》(El paraiso en la otra esquina,原文版2003年發表,台灣青年翻譯家關文軍譯)漢譯本,是巴爾加斯·尤薩這部作品的第一個漢語譯本,同時是史上首部台灣翻譯家翻譯的巴爾加斯·尤薩長篇小說。台灣青年翻譯家曾永銳重新漢譯的巴爾加斯·尤薩成名作《城市與狗》,2009年10月由聯經出版出版,《城市與狗》成為世界史上第三部有兩個漢譯本的巴爾加斯·尤薩長篇作品和史上第二部台灣翻譯家翻譯的巴爾加斯·尤薩長篇小說。

臺灣首次以較詳盡的專文評介巴爾加斯·尤薩作品是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教授陳長房1992年發表的〈胸懷八荒的想像:語言魔術師瓦加斯·尤薩(祕魯)〉一文,評析《綠房子》和《酒吧長談》2部作品,同年收入《閱讀當代世界文學》1書出版時,增補了評介《城市與狗》的部分。除了香港西西、鄭樹森的文章,也有臺灣本地的張大春張淑英駱以軍辜振豐陳小雀等人介紹巴爾加斯·尤薩。

在其第二次訪問臺灣的六天,台灣報章連載他的一篇散文隨筆《我的兒子》(台灣中華民國資深外交官陸以正翻譯),是台灣首次翻譯、刊載巴爾加斯·尤薩的散文隨筆作品,當時將作者譯為巴加斯·尤薩。

多次訪台

巴爾加斯·尤薩曾三度訪問臺灣。1977年12月下旬,國際筆會會長任內,首度應邀來臺,期間參觀中華民國國立故宮博物院,並會見當時的中華民國總統嚴家淦。1989年選舉造勢拜會各國政要的旅行期間,應臺灣當局邀請,1989年9月29日晚上第二度來臺訪問。1989年10月3日,在中華民國外交部部長連戰陪同,會見李登輝總統。其造訪臺灣期間,也和臺灣企業家及國民黨其他高層會談,對臺灣農村成功的土地改革相當感興趣,並參訪位科學工業園區。10月4日中午,他在臺北與殷張蘭熙三毛等臺灣作家;詩人餐敘,當天離開臺灣,夜間到韓國訪問。此次旅程,還造訪日本新加坡

巴爾加斯·尤薩在1993年發表的回憶錄《水中魚》中談到:這趟旅程時,自稱「受到最精彩的接待是在臺灣」。落選之後,他還到臺灣訪問。中華民國筆會幹部齊邦媛〈蘭熙〉1文有寫到:當時巴爾加斯·尤薩曾造訪淡江大學,與台灣的西語系師生座談。

主要小說作品出版年表

  • 1959 Los jefes(《首領們》或《領袖》)
  • 1963 La ciudad y los perros(《城市與狗》)
  • 1965 La casa verde(《綠房子》或《青樓》)
  • 1967 Los cachorros(《崽兒們》或《幼崽》)
  • 1969 Conversación en La Catedral(《酒吧長談》)
  • 1973 Pantaleón y las visitadoras(《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
  • 1977 La tía Julia y el escribidor(《胡利婭姨媽與作家》)
  • 1981 La guerra del fin del mundo(《世界末日之戰》)
  • 1984 Historia de Mayta(《狂人瑪伊塔》)
  • 1986 Quién mató a Palomino Molero?(《誰是殺人犯》)
  • 1987 El hablador(《敘事人》)
  • 1988 Elogio de la madastra(《繼母頌》)
  • 1993 Lituma en los Andes(《利圖馬在安地斯山》)
  • 1997 Los cuadernos de don Rigoberto(《情愛筆記》)
  • 2000 La fiesta del Chivo(《公羊的節日》)
  • 2003 El paraíso en la otra esquina(《天堂在另外那個街角》)
  • 2006 Travesuras de la niña mala(《壞女孩的惡作劇》)
  • 2010 El sueño del celta(《凱爾特人之夢》)
  • 2013 El héroe discreto(《離散的英雄》)

主要非小說作品出版年表

  • 1971 García Márquez: historia de un deicidio(《加西亞·馬奎斯:弒神者的歷史》,博士論文,整理後出版)
  • 1969 El combate imaginario. Las cartas de batalla de Joanot Martorell(《給「白臉蒂朗」下戰書》早期版本,書名可以翻作《想像中的戰鬥 朱亞諾·馬托雷爾的爭戰的信》,朱亞諾·馬托雷爾Joanot Martorell是Tirant lo Blanc騎士蒂朗》這部瓦倫西亞語騎士小說文學經典的作者)
  • 1971 La historia secreta de una novela(暫譯《小說秘史》評論文集)
  • 1975 La orgía perpetua: Flaubert y “Madame Bovary”(《永遠縱慾》或《無休止的縱慾》,副題名「福樓拜與《包法利夫人》」,論著)
  • 1981 La señorita de Tacna. Pieza en dos actos(《塔克納小姐》,劇本)
  • 1983 Entre Sartre y Camus(暫譯《薩特與加繆之間》,研究薩特阿爾貝·加繆的論著)
  • 1983 Kathie y el hipopótamo. Comedia en dos actos(《凱蒂與河馬》,喜劇)
  • 1983 Contra viento y marea (1962-1982)(《頂風破浪(第1卷)》,收錄1962年到1982年隨筆、政論、雜文、講稿等的文集)
  • 1986 Contra viento y marea. Volumen II (1972-1983)(《頂風破浪(第2卷)》,收錄1972年到1983年隨筆、政論、雜文、講稿等的文集)
  • 1986 La Chunga(《瓊加》或《瓊卡》或《瓊卡姑娘》,劇本)
  • 1990 Contra viento y marea. Volumen III (1964-1988)(《頂風破浪(第3卷)》,收錄1964年到1988年隨筆、政論、雜文、講稿等的文集)
  • 1990 La verdad de las mentiras: Ensayos sobre la novela moderna(《謊言中的真實》,評現代小說與散文的論著)
  • 1991 Carta de batalla por Tirant lo Blanc (《給「白臉蒂朗」下戰書》,論著)
  • 1991 A Writer´s Reality(暫譯《作家的真實》,論著,用英文寫成)
  • 1993 El pez en el agua. Memorias(《水中魚》,回憶錄)
  • 1993 El loco de los balcones(《陽臺上的瘋子》,劇本)
  • 1994 Desafíos a la libertad(暫譯《向自由挑戰》,文論政論集)
  • 1996 Ojos bonitos, cuadros feos (暫譯《好眼,壞圖》,劇本)
  • 1996 La utopía arcaica: José María Arguedas y las ficciones del indigenismo(暫譯《文學烏托邦:荷西·馬利亞·阿格達斯與想像的虛構》,論著,荷西·馬利亞·阿格達斯是秘魯作家、詩人、人類學家)
  • 1997 Cartas a un joven novelista(《給青年小說家的信》,小說方法論隨筆集)
  • 2001 El lenguaje de la pasión(暫譯《文學的激情》,論著)
  • 2001 Bases para una interpretación de Rubén Darío(《闡釋魯文·達里奧的基礎》,大學學位論文,1958年完成,母校秘魯國立聖馬爾科斯大學Universidad Nacional Mayor de San Marcos出版)
  • 2003 Diario de Irak(暫譯《伊拉克日記》,在西班牙的《國家報》El País連載的紀事專欄結集)
  • 2004 La tentación de lo imposible(暫譯《不可能的誘惑》,研究維克多·雨果悲慘世界》的論著)
  • 2007 Odiseo y Penélope(暫譯《奧德賽與佩涅洛佩》,劇本)
  • 2008 El viaje a la ficción(暫譯《到虛構去的旅行》,談烏拉圭作家胡安·卡洛斯·奧內蒂的論著)
  • 2008 Wellspring(暫譯《活水》,客座美國哈佛大學講義結集,用英文寫成)
  • 2009 Las mil noches y una noche(暫譯《一千夜又一夜》,劇本)

主要參考文獻

  • 馬利歐·巴爾加斯·尤薩著,趙德明譯,《水中魚》,時代文藝出版社,1996,長春。ISBN7-5387-1020-5/I.977
  • 馬利歐·巴爾加斯·尤薩著,趙德明譯,《城市與狗》,時代文藝出版社,1996,長春。7-5387-1033-7/I.990
  • 馬利歐·巴爾加斯·尤薩著,趙德明譯,《謊言中的真實》,雲南人民出版社,1997,昆明。ISBN7-222-02156-6/I.588

注釋

  1. ^ 馬利歐·巴爾加斯·尤薩Mario Vargas Llosa,中國大陸譯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參考來源

  1. ^ Allen, Nicolas. Pedro Castillo Can Help End Neoliberalism in Peru. Jacobin. 1 June 2021 [2021-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1) (美國英語). 
  2. ^ Mario Vargas Llosa (馬利歐·巴爾加斯·尤薩). La lengua oculta (隱匿的語言). La República (共和國). La República (共和國). 2020-12-06 [2021-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8) (es-PE). 
  3. ^ Marco Avilés (馬可·阿維萊斯). Opinión: Pedro Castillo podría vencer a la derecha peruana, pero no a su racismo (觀點:卡斯蒂略也許能打敗右翼,卻無法打敗右翼的種族主義). 華盛頓郵報. 華盛頓郵報. [2021-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4). 
  4. ^ AP. Evo Morales tilda de racista a Vargas Llosa. Chicago Tribune. Chicago Tribune. [2021-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4). 
  5. ^ Mario Vargas Llosa. ¿Regreso al Medioevo?. EL PAÍS. 2020-03-15 [2020-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4) (西班牙語). 
  6. ^ 中国驻秘鲁使馆关于作家巴尔加斯·略萨不当涉华言论的声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秘魯大使館. 2020-03-16 [2020-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0). 
  7. ^ 林瑾. 【新冠肺炎】秘魯作家略薩指中國隱瞞疫情 中方批言論極端不負責. 香港01. 2020-03-16 [2020-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9). 
  8. ^ 諾獎作家稱病毒源中國 華使館稱荒唐. 明報. 2020-03-17 [2022-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