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臺南孔子廟明倫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台南孔子廟明倫堂

台南孔子廟明倫堂,為臺灣明鄭時期時代的最高學府,制度地位基本上與中國國子監太學朝鮮半島成均館相當。位於臺灣臺南市,即今日國定古蹟臺南孔子廟左側的「明倫堂」。

建築

成立歷史

西元1665年,台灣處於鄭經主政時期,大臣陳永華以「十年成長,十年教養,十年成聚」的復國計畫,於承天府寧南坊興建大成殿、祭祀孔子,又於其左側建造了泮宮「明倫堂」。1683年,台灣明鄭滅亡後隨之停擺並消失。1685年,清朝官員周昌蔣毓英將國子監改為臺灣府學

當時制度

明鄭時期的科舉制度由上而下可分為院試府試以及州試三級考試。男童滿八歲入社學接受初等的教育。陸續通過州試、府試以及院試者,則取得廩膳生的資格,並可進入國子監接受高等經史教育。國子監每月授課、考試一次,並依照成績優劣發放廩膳(零用金)。每三年舉行大試,選拔優秀的國子監儒生進入朝廷,填補六官都事的職缺。[1]

國子監的官職分為「禮官」、「學院」以及「國子監助教」,後二者分別由陳永華以及葉亨擔任。其中,禮官為主辦全國教育的行政機關;學院為掌握教學與考選的主事官。一掃明朝末年的八股取士,實行真正的取才;如清朝初年全國性的進士陳夢球以及舉人蘇峨皆為所培育出的人才。[2]

現況

相關條目

參考

  1. ^ 臺灣通史》,卷11,〈教育志〉。
  2. ^ 《台灣教育400年》,39頁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