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紅磨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紅磨坊之夜

紅磨坊(法語:Moulin rouge),位於法國巴黎十八區皮加勒紅燈區,靠近蒙馬特,是建於1889年的一個酒吧,與巴黎奧林匹亞音樂廳同屬於約瑟夫·歐勒。皮加勒紅燈區是一個具有18世紀風貌的街區,在克里希大道上,因屋頂上仿造的紅風車而聞名於世。

背景

1870年普法戰爭後,飽受戰爭之苦的巴黎市民需要尋找一個解脫放鬆的地方,於是酒吧和歌舞廳就成了當時人們的首選。紅磨坊始建於1889年,以上演其著名的法國「康康舞」聞名世界。

紅磨坊以現代康康舞的發源地著名。康康舞是一種充滿誘惑力的舞蹈,最初是紅磨坊中的交際花為營生而編排的,其淵源要追溯到康康舞自身發展成為一種娛樂形式並成為一種風靡歐洲的歌舞的那個時代。今天,紅磨坊作為一個旅遊目的地,為世界各地的成年遊客提供音樂、舞蹈之類的娛樂活動,那段世紀初的法國羅曼史依然在這所俱樂部的舞台上演繹著。

曾在紅磨坊中表演的名人包括:艾拉·費茲潔拉麗莎·明妮莉拉托亞·傑克森艾爾頓·約翰法蘭克·辛納屈艾迪特·皮雅芙等等,而比較著名的舞蹈員及表演者有拉·古留約瑟芬·貝克依維·格伯特英語Yvette Guilbert(Yvette Guilbert)、簡·阿維英語Jane Avril(Jane Avril)、密斯丁格維特英語Mistinguett(Mistinguett)、勒·本托曼英語Le Pétomane(Le Pétomane,意即屁狂)。同時紅磨坊也是後印象派畫家土魯斯·羅特列克的繪畫主題[1]

文學

「紅磨坊」還是皮埃爾·納姆若的著作書名,此書還於1952年拍成同名電影Moulin Rouge(即《青樓情孽》),男女主角是確斯·福瑞莎莎·嘉寶獲得了學院獎的提名。

影視形象

電影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同名電影,包括主演為伊旺·麥奎格尼可·基德曼的2001版《紅磨坊》獲得了最佳影片提名。

紅磨坊的康康舞

紅磨坊的夜晚最主要的特徵就是表演。紅磨坊由於作為傳統法國康康舞的發源地而世界聞名,至今康康舞仍然在這裡上演。

紅磨坊的康康舞在全世界舞蹈界有著標誌性的地位。

當代的描述

亨利·德·土魯斯-羅特列克曾繪製大量海報,這描繪的是紅磨坊的夜生活

安德烈·貝利在他1906年寫給亞歷山大·勃洛克的信中關於「地獄客棧」(其中的男侍應生穿著似魔鬼)如是說:

有時,我好像在五彩斑斕的巴黎之夜經歷了一次從墳墓到塵世的冒險,我似乎可以想見烈火前的他們。我仿佛在注視中穿過房中葬禮的長廊,沿著急下的旋梯消逝在黑暗中;沖入地下直到蒙馬特爾山,急不可耐地去看紅磨坊十字架上那炙熱的紅寶石。我在那裡徘徊著,買了張票去看羽毛狂熱的激情、庸俗的彩唇還有藍黑色的睫毛。 從半透明晚禮服上的血紅色的泡沫里擲來的裸腳、大腿、臂膀和野獸撲向我。晚禮服上的長鬚和白汗衫及禮帽上彎曲的鼻子在大廳中連成一線,他們的手牽成一條長藤。這時我發現自己在身處一個酒店中,而利口酒被乘在一口棺材上(而不是在一張桌子上)。一個竊笑的魔鬼說:「喝掉,你這個可憐蟲!」我喝下這杯酒,便回到了這被燃燒的風向標撕裂的黑色天幕下,那是我睫毛上交錯而光亮的指針。我面前穿行的圓頂禮帽和黑色面紗依然攢動著,這個世界充滿泡沫,帶藍綠色和夜美人身著的羽毛上才有的暖橙色。對於我來說她們都是一樣的,當我不得不虛眼以避開電燈的強光時,她們臉上火熱的紅暈會在我緊張的眼臉下跳動,預示著一夜的來臨。

脫衣舞

人民年鑑記錄了脫衣舞的起源是1890年在巴黎發生的一個行為:一個婦女愚蠢地為了找一隻在她身上蠕動的虱子而緩緩脫去衣服。同時,巴黎諸如紅磨坊和女神遊樂廳的表演是半裸舞和動態舞台造型的先行者。其標誌是1907年紅磨坊的一個叫做傑曼·阿依莫斯的女演員僅著三個很小的貝殼出場。

當代的表演

現在的喜劇叫做「費瑞」。這部戲有四個主要場景和總共69首歌曲[1]。這個綜合性的表演總共是由包括多瑞斯女孩、舞蹈演員、雜技演員、魔術師小丑在內的100餘位藝術家完成的。

參考文獻

  1. ^ 1.0 1.1 Compact disc 'Bande originale de la revue Feerie', Bal du Moulin Rouge - AMPSA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