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中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牟中珩(1898年—1981年3月12日),荊璞山東省登州府黃縣人,中華民國軍事將領。

生平

北京政府時代

牟中珩生於一個教師家庭。1919年(民國8年)8月,他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9期步兵科,1923年(民國12年)8月畢業。起初他成為直系吳佩孚的下屬,因欠餉憤而離去。此後他投四川省的川軍指揮官劉文輝任上尉軍事教官,1925年(民國14年)辭任歸鄉。[1][2][3]

1926年(民國15年),牟中珩加入張宗昌率領的直魯聯軍,並升任團長,但因對部隊的維持費供給不滿而下野。1927年(民國16年),吳佩孚手下的于學忠轉任鎮威軍第20軍(奉系)軍長,牟中珩被起用為參謀。翌年6月,牟升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公署參謀處長。當時張宗昌企圖東山再起,開始在灤州集結軍隊,牟中珩奉張學良之命將其包圍殲滅。張學良東北易幟後,于學忠和牟中珩加入國民革命軍[4][2][3]

西安事變與抗日戰爭

1930年(民國19年)8月,牟中珩任東北陸軍第23旅上校參謀長。同年9月中原大戰中,為支持蔣介石,張學良命令第23旅駐北平。1932年(民國21年)春,第23旅變更番號為獨立第14旅,牟繼續任上校參謀長。翌年,獨立第14旅升格為第114師,牟中珩任該師參謀長。同年夏,他任第679團團長。1935年(民國24年)6月,于學忠被免去河北省政府主席職務,調任甘肅省政府主席,牟也隨同赴任。1935年(民國24年)8月,牟升任第114師少將師長,參與包圍陝西省北部的中國工農紅軍。翌年12月西安事變爆發,他隨張學良參與了此次事變。[5][2][3]

抗日戰爭爆發後,牟中珩參加了徐州會戰,同日軍展開激戰。1938年(民國27年)7月,他升任第51軍副軍長(兼任第114師師長)。同年8月,他參加武漢會戰。1939年(民國28年)3月,他升任第51軍軍長,同年9月任山東省政府委員。1942年(民國31年)1月,他升任山東省政府主席,同年8月任國民政府行政院水利委員會委員。1945年(民國34年)1月,他升任第十戰區副司令長官,6月獲授陸軍中將銜。[6][7][3]

敗北與晩年

抗日戰爭結束後,牟中珩任第2綏靖區副司令官。1948年(民國37年)9月,他在濟南戰役中敗給中國人民解放軍而被俘虜。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他長期接受思想改造,1966年4月獲得特赦。特赦後他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文史專員,1975年5月,他任政協山東省秘書處專員。1977年12月,他任政協山東省委員會委員,翌年當選該委員會第4屆常務委員。1980年,他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革)。[8][9][3]

1981年3月12日,牟中珩因食道癌逝世。享年84歲。

注釋

  1. ^ 趙(1999)、322-323頁。
  2. ^ 2.0 2.1 2.2 徐主編(2007)、412頁。
  3. ^ 3.0 3.1 3.2 3.3 3.4 劉國銘主編(2005)、672頁
  4. ^ 趙(1999)、323-324頁。
  5. ^ 趙(1999)、323-327頁。
  6. ^ 趙(1999)、327-335頁。
  7. ^ 徐主編(2007)、412-413頁。
  8. ^ 趙(1999)、335-337頁。
  9. ^ 徐主編(2007)、413頁。

參考文獻

  中國國民政府
前任:
沈鴻烈
山東省政府主席
1942年1月 - 1944年12月
繼任:
何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