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 (瑞士)
瑞士分為26個邦(德語:Kanton;法語:Canton;義大利語:Canton;羅曼什語:Chantun)。這些邦在舊瑞士邦聯時期皆曾具有獨立的主權,各自擁有自己的領土、軍隊與貨幣,直到1848年聯邦架構建立[1]為止。16世紀時,舊瑞士邦聯包含13個自治的邦,邦聯中的邦可分為兩種不同類型:分別是5個鄉村邦與8個城市邦。當時這些邦都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但早在1499年瑞士擊敗了神聖羅馬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之後,各邦就已經取得了實際上的獨立[2]。早期有6個邦透過集會實行直接民主制;另外的城市邦則是組成市議會,但實際上為寡頭政治,權力由有錢人所掌控,這些城市邦包括蘇黎世、伯恩與巴塞爾等。
現今的每一個邦都擁有自己的憲法、議會、政府及法院。多數邦議會為一院制,其席位數目從58到200之間不等。目前格拉魯斯邦與內阿彭策爾邦依然保留公開的邦民大會(德語:Landsgemeinde[3])來執行直接民主制度。每個邦政府大約有5到7位首長。瑞士憲法當中沒有明列的權力事項,皆屬各邦所擁有。
瑞士各邦規模不一,面積最小37平方公里,最大7105平方公里;而人口則從14,900到1,244,400不等。另外,自從侏羅邦於1978年公投表決從伯恩邦分離出來之後[4],至今尚未有新邦誕生。
地圖
各邦列表
此列表的先後順序是依照瑞士聯邦憲法中的排列方式而設,此排列方式通用於瑞士官方文件,列表最上方為舊瑞士聯邦時期建立的3個城市邦,其餘各邦則是依照加盟時間的先後順序來排列。這種等級差別與目前的聯邦制度無關,現今的每一個邦在聯邦中的地位都是相同的。
表中人口及地方政府數量的統計時間為2001年12月31日[5]。面積單位為平方千米。人口密度單位則是每平方千米人口。瑞士各邦的二字縮寫使用在車牌等標示,並以「CH-各邦縮寫」的形式,登錄於國際標準ISO 3166-2編碼,如施維茨邦寫成CH-SZ。
德語占優勢的邦有19個:伯恩邦、蘇黎世邦、琉森邦、烏里邦、施維茨邦、上瓦爾登邦、下瓦爾登邦、格拉魯斯邦、楚格邦、索洛圖恩邦、巴塞爾城市邦、巴塞爾鄉村邦、沙夫豪森邦、外阿彭策邦、內阿彭策邦、聖加侖邦、阿爾高邦、圖爾高邦、格勞邦頓邦,總面積26,443平方公里。法語占優勢的邦有6個:弗里堡邦、瓦萊邦、沃邦、諾夏特邦、日內瓦邦、侏羅邦,總面積12,030平方公里。義大利語占優勢的邦有1個:提契諾邦,總面積2,812平方公里。
旗幟 | 縮寫 | 名稱 | 加盟年 | 首府 | 人口 | 面積 | 人口密度 | 市鎮數目 | 官方語言 |
---|---|---|---|---|---|---|---|---|---|
BE | 伯恩邦 | 1353年 | 伯恩 Bern / Berne | 947,100 | 5,959 | 158 | 399 | 德語 法語 | |
ZH | 蘇黎世邦 | 1351年 | 蘇黎世 Zürich | 1,228,600 | 1,729 | 701 | 171 | 德語 | |
LU | 琉森邦 | 1332年 | 琉森 Luzern | 350,600 | 1,493 | 233 | 107 | 德語 | |
UR | 烏里邦 | 1291年 | 阿爾特多夫 Altdorf | 35,000 | 1,077 | 33 | 20 | 德語 | |
SZ | 施維茨邦 | 1291年 | 施維茨 Schwyz | 131,400 | 908 | 143 | 30 | 德語 | |
OW | 上瓦爾登邦 | 1291年 | 薩爾嫩 Sarnen | 32,700 | 491 | 66 | 7 | 德語 | |
NW | 下瓦爾登邦 | 1291年 | 施坦斯 Stans | 38,600 | 276 | 138 | 11 | 德語 | |
GL | 格拉魯斯邦 | 1352年 | 格拉魯斯 Glarus | 38,300 | 685 | 51 | 28 | 德語 | |
ZG | 楚格邦 | 1352年 | 楚格 Zug | 100,900 | 239 | 416 | 11 | 德語 | |
SO | 索洛圖恩邦 | 1481年 | 索洛圖恩 Solothurn | 245,500 | 791 | 308 | 126 | 德語 | |
BS | 巴塞爾城市邦 | 1501年 | 巴塞爾 Basel | 186,700 | 37 | 5,072 | 3 | 德語 | |
BL | 巴塞爾鄉村邦 | 1501年 | 利斯塔爾 Liestal | 261,400 | 518 | 502 | 86 | 德語 | |
SH | 沙夫豪森邦 | 1501年 | 沙夫豪森 Schaffhausen | 73,400 | 298 | 246 | 34 | 德語 | |
AR | 外阿彭策爾邦 | 1513年 | 黑里紹 Herisau[6] | 53,200 | 243 | 220 | 20 | 德語 | |
AI | 內阿彭策爾邦 | 1513年 | 阿彭策爾 Appenzell | 15,000 | 173 | 87 | 6 | 德語 | |
SG | 聖加侖邦 | 1803年 | 聖加侖 St. Gallen | 452,600 | 2,026 | 222 | 90 | 德語 | |
AG | 阿爾高邦 | 1803年 | 阿勞 Aarau | 550,900 | 1,404 | 388 | 232 | 德語 | |
TG | 圖爾高邦 | 1803年 | 弗勞恩費爾德 Frauenfeld | 228,200 | 991 | 229 | 80 | 德語 | |
GR | 格勞賓登邦 | 1803年 | 庫爾 Chur | 185,700 | 7,105 | 26 | 211 | 德語 羅曼什語 義大利語 | |
FR | 弗里堡邦 | 1481年 | 弗里堡 Fribourg / Freiburg | 239,100 | 1,671 | 141 | 242 | 法語 德語 | |
VS | 瓦萊邦 | 1815年 | 錫永 Sion / Sitten | 278,200 | 5,224 | 53 | 160 | 法語 德語 | |
VD | 沃邦 | 1803年 | 洛桑 Lausanne | 626,200 | 3,212 | 188 | 382 | 法語 | |
NE | 諾夏特邦 | 1815年 | 諾夏特 Neuchâtel | 166,500 | 803 | 206 | 62 | 法語 | |
GE | 日內瓦邦 | 1815年 | 日內瓦 Genève / Geneva /Genf | 414,300 | 282 | 1,442 | 45 | 法語 | |
JU | 侏羅邦 | 1979年 | 德萊蒙 Delémont | 69,100 | 838 | 82 | 83 | 法語 | |
TI | 提契諾邦 | 1803年 | 貝林佐納 Bellinzona | 311,900 | 2,812 | 110 | 244 | 義大利語 | |
CH | 瑞士 | 伯恩 Bern / Berne | 7,261,200 | 41,285 | 174 | 2,890 | 德語 法語 義大利語 羅曼什語 |
各語言名稱
中文與瑞士官方語言
縮寫 | 中文 | 法語 | 義大利語 | 德語 | 羅曼什語 |
---|---|---|---|---|---|
AG | 阿爾高 | Argovie | Argovia | ⓘ | Argovia |
AI | 內阿彭策爾 | Appenzell Rhodes-Intérieures | Appenzello Interno | ⓘ | Appenzell dadens |
AR | 外阿彭策爾 | Appenzell Rhodes-Extérieures | Appenzello Esterno | ⓘ | Appenzell dador |
BS | 巴塞爾城市 | Bâle-Ville | Basilea Città | ⓘ | Basilea-Citad |
BL | 巴塞爾鄉村 | Bâle-Campagne | Basilea Campagna | ⓘ | Basilea-Champagna |
BE | 伯恩 | Berne | Berna | ⓘ | Berna |
FR | 弗里堡 | Fribourg | Friburgo | ⓘ | Friburg |
GE | 日內瓦 | Genève | Ginevra | ⓘ | Genevra |
GL | 格拉魯斯 | Glaris | Glarona | ⓘ | Glaruna |
GR | 格勞賓登 | Grisons | Grigioni | ⓘ | Grischun |
JU | 侏羅 | Jura | Giura | ⓘ | Giura |
LU | 盧塞恩 | Lucerne | Lucerna | ⓘ | Lucerna |
NE | 諾夏特 | Neuchâtel | Neuchâtel | ⓘ | Neuchâtel |
NW | 下瓦爾登 | Nidwald | Nidvaldo | ⓘ | Sutsilvania |
OW | 上瓦爾登 | Obwald | Obvaldo | ⓘ | Sursilvania |
SH | 沙夫豪森 | Schaffhouse | Sciaffusa | ⓘ | Schaffusa |
SZ | 施維茨 | Schwyz / Schwytz | Svitto | ⓘ | Sviz |
SO | 索洛圖恩 | Soleure | Soletta | ⓘ | Soloturn |
SG | 聖加侖 | Saint-Gall | San Gallo | ⓘ | Son Gagl |
TG | 圖爾高 | Thurgovie | Turgovia | ⓘ | Turgovia |
TI | 提契諾 | Tessin | Ticino | ⓘ | Tessin |
UR | 烏里 | Uri | Uri | ⓘ | Uri |
VS | 瓦萊 | Valais | Vallese | ⓘ | Vallais |
VD | 沃 | Vaud | Vaud | ⓘ | Vad |
ZG | 楚格 | Zoug | Zugo | ⓘ | Zug |
ZH | 蘇黎世 | Zurich | Zurigo | ⓘ | Turitg |
其他語言
縮寫 | 英語 | 西班牙語 | 世界語 |
---|---|---|---|
AG | Aargau / Argovia | Argovia | Argovio |
AI | Appenzell Innerrhoden / Appenzell Inner-Rhodes | Appenzell Rodas Interiores | Apencelo Interna |
AR | Appenzell Ausserrhoden / Appenzell Outer-Rhodes | Appenzell Rodas Exteriores | Apencelo Ekstera |
BS | Basel-Stadt / Basel / Basle-City | Basilea Ciudad | Bazelo-Urbo |
BL | Basel-Land / Basel / Basle-Country | Basilea-Campaña | Bazelo-Kamparo |
BE | Berne / Bern | Berna | Berno |
FR | Fribourg | Friburgo | Friburgo |
GE | Geneva | Ginebra | Ĝenevo |
GL | Glarus | Glaris | Glaruso |
GR | Graubünden / Grisons | Grisones | Grizono |
JU | Jura | Jura | Ĵuraso |
LU | Lucerne | Lucerna | Lucerno |
NE | Neuchâtel | Neuchatel | Novkastelo |
NW | Nidwalden | Unterwalden Bajo | Nidvaldo |
OW | Obwalden | Unterwalden Alto | Obvaldo |
SH | Schaffhausen / Schaffhouse | Schaffhausen | Ŝafhaŭzo |
SZ | Schwyz | Schwyz | Ŝvico |
SO | Solothurn | Soleura | Soleŭro |
SG | St. Gallen / St. Gall | Sankt Gallen | Sankt-Galo |
TG | Thurgau / Thurgovia | Turgovia | Turgovio |
TI | Ticino | Tesino | Tiĉino |
UR | Uri | Uri | Urio |
VS | Valais | Valais | Valezo |
VD | Vaud | Vaud | Vaŭdo |
ZG | Zug | Zug | Zugo |
ZH | Zürich / Zurich | Zúrich | Zuriko |
半邦
瑞士政府與政治 系列條目 |
有6個邦在傳統上習稱為「半邦」,不過從1999年開始,憲法中只有列出26個地位相等的邦。半邦有另一種稱呼,叫做「擁有半個表決權的邦」。所有半邦都是從以下舊有的邦或區域中分離出來:
- 翁特瓦爾登邦(德語:Unterwalden):此地區自從有歷史記載以來,總是被分成兩個半邦,分別是上瓦爾登邦與下瓦爾登邦。
- 阿彭策爾邦(德語:Kanton Appenzell):1597年受宗教改革影響而分裂為外阿彭策爾邦與內阿彭策爾邦。
- 巴塞爾邦(德語:Kanton Basel):由於巴塞爾鄉村在1833年的一場叛變,巴塞爾邦分裂成巴塞爾城市邦與巴塞爾鄉村邦。
半邦與其他的邦大致擁有相同的制度、權利與義務,不過仍有兩項差異:半邦在瑞士聯邦議會的聯邦院中只有一個席次,而一般的邦則有兩個;另外在需要多數人口與多數邦同意才能通過表決的全國公民投票(稱為「雙重多數決」[7],如修憲)中,兩個半邦同意等於一個邦的同意。因此在這類以邦為單位的公民投票中,「多數」指的是超過23票的一半。
參見
參考資料與註解
- ^ 瑞士概況. [2011-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5).
- ^ MOOK - 瑞士簡介. [2007-05-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13).
- ^ 或稱邦民大會,是一種古老且原始的直接民主形式。居民會直接聚集在廣場上舉手表決公共事務。
- ^ Bern City Guide. [2007-05-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 ^ 國家統計. [2007-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05).
- ^ 政府與議會所在地,其司法機關位於特羅根。
- ^ 瑞士透過公投申請加入聯合國之研究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2-09-13.
參考書目
- Bernhard Ehrenzeller, Philipp Mastronardi, Rainer J. Schweizer, Klaus A. Vallender (eds.). Die schweizerische Bundesverfassung, Kommentar. 2002. ISBN 3-905455-70-6 (德語).. Cited as Ehrenzeller.
- Häfelin, Ulrich; Haller, Walter; Keller, Helen. Schweizerisches Bundesstaatsrecht 7th. Zürich: Schulthess. 2008. ISBN 978-3-7255-5472-0 (德語). Cited as Häfe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