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邑城
禹王城遺址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山西省夏縣 |
分類 | 古遺址 |
時代 | 東周、漢 |
編號 | 3-205 |
認定時間 | 1988年 |
安邑城,位於中國山西省夏縣西北約7公里,即戰國時期魏國國都安邑。安邑又被認為是夏朝君主禹的都城——陽城所在[1]:25。1998年,以禹王城遺址之名,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魏惠王時期,魏國從安邑遷都至大梁。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86年),魏國獻出安邑。秦國以安邑為中心設立河東郡(參見:安邑縣)。秦滅六國後,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墮壞城郭」。關東六國的城郭被拆毀。當代研究者認為,安邑城的大、小城即是在此時被破壞[1]:26—27。
建築遺址
城分大城、中城、小城和禹王廟四部分,小城在大城中央,禹王廟(或稱禹王台)在小城東南角,中城在大城內西南部。經考古發掘出土大量東周到漢代的文物[1]:25—26。[2]
大城是東周時期遺蹟[1]:26。呈梯形,方向50°,面積13平方公里。東牆現厚17米,西牆現厚18.5米,南牆現厚11.5米,北牆現厚22米。夯土。北牆現長1530米,西牆現長4980米,南牆現長3565米。除北牆和西牆外,其餘均已殘破。[2]
中城是漢代遺蹟[1]:26。被認為是漢代修建的安邑縣(河東郡)的城池[1]:27。遺址呈方形,面積6平方公里。其北牆現長1522米,現高1-5米,東牆現長960米,現高0.4-1米。[2]
小城是東周時期遺蹟[1]:26。長方形,面積75.4公頃,東牆現厚16.5米,西牆現厚11米,南牆現厚11.3米,北牆現厚12米。四牆現各長495米、930米、990米、855米。[2]
禹王廟遺址高9米,南北長70米,東西寬65米。[2]
保護情況
2018年,遺址被舉報存在被破壞及保護不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