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聖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聖人,舊拉多加12世紀壁畫

聖人,指被大眾認為具有特別美德神聖的人。在中國,古代聖明的君主帝王,及後世道德高尚儒學造詣高深者,稱聖人。聖人的介定經常出現在諸子百家書籍。

有的宗教專門通過一定的儀式加封聖人,但也有聖人直接被大眾尊奉為聖人,比方一些宗教創始人神職人員基督宗教(包括羅馬天主教會聖公宗東正教會)、印度教佛教(猶如藏傳佛教活佛南傳佛教羅漢)、伊斯蘭教古巴桑特里亞教英語Santería中都有聖人。一些新紀元運動的人也將聖人的概念結合入他們的信仰

如果沒有被宗教封聖的被公眾認可的人物,或者從當事人所不信仰的其他宗教的角度界定,可能會被稱為偉人哲人英雄

東亞

儒家和儒教

儒教主要強調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為傳續儒門道統的聖人之代表。聖人也作為儒教天子的稱謂之一。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篇第一》: 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

《尚書·湯誥》中稱伊尹為元聖,晉南北朝及隋唐以周公、孔子或孔子、顏子分別為先聖、先師。宋代孔子為玄聖(又作元聖),又避諱改為至聖。清代周公又為元聖

文聖

漢書·古今人表》將古人大分類成上中下三級,又細分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其中上上為聖人,「古今人表」中第一位聖人是「太昊帝宓羲氏」,最後一位是「仲尼」、也就是文宣王孔子。北魏追諡孔子為文聖。孔子與其他對儒學作出傑出貢獻的如亞聖孟子復聖顏子述聖子思宗聖曾子、王陽明、朱熹被合稱為儒家四聖或五聖。

孔子家語-五儀解》孔子曰:「所謂聖人者,德合於天地,變通無方,窮萬事之終始,協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並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覩者不識其鄰,此謂聖人也。」孔子自省此論述標準,並不自認為聖人,謹慎的以次一等的「君子」自居,後世卻妄加違封為「聖人」、「至聖」...等,錦上添花。

武聖

唐代時,武成王姜尚被尊為武聖,設武廟祭祀,與文廟同規格。其陪祀、從祀者中多有被稱為兵聖謀聖等稱號的傑出軍事家。

明代武廟被廢除,岳飛關羽被追封為岳聖帝君、關聖帝君,民間稱其為武聖,建岳王廟、關帝廟,至清代關羽被官方尊為武聖。

道家

道家中的聖人指的是理想中的君主。

道德經》中對聖人治民、教民、自律的描述:

「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無心以百姓心為心,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成其私,不為大能成其大,為腹不為目,抱一為天下式。」
「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功成而不處,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道教

三階:高者為聖,下者為,中為(上品曰聖,中品曰真,下品曰仙)。[1]

聖有九品:上聖,高聖,大聖神聖,玄聖,真聖,仙聖,靈聖,至聖。[1]

抱朴子·內篇·辨問》中說:「俗所謂聖人者,皆治世之聖人,非得之聖人,得道之聖人,則黃老是也。治世之聖人,則周孔是也。」道教形成初期,人們視黃帝老子等道家始祖為道教聖人。

佛教

在佛教中,「聖人」就相當於「大成就者」,是証果的修行人,最高成就就是成佛,佛,又稱為佛陀,是指覺悟無上正等正覺者。此外,依照佛陀的指示修行者,可以得到阿羅漢四向四果,以及獨覺辟支佛,這是聲聞緣覺和獨覺乘這二乘聖果,是南傳巴利語系佛教的主要聖果。而發願成佛的人,並逐步修行證果的聖人,稱爲菩薩,大菩薩修行圓滿將來必定成佛,這是北傳梵語系佛教的主要聖果。另外,金剛乘裡還可證得法身佛

本來佛、菩薩、阿羅漢都是具體的歷史名人,跟神話中的神祇風馬牛不相關,但因為長期把聖人神化,並在抽像的報身佛也使用本來對於真人的稱謂,所以逐漸地變成了和古代神話相似的描述。[2]

佛教通常把除了佛陀外的普通聖人分三品,即上品的菩薩,中品的獨覺,下品的聲聞,稱為三乘。但實際上三者是互相滲透和融匯的,因為大乘佛教需要爲僧徒們樹立修菩提道而成佛的信心,故分列三乘,突出菩薩乘最大,但也明確提出「三乘俱一佛乘」。

其他流派

在東亞文化圈中,各種技藝流派、思想學派的傑出代表人物也被其後世尊為聖人。

印度宗教

在印度教、耆那教、錫克教和佛教中,聖人(Sant)是對「自我、真理、本質」的認識而被尊為「真理典範」的人。

基督教聖人

天主教

按照羅馬天主教教義,聖人是指一些已經死去、如今與基督一同在天上的人;他們在世度聖潔的生活,有高尚的德行,死後被教廷冊封,尊奉為聖人。特倫多大公會議信經表示,信徒該求聖人為他們轉求天主,也該尊崇聖人遺物和聖像[來源請求]。其他宗教也主張向聖人祈求。有些宗教聲稱,屬下的全體成員都是無罪的聖人。聖經多次提到聖人或聖徒。聖經把基督手下144000位受聖靈膏立的門徒稱為聖徒。

基督宗教聖人是指在基督教中被教會認可為聖的人物。雖然聖人的設立出現在基督宗教中,但不同教會對聖人的理解和認可卻不是一致的,有的更完全不認同。目前聖人的設立只出現於羅馬天主教會聖公宗東正教等;而大多數基督新教的宗派都不認為有在地上對人封聖的必要,因為他們認為不合聖經的教訓。一般來說,基督宗教的聖人被認為能直接與上帝相連,可以帶領別人到上帝的道路。

天主教徒稱聖人為聖品

東正教

其有獨特的聖人觀,其中最奇特的是恭敬聖愚

其他新教

基督宗教各教派都誦念的宗徒信經(使徒信經)里有「我信諸聖相通功/我信聖徒相通」一句,指出可以通過聖人代禱,而天主教教友除了直接向天主祈禱外,也會向聖人請求代禱,並認為這是天主無限慈愛的表示,無減天主的權威。但部分基督新教教派的信徒認為聖經已經明示任何人均可直接向主祈禱,擺脫任何有形無形的關係束縛。

伊斯蘭教聖人

伊斯蘭教的學者承認聖人,對他們的和神祠的崇拜在伊斯蘭教中是非常普遍的。此崇拜存在於伊斯蘭世界所有地區都有,包括非常教條化的阿拉伯半島。伊斯蘭教相信聖人有直接與真神阿拉溝通的能力,因此聖人可以施行奇蹟祝福信徒。在大多數穆斯林國家中,都存在與聖人有關的節日。在節日中,信徒會崇拜當地的聖人以獲得聖人的祝福。不過,聖人的祝福與先知的祝福是不同的。

在民間的伊斯蘭教中,聖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尤其在伊斯蘭神秘派的蘇菲主義中聖人占重要地位。蘇菲主義中,有不同的專門給追隨聖人的學者的教訓。與基督教的聖人崇拜不同,蘇菲主義中沒有對崇拜聖人的物件和奉獻給聖人的儀式。

猶太教

桑特里亞教聖人

天主教中對聖人的崇拜是古巴桑特里亞教的基礎。在桑特里亞教中,聖人與約魯巴神話中的是一體,在教堂中他們受到聖人的崇拜。在桑特里亞教的節日上,他們被崇拜為神。然此種說法,就天主教有聖人傳統遠早於天主教傳入古巴,而普遍不被相信。

參考文獻

引用

  1. ^ 1.0 1.1 佚名. 卷之一. 《上清道寶經》. [2023-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1). 
  2. ^ http://new.jingzong.org/Category_450/index.aspx?4772[永久失效連結]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冊 第八十五集 2010/7/20 香港佛陀教育基金會 02-039-0085

來源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聖人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