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越 (官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于越,是遼代的官名,來自於突厥-回鶻語üge~öge(意為「官人、智者」,形容詞意為「尊敬的」、「賢明的」[1][2],位於百官之上,是君主對功勞最大臣子的最高獎勵。在遼代9位皇帝210年的統治期間,只有10人被拜為於越。于越是遼國大于越府的首輔,無具體職掌。

遼史·國語解》稱:「于越,貴官,無所職。其位居北、南大王上,非有大功德者不授。」該官職不但在《宋史》(卷4)及《遼史》(卷490)中都可見到,而且還常見於敦煌出土的9~11世紀的于闐語回鶻語文獻中。據《遼史·屬國表》:「統和八年(990年)六月,阿薩蘭回鶻于越、達剌干各遣使來貢。」說明這個詞很可能是直接來自回鶻語。[1]

其中著名的于越有擁立阿保機稱帝的耶律曷魯耶律轄底;擁立耶律兀欲耶律璟繼位的耶律屋質;在抵擋宋太宗趙光義北伐時,射傷趙光義耶律休哥;遼道宗耶律洪基討平耶律重元的叛亂中救駕的耶律仁先

參見

注釋

  1. ^ 1.0 1.1 熱合木吐拉·艾山:回鶻文化對契丹的影響,新疆社會科學:維文,2009,vol.2:p.57-67。文字版可於此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查看。
  2. ^ 契丹的语言和契丹的大小字. [2013-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