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1924年中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历史 / 中国历史年表
世纪 19世纪中国 / 20世纪中国 / 21世纪中国
年代 1890年代中国 / 1900年代中国 / 1910年代中国 / 1920年代中国 / 1930年代中国 / 1940年代中国 / 1950年代中国大陆
年份 1920年中国 / 1921年中国 / 1922年中国 / 1923年中国 / 1924年中国 / 1925年中国 / 1926年中国 / 1927年中国 / 1928年中国
纪年 甲子鼠年)、中华民国13年

大事记

  • 年底,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叶剑英恽代英等也担任要职[1]:34
  • 到当年年底,莫斯科派到中国工作之军事、政治人员已达1,000人左右,并且提供中国国民党每个月35,000元,外加其他补助[2]:64
  • 1月1日——北京政府总统曹锟发布众议院议员改选令,规定各省众议院议员初选于4月14日举行,复选于5月14日举行,蒙古、西藏、青海选举于5月20日举行,同日发布减刑、免刑令;孙中山在广州大元帅府接受军政官员及各界之祝贺,并主持授勋典礼,孙中山致训词,重申年内“扫除军阀,统一民国”之决心[3]:1861。孙中山与宋庆龄在广州大元帅府举行庆祝中华民国成立12周年暨授勋典礼[4]:189
  • 1月2日——北京多数议员以曹锟发布众议院议员改选令,又因高凌霨久未发给国会岁费,共谋倒高阁运动;孙中山令谭延闿樊钟秀各以所部防守白云山,以捍卫广州之安全[3]:1862
  • 1月3日——孙中山对收回粤海关关余问题一再表示严正态度,各国知武力恫吓无效,是日乃由驻京美使舒尔曼出面调停;孙中山任命锺明阶为桂军第四军军长,王汝为为中央直辖滇军第四师师长;孙中山以中央直辖滇军第四师师长王秉钧、参谋长吴震东、第三军总参谋长禄国藩有私通北敌情事,明令免去三人本兼各职,听候查办;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议决答复美国旧金山总支部陈耀垣之来函,说明中国国民党改组实行“联俄”政策,略谓:“当俄国革命之初,施行共产制度时,确与吾党三民主义不同。至俄国现在所施行之新经济政策,即是国家资本主义,与吾党三民主义相同。故非吾党学习俄国,实俄国学习吾党。”;北京政府外交部照会苏联代表加拉罕,要求交还库伦恰克图[3]:1862
  • 1月4日——孙中山在广州大元帅府召开重要会议,到各省代表、大本营各部总次长、各军总司令等60余人,议决最短时日在广东成立中华建国政府,出师北伐,统一财政;曹锟特派各省省长为各该省众议员选举总监督[3]:1862-1863
  • 1月5日——孙中山接见驻北京美国公使舒尔曼,同意以广东海关关余用于广东治河工程,同日孙中山令派姚雨平为广东治河督办,原任汤廷光免职;广州大本营财政委员会正式成立,以统筹整理财政为宗旨,廖仲恺叶恭绰等为委员,1月8日孙中山指令《财政委员会章程》核准施行[3]:1863
  • 1月8日——孙中山特任曲同丰为北洋招讨使,陈光逵为中央北伐讨贼军军长,柏文蔚为北伐讨贼军第二军军长;孙中山派范石生朱培德李福林张国桢为禁烟会办,廖行超、夏声、王南微、周鳌山、罗桂芳为禁烟帮办,协办禁烟事宜;曹锟令准免湖北省省长汤芗铭职,特任督军萧耀南兼署;陈炯明部在横沥(位于广东东江沿岸)附近与联军小有接触,是日孙中山召军官讨论东江战事[3]:1864
  • 1月9日——北京众议院讨论曹锟上年10月30日所提孙宝琦组阁案,以250票通过,又决定组织行政委员会,人选抽签决定,包括各派人物;中俄会议督办王正廷致函驻北京苏联代表加拉罕,不同意苏联代表欲以中俄恢复邦交为中俄开议先决条件,主张恢复邦交在会议中同时解决;曹锟令准国务院秘书长张廷谔辞职,改任河东盐运使[3]:1864
  • 1月10日——晚,高凌霨召集国务会议,决定提出内阁总辞职,会后即向曹锟总辞,并发出通电;曹锟任命洪式闾为国立医科大学校长,特派马德润署修订法律馆总裁[3]:1865
  • 1月12日——曹锟令准免张绍曾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职,准免高凌霨代国务总理、内务总长职,准免署外交总长顾维钧、署财政总长王克敏、海军总长李鼎新、司法总长程克、署教育总长黄郛、署农商总长袁乃宽、交通总长吴毓麟本职,特任孙宝琦为国务总理,顾维钧为外交总长,程克为内务总长,王克敏为财政总长,陆锦为陆军总长,李鼎新为海军总长,王宠惠为司法总长,范源濂为教育总长,颜惠庆为农商总长,吴毓麟为交通总长,特派高凌霨为税务处督办,特任张绍曾为树威上将军,任命王继曾为国务院秘书长;曹锟特派曹锳督办热河林垦事宜[3]:1865-1866
  • 1月14日——孙中山出席广州商团和警察举行之联欢会,并发表演说指出:即将召开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目的在于“筹备一个新方法,再来建设中华民国,为中华民国开一个新纪元”,勉励大家和政府始终合作,共同促成革命事业[3]:1867
  • 1月15日——孙宝琦内阁正式成立,阁员除教育总长范源濂、财政总长王克敏外,余7人均就职,下午举行第一次国务会议,议决特派吴佩孚兼任督办直鲁豫汽车道路事宜等案,同日曹锟明令公布;桂军沈鸿英部受吴佩孚嗾使,由连县分两路进攻广东省北江,沈鸿英亲率黄汉初旅直扑阳山,次日占领,沈荣光部3,000人由砰石进攻乐昌,湘滇联军朱培德、赵成梁、宋鹤庚各部迎击,击败沈军,1月17日克复砰石,沈光荣部退湘边宜章,联军何克夫、吴剑学部亦于同日克阳山,沈鸿英部败退至小江后,即调何才杰等部赶至连县反攻,又派收抚之土匪出没于英德车站,1月19日联军调滇军第一师赵成梁部两营由翁源驰往助战[3]:1867-1868
  • 1月16日——孙中山令免广东海防司令陈策职,遗缺由冯肇铭代理;北京众议院开会,凌鸿寿主席,请孙宝琦内阁全体出席宣布政见,孙覆本日忙,下次出席,又通过查办王克敏案,王潜行出北京,表示不入孙阁;曹锟任命郑金声为绥远陆军混成旅旅长,唐福山为陆军第三混成旅旅长;曹锟据陆军总长陆锦呈报,第七混成旅旅长高鳯桂等临敌畏缩,抗命潜逃,是日指令褫夺高等之官勋;蒋介石由上海抵广东覆述使俄之命,蒋谓:“苏维埃政治制度乃是专制和恐怖的组织,与我们中国国民党的三民主义的政治制度,是根本不相容的。”,孙中山阐述联俄容共之决策[3]:1868
  • 1月18日——孙中山任命朱世贵为中央直辖滇军第四师师长[3]:1869
  • 1月19日——孙中山任命陈兴汉兼理广三铁路管理局局长[3]:1870
  • 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广州开幕,到各省及海外代表165人,孙中山任主席,胡汉民汪精卫林森谢持李大钊为主席团成员,孙中山致开幕词称:十三年以来,革命主义还没有成功,我们失败的大原因是受了满清官僚“革命军起,革命党消”的言论的欺骗,宣告“此次国民党改组,有两件事:第一件是改组国民党,要把国民党再来组织成一个有力量有具体的政党;第二件就是用政党的力量去改造国家”,要大家“团结起来,为党为国,同一目标,同一步骤,像这样做去,才可以成功”,下午孙中山在大会上作《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之报告,并提出《中国国民党宣言案》,称这个“宣言系此次大会之精神生命”,决议交付宣言审查委员会审查,宣言审查委员会以胡汉民、戴季陶茅祖权、李大钊、恩克巴图叶楚伧王恒黄季陆于树德9人为委员,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组织国民政府之必要案》,孙中山在说明中指出:此次大会目的之一,就是立即将大元帅政府改组为国民政府,大会通过该项提案;晚,孙中山举行宴会,招待出席中国国民党一大代表,席间称革命“既要有主义,更要讲究方法”,孙盛赞俄国革命成功是“因为俄国人立志稳健,眼光远大”,“经验多而成功快”,强调应学习“俄国的好榜样”;彭湃致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长刘仁静,建议党中央和团中央多派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到农村开展农民运动[3]:1870-1871
  • 1月21日——上午,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谭平山廖仲恺谢持孙科、张秋白、王法勤彭素民邓泽如、刘芦隐为党务审查委员会委员,谭平山作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报告,下午沈定一韩麟符分别作浙江、直隶两省政治及党务状况报告,继由戴季陶、胡汉民报告宣言审查结果,并解释修正及增加各要点,针对右派反对改组及部分党员对民生主义缺乏了解,孙中山即席作《关于民生主义之说明》,称“近来俄国内政进步之神速,与前大不相同”,“就利害而言,本党与之联合,将来必能得中俄互相之益”,并称:“共产主义与民生主义毫无冲突”,“就是非而言,本党既服从民生主义,则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集产主义,均包括其中。”;曹锟令准教育总长范源濂辞职,特任张国淦为教育总长[3]:1871
  • 1月22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临时中央执委会提出之《中国国民党章程草案》,孙科在说明中称:一、“旧党章之中心在上级党部,新党章之中心则在下级党部。”,二、“新党章对于纪律视为一最重要之事,特别专章规定,必全体党员大家遵守。”,主席林森指定谢持何世桢谭平山丁惟汾廖仲恺茅祖权孙科、李大钊、朱霁青萧佛成汪精卫张知本戴季陶居正于右任毛泽东石瑛邓泽如谢英伯19人组成党章审查委员会,继由陈觉梦等作海外支部党务状况报告,通过《纪律问题》及《收回海关权益问题》两项议案,关于纪律问题,胡汉民在说明中强调指出:“纪律实为革命胜利之第一必要条件”,“国民党之组织问题,当为民主主义的集权制度。”,汪精卫在《海关问题》说明中主张先收回关余,进一步收回海关,柏文蔚在会上作军事报告,决定通电慰问前敌将士[3]:1871
  • 1月23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第一部分为“中国之现状”,总结过去革命斗争之经验,批判立宪派、联省自治派、和平会议派及商人政府派之错误,指出“国民党则夙以国民革命、实行三民主义为中国唯一生路”,宣言第二部分为“国民党之主义”,以革命精神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承认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于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之革命获得胜利以后,要组织自由统一的(各民族自由联合的)中华民国”,民权主义主张国民享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罢官诸权,民权规定于宪法,以五权(即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分立原则是已,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反对土地权为少数人所操纵,主张“由国家规定土地法、土地使用法、土地征收法及地价税法”,“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空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并指出:国民党“对于农夫工人之运动,以全力助其开展,辅助其经济组织,使日趋于发达”,第三部分为“国民党之政纲”,包括对外和对内政策22条,主要内容为取消不平等条约,废除军阀所借外债,确定人民之自由权利,改善人民生活等等,宣言通过后,孙中山对宣言旨趣作说明,重申对内要打倒军阀,“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对外要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将全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1月31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正式发表;上午,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出版及宣传问题,由孙中山指定戴季陶、胡汉民、叶楚伧、李大钊、冯自由、黄咏台、黄右公、刘成禺白云梯为宣传问题审查委员会委员;北京参议院开会,谷嘉荫主席,孙宝琦出席报告行政方针[3]:1872-1873
  • 1月24日——上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读苏联驻华代表加拉罕大会贺电及孙中山覆电,覆电称:“本会目的,在继续辛亥革命事业,以底于完成,使中国脱除军阀与夫帝国主义之压迫,以遂其再造”,并谓:“本会深信,全世界之自由民族,必将予以同情,而俄国人民来此先声,尤为吾人所感激。中俄两国人民行将共同提携,以进于自由正义之途”,继通过孙中山所提“厘定各种考试制度,以为宣言补遗案”,并通过孙科提议以大会名义电贺英国新内阁首相劳工党首领麦克唐纳,汪精卫就党章已审查完毕各条先行报告:黄馥生作缅甸仰光支部党务报告,下午大会通过刘伯伦提议“制定党歌”案,由中央执行委员会编定;孙中山决定设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派蒋介石为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2月1日又任王柏龄、李济深(由邓演达代)、沈应时、林振雄、俞飞鹏、张家瑞、宋荣昌为筹备委员,在省城南堤二号设立筹备处,2月6日正式成立,校址设在广州黄埔岛,以广东陆军学校和海军学校旧址加以修整;曹锟特任财政总长王克敏兼盐务署督办;孙中山派刘毅为粤闽湘军招抚使[3]:1873-1874
  • 2月1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二次会议,决定组织对外委员会,以邹鲁、廖仲恺、于树德为委员,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之立场对收回租界、取消领事裁判权、关税自主、庚子赔款四项展开宣传工作[3]:1879
  • 3月1日——北京政府全权代表王正廷与苏联驻华全权代表加拉罕在北京会商修正《解决中俄悬案大纲协定草案》[3]:1893
  • 4月1日——孙中山召集军事会议,解决西江联军黄绍竑、李济深等与桂军刘玉山部陈天太师冲突之处理办法[3]:1912
  • 5月1日——广东各界举行国际劳动节纪念大会,孙中山在会上演讲《中国工人所受不平等条约之害》[3]:1929
  • 6月1日——中国国民党广州市党部执行委员孙科、黄季陆向中央党部提案,请制止共产党活动[3]:1948
  • 7月1日——孙宝琦主持北京国务会议,决定全体总辞职,并于翌日向总统府递送辞呈[3]:1966
  • 8月1日——北京众议院第二次讨论颜内阁同意案,反颜派以弹劾全体阁员案抵制,会议争吵不已,一哄而散[3]:1989
  • 8月23日——中执会通过决议,承认中国共产党员在中国国民党内的特别责任,解除张继、谢持控诉他们派系活动的罪名[5]:350
  • 9月1日——孙中山为抗议英帝国主义支持商团叛乱,发表《对外宣言》[3]:2012
  • 11月1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举行第十二次会议,孙中山主席[3]:2071
  • 11月4日——为孙中山举行饯行大会[5]:415
  • 12月1日——孙中山自神户乘日轮“北岭丸”赴天津,是日途经门司,在船上与新闻记者谈废除不平等条约问题[3]:2099

逝世

参考文献

  1. ^ 王尔敏校订. 现代教育研究社编辑委员会 , 编. 《會考版中國歷史(中學五年級適用)》. 香港: 现代教育研究社. 1993. ISBN 962-11-2588-X. 
  2. ^ 陶涵英语Jay Taylor. 《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 台北: 时报文化. 2010.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韩信夫、刘明逵、郭永才、王明湘、齐福霖、范明礼、张允侯、张友坤、章伯锋、胡柏立、耿来金、刘寿林、锺碧容、锺卓安、陈崧、王好立、朱信泉、任泽全、蔡静仪、丁启予、陈永福、严如平、柏宏文、吴以群、罗文起、查建瑜、娄献阁、白吉庵、李静之、张小曼、石芳勤、徐玉珍、江绍贞、熊尚厚、吴以群、刘一凡、郭光、郭大钧、王文端、李起民、李隆基、常丕军、刘敬坤、陈道真、李振民、张振德、梁星亮、陈仁庚、董国芳、张守宪、王荣斌、陈敏、章笑明、汪朝光、卞修跃、贾维、陈民、朱宗震编著. 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韩信夫、姜克夫主编 ,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 
  4. ^ 孙中山. 叶匡政 , 编. 《孫中山非常言:論道1896-1925》 第1版. 北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1. 
  5. ^ 5.0 5.1 白吉尔(Marie-Claire Bergère)著、温哈溢译(第九章协力林添贵,人物小传协力杨诗韵). 《孫逸仙》. 台北市: 时报出版. 2010-06-21. ISBN 978-957-13-5208-4. 
  6. ^ 6.0 6.1 6.2 张磊、张𬞟. 《孫中山傳》.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