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鬼楼巷
| ||||||||||||||||||||||||||||||||
---|---|---|---|---|---|---|---|---|---|---|---|---|---|---|---|---|---|---|---|---|---|---|---|---|---|---|---|---|---|---|---|---|
命名日期 | 1869年7月26日 | |||||||||||||||||||||||||||||||
道路长度 | 100米(330英尺) | |||||||||||||||||||||||||||||||
道路宽度 | [convert: 无效数字] | |||||||||||||||||||||||||||||||
车速限制 | 60公里每小时 | |||||||||||||||||||||||||||||||
地点 | 澳门圣安多尼堂区 | |||||||||||||||||||||||||||||||
起点 | 果栏街 | |||||||||||||||||||||||||||||||
主要路口 |
| |||||||||||||||||||||||||||||||
终点 | 草堆街、宝塔巷 |
烂鬼楼巷(又称:烂鬼楼新街、烂鬼楼;葡萄牙语:Travessa do Armazém Velho)是一条位于澳门半岛圣安多尼堂区西南边的街道,它的东北端由果栏街起,沿途与玫瑰里和太平里相交,西南端至草堆街止并连接宝塔巷,街道全长约100米,阔约5米。烂鬼楼原是一座本名为“兰桂楼”的建筑,因为被火灾烧至残破而被呼为“烂鬼楼”;此一称呼后来被澳葡当局用作街名。二战时这里曾是旧料地摊市场,20世纪中后期则演变为杂架店集中地。
名称由来
“烂鬼楼”的历史源由与一位名为杨若严的华侨有关:杨若严是一名富豪,他在19世纪中从美国来到澳门后,在今天的烂鬼楼巷与玫瑰里交界处建了一列西式楼房,并命其名为“兰桂楼”[参1],而面向玫瑰里的一边则建有阳台(澳门人称之为“骑楼”);今天玫瑰里又被称为“骑楼街”,便是因此而得名[参2][注1]。由于中国人称呼西洋的东西为“鬼”,而兰桂楼是为西式建筑,故兰桂楼又被称为“鬼楼”。[参3]
及至杨若严返回美国,并将兰桂楼出售。由于当时澳门的“卖猪仔”行业(把华人贩卖出国充当劳工的行业)正值兴盛[参4],所以“猪仔馆”纷纷在澳门设立,而兰桂楼也便被一名经营卖猪仔的商家买下;这位商家名叫汪茂,是一位从马来西亚来的华侨,专门经营把华工(猪仔)贩卖至古巴哈瓦那的生意;汪茂买下兰桂楼后便将其作为猪仔馆,并把准备出国的“猪仔”都囚在这里[参3]。后来一场大火把兰桂楼焚毁,并烧死30多名“猪仔”,而火灾后兰桂楼也被荒废,形成一片废墟;由于澳门人习惯上把损毁的东西形容为“烂”,是故便把兰桂楼的又称“鬼楼”前面再配上个“烂”字,变成“烂鬼楼”[参3];这一方面强调兰桂楼的残破,另一方面取其正名的谐音(粤语中“烂鬼”和“兰桂”谐音)[参1]。
1869年7月26日澳葡政府有关当局刊宪命名街道时,便把兰桂楼门前的街道命为今名。[参5]
旧料地摊
后来兰桂楼被拆卸,变成一片旷地。每逢下午,旷地上便有地摊摆放,售卖旧料(老旧的物品);至晚上旧料地摊收市后,又有食档、说故事等前来这里摆档,是故当时的热闹场面并不乏[参2]。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1939年-1945年),大量难民纷纷涌到澳门[参6],当中有些为了取得金钱以解决日常生活,便把随身的物品都拿去当铺典押,如若物品在当铺不受押,便会到烂鬼楼或新桥莲溪新庙前摆地摊将之出售[参7]。烂鬼楼新街的旧料地摊,售卖的多为古董、字画等名贵艺术品,货品档次比莲溪新庙的地摊较高;由于当时摆地摊的人多为等钱应急,故售卖的价格也非常便宜,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参观选购;而当时甚至有些识货之士,每天清早便到烂鬼楼新街等地摊开市,务求抢先以低廉的价钱买进名贵的货品;这也使烂鬼楼的旧料地摊更开得成行成市[参7]。
不过,也因为旧料地摊的兴盛,再加上附近设有数家低级妓寨,使到烂鬼楼新街的品流更为复杂:相传曾有三帮人马盘踞在这条街道上,欲从这里的旧料地摊中取得利益,故当时有人称烂鬼楼的地摊市场为“三反市”[参2][参8]。但随着二战结束,难民纷纷离开澳门,烂鬼楼的旧料地摊市场开始变得冷清[参9]。
古董杂架店集中地
往后数十年间,烂鬼楼的旷地和部分旧楼陆续被拆,改建为住宅大厦;而部分原来的旧料地摊亦渐渐移至果栏街近关前正街处[参2],但也有一些旧料地摊转营为店铺,在烂鬼楼巷的住宅大厦地下商铺继续经营,使烂鬼楼巷一度成为古董店、杂架店和怀旧收藏店的集中地,曾吸引到一些政要、收藏家等前来搜罗;在1990年代中期时,前香港总督彭定康也就曾经是这些店铺的常客[参10][参11]。不过,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风暴,导致澳门往后数年的经济不景气,大部分在这里的店铺在此段期间陆续结业、转营或搬迁[参8],使烂鬼楼巷逐渐失去古董杂架集中的特色,至今在这里继续经营的古董杂架店铺已所剩无几[参7]。
澳门政府为重振这条街道,自2003年起,由中南区工商联会与该区的草六坊会、果六坊会合作,举办名为“关前关后烂鬼楼”的嘉年华式活动,以刺激该街及其附近一带的消费[参12][参13][参14][参15][参16]。2006年时,有关当局重整烂鬼楼及附近一带的街道,在烂鬼楼巷增建绿化休憩区,美化街道;另外又在旅游指南中把烂鬼楼注为购物点,引导游客前往此一带游览[参17][参18]。
备注
- 上文提及的有关街道的长度与宽度如无特别注明均透过澳门地图绘制暨地籍局发行的软件——澳门地图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的量度功能得出。
参考资料
- ^ 1.0 1.1 爛鬼樓·蓮溪廟·舊料地攤. 澳门日报. 2001年6月19日.
- ^ 2.0 2.1 2.2 2.3 唐思. 爛鬼樓新街及其他. 《澳門風物誌》續篇. 澳门文学丛书. 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9年11月. ISBN 7-5059-3503-8.
- ^ 3.0 3.1 3.2 P. Manuel Teixeira. Travessa do Armazém Velho. Toponímia de Macau vol.1. 澳门文化司署. 1997: 第476至477页. ISBN 972-35-0229-1 (葡萄牙语).
- ^ 唐思. “長樓”一段慘痛史. 《澳門風物誌》. 九九澳门回家书系 1998年4月北京第1版.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4年8月]. ISBN 7-5057-1421-X.
- ^ (第一部份) 公共街道. 《澳門市街道及其它地方名冊》 1993年版. 澳门市政厅. : 第17页.
- ^ 胡纪伦. 羅保博士街. 《澳門街》. 方无隅 译、梁家泰 摄影 1999年第一版. 牛津大学出版社. : 第12至13页. ISBN 0-19-592121-6.
- ^ 7.0 7.1 7.2 文戈. (大炮台下) 爛鬼樓尋寶地. 澳门: 市民日报. 2006年7月17日: 第7版.
- ^ 8.0 8.1 (三稜鏡) 爛鬼樓地攤舊貨店成特色. 澳门日报. 2001年8月20日: C4版.
- ^ 文戈. (大炮台下) 爛鬼樓名字由來. 澳门: 市民日报. 2001年1月3日: 第7版.
- ^ 石华. (澳門街) 爛鬼樓. 澳门日报. 2001年12月30日: E2版.
- ^ 岑逸飞. 爛鬼樓常客. 香港电台. 2004年 [2009-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0).
- ^ 關前關後爛鬼樓充滿懷舊氣氛 跳躍舊城區嘉年華昨開幕. 澳门日报. 2003年8月10日: A3版.
- ^ 「喜氣盈盈滿舊城」 爛鬼樓重現抬花轎. 澳门: 华侨报. 2004年12月5日: 页14.
- ^ 草六辦婚紗攝影賽推廣舊城. 澳门: 市民日报. 2005年12月26日: 第1版.
- ^ 舊區特色活動感受舊情懷 關前關後爛鬼樓辦平民夜總會. 澳门日报. 2006年12月24日: A7版.
- ^ 坊會辦月份牌小姐選美「關前關後爛鬼樓」活動周六晚舉行. 澳门日报. 2008年12月23日: B5版.
- ^ 果欄街爛鬼樓一帶將美化重整 多條連接牌坊街道建垃圾房取代大型垃圾桶. 澳门日报. 2006年5月25日: A3版.
- ^ 消閒娛樂-購物. 城市指南. 澳门: 民政总署. [2015年9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0月1日).
- ^ (第一部份) 公共街道. 《澳門市街道及其它地方名冊》 1993年版. 澳门市政厅. : 第185页.
延伸阅读
- Da Travessa do Armazém ao Mercado de São Domingos Os labirintos escondidos. 澳门: 大众报. 2007年9月30日: 第4页 (葡萄牙语).
- 收藏家「爛鬼樓」買入聖旨. 香港: 文汇报. 2007年8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