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丁易 (历史学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丁易近照

丁易(1913年9月8日—1954年6月27日),原名叶鼎彝叶丁易,曾用笔名孙怡访竹童宜堂安徽桐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家、历史学家。后因肺结核病逝于苏联莫斯科

生平

民国时期

青少年时代在家攻读古文。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时,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在四川成都省成联中、省成女职、省立戏剧音乐专科学校,兰州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四川江安国立剧专等院校任教员、讲师、教务主任等职。1944年在成都一度从事专业文艺工作,积极参加民主运动和抗战文化工作,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会员。同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作文化界的统战工作,1945年被选为民盟四川省委委员,兼任文协成都分会常务理事。不久到四川三台县东北大学中文系任副教授,在成都《华西日报》副刊上发表过不少杂文,后结集为《丁易杂文》[1]

1946年,因支持进步学生运动,被东北大学当局解聘。后应民盟之约,任重庆《民主报》总编辑,与邓初民等人共同主持重庆盟务,兼任社会大学新闻系主任。同年冬到北平,回北平师范大学中文系任副教授。1947年任北平文协理事,民盟中央宣传委员、《民主周报》主编,期间撰写《明代特务政治》。1947年冬到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北方大学历史研究室工作。1948年,北方大学与华北联合大学合并为华北大学,任该校中国语文研究室副主任。同年曾参加华北人民代表大会。1949年北平解放后,任军代表,参加接管北京师范大学的工作,随后被任命为北师大校务委员会委员,兼中文系教授[2];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九三学社。曾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第一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候补委员。在大学任教期间,结合教学,著有《中国现代文学史略》、《中国文字与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字的变迁》等[3]

共和国时期

1951年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回国后写了散文集《战斗的朝鲜后方》。同年又参加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印度、缅甸。1952年后,任中苏友协总会理事、中缅友协理事、民盟中央文教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务理事、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学委会主任委员兼副秘书长。1953年10月到苏联莫斯科大学讲学,因病在莫斯科逝世[4]

参考

  1. ^ 汪福来主编. 桐城文化志.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2.12: 300–301. ISBN 7-212-00764-1. 
  2. ^ 周川主编.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辞典.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2.01: 1. ISBN 978-7-5334-5607-8. 
  3. ^ 马洪武等主编. 中国近现代史名人辞典. 北京:档案出版社. 1993.11: 1. ISBN 7-80019-381-0. 
  4. ^ 北京语言学院《中国文学家辞典》编委会编. 中国文学家辞典 现代 第2分册.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2.03: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