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EzrealChen/备用沙盒55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太阳浩劫
Sunshine
基本资料
导演丹尼·鲍伊
监制安德鲁·麦当劳英语Andrew Macdonald (producer)
编剧亚力克斯·嘉兰
主演
配乐
摄影艾尔文·H·卡克勒英语Alwin H. Küchler
剪辑克里斯·吉尔
制片商
片长107分钟[1]
产地
语言英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2007年4月6日 (2007-04-06)(英国)
  • 2007年7月20日 (2007-07-20)(美国)
发行商福斯探照灯影业
预算4,000万美元[2]
票房3,200万美元[3]

剧情

该片讲述在公元2045年时,太阳活动逐渐减缓并即将熄灭,地球逐渐被冰雪覆盖,人类和地球面临灭亡的命运。科学家决定将质量相当于曼哈顿的恒星炸弹(stellar bomb)向太阳投射,并将之引爆,试图让太阳重新运作。2057年,载有八名船员的“伊卡鲁斯2号”(Icarus Ⅱ)太空船自地球出发,负责运送巨型弹头,执行拯救人类的任务。在航行到水星附近时,船员突然接收到奇怪信号,并找到7年前神秘失踪的“伊卡鲁斯1号”太空船。

众人为是否到“伊卡鲁斯1号”上探索而起了争论,最后交由物理学家卡帕(Capa)决定。卡帕认为,投射弹头是否能成功仍是未知数,而从“伊卡鲁斯1号”上拿取弹头可以让他们拥有两次发射机会,于是决定登上“伊卡鲁斯1号”。然而,在改变航道以前往“伊卡鲁斯1号”时,船员崔伊(Trey)忘记调整“伊卡鲁斯2号”阻挡太阳热能的隔热板的角度,导致供氧植物全数被烧个精光,太空船也受到程度未知的损伤。舰长金田(Kaneda)和卡帕穿上太空装,到太空船外修理四片受损的隔热板。然而,为了任务,“伊卡鲁斯2号”的隔热板不得不转角度,眼看金田和卡帕就要暴露在太阳底下。金田要卡帕先逃走,接着牺牲自己修好最后一片受损的隔热板。

崔伊对金田的死深感歉疚,太空船上的心理医生瑟尔(Searle)评估他可能会采取自杀行为,于是给他打了镇静剂。金田死后,原通讯官哈维(Harvey)接任舰长一职。一段时间后,“伊卡鲁斯2号”与“伊卡鲁斯1号”对接,卡帕、瑟尔、哈维和工程师梅斯(Mace)进入“伊卡鲁斯1号”探索,留两位女性船员——驾驶凯西(Cassie)和植物学家柯拉松(Corazon)在“伊卡鲁斯2号”上。众人发现,“伊卡鲁斯1号”的电脑已被破坏,无法使用弹头。“伊卡鲁斯1号”的舰长平贝克(Pinbacker)在一篇影像日志中留下放弃任务的绝望讯息,其他船员也经发现集体烧死在太阳观测室里,死因是暴露在没有经过遮蔽的阳光下。

突然,“伊卡鲁斯2号”与“伊卡鲁斯1号”间的连结发生爆炸,两艘太空船逐渐漂离。梅斯要凯西将“伊卡鲁斯2号”的舱门对准“伊卡鲁斯1号”的舱门,打算派一人留下打开“伊卡鲁斯1号”的气阀,其余三人顺着打开气阀的压力进入“伊卡鲁斯2号”的舱门。梅斯让卡帕穿上唯一一件太空装,自己和哈维撕下太空船内部的铝箔当作简易防护,而瑟尔自愿留下来手动打开气阀。气阀开启后,三人往“伊卡鲁斯2号”的舱门飞过去。卡帕抓住门框,拉梅斯进来,但哈维不幸没进到舱门,飞到了太空中当场冻死。瑟尔走到“伊卡鲁斯1号”的太阳观测室,将太阳光防护关闭,最后在强烈阳光的直接照射下死亡。

柯拉松计算后向众人宣布,余下的五位幸存者——卡帕、梅斯、她、凯西和崔伊——至少要有一人死亡,氧气才能让他们撑到发射弹头。梅斯在三支持一反对的情况下决定杀死崔伊,但发现崔伊在极度自责之下已经割腕自杀。众人因此而松了一口气。然而,卡帕在和太空船上的电脑谈话时,意外得知崔伊死后,太空船上依旧有五个人。经过调查,卡帕在太阳观测室发现浑身重度烧伤、神智错乱的平贝克。平贝克在卡帕的胸口划了一刀,把他反锁在气密室里,随后在植物园废墟杀死柯拉松,并从冷却槽中取出电脑主板,关掉太空船上电脑。

接着,平贝克开始追杀凯西。梅斯沉入冷却槽,试图手动放回主板,却在好不容易成功时,脚被沉入冷却槽的主机槽夹到,最后断气在冷却槽旁。死前梅斯透过对讲机,告诉卡帕赶快逃出气密室,驾驶着弹头从“伊卡鲁斯2号”上分离,接着引爆。卡帕靠着太空装逃出气密室,并成功分离弹头。正要前去手动引爆时,卡帕与凯西会合。然而,平贝克伏击两人,并疯言疯语道,上帝派他来将所有人类送往天堂。弹头往太阳冲去,卡帕脱离平贝克的箝制,成功引爆弹头,最后笑着看着弹头引爆太阳,一个新的恒星诞生于他的面前。镜头回到地球上的雪梨港,卡帕的姐姐看着耀眼阳光洒落冰封的大地。

角色

主演席尼·墨菲,照片摄于2010年
  • 克里斯·伊凡饰演詹姆斯·梅斯(James Mace),“伊卡鲁斯2号”上的工程师。伊凡形容梅斯是个“有军事背景和出身的人”,没什么幽默感且道德准则鲜明。伊凡也表示,“梅斯有个沉着冷静的脑袋,让他能在压力之下正常运作”[9]
  • 萝丝·拜恩饰演凯西(Cassie),“伊卡鲁斯2号”的驾驶。拜恩因在另一电影《特洛伊:木马屠城》(2004年)中的演出而被鲍伊选上[10]。拜恩认为凯西是所有船员中最情绪化的一个:“她很容易流露出她的感情”。拜恩也表示,“凯西有着镇定的气质,其对这趟旅程颇有助益”[9]
  • 杨紫琼饰演柯拉松(Corazon),“伊卡鲁斯2号”上的植物学家,负责照顾用来供应氧气的植物园。杨紫琼因在《007:明日帝国》(1997年)[9]和《艺伎回忆录[11]中的演出而被鲍伊选上。杨紫琼认为柯拉松是个有“灵气”的角色,并表示“柯拉松十分明智且脚踏实地,也许是亚洲文化的熏陶,也可能是因为她总是和生命体待在一块”[12]
  • 克利夫·柯蒂斯饰演瑟尔(Searle),“伊卡鲁斯2号”上的医生兼心理医生,对太阳十分着迷,时常待在太阳观测室,降低阳光防护,直接观看刺眼的太阳光。瑟尔原先被设定为一个“略显呆版”的英国人[9]。鲍伊在看过电影《震撼教育》(2001年)和《鲸骑士》(2002年)后对柯蒂斯有了认识[13]。柯蒂斯为该片的剧本所吸引,且原本就有兴趣与鲍伊合作[14]。他在前去试镜时就特别表明自己想演瑟尔这个角色[9]

制作

筹拍

编剧与科学设定

选角

拍摄

设计与特效

音乐

上映

反响

评价

票房

荣誉

家庭媒体

参考资料

除另行注明外,以下资料皆为英文。

  1. ^ Sunshine (15). 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ion. [2012-12-19]. 
  2. ^ Dawn, Randee. Handmade VFX warms Boyle's 'Sunshine' pic. The Hollywood Reporter. 19 July 2007 [21 September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30 September 2007). 
  3. ^ Sunshine (2007). Box Office Mojo. [2017-07-29]. 
  4. ^ Harkness, Alistair. Starship trouper. The Scotsman (Edinburgh). 31 March 2007 [20 July 2007]. 
  5. ^ Keighren, Jon. Manchester scientist helps bring Sunshine to the big screen. Innovations Report. 27 March 2007 [20 Jul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5 May 2013). 
  6. ^ 6.0 6.1 Fulton, Rick. Danny's New Golden Boy. Daily Record (Glasgow). 30 March 2007 [20 July 2007]. 
  7. ^ Ashurst, Sam. Killing time with Cillian Murphy. Total Film. 2 April 2007 [24 Jul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5 September 2008). 
  8. ^ Murphy Turns Atheist After Work on Sci-Fi Thriller. Hollywood News. 27 March 2007 [15 May 2007]. 
  9. ^ 9.0 9.1 9.2 9.3 9.4 Sunshine Movie. Wild About Movies. [24 July 2007]. 
  10. ^ Sutherland, Claire. On the Boyle. Herald Sun (Melbourne). 12 April 2007 [20 July 2007]. 
  11. ^ Sacks, Ethan. Memoirs of a sensation. Daily News (New York). 15 July 2007 [24 July 2007]. 
  12. ^ Begum, Mumtaj. To infinity and beyond. The Star (Malaysia). 13 April 2007 [20 July 2007]. 
  13. ^ Alt, Eric. Danny Boyle Basks in the 'Sunshine'. Premiere. [24 July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17 April 2008). 
  14. ^ Hewitt, Chris. Cliff Curtis takes a trip to see the 'Sunshine' with RT. Rotten Tomatoes. 11 September 2007 [21 September 2007].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