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若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郑若庸(1489年—1577年),字中伯,号虚舟,别号蛣蜣生,明朝苏州昆山人。

弘治二年(1489年)出生,十六岁为诸生,屡试不第。[1]曾因作奸犯科而被革除学籍。[2]后以隐士自居。嘉靖六年(1527年)秋,游杭州,日后四处游历,以才学闻名吴中。嘉靖三十年(1551年),应赵王朱厚煜之聘,客于彰德赵王邸,担任清客,赵王甚礼遇之。嘉靖三十三年,应翰林学士程文德和吏部尚书李默之邀,前往北京。[3]嘉靖三十七年,赵王六十寿庆,郑若庸撰文及《五福记》传奇祝贺。郑若庸曾应赵康王之托,而作《类隽》一千卷,欲媲美徐坚《初学记》、欧阳询《艺文类聚》二书。[4]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赵王卒,移居山西清源。晚年隐居西洞庭。万历元年(1573年),王世懋过访,若庸时年八十五。次年,王世贞为《类隽》作序。万历五年(1577年)客死清源。[5]著有《北游漫稿》、《蛣蜣集》等。

注释

  1. ^ 詹玄象〈蛣蜣生传〉记:“性妙悟,岐嶷卓荦……十六试邑郡,邑郡大夫奇其文,辄置第一。……三试落第,遄归吴门。跌宕矫俗,不事绳束,尘示轩冕。遵先君之训,兴高世之想,隐支硎山中。”
  2. ^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少粗侠,多犯科事,因斥士籍。”
  3. ^ 李默:《太宰古冲翁歙石研铭》,见《蛣蜣集》卷七。
  4. ^ 王世贞《类隽序》言:“吴友郑山人,年三十余即厌经生业,弃之而杜门为古文辞……中年而其所为古文辞称于中原。赵康王闻而聘山人……又曰:“生而为我成一书。其概若徐坚之《初学记》,欧阳询之《艺文类聚》。”已给笔札,颇出其所藏书。每奏一篇辄称善。而会山人以二府辟,北游京师……又二十年而书成,名之曰《类隽》。”见《弇州山人四部稿》卷68
  5. ^ 王锡爵《王文肃公文集》牍草卷一《钟百楼宪副》载:“敝府郑虚舟山人乃艺林中武库,门下想亦闻其名矣。今客死清源,暴棺不收,其孤元榖走京师告穷当道,弟甚怜之。”